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寓言两则-教师简历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在新课程的小
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不能是传统的、简单的、师生
之间的知识教授,必须开放教学模式,实现老师和学生
两者之间的
学习互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进而能够及时发
现、解决课程中的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优势,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师生互
动教学的方法也越来越受到追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三维目标不明确
(二)教学主体混淆,缺乏明确性
在实际的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一个被
动学习的状态,
而老师只注重自己传教了多少数学知识,却忽视了课堂中学生所收
获了多少知识
。小学生处于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学习的发展道
路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小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
心,更容易接
触新鲜事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的
主体性,老师在
课堂授课过程中往往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
教学活动,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小学生在课
堂中的学习
体验,使得教学主体混淆,缺乏教学明确性。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教学主要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
授,总是觉得小学数学就是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在现在的教学当<
br>中,小学老师缺乏对小学数学内容的深刻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中
只是简单地呈现课本上的基础知
识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就仅
仅是局限在课本之中,不能够贴近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
用。这就使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缺乏兴趣,不能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
知欲和创造欲。<
br>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落实三维目标,确保备课具有方向性
(二)加强师生互动教学,确保备课具有实效性
在目前的小学课程教育中,小学数学
教学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互动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
的
课堂交流和课堂对话,以学生的发展为课堂重点。让小学生在课
堂教学中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的数学问题当中,
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髙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感悟》
<
br>【摘要】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快乐获得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快乐教学法
应该在于教师的乐教与学生的乐
学这二者统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快乐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学、乐
学、爱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乐见;乐学;乐创;乐练;乐练
根据在
本校随机抽取学生,做了一份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调查问卷》中显示,只有不到30%的学生喜欢
上数学课.而对于“你
对数学课感受”这个问题,“枯燥”、“乏味”、“单调”一类的
词不觉
于耳,其中某些胆大的孩子还悄悄的告诉我,数学老师天天
板着脸,好严厉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对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个
体而言,可怕的灾难在于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消极地获取知识上.
对于
初踏逻辑思维领域的孩子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其首要目的是
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新知.古语有云“知之
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
如乐知者”,怎样将“好知者”升级成为“乐知者”,首先要做的
是落
实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积极
主动地参与学习,乐于学习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结合自身
教学得失,对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浅谈如下.据心理学研究测
试表
明,情绪虽然带有主观色彩,但对智力活动能否顺利进展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正如调查中
30%喜欢上数学课孩子,其喜欢理由之一接
近50%选择喜欢数学老师.其实在人的内心深处有喜欢、
自信、乐观
等正能量情绪推动个体前进与发展;也有诸如消极的情感如厌恶、自
卑、悲观等,则
会阻碍人们正常的认知思维与活动.因此小学数学快
乐教学法正是从乐观情绪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出发而提
出的.所谓的快
乐教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出发,借助生动形象的
教学手段,让
学生在愉悦的感官中掌握新知.简而言之,即小学数学
应该教者乐之,学者亦乐之!
一、阳光乐观,让学生乐见
二、新颖导入,让学生乐学
数学课堂
教学要呈现“乐享其中”的艺术氛围,首先必须从导入
这个环节切入.恰当、新颖的教学导入艺术,可以
起到聚焦群体且引
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如在教学《百分数的
意义和写
法》一课时,利用姚明,科比还有老师之间的较量导入,
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
欲望,从而带着好
奇的心态进入学境.
三、尝试解决,让学生乐创
(一)在动画演示中,生动形象的学习
(二)在讨论交流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作为师者,我们不应将学生培养成解题机器,
单纯让学生为了解
题而学习,更多是应该教会孩子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让知识成为生活的工具、帮手,即培养
学生运用意识.比如在学习完《比例尺》后,让学
生结合比例尺知识,
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幅平面图.在学习完《比例的意义》后,设计一
个思考
题: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竹竿长2米,竹竿影长3米,铁
塔影长15米,求铁塔实际高度.通过设计这
些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
让学生有意识去关注周围世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懂得运用所
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应用,这既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也是新时
代人才要求.快乐教学法实
际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状态.教师必须
充满正能量,化身快乐使者,定位一种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
课
堂教学模式,将抽象、枯燥、概括的知识理论转变为直观、有趣、
具体的快乐教学,让学生体
会到“苦中作乐”,最终实现“顺纹劈
柴,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名言.
[4]《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5]李万祥.卡尔•威特的教育[M]当代世界出版社,2012.
[7]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EFANGFA
《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探讨》
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教学场所,面向的是全体学
生,而学校的而
教学责任是尽可能的帮助所有学生达到本身能达到的最高的学习水
准。数学是一
门讲究逻辑思维的课程,每个学生之间理解与学习的
差异会较大,如何尽可能的帮助不同的学生尽可能的
达到最佳学习
效果,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只有在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
施教,才能在小
学数学的教学中达到最佳教学成效。
1.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主张照顾全面,不强调差异
性,但往往是这种统一
的教学法方让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了较大差异。“因材施教”
的教
学方法主张教师强调个体,至少在不同层面上做到进行个性化
教育,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成果,达到差生
减少,优等生增加的教
学效果。
2.1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
点,对实施“因材施教”起着导向作用。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沟通,确定
其
知识背景,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
标。在课堂上,对数学基础
较好,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智,对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要在任
务布置上加强技巧的练习,对数学基础和思维模式较差的学生要注
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
要加强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
例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编入互助小组,在作业、课外辅导、
评价等都能依据分组情况布置。
2.2依据学习情况,丰富课堂教学层次
课堂教学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依据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
实际情况,进行有层次的课堂教
学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也是教
师较难操作的部分。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为了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升学习氛围,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低起点、
缓坡度、立体化、多层次的弹性设
置。例如:在进行一道数学题的
解答时,思维难度较大问题让优等生回答,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给
一般学生,基础简单的问题主要考察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在学
生解答遇见困难时,教师应耐心的进
行引导解答,对学生存在的问
题和困难要进行深入解读,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及时鼓励,激发
学习热情,达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2.3活跃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性
2.4分化课后作业练习层次,适应学习进度
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数学程
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
方式,为达到不同学生都能巩固知识的练习目的,老师在布置课后
作业
时应依据不同的层次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题量与难度的课后
数学练习,在题型上应设置为由易到难的阶
梯分布。学习速度较慢
的学生要侧重基础练习,一般水平学生要在基础练习上适当增加略
难的题
目,掌握良好的学生要练习综合、灵活的题,在批改作业上,
对掌握较慢的学生要尽可能当面改,对成绩
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
采用抽查、互改的方式。
3.结束语
小学数学对学生培养思维方式,寻找学习方法有着重要意义,传
统教学模式下,学习速度有差异
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差距明显。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引用“因材施教”的概念,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层教学引导,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减少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在教学效
果上,达到减小差异,提高总体
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教学成果的目的。
作者:姜晓娜单位:瑞安市塘下镇鲍田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
]臧绪江.小学数学如何体现因材施教原则[J].西北成人教育学
报,2012(05):126-1
28
[2]蒋卫梅.小学数学教育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J].延边教育学
院学报
,2012(06):111-112
[3]梁正海.尊重个性,开展小学数学因材施教[J
].新课程导
学,2015(34):2-3
[4]郑俊波.小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
理念的贯彻[J].新课程学习
(上),2012(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