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别妄想泡我
839次浏览
2020年11月11日 06: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苹果香味-常州大学教务系统

2020年11月11日发(作者:路达)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
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 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小学阶段每册教
材中都安排了很多与生活有关的教学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 道的内容以及
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
白数学在 生活中产生、发展,又运用于生活。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谈谈在课堂中是如何让数学教学贴 近生活,让数学服务生活的。
一、数学内容生活化,引起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不 仅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要能通
过数学材料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 性和创造性都有所发
展。例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课前安排学生到儿童服饰商店
记 录各种服饰的价格,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各种服饰的价格,然后,让学
生自己提出问题在小组中自主合作 解决。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一条
裙子和一件上衣一共多少元?” ······这些问题来自生活 ,学生感
到可信、可学、可用。但出现相同数位的数相加满十后,学生又主动提出:
该怎样计算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
状态。在教学“大数量的估算”时,先创设 故事情景,提出“约1845125524
粒米有多重”这样一个问题。接着小组展开讨论,用什么方法 能求出这么
多粒大米的重量。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有的小组用天平称出1
克米的重量 ,再数一数有多少粒;有的则把米放在容器里,放满后再倒在桌
子上数数有几粒,然后称称这些米的重量 ······学生探究的方法各


式各样,再把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上,最后用计算器就能 求出这些大米的
重量了。教师很自然的提出:如果一个人浪费一粒粮食,全国人民要浪费
多少粮 食?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学生很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
入到学习数学的生活中,真切感受生活 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二、 借助生活经验,学会自主思考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借助生活
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例如,“小林和他爸 爸、妈妈一起郑州,商丘
到郑州每人车票17元,一共要多少元?”我说:“问这干什么?”他说:“如
果小林很小,坐车的时候可以不买票。”还有的同学说:“小林还可能买半
票。”还有的同学说 :“会出现3种情况,小林不买票、买半票、买全票。”
学生在解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的考 虑,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
策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的体现。还有
一道题“每千克鸡蛋7.2元,一筐鸡蛋连筐重36千克,一只筐重2千克,
买6千克鸡蛋共需要多少 元?”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不能理解题意,
如果教师急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教学中,我不
急于教学生怎样列式解答,而是要他们做一个工商人员,看哪一个小贩的
做法是 合理的。场景一:一个老奶奶到市场买鸡蛋,小贩在称鸡蛋时,连
筐都算上了,要老奶奶一起付钱。场景 二:另一个老奶奶到市场买鸡蛋,
小贩小心的从筐里取出鸡蛋,拿到秤上称,只要老奶奶付鸡蛋的钱。之 后,
我要求同学讲哪一个小贩做法是合理的,同学们都认为第二个小贩做法是
合理的,并说明其 中原因。这时,我再讲解例题,同学们由于有了实际的
经验,就能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的理解 。之后,我让他们做妈


妈的帮手,和妈妈一起买菜,自己编一些题目,不进行解答,同学 们兴趣
很高,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 中都能找到原型,而
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
了 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
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 使学生借用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三、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 活,用于生活,如教学过“比的应用”这部分
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生 活。实地测量
校园中的大树有多高,如何测量?有的同学提出爬上树测量,有的同学说
拿绳子, 先用绳子量出树后再量绳子。是个办法,但这些办法非常不安全,
怎么办呢?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 直地插在操场上,在阳光的照射下,
竹竿的影子出现了,经测量,影子正好长1米,影长是竹竿长度的一 半,
于是测量树影,就能推出树影也是树高的一半,这样大树的高度很快就算
出来了。教师这时 可以引导学生用比写出一个求树高的公式。在这种轻松
地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到“比”这样抽象的概念 。学习“圆的认识”的
知识后,我组织学生对“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生活问题做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学习了“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后,引导学
生计算沙堆、小麦堆的体积;学 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 解社会的
变化和进步;学习了“统计图表”后,指导学生收集自己家庭收入支出情
况,做出统计 图;学习了“比例尺”后,让学生绘制学校的平面图等等。


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 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用生活实
践中学到的知识弥补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 知的心理愿
望,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四、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 生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
贴近生活, 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
值。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先组织学 生进行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
教室的两边,准备相向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一声“出发”,两个< br>学生一定会相遇,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人行走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什
么是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什么叫相遇。然后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站好,
随着口令走向相反的方向,直至面壁方停。学生很快就知 道什么叫相背而
行,什么叫终点的含义。这类表演生动真实,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
而是 处在欢乐的表演中,他们不知不觉的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也培养
了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又如有这样一 个问题情境:“9月份,圆圆的爸爸每隔三天休息一天,
妈妈每隔一天休息一天,圆圆周六、周日休息。 三人要一起去看望圆圆的
外公,选哪些日子比较合适?”学生们对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倍感亲切,因
而兴趣大增,纷纷主动去寻求答案。这时我有提议同学们一起玩涂色游戏,
把爸爸、妈妈和圆圆的休息 日图上不同的颜色。在涂色的过程中,学生发
现一些特殊的日子涂上了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强烈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促


使他们继续去思考和探索。通过观察,学生很快找出原因所在,这些特殊< br>的日子是他们其中两个人或三个人的共同的休息日。看似深奥的道理,就
这样慢慢融入了学生的心 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更好的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学习兴趣,使教学能以学生为主,能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
新提供 最大的空间,真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建设办事处邢庄小学 陈卫磊

幸福格言-高校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退学申请书范文-重庆一中


党的纯洁性-党章心得体会


银团贷款协议-爱情哲理名言


叙事诗-怎样写辞职信


订单农业-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杀蟑螂最有效的方法-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我们还是好朋友-隐晦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