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参考
武汉大学招生简章-大雁归来教案
数学小论文
一位奥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
道题,就犹如捕
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
“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
数学,是一
门非常讲究思考的课程,逻辑性很强,所以,总会让人产生错觉。 数学中的几
何图
形是很有趣的,每一个图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圆。计算圆的
面积的公式是S=∏r2,因
为半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例如,“一个
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等于一
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
在命题上,这道题目先迷惑大家,让人产生错觉,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
公式,
让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天平。 其实,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
饼并不等
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
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2=
92∏+62∏=117∏,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
积是S=∏r2=152∏=225∏,所
以,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
是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 数学,就像
一座高峰,直插云霄,
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
br>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
的高峰上的人,都
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 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
的。
<
br>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
第九册的练习册中
,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
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
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
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
法与结果都不
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
对
。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
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
112.5+18=130.5(千米
),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
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
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
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
到中点,还是超过了
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
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
(千
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
说
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
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
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
意。否
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一位奥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
捉到
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
“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
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
数学,是一
门非常讲究思考的课程,逻辑性很强,所以,总会让人产生错觉。 数学中的几
何图
形是很有趣的,每一个图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圆。计算圆的
面积的公式是S=∏r2,因
为半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例如,“一个
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等于一
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
在命题上,这道题目先迷惑大家,让人产生错觉,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
公式,
让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天平。 其实,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
饼并不等
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
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2=
92∏+62∏=117∏,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
积是S=∏r2=152∏=225∏,所
以,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
是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 数学,就像
一座高峰,直插云霄,
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
br>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
的高峰上的人,都
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 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
的。
“十一”期间,许多商场都在打折,趁着这个好时机,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万霖”商场。
在二楼,我们看中了一套西服,它的标价是五百二十元,售货员说:“现在正赶上‘十一’,您
可以选择
打八折或者满二百返一百六十,两种都差不多。”
真的差不多吗?我脑子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选
择打八折,那么就要花520×0.8=416
(元)。而要是满两百返一百六十呢。我们要先付520
元,之后会拿到160×2=320(元)的
返券,那我们实际就花了520-320=200(元)。
416和200比起来,当然第二种比较好。
可是拿到返券之后呢?再买320元的东西又可以返16
0元,而这160元的返券离200元只
差200-160=40(元),你要是填上这40元买东西,
就又可以返160元。你难道不心动吗?
可如果真这样做,你就掉入一个无底洞,花200返160,花
200返160……你永远也花不完剩
下的钱。
商家为了赚钱可真是“费尽心机”啊
1天,导游约了那家宾馆的老板,他来到经理室,刘建义(那家宾馆的
老板)请导游坐下,
那个导游自我介绍到:“我是内地的导游,姓天,名伟,这次我带领了1个旅游团到
香港旅
游,听说你的宾馆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你们宾馆住。”
刘建义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刘建义先生心里一阵惊喜:1个大团,有是笔大生意!
作为个导游,天伟看出了刘建义
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刘先生,如果你能算
出我团人数,我们便住你宾馆。”
“你请说吧。”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4组多出1人,再把每小组平
均分成4份,结果又多出1人,
再把分底的4小组分成4份,结果又多出1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
至少有多少人?”
刘建义为了接下这笔生意,马上开始了思考。他不愧是精明的人,很快算出了答案:“至
少85人。”
天伟高兴的说:“一点不错,就是85人,请问老板是怎么算出来的?”
“人数最少的情况下是最后1次4等分时,每人1份,由此推理得到:第3次之前有
1×4
+1=5(人),第2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1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们就住这了。”
“请问你们有男女各多少人?”
“男55,女30。”
“我们这现在只有11人,7人,5人的房间了,你们想怎么住?”
“当然是先生安排了,但必须男女分开,也不能有空床位。”
经过苦思冥想,刘建义终
于得出最佳方案:男的2间11人房,4间7人房,1间5人房;
女的1间11人房,2间7人房,1间
5人房。
天伟看了刘建义的安排后,非常满意,马上办了住宿手续。
一桩大生意做成了,虽然复杂了点,但刘建义心里还是十分高兴
题目是这样的: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6米、宽2米、深1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玻璃?
我是这样做的:
(6×2+2×1+6×1)×2-6×2
分析我的做法:
我先算出整个鱼缸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缺少的那个面(上面)的面积。因为鱼缸要养鱼,
所以不可能
是完全封闭的,往往都是上面作为缸口,所以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方法多种多样,做这一道题还有另一种方法:
(2×1+6×1)×2+6×2
分析这样的做法:
已知鱼缸共有5个面,其中前面、后面是一组,左面
、右面是一组,可以先算出前、后、左、
4个面的总面积,再加上下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鱼缸5个面的
面积,也就是鱼缸的表面积。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像这样类型的题目
,往往容易出错的有2点。一是不联合实际想,把鱼缸的表面积当做6
个面来计算;二是虽然知道鱼缸只
有5个面,但却不知道少的面面积应当怎么算。
我的建议:
当你做到
这种题目时,应该画一画图来帮助你,并在图形上标明长、宽、高对应的数目,这
样题目就一目了然,做
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另外,还要注意单位是否一致
家里有爸爸、妈
妈、姐姐、哥哥、弟弟和我;我把蛋糕分成七份,妈妈爸爸一人
吃七分之一;哥哥姐姐一人吃七分之二;
我和弟弟一人吃十四分之一。 这个有
点短,不好意思,还有就是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
能从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
的数学题。学生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
,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
这不,我又做数学时发现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山羊的只数比绵羊少35
,绵羊
比山羊多15只,问绵羊有( )只?山羊有多少只( )?
这道题可以用线段图来表
示,假设山羊有2份,绵羊有5份,则绵羊比山羊多3
份,也就是多15只,从而就可以求出一份为15
除以3得5只,山羊就可以求
出5乘以2=10只,那绵羊就是5去乘以5=25只。
我想:
这道题,肯定不止一种方法,我看了书上的分数乘除法以后,我苦思冥想
了好长时间,草
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
可越急脑子越乱,反正想不出了,就想离
开座位去问爸爸,“不行!还得自己做!”
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
,血液中仿佛充斥
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眼睛又紧盯着那道题,笔又不停地在草稿纸上写着、算
着,仿佛整个人都置身于其中,那气势可真像一位数学家呀。此刻的我一个个数
学知识像电影镜头一样
闪过我的脑海。突然,我眼睛一亮,好像有了什么灵感,
嘿!有了!我不敢怠慢,赶紧抓住这一闪即逝的
灵感立刻埋头苦写起来。可我还
是觉得有点儿不对,又开始沉思了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上午的钻研,我终于想出了另一种方法,得到的答案和
前面一模一样。
原来在分数应用题当中,一般先要找到单位“1”,然后用单位“1”去乘以相对应的
分率,等于相对应的量。然而这题并没有统一的单位“1”所以,我们先可以把这
道题转化为:山羊的
只数比绵羊少35 ,山羊比绵羊少15只。当时碰到的问题
是单位“1”不知该怎么做呢。后来在探寻
中,我发现当单位“1”不知道的时候,用
相对应的量去除以相对应得分率,就可以得到单位“1”了。
”这道题的解就是用对
应量15去除以对应分率35=25只绵羊,再用25-15=10只山羊。 <
br>为了进一步证明我的对错就向数学老师求证,数学老师听了我的解题过程说我是
对的。我心想:关
于分数除法的奥秘可真多呀,以后还得好好研究。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分数的
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我会
在行动中和学习中寻找更多分数除法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