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朱清时-河北生源地助学贷款
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数学思想
方法的渗
透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试图结
合小学教学中具体实例,对转化、
分类以及极限三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渗透做出探
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教学;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思想方法
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
括,在后继的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
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对
数学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它直接支
配着数学的实践
活动,是数学的灵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数学思想
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
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
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
学会数学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
能力相结合的法宝,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
基础。本文试图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的渗透做出一定的探
讨。
二、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应用分析
1 7
(一)转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
转化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
转化、归结为一个
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
问题。也就是说,
转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
br>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问题乙还原解决复
杂的问题甲。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
题,转化为在已有知
识的范围内可解决的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
径之一,是一种
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
常用的思想方法。小学数学解题中,遇到一些数量关系复杂、
隐蔽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通过转化,使生疏的问题熟悉
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
简单化,从而顺利解决
问题。
在小学的教学内容中,很多知识点的教学都可以渗透转
化的思想。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整数》教学中,教学
的基准点就可以定位让学生通过“把小数乘整
数”转化为“整
数乘整数”,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乘整
数”的运算方法,不
仅使学生理解了算理感受了算法,同时
也感受了“转化”的策略对于解决新问题的作用。再比如分
数除法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分数除法应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
计算;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转化为分数应用题
解答;在三角形
2 7
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转化为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
形。
同时,
转化的思想方法在很多小学应用题目中的解答也
派上了重要的用场,例如,修一段公路,已修的米数是未
修
的13,如果再修10米,这样已修的米数是未修的25,问
这段公路有多少米?在解答这个
题目时,若从已知条件出发
不易解决问题,因为题中13和25这两个分率的标准量不
统一,解
答起来比较复杂。这样,我们可设法转换这两个已
知条件,把他们转换为标准量相同的分率,即把“已修
的米
数是未修的13”转化成“已修的是全长的13÷
(1+13)=14”,同理,把“已修
的米数是未修的25”转
化成“已修的是全长的25÷(1+25)=27”,这时“14”
和
“27”这两个分率的标准量(全长米数)就相同了,这样
10米所对应的分率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了:(
27-14),从而问
题得解:10÷(27-14)=280(米)。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
出,转化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教学实
践中应用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将复杂的转化为简单的,
将
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
(二)分类思想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
分
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将其划分为不
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
同属
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分类是数学
3 7
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
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系统性
和条理性。比如,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为偶数和奇数,按自然数约数个数的
多少,分为质数、
1和合数,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法帮助学生
系统地理解知识。在教学分类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验,进行分类,由简到繁,一步步得出,让学生充分体验这种思
想方法。
除此以外,分类的思
想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还有
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段长方体木料,
长
、宽、高分别是10厘米 、8厘米和6厘米。现在把它加
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模型,加工成的最大圆
柱体模型的体
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用这段长方体木料加工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模
型,
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加工的圆柱体模型体积也
不同,因此不能直接求解,可运用分类的思想方法
来求解。
(1)以长方体木料上下面为底,以长方体木料高为圆
柱体的高,由此圆柱体底面直
径为8厘米,高为6厘米。这
样加工成的圆柱体模型体积是3.14×(8÷2)×(8÷2)×
6=301.44(立方厘米);
(2)以长方体木料左右侧面为底,以长方体木料长为
圆
柱体高,由此圆柱体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10厘米。
4 7
这样加工成
的圆柱体模型体积是3.14×(6÷2)×(6÷2)×
10=282.6(立方厘米);
(3)以长方体木料前后面为底,以长方体木料宽为圆
柱体高,由此圆柱体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为8厘
米。这样
加工成的圆柱体模型体积是3.14×(6÷2)×(6÷2)×
8=226.08(
立方厘米)。
由此求得加工成的最大圆柱体模型的体积是301.44立
方厘米。
(三)极限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庄子·天下》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充满了极限思想。事物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个变化过程中
存在一个“关节点”,如
讲“圆的面积知识”时,就以极限
为“关节点”,制作圆形教具,把它们分别等分成许多份数
不
同的扇形,如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成的图形近似于平行
四边形,边的形状呈波浪形;把圆平均分成16
份,拼成的
图形更接近于平行四边形,边的形状是较直的;继续把圆平
均分成32份拼出的图形
的边越来越直,图形越来越接近平
行四边形了;把拼成的图形加以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等
分
成的扇形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如
果继续等分下去,如分成64等份、128等份
……拼成的图形
就与长方形没什么差异。这样,学生在观察比较过程中不仅
理解了拼成的长方形
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相等,而且初步
5 7
接触量变到质变、有限到无限
的辩证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空
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长方形
的长和宽与原来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进而得出圆
的面积公式S=πr
2
。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
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极限思想。在
解决数学问
题中有时需要把“线”看成“点”(如把三角形看成是上底为
零的梯形),把“弧线
”看成“直线”(如圆面职公式的推导)
等,这些都是极限思想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化归、极限的数学思想,为今后
的后继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
不仅仅要注重数学
基础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常见数学思想
和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质上就是一种应用工具,只有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实
现学生领会、掌握并应用数学基础知识的目
标,帮助学生提
高思维水平,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艺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方法[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1)
6 7
[2]
蔡凌燕.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究[J].教
学与管理,2008(5)
[3]
张茹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J].内蒙古
师范大学学报,2009(2)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