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内网-断念剑
知识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一、观 潮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
时、潮去后”的顺序给
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
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
是指钱塘江大潮。“观
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
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
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
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
、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
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
知识分享
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
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
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
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
读
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
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
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
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
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
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
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
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
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
知识分享
一刻吧!
+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
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
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
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
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
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
塘江就挺美的,也
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
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
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四、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
,钱塘江
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
下奇观
”,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
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
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
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
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
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知识分享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
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
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
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
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
2、《黄冈》第一课
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 观潮
潮来前 风平浪静 笼罩薄雾
钱塘江大潮 潮来时(远)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声)
(天下奇观) (近) 一条白线 一堵水墙 白浪翻滚 (形)
潮来后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课后反思】
《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
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
时,我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沛读,
知识分享
体会,并
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
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
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
流,让学生能够充沛发
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
br>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
地裂,好像大地都
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形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
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
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这一环节
的设计,充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
在老师搭设
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二、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
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
方,是“世界屋脊”。
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
br>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
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知识分享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
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
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
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
原始森林范围广大,
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
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
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
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知识分享
【板书设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位 置 青藏高原上 与珠峰相邻
形 状 马蹄形拐弯 狭长的深谷 壮
丽奇特
奇异景观
千姿百态(水) 世界
关注
神来之笔(山)
多样化(生物)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而且在篇
目安排上也
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
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
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自读
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
题之前,让学生在
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
里对大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三、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
br>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
接不暇、不可计
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知识分享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
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
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
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
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
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
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
们通过自古的朗读,
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
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
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 “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知识分享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
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
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
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
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
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
丽。其实在这棵
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
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
二、精读写鸟部分
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
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
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
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
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b.读不好的,老师说:
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
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
c,师读后,师点评:
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
来多有节奏
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
知识分享
能读好的。
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
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
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
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
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
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
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
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
br>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
在天堂一般。小鸟
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
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
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
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
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
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
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
篇导游词。
五、布置作业
1、抄第三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3课
3、背诵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在
课堂一开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
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问题调动起学生兴趣,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
门,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
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
“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
阅
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
知识分享
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
让学生充沛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促进了学生探
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厚,达到理想的学习
效果。
四、
火烧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
物的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
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
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
。今
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
读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
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知识分享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
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
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
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
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
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
瞬息万
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
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
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4课
2、同步课外阅读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4 * 火烧云
颜色
多、 变化快
形状 变化快
【教后反思】
我觉得教学
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板书上。学生通过看黑板的板
书很快就对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
学上要注意的。第一,
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
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
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
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我感觉老师
总是牵
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第三,在扩展阅读的部分文章
<
br>知识分享
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例如《火烧云的形成》《云体的各种体态》都可以在预
习
的时候先读,对于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第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
能力,例如这
篇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
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
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
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
草原,
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而近在身边
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
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
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
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
到的?
教
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
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
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
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知识分享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
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
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
”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明,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
身边,今天来写一写
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
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
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
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知识分享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写作文。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
现优点)
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5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知识分享
1、导语: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
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
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
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
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
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
,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
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
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
象却不一样;
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
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
山真面目”呢?你认
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
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
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
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知识分享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
在农
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
,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
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知识分享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
个鲜花
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诗
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
失去了信
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
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
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
见解,要
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
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5课
3、背诵第5课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游
山西村 庐山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后小记】
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
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题西林壁〉一诗,决定
借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
,体验为线,和学生一起在
诗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题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诗。前两句,孩子们在抑
扬
知识分享
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后面两句诗,当我问到:“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呢?”顿时,班里鸦雀无声。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
br>和体验中,对诗歌揭示的道理才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6 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
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
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
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
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
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
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
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知识分享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
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
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
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
爬:
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
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知识分享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
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
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
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
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
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
引导学生体
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知识分享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6课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抓住特点
虎 颜色:嫩红(嫩绿) 观察细致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教后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
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从课
前学生(杨丰华)找来爬山虎的实物,到后来的小结环
节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
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
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
爱,能美化环境
,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
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
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
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
生活环境。
知识分享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
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
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
、比较的
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
果会是
这样的吗?
7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
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
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
“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
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
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知识分享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
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
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
然段,用“——”
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
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
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
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
却已有一个非
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
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
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
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
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
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 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
知识分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
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
怎样建成的,
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
是
什么? :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知识分享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3、《黄冈》第7课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
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 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 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 吃苦耐劳
【教后反思】
本文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
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
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
以学定教、顺学而
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在
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
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
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
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通过
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
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
学效率,
适应孩子的需求。
知识分享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
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
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
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
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
考证工作,
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知识分享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
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
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8课
2、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产生奇想
寻找证据 引起震动
【教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
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
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
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
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
发学生继续探索
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
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
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
印象最深、
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知识分享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b.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
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
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 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知识分享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
、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
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
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
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
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
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
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
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
心观察,就会有意想
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
告诉同学你是怎
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
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
“独具慧眼”奖。
知识分享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
收的喜悦。仔细看图,
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
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
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
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
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
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
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
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知识分享
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9 巨人的花园
【学习目标】
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
、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
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知识分享
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
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
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播
放本课录音至第;自然段。)激趣: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
花园》,有人称
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
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
起来看课文,好吗?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 质疑问难:读了课
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
题,教师要注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
点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
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研究问题
1、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
现和花园里的情
境”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
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小组朗读,交流感受
1、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朗读体会,交流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基于对课文认识的加深,再读课文。
知识分享
三、总结交流,揭示道理
1、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可以是朗读方面的,可以是小组交流讨论过
的含义深刻
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读童话后想到的事情。交流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小结和引导。
(
重点是像“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
远被赶走了。”等含义深
刻的句段。)
2、播放录音或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像边思考这个童话说了个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是,阿!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善良、宽容的心带来的
是春天。“
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板书)。
四、再读课文,感受特点
1、自读课后“资料袋”,谈谈读后了解了些什么。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从这篇课文印证“资料袋”中说的童话的特
点。
3、读后,可以与同学合作表演片断,还可以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五、布置作业
1、生字词书写。
2、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3、《黄冈》第9课
【板书设计】
9 巨人的花园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阳光明媚 狂风大作
草翠花开 雪花飞舞
绽出新绿 瑟瑟发抖
开出花朵 鲜花凋谢
【教后反思】
《巨人
的花园》是一篇朴实的童话故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
知识分享
<
br>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正是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
示的道理也自然显
现出来,但所有的情节变化都以墙为线索,所以我在教学这课
时,就以“孩子”“春天”为切入点。然后
,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出孩子与春
天有关的对比变化。然后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发现用列提纲的形式板
书到黑板上。
最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同学们都
积
极踊跃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整堂课上都是以学生的思
维发展为取向,我只是充当
了引导者,参与者。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发挥
学生的主体功能。
10*
幸福是什么
【学习目标】
1、认识“彼、锹、权”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
益的事情。”
3、尝试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
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向身边的人访谈对幸福的理解。
3、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的童话在故事的讲述中会让我们体会到一个道理
,比如《巨人的花园》,我
们学完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要学的
童话,
故事也很动人,读完后也会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知识分享
2、板书课题并读题:幸福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读连接语,请学生说说连接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a、想想文中三个小孩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b.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带着连接语中的问题自读课文。
3、自读课文后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三、交流讨论
1、请同学复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2、表演故事,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学习以后的收获。
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幸
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
事情”这句话的理解
是重点。)
4、联系亲身经历和课前做的访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拓展交流
老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读后,老师做简
要点
评,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时
也可以谈自
己的,感受。
1、今天,我们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拥有中,我们细心回味着什么是幸福?下面请用最精辟的话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2、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五、布置作业
1、《黄冈》第10课
2、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10* 幸福是什么
第一个青年(医生):幸福是给病人治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第二个青年(消防队员、花匠):幸福是勤勤恳恳工作,劳动没白费。
第三个青年(农民):幸福是耕地种麦,养活了许多人。
知识分享
智慧的女儿:幸福靠……
老
师: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警
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按照以下策略来完成: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注重预习,培养
自主; 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略中显精,领悟方法;内外结合,拓展积累。体会最大的是略读课文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大胆地进行尝试。
11 去年的树
【学习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3个词
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生字、生字卡片。
2
、有条件,可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反映课文内容情景的课件,以帮助学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感悟
童话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知识分享
1、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再板书“去年的树”,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2、围绕一只美丽的小鸟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
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确立本文的阅读方法
1、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让我们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本文。
2、画出写对话的句子。
四、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1、过渡谈话:冬天到了,小鸟
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
惜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
2、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3、组内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
5、 指名朗读。注意读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2~4组对话
1、学生分组练习
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
地跑回来
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
问了又
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
练读。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
读着,谁不被小
知识分享
鸟的这一份真情感动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互相说说究竟怎样读更能反映小鸟的
这份真情。
3、扮演角色,体验感知
谁来做一回小鸟。你们可以像小鸟一样在教室里,就这样飞
呀,飞呀,寻找
着她的好朋友,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两组同学分
角色一起朗读)
二、朗读、想象,体悟主题
1、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
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
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感情。村
子里,
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
2、引导
想象。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
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
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课文中有好多话
作者想说都没说出来,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来把作
者没说的话说出来,
行吗?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
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
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
最最宝贵的诚信。
三、拓展升华
编写“友情卡”。
小鸟对大树的情,把
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
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
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四、学生自由写,教师指导
1、读了这篇课文,对鸟儿,对树,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再来读读全文,
读后说说。
2、总结
我们通过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
话,
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课文、真正体会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这个
世界“诚信
与友情同在。”
五、布置作业
知识分享
1、抄第11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11课
3、继续完成“友情卡”
【板书设计】
11 去年的树
对话
鸟儿 树 信守诺言
树根 珍惜友情
门先生
小女孩
【教后反思】
本课是一个感人的童话故事,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
的情节,在通俗
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
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对话让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
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
的魅力。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收获较大的人文
精神的挖掘比较到位,听说读写练几个环节的训
练还是比较到位的。比较苦恼的
是学生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方面,有些力不从心。
12* 小木偶的故事
【学习目标】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
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
理。
3、学习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教学时数】1课时
知识分享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2、过渡:同学们,在《
笑比哭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今天我
们就从“笑”说起。你喜欢笑吗?
3、
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
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
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
笑有新的理解。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
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
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
怜的小木偶呀!同
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
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回顾方法,合作表演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
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
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
不够的。”然后引
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知识分享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
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四、续编故事,拓展深化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五、单元回顾,总结升华
1、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
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
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
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
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12课
2、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笑—— 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教后反思】
上完《小木偶的故事》,感觉心情特别愉快。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
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我在教
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
想象,续编故事。后来从学生的续写中发现“有恩
报恩,有仇报仇”的现象普遍
存在,不由得纳闷起来,是否在教学中人文精神挖掘有误?还是我们现在的
教育
“功利性”太强?
知识分享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
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
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
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
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
起去感受它
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
童话名家)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知识分享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
绍。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
中漫步一般!你
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
话是滚动的
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
是会变魔
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
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
你们的“童话
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
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
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
、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
,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
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
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
知识分享
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第一课时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
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
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
、
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
心动不如行
动,让我们开始吧!
2、学生准备。(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
3、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
心的听众晶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
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
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
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二进大看台
a、创设情境:同学
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
知识分享
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第二课时
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13 白 鹅
学习目标
1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
傲、郑重、厉声、京剧、
倘若、侍候、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准备白鹅挂图或白鹅活动情景VCD,“净角出场’'VCD。
2、收集有关“鹅”的故事和古诗。
第一课
导入揭题
1、出示白鹅活动
资料(VCD或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
仔细看看它是谁?你喜欢它吗?
2、你熟悉鹅吗?看到鹅你会想到些什么?
a、出示骆宾王的《鹅》,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b.王羲之写“鹅”的故事。
知识分享
过渡:七岁的骆宾王写鹅,妙趣横生,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又是什么样子的
呢?你们想知道吗?
初读感知
1、出示导读:
a.自由读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b.你喜欢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吗?为什么?请在相关文字旁写上喜欢鹅的原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在相关文字边上打上“?”。
2、学生自由读文,完成“导读”要求。
3、检查生字词。(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4、交流。(可以用说理由、感情朗读、表演等形式)
a、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b.小结:同学们谈得真好,读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把作者笔下的这只白鹅活
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
面前。
c、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5、质疑。
a、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b、选取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
点?
细读解疑
1、自由读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帮助学生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讨论: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启下,突出“下”o)
c、读写结合训练。
题目《我的爸爸》
内容:a、在生活上,爸爸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
b.在学习上,爸爸对我的要求十分严格。
知识分享
要求:请根据本篇作文的两个重点内容,给这篇作文写一个起“承上启下”
作用的过渡段。
4、小结。
a、承上启下。
b.点明鹅的特点。
c、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
总结
咱们班的同学学习的本领真强,通过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的
问题。我们不仅简单了解了丰子
恺笔下具有高傲特点的白鹅,而且学习了“承上
启下”的写法,这种过渡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
同学们能加以应用。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体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
齐读。 2、引入:上节课咱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从“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
方面表现白鹅高傲的
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咱们今天还是
用读书、讨论的方法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个问
题。
自学探究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在感受较深的词句边上写旁注,并尝试
读出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全斑交流。
2、理解“叫声”
a、出示:“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三个词的理解。
(声音严肃、大声斥责、大声叫喊吵闹、放开喉咙大叫)
b.联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样的情景?(让人害怕)
知识分享
作者说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为什么要这样写?
(突出白鹅看守门户的本领;突出对白鹅的喜爱。)
c、小结: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白鹅,
实际上恰恰是对它“看守门户”
的本领的赞美。
d.有感情朗读。
e、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你能找出来说一说、读一
读吗?
3、理解“步态”
a、(VCD播放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同学们仔细看这段影片,这是
京剧中净角
出场的情景,看后谈谈你的体会。(交流中结合理解“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b.朗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c、小结: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并准确地
描写出鹅的步态特点,
写得这么贴切,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1
d.你在读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能不能举例说说呢?
4、理解“吃相”。
a、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鹅“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的吃相。读出自己
的体会。
b.想象“狗偷吃、鹅咬狗”的情景,并读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鹅”的情景。
5、小结: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有详有略,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课堂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抄一抄,读一读。
2、四人小组内交流。
拓展活动
简介丰子恺,推荐丰子恺作品。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知识分享
14* 白公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2)(或多媒体课件)。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
br>3、导人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
和不同的地方?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点击)1日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知识分享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
什么?(同:傲慢
、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
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
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
态。)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侍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15 猫
学习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
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
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
、枝折
花落”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
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
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
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
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猫等待老鼠出洞和捉老鼠的课件(或录像、图片);猫叫声录音带。
2、学生收集有关猫的图[文资料,张贴到教室的相关栏版上,办一期“猫趣”展。
第一课时
知识分享
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都更
进了一步,这小
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
b、师生各抒己见,谈“趣”激情。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整体惑知
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b.设计填空题,如: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大花猫( );第
(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c、设计板书,如: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花猫)性格古怪 高兴时…… 不高兴时……
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
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
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
知识分享
些描写来体会的?
b.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
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
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
赏、喜爱之感。
c、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验作者渗
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
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
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习
贪( ) 性( ) 高( )
采( )
贫( ) 姓( ) 稿( )
踩( )
第二课时
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
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
些方面感受到“小猫
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知识分享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
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
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
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自主选择,积累词汇
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再摘抄
在“采蜜本”上。
2、同桌互相交流。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
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这两
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
,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
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
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
猫的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3、课后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帮它
拍摄一张相片或画一张画像,然
后为相片或画像配一段旁白。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知识分享
16* 母 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课前准备
了解母鸡的生
活习性及有关母鸡的趣事(农村的学生可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城市
的学生可通过阅读、上网、请教他人、
利用音像资料等方法进行7解)。
教学过程
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
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
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
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
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
a、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b.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c、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d.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不同之处:《猫》一文中流露的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
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汇报交流
知识分享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a.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不敢再讨厌母
鸡了。”)
b、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
词语概括。
(如:随处乱叫 欺软怕硬 发狂炫耀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c、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辨褒贬,积累语言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
色彩也发生
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
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
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