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板书)
学下象棋-东北电力大学招生网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能
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
句的含义。
(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
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
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
2. 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
样积累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
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
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
潮,但是,
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
《观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
读通顺。
2、提出要求:
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
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
生自学,教师
巡视指导。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
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
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
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
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
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
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四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
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
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
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
两丈多高的白色
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
匹白色战马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
“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五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
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
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
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3、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学校旁的小溪。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教学反思
《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
盛赞
钱塘潮 <
/p>
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充分
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
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
围绕“哪些句子最让
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
教师给
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
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
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
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
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
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
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
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2.藏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
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
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
国山河的壮丽。
教学重点、难点:
1.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
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
,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
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
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
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
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
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
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
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
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
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
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
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点拨需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六、 作业布置:
A类:抄写生字词,并为文章写一个提纲。
B类:抄写生字词,并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C类:抄写生字词,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位置——强烈反差
形状——鬼斧神工
雅鲁藏布大峡谷
景观——景色奇异
展望——世界关注
世界第一大峡谷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
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
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
力的培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
既往地主要强调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
讲资
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
印象,这样,学生在初
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的印象
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3.鸟的天堂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
1)会认“榕、抛、暇”等4个字,会写“灿、烂、桨、纠、逼、
禁、寂”等14个生字,并掌握其组成
的词语。
(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
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
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
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大榕树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以及群鸟快乐自由的
生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
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
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从“天堂”入手,激趣导入
1、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
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
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你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幸
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2、(板书“鸟的”):你想象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
(小鸟生活的乐园)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并查找了有关资料,关于鸟的
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
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4、是啊,70年前,这里还名不见经传。巴金先生于1933年途经<
br>此处,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使这里名扬四海。谁能来介绍作者
巴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
的方式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借助
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画出不
懂的词语,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生字:桨、纠、逼、禁、暇、抛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也可以读字组词)
②认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你对鸟的天堂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2、那么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
了什么怎样的景象?
3、汇报,交流。
4、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部分,那么在见到
“
鸟的天堂”之前和之后作者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划分段落不再困难。)
四、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五、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画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话。
B类:抄写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
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
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三支桨、纠正、逼近、不禁、应接不暇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吗?
3、是的,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
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现在
也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吧!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学习1—4自然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
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
了什么?(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写出了作者轻松愉
快的心情)
3、指导朗读。
学习5——9自然段
过渡:“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
看到“鸟的天堂”
呢?“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继续学习。
1、仔细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
(2)大榕树有什么特点呢?你是通过哪些语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作者又是怎么赞
美的呢?
(4)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记下来。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发言选择学习)
4、感情朗读5——9自然段。
学习10——13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动笔画出重点的语句,然后理解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1)这是第二次去鸟的天堂,他这次看到了什么?与第一次有什
么不同?
(2)鸟儿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鸟为什么这么多?
这么快乐?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问题(1)作者看到了很多鸟。鸟的特点是:多、欢
3、指导朗读。
学习14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句子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思考:这句话中“的确”是什
么意思?为什么两个鸟的天堂,第
一个打了引号,而第二个没打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三、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议读,评读。
(3)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试背, 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总结全文 ,拓展练习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
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
谐之美,所
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
人间天堂。
五、布置作业
A类: 完成练习题,并根据课文内容,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
词。
B类:
完成练习题,并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入“采集
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搜集一些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
的故事。
板书设计:
第一次——大榕树:干、枝、叶、根(静态美)
(傍晚)
鸟的天堂
喜爱、赞美
第二次——群鸟:多、欢(动态美)
(早晨)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性
的问题:“这节课你们
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调动起学生兴趣,
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切
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
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
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
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
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
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
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
兴趣浓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4.火烧云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5个生字“檀、盈、凶、庙、惚”,以及由生字组
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学习课文,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要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br>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
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说说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有哪些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
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
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
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
的优秀女作家萧红
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
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三、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
题意?
(第一段第2节)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
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
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
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
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
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
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
件?你
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
照得小孩子的脸——,
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
——
,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图。)
(3)学习课后题3: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
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找出文中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句子。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
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
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
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
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②,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
②)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
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
儿 ,一会儿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
br>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
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8.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
变化多。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
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
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
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五、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家乡的天空。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拟人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上<
br>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
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
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
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了
自己
对大自然的赞叹。
本节课,我是按照跨越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的。上课是,我先为学<
br>生提供优美的图片,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创设情
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
后我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
边思考作者先写火烧云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本来我在
设
计这一问题我是这样来问的“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但是后来仔细一想这一
问题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
度,就把问题改了。通过学生的汇报,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也是
掌握的
比较好的。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
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
现出自己
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让大家一起分享。
(2)背诵4组对联,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
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学习,教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
2、学习,积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口语交际”、“我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
草原,圣
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
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
、阳光、礁石也同样让
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
察的
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
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二、学习“口语交际”
1、学生自主交流。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3、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
感受到的?
4、点拨: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
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
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
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5、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6、再次指名交流。要求: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
,
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
时答记者问。
7、四人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8、经过搜寻,听取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分角色朗读。
2、交流学习成果。
四、小结
通过本次学习,说说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观察一处景物。
2、把景物概况讲述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从而引入“日积
月累”。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对联。
2.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3.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
有特色)
4.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6.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学习“趣味语文(一)”
1.全班齐读对联。
2.分组讨论读音。
3.教师点拨正确读音。
4.多种形式朗读对联。
四、学习“趣味语文(二)”
1.全班观察杯盖。
2.分组讨论。
3.教师点拨正确读法。
4.探讨语文的有趣与博大精深。
五、课堂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
5.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并学会组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4)背诵古诗,并学会默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
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
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2.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古诗《
题西林壁
》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
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
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
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
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
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
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
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
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
确方法后各自试着
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
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
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
基础上朗读情感。
4、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
是细心观察庐山的
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
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
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
一个什么道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
、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
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2)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三、小结
1.说说你学完这首古诗的感受?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四、布置作业
A类:背诵并抄写古诗,联系古诗中的哲理写一写生活中类似的事件。
B类:背诵并抄写古诗,熟读古诗的大意。
C类:背诵并抄写古诗。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
写景
侧看——成峰 变幻莫测
远近高低——不同
题西林壁
不识——真面目
明理 寄意深远
只缘——此山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游山西村》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
二、学习《游山西村》
(一)初读感知
1、听录音。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二、读诗,整体感知。
(二)多形式朗读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
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
路—抑
柳暗花明又一村—。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
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
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
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
农家丰收景象的由
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
越出了自然
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
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
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
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
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读完全文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A类:背诵并抄写古诗,联系古诗中的哲理写一写生活中类似的事件。
B类:背诵并抄写古诗,熟读古诗的大意。
C类:背诵并抄写古诗。
板书设计:
叙事——盛情待客
游山西村 写景——景色迷人
明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6.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和写本课“虎、占、铺”等11个字,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
给课文
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实物导入 <
/p>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
吗?谁
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
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
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 根据出示的内容,练习按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2、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
五、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
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
的读音。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八、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找出爬山虎颜色变化的特点。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
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这棵植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
1、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
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
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
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5、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
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
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
拿一张好的
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
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
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
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
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
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
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
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
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
爬。
4、你们
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
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
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
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
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
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
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
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六、课堂总结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七、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我喜欢的一种植物。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喜欢的句子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7.蟋蟀的住宅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宅、蔽、弃”等14个生字,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想一想文章的叙述顺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叙述顺序。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
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
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
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
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
课题
同学们,现在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
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
的话题。(板书:住宅)
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说得真棒,看来你平时一定是<
br>一个善于仔细观察的孩子。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
书:蟋蟀)齐读课
题。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理归
纳。
二、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要求:读课
文的同时自学生字、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2.随机检查自学情况。
三、解决问题。
1.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
。
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
(作者在这里
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
“伟大的工程”?
3、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
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
段落。 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①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
书:选址) ②
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
③
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板书:特点)
四、课堂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五、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拟人句。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
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自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2.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画出不理解的生词,讨论词义。
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讲哪个词,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从字
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课文中谁喜
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
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2.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房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房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作者能够把蟋蟀建房的过程写得如此生
动具体,说明了什么?(说明:蟋
蟀──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作者──仔细观察、注意研究
。)
3.找出文中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的句子,读一读,想
一想这样写
的好处。
4.(这样写把本来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产生亲切感,引
起阅读的兴趣。)
5.齐读课文,整体梳理课文内容。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
现在就请大家用手
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
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
桌或朋
友夸夸你的住宅。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读完全文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
小练笔:以《我的住宅》为题,用第一人称介绍
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拟人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总起——因住宅出名
住宅特点——安全舒适
建造——精心修建
伟大的工程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
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学
习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2.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
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
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二、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四、解决问题
观察、读文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
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
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
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
相同。
五、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
,
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
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
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
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六、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
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七、课堂总结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喜欢的句子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提出假说——认真观察
善于发现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勇于求索
验证假说——不懈论证
语文园地二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
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
有
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
2、学习,积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口语交际”、“我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
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二、学习“口语交际”
1.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
,说说看到了什么,还
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2.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3.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
得“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4.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5.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6.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
喜悦。仔细看图,
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小结
通过本次学习,说说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
2、把它的概况讲述给同学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同学们听一听。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读句正音。
2.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
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
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
遐想。而这一切无
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3.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三、学习“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
不是如
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
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四、课堂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日积月累”。
2.复述《胸有成竹》这个故事。
9.巨人的花园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并掌握其组成的词语。
(2)理解童话内容,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导学生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童话内容,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
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
文章的内容给课文
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
我们受
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二、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3.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4.指导书写:“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5.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
“西”辨析。
三、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四、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
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
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
好的是什
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
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
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五、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
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
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
将变得更美好。
六.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找出文中不懂的句子。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
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
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
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
读课
文。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
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
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
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四、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唤来春天的,。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
引导。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
后面的活动课上
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
选》、《一千零一夜》等。
七、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分享。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喜欢的句子段落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巨人 孩子 花园
巨人的
不在 园子里玩 漂亮 学会
花园 回来
被赶走 荒凉 分享
觉醒 一起
美丽
10.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彼、锹、杈”等6个字,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3)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
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
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2.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总结全
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
么呢?今天
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朗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四、学习全文
(一)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二)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1.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2.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
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
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三)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
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
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
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
福和快乐。
七、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幸福。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十年前——方便别人
幸福是什么 十年中——经历不同
实践中感悟
十年后——道理一致
11.去年的树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3
个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
(4)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读、书写、组词等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进而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
(4)通过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文章线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
诚信的基础上的,懂
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
2.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
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再板书“去年的树”,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2、围绕一只美丽的小鸟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
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播放录音,指导思考
指导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脉络,书写板书。
2.指导分段并归纳段意。
五、确立本文的阅读方法
1、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让我们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本文。
2、画出写对话的句子。
六、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七、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思考文中小鸟说话时的心情。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
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并回顾全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一组对话
1、过渡谈话: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
br>依依惜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
2、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3、组内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
4、指名朗读。注意读出自己的个性。
三、学习2~4组对话
1、学生分组练习
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
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
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
了又找,
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
练读。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
读着,谁不被小
鸟的这一份真情感动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互相说说究竟怎样读更能反映小鸟的
这份真情。
3、扮演角色,体验感知
谁来做一回小鸟。你们可以像寸鸟一样在教室
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
着她的好朋友,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两组同
学分
角色一起朗读)
四、朗读、想象,体悟主题
1、同学
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
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
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感情。村子
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
一起读最后三段。
2、引导想象。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课文中有好
多话作者想说都没说
出来,给我们很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
来,行吗?
五、拓展升华
编写“友情卡”。
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
被燃尽之
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读了这篇课文,对鸟儿,对树,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再来读读全文,
读后说说。
学生自由写,教师指导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
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
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
信。
七、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小鸟,我想对你说。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感人的句子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约定
鸟儿
去年的树
寻找树
唱歌
树
树根
大门
小女孩
灯火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12.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明白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
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
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2.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总结全
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2、过渡:同学们,在《笑比哭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今
天我们就从“笑”说起。你喜
欢笑吗?
3、点拨: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
笑
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
笑有新的理解。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
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
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回顾方法,合作
表演
三、自主学习
1、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
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
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
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
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
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续编故事,拓展深化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
1、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五、课堂总结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
才是完整的生活。
六、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完成续写。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喜欢的句子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开端:只会笑
小木偶的故事 发展:受委屈 只会笑是不够的
结尾:获得所以表情
语文园地三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
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
提供参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台的学习,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
童话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学习,积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口语交际”、“我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
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
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
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
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学习“口语交际”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
中外童话名家)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
童话
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
、全班交流。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
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五、布置作业
把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日积月累”、“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日积月累”
幻想
、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
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点评——再读
5、点拨:
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
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
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
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
小诗,让多彩、
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
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
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三、学习“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
学
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
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
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
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
。
13.白鹅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颈、厉”
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
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候、脾气
、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
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
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
给课文
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出示白鹅活动资料: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物朋友
,仔
细看看它是谁?你喜欢它吗?
2、你熟悉鹅吗?看到鹅你会想到些什么?
a、出示骆宾王的《鹅》,齐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b.王羲之写“鹅”的故事。
过渡:七岁的骆宾王写鹅,妙趣横生,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又是什么样子的
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2、交流。(可以用说理由、感情朗读、表演等形式)
a、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b.小结:同学们谈得真好,读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把作者笔下的这只白
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
面前。
c、全班齐读课文一遍。
三、初读感知
1、出示导读:
a.自由读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b.你喜欢大师丰子恺笔下的鹅吗?为什么?请在相关文字旁写上喜欢鹅的原
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在相关文字边上打上“?”。
2、学生自由读文,完成“导读”要求。
3、质疑。
a、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b、选取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如:
四、课堂总结
咱们班的同学学习的本领真强,通过自己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仅简单了解了丰子恺笔下具有高傲特点的白鹅,而且学习了“承上启
下”的写法,这种过
渡方式使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同
学们能加以应用。
五、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找出白鹅有哪些特点。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
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精讲课文
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1、自由读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帮助学生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讨论: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启下,突出“下”)
c、读写结合训练。
4、出示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体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
5、引入:上节课
咱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作者从“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四方面表现白鹅高傲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
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咱们今天还
是用读书、讨论的方法来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
三、自学探究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在感受较深的词句边上写旁注,并尝试
读出自己的体会。
1、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全斑交流。
2、理解“叫声”
a、出示:“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三个词的理解。
(声音严肃、大声斥责、大声叫喊吵闹、放开喉咙大叫)
b.联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样的情景?(让人害怕)
作者说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为什么要这样写?
(突出白鹅看守门户的本领;突出对白鹅的喜爱。)
c、小结: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
欢白鹅,实际上恰恰是对它“看守
门户”的本领的赞美。
d.有感情朗读。
e、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文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你能找出来说一说、
读一读吗?
3、理解“步态”
a、出示挂图:同学们仔细看这图片,这是京剧中净角出场的情景,看后谈
谈你的体会。(交流中结合理解“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b.朗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c、小结:作者发现了鹅与鸭的步态的些许差别,并准确地描写出鹅的步态
特点,写得这么贴切
,他平常该多仔细观察啊1
d.你在读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能不能举例说说呢?
4、理解“吃相”。
a、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鹅“三板一眼、一丝不苟”的吃相。读出
自己的体会。
b.想象“狗偷吃、鹅咬狗”的情景,并读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鹅”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
作者仔细观察,细致描绘,有详有略,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五、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鸭子。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生动的句子找出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总——高傲的动物
叫声
白鹅 分 步态 个性鲜明
吃相
14.白公鹅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腔、掂、涟”等7个字,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3)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
察与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2.
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
子的含义;总结全
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
2、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3、导人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
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
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1、设计表格,引导对比阅读。
a、先出示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b.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2、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
,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
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
斯理,
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
的步态。
)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侍候)
b.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2、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课堂总结
1.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2.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六、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狗。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生动的句子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整体印象——海上将军
白公鹅 走路姿态——慢条斯理
令人喜爱
平时活动——自由自在
15.猫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乖”等7个
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
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
撞疼”等13个词语。
(2)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想一想文章的叙述顺序。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2.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
文章的内容给课文
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
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
都更进了一步,这小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
b、师生各抒己见,谈“趣”激情。
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
二、整体惑知
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
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
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
象?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
理?
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有三:
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
b.设计填空题,如: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至第( )自然段写大花猫(
);第
( )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 )。
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
后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
四、课堂小结
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
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
五、布置作业
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思考:老舍先生喜欢这“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的花猫吗?
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
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
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1.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
怪”的花猫吗?你是通
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
2.范例引路。
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引导赏析:抓住“屏
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
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
赏、喜爱之感。
3.全班交流。
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
法,体验作者渗
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三、积累运用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小组合作学习:
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
说句
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
3、扩词练习
贪( )
性( ) 高( ) 采( )
贫( ) 姓(
) 稿( ) 踩( )
四、展示积累
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
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
些方面感受到“小
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
描写进行对比,
以加深感受。
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
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五、总体梳理,回归全文
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
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
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
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六、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中的两段话,想一想:同样是关于猫的描写,
这两段话与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在观察与表达的角度上
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二段话与课文《猫》相似,侧重于用拟人的手法侧面描写猫的生活习性,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一段话则从正面直接描写猫的
外形特点。)
2、小组交流。
七、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2.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读完全文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金鱼。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的比喻句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古怪——矛盾的性情
猫 天真可爱
淘气——生气勃勃
16.母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怨、抗、侮”等7个字,并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口头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4)通过各种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总结全
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
br>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
舍先生的另一篇文
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读阅读目标。
a、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b.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正确、读流利。
c、理清文章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d.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不同之处:《猫》一文中流露的
自始至终是喜爱的情感,而本文体现的是由厌恶
到喜爱的情感变化。)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a.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如:“我一向讨厌母鸡。”“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不敢再讨厌母
鸡了。”)
b、作者分别通过哪些事例具体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
当的词语概括。
(如:随处乱叫 欺软怕硬 发狂炫耀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c、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d.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语言
1、思考讨论: <
br>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
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
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所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
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
体会。
六、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七、布置作业
A类:完成练习题,并完成小练笔:大公鸡。
B类:完成练习题,并把文中生动的句子抄入“采集本”。
C类:完成练习题,并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讨厌——浅薄
母鸡 尊敬——尽职 赞美母爱
赞美——伟大的母爱
语文园地四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能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
(3)能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2)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2、能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口语交际”、“我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家
笔下,
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与动物的相处中你
一定觉得
很有乐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学习“口语交际”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全班汇报
三、汇报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
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3、拓展延伸
喜欢相同
动物的同学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
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
家展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四、学习“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a、自主发现;
b.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举一个例子说明)
五、小结
1.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六、布置作业
把喜欢的动物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带有动物的名称,第一行
都有“龙”,第二
行有“虎”,第三行有“马”)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意思或故事。
4、游戏:成语接龙。(以第一行为例,每个成语里必须有一个“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看看谁是优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点水 顺手牵(
) 抱头( )窜 哀( )遍野
6.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名称的成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
猴、鸡、狗、猪)
三、学习“趣味语文”
1.默读故事。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点拨故事闪光点:
坐 请坐 请上座
茶 敬茶 敬香茶
4.交流故事含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日积月累的词语。
2.把“趣味语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