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最新改版)

别妄想泡我
512次浏览
2020年11月12日 02: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东昌学院-林清玄散文精选

2020年11月12日发(作者:钟润良)



1 观 潮


课课讲读课
观潮 2课时
题 型 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 潮、据”等15个字。理
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

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
感情。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 动又有层

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

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古诗的引入,可以让
学生了解古人赞美
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知道钱塘江大潮这
一天下奇观自古以
来就被人们称颂,同
时,为学生营造出了
一种浓郁的学习语
文的氛围,让孩子们
能够在一点一滴中
一、吟诵古诗,导入 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

中写道:“海阔 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
)分
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

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受到中华传统文化
的熏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
指什么地方的潮水?( 观:观看。潮:指钱塘江
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

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 br>【设计意图:在
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 ɡ),避免读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去开展教师指导,能
成(pēnɡ),“震”“霎”为 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及时发现学生对字
(2)书写“潮、据、堤、阔、盼、滚、顿、
词的掌握情况,有重
逐、渐、堵、犹、崩、震、霎、余” (课件出
点地进行指导,能更
示5)
有效地巩固学生对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
字词的掌握。】
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③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新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课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教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


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


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分钟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
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设计意图:引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
导学生根据观潮的
过程给课文分段,并< br>大的样子。
可以使学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
概括大意,
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
生了解作者的观察
顺序,掌握课文的 整
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体脉络。同时,提供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 一起大声讲话,声音
两种分段方法,提倡
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学生对课文的多元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
化理解。】
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

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
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
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
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
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
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
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
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
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
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堂小结
及拓展
延伸

)分钟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
过搜集资料,是学生
对钱塘江大潮有了
更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1)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 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kāi kuò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 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 )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 ),物产丰富。
平静 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4.海滨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丽!
【答案】
一、shà yì dǐnɡ
二、潮头 逐渐 顿时 开阔


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

第二课时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体会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思想感情。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
卷地

霎时 屹立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

)分
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
吧!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
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
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课件中播放潮来时
的声音,将学生带
入到情景之中,激
发了学生学习课文
的兴趣,调动起了
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

书: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

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
【设计意图:

江大潮。
通过引导学生发挥

想象来理解课文内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 文中

容,感受大潮来临

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 然
时的壮观景象,体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
分钟
段,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
会作者的心情,受
到感染和熏陶,自
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然而然地把学生带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入了文本当中,实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
现了与文本的深层

< br>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次的对话。】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
声 ,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
【设计意图:
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 江面还
通过句子的对比,
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
让学生充分地 品味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
课文中的精彩语
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沸腾起来。(课件出示
言,感受课文中的
15)
精彩描写,从而获
教师指导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得更深层次的体
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验,并且在 不断地
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朗读比较中,把课
文中的语言内化为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自己的语言,从而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把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
真正地落到实处。】
潮来了
【设计意图: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
引导学生阅读其 他
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
作家对潮来临时的
的水一样。(课件出 示16)
文字,不仅可以加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
深学生对课文内 容
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的理解,还可以拓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 :闷
宽学生的阅读视
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
野。】
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
【设计意图:
置)。
播放视频可以 让学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
生直观地感受钱塘
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 容?(人声鼎沸)指导
江大潮的壮观, 让
每一位学生都有身
朗读。(课件出示18)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
临其境之感,教师
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
及时地抓住学生情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
感体 验的高峰,引
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
导学生体会不同的
人观看钱 塘江大潮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之后的不同感受,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地理解进一步深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
化】
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
【设计意图: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课件出示
把第2自然段和第5
19)
自然段进行简略处
③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0)
理,可以使学生能
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找准课文重点,防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止学生学习内容过
奔而来。 多,抓不住要点。】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运用填空形式降低
之壮观。)
学生背诵难度,再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
结合视频让学生去
背诵,大大激发了
—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
学生背诵的兴趣。】

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
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
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

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

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

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

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 ,乱蹦
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
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 天
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
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
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课件出示22)(快看,
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
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 想:成千上万
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
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 国人,有
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
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 也有
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
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
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
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 叹。请你把
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
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
“风号 浪吼”等词语)(板书:潮来后:漫天


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小结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
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 。(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
伟、 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
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
时候,把 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
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
读一段话,请 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
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
每人一张填空练习 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
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 br>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
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
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
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
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
墙。浪潮 (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山崩地裂,好 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
件出示23)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
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
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 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
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课件
出示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
生读后面的句子)。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
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
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课
件出示 25)(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
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
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 ,就让我们再来完整
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
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 一天下奇观介绍
【设计意图:
给更多的人。(课件出示26)(放视频)
学生再一 次变换身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
份,作为导游来介
绍钱塘江大潮,实
呢?
际上是让学生学以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致用,进一步 将课
堂小结(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文中学到的语言内
中的任意一部分 进行介绍。
及拓展
化,将学到的知识
延伸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 言,也可
转化为能力,这对
(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
学生是一个 挑战,
)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
同时,也可以激发
钟 行介绍。
学生学语文的兴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趣,孩子们在愉悦、
欢快之中得到了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
力上的提高。】

顺序来介绍。
小结 :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
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
继续关注钱塘 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
天下奇观。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顺序:远近
观潮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27、28、29)
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 ) 潮( ) 锯( ) 盼( )
堤( ) 朝( ) 据( ) 粉( )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风号浪吼(含有“风”)
三、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用加点的词造句)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 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
喻句吧!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怎么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请排序号。
( )
A.潮来之时 B.潮头过后。C.潮来之前。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 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zhèn)得颤动
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提水 堤岸 大潮 朝阳 锯子 根据 盼望 花粉
二、示例: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风和日丽 谈笑风生
三、1.示例:阳光洒在河面上,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2.白浪 水墙 示例: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四、1. 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过之后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
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 形态特点;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
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 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
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
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 导,尤其钱塘江大潮的类文
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讲学生代入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境中,激发了
学生的想象和对钱塘江大 潮的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
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 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
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 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


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
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
生了解钱塘江的有 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
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 表达方法。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 和阅读
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钱塘潮:
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 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
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 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
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
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 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
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 排列
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
月初一和十五 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
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 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
钱 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
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 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
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 高,好像一道直立的
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
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
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 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
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这就
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jù kuān kuò cháo shuǐ ɡǔn dònɡ
( ) ( ) ( ) ( )
二、精挑细选。
1.潮 嘲 朝
( )笑 ( )廷 浪( )
2. 笼 珑 拢
合( ) 鸟( ) 小巧玲(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2.形容隐隐约约。(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
四、句子练习。
1.大潮 钱塘江 天下奇观 被 称为(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运用加点词造
..
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 和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
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 ”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七、重点段落品析。
《观潮》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 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 br>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白线,人群又沸腾起 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形成 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
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____ 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由“人声
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
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有机会去钱塘江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奇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
心所想呢?



参考答案:
一、依据 宽阔 潮水 滚动
二、1.嘲 朝 潮 2.拢 笼 珑
三、1.人山人海 2.若隐若现 3.风平浪静 4.人声鼎沸 5.山崩地裂
四、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雪花飘飘,好像柳絮在空中飞舞。
五、4 2 1 5 3
六、潮来时 潮退后 天下奇观
七、1.午后一点左右
2.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江面风平浪静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多 迫切 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八、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它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不愧为“天下奇观”!
2 走月亮


课课讲读课
走月亮 2课时
题 型 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


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
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

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

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
学 < br>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

生感受文章的意境 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 【设计意
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 在一起时,你有图:用问句来设计悬
念,引起学生的好

什么感受?
激发学生积极思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
奇,
考。】
(教师板书:走月亮)

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分
(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
晚上 ,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
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
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
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 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
段阅读课文,达到全 班师生集体正音。)
【设计意图:通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过朗读课文,使学生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对课文内容有了初
1.分析记忆字形。
步了解。】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埂、烁”


(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

【设计意图:让
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2.书写指导。
来识字,激发学生自

主识字的兴趣。】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坑、洼、填、庄、
分钟
稼、俗、跃、葡、萄、稻、熟” (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坑、洼、填、稼、俗、

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
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
除掉坏的。造句:我 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
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
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
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
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
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 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
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
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
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堂小结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件出示9)
【设计意图:激
及拓展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
发了他们主动搜集
延伸
资料的兴趣。】

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分钟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件出示10)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风俗(sú gǔ) 稻穗(huì su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pú tɑo tiào yuè zhuāng jiɑ qiān shǒu
( ) ( ) ( ) ( )
三、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 )——( ) ( )——( )

【答案】
一、sú suì
二、葡萄 跳跃 庄稼 牵手
三、香甜——香香甜甜 高大——高高大大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 ”与阿妈之间浓
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情感体验, 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设计意图:
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 一起来从学生们熟悉的歌
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曲出发,让他们感
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受到学习的乐趣,
出示12)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分(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
钟 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
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 学习第2课《走月亮》。
(板书课题:2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
最喜欢的自然段 ,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
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

儿升起来的吗?(课件出示13)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 br>教
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

了……”

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
)(课件出示14)(教
分钟
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
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
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
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

【设计意图:
请学生描述自 己通
过文本所想象到的
美景,并通过朗读
体会看到这美丽的
景色时的心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 想和
自己的妈妈在一起
时的情景,感受妈
妈身上的温暖气
息,并个性化的朗< br>读。】



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课件出示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

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

的心情。)

第6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让学生发现:其实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亲情就在我们身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边,只要我们细心
(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
观察生活中的点点
滴滴,就会发现我
看到怎样的 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
们被浓浓的亲情包
围着,是那样的 温
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暖,那样的幸福、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
快乐。】
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
快、高兴,还有没 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
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 月光下,阿
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
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 有多么
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
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 ,理解作者的感受,
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
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
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
更 感到幸福甜蜜。(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 和妈妈一起玩
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
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
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
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
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
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 ”突然看见美丽的月
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
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 闪烁的小星星走
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
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 是那闪烁的
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教


师板书: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
朗读。)
4.也 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
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
行指导。(教师 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
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
班交流。 (课件出示18)


堂小结
及拓展
延伸

)分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课件出示
19)
选择《童年书架》 的两篇文章——《月亮
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
受。
《月亮来 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
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
突显了母子之间的 深情。





容 情

2 走 月 亮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 想到: 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美好景
闻到:阿妈的气息 浓浓亲
看到: 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牵( ) 填( ) 饿( )
奇( ) 镇( ) 鹅( )
二、写出加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 月盘是那么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 )
2.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 )
三、我会填。
秋虫( )着,夜鸟( )着翅膀,鱼儿( )水面,泼剌声
里银光一闪••


四、 填一填。
啊,在我仰起脸看 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
烁(shuò)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 着……这句话运用了
( )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的幸福和温馨。

【答案】
一、牵手 好奇 填写 城镇 饥饿 白鹅
二、1.黑暗 僵硬 2.平平整整
三、唱 拍打 跃出
四、拟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导课部分一曲《月亮船》,激起了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
有了初步认识。
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我发现个别学生在体会月夜的美时,想象仍不够丰富,朗读
仍 没感情,这与他们不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关。因此,在课堂上应充分
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最直观 的感受。并创设好情境,让大家一起畅谈与
家人的美好时光。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
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
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 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
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 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
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得走进一幅如诗 、
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
走啊走,走过 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
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 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
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的语言优 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
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 ,与作者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吴然,1945 年生,云南宣武人。散文集《小鸟在歌 唱》《小霞客西南游》《天
使的花房》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图书奖、第六届宋庆龄
儿童文学奖,并有作品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杨唤儿童文学
奖等多项。代表作 品有《珍珠雨》《和花朵说悄悄话》《雪人胖胖》《太阳鸟》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


到底,还是精 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
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 成员。
走月亮: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
在月光下出游 ,走过至少三座桥。
吴地:指江苏、浙江、安徽省的某些区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é luǎn shí pú tɑo fēng sú
( ) ( ) (
)
二、精挑细选。
明亮 柔和
1.月儿是那样( ),月光是那样( )。
铺满 洒满
2.阿妈喜欢领着我,在( )月光的小路上漫步。
运载 搬运
3.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 )许多新
鲜的花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地面高低不平。( )
2.形容光忽隐忽现。(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你觉得描写生动的两个句子。
1.
2.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先走过( ),看到每个小水塘里
都抱着一个月亮。又走在( )听到( ),看到了( ),
闻到了( )。
六、重点段落品析。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
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
河床。哟,卵石间有多 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
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 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 过
鲜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水塘 ( )的鹅卵石 ( )的花瓣


2. 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3. 想象一下“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是什么画面?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写几句描写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
2.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鹅卵石 葡萄 风俗
二、1.明亮 柔和
2.洒满
3.运载
三、1.坑坑洼洼
2.闪闪烁烁
四、1.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五、小溪 村道 秋虫唱歌 夜鸟、鱼儿 果香
六、1.可爱 灰白色 新鲜
2.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3.每个小水塘里都倒映着一个月亮,就像水塘抱着一个月亮。
七、1.疑是地上霜 2.呼作白玉盘
3 现代诗二首


课课略读课
现代诗二首 1课时
题 型 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 写诗的兴趣。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
目< br>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课件出示2)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 【设计意
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图:激趣谈话,激发
什么? 学生学习古诗的兴

同时概括了解了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 天
趣,


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
古 诗内容。

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

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
)分
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
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

组词。(课件出示3)
【设计意图:自
2.分小节读诗文。
学生字,通读全诗,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为学诗做准备。】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设计意图:多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媒体充分调动视觉

充分感受诗句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出示诗
器官,

歌指导读)
的意境。】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
分钟
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

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设计意图:在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 所看到的情
音乐中感受诗的意
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
境, 想象诗的意境。】
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
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
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
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 美好心愿?
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 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
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
现实的抗 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
里睡觉 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
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
好心愿?
4.生谈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

堂小结【设计意图:检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
及拓展
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 自己童年
验对诗的感悟程度,
延伸
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有利于综合能力的


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
发展。
)分钟
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归巢的鸟
斜阳 美景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白色的芦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渡( ) 倦( ) 坐( )
度( ) 卷( ) 座( )
二、读一读,想一想。
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2. 《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三、我会填。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
2.花牛在草地里坐, 。

【答案】
一、渡河 温度 疲倦 试卷 坐下 座位
二、1.鸟、斜阳、江面、芦苇。 2.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1.还驮着斜阳回去 2.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 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
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 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
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
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
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 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
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 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
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
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 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 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
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 伐,严
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
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 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 ,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
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 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 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 ,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
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 文章,东
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
报》 ,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
年任浙江教育总干 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
四浙江四杰”。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 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早期作品
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 爱说尽,


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 《再
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
意更 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
对中 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
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 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 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
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 飞机由南
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
其中《自 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
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 ;小说集:仅《轮盘》;戏剧:
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 说集》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 ) 霸占( )
二、精挑细选。
1.装 妆: ( )扮 假( )
2.峰 锋: 山( ) ( )利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
2.鸟或蜂、蚁等的窝。(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 、斜阳 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 、 、 等景物。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
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
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

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说一说。
《花牛歌》中你还能想象出一幅花牛在草地上怎样的的画面呢?说一说吧。

参考答案:
一、lú wěi bà zhàn


二、1.妆 装 2.峰 锋
三、一瞬 巢
四、1.归巢 倒映江面
2.草地 白云 太阳 山峰
五、1.秋天 2.傍晚 3.不是。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
红色。
六、略
4 繁星


课课略读课
繁星 1课时
题 型 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

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

人、 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 星天的深切感受,
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学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 【设计意
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 ,在无边的夜空,图:用问句来设计悬
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念,引起学生的好
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奇,激发学生积极思


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
考。

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 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
)分
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

三部曲》(《雾》《雨》《 电》)《春天里的秋天》《激
流三部曲》(《家》《春》《秋》),(课件出示2)
他的文字带 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
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mó 模型、楷模

mú 模样、模具
(课件出示3)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

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
【设计意图:图
暗。
表的对比 让学生一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课件出
目了然了解课文。】

示4)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分钟
时地看感


间 点 到的 受的




一次




二次



三次
(课件出示5)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地看
感受的

第一范文网-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福建建筑执业资格管理中心-美句摘抄


研究生助学贷款-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


教师节的贺卡怎么做-银行服务心得


证监会微博-食品安全责任书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新西兰大学


北京自主招生-元旦法定假日几天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南京财政局会计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