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
医学考研科目-象棋比赛策划书
第 1、2、 3 课时
课题: 1、观潮
2、教材分析:
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
来,
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 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 潮的盛况,
写的是
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的景象, 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
奔腾西去的全过程, 描绘出
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 写出了
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 水汹涌澎湃、
雷
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 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 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
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
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 课文的第
3、4 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 动”至U
“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
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
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 气势非凡, 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
画面, 感受到
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 横卧在眼前”
,
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 ,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 是另一番态势,
我们看到的
是“两丈多高的水墙” 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 这两幅图
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
“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 重点 语段,体会课
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
望、风平浪
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 4 自然段。
(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4、 教学重难点:
( 1)品味重点词语重点语段。 ( 2)作者的表达方法。
5、 感情朗读训练点: 2、 3、
4、段。
6、 背诵点: 3、 4 自然段。
7、 读写结合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一个景物
8、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学生:完成预习提纲
9、 课时: 3 课时
10、预习提纲
1
观潮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课文。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家长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地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贯:
_________________
人声鼎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浩浩荡荡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笼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 “学而不思则罔”,开动脑筋去思考,收获会更大。
1
.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2.
认真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可以找出有
关语句。
正确☆ 流利☆☆有感情☆☆☆ 家长签字:
二、借助词
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地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奇观: 横贯:
人声鼎沸:
浩浩荡荡
笼罩
三、“学而不思则罔
”,开动脑筋去思考,收获会更大。
1
.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
2.
认真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可以找出有
关语句。
七、学习贵在积累,把本课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吧
八、这一课学习完了,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一、教学过程:成果展示
1①读准多音字:
闷(me)雷薄(b
6)
雾风号(h co)浪吼(h
ou)
涨(zh ang)起颤(ch en)动
②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 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
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 理清文脉。
①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 同桌交流。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集体纠正
析字形,写生字。
(
1
)、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
2
)、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
谁的哪
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
或谁的不好
,
该怎样改
>
,引导学生鉴赏。
3、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 按潮来前、 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二、精读感悟
引入: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 )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
观潮
书)
潮来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时:
潮去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时:
在这个环节,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 美丽, 来时的汹 涌、雄伟,
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
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
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
词句独特的感
悟。注意品读结合:
(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
一条白线。潮
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
横贯江,写出
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
的浪头之高, 气势越来越
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 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 (板书: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
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 朗读, 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
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
由小到大。)
(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 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
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
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
三、拓展延伸
1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弓
I
。女口
果你是小导
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 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天下奇观” 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限时作业
板书:
1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远
近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教学后记:
限时作业:
1
观潮
设计:宁阳县第二小学
薛克干
姓名
学校
班级
等级
一、听写:
二、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V”
薄雾(b
o
b co)薄饼(b
o
b ao) 号叫(h ao h co)号角(h do h co)
三、
结合课文解释词语:
若隐若现: 四、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根
据课文填
空:
(1)
作者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
大潮的。
(
2
)过了一会,
(
只 见东边 (
),人群又(
)起来。
),浩浩荡荡
)
的地方出现了
犹如(
(
3
)浪潮越来越近,
(
(
);那声音如同( ),好像
)颤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