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绝世美人儿
598次浏览
2020年11月12日 03: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日本留学手续-小时候我很

2020年11月12日发(作者:吴鲸)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1、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
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今天我们开始新年段、新学期、新单元 的学习,同学们做好准备了吗?让我们
一起去遨游语文天地吧!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和我们的童年生活
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浏览“单元导读”,找出问题的答案。
3、交流体会:
①汇报“读懂了什么”。
②说说自己想怎样学习这个单元;或说说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难题。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
度谈均可)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
不禁产生羡慕之心。



4、学习本课生字词:
5、按要求自读课文: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
6、教师小结。
7、布置作业:
积累词句,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 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
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回答问题,梳理内容:
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简练概括出意义段或自然段的段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演示图片,提出质疑:
①出示图片——课文中提到的那些儿时的玩具。
②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前几句,齐读最后一句话。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作者为什么“最着迷”
于绿叶呢?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交流自己的意见。,
⑵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
4、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3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爬)大树(钻)丛林(串)项链(做)戒指和手镯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 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
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 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
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 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
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 乐的追求,为自
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第三课时
一、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二、小练笔:
1、
2、
3、
交流自己童年有趣的故事。
学生动笔写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
分享童年趣事,欣赏佳作。
三、作业:
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






4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
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 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
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 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
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5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 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
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
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
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练习课:补充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做,并当堂订正。








6



3、一只贝
教学目标:
1、
2、
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体会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 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
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7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3.漂亮的贝壳 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
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 只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3、4
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 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
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
2.师总结: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4课。



















8




4、快乐的暑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会认本课的生字“所、憧、憬、泼、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提前收集学生假期的生活照,制作成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激发阅读情感:
1、板书课题。齐读:
2、读到课题,有什么联想?
3、小结:“假期” 的确是令人向往的,我们的许多梦想到要在那个时候实现。因此,“假
期”也总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 让我们走进课文,重温假期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2、交流学习成果: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练习朗读:
1、范读课文,示范语气与停顿。
2、自由练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读出韵味。
四、结合实际,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说说自己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快乐。
3、结合自己的暑假生活,说说孩子们还会有哪些活动。[播放演示文稿]
4、有感情朗读全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体会。
五、总结:
1、为什么假期会带给我们如此的快乐?(避免对学校生活形成负面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享受我们的童年生活?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诗歌,记住诗中出现的生字词。
二、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自己的快乐假期。
9



三、完成课堂作业和能力测评。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说会道
教学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
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
田野……
5.老师小结。
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 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
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
10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
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 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 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
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 各种各样
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
体。
5.评出“故事大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笔下生辉”
一、.激发习作兴趣
二、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题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三、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 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
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互评修改。
1、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
一步写具体。
2、修改作文。


11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能正确解释诗意; 2、掌握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诗、图对照,品读诗所描绘的意境; 2、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复习古诗。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望洞庭》这首古诗,掌握诗意,掌握课后生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洞庭湖 的美景。
(板书:洞庭)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老师这里有一些洞庭湖的风光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按要求读全诗,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朗读。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刘禹锡是什么时候去望洞庭湖的呢?请同学们读了诗后告诉大家。
3、秋天的夜晚去望洞庭,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们再读诗歌,好好地体味。
4、究竟是哪些景物吸引住了诗人刘禹锡呢?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古诗的意
思。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2



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湖光和月色交相辉映显得那麽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
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
的盘子,而青 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 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
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 ,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
风光。
三、诵读古诗,体会意境。
1、同学们,这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很浓的画面,谁能美美地把
它吟诵?自由读 ,指名读。
2、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我们跟着刘禹锡一起登上岳阳楼, 遥望洞
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像是白银盘一
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不禁吟诵起来:
四、作业设计:
1、理解诗句意思。
2. 背诵诗歌,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菊花》。
1、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 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
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 学习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
2、唐代 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
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这首诗。
3、介绍作者。
二、学生自学古诗
1.朗读古诗,结合注解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
2.学生自学。
(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
三、互相交流、理解古诗。
13



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
2.教师提问;
(1)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
(2)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
(3)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教师总结:一丛丛的秋菊环 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
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 爱菊花,而是菊
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
4.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
5、小结;《菊花》一诗,诗人描写 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
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 质。
四、有感情地朗诵《菊花》并背诵
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诵读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3.试背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2、背诵默写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枫桥夜泊》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朗读古诗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寒山寺引入张继的《枫桥夜泊》。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
3、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
(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2)了解课文大意、解释题目。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3)感受画面: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这首中弥漫着一种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
是个“秋”字的理解, 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枫桥夜泊》,品味悲秋滋味。
14



1、小组交流,结合自学所得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仿佛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3、教 师小结:明确:《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
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 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
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 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背诵、默写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本课学习了三首首古诗,相信同学们对古诗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是跳
跃的音符,诗是无声的图画,诗是感人的故事,诗更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让我们喜欢并热< br>爱诗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
教后记:


















15




6、观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 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吟诵古诗,激发兴趣。
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 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五、交流讨论,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
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 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
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教师小结,整体把握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
16



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4、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1)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 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
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 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
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 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霎时”时间短
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 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
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 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
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四、教师总结 。
五、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7



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 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
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 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
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 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
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②那条白 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 墙。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1、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 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
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 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
绍给更多的人。
2、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3、让学生组织讨论,尝试表演。
4、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 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
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 观。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18






7、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
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
节)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 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
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 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
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 .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
晚——晚饭过后 ;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 成——,红公
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引导分析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复习排比句。
3、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19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
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学习第二段。
1. 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②)
(2)、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2、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3、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 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
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4、教师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4、 试着背诵4-6节。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 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
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第三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朗读品味,启发想象。
1、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
3、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一下火烧云的样子除了课文中描述的以外,还可能像 什么?它
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
(1)、让学生相互交流。
(2)、仿照课文4、5、6自然段,自己的想象下下来。
三、学生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佳作。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
2.背诵4-7节
2. 完成练习册。
20








8*、四季童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你以前学过哪些童话?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四季童话》,你觉得课文中应该有哪些主要人
物?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把不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
下来。
2、小组交流,或者利用字典等工具书,学习理解生字和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说说你认识了哪个字,理解了哪个新的词语?
重点检查:弦、均、匀的读音。
三、读课文,以小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
2. 春姑娘都爱做些什么?
3.小燕子都做了些什么?
4.哪些植物和春姑娘跳舞了?他们怎么跳的?
6.照暖了河水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7.从哪可以看出夏娃娃的热心和粗心?(用 画出)
8.秋姐姐挎着篮子都采了些什么?
9.为什么“中秋节的月饼最甜最香”?
10.纷纷扬扬撒下的雪花有什么特点?
21



11.冬哥哥用雪作画都画了些什么?
12.冬哥哥和小朋友说的美有什么不同?
四、指导交流,完成以上问题。
五、作业:积累生字新词,摘抄优美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思考:
(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 ?分别讲述了他们的什么有趣的事儿?从这些故事中你都
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
( 2)把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找出来,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喜欢的
原因。(提示:可 以重点说一下哪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1)明确:春姑娘:美丽、生机勃勃
夏娃娃:阳光炽热,变化无常
秋姐姐:过中秋节,收获、团圆
冬哥哥:白雪覆盖,美丽无比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段落读给大家听,然后互相评议。
五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等摘抄在自己的采蜜本上。
2、几个同学一组,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个部分,组织一次朗读比赛。











22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5、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
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落实训练内容
(一) 比一比,组成词。
1、个人填空,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2、说出每组词语各自的特点。
3、补充练习。
(二) 读句子,选词填空。
1、 默读句子,自主填空。
2、学生汇报、交流。
3、找出三个词的相同点和它们在意思或使用上的区别。
三. 积少成多
(一)读读背背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自由读,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师生交流。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试背,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一、我的采集本
23



1、自由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这些气象谚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
3、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说给大家听。
3、 布置学生把谚语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二、阅读平台《周记一则》
1、 自由读文,想想《周记一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师生交流。
3、你知道周记的写法吗?
4、 指导周记的格式。
三、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 走进“语文大课堂”
1、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2、 小组讨论,为推广普通话可做些什么活动,有哪些形式,商定计划。
3、 师生交流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小结。
4、 小组交流“推普”的做法。
5、学生模拟“推普”的情景。
6、老师引导学生在班内交流感受或收获。
7、指导写周记。
8、总结。
9、作业:课后班内开展宣传活动,如故事演讲大赛等。
二、 用好“指南针”
1、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交流应如何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4、用这种学习交流的方法,就题目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5、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6、拓展,师生交流,总结。
三、作业:写一篇周记。




24






9、满山的灯笼火把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个什么景象?
2、从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写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知。
思考探究:
1、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 、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
有读不准的字词, 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5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 想哪些情
景使你感动。
1、
2、
3、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动笔划出重点句及重点词,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把令你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交流汇报:
(1)、我是怎么掉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2)、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
觉。
(3)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在哭喊了?
(4)、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5)、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 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怎样来救我呢?
5、“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5、 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回顾全文,体味情感。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一是危难之中不仅要 勇敢坚强,还要遇事冷静动脑筋,自
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如果 说全村男女老少寻找我
的情景令我感动,那么我在危机中的表现和乡亲们的所作所为,更令我们读者感动 。亲情是
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三、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学习描写的方法。
(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2、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 让学生尝试评价,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
准确、美妙。
五、学习拓展:讲述生活中快乐的一件事,并写下来。
“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我”在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
9、满山的灯笼火把 坠入一口井,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26



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援救了“我”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
汇。
2、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必得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向老师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的
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宣布课题,导入新课。
课文以“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这一问句为题,都有哪些意义呢?请大家在阅读课文中去
体会它的含义,和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
方法记忆字形。
2、在小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习的形式,熟记熟读生字词语,,有针对
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错的笔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课文度读熟。
2、默读思考:
(1)课文讲了林巧稚的什么事情?
为什么林巧稚回忆起这些事总要称赞老师的教授方法?这方法对林巧稚产生了什么影
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讨论、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林巧稚的生物课老师的方法好在哪里?
2、这堂生物课使林巧稚得到了?她为什么能得到这些?
3、学习了不起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理解感悟
第2--- 10自然段是重点部分其中2—8段简明易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可引导学生
理解。
第三课时
一、评价朗读。
二、巩固练习。(课后练习3)
三、指导写字。
“辈”字上小下大。
“亦”字第六画是“竖钩”不要写成“竖”。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
读后进行议论。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
佳效果。
27



1、朗读练习
2、背诵课文指定的段落。
板书设计
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生物课给林巧稚的启示
林巧稚从老师的教学中感悟
林巧稚从生物上悟到的哲理
11、成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
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篇有关“成长”的课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 发呢?想不想知道今
天这个成长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
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
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三、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四、集体交流,把握课文大意,质疑
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五、作业:
1、生字、字词,熟读课文。
2、向家长询问或与家长交流自己成长中的故事。
第二课时
28



一、从上一节课学生的质疑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你们上节课就《成长》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吗?
2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这
样” 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二、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小男孩的表现(包括他的语言和动作)
(2)看到小男孩当时的表现,你会想些什么?
2、集体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 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
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
以喝一听可乐。 ”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3、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4、齐读第14自然段,为 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有
没有相类似的经历,结合生活实际和大家谈 一谈你的看法。
三、总结全文。
1、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是不是该 记住他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样子,指名读第一
自然段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
2、你觉得约翰哪儿可爱?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约翰可爱的语句,读一读。
3、如果约翰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夸他呢?
四、作业
1、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2、把描写约翰外貌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两篇文章《乌塔》和《爸爸错了》。


29








12、球王贝利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看足球赛吗?你们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 上有“球王”
之称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
2、课件播放球王贝利的录像片段。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先自己拼读。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贫民窟 干涸 别墅 誉为 真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2.速阅读课文,想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课文的顺序。
第一部分(第一至二自然段):写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第二部分(第三至六自然段):写教练被贝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第 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写三年后贝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被
人们称为“一代球 王”。
四、小结
五、课后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搜集有关“球王”的资料。
30



第二课时
一、检查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2.小贝利为什么能成为“一代球王”呢?下面就请同学再读课文,看看贝利
是如何成为“球王”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 学习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
2.学生汇报读第一自然段的收获。以下是要点:
(1)贝利家境贫困。 (2)贝利喜欢踢球。 (3)贝利球感很好。
(4)教练送给贝利一个足球。 (5)贝利更加刻苦练习,进步很快。
3.重点探究以下内容: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
(2)从这一段中,你感悟到什么?
(二) 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理解感悟以下内容: 小贝利在圣诞节送给教练什么礼物? 教练为什么让贝
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思考:你从这段话中,看出贝利取得了什么成就?
第三课时
一、讨论交流,深化理解
1.思考课后题,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2.读了贝利成为“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总结全文。
1、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
成功需要 “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
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2、探究活动
课后了解一下成功人士的事迹,看看从中你得到哪些感悟,把你的成长感言记录下
31



来: 如:要成功就要
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 要
____________________就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词语中“一”字声调的变化。
2.初步认识象形文字的形成与今义的关系,以及“析”“折”二字的演变过程。
2. 了解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3. 读背关于“勤奋”的格言,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4. 阅读短文,了解文学家苏轼少年时代立志发奋读书的故事。
5. 学会制作读书卡片。
7.学习“能说会道”,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8.能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把同学的闪光点具体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教学难点:体会“象形文字”和“一词多义”。
教学准备: 读书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名人 的成长故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走进百花园,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吧。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
1.学生读词语,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
2.学生合作、交流,找出“一”字声调变化的规律。
3.“一”字单用或在词语末尾念阴 平,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
念去声。(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熟记。)
4.让学生结合语言实际,再列举一些“一”字声调变化的词语。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
1.学生阅读“汉字真有趣”的内容。
32



2.汇报学习收获。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
3.教师适当讲解, 让学生明白“析”和“折”这两个象形文字的形成与字义的关系,
以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
4.让学生再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
趣。
四、学习“语海畅游”第三题
1.读句子,思考带点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带点词的意思。
3.教师总结归纳。
五、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上节课学习的字、词知识。
二、学习“积少成多”的“读读背背”
1.自由读文中的格言。
2.分小组交流,讨论格言所表达的意思。
3.推荐同学汇报,教师点拨。
4.指导朗读,背诵。
5.教师小结。
这组格言都是关于“勤奋”这一话题的,目的是教育我们养成勤奋好学、勤奋工作的
良好品质。
三、学习“阅读平台”的《苏东坡改联立志》
1.学生自读课文,依靠字典把文章读通、读顺。
2.理解文章大意:短文讲的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少年时代立志发奋读书的故
事。
3.理解词语:自负 生僻 狂妄 攻读
4.阅读感悟。
(1)改写前后的两副对联,意思有什么区别?
(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5.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自带一本读过的书,或自选一篇喜欢的课文。
二、复习导入 检查“读读背背”。
33



三、学习“怎样制作读书卡片”
1.学生自学,明白要求。
2.学生说说读书和制作读书卡片的意义。
3.学习文中的读书卡片,看看他们是如何制作卡片的。
读书卡片可包含以下内容:
(1)书名; (2)篇名; (3)作者; (4)精彩句子;(5)感想收获。
4.制作读书卡片还可以摘抄哪些内容?
5.拿出自己准备的书或文章,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读书卡片。
6.小组交流,推荐好的在班上交流。
7.小结。
四、学习“能说会道”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的内容。
二、学习“笔下生辉”
1.自读习作要求,审清题意。
这次习作的要 求是写自己的同学,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同学,而且是自己熟悉的事情,
因为这样才容易把事情写具体 ,对人物的闪光点,也会认识得更明确,也容易更好地表达自
己的真情实感。
在写作前要明确三点:
(1)闪光点是什么?
(2)选择能表现这个闪光点的一件事。
(3)在事件中这位同学具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发言。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4.教师小结。
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4











13、麻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能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的伟大。
4.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像能力、自
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 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爱的伟
大。
教学准备:教学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思考文中出现了哪几种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引导学生从文中角色角度再次概括课文内容,进一步熟悉文章。
4.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或谈一谈对文中角色的初步认识、感受。
四、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你是从哪儿看 出来的?(体会小麻
雀的孤单无助、可怜弱小。)
35



2.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4—5自然段。
1. 教师范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学生思考:老麻雀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来掩护小麻雀,
拯救自己的幼儿?划 出有关的词句来,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汇报交流:
(1)重点句 子(一):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引导学生抓住“像一块石 头似的”体会老麻雀的勇敢、坚定,坚强和焦急的心情。)
(2)重点句子(二):它扎煞起 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引导学生抓住“扎煞”和
“绝望”这两个词,体会老麻雀临战前紧张的姿 态,感受老麻雀的救子之情。)
(3)重点句子(三):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 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
准备着一场搏斗。(从“浑身发抖”、“嘶哑的声音”、“搏斗”中进一步体 会老麻雀的爱,奋不
顾身,拼了命也要拯救孩子的伟大。)
3.想象补白,激发学生情感。
4.引读: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
下来。
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呢?(爱)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爱?你能给课文再加个题目吗?
5.再次有感情地读四、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学习6—7自然段。
1.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从文章结尾中你明白了什么?
2.出示作者原文结尾,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3.小结: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爱,老麻雀才 能吓退猎狗,才能震撼了我、感动了我,
使我唤回了猎狗,救了自己的孩子。我们的世界也正因为有了爱 ,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我们
的世界才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二、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把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熟读成诵。
2.把自己读了本文后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3. 提出自己还没弄懂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4.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36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2.老麻雀为什么使你感动?
3.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赞颂一下母爱。
四、课后延伸.
1.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的爱。



14、让它们自由生息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学会生字词。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
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人 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
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 义。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
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学习 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7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 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
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 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
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
你想到了什么?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 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
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4)指名 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
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三、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第三课时
一、 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找出重点句子: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体会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生字: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38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2)练习说话。
(3)动笔写句,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15、蒲公英的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 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
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4.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39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 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
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三、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你对课文中的蒲公
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
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时间:深夜, 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生评议读书的情感
表达。
第三课时
一、 读课文最后一段,讨论交流。
1.蒲公英在梦中实现了什么愿望?
2.蒲公英的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回归全文,质疑问题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2、
了这篇童话,你想到了什么?
完了这篇童话,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0



三、识记书写生字
1.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四、作业。
围绕环境污染和如何改善环境写一篇小小观察报告。也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写。




16、台湾蝴蝶甲天下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事物的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了解台湾蝴蝶的美和奇。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解题:
1.课件出现蝴蝶图片: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2.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蝴蝶的课文。
3.板书课题。
二.引导质疑: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读书思考:台湾蝴蝶为什么天下第一?
三.初渎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2. 指导学习生字词。
繁、殖、蛾、凤、逆、辉、幽、翩、乍。
清幽 鸟语花香 密密麻麻 繁殖 幽谷对称 翩翩起舞 色彩斑斓 光辉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课文按蝴蝶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41



1.小组讨论,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2.总结:课文按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1)概括介绍台湾蝴蝶“甲天下”。(2)蝴蝶数量多。(3)蝴蝶谷种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了解台湾蝴蝶“甲天下”的原因,感受台湾蝴蝶的奇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抽读卡片,指名读。强调重点读音。
二.介绍关于台湾位置的资料,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入:你了解台湾吗? 谁能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2.齐读第一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1)交流收集的有关资料(地图、特产、位置等)
(2)理解词语:亚热带、繁茂、绿草如茵,繁殖。
三、研读课文。了解为什么台湾蝴蝶甲天下?
1.,按要求,自己研读课文。
用“——”在文中划出你感觉蝴蝶种类多的语句。
用“~~~~”在文中划出你感到蝴蝶多的语句。
用( )在文中找出描写蝴蝶谷的奇异美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板书归纳并启发理解: 品种繁多: 数量奇多:景色奇美:
4. 想象文中语句所表现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四、布置作业:
1.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2.如果你是蝴蝶谷种的一只蝴蝶,你该如何介绍台湾的蝴蝶?写一
写吧!





42












17、小草之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学会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小草图片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明 确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还要注意
锻炼我们哪些能力呢?
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
1、板书课题,指名解题: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
2、启发阅读: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词语意思。
3、解词: 小结:同 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
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1、范读课文。
2、自由练读课文。
43



3、指名读。
4、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
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一、引入: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
2、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 一说,再把不懂的
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
2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
2总结: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
44



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完成课后作业。






18、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 说的话的含
义。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按“预习”要求初 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
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
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 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
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
45



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
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 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第二课时
一、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教师概述要点,提出问题,引导解答。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为什么不去认错?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
5.自由读,再指名 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
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
2.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后来我们怎样和好了?
3.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 蒂最突出的品质
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 ?没
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 “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
具体。
1、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46



2、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3、归纳总结,学习写法。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
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
有层次;二 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
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 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 出果断的判断,
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3、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
样 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 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
判断的品质。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
2、请同学们借助字典,运用掌握的学习生字词语的方法,自学生字词。
三、自由练读课文: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交流初读收获。
47



①、小泽征尔是什么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
出判断?他判断的对吗?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
断”很不一般。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
予我们怎样的 启示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
2、
认读生字词。
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分析理解,学习课文。
1、过渡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作为一个乐队的指挥,指 出乐谱中的错误很是平常。
那么小泽征尔做出这样的判断,为什么被称为“果敢的判断”呢?让我们到决 赛的现场去看
一看吧。
2、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思考题: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3、集体讨论:
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让我们来一起交流。
4、理解最后一段:
过渡语: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包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
魁。为什么一句果敢的判断,就能使小泽征尔在这次指挥家大赛中一举夺魁呢?
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设问:“这种素质”指得是什么素质?
板书:不附和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判断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只有()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出示文字片)
三、总结:小泽征尔面对着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底,十足的勇
气和力量,做出了果敢的判断,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正确,因而获得了这次指挥家大赛的桂
冠。也正是这 次比赛,使小泽征尔一夜之间成为欧洲音乐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看到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你能说一句赞扬他的话吗?(可以写下来再说)
48



齐读: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全神贯注”、“再三”写一句话。




20*、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板书课题。
出示为课题后,可就课文题目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
坚固的石桥、混凝 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围绕课后问题再读课文: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 桥?
2、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那样喜欢叫?
3、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二、巩固练习。
1、认读要求认识的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49



三、分析理解,解决问题。
1、谁架了一座什么桥?是怎样架桥的?
2、人们管这座桥叫什么?
3、后来有了新桥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这样叫他?
架桥的原因:
20、皮巧根桥
架桥的经过:磨斧—砍树---把大树架在河----砍光柳枝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标:
1.知道词语中字的前后位置变了,意思也会发生变化;了解对话中 “说”字的位置不
同,它后面的标点符号也不同。
2.背诵古诗《别董大》。
3.通过阅读短文,明白布鲁斯为什么尝试了第七次战斗,树立永不言败的信
心。
4.学会写一件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并能把自己最感动的内容写清
楚。
重点难点;
1. 通过阅读,明白布鲁斯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原因,并树立永不言败的信心。
2. 把自己最感动的内容写具体、清楚。
教具准备;
《别董大》的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去畅游语文百花园五。
二、学习第一题
1.出示“词语真有趣”栏目中的词语。
(1) 自由读这些词语,看看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区别词语的意思。
(2)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到来——来到、水池——池水、文盲——盲文、晴天——天晴„„)
2.出示“读一读,想一想”栏目中的句子。
50



读一读这三句话,看看句子中“说”字的位置,再看看“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有什
么不同。 最后教师小结规律:
①揭示语“某某说”在前边,“说”字后面用冒号,表示引出引文。 ②揭示语
“某某说”在引文后面,“说”字后面用句号。 ③揭示语“某某说”在引文中间,“说”
字后面用逗号。
三、学会“积少成多” 。
1.学生自主朗诵古诗《别董大》。
2.老师简单讲清“曛”字的字义和诗的写作背景。
3. 学生再自主读诗。
4.放音乐,学生读诗。
四、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别董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阅读平台”
1. 这节课,我们先到“阅读平台”来体验。板书题目。“尝试”是什么意思?
2. 自由读短文,多读几次,并想想短文写谁尝试做什么事。
3.指名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4.思考并讨论:布鲁斯是从什么事情中受到鼓舞,并最终打败侵略者的?从布鲁斯最后
获得胜 利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学会“能说会道”
1.阅读“能说会道”的内容,并想想从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2.全班交流:指名演一演,再评一评他们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谈话引入。
我们生活在 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这节课,我们就
从众多别人帮助你或你帮助别人 的事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
二、明确要求
三、选择事例
1.在平时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别人是怎么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困难
时 ,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
2.从这些事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想想这件事情的经过。
四、交流材料
51



五、自主习作 1.独立撰写习作。 2.请同桌同学读一读。
六、课后作业 再把习作写完整。
第四课时 (习作点评课)
一、自斟自酌。
二、精品共赏
1. 小组内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读出来共赏,说说好在哪里。
2. 每小组选出一篇写得很有特点的习作,全班欣赏。
3. 推选一篇优秀的习作,读出来,集体评议好在哪里。
三、锦上添花
1.集体修改一篇同学的习作。 2.再自改习作。

21、一块特别的石头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 李四光是如何思
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3.学会认生字,,理解“特别、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有顺序地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教 师板画一块大石头。同学们,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
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块特别
的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52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解析词语:陨石 地质学家 突兀 第四纪冰川 秦岭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
的由来。
四、指导写字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解题质疑:
老师板书, 说说“特别”是什么意思?
二、学文探究:
1.这块石头特别在哪里?读课文有关段落找答案。
抓住第三自然段中的“巨石”、“孤零零”,说说它的特别之处。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 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
反复读句子,练习读出语气。
3.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怎样?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4.学生汇报: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朋友的回答李四光不满意。
(2)陈二爹的回答李四光不相信。
(3)爸爸的回答引起李四光进一步思考,仍不满意。 (李四光真会动脑筋。)
5.“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李四光要自己解开这个谜题。他是如何研究的 ?默读课文,
划出有关语句。读读这些词句,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特点。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一块特别的石头,特别在哪里?
2、 李四光如何思考和解答“大石头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
3、 李四光取得什么样的成果?靠的是什么?
4、 积累好词好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53



5、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总结升华: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李四光取得这个成果靠的是什么?
四、课外拓展:
1.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
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愿同学们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 、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
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22、地图上的发现
教学要求:
1.指导默读课文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
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 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 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
神,并能把读后 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
拼()()()() 置()()()() 适()()()() 存()()()()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
54



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
(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四、指导写字
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板书:地图上的发现 )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
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
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
艰苦的考察活动。
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
——长期艰苦的考察:
(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 说明2亿年前的
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
5.齐读最后一段。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
五 、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
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 奥秘的执著精神。)
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


55














23、新型玻璃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
用,激发学生学 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博物馆、盗窃、嫌疑”等词语。
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或者别的什么,再写一写。
教学重点:了 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
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再写一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玻璃有什么特点?——透明,易碎。
板书:新型玻璃
看到 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新型玻璃什么样?新型玻璃用在哪里?它有什么
作用?新型玻璃“新” 在哪里?有多少种新型玻璃?等等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
2.分段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3.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博()窃()恙() 膊()穷()羊()
4.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56



认读:博物馆、盗窃、嫌疑、报警、犯罪、电源、建筑、清楚、安然无恙、藕断丝连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5.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警”
三、初步了解课文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 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
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
1.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默读1至5自然段,填写表
格。
2.小组内交流各自填写的表格;
选择扮演某一种玻璃,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特点、作用、可以用到哪里 ,用上“可以……
可以……也可以……”句式。
3.全班汇报: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 改变颜色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
4.结合学生的答案,师生共同学习课文。
5.齐读最后一段。这段课文怎样总结全文,提出远大的目标?
四、拓展想像: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
计出什么样的新型 玻璃呢?或者新房子、桥梁、道路、汽车……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五、作业:再写一写你的想法把你的想法读给家长听。






57














24、人类的老师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了解一些关于仿生 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
科学奥秘的志向。
2.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理解“雷达、原理、关键”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能做人类的老师?
二、理解课文:
1.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读完课文,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3.学习链接:
4.为 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
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 会,填写表格。
5.汇报交流
老师 特点 启发
蝙蝠 超声波 雷达
鸟儿、蜻蜓 防颤 飞机
鲸 流线型 轮船
鸡蛋 薄壳结构 屋顶
58



大袋鼠 跳跃 越野汽车
贝壳 坚固 坦克
……
三、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 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
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词语接龙的方法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3、了解人们使用的各种笔的 发明及的演变过程,能够按要求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把“笔
的演变”介绍清楚。
4、在了解“笔的演变”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改进一种笔,能够把未来的笔介绍清楚,写
一篇习作。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 2、能够把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展开想像,将未来笔的样子、功能,介绍清楚。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语文百花园。让我们开始语海畅游吧!
1、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这个游戏有的同学可能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1)自己读例子:藕断丝连——连绵不绝——绝处逢生……
轻易而举——举一反三——三长两短……
微不足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
(2)小组内练习:1、2小组3、4小组5、6小组分别进行一组练习。
(3)指名学生班级内展示。
59



(4)师生共同进行词语接龙的游戏。如:生龙活虎——虎头虎脑——恼羞成怒……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读例子:小船远去了。
(轻快的)小船(渐渐地)远去了。
对比读这两句话,看看第二句话补充了哪些内容?( 什么样的小船?怎样地远去了?)
(2)自己先独立做练习并写到书上,然后小组内交流。
(3)同桌互相检查修改。
二、积少成多:
老师知道许 多同学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谁愿意给大家说几个?今天我们
在学习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名言 警句,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1)出示:读读背背的词语和名言警句。
(2)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和名言警句,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3)师生交流,感悟其意思。
(4)指导背诵: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教师抽查。
三、阅读平台
(1)自己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短文,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启示,建造了地下铁
道,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3)默读短文,想一想人们从鼹鼠打洞得到什么 启发,建造了地下铁道?地下铁道给人
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4)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说出地下铁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许多方便吗?
(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如:我们人类往往可以从其他生物那里获得启示。)
四、总结:
第三、四课时
一、能说会道:
我们日常与朋友沟通 是通过口头的语言传递来完成的,口语的表达是需要反复训练的,
下面我们就进行口语的表达的训练,看 看谁口齿最清楚,最能说会道。
(1)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笔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一种笔介绍给他听:注意把笔的结构、质地、发明及演变
的过程说清楚。(可以采用“笔的自述”、“笔的对话”等拟人化的方法表演。)
(3)指名汇报,集体评议修改,看谁说的好,演的棒。
二、笔下生辉:
平时喜欢写作的同学,现在是你大展才华的好时机,看谁写的文章最出色。
60



(1)你最喜欢哪种笔?你了解它吗?(可以从它的外形、质地、结 构、功能和有无需要
改进的地方等方面去思考。)
(2)小组内交流:展开合理的想像,未来的笔会是什么样子,会具备哪些新的功能。
(3)打好腹稿,写出初稿。
(4)班内交流,集体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5)自己修改初稿,读给学习伙伴听,征求意见。
(6)把你们习作读给家长听。
三、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 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
受到感染和熏陶。
2、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新词。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态的语句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从课文的对
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查找长征资料、做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 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不理解的词语可借助字典帮助理解;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
2、指名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读音是否正确;是否流利。
3、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61



1、小组内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2、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难写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进行评价。
四、再读全文更好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完成生字、写词作业。3、继续查找长征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体,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通过第 一课时的学习,谁来帮
助大家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二、抓住重点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一)默读课文 想一想:
1、小红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了小红军与陈赓的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 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
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红军 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的语句感悟小红军的思想品质)
3、再与同桌交流。(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第一次:体力强赛跑拒绝让马;第二次:等同伴坚决拒绝同行;第三次:粮食多拍拍拒
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
小红军到底想的是 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
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 )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
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
是有个伴儿那该有 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
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 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三)、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
小红军说自己… …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
62



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 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
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听
3、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短文。



26、小兵张嘎夺枪记
教学要求: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4.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嘎子的聪明机智以及为了保护战友与鬼子斗智斗勇的果
断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的小英雄?么在这些英雄中 你最佩服的是谁?
请你简单地说说喜欢他的原因。(学生自由谈)
2、板书课题:26小兵张嘎夺枪记。学生齐读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2.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只要围绕课文内容与“小兵张嘎”进行发言。)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练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63



3. 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反馈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发现手枪。
第二段(第6-11自然段):夺枪。
第三段(第12自然段):玩枪。
五、小结:是呀!嘎子机智勇敢地跟鬼子做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
到那把手枪呢?我 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概括三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2.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余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评价朗读情况: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名回答各段的段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勇敢、
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找出文中的句子。
4.全班一起朗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结合上下文说说表现了嘎子怎样的心情。
5.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支手枪吗?(想为奶奶报仇,因为奶奶是被鬼子杀害的。)
6.嘎子夺到了手枪,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
7.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呢?
8.你们说嘎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嘎子是一个聪明、勇敢、
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孩子,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64



2.完成课后练习。
3.收集并了解关于嘎子的故事。









27、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 伟大意义,激发
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新词。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抓 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是写好一个场面的关键,并运
用这种写作方法写一个节日的有趣场面。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
情怀。 2、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前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鸦片战争》或教师介绍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1、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 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
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读准生字。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
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65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销毁 遵照 敲锣打鼓 水泄不通 监督 狮灯 震耳欲聋 恭恭敬敬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生子的读音。
(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作业
1、生字、写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2、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 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
一、第七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壮举”是指伟大的举 动)(板书:壮举)
3、领悟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老人、青年、 孩子的神态、动作感悟人们的喜悦心情,从而领悟这种
表达方法。(注意:这一环节应融入到上一环节的 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之中)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 )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 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山人海”、“水泄不通”。②隆重,“节
日盛装”、“敲锣打鼓 ”、“舞狮灯和长龙”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接下来
第四、五自然段 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
一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
监督、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 何?请自读第六、七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两万箱、
二十三天”朗读体会“伟大 壮举”战果之大。
66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销烟的场景,你想说些什么?可以 结合现实
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齐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想。
(3)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4)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1839年6月的一天。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节日的有趣场面。


28、“0”的突破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 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
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 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 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
奥运史上“0”的突 破的重大意义。
学前准备:查找资料、录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中国奥运史的了解,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正音、概述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放录像(雪海风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和
国国歌声中学学上 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按照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
67



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3、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
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办小报活动。题目为“我与祖国的奥运”。

语文百花园七
教学目标:
1、 步了解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2、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3、引导学生读背格言,并悟出每句格言的含义。
4、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
5.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办好小报。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
1、 自由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
2.小组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打比方”或“把物当成人来写”能增强语言表达的形
象性、生动性和感染 力,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
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提高表 达效果。
三、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1.认识修改符号。
①出示带修改符号的句子,同桌互相说说每个修改符号表示的意思。 ②全班交流,
认识四种修改符号,了解它们的用途。
68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用错的字、词、标点。
①自己试着修改。 ②指名在黑板上修改。 ③评议修改情况。
四、学习“积少成多”——读背有关理想的格言
1. 自读格言,想想格言的含义是什么。
2. 在小组里讨论。
3. 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4. 自己试着背一背,背给同桌听。
5. 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一、 阅读平台——阅读诗歌《儿童和平条约》
1、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
么?
3.小组讨论:未来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诗歌,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三、 文大课堂——动手办小报(课内外结合:课外活动,课内交流)
1.确定主题。
2.分工合作,准备资料。
3.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①在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 ②全班交流。 ③评一
评。
4.各小组选好题目,安排版面,美化设计。
5.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动手制作。
6.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
第三课时

一、 分享小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二、 最佳小报。
三、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下来。




69
















29、重阳节的传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 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
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 背诵,并告诉大家
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 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
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 助拼音多读几遍,把
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70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
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拜师学艺 斩妖除魔 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 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
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 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
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3.过渡:桓景一心 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
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
喝了一口菊花酒 ,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 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
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三、总结课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 都要举行——、——、——
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 们就把这一天
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71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









30、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4.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
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 ,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
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 铃铛。)
二、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72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
一个什么办法?
(2)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 3)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
为很好的办法。可事 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 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
谈感想,学生讨论后 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 长
听。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
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73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3. 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
四、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
到意外的收获, 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用自己的话说说“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1快乐王子(剧本)
教学目标:
1、认识“雕、柄、迁”等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抓住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的词语, 读懂课文,理解人物,体会快乐王子关爱他
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3、分组表演并评议,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重点难点:读懂课文,感受快乐王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品质。
教具准备: 根据课文插图的提示,制作表演用的道具。制作多媒体课件。 世界地图
一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真诚和善良”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当我们拥有时会变得美丽无比,而当我们失
去时却会变得丑 陋无比,这“美丽”和“丑陋”无关于外表,只存乎于心灵!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边读边理清写作顺序
3、同位交流
4、反馈归纳
74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21)第三部分(22-24)
三、学习课文1-4段
1、自由读1-4段:快乐王子给你什么印象?
2、反馈信息,让学生说出快乐王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指名读第1段并指导学生评读。
4、出示CAI快乐王子的图像,并请学生配乐朗读第1段。
5、快乐王子如此漂亮,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快乐,对吗?
6、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顺势指导朗读2-3段,读出王子的悲伤和小燕子的怜悯之情。
四、作业
请学生表演1-4段中的场景。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
睛,还有一颗 大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在城市的上空,他看到了尘世间的丑恶和穷
苦,变得不再快乐,他的心 虽然是铅做的,也忍不住哭泣。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到课文
里去寻找。
二、学习课文 5-21段
1、自由读5-21段,边读边批注。
2、反馈批注体验,并顺势引导:快乐王子一共央求了小燕子几次?每一次都是怎么
说的? 3、具体学习5-8段,体会快乐王子的急切之心和小燕子的不忍之情。
(1)自由读5-8段,快乐王子为什么要帮助女裁缝?
(2)小燕子愿意取下红宝石吗?如果你是小燕子会怎样劝说快乐王子?
(3)齐读第6段后引导学生抓住小燕子的动作来体会小燕子当时的心情。
(4)指导读7-8段,进一步体会小燕子帮助穷人后的快乐心情。
4、小燕子做了一件好事 ,它决定要离开快乐王子了。这时,快乐王子会怎么说?怎么
做呢?请大家自由默读9-21段内容并谈 谈自己体会,在学生谈体会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好第10段、13段、18段、20段、 21段。
6、快乐王子就这样死去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生答)
7、请将你想说的话写在“快乐卡片”上,然后帖到黑板上吧!
三、作业
你是怎样看待快乐王子的请写下来。

板书:
75



红宝石
快乐王子 一只眼睛 帮助穷苦人
一只眼睛











32*、牛郎织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默读课文,会复述“牛郎织女”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介绍“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 来
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二部分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
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
四、作业:
1.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76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将找出的好词填写在空着的“词语花篮”上。
2.二次默读,回忆第一节课的内容,在书上标注提纲,然后小组交流补充。
二、复述故事
1.练习复述故事,想想怎样复述得更有条理?
2.小组里复述故事,推荐代表在全班复述。
三、巩固延伸
1.你喜欢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家喻户晓?
2.交流有关牛郎星、织女星的资料。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语文百花园八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读一读,辨一辨
(1)自己读一读,读出词语和儿化词的不同。
(2)小组中读一读,说一说前后词语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3)列举儿化词。
2.读一读,比一比,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自己读一读,说说使用关联词有什么好处。
(2)补充练习:
a.小明的爸爸()会说英语,()还会说日语。
b.()瘟神很厉害,()桓景并不怕他。
c.这()是我们班的光荣,()是全校的光荣。
d.()王子的外表失去了光彩,()穷人不再挨饿,
他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二、学习积少成多。
1.读读背背:
(1)自读
(2)小组读
(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对着背一背
(5)指名背一背
77



2.我的采集本: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歇后语,积累语言。
过程:
(1)读一读
(2)说一说歇后语的意思
(3)我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阅读平台、讲一讲收集的民间故事并写下来。
教学难点:
把收集到的民间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有什么疑问?——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什么样?
二、学生自己构思民间传说。
(1)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传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爸爸妈妈就曾经给他们讲过许多个 了,自己也曾经读过一些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现在我
们在课堂上一起来读,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学习,以后 我们还能自己写写民间传说。
(2)民间传说中应该有哪些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有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么样?
故事中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3)在阅读教学后需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几篇民间传说,
进一步去感受民间传说的有趣。
三、交流各自的写作作品。
四、评价总结,为写作打基础。哪位同学故事讲得好?为什么能讲 好?(时间、地点、
人物交待得清楚;有有趣、感人的情节。)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如何把重要的环节写具体生动,如何抓重点缩写。
教学难点:
如何把重要的环节写具体生动,如何抓重点缩写。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明确写作要求:
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交待清楚。
要把传说中最有趣、最感人的地方写具体。
写完后,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互相修改。
二、写法指导。
让学生在写作前,一定要想好:故事中的人物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78



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怎么样?激励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想。
告诉学生故 事中的动物或物件都可以当作人来写,让这些动物或物件能说,会动,就像
牛郎织女中的老牛一样。
三、课上评改
1.组内交流:互听、互评,看谁写得最有趣、最感人。
2.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3.根据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童话故事。
四、成果展示
1.展板:把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粘贴出来;
让学生给自己的故事配图展出。
2.表演:小组形式表演自创的一个传说故事。
3.装订民间传说故事集:以小组形式进行,在全班交流,传阅。



四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 大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掌握
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学生 的语文成绩来看,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有十几个学生成绩优秀,
拼音、字词、句都掌握得不错,有几个 学生段篇和作文也掌握得较好,能正确拼读音节,识
字量大,书写美观,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但还有学 生却学得十分吃力;拼音不能准确读写,
识字量少,会写的字也远远达不到要求,“欠债”太多,新知识 以很难掌握,加上自身信心不
足,懒惰,学起来十分吃力。从整体来看,阅读,作文是全班难点,必须提 高。
二、教材内容及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 篇。本册安排了8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 课文。其中,
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
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和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了学习链接。
本册 要求学生认识25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个语文百花园至少五个栏目组成。其中
有三个是固守栏目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和语文大课堂交
叉安排。
三、具体措施:
1、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79



3、重视文化熏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四、 教学课时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 课教学目标
80

教学重备



安排
1至2



3至4



5至6



时 点 注
3课1、 学会生字
1、绿叶的梦
时 新词。
3课
2、 学习课
2、芦叶船
抓住重点

文,
抓住文章
内容理解文
2课
章表达的思
的重点内
3、一只贝
体会文

想感情。
容,
4、* 快乐的1课
3、 培养学生
章的思想
暑假 时
有重点地讲
感情。
述自己经历
语文百花园3课
的有趣的、难
一 时
忘的事情。
5、 古诗三2课1、 会生字新
首 时 词。
3课
2、 引导学生

6、 观潮

从读中悟写,
学会细致观
初步 了解
3课
察并展开丰
7、火烧云 课文的叙

富的想象。
述顺序。
8、* 四季童2课
3、 注重语言
话 时
的积累。
语文百花园3课
二 时
9、满山的灯3课1、 学会生字
抓住课文
笼火把 时 新词。
重点部分
10、树叶都3课
2、 引导学生
讲述的事
是绿色的吗 时
文章重点记
件,用心体
叙的内容,认
会文章表
2课
真阅读, 从中
达的思想
11、成长

81



12、* 球王2课
贝利 时
语文百花园3课
三 时

3课1、 随文识
13、麻雀
时 字。
14、让它们3课
2、 理解内
容,有感情朗
了解文章
自由生息 时
7至8
读,激发学生
叙述的顺
周 15、蒲公英2课
对大自然的
序,更好地
的梦 时
热爱,注意保
把握文章

16、* 台湾2课
护环境。
内容。
蝴蝶甲天下 时
3、 学会写与
语文百花园3课
环保有关的
四 时
作文。
17、.小草之3课1、 学会生字
歌 时 新词。
2课
2、 指导学生
18、争吵


用心阅读,
抓住重点
住重点语 句
9至
19、小泽征2课
语句深入
理解课文内
10周
尔的判断 时
理解,体会
容,体会人物
人物宝石
20、* 皮巧2课
的精神

根桥 时
3、 激发学生
般的心灵。

的学习兴趣,

语文百花园3课
自主阅读、
丰富
五 时
极思考,
语言。
11至21、一块特3课1、 学会生字揣摩文章
12周 别的石头 时 新词。 的叙述顺
82


获益,感受成
长过程中人
们对自己的
教育。
感情。



22、地图上2课2、 读懂课序,抓住文
的发现 时 文,理解重点章叙述的
体会
23、新型玻2课
语句的含义,事件,
璃 时
学习文中人人物的特
物的好思想点。
24、* 人类2课
品质。
的“老师” 时
3、 学会在阅
语文百花园3课
读中积累。
六 时
25、倔强的3课1、 学会生字
小红军 时 新词。
26、小兵张2课
2、 边读边
边读边想,
抓住课文
嘎夺枪记 时
想,
抓住重点
重点部分,用
13至
27、虎门销2课
心体会 文章
语句,体会
14周
烟 时 文章表达
表达的感情。

28、* “0”2课
3、 学会课外
的思想感
情。
的突破 时
积累,自己收
语文百花园3课
集资料。
七 时
29、重阳节2课1、 学会生字
的传说 时 新词。
30、寓言两2课
2、 激发学生
练习用较
则 时
的阅读兴趣,
快的四度
引导学生多
默读,15至在读
31、* 快乐2课
读课文
16周 懂内容的
王子(剧本) 时
3、 教育学生
基础上复
32、* 牛郎2课
学会课外阅
述故事情
织女 时
读。
节。
语文百花园3课
八 时

83



17周至20周 综合复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上洋小学 刘喜宗
2014年秋季学期

84

成均馆大学-服装公司创业计划书


地理教案-高一军训心得体会


九年级物理教案-培训学校工作总结


这件事我做对了-元旦法定假日几天


西安科技大学地址-三年级作文美丽的秋天


安徽高考试卷-泉州会计信息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北京银行业协会


中国教育考试院-南阳市人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