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材 公开课教学设计
爱情故事大全-模拟填报志愿系统
全册教材 教学设计
第一组教材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
br>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
《观潮》《
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
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
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教学重点:
1、能引
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充满诗
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
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通过阅读,感受《现
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
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并运
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课时安排:
1 观潮...
..................................................
.2课时
2 走月亮....................................
................2课时
3* 现代诗二首..................
.............................1课时
4* 繁星........
.............................................1课时 <
br>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1 观
潮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观潮》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
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
清晰,语言生动,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
的好
教材。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
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
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
提供直观的图
象帮助理解。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
习,注重情感体验,提高感受和理
解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四年级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教
学中意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体会文章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按
顺序、抓特点地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
过后的景象,写出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教
学中,巧用课件、插图、影视资料等,将钱
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显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读
、找、议,品析语言特点,掌
握其语言规律,习得其语言的精髓。同时,注重优美词句的积累、精彩句段
的赏析和修辞方
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据”等 17 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
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 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
奇景象的。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读课文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水涨潮吗?【课件出示海水涨潮图片】【课件播
放一段钱塘江大潮
的视频资料】同学们,谁来描述描述你看到的景象?(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课件出示资料袋: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
流域面积4.
8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河流。】
同学们,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
江大潮怎么样?谁来介绍介绍或者展示
展示你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同学们,那作
者眼里的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请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
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课件出
示:天下奇观】
【课件圈出“观”
】同学们,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
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预设:“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
思,在这
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同学们,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快去读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课题:
1
观潮】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目的在于在视觉与听觉的冲
击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中,使学生身临其
境地感受大潮
的壮观,产生积极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
同学们,谁来把你读懂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
景象。】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轮读课文,有自告奋勇的同学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课文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生字词:
盐官镇 屹立
昂首东望 顿时 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霎时 余波】
同学们,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提示:“震、霎”为翘舌音。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比比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理解这些词语吗?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1、【课件出示图片
:云雾中的山】同学们,这就是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
2、【
课件播放人声鼎沸、嘈杂的音频】同学们,这就是人声鼎沸。【课件出示:人声
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
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学生观察图片时,重点引导说出水面与天边相接的画面内容。
3、【课件出示水天相接的图片】同学们,谁能说出水面与天边相接的画面内容?【课
件出示:
水天相接:形容烟波浩渺,广阔的水面看不到彼端。经常用来形容大海或者壮阔的
水域。】
4
、【课件出示江水浩浩荡荡流淌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浩浩荡荡。【课件出示:浩
浩荡荡:水势浩大。
】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请独立观察,看看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观察所得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了范写“滚”和“逐”,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生字的读音,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书写指导
中,重点突破难写、易错的字。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读文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梳理梳理文章的结构:我们可以按照课文顺序,抓住关键语句进行
概括。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
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读
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把握
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教
会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件出示课题:1 观潮】。我们虽然没有亲自欣赏
过钱塘
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但是通过阅读和展开想象,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大自然创造的奇异
景象。
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吗?
预设:作者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把握文
章脉络。
二、精读课文,品文赏潮
同学们,请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景象的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喜欢“潮来前”景象的分为一组;喜欢
“潮来
时”景象的分为一组;喜欢“潮头过后”景象的分为一组。) 】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请各小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汇报。
1.学习潮来前,学生汇报,相机品析重点句。
【课件出示重点句: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
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
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
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
等着,盼着。】
同学们,请找找描写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的词句。
同学们,谁来把你找到的词句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薄雾、笼罩、宽阔、若隐若现”等词语】
同学们,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些什么?
预设:【课件出示:江面宽阔 薄雾笼罩图文】
同学们,潮来前人们的心情注意?
同学们,请自己读读这段话,注意:语气富有轻重变化,读
出江面宽阔、薄雾中若隐若
现的缥缈之感。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小结:
同学们,潮来前,作者通过对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2、学习潮来时,体会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同学们,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
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它的突出“变化”,它有哪些突出变化呢?
变化一:潮声越来越大。
【课件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
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同学们,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潮声的这
一特点?【课件圈出:“隆隆的响声”“响声越
来越大”“山崩地裂”】
同学们,自己打打这些句子,注意重点词语的语气轻重、语速快慢上要有变化。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变化二:潮头越来越高。
【课件出示: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
来。 <
br>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
成一堵两丈
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
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同学们,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潮头越来越高?【课件勾画:“一条白
线”“一堵两丈多
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同学们,谁能说出由这些词
语你想象到的画面?【课件出示:表现“一条白线”“逐渐
拉长,变粗”“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几幅图片】
变化三:观察顺序。
同学们,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由远及近)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预设:
结合描写“潮声”“潮头”的词语,体会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同学
们,现在我们来观看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资料】【课件随机出示
:万马齐奔 山崩地裂 气势雄伟】
同学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读,注意读出潮来时的气势。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PK读读,看看谁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请根据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习潮头过后,了解大潮的余威。
(1)出示重点语句,抓住重点词语品析。
【课件出示重点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
风号浪吼。过了好
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同学们,你从哪些词句中理解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预设:
从潮头“奔腾西去”
“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理解潮头汹涌,余威犹在。【课件出
示: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同学们,你从哪个词语中理解到江潮速度之快?
预设:
从“霎时”中理解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江潮速度之快。
同学们,你从哪个词句中进一步理解到钱塘江大潮之奇?
预设:
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中进一步理解钱塘江大潮之奇。
同学
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潮退后的景象。【课件出示:潮退后的图片】【课件出示:
余波汹涌】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圈点词句、自我评价,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留下思索的
痕迹,打上认知
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
维,提高习作水平。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你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是
小导游,你怎样向
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同学们,请一边观看钱塘江大
潮的视频资料,一边编写导游词,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
料。【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
同学们,请把你编写的导游词与同桌同学分享分享。
同学们,谁来把你编写的导游词与的叫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小结:
同学们,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钱塘江边,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
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不愧为
“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和视频以及自己搜
集的一些资料来编写导游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整理、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搜集有有关钱塘潮的著名诗句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毛泽东《七绝·观潮》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明)王在晋《望江台》】
小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课后能背熟第3、4自然段,并且
继续搜集一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著
名诗句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课后对学生提出背诵要求,让学生拓宽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板书设计:
2 走月亮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走月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
代美
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
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
月光下,而是
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读着这篇文章,
使人不由得走进一幅如诗、
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
“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
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
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
,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
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
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
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设计说明: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浓郁情感的散文。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完成对作品形象的破
解,
感悟作者在文本中流淌的人性情感,同时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的密林,赏析和品味文本语言和
表现手法。
教学本文,以“奇妙”为文眼,以“课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核心话题,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充分地朗读、品味、想象中,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
“我”和
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与此同时,关注文本语言的“文质”“情采”,引导学生掂
量和品味语言文字的质
地、情味、分寸和美感,品味语言的色、香、味,感受文本语言文字
丰韵的内涵、细腻的情思、深远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的言语智慧,以此来构建或更新学生
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6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
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
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
调动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
的欲望,让情感
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诗句,导入新课 <
br>同学们,每当我们翘首仰望那夜空中的一轮明月,总会让我们浮想联翩。【课件出示月
景图】看到
月亮,你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名句吗?
预设:
【课件出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同学们,月亮历来都是文人墨
客歌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
—【课件出示课题:2走月亮】。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课件出示资料袋:“走月亮”是吴地的一种传统民俗,
一般是中秋夜妇女盛妆出游,
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课文讲的就是“我”和母亲在月光下游走的
情景。】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出示月景图,并引导学生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一方面营造了
一定的意境,为课文教学奠定基调,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诗句积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准确认读横线内的生字,与同桌交流田字格内生字书写注意点。
3、思考:“我”和阿妈
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分别是哪几个自然
段写的?】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生词:鹅卵石 风俗 跳跃
稻穗 田埂 闪烁 淘洗 牵手 坑坑洼洼 填上 庄稼 葡萄 成熟】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会读了吗?谁来试试?师正音。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这些生字你们会认吗?【课件出示会认字】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生字你们会读了,那你是怎样识记它们,把你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鹅”“俗”“跃”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同学们,偏旁部首有表意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请独立观察,看看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观察所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牵”上面的“大”要写得小一点,最后一笔是长点。
“鹅”左右基本同宽,“我”的斜钩适当收一点,“鸟”的竖折折钩中的横折不要写得
太大。
“卵”的笔顺是“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
“葡”和“萄”的“横折钩”要写
得略微大一点,以便能包住里面的字,而里面的“甫”
和“缶”则要写得紧凑些。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了范写“卵”和“萄”,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
你认为哪个段落最难读?有信心把它读好吗?提示:“运载”的“载”是多音
字,读zài;“衣裳”的
“裳”和“庄稼”的“稼”都读轻声。
同学们,“我”和阿妈走过哪些地方?
预设:小路、溪边、田埂。
同学们,课文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我们以此来给课文划分段落。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月明之夜,洱海边景色美丽,阿妈带“我”出来走月亮。
第二部分(4、5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三部分(6、7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第四部分(8、9自然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自我的经
验进行自主识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进一步夯实学
生的基础。通过“卵”字的字源识字,将字义和字
形巧妙地结合起来,更利于学生识记。“朗
读挑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朗读指导的
针对性。引导学生“交流‘我’
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依据此划分段落,意在指导学生把握行文线索
和文本结构,提高
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三、走进月夜,感受月境
同学们,课
文最后写道——【课件出示: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
什么说这是一个“奇妙”的夜
晚?【课件圈出:奇妙】让我们伴着月亮一起走进这个夜晚!
【课件出示文本意境图片:秋天的夜晚,那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洱海边升起来了……】同学
们,你能用几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吗?谁来试试
?
同学们,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一轮洱海边的明月的?请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描
写月
亮和月下景物的句子。
同学们,谁来把你画出的相关句段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
点苍山,照亮了
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同学们,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预设:表示内容上的省略,说明月光下的美景还有很多。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读了这段话的感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同学们,作者是怎样把月亮皎洁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预设:
一是用了一个问句“是
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来突出月亮的洁净、明亮;二是用一种直
接描写的方法“那样明亮,那样柔和”突
出月亮的特点;三是通过描写月下景物被照亮了突
出月亮的皎洁的特点。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注意读出画面感。
同学们,请学习作者第二自然段用“直接描写
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某一事物
的特点,如“大风”“太阳炎热”“声音响亮”等。
设计意图:“奇妙”是这篇课文的文眼,抓住这一个核心词眼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去体悟
夜晚的奇妙,可以
较好地架构整篇课文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感受月境的基础上重点领悟作者
是怎
么表现月亮皎洁的特点的,并且迁移写法,意在强化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提升语言
能力。
四、总结课堂,快乐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还学到了怎样把
事物的特点充分表
现出来的写作方法。课后请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并且熟读课文,下节课咱们比比
看谁
读得最有感情。
同学们,课下请抄写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设计意图:在识
字、写字中夯实基础,在充分读书中积淀情感,扎扎实实地为第二课时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和词组:牵着 鹅卵石
风俗 稻穗 庄稼 坑坑洼洼
葡萄 田埂 跃出水面 月影团团 闪闪烁烁 沟水汩汩 镀亮的银毯
洒满月光的小路
月光闪闪的溪岸】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或词组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走进了一个美妙的月夜,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和
阿妈的脚步一起走月亮。【
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再现,引导学生牢固识记。运用生字词语来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
的话语,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积累运用,
促
进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
二、精读感悟,品味“奇妙”
同学们,请自主学习课文。【课件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潜心品读课文,思考:作者和阿妈走月
亮,哪些所见所闻让你觉得很奇妙?你脑海中浮
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课件出示句段一: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
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
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
抱着一个月亮!】
【课件圈出:抱】同学们,一个“抱”字,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预设: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及倒映在水中的月影。
同学们,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奇妙?【课件圈出:溪水 河床 小水塘】
同学们,读着这些奇妙的景物,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能和同学来分享分
享吗?
同学们,月下的溪水是奇妙的,河床是奇妙的,小水塘是奇妙的。每一个奇妙的景物在
你们的想
象中都是一幅美妙的画面。不仅如此,这一段文字也是美妙的,你们再读读这段话,
看看哪些文字你觉得
用得很奇妙?
预设:
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句中的
“流着”将月光
映照下的溪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以及溪水两岸山草、野花的香气迷人写了出来。
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中的
“抱着”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月亮倒映在小水塘里的优美意境表现了出来,也表达了
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同学们,请品读并尝试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段二: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
,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
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
边,是它浇灌
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
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
头,
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同学们,这段话中哪些情景让你觉得很奇妙?
同学们,读着这些奇妙的景物,你眼前又浮现出哪些画面呢?
同学们,“秋虫唱着,夜鸟拍打
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一句中的
“唱着”改为“叫着”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预设:“唱着”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叫声的优美,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同学
们,“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你觉
得这句话写得好吗?
预设: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稻穗成熟的样子,以及月光下稻田的美
丽,语言
生动、形象。
同学们,“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
br>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哇!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
情也始
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啊!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些美妙的意境传递给同学们吗?
【课件出示句段三: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
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
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
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同学们,这段话中又有哪些奇妙的地方吸引着你?你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哪些画面?
同学们,省略号表示什么?
同学们,你们能通过省略号想象:“我”和阿妈还去了哪些地方?
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
么样?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走过……走过……走过……”的句式来说说吗?
同学们,请带着感情读读这段话,注意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读出来。
设计意图:本
环节教学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奇妙”,在感受奇妙
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展开想象,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使文本所描绘的人、
事、景物立体丰满起来。与此同时,引导学生
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领悟文本语言文
字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效果,领悟文本语言文字的“奇妙”。
三、总结谈话,拓展练笔
同学们,《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
边、田埂,走过了
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温
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同
学们,谁来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来谈,也可以
从写作表达的角度来
总结等。
同学们,你能运用比喻的方法将下列句子写生动吗?【课件出示:
1、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就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平静的湖面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同学们,你能运用拟人的方法将下列句子写生动吗?【课件出示:
1、天上的星星
一闪一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同学们,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吗?请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写。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即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本环节教学
以“比喻、拟人”两个语用
知识点作为实践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表达,提
高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
家乡月夜美如画
走月亮
浓浓亲情记心田
3*现代诗二首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
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
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
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
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
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
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
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
对生活的热爱和
对自由的追崇。
学情分析:
对儿童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
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
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
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设计说明: 《现代诗二首》安排了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两首小诗。“意
象组合”“以
形写意”是诗歌突出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诗歌教学要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感
悟。教学中主要以“感悟诗
‘境’”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诗歌,去领悟《秋
晚的江上》中“归鸟、斜阳、清江、芦
苇”等所构成的五彩斑斓的景象,去感受“归巢、驮
着、翻翅、掉落、妆成”等动感十足、美丽的画面;
去领悟《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活动
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本文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发挥略读课
文的功能,注重诗歌类文
本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略读的方法,积淀阅读的经验,提高阅读
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
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
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
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把握策略
同学们,诗歌
是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不朽的画卷,徜徉
在诗歌的王国里,你会忘情于她
的波澜壮阔,流连于她的诗情画意,感应她内心的召唤。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现代诗,去领略这两首诗
带给我们的美妙意境。【课件出示课题】请齐
读课题。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以前学过哪些诗歌?古代的、现代的都可以。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学习诗歌的?(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
同学们,这篇
课文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学习任务,而这个学习任务也是学习这
两首诗歌的重要方法。【课件出
示导读:反复朗读下面两首诗,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同学们,谁来读读?
同学们,课文提出了哪三个重要的任务?【课件出示: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设
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诗歌不是第一次学习,已经积淀了一定的阅读经验。
教学中引导学生回
忆曾经是怎样学习诗歌的,意在建立语用知识的类比联结,建立起已有知
识与当前阅读情境之间的联系,
促进阅读经验的转化。
二、学习《秋晚的江上》
同学们,请自主学习诗歌。【课件出示自学清单: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物,用笔将描写的景物圈画
出来。
3、借助课文插图和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意境,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同学们,谁来读读诗歌?师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巢、苇”。
同学们,请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同学们,谁来把你对诗歌内容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傍晚,江上
的景色。【课件出示诗歌中的景物:鸟儿、斜阳、
江上、芦苇图片】
同学们,谁来把你对画面的想象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评。
【课件出示文本情境图片】同学们,请想象“倦鸟归巢、抖落斜阳、点染芦苇”的绮丽
景色。
预设:
【课件出示: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轻盈的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
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
江面
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
也点染了芦苇。在
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同学们,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
片金红色,构成秋天傍晚
江上一幅迷人的画卷。你能通过朗读将这种迷人的画面传递给每一个同学吗?
同学们,请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同学们,请小组内相互背诵。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超强的记忆力?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导读话题“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
怎样的画
面”来展开,引导学生想象“倦鸟回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点染芦苇”
的绮丽画面,以此来领
略诗歌背后令人思接千载的深远意境,还原诗歌教学的本来面目。
三、学习《花牛歌》
同学们,请自主学习。【课件出示自学清单:
1、反复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淘气的花牛在草
地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
同学们借助老师提供的这几幅连环画(可以事
先发给学生),张开想象的彩翼,来为我们描述
一下,并在小组之间交流。】
同学们,谁来读读诗歌?师相机正音。随机学习生字“罗、眠、霸、占”。
同学们,请齐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同学们,谁来把你对诗歌意境的想象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结合诗歌描写相机点
评。
预设:
【课件出示: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
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棵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
它
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
领了半个天空。
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
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
,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
下去了。】
同学们,多么富有诗意的情景啊,让我们带着画面来读读这首优美的小诗吧。
同学们,现在我
们来分小组朗读诗歌,每组朗读一节,读出诗歌的节奏和情趣,感受诗
歌每小节起句的特点。
同学们,请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同学们,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你能模仿作者的这种句式,来创作一首小诗吗?
【课件出示:
______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在草地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写的小诗。
设计意图:在
想象画面、感悟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句式进行创作,充分发挥文
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
现言语间的相互迁移和内化,提升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总结课堂,课外拓展
同学们,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提示:可以从内容角度总结,也可以从阅
读诗歌的角度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现代诗,通过丰富的想象领悟了诗歌背后那一幅幅画面。
读诗可以让我
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让我们的思维走得更远。希望你们课后多走进诗歌的
王国,去领悟诗歌的美。这
里老师再推荐几首现代诗给你们阅读,你们也可以自己找几首来
读读,读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
画面。
【课件出示:
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温暖轻柔。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
大地一片新绿。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
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拉住春天的手,
春天就在你心头。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他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茫。
雁儿们在云空里面飞,
听他们歌唱,
有时候悲伤,
有时候欢畅。】
设计意图:语言积累,在一个人
言语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环节推
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
行语言的积累,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
阅读诗歌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归巢 鸟儿
驮着 斜阳
秋晚的江上 双翅 一翻 热爱大自然
掉在 江上
芦苇 红颜
现代诗二首
反复朗读→了解景物→想象画面
坐 压扁
眠 霸占
花牛歌 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走 甩尾
梦 偷渡
4*繁 星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繁星》一课是文学大家巴
金所作,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之特
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
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
年前”、“如今”三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
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
“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
美好享受。
整篇文章意境高远,如诗如画,极富感染力,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挖掘,为
情景教学
提供了契机。它段落结构大体相同,脉络清晰,文笔清新,语言流畅,写作方法独特,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多时间的学
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
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
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
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
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
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在阅读方面,
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
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
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通过理清课文的脉
络来归纳课文的主
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通过填写表格理清文章结构,再根据表
格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
一个方法指导较为有效。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
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
,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
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
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
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
教学重点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基于此,本课教学重在引导
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想
象满天繁星的壮美画面,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感情朗读,体悟自然
之美,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
活的情怀。这也符合散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中
充分彰显略读课文的功能,以任务导学单形式组织学生
开展小组学习,促进学习策略的迁移。
先让学生感受不同场景下繁星的特点;接着让学生指出哪些是现实
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哪
些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物,并围绕作者的描写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满天繁星之美
。同时,引
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感受课文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清新明快,<
br>形象生动,让读者仿佛进入一个梦幻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
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
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
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
情。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把握策略
同学们,晴朗
的夜空,星光灿烂,当仰望星空时,我们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同学们,你
们观察过夜空吗?谁来简要地来
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和当时的感受?
同学们,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也常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仰望
星空,更用心灵去
感受。那他笔下的繁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巴金爷爷写的散文《繁星》
。【课
件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谁来把你对巴金爷爷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资料袋:
巴金,男,汉族,四川成都
人,原名李尧棠,中国文学家。1927年赴法国留学,开始
文学创作。1982年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
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
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苏联
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
8年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03
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
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寒夜》,散文集《随想录》等。】
4.明确学习任务,把握阅读策略:
【课件出示导读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描
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你也
看过夜晚的繁星吧?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同学们,谁来读读导读提示?
同学们,导读提示中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预设:
【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交流自己仰望繁星的感受。】
同学们
,请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观潮》和《走月亮》,看看今天学的课文和这两篇课文
有什么相似之处?学习这
类课文有什么方法?
预设:
【课件出示:
都是写景类的课文。
学好这类课文的一般策略:
一、揣摩语言,感受景物特点;二、展开想象,感受景物画面;三
、感情朗读,体会作
者情感;四、品味语言,体会表达特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运用这些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简要交流自己仰望
繁星时看到的画面和当时的感受,为学习新课
做好铺垫,使新课导入顺畅自然。阅读导读提示,可以进一
步明确学习任务,突出学习重点。
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建立相似联系,明确学习策略,以便更好地将
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
读策略迁移到略读课文中,彰显略读课文的功能。
二、运用策略,自主阅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开展小组学习。【课件出示任务导学单:
1、我会读:同桌之间相互读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并且评价一下对方能得几颗星。
★
★★ ★★★
★★★
★
★★★★★
2、我会思: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景象,完成下面的
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我会悟:
①在作者的
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
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
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请
同学们细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作者看到的星
空的画面,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产生的联想,细细
品读,想象满天繁星的画面,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②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画面感。(小组推荐一位优秀代表,在全班朗读)
4、我会品: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并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好在哪里。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分自然轮朗读课文。相机学习生字。
预设:
“昧”可用部件相加法识记,并以会意的方法理解字义:“未”没有的意思,“昧”在
这里是昏暗的意思。
“坠”可用部件相加法识记,下面的“土”表示从上面掉到地面上。
同学们,谁来把你所填的表格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点评。
预设:
【课件出示:
时间 地点
家乡庭院
景象特点
密密麻麻
星群密布
半明半昧
】
同学们,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位同学交流哪些
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产生
的想象。其他同学分别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小组同学之间可以相
互补充。
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要求:小组推荐一个代表,进行全班朗读
展示;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点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提
示:评委对
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对句子的品读。
时间
地点
景象特点
第一次 从前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住的地方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课件出示句段一: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
在动,它
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同学们,“船动星移”是作者产生的梦幻之感。
同学们,谁来说说好在哪里?你们从哪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
预设:“悬着”和“摇摇欲坠”相对应。
【课件出示句段二: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
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
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
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
我沉睡
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同学们,请联系上文,看看你能感悟到些什么?
预设:作者回忆起了童年,产生了淡淡的思乡之愁。
同学们,谁来说说好在哪里?
预设:
“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把“星星”比喻成“萤火虫”;“我仿佛
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繁星半明
半昧
的可爱样子。而“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以及整段话都用
了想象的方法来写
,使夜晚的星空更加神秘迷人,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要注重阅读策略的迁移和应用,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本环节
教学遵
循这一要求,以任务导学单的形式,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学习任务,以表
格形式指导学生自主
学习。其学习的过程也正是学习策略的进一步应用,凸显了学习的探究
性、自主性、互动性、实践性等特
征。
三、学习写法,迁移应用
同学们,谁来把你本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
同学们,【课件出示:你们一定也欣赏过满天的繁星,你当时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产
生了哪些奇妙的感
受?请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仰望星空……渐渐地……我仿佛看见……
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
样的句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点评。
同学们,课后请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相信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语文教
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
值,立足语言环境,通过语言活动的
策划,让儿童通过语言行为实现自己的语言意图,从而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繁 星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与环境”。教材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
习任
务:开篇展示导语内容——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人们心旷神
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
许多行为正破
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接着展示四幅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教材第二部分,提
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具体话
题内容和要求。小贴士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围绕话
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判断别人的发言是
否与话题相关。
教学目标:
1、能够围绕“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和“为了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等话题发表看法,做到不跑题。
2、在交流中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3、学习从
别人的发言中整理有价值的信息,并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
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准备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4、认真观察身边的环境,感受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积
极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围
绕“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和“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等话题发表看法,做到不跑题
。
2、在交流中能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触景生情,导入话题
同学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多么让人
赏心悦目,心旷神
怡呀!可是,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课件依次播放课件文本插图】
同学们,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预设:看到了高高的烟囱里冒出了浓浓的黑烟。
同学们,这浓浓的黑烟滚滚冒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预设:它让空气不再新鲜;它让天空不再蔚蓝;它让空气变得又黑又臭。
同学们,这令人讨厌的黑烟让我们失去了美丽的天空。你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地面上有许许
多多的垃圾,有白色的塑料垃圾,有果皮、易拉罐,有许多的瓜皮
果壳都烂掉了,发出阵阵恶臭。
同学们,如果你刚好走到这样的一堆垃圾旁,你会有什么感觉?
预设:感到非常臭,非常恶心。
同学们,成堆的垃圾,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你从图片上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排水管向河里排放脏水,这水又黄又脏,污染了我们的河流。
同学们,大量的脏水排到河流里,会怎么样?
预设:使我们原来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了,人们
已经不能在河里游泳了;小鱼小虾都逃
离了,有的已经被毒死了;河水变黄了,变红了,还散发着一阵阵
臭味。
同学们,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水资源被污染了,就意味着我们将会失去生命的源泉。
你从图片上还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还看到了树木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桩。
同学们,没有了树木,我们的土地、环境会变得怎样?
预设:没有了树木,我们的土地将失去
保护,土壤会被洪水冲走;没有了树木,气温会
变得越来越高,因为树林是温度调节器,它可以调节气温
;没有了树木,空气会变得更污浊,
因为树木可以净化空气。
同学们,你们的知识还真丰富!
我们刚才看了一组图片,看到了许多破坏环境的现象,
令人感到非常的痛心!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
多破坏环境的现象,那么为了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一起
来讨论讨论。【课件出示课
题:我们与环境】
设计意图:最佳的导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
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本环
节教学,通过观察图片,发表感想,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环境被破
坏的现状,激发了保护环
境的情感,为接下来的口语交际做好了铺垫。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同学们,请读一读,看看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预设:
【课件出示:
1、交流“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和“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选出
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
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
同学们,这次口语交际除了提出了“说”的要求,“听”的方面有没有什么要求?
预设:
【课件出示:要认真听,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同学们,这既是对“听”提出的
要求,也是对“说”提出的要求。下面请同学们组成学
习小组,每个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别进行交流:
先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
再说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发言,看看这
位同学的发言是否围绕话题,
还可以就同学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我们
每个小组还要形成一份“保护环境小建议”,
每个小组至少要写出5条小建议,由组长负责整理好。 <
br>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是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从审题中把握交
流内容,明
确口语交际要求,同时提高学生的审题意识。然后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学生在
小组中既有明确的分工,
又有彼此的合作,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互动性学习,有
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行为
习惯,并作出评价,通过集思广益形成阐述自己观点
的能力。
三、展示交流,学习交际
同学们,刚才你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分享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1、第一小组交流:
预设一:
【课件出示:我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着很多破坏环境的
现象,我们小区公共厕所旁边堆满
了垃圾,有吃剩下的饭菜,有塑料袋等,天一热,就有很多苍蝇乱飞,
还发出很难闻的味道。】
预设二:
【课件出示:我也发现我们身边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就
是在我来学校的路上,路边原
来有一片草坪,但是现在中间出现了一条小路,有一些贪图方便的人就从这
条小路上穿过,
破坏了绿化。】
同学们,这两位同学都能认真地观察身边的环境,找出存在的问题,非常好。请继续交
流。
预设三:
【课件出示:前几天,我看到几个小朋友在折树枝玩,他们把折下来的树枝当武器。
我
觉得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
同学们,这三位同学讲到的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两类现象
,哪两类现象?其他小组的
同学可以来说说。
预设:第一个是乱扔垃圾,第二个是破坏绿化。
同学们,这是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破坏环境的现象。一会儿再请同学们来补充发言。那
第一组整
理了哪些小建议呢?
预设:
【课件出示:
我来代表我们小组交流一下我们整理的
小建议:第一,我们不乱扔废旧电池、塑料袋、
一次性饭盒等垃圾,一定要分类处理。第二,我们要爱护
花草树木,不破坏绿化等。第三,
不随地吐痰。第四,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不往河里扔垃圾,还要节约用
水,洗手的时候水龙
头可以开得小一点儿,而且用完后要及时关掉水龙头。第五,尽可能少开汽车,争做
公交族
或自行车族,既可以省汽油,又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第六,洗脸、淘米等用剩下来的水
还可以再利用,可以用来浇花、拖地等。】
同学们,这个小组不仅
罗列了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还提出了自己小组的建议,这些建
议都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边的环境。你们
觉得他们的发言怎么样?
预设:
1、我觉得他们小组找到了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
我也经常发现,就在前几天,
我还看到一个陌生人将一个垃圾袋随手扔在了小区的地上,而垃圾桶就在他
旁边,他却不往
里扔。
2、我觉得他们提出的建议挺好的,特别是垃圾要分类处理,现在我们
小区里基本没有
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我觉得要把垃圾桶全部改为分类垃圾箱,就像我们学校的一样。 <
br>同学们,我们要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好习惯,这样还可以变废为宝呢!刚才第一小组为
我们开了一
个好头,围绕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其他小组的同学也能踊跃来交流你们
的成果。
2、第二小组交流:
预设一:
【课件出示:我们小组也发现了许多身边的环境问题
,我先来交流一个。我们现在用的
一次性东西太多了,塑料袋是一次性的,有些筷子是一次性的,还有一
次性的杯子,这些一
次性的东西用完了就扔了,不仅很浪费,而且造成了垃圾污染。】
预设二:
【课件出示:我想补充一下:这些一次性的东西,比如筷子、纸杯都是用树木做成的
,
这些东西越多,就要砍掉更多的树木,就会造成更多的环境问题。所以,我建议要少用一次
性
的东西。】
同学们,也就是说一次性用品不仅造成了垃圾污染,也减少了树木资源,造成了对环境的双重影响。
预设三:
【课件出示:我也想补充一下,我们身边浪费纸的人很多,比如
我的妈妈,她在家里擦
桌子、皮鞋都用餐巾纸,而且一次还用好几张,一天要用好几包纸,这不仅浪费钱
,而且也
浪费树木资源,因为纸有的也是用树木制作的。】
同学们,这个小组集中交流了同一个话题,都是讲身边的人使用一次性东西的现象。
预设四:
【课件出示:我先讲两个环境问题,再讲我们小组提出的建议。我发现中午的时候我们
都去食堂
吃饭了,教室里的电灯都还开着,有时外面出太阳了,教室里还亮着灯,特别是我
们教室里用的投影机在
没有人使用的时候也一直开着。这是很大的浪费。我还发现一个现象,
现在的汽车太多了,排放了许多的
尾气,这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问题。我们小组提出的建
议有:一、尽量少开车,绿色出行。二、在没有
人的时候要关闭日光灯。三、要减少一次性
用品的使用。四、实行垃圾分类,
做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五、多种一些绿色植物,净化
我们的空气。】
同学们,这一组同学
围绕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五条建议,这五条建议有的关注
了空气污染,有的关注了资源浪费,有
的关注了垃圾分类,有的关注了绿色环保,这些建议
提得都很好,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落实。
3、其他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堂课的主要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将课前观察到的环
境问题,以及
在小组里讨论的内容,较为清晰、完整、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提高交际能力。学生交际能力
的形成只有在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动脑、动口,交流
自己
的讨论成果,强化语言实践的过程。
四、讨论汇总,形成建议
同学们,刚才你们的交流非常
热烈,特别是都提出了各自小组的建议,一共有四十多条
呢,当然这些建议有的是重复的,有些是差不多
的,现在我们要从这四十多条建议中整理出
十条,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来
整理呢?
预设:
【课件出示:整理出来的建议不能是重复的。】
同学们,你们同
意吗?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整理,比如说有
保护空气方面的,有保护水资源方
面的,有节约资源方面的,有爱护绿化方面的,有减少垃
圾方面的等,从不同的方面去整理,就不会重复
,而且还全面。
预设:
【课件出示:我觉得贴在学校布告栏里的建议应该是我们小学生可以
做到的,贴在社区
布告栏里的建议应该是让大人们去做的。】
同学们,学校里的主要对象是学生,社区里除了学生,还有大人,这样建议就有针对性
了。
预设:
【课件出示:要选出那些简单易行的建议,这样人们可以做到。】
同学们,
有些建议我们即使提出来了,也未必能做到,所以我们整理出来的建议最好是
人们都能够做得到的。 <
br>同学们,请你们根据刚才的讨论,整理出十项保护环境的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
环境小建议
十条”,准备张贴在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我们分一下工,第一到第四
组整理的建议张贴在学校
布告栏里,第五到第八小组的建议张贴到社区布告栏里。
设计意图: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强化实践
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面对四十多条建议,
如何整理出十条有价值的建议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点拨
和启发,使学生获取必要的
语用策略,在语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二次语言实践,使语言能力得到一定的
提高。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这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一次习作练习。旨在通
过介绍一个好地
方,写清这个地方的特点,将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并学会相互交流、修
改。这个地方,可以是曾经去
过的印象最深的旅游景点,也可以是一个经常光顾的书店……
只要是喜欢的地方,都可以推荐。
本次习作的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通过一段引言和四幅图片,
告诉学生此次
习作是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第二部分是简要的习作指导和提示,通过启发
性的问题和举例,给学生提
供一定的习作思路。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把这个地方介绍清
楚,把自己推荐的理由写充分,写完后把
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请他们提出修改建议,再
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看看哪些地方最吸
大家。
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来观察和推荐,将特点介绍清楚,使别
人读了也喜欢
这个地方。
2、学习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将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如“总分”构
段,按照一定的顺
序有条理地进行介绍,适当运用修辞方法突出特点等。
3、学习修改,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讲明白。
4、举办“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抓住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来观察和推荐,将特点介绍清楚,使别人读了
也喜欢
这个地方。
2、学习修改,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清楚、讲明白。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审清题意
【课件依次出示文本插图】同学们,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喜喜欢这个地方吗?
为什么?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准备举行一次“最受欢迎的好地方”推荐会,要招
聘一批解
说员,你们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吗?
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了解这次推荐会可以推荐哪些地方?请大家
读读习作部分的第一
个自然段。
预设:这一次推荐会可以推荐水乡
小镇、游乐场、书店、小树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
地方都可以推荐。
设计意图:《九年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提出“乐于书面
表达”的要求。本环节以“猜一猜”和“
招聘解说员”的方式拉开课堂的序幕,意在为学生
创设一个表达的情境。事实证明,这样一个情境对激发
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是大有作
用的。
二、交流内容,拓宽思路
同学们,你准
备推荐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要推荐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
吗?课前,老师让你们进行了预习
,并且拍摄了照片。下面请同学们来交流交流。
同学们,请在四人小组里相互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同学们,哪个小组代表来交流交流?
预设一:
【课件出示: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风光景色)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风土人情)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美食小吃)】
预设二:
【课件出示:
推荐一个书店:
这个书店环境优美……(整体环境)
书店里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摆设陈列)
读书带来许多收获……(价值意义)】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表明,困扰学生习作最重要的不是
“方法”,而是“内容”,学生
害怕习作,是因为觉得“腹中空空”,没什么可写的。因此,我们的教学
要着重解决学生“没
内容可写”的苦恼。这一部分的教学就意在通过充分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实
习作的
内容。特别是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启发指导,将如何抓住不同的方面来推荐一个地方的方法巧
妙地渗透了进去。
三、学习写法,完成习作
同学们,推荐的理由我们已经确定了,但是光
写这几个推荐的理由你觉得能吸引大家
吗?那么怎么才能吸引大家呢?
预设:要将理由写具体。
同学们,为了使我们的文章更吸引人,可
以为自己的习作拟一个吸引人的题目。你想给
自己的习作拟什么题目呢?提示:“迷人的……”“……,
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爱……”
等。
同学们,为了助力你们的推荐理由能吸引大家,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篇范文。想分享分
享吗?
【课件出示:
螺蛳湾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驱车从市区出发,来到了长江边的螺蛳湾休闲文化园。①
车刚停稳
,我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远远地看到架在长江之上的斜拉索桥——苏通大桥。
螺蛳湾依偎在长江边,正
逢夏季,江边的芦苇(wěi)绿浪起伏,仿佛在和那滔滔江水合奏一
曲雄壮的赞歌。②
走进
园内,我们看到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大片大片的薰衣草、郁金香,成群结队的蜜蜂、
蝴蝶在花丛中嬉戏,
③真是心旷神怡啊!我们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吊桥,依次来到茶楼、垂
钓中心、水上游乐场,参观了爱菲
拉酒庄……那里有高达28米的望江塔。看着大家快速地
登塔,我紧闭双眼、鼓足勇气,扶着扶手一步一
步地往上爬,终于到了塔顶。站在塔顶,眺
望远方,螺蛳湾的美景尽收眼底。④
从塔上下来⑤
,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卷起裤脚,戴起皮
手套,拿起手电筒,全副武装准
备捉江蟹(xiè)。我边走边观察蟹洞,突然一只大江蟹从洞
里爬了出来,它挥舞着蟹钳好像在威胁我
:“这里是我的地盘,请你速速离开。”我看准蟹
盖,将它按住,它挣扎一番后,还是成了我的俘虏。⑥
爸爸就更厉害了,他左右开弓,一只
手抓一只。不一会儿我们就抓了半桶江蟹,然后我们带着战利品依依
不舍地离开了螺蛳湾。
螺蛳湾真是个好地方啊!】
同学们,自己读读范文,看看你在范文中能学到哪些方法?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对这篇范文的行文写法进行赏析。
【课件依次出示:
①以游记的形式开篇,点明了自己要介绍的地方。
②抓住了景物特点,描写得生动形象。
③巧用形容词,使读者在脑海中浮现景物画面。
④小作者对登望江塔的描写非常真切! ⑤从“走进园内”“走过晃晃悠悠的铁索吊桥”“从塔上下来”可以看出小作者是按照
移步换景的方
法来写的。
⑥对抓江蟹的描写细致、生动、有趣,读后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评:
【课件出示:
1、习作思路清晰,从市区出发→车刚停稳→走进园
内→从塔上下来→依依不舍地离开
了螺蛳湾,做到了描写有序。
2、语言生动,景物描写形象
、具体,对于“登望江塔”和“抓江蟹”这两个事件的描
写,生动有趣。】
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灵动的笔,妙笔漫花吧。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例文,可以让学生从中获
取一些基本方法和思路,减轻学生习作的
难度。在口头作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趁热打铁,赶紧把习作落实
到本子上,一气呵成地完成
习作。
四、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同学们,习作写好了吗
?老师迫不及待想听听你们的介绍。现在,我们先来一次模拟推
荐,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交流?其他同学
认真听,你们当评委,待会儿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大家,也可以给他们提提修改建
议。
同学们,老师刚才发现有个同学的作品很精彩,你们想分享分享吗?【课件展示学生优
秀
作品】那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吧。谁来评议评议?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总结总结这篇习作的优点。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篇病文,你们能帮他修改修改吗?【课件出示病文】
提示:围绕要点以及字、词、句、标点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修改。
同学们,请围绕修改要点,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修改。
设计意图:《九年义
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指出“愿意将自己
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
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引导学
生以推荐会的方式来交流,就意在激发学生交流的兴
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自我修改和相互修
改,提高习作质量并逐步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五、拓展延伸,完善初稿
同学们,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习作初稿,并征求家长的修改意见
,继续修改、完善
习作初稿。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
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
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
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另
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
“书写提示”是让学
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
符号的间距。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学情分析: <
br>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但“词句段运用”这一板
块的内容还
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利用创设情境的方
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玩
的过程当中温故而知新,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功感,变被
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开展同桌间、小组内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本单元课文学法,以“
读文
章,我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为话题,交流阅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
2、朗读
两组与声音有关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与同学交流。能用表示时间短的
词语描述一个事物,并写下
来。
3、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款布局,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
4、熟读并背诵王维的《鹿柴》。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开展同桌间、小组内
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本单元课文学法,以“读文
章,我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为话题,交
流阅读文章后产生的感受。
2、朗读两组与声音有关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与同学交流。能用表
示时间短的
词语描述一个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总结回顾,揭示内容。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在对本单元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
潮浩浩荡
荡、横贯江面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月下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体
会到秋夜幸福温馨的美
妙意境;观赏了“倦鸟回巢、抖落斜阳”的奇丽画面;发现了花牛在
草毡丛中有趣的行动;我们还感受到
那满天繁星的迷人壮美……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带给我
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的思绪飞得很高很远。通过
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能够“边读边想象画
面,感受自然之美”。这节课,让我们通过“交流平台”来交流
总结一下本单元习得的学习
方法吧。
二、教学“交流平台”
同学们,请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看看从本单元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预设:
【课件出示:边读边想象画面】
同学们,想象是
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张开想象的彩翼,我们能“看”得更高,“听”
得更远,“闻”得更多……请
同学们读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看看教材给我们安排了什么
样的学习任务。
同学们,请同桌交流,了解本次“交流平台”展示的内容。【课件出示:
我能根据文章的描写
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
而来的样子。
读了文章,我
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到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就听到了潺
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开展小组学习。【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小组分角色,回顾学过的课
文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过的文章,运用“交流平台”中的句式相互交流阅读文
章后产生的感受。】
同学们,本单元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你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文章景物的特点
的?
预设:
【课件出示依次出示:
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
而来的样子;仿佛听到潮来时那如
同山崩地裂的响声。
读《走月亮》,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
的声音。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
叫声;仿佛闻到溪水里散发着的野花的芳香;仿佛品尝到
果园里香甜可口的果子。】
同学们,阅读写景文章时,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
觉、嗅觉等
多种感官,就能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三、学习“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鹿柴全诗】同学们,请自读全诗,做到正确,流利。
同学们,谁来读读?其他同学正音。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们了解作者王维吗?谁来把你对诗人的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
课件出示资料袋:王维,字摩诘,河东(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著名诗人。因做官做
到尚书右丞,人称“
王右丞”。他擅长诗文、书画、音乐,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尤善描绘
大自然的娴静之美。主要作品是山
水诗,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齐
名,并称“王孟”。他的诗语言生动精练,描写
景物细致传神。王维又兼通音乐、善绘画,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古诗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理解吗?
【课件出示:
但:只。
闻:听见。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时同“影”。
照:照耀(着)。】
同学们,谁来简要说说对这首诗意思的理解?
预设:
【课件出示: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
密密的丛林,照
在青苔上。】
同学们,王维的作品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请借助插图简要想象诗歌的<
br>画面、意境。
预设:
【课件出示:诗的前两句写所闻,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寂
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
写环境的幽静。后两句写所见,以光亮的夕阳返照,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着重
从视觉方
面描写环境的幽静。视听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图画,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把诗、画、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
境的“静
”,景情交融,意味深长。】
同学们,请自主熟读古诗,尝试背诵。
同学们,请同桌互相背诵。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超强的记忆力?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吧。
同学们,你课外搜集有王维的诗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杂 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相 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课件出示: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同学们,会读吗?请自主朗读,将词语读正确。
同学们,谁来读读?其他同学正音。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你你们理解这些词语吗?谁来试试。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
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
欢乐的景象。
震耳欲聋: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
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同学们,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
【课件出示:上面四个词语都是成语,都是
形容声音巨大的;下面的词语都是形容声音
特别小,或寂静的,其中“窃窃私语”和“鸦雀无声”是成语
。】
同学们,这些词语跟什么有关?
同学们,读了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预设:【课件依次出示词语画面】
2、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课件出示: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
同学们,请自己打打带点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请在左边的四个事物中任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
来。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描述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预设:
【课件出示:
烟花:只听一声巨响,烟花直往天空中射去,空中顿时炸出了美丽的火花,有的像火球,
有的像
银蛇,还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金菊花,绚丽夺目。过了一会儿从空中掉下来一个个小
降落伞,五颜六色的
,美丽极了。】
二、学习“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要书写的语段字帖】同学们,请自读字帖,仔细观察书写的行款布局。
【课件出示字帖旁边批注的书写提示】同学们,请读读旁边批注的书写提示。
同学们,谁来把你发现的书写有点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同学们,请按照书写有点练习书写。师巡导。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提示:主要围绕行款布局来
评议。
三、课内总结,快乐作业
同学们,谁来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课下继续完善写话内容。
第二组教材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
的。主要由《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
课文组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
广大
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
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
密,并
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
趣。 <
br>《蝴蝶的家》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
蝴蝶躲藏在
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
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
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
导学生从
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
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
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
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
主要内容了。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
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
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
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
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
和雷达的关系,
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
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
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让孩子
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抓
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
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比喻一定要恰当,注意用
词要生动形象。
课时安排: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2课时
6、蝙蝠和雷达…………………………………………………………………………2课时
7、呼风唤雨的世纪……………………………………………………………………2课时
8、蝴蝶的家………………………………………………………………………….1课时
习作:小小“动物园”………………………………………………………………1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是部编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世界闻名的童
话作
家安徒生创作的一篇影响深远的童话,讲述的是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
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
和霉菌的裂缝
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
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
和生机。童话通过五粒豆子不同选择和命运的对比,赞扬了仁爱、
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学习和体会人
物的
情感有很好的帮助。
设计说明:
这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的五粒豌
豆有不同的愿望和不同的命运,这个富有
情趣的故事说明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志向的大小,而是在于实际
的付出和产生的影响。教学
设计中,根据本组课文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提
出问题,然后
小组交流,并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发现,尝试解决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引导
学生将五粒豌豆的愿望与命运进行对比,将其他四粒豌豆与第五粒豌豆进行对比,将豌豆苗
的成
长过程与小姑娘的病慢慢变好结合起来阅读。在对比阅读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有感
情地朗读,进而体
会课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荚、豌、按”等生字,会写“豌、按、适”等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
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
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
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课件
出示:《海的女儿》《小红帽》《白雪公主》
《皇帝的新装》图片】你们能根据图片猜猜这些童话故事的
名字吗?【课件依次出示:《海
的女儿》《小红帽》《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
同学们,谁来说说你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同学们,你们读过的童话故事可真多呀!今天,我
们再来阅读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
篇有趣的童话——【课件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
【课件出示:这五粒豌豆到哪里去了?
这五粒豌豆各有什么样的命运?
……】
同学们,会提问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要边读课文边思考,看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童话的欲望。同时,围绕“善
于提问”的教学目标,引导
学生对课题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把不理解的词
语标注出来。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字词。
wān àn
jiānɡ yù jiē pā tái qiú kuànɡ yì
豌豆 按照 僵硬 预感 揭晓 啪 青苔 囚犯 窗框 洋溢】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豌豆 按照 僵硬 预感 揭晓 啪
青苔 囚犯 窗
框 洋溢】同学们,现在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把你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理解它们的意思吗?提示:运
用多种理解词语的
方法,如寻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等。
预设:
“揭晓”是什么意思?可联系上下文理解。谁来用“揭晓”造句?
什么是“青苔”“水笕”?可借助图片认识。【课件出示“青苔”“水笕”图片】
同学们,词语你们会读会解了,那这些生字单独蹦出来,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豌
按 僵
预 揭 啪 苔 囚 框 溢】自己试试。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你是怎样识记它们的?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
,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同时,渗透理解词语的多种
方法,紧扣中年段教学重点。
三、尝试提问,梳理内容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轮读课文,有自告奋勇的吗?请边读边思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学们
,普通的豌豆在作者的笔下是多么富有情趣呀!你也一定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来分享分享一组同学
整理的问题清单,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1、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
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针对某一处
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提问。)
2、母亲为什么
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针对某一段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进行提问。)
3、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针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提问。)】
小结:
同学们,提问的方法可真多呀!我们【课件出示:可以针对课文的一处内容提问;可以
针对全文
的内容提问;可以针对某一处关键语句提问;也可以对人物命运、人物特点进行提
问。】
同学们,请各小组进行交流,仿照刚才的问题清单,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问题清单与大家分享分享?你们是针对哪方面提出的问题?
预设:
【课件出示:
豆荚里的五粒豆各自有怎样的愿望?
这五粒豆最终的结局怎样?
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女孩又是怎样慢慢康复的呢?
……】
同学们,请小组交流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如果有解决不了的,可以做好标记。
设计意图:再
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提出问题。通过观察问题清单,初步掌握
一些提问方法;在小组交流中,
整理问题清单;在全班交流中,通过教师引导,学会梳理重
点问题。
四、指导书写,巩固练习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豌 按 舒 适 恐
僵 硬 枪
耐 探 愉 曾】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你们能辨析这些形近字并组词吗?【课件出示;
按( ) 枪( ) 愉(
)探( ) 硬( ) 适( )
案( ) 抢( ) 偷( )深( ) 便(
) 活( )】
同学们,请独立观察,看看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观察所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豌”左边的“豆”在做偏旁时,下边
的横变成了提;“探”的右部上边是“冖”;
“曾”要强调笔顺。
同学们,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了范写“豌”“舒”“硬”“探”“曾
”,你们跟着书空。【课件
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
夯实写字训练。通过形近字区分、观察交流、示范指导等活动,引导学生把
字写得正确、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件出示课题】。
同学们,豆荚里的这五粒豌豆,你对哪
粒豌豆的印象特别深?上节课我们从不同方面进
行了提问,又对问题进行了整理、交流。这节课,我们继
续走进课文,解决上节课提出的一
些问题。抓住关键语句,进一步理解这个童话。相信你会收获不一样的
感动,汲取不一样的
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提问方法,巩固了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提出本
节课的学习目标,唤
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独立学习的自主性。
二、选择问题,尝试解决
同学们,这五粒豌豆最初的愿望是什么?找找,用横线画出来。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1、第一粒豌豆:
【课件出示:“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
同学们,你能体会它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心情吗?【课件出示:骄傲、激动】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第二粒豌豆:
【课
件出示:“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
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
同学们,第二粒豌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高傲、自以为是】
同学们,
第二粒豌豆说话时会有怎样的动作、表情?想象想象。【课件出示:扬起眉毛,
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拍
拍胸脯,骄傲自大的样子。】
3、第三粒、第四粒豌豆:
【课件出示:“我们到了哪儿,就
在哪儿住下来。”接下来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
得向前滚。”】
同学们,你认为这是两粒什么样的豌豆?【课件出示:满足现状】
4、第五粒豌豆:
【课件出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
同学们,这是一粒怎样的豌豆?【课件出示: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同学们,谁来
表演读五粒豌豆的愿望?提示:读豌豆的愿望时,注意带着动作、表情,
要读出恰当的语气。
同学们,豌豆们都有自己的愿望,那它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
豌豆们最后的结局
。
同学们,谁来把豌豆们最后的结局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曾经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那一粒,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
2、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豌豆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
3、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的
豌豆,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
涨得大大的。
4、最后的那一粒想: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它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
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
里,开出一朵紫色的豌豆花。】
小结:
同学们,五粒豌豆在即将分开时,都有自己的愿望,你最喜欢哪粒豌豆?
同学们,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好了?让我们用心去品读一番。
设计意
图:依据学生问题清单中的问题,采用内容对比的方式,更清晰地了解五粒豌豆
最初的愿望与最后的结局
。这个阅读环节,通过对比更突出第五粒豌豆的特点,激发学生深
入阅读、体会的愿望。
三、品析语句,精读感悟
同学们,请找找第五粒豌豆是怎样长大的
,以及小姑娘的变化。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
己的感受。
同学们,请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小组同
学分享分享?提示:先说说自己找到了哪些句子,
然后抓住关键词语来谈感受。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1、【课件出示: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同学们,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预设:【课件
出示:这里把豌豆比喻成了“一个囚犯”,表面上看,这是一处使豌豆失
去了自由的不好的环境,实际上
却为豌豆安全、健康地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这样
的环境中,豌豆能够发芽、开花,更衬托出豌
豆积极上进、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小豌豆依然乐观地说——【课件出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那小豌豆会怎样做呢?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吧。【课件出示:在这样的环境中,小豌豆该
________
__就____________。】
预设:【课件出示:小豌豆该吸收水分就吸收水分,该扎根就扎
根,该发芽就发芽,该
长叶就长叶,该开花就开花。】
2、【课件出示:我的天,原来是一粒
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
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同学们,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
预设:【课件出示:母亲希望这株豌豆苗能给女儿带来快乐,带来希望。】
同学们,小姑娘有什么变化?找找看。
预设:【课件出示:“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
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
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
起来,走到温暖的
太阳光中去。”】
同学们,你感受到小姑娘的变化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
【课件出示:从“好了一些”“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
去”可以看出小姑娘变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3、【课件出示: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
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
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
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
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同学们,从小女孩的变化中你可以看出什么?请你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读读吧。
4、【课件出
示: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
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同学们,在你眼前出现的是一朵怎样的豌豆花?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预设:
【课件出示:因为小女孩获得了对生活的信心,身体越来越健康。母亲和小女孩都非常
开心,因
此,这一天就像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一般。】
5、【课件出示:此刻,顶楼窗子旁那个小女孩——她的
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她的
眼睛发着亮光——正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着。】
同学们,现在小女孩是什么样的?
预设:
【课件出示:从“洋溢着健康的光彩”“
发着亮光”“快乐地微笑”可以看出,小女孩
身体健康了,也感受到快乐和希望了。】
同学们,小女孩注视着豌豆花,她的心里会对豌豆花说些什么?
同学们,通过抓住关键语句,
我们看到了豌豆苗的成长,看到了小女孩的变化。谁来说
说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慢慢
好了呢?
预设:
【课件出示: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在最后一粒豌豆努力地发芽、生长、开花的
启示下,获
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
设计意图:将豌豆苗的生
长与小女孩的病慢慢变好两条主线结合起来阅读,抓住关键语
句体会豌豆苗的成长,感悟小女孩的变化。
在两条主线的对比阅读中,体会到豌豆苗带给了
小女孩信心和希望。
四、畅谈感悟,拓展练笔
同学们,豌豆苗绽放了美丽的花朵,同时也帮助小女孩绽放了美丽的生命之花。从这五
粒豌豆身
上,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同学们,这是一个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使我们懂得了【课件出示:生命
的价值不
在于志向的大小,而是在于实际的付出和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用平淡的心去面对一切。
同学们,文中五豌粒的命运各不相同,最后的那一粒豌豆却用平凡的生命创造出奇迹。
你想对最后那一粒碗豆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畅谈心声,从五粒豌豆的命运中
受到启发。同时,拓展练笔,请学生把自己
的想法记录下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提高学生的表
达能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能给需
要帮助的人以鼓励和希望。也希
望我们每个同学在困境中都能够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战胜困难。
板书设计:
6 蝙蝠和雷达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蝙蝠和雷达》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科普文章
介绍
了仿生学的应用——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
的启示。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面还比较窄,对仿生学、蝙
蝠、雷达的了解
并不多。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电教资源,展示仿生学方面的知识,降
低
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文。课文层次清楚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提出飞机为何
能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科学家受蝙蝠的启示
制造出了雷达。本课教学设
计重点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掌握提问的方法,重
视学习方法的
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字,会写“雷
达、
蚊子”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
联系。
3、掌握提问的方法,养成思考、质疑的好习惯。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从多个角度提问,了解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课件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课
题】请结合课前搜
集的资料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资料袋:
蝙蝠:它生活在农村的屋檐下或山洞里,用耳朵和嘴巴探路,吃蚊子等昆虫。因为它在
屋檐下生
活,所以农民伯伯称它为“檐老鼠”。它是人类的朋友。
雷达:雷达是用来侦察的,飞机上装有雷达,雷达是根据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的。】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这些介绍,再看看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吗?
预设:
【课件出示: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兴趣决定
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因此本环节从认识蝙蝠和雷达切入,既检查和
肯定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注重了学习方法的引
导,对学生今后的“课前准备”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词语:蝙蝠 启示 即使 敏锐
系铃铛
苍蝇 证明 障碍物 荧光屏】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的精彩认读?其他同学评议。
强调:“蝙”的读音是biān,不读
piān;“即”的读音是jí,不读jì;“荧”读音为
yínɡ,不读yín。多音字“系”在本课
读jì。
同学们,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
,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理解它们的意思吗?提示:运用多种理解词语的
方法,如拆分法、寻找近
义词法等。
预设:
1、联系上下文理解“探路、敏锐、避开、障碍物、横七竖八”等词语。
2、结合生活经验或资料理解“超声波、荧光屏、无线电波”等词语。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达 蚊 即 科 横 竖 绳 系
蝇
证 研 究 驾 驶】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你们能辨析这些形近字并组词吗?【课件出示:
即( ) 绳(
) 科( )
既( ) 蝇( ) 料(
)】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
1、“蚊、蝇、绳”是左窄右宽的字。
2、在对比中掌握笔画的变化规律:“驾”与“驶”的
“马”书写不同,“驾”中的“马”
写得稍扁一些,“马”的横画稍长,“驶”中的“马”写得瘦一些,
横变成提。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驾”“驶”,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
扎实开展字词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实践中,掌握书写方法,提高
书写能力。
三、梳理方法,整体感知
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你有哪些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标注出来重点理解。
3、提出相关的问题。】
小结: <
br>同学们,“学贵有疑”,你们阅读时,可以针对课题和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写在旁边和
文后,在阅
读提示中寻找方法。
同学们,请在自学提示下,自读课文,尝试批注问题。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整理问题清单。提示:在小组合作中注意筛选、整合问题。
设计意图:引
导学生先总结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然后按照这些方法去实践,这样有利
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同时,着
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整理问题的能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
准备。
四、互助学习,交流反馈
同学们,你们都读了这篇课文,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很认真,那你们完成初读任务了吗?
请同桌或
者小组之间交流交流你的收获。
同学们,你能流利地朗读吗?谁来试试?(朗读片段或全文)
同学们,谁来概况概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课
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因此,本环节的训练重点仍然是引导学生将课
文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
课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过渡内容,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通读了课文
,认读、理解了生字词,初步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
容。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深入地阅读《蝙蝠
和雷达》这篇课文,希望你们能从作者深
入细致的描述中获得新的体会和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大致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
任务。
二、整理清单,问题导引
同学们,根据你们上节课学习的情况,老师认为本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下列问题。【课
件出示:
1、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能概述一下实验的过程吗?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读读这句话,“反
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
4、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雷达是怎样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5、再把课文仔细地读一遍,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或者问题。】
同学们,请围绕上面的提示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自读,读书的同时进行圈、点、批、画。
设计意
图:引导学生深入仔细地读课文,在问题的引导和梳理中理解课文。自主学习还
特别注重了开放性,如问
题(5),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发挥的引子和空间,有利于学生阅读个
性的培养。
三、互动交流,重点点拨
同学们,请在自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要求:人人都
围绕“我读懂了哪
些?”“我发现了哪些?”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哪个小组代表来把你们小组的观点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表格:
实验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证明
】
】
同学们,请借助表格概括三次实验。提示: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语言要凝练、简洁。
【课件出示蝙蝠探路图和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同学们,请进行对比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
的联系。
【
课件出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同学们,你对蝙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同学们,请读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夜里”“还能”“无论”“即使……也……”)
【课件展示“蝙蝠的生物学行为”】
同学们,请完整地将课文读读,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疑点?
同学们,你认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用自己的话描述描述。
同学们,请回顾这篇课文的学
习过程,你认为本组谁最有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可
以评价自己)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生物的启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回顾朗读和描述课
文的表达顺序,以及向学生补充一些知识,加
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识。评价和学法小结,则有利于学
生关注别人的分享并形成良好的
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丰富学生的知
识储备。
四、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同学们,请结合小组问题清单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预设:
【课件出示:
1、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从课文的写法方面提问。)
3、“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
问。)
……】
【课件出示:《它们是茎,还是根?》片段】同学们,请自主阅读,尝试从不同角度提
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将问题进行整理。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整理的问题清单向大家展示展示?点拨:提问方法。
预设:
【课件出示:
1、什么是变态茎?
2、作者是怎样将变态茎的种类写清楚的?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变态茎?
……】
总结:
同学们,“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提问,能促
进我们思考,能有
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希望你们能善于从多角度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提问,指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养成质疑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部
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仅用短短
的几百字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
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
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
趣。本文篇幅短小,叙述生动,内容虽然离学生的生活稍远,但也因
此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虽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生动形象、文辞斐然。排
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令文
章增色;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使课文深入浅出,具体可感。教学本
课应指导学生体会
它们的妙处,并学着运用于今后的习作。
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要
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每篇课文都有
不同的训练重点。本篇课文的
训练重点是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写下自己的问题,
和同学交流。为此,教师设计了层层深入
的环节:独立阅读,提出自己的疑问;分小组整理
问题清单,给问题分类;结合课文批注了解怎样从不同
的提问题;再次朗读,小组整理问题,
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筛选出核心问题后,引导学生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
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
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
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3、练习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学会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4、尝试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来解决心中的疑问。
教学重点: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质疑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期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科技产品,你们想不想看看是什么?【课件出示:数字
电视、手机、电脑、高速列车、航天飞机等图片】
同学们,谁来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同学们,你想了解科学技术创
造的一个个奇迹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
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课件出示课
题】
【课件圈出:“呼风唤雨”】同学们,当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时候,你首先想到
什
么?这个词在这里又作何解释?
设计意图:阅读兴趣是良好阅读的开始。通过让学生看课件、谈好处,
使学生切实认识
到、感受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从而激发学生爱
科
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也满足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生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会认字组成的词语:呼风唤雨
科学技术 获得 依赖 潜入 百亿 探索 奥秘 船舶 物质 哲学家
兰花】会读
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些词语?点拨:赖、潜、哲、舶。
同学们,现在我们分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方法点拨:“依赖”可以用找近义
词的方法来理解;“呼风唤雨”可以联系孙悟空来理
解;“船舶”可以通过看图来理解等。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
“唤、改、核、奥、益、联、质、善”,你们跟着书空。【课
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轮读课文,有自告奋勇的同学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读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检查学生自
学字词的情况,既充分肯定了
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为理解课文内容
奠定基础。
三、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在初读课文时有没有发现本课除了课文内容,还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预设:在课文的旁边和文后出现了一些问题。
同学们,我们来读读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看看
他是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提问的?提示:
先读问题,再说出是从哪个角度提出问题的。
同学们,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写下了一些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把你
心中的疑问写在相关语句的
旁边。阅读结束后,也可以把自己想到的问题写到课文的后边。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边读边写下自己的疑问。
同学们,请和同学交流交流你写下的问题,说说你是从什么角度提出问题的。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同学们,哪个小组代表来展示展示你们小组问题清单?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意在引导学生从
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
入。培养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四、快乐作业,深化理解
1、继续查阅有关“科技改变生活”的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
技发展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
的变化,从而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学生会更加乐于自主阅读,从
而实现在自主阅读的
基础上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积累的目标。
第二课时
一、回顾方法,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小组整理了问题清单,给问题进行了分类。你
们不仅敢于提出问
题,而且还能多角度进行提问。谁来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提问?
预设:
【课件出示: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可以从课文的写法
上来提问;可以从课文中得
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同学们,在小组问题清单中,哪些
问题最值得思考,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节课,
我们来尝试尝试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设计意图:回忆给问题分类的方法,也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从不同角度提问。交代本节课
的学习目
标,使接下来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注意力更集中。
二、范例引导,筛选问题
【课件出示课后的小组问题清单: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
问题二:“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
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
】
同学们,请读读问题清单,看看哪些问题与自己的问题是一样的。
同学们,请默读这三个问题,思考:哪些问题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阅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像这样的科技术
语、专有名
词类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
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关注引用诗句的好处,能够帮助
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现
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
想不到的惊喜。)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我们深入思
考,
在联系生活经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将更全面、深入地去认识现代科学技术。)】
同学们,看了这组同学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在提出问题后,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从问题清单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同学们,谁来说说
你们小组筛选出了哪些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提示:去掉了哪
些问题?为什么去掉?保留了哪些问
题?为什么保留?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着重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通过阅读课后问题
清
单,观看动画中对问题的评价与筛选,掌握筛选问题的方法,明确筛选问题的意义。继而,
通
过小组合作去真正实践,练习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三、多种方法,感悟主旨
同学们,在刚才整理、筛选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能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课件出示:如何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
活”这
句话?】
同学们,你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
【课件出示: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借助查找的资料。】
同学们,请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
着我们的生活?【课件相机出
示相关图片】
预设:
【课件出示: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
原子核世界的奥
秘;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图文】
同
学们,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你能准确地将“发现”“发
明”这两个词语填入
下面的句子中吗?
【课件出示:
1、人们登上月球前(
)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 )月球上没有生命。
2、人们为了(
)海洋深处的秘密,( )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同学们,这么多的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比如:【课件出示:
看电视,只要轻轻按一按遥控器,丰富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画面就展现在眼前。
打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查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去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同学们,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仿写吗?
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同学们,进入
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提示:大胆想象,
重点说说科学技术会给生活带来
怎样的改变,这些科学技术会带来怎样的便利。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未来的汽车能在空中飞,能在路上走,能在水里游。
2、未来的房子,夏天凉快,冬天温暖。
3、孩子们真的能踩着哪吒的风火轮上学。
4、孩子们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书包里也没有那么多书本,他们都有一台小小的、和
橡皮一样大小的
机器,只要说一声口令,就能学到各种知识。
……】
同学们,回
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
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
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
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初步感受解
决问题的快乐。学习了课文之
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
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
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四、拓展练笔,迁移运用
同学们,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课件出示:
话题一: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种科学技
术,用上“作比较”的方法来写写。(过去—
—;20世纪——。)
话题二:同学们将课文读
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
们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
迁移运用,读写结合,将学生的学习拓展到生活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
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8* 蝴蝶的家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蝴蝶
的家》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
问题为
线索,思考蝴蝶的家有哪里,以雨天蝴蝶躲藏在哪里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
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课文篇幅
比较短小,线索明晰,语言优美,学生比较喜爱。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
中已经尝试着养成提出问题
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习惯,对本课的学习十分有利。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散文,语言很优美。文章构思独特,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
哪里而着急的情
感贯穿全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教学本节课时,引
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
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以“文”为依据,以
“品”为途径,以“情”为线索,通过“熟读、想
象、感悟”等环节,让学生将读与品词相结合,将读与
想象相结合,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
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
作者同情弱小和长于观
察思考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避、撼”等生字;读准多音字“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
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然后尝试解决问题。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提出自己的问题
,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然后尝
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小诗,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蝴
蝶图片】同学们,它是谁?老师这儿有一首和蝴蝶相关的小诗,你们想分
享分享吗?【课件出示:一身艳
丽像朵花,两翅起舞惹人夸。三餐食蜜不酿蜜,四处漂流没
有家。】
同学们,请跟老师一起读读这首小诗吧。
同学们,这首小诗写出了蝴蝶的可爱和弱小,那蝴蝶
有家吗?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
起去探寻蝴蝶的家吧。【课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的状
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同学们,漂亮柔弱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在大雨来临之时,它会飞向何
处?让我们一起读
读课文,找寻答案吧!【课件播放课文配乐朗读音频】
同学们,请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理解生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认读的生字,互相读读并正音。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生词:躲避 震撼 喧嚷 家雀
儿 屋檐
轻盈】认识它们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读读?提示:“雀”在本课读qiǎo,不读què。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生词你们读得很精彩,那你们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同学们,课文读完了,文章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最大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图:扫清学习障碍,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同学们,谁来跟随配乐朗读课文?
同学们,听完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大雨来临之时,自然界里的环境是怎样的?
2、和自然界里的狂风暴雨相比,蝴蝶是怎样的?
3、蝴蝶有躲避风雨的家吗?
4、作者为蝴蝶着急什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的?】
同学们,文中
是怎样描写狂风暴雨和蝴蝶的?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
的?读文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
样的感受?请以你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
候勾勾、画画、写写。
同学们,请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学习的收获。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同学们,请找出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预设:
【课件出示: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同学们,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
呢?
小结:
同学们,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场面,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同学们,“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闪电咔嚓咔嚓地
照亮漆黑
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
br>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同学们,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受不住猛烈的风雨?
预设:
【课件出示: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
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不是为难蝴蝶吗?”这句话用
了什么修辞方法?
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个拟人句,同时也是一个反问句,作者这样写,写出了对蝴蝶的命运的
担忧。在
写蝴蝶的身体特点的时候用了一个排比句,写出了蝴蝶身体“轻盈、斑斓、柔弱”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蝴蝶的喜爱、怜悯之情,这里表达对蝴蝶的爱,是为后面强烈的担忧
做铺垫的。
同学们,假如
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提示:想象,感受
蝴蝶在风雨中的弱小。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翅膀会被雨点打湿,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2、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3、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同学们,这轻盈、斑斓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
下去了,
心里是那样——(着急)。
【课件出示: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同学
们自己读读
这句话,要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同学们,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在哪里?
预设:可能藏在屋宇、麦田、松林、花朵、老树干、桥下面、树叶下面……
同学们,作者做了这么多种假设,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预设:善于观察,关心弱小。
小结:
同学们,我们都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去发现,
运用灵敏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
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同学们,蝴蝶到底有没有家?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谁来读读第3至5自然段?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
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
急忙飞回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同学们,请品读句子,提出问题。
预设:
【课件出示: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说明了小女孩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同学们,请齐读句子,读出对蝴蝶的祝愿之情。
【课件出示: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
,你们觉得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说
说。【课件出示: 仿写:我想,它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它们的家一
定_____
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家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练笔
时,把作
者的写法借鉴到手。感受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
同学们,课文第3、4自
然段的末尾都有一句——【课件出示: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预设: <
br>【课件出示:语句的反复出现,运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蝴蝶
的关爱程度
之深。】
同学们,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总结:
同学们,美丽的蝴蝶在
雨天来临之时,引起作者这么多的牵挂。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之情让我们感动。另外,作者运用了对比
、排比等修辞方法,让课文语言文字这么优美、吸
引人,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此
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
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然后尝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通过“熟读、想象、感悟”
这些环节,让学生将读与品词结合,将读与
想象结合,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同时能够仿练,做到学以致用。
四、拓展延伸,诠释疑惑
同学们,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你们知道吗?【课件出示资料袋:对
于一只体重只有
500毫克的大斑蝶来说,暴风雨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被一滴70毫克重的雨点击中,可
能相
当于两个小保龄球一样重的水球打在你我身上。暴雨还会妨碍蝴蝶的活动。为了准备飞行,
这些空中特技飞行员须让阳光直接照射它们的翅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温暖它们的飞
行肌(翅肌),而阴天遮挡了它们起飞所必需的太阳辐射。因此,乌云密布天色晦暗时,蝴蝶
便会在栖息地寻找躲雨的地方:如高秆草或叶状植物之类可以遮风挡雨的场所。当太阳重新
露出笑脸时
,它们常常会在几分钟之内重返蓝天,四处寻欢作乐。如果蝴蝶真的被雨水淋到
您也不必担心,因为蝴蝶
的翅膀是由几百片细小的鳞片组成的,和鱼身上的鳞片相似,下雨
时还能遮挡雨水,使它们不会被真的淋
湿。】
同学们,多么神奇的蝴蝶,多么有趣的科学知识啊!让我们好好去学习和阅读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引发学生们更好地去思考,去学习。
板书设计:
小小“动物园”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围绕“小
小‘动物园’”这一主题展开,但这个“动物园”并不是我们所熟知
的可以参观、欣赏的动物园,而是我
们的家。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那么家人就是
里面的“动物”了。回味家庭生活中的片段,感知
他们身上与某种动物相似的特点,感受“动
物园”的氛围,表现家人之间温馨的情感,这是本次习作的目
的所在。相对于其他写人的作
文,本次习作的话题比较新颖,很有情趣。内容上,通过人与动物联结,乐
趣无穷;情感上
再现了学生与家人生活的片段,情意浓浓。在学生写作时,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想象多
种
动物,尽可能多地寻找家人与它们之间的相似点。语言表达上,叙述要活泼,要写出趣味性,
这样习作才能吸引人。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朝夕相处的家人是非常熟悉的,但家里的每个人都
有什么特点?他们和哪种动物
比较像?这还需要他们好好地想一想。本次写作指导将以此为突破口,引导
学生从平常的物
件、话语中去感受亲人的爱和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找准家人特点和动物特点的相似之处。
2、具体表达,清楚准确地描写出家人的外貌、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观察能力、修改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学生准备:观察家人的外貌、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仔细观察,找准家人特点和动物特点的相似之处。
2、具体表达,清楚准确地描写出家人的外貌、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趣味导入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都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快来和老师分享分
享吧。
同学们,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或憨憨的,或可爱,或威风,或温柔……可是,你
们知道吗
?这些动物的特点有时也和我们的家人的特点相匹配,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小
小的“动物园”!【课
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动物世界。学生交流喜欢动物的理由,实<
br>际是在概括动物的特点,为后面找准家人特点和动物特点的相似处做好铺垫。
二、明确主题,体会交流
【课件依次出示小明、小红和小兰的对话:
小明说:“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憨的,像一只熊。”
小红说:“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小兰说:“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
同学们,请细读小明、小红和小兰的对话
,想想:三个孩子为什么说爸爸像熊,姐姐像
鱼,爷爷像老虎?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小明的爸爸胖胖的,外形像熊。爸爸的性格很憨厚,而在我们心中,熊给人的印象就是
憨憨的。
小红的姐姐喜欢游泳,游泳特别好,在水里自由自在的,而鱼就具有这种特点。
小兰的爷爷很威严,一提到威严,我们就能想到动物界中的大老虎。】
小结:
同学
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外貌、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只要你仔细观察,就
能发现,我们的这些特
点也藏在那些熟悉的动物身上。
设计意图:在充分的交流中,丰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确可以从人物
的外貌、性格、
爱好、品质等方面找到具有相似点的动物。
三、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像哪种动物?如果在说明想法的时候,说清楚理由就更好了!
同学们,
你们觉得自己像哪种动物?小组交流交流。提示:别忘记说清楚理由,这样就
能让大家知道你的描述是否
形象了。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外貌特点——我生下来就很瘦,脸上只有一层薄薄的皮,眼睛本来不大,可
因为瘦,却
显得比一般人的眼睛都大。身上更瘦,夏天不穿背心的时候,大家都能看到我后背的脊梁骨,
两只胳膊和两条腿都细长。大家都说我是“瘦猴子”。
性格特点——我做事很慢,一点儿也不
着急。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别人十几分钟就能吃
完一碗饭,而我呢,四十多分钟过去了,碗里的米饭还有
大半碗呢!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都
排队走出教室了,我的书包还没有整理好,书本和文具都散落在书桌上
呢!所以,我觉得我
是一只小蜗牛。
爱好特点——我特别喜欢唱歌,只要我不睡觉,嘴巴就合
不拢。你们看,音乐一响,我
就随手拿起身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当麦克风,闭着眼睛,沉浸在歌声的世界中
。上次,学校歌
唱比赛,我还拿了冠军呢!你们说,我像不像百灵鸟?
品质特点——我可勤劳
了!一到值日的时候,我就抢着干活。组长让我扫地,我就拿起
笤帚,仔仔细细地扫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连女同学掉的一根头发都不放过。女孩子们不喜
欢倒垃圾桶,我就主动去倒,干起活来从不喊累,更不
怕脏。同学们,你们说,我是不是勤
劳的小蜜蜂?】
小结:
同学们,我们可以从人
物的外貌、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找准特点,然后找到适合的
动物。在介绍特点的时候,还要用具体的
事例或具体的描述把这些特点说清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人物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表达特点,化解习作难点。
四、自主思考,构思交流
同学们,你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课件出示:
我的家人
动物名称
具体事例(如果外形像,说具体样子)
3】
】
同学们,填好后可以和同学说说,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表格。
同学们,谁来把你填写的表格与大家分享分享?【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请对
你填写的表格进行
描述,其他同学根据你的描述进行评议:哪些叙述很形象?哪些介绍不够
具体,怎么改进?
同学们,请根据同学的建议和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修改自己的表格。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
学生养成先说后写、学会分享的好习惯,同时通过“议一议”
“改一改”,培养学生学会评价、修改自己
的习作,并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
习作能力。
五、独立思考,落笔表达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动物园”里,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你们想给自己的习作
拟定一个怎样有
趣的题目?(拟定题目)
同学们,你的家人外貌、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像哪种动物?
每天生活
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确定主题)
同学们,在写家人特点的过程中
,如果写外貌,就要仔细回忆家人的长相,说具体;如
果举事例,就要把事例能体现特点之处说细致,说
形象,说得明明白白。(确定重点)
同学们,请根据刚才填写的表格整理自己的思路,再把你家的“动物园”写下来。(动
笔写作)
设计意图:准确把握作文要求,通过细致观察和具体描述,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培养了
学生的习
作兴趣。
六、范文引领,助力习作
同学们,为了助力你们顺利完成本次习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篇范文,想分享分享吗?
【课件出示:
我的家庭“动物园”
相信大家对动物园都不陌生吧!里面有憨(hā
n)态可掬(jū)的大熊猫;机智灵敏的小猴
子;美丽高雅的孔雀……但你知道吗?我家也是个“动物
园”哟!为什么?请听我慢慢向你
道来。
①
我的爸爸是一名快递员,机智灵
活,跑得飞快。我觉得他就是一只大猴子。瞧!新货架
来了!“猴爸爸”立刻开始忙活,搬、拆、装都难
不倒他!半个小时刚过,他就全部搞定了。
有一次,因为钥匙不见了,我的“猴爸爸”一个翻身爬到了二
楼,然后跑下来给我们开门,
还好有他,不然我们就要被困在门外了呢!
②
我的妈妈身材苗条,皮肤白嫩,走起路来显得优雅无比。上次来学校开家长会,同学们
都夸我的妈妈就像
是高雅的丹顶鹤。
我像什么呢?应该是小猫吧!长着一双和小猫一样水灵灵的眼睛,典型的“招风耳”
。
也许是遗传了我“猴爸爸”的基因吧,在学校运动会200米田径比赛中我获得了冠军,而且
打破了学校的纪录,接着我又代表学校参加“市运会”,再次拿了冠军。
③
记得去年秋天,
p>
柿子成熟了,望着那一个个对着我笑的柿子,抵抗不住诱惑的我就像小猫一样爬到
树上,采
摘那一个个红得像灯笼般的柿子。
当然了,我家的“动物”可不止这些,还有勤劳的
“蜜蜂”奶奶,默默无闻的“大黄牛”
爷爷。
④
他们都很爱我,你们有空记得来这温暖
和谐的“动物园”做客哟!】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对范文的行文写法进行赏析。【课件依次出示:
①习作开头风趣幽默,很吸引读者。
②通过对“装货架”“开门”两个事例的叙述,反映了爸爸的确像机灵的猴子。
③两次获得冠军,还打破了学校的纪录,太有说服力了。
④对爷爷奶奶的描写语言不多,但是同样也找到了相似的动物。】
总评:
【课件依次出示:
1、描写有详有略。对爸爸妈妈和自己的描写,是有具体事例的;对爷爷奶
奶的描写是
概括性的。这种详略得当的描写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作者的“动物园”中,出现了猴子、丹顶鹤、小猫、蜜蜂和大黄牛,其特性和他
的家庭成员非常相似。
3、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这个幸福、温暖、和谐的大家庭的喜爱之情。】
七、多元互动,互评互改
1、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评价。
2、学生自己读习作,尝试修改,看看自己写的句子是否通顺。
3、回到家,把作文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
设计意图:通过多方位的交流,引导学生多方面吸纳建议和意见,在修改中提升写作能
力。
语文园地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
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板
块。“交流平台”是让学生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
习惯。“识字加油站”意在让
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且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词句段运
用”安排了两部
分: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了解设问句“自问自答”的特点。“日积月累”是让学生
学
习、理解并积累关于质疑的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语言库,提高认知能力。
学情分析: <
br>这次“交流平台”揭示了一边读一边提问的读书方法和习惯,这是精读文章的重要方法。
读文章时
一定要潜下心来,仔细体会、揣摩文章中的词语、句子以及文章描写的细节,这样
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收获。所以,教学要引导学生交流这方面
的读书体
会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平台,强化提问的意义、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提出最有价值的问
题,并形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2、借助识字加油站,
根据形声字“音形义相统一”的特点感知识字的趣味,并准确识
记“驻、钞”等12个生字。
3、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了解设问句“自问自答”的特点。
4、积累经典名句,要善于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提问将
我们的思想引向深入。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识字加油站,根据形声字“音形义相统一”的特点感知识字的趣味,并
准确识
记“驻、钞”等12个生字。
2、积累经典名句,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
具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提问将
我们的思想引向深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引入——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设疑。现在
我们来到
语文园地这个版块,让我们一起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课件出示:语文园地】
二、交流互助——共享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阅读
文章时,如果我们能尝试着从
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设疑,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走进作者创设的文字世
界。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你掌握了哪些提问的方法?怎样通过提问深入理解
课
文内容?把你的好方法给小组同学分享分享吧!
同学们,哪个小组代表来把你们小组提出的好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几个同学的建议】
总结: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
程中,我们掌握了多种提问的方法,并通过提问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
【课件依次出示:
第一,阅读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第三,要从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火眼金睛——走进识字加油站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字】同学们,谁来读读第一组字?
同学们,请同桌互相说说这组字的特点。
同学们,请自读第二组中的带有“贝”“木”“犭”
的字,看看你们什么新发现?小组
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这两部分中的会认字揭示形声字的特点:
第一部分,通过6组形声字的对比,揭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第二部分,通过认读带有
“贝”“木”“犭”等字旁的字,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如:带有“贝”字旁的字“帐”和“贺”
都与“财物”有关;带有“木”字旁的字“樟”与
“杠”都与“树木”有关;带有“犭”旁的字“狡”“
猾”,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犭”
表义,其古文字形体像条犬,“狡”本义是少壮的狗,引申指奸猾、
奸诈,“猾”表示不老
实的意思,本义是狡诈。】
同学们,请根据12个字的字形特点,识记字音,并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词句段
1、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课件出示第一组句子:
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候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组句子?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这组句子有什么异同?
预设:
【课件
出示:这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第一句在“电灯、电视、收音
机、汽车”等词语前面分
别加上否定词“没有”,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人类在上百万年
中没有科学依据,只能顺从自然,生活
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课件出示第二组句子: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组句子?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这组句子有什么异同?
预设:
【课件出示:第二组中的第1句比第2句语
气强,突出强调了那条狗无论是在高兴、紧
张、发怒的时候,都一直在叫。】
2、学习设问句。
【课件出示: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3、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同学们,请大声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发现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这些句子都使用了问号,属于问句的一种。
2、句子前半部分是提问,后半部分是问题的答案,属于“自问自答”。
3、这3个句子都符合以上两点,都是设问句。】
同学们,请齐声诵读三个句子,体会设问句的特点。
同学们,请根据设问句的特点,照样子写写。
二、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同学们,请自由练习朗读。
同学们,谁来诵读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同学们,这些名句,你读懂了吗?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
询问,彻
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
不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
教就不会明白的。说明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
智慧的必由之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告
诉了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小结:
同学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
思考问题,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提问将我们的思想
引向深入。
同学们,这么美的名句,要是能背下来就更好了。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超强的记忆力?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吧。
三、快乐作业——知识拓展运用
1、在生活中寻找形声字,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这些生字,并积累在本子上。
2、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第三组教材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
由《古诗三首》
《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
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单元教学重点:
1、能
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通过阅读,感
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
言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
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
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时
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
美丽。学习并运
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9、《古诗三
首》................................................
....2课时
10、《爬山虎的脚》............................
.....................2课时
11、《蟋蟀的住宅》...........
......................................2课时
口语交际
..................................................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2课时
9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暮江吟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选取了从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
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
写,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
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
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
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身在此山
中”。
《雪梅》这首诗写出了梅与雪
的特点。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
对梅与雪的评语。
学情分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从而受到感染
,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
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
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
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
设计说明: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暮江吟》重在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美景;
《题
西林壁》重在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雪梅》借助雪梅
之争,暗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意。教学本课,重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透过诗句走
进古诗描绘的
意境,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古诗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并通过辨析讨论,
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降”的读音,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能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4、在朗读与交流中体会三首古诗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
2、感知三首古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课,初读课文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我们传递着独特的文字魅力
。今天,让我们一
同走进《古诗三首》,领略诗歌的精彩。【课件出示课题】
【课件出示三首古诗】同学们,会读吗?谁来给大家范读范读?
同学们,请自由诵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查看书中音节,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
教。 <
br>设计意图:因为课前有预习过程,部分学生在以往的积累中也读过这三首诗,因此,此
环节重在发
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交流互动,集中识字
同学们,读完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会认字:暮、瑟、缘、降、骚、逊、
输】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读读?提示:“降”有几个读音?怎样组词语?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小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请自读三首诗,要求把诗句读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反复再现生字,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巩固字音。
三、自主阅读,学习《暮江吟》
【课件播放《暮江吟》朗诵音频】同学们,请轻轻地闭上眼睛
,用心去欣赏这首诗,你
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
同学们,透过这些文字,透过这些声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感受到古诗所描写的两幅画面的景色之美;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
示《暮江吟》全诗】同学们,请自读《暮江吟》,尤其要读准“暮”和“吟”,
注意“吟”读yín,不
要读成yínɡ。
同学们,请仔细默读每一句古诗,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想想:它们构成了一幅
怎
样的画面?
同学们,谁来读读古诗?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
1、从“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江面。
2、从“暮江吟”“一道残
阳”“九月初三夜”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九月初三傍晚和
夜晚的江边景色。
同学们,诗人在
去杭州的路上,看到江边的风景,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让我
们再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
人所看到的美景。【课件出示画面】
同学们,这首古诗分两个时间段,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习、品读这首诗。
【课件出示前两句诗】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诗句,借助书中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
同学们,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预设:
“铺”体现了“残阳”的方位、光的柔和及面积广大而均匀;“瑟瑟”写出了江水碧绿
的颜色,像绿宝石,像无瑕的翡翠。
“红”:江水红得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白居
易的《忆江南》中有一句:“日
出江花红胜火。”在这儿,夕阳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水红胜火吗”
?
“一道”:夕阳西下,阳光斜射到江面上,全句应该是“一道残阳光铺水中”,只是古
诗有
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省写了“光”,这在古诗中经常见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枫渔火对愁眠。”
对愁而眠的应该是人,全句应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人”,同样是因为字
数的原因,省去了“人”。 <
br>同学们,诗人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多年,我
们还是能感
受到它的美妙,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
同学们,“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咏夕阳的名句。
谁查了相关的资料?与大家
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李商隐的《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
内心是怎样的感受?请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再读读诗
的前两句。
同学们,漫步江边,面对着醉
人的美景,诗人心情十分愉快,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
下来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
空,诗人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后两句】
同学们,自己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同学们,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预设:
【课件出示: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露珠:在新月的映照下,好像珍珠一样晶莹、透明。】
小结:
同学们,如果说傍晚
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
令作者产生了美丽的遐思。
同学们,请齐声诵读全诗,体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的同时领
悟诗情。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暮、吟、题、
侧、峰、庐、缘、
降、阁、费、须、逊、输】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
“吟”是形声字,“今”是声旁,因此,不要写成“令”。
“庐”是形声字,“广”是形旁,与房子相关,因此不要写成“疒”。
“缘”右上部分是撇折、横折。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
吟
、
庐
、
缘
”,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的书写练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布置作业
1、诵读三首古诗,背诵《暮江吟》。
2、查找描写江水的古诗,抄写在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接入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首古诗?(《暮江吟》)一起来背背吧。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古诗:【课件出示《题西林壁》《雪梅》】。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开门见山,直接入课,提高课堂实效。
二、学习《题西林壁》
【课件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各山峰图片】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在江西
省九江市就有一
座享誉世界的名山,它就是——庐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庐山风光吧!
同学们,西林寺有块墙壁,看,
墙壁上还写着一首诗呢!这是宋朝大诗人苏轼游览庐山
后题写在上面的,诗题是《题西林壁》。【课件出
示课题】
【课件圈出“题”】 同学们,“题”是什么意思?“题西林壁”又该怎么解释?
同学们,请自读诗句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第二遍力求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首古诗?其他同学评价。
同学们,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谁来试试?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同学们,现
在老师来范文古诗。【课件播放古诗诵读音频】点拨:读“横看成岭侧成峰”
时要想象画面,读出“峰”
和“岭”的区别。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同学们,请借助注释学习古诗,说说每一句话讲的是什么内容?
同学们,苏轼具体在山中的哪些位置观察庐山?
同学们,请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身处不同位置看到的景象。
【课件出示插图】同学们,请借
助画面真切感受“不同”——【课件出示: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学们,苏
轼看到了哪些景象?让我们沿着苏轼的踪迹到庐山去看看吧!请闭上眼睛,
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来到
了何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结:
同学们,苏轼身在山前,身在山侧,身在远方,身在近
处,身在高山,身在低谷,但无
论在哪儿,他都身在一个范围之内,那就是——庐山之中。
同
学们,看到庐山的千般面貌,苏轼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
同学们,苏轼为什么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同学们,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苏轼,他是多才多艺的苏东坡,他还是学识渊博的
“苏学士”,他不愿停留在“不识”,他还想知道为什
么“不识”。于是,他问自己,他问
山中游客,他还问你们:孩子们,我为何不识庐山真面目?【课件出
示: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学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课件出示:当局者
迷,旁观
者清。】于是,苏轼文思泉涌,挥毫在西林壁上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诗篇。(齐读全诗) 同学们,同是庐山,我们却能看到千姿百态的景象,是因为我们“移步”,让庐山“换
形”。我们以
前也学过一篇有“移步换形”效果的文章,是——《画杨桃》。【课件出示: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
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
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
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
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首《题
西林壁》,也是要告诉大家——【课件出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
的也就不同】。但是,我
们只看得片面的时候,不要忙着下结论,而是要客观、全面地去观察、去发现,
才能真正地
认识到事物的全面和根本。这也是诗人在游庐山后的心得,也是他想告诉世人的道理。所以<
br>“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了世人传诵的千古名句。我们平时说的“当局者
迷,旁
观者清”也正是此理。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角度的思考,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世界,感悟
作者的
所见和所感。
三、学习《雪梅》
【课件出示:《雪梅》全诗】同学们,读古诗,讲究的是抑扬顿挫,谁能有节奏地读读?
同学
们,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请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提示:先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再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预设:
【课件出示:
1、“降”:服输。“阁”:同“搁”,放下。“逊”:不及,比不上。
2、前两句的意思:
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服输,连诗人要评
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
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3、后两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上
,却要输给梅花
一段芳香了。】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提示: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
气。
同学们,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预设: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
;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
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同学们,怎样才能更完
美?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
件播放视频】
预设:
【课件出示: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
景,才是最美的
报春使者。】
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主题,突出文本主题,并通过朗读深化文
本主题。
四、课后拓展,延伸巩固
同学们,苏轼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
思,于是他写下了
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另外还有四首,你们可以在课
后继
续了解学习,相信你们在不同的诗里,还可以看到庐山更多的美和诗人丰富的感情。卢钺在
写完《雪梅》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你们也可以
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10 爬山虎的脚 教学设计
教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
。文章
运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
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文章从整体到部分,重点放在爬山虎的
脚上,并紧
扣题目,让学生读后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
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还要引导学
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
方法,学习如何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的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比较感兴趣,
所以本课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放手让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适当点拨。
设计说明:
语文即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
陶和
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学习《爬山
虎的脚》,要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间去,感受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的细致与持久。学习作
者的观察方法
和观察态度,学习作者描述事物的有序和取舍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
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
“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连续。
2、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爬山虎吗?它是什么
样子的?能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查到的资料说说
吗?【课件出示资料袋:爬山虎也称“巴山虎”“常青藤”
,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
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广见于我国各地。爬山
虎的根、茎可入药,
有破瘀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爬山虎
。【课件播放一段爬山虎的视频资料】今天让我们跟叶
圣陶爷爷一起去看看神奇的爬山虎的脚。【课件出
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让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使学生有参与学习的兴趣。
直观的
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产生强烈的了解爬山虎的脚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同学们,请自由轻声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画出来并大声读几遍,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流利。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请同桌互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请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轮读、抢读,熟记字词。
【课件出示生词:
均匀 叶柄 蜗牛
弯曲 萎了 爬山虎 操场 占了 一顺儿 重叠 空隙 嫩茎
瞧不起 牢固】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读读?提示:“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文中
读chónɡ;“弯曲”的
“曲”是多音字,在文中读qū,在“歌曲”中读qǔ;“嫩茎”一词中的“
嫩”读nèn,不
读lèn,“茎”读jīnɡ,不读jìnɡ。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预设:
“叠”字,上面的“又”第二笔是长点,下面是“且”,不要多加一横。
“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叠、茎”,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用多
种方法学
会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读课文,你们认真听并模仿读文。【课件播放课文范读音频】
同学们,
请快速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提示:作者要说明
的对象是什么,写了这个事
物的哪些特点。
预设:
【课件出示:生长的地方;叶子;脚】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梳理梳理出文章的表达顺序。
【课件出示活动卡:
第( )自然段
第( )自然段
第( )~5自然段
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引起作者观察的兴趣,自然引出下文。
介绍爬山虎(
)的特点。
介绍爬山虎( )的样子以及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
同学们,请自主填写。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读全文,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模仿
读、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的
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为精读课文做好铺
垫。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同学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课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这节课
自己读懂的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整体回顾;抄写
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增强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谈话选择,激发兴趣
同学们,课文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你们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喜欢学的那一部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
二、精读课文,直奔重点
1、合作探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课件出示小组探究要求:
①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自然段。
②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的?画出吸引你的词句。
③根据作者的描写,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④小组内交流、补充。】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预设:
第一小组读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自然段。(第3~5自然段)
第二小组交流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吸引人的词句。【课件出示:反面、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嫩红】
第三组成员上台画画爬山虎的脚,并说说是根据哪些语句画的?其他同学跟画,体会比
喻句的妙
处。
第四组成员说说,再演演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有关“爬”的重要动词有哪些?【课
件
出示:触、变、巴、拉、贴】
【课件播放爬山虎是往上爬的动漫视频】同学们,由“直”到“弯”,缩
短了距离,所
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和上文的“铺”照应。爬山虎就是这
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同学们,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非常牢固——【课件出示:不要瞧不起那
些灰色的脚,那
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
br>点拨:“巴在、相当、休想、一根茎”这几个词语说明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非常牢固,
所以读的时
候要重读。
同学们,读完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脚非常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合作探究:爬山虎的叶子的样子。
同学们,现在我们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方法继续探究。【课件出示小组探究要求:
①找出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段落。
②标出作者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词句。
③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语句。】
同学们,探究完了吗?谁来汇报汇报?
预设:
【课件出示:
①长大的爬山虎的叶子:绿得“新鲜”;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
②爬山虎叶子的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同学们,此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做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同学们,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课件中爬山虎叶子的
片段】
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叶子的美感。
同学们,这么美的爬山虎长在哪里?谁能用课文里的话说说?
预设:墙上、房顶上。
同学们,请齐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体会爬山虎常见、普通的特点。
小结:
同学们,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奔文
章的重点内容——爬山虎的脚,弄清楚其特点,再欣赏爬山虎
的叶子和生长地。不拘泥于从头到尾的学习
顺序,这样能够突出重点。通过实物的观察,让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同
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理
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练习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背诵的速度
,增加对好词好句的
积累。
三、深入读文,感悟写法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吗?
预设:写爬山虎的叶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吸引人?
预设:作者从整体到部分的细致观察,抓特点的描写。
同学们,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预设: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课件出示文本资料袋】同学们,请认真读读“资料袋”的内
容,了解观察记录的两种
形式:图文结合和做表格。
【课件出示小练笔:选一种植物,观察一
段时间,试着用“资料袋”中提到的方法,记
录它的变化。】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结合课文谈习作方法,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学习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1 蟋蟀的住宅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
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
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的住
宅的特点,以及蟋
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修辞
手法,
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
的奇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
以后的习作
实践中去。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
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学情分析:
蟋蟀,是同学们很喜欢的一种昆虫,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上本文的作者
又是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方法,
倾注了对蟋蟀的无限赞美的深情。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实现有
效的教与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得到最大的发挥与锻炼,他们获得的收益
将是无穷的。
设计说明:
充满童趣的课文,本身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课文描写的对象更使学生感兴趣,因
此,
本文的教学以“趣”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式深入文本,
学习作者精致而准确的观察,细腻而自然的描述的方法。突出“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
理念,整课
教学围绕着解决“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子
的?它是怎样建造的?”等
问题展开教学,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理解等能力,有效地指
导学生观察的正确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观
察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4个字。会写
“住宅、临时”等
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
怎样建成的,激起连续观
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品味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运用的拟人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越来越漂
亮。谁来简单介绍
介绍你的住宅?【课件出示:住宅】
同学们,现在有一个小家伙想和你们比比住宅,它就是——【课件出示:蟋蟀】。请齐
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课件出示: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
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
建造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起始设计,具
有激趣和铺垫的双重功能。开篇创设比住宅的情境,能
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许多疑问,为下
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同学们,请自由轻声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将句子读通顺。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请同桌互相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
请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轮读、抢读,熟记字词。
【课件出示新词:
慎(shèn)重
挖掘(jué) 搜(sōu)索 倾(qīnɡ)斜 骤(zhòu)雨 布置(zhì)
住宅(zhái) 选择(zé) 洞穴(xué) 较(jiào)大】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读读?其他同学正音。
同学们,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
时间又到了。【课件出示会写字:宅、临、慎、选、择、址、良、
穴、厅、卧、专、寸、卫、较】
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临、卧、专”,你们跟着书空。【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
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放在检测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
主要方式,这样的设计能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
轮读课文,有自告奋勇的同学吗?其他同学评议:一是评价字音是
否读得准;二是评价语句是否读得流利
,断句是否恰当。
同学们,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小组
讨
论讨论。【课件出示活动卡:
第1自然段
第2~(
)自然段
第( )~9自然段
概括说明蟋蟀出名的原因。
介绍蟋蟀( )和( )的特点。
介绍蟋蟀住宅(
)。
】
同学们,请自主填写活动卡。
同学们,请找出每部分对应的段落读读。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读熟课文,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
容,理清文章结构,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同学们,谁来说说这节课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同学们,课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自己
解决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抄写生动的句子,
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课题】同学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同学
们,上节课你们已经知道蟋蟀出名的原因不光因为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其
实,蟋蟀的住宅只不过
是小小的洞穴而已,可为什么这样出名?连作者都赞叹说——【课件
出示: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
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为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复习引导、巩固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理解后面的
内容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同学们,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提示: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有序地概括蟋蟀住宅的特
点。
【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蟋蟀的
住宅有什么特点呢?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并试着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课件出示活动卡:
选址讲究
外部特点
特点
建造过程
内部特点
(1)动工时间:
(1)向阳
_____
(1)_______________
(2)怎样挖掘:
(2)_______________
扒土、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还要不断
_____。
】
我知道随遇而安的意思:
(2)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______ _
(4)______ _
(5)____ ___
同学们,请小组交流,合作填写活动卡。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同学们,谁来扮演小蟋蟀向大家介绍住宅的样子?
同学们,请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象蟋蟀住宅的样子。
【课件出示: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
会干的。】同学们,这么好的住宅怎么就被蟋
蟀碰上了?【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
【课件圈出:随遇而安】“随遇而安”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
预设: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同学们,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
预设: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不肯随遇而安。
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喜欢上它的?
预设:
【课件出示: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常常、一定要、一点儿一点儿等。】
<
br>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起了大雨,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
一个舒适的
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舒畅)请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同学们,这么宽敞的住宅它
又是怎样挖掘的?请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看看作者分
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每个层次
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部分分三个层次介绍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动工时间;怎样挖掘;不断修
整。】
同学们,请找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预设:
【课件出
示: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主要在第7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有:扒、搬、踏、
推、铺。】
同学们,蟋蟀能够把住宅建得这么好说明了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说明蟋蟀有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的精神。】
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明
白为什么作者将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了吗?你想怎样称赞这小
小的蟋蟀?
同学们,请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
的阅读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内容,了解蟋蟀
住宅的特点、选址和建筑过程,并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而突
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深入读文,感悟写法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
br>同学们,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
就如同亲眼
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
预设:
【课件出示:因为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认真,而且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同学们,谁来
把你们了解的有关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分享?【课件出
示资料袋】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要向法布尔学习什么?
预设:学会连续、细致地观察,具体地描写。
同学们,谁来把你搜集的眼光蟋蟀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分享?【课件出示资料袋】
同学们,请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同学们,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
虫记》,更深刻地感受感受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
爱和敬佩。
【课件出示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燕子窝”】同学们,自己读读,感受作者连续细致
的观察。
设计意图:交流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口语
表达能力;结合课文让学生写
一个小动物,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布置课外阅读,延伸语文课堂,让学
生把学过的语文
知识和课外图书有效地整合起来。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怎么保
护自己的眼睛呢?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爱护眼睛,保
护视力”。通过调查、分析、交流,提出保护
视力的合理化建议。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
要注意说话的音量,在同组同学听清楚、听明白的同时,避
免干扰其他小组。同时要引导学
生注意倾听,悦纳同伴的意见,在不重复别人发言的基础上适时补充自己
的想法。借助交际
活动,使学生愿意交流、敢于交流、善于交流、友好交流。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课前调查进行分析,提炼出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2、在相互交流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友好地补充自己
的想法。
3、培养学生愿意交流、敢于交流的意识,逐渐形成积极表达、善于交流的能力。
4、引起学生对视力的重视,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相互交流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友好地补充自己
的想法。
2、引起学生对视力的重视,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话题
上课伊始,老师不停地揉眼睛,一脸难过
:“哎,我的眼睛啊,怎么这么干涩,看东西
怎么又模糊了?”
预设:
(生一脸关心,还有焦急):“老师,您得眼病了吗?赶紧去看医生!”
老师故作叹气:“哎,去医院了,大夫说我太不注意保护眼睛了!”
预设:(生一脸焦急地望着老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可以小声议论。【课件
播放视频:不同人群不爱护
眼睛带来的各种眼病,最后将画面定格在一张所有人都戴眼镜的图片上】
老师长叹一口气:“哎,我的眼睛啊——你怎么病了呢?”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老师,我妈妈是眼科医生,她说: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它很脆弱,容易受到伤
害! <
br>2、老师,我家里人也天天看着我,让我注意用眼卫生,他们说保护自己的眼睛,眼睛
才不会生病
!
3、老师,我和您一样,最近也总觉得眼睛难受,看黑板有些模糊,还总得用手揉眼睛!
4、老师,我去年配的眼镜,度数不够用了,视力一定又下降了!】
同学们,看来都是因为我
们没有爱护眼睛,没有保护视力呀!【课件出示课题:爱护眼
睛,保护视力】
设计意图:教师以自身体验,构建画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保护眼睛”的重要
性。
二、借助调查,分析结果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活动,让你们调查了解咱班同学的视力
情况,并对视力情
况和影响视力的原因进行个人分析,你们做好了吗?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
小组对咱班同学的视力情况和影响视力的原因进行分析,你们都
来说说如何保护视力。
同学们,为了保证小组讨论活动顺利进行,而且有效果,老师给你们提出几个建议参考。
【课件出示:
1、在讨论问题时,要注意说话的音量,既要让同组同学听清楚,又不会干扰其他小组。
2、在交流意见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
充。
3、在总结意见时,小组长要把大家的合理建议做好记录,避免重复。】
同学们,请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为每一个
学生搭建表达与倾听的平台,明确地表达建议,又为学
生的交流提供了方向。
三、汇报交流,集体互动
同学们,集体的智慧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完善,更准确!请小组长或小组代表做好汇报准
备吧!
同学们,哪个小组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一:
【课件依次出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班42名同学已经有6名同学戴上了眼镜。其中一名
同学的近视
度数已经达到了520度,大家再不保护眼睛就会有更多人戴眼镜了!
补充:全班
近视度数最大的人就是我了,都怪我平时贪玩,总喜欢背着大人玩手机游戏,
一到爸爸妈妈加班的时候,
我就成宿地玩,哪里顾得上保护眼睛?所以请同学们少玩手机、
电脑等电子产品。】
同学们,第一小组能运用自身事例为大家提出爱护眼睛的建议,说得清楚明白!
预设二: <
br>【课件出示:我们小组认为,保护视力就应该注意读书、写字、看手机等的正确姿势。
请大家看教
材43页左边的两幅插图,一个趴在床上看电脑,一个趴在桌子上写字,这不都
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画面吗
?】
同学们,他说得太好了!类似的场面比比皆是。老师也在我们班的日常活动中拍到了一
些
镜头,一些家长也把孩子们在家看书、写字的照片发给了我,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课
件出示学生看书
、写字、玩游戏时不注意姿势的照片】
预设三:
【课件出示:同学们,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希
望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所以我们在读书
或写字时,眼与书本要保持一尺左右的最佳距离,坐姿端正,
而且看书、写字的时间不能过
长,眼科医生说每读写一小时左右,应到室外远眺或做体育活动10分钟。
】
预设四:
【课件出示:我们小组认为无论是在看书还是写字的时候都要注意光线,一定要
充足,
千万不要在过暗的光线下读书、写字,尤其不要在被窝里偷着玩手机、偷着看漫画呦!】
预设五:
【课件出示:我以后再也不在被窝里偷着打游戏了!(生又笑了)我们都喜欢看电视
,特
别是看动画片,这样的习惯如果不及时制止也会影响正常的视力。我爸爸说电视为动态画面,
如果看的时间过长的话就会导致眼肌疲劳,从而引起近视。所以我们要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这样才能使
眼睛得到休息。】
同学们,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们不仅能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认
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老师为你们点赞!
预设六:
【课件出示:老师,我们记住了大家的建议,也想提醒大家,保护眼睛从做眼保健操开
始!】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身边最真实的生活,让口语交际的话题不空洞;立足于学生最真
实的经历
,让口语交际的意义更实在。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同学们,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口,它很脆弱,容易受到伤害!就让我们用心去呵护它吧!
同学
们,请将大家提出的保护眼睛的建议整理出来,可以写成“保护眼睛建议书”,可
以画成保护眼睛小漫画
,可以做成手抄报……粘贴在墙壁上,时时提醒我们!
设计意图:立足口语交际的思想价值,唤起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并展开爱护眼睛的行
动。
习作:写观察日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写观察日记”
。引导学生学写连续性的观察日记,将自己连续观察
的所得用多则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习作的主旨在于
引导学生把观察对象的变化,观察的经
过,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等写清楚,把观察时发现的新奇之处
和有变化之处写具体,同
时表达出自己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新的所得、所感以及进行观察时的无限乐趣。
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记录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2、流畅表达,清楚准确地写出事物的新奇之处和有变化之处,写出自己观察时的真实
想法。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观察,记录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2、流畅表达,清楚准确地写出事物的新奇之处和有变化之处,写出自己观察时的真实
想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茅盾的名言:无论到哪里,你
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
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同学们,请自由诵读名言并交流
感受。
同学们,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相信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最近你观察了哪些事
物?在观察中你有什么新奇的发现吗?
设计意图:借助名言,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观察生活的实践
活动中。
二、互动交流,自由分享
同学们,请把你的新奇发现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课件出示:
1、说清楚自己最近观察的事物和自己的发现。
2、观察同一事物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观察所得。】
同学们,哪个小组代表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向大家汇报汇报?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后,我仔细观察了我家小院里的牵牛花的生长
情况。
我发现它的茎是缠绕着向上攀爬的,没几天就会向上爬一大截,而且牵牛花总是早晨
开放,在绿叶缝中探
出小脑袋,吹起一只只可爱的小喇叭,到了中午,花儿就全合上了。
2、我到乡下姥姥家玩,发现姥姥
家的屋檐下有一对燕子在衔泥筑巢。以前曾听姥姥讲
过燕子衔泥筑巢的艰辛,这回我算是亲眼见证了整个
过程。首先,燕子在屋檐下选择了一个
角落,然后两只燕子飞走了,过了一会儿,这两只燕子陆续衔来潮
湿的泥土,我猜想它们是
到小河边或到水洼边衔来的潮湿的泥土,还在嘴里咀嚼后粘在房檐上,再把选用
的茅草沾到
潮湿的泥土上,这样重复衔泥土、叼茅草,继续往上粘,直至收口。我持续观察了差不多有<
br>三四天的时间,这对燕子垒的巢终于竣工了,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这绝对称得上是一项伟
大的工
程了!
3、一个月前,我和爸爸在花市上买了一株茉莉花苗。一到家,我就小心地把花苗栽到
花盆中。每天给它浇水,并记录它的生长情况。前天早上,我发现花蕾竟然绽放了。那一朵
朵洁白的小花
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花香溢满了整个屋子。】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把学生带入观察的世界。在互动中,分享观察所得,交换观
察感受。
三、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同学们,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
法布尔观察了很久,
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况
。我们
是不是也可以用观察日记的形式整理并记录自己的收获?
【课件出示教材中比安基的观察日记】同学们,比安基的观察日记有什么特点?
小结:
同学们,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
过几则日
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课件依次呈现:
9月1日 星期五 晴
豆子长胖了
小豆子饱胀起来了,像吃了“增胖剂”的小胖子一样,摸上去软了许多。一些小绿
豆的豆壳上裂开了一条小缝,露出雪白的身体,像一个个咧开嘴巴、露出白牙齿的小娃
娃。
9月2日 星期六 晴
豆子长尾巴了
中午,有些绿豆已经脱下绿色的外套,换上一身雪白的衣裳。它们的“小尾巴”比
早晨更长了,有2厘米左右了,看上去就像小象的鼻子。把杯子摇一摇,再一看,就像
小蝌蚪在水里嬉戏。芽瓣是嫩黄色的,豆壳挂在芽瓣边,像一顶漂亮的帽子戴在头上,
真可爱。那粗壮的豆芽白白净净的,似乎一碰就会流出水来。
9月7日 星期四 阴
豆子长胡子了
嫩芽撑开了它的衣服,它的小手已经有3厘米长了,我慢慢地拿出几个绿豆仔细端
详,在绿豆上面破了一个小口,豆芽就是从这里长出来的,长出的豆芽细细的,千姿百
态,有的弯弯的,有的呈螺旋形,还有的像小姑娘的头发,真是有趣!我把它横过来看,
像一个张开着的嘴,好像在说:“我长大了。”不仅长大了,那细长白嫩的豆芽竟然长胡
子了!
】
同学们,自己读读,想想怎样写好观察日记。
预设:
【课件出示:
1、观察要细致入微,准确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2、观察的时候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耳听。
3、不仅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还要写下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心情。
4、为了保证记录的准确性,还可以附上图片和照片。】
设计意图:借助教材范例和教师泡豆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写观察日记的要点。
四、范文引领,助力习作
同学们,为了助力你们谁来完成观察日记,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篇范文,想分享分享吗?
【课件出示:
观察日记三则
2月27日 星期一 晴
种下蒜头
今天,妈妈买来两头大蒜让我种。
我看着白白的小球似的大蒜说:“圆滚滚的,叫我怎么种啊
?”妈妈笑着说:“傻孩子,
你把它们的外衣脱去就明白了。”①我剥去大蒜的外衣一看,原来,它是由
11个“兄弟”
组成的。浅白色的皮肤,肩挨着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好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我挑了两个“个头儿”大的种上,再向用杯子做成的透明的“花盆”里浇上一点儿水,
最后我对大蒜
说:“天气渐渐暖和了,你们快快发芽吧!”②
3月5日 星期一 阴
大蒜发芽
放学回到家,我马上去阳台看大蒜。
啊,大蒜已经发芽啦!那又绿又嫩的小芽好像刚出生的小
宝宝,可爱极了!忽然,我看
见透明的“花盆”里的泥土里有些白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大蒜长出
了根,白白的,
一缕一缕的,像是老爷爷的白胡须。③
3月11日 星期日 晴
长出叶子
大蒜长出了两片叶子,绿绿的,直直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大蒜叶里又长出一片小
蒜
叶,好像袋鼠妈妈袋子里的小宝宝。再看根部,“白胡须”已经很长了,好像要把“花盆”
的
底部顶破似的。④啊,大蒜长大了,我的知识也增多了。明天我要把它带到学校去,让同
学们也了解它。
】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对范文的行文写法进行赏析:
【课件依次出示:
①描写了人物的语言,使日记更加真实生动。
②小作者的话语中,充满了希望——快快发芽吧!
③对大蒜发芽的样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中能体会到小作者兴奋不已的心情。
④观察细致,在描写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总评:
【课件依次出示:
1、从种子种下到发芽长叶,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小作者将观察日记分成了
“观察日
记三则”,这样思路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
2、由于大蒜是小作者亲自种下的,所以每一次观察、每一个变化小作者都是兴致勃勃
的。
3、日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得大蒜的每个生长过程都显得非常可爱。】
五、落实方法,整理完善
1、完善记录:
同学们,请根据刚才总结的方法整理自己
的课前观察记录,尝试着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自己的观察所得。师巡导。
2、补充观察: <
br>同学们,你们可以拿出自己观察的事物或者事物的照片,再次观察,注意眼、耳、口、
鼻、手等多
感官的配合。一边观察,一边补充观察记录。
3、拟定题目:
同学们,可以直接用《观察日
记*则》为题,其中的*表示具体数量。如《养蚕日记二则》
《水仙观察日记三则》等。每则日记还可单
独拟一个小标题,比如,对生活中常见的小蚂蚁
进行仔细观察后写下《蚂蚁观察日记三则》,就可以依次
给每则日记加上“筑巢”“搬家”
“捕食”的小标题了。
4、补充观察时间,形成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充分借助课前的观察准备,把作文指导的重点落实在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上,
提升作
文指导力。
六、多元互动,互评互改
1、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有突出特点的观察日记,重点
结合“细致观察”“准确表达”
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2、学生自己读习作,尝试修改,看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体现了事物的变化,表达是否
准确。
3、回到家,再次观察自己选择的事物,根据新的变化和新的发现修改自己的观察日记。
设计
意图:观察日记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次观察日记的指导不是观察日记的结束,
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后续的观察与记录中,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语文园地三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板块。“交流
平台”
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词句段运用”,一部分是让学生为动物找家,另一部分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日积月累”让学生积
<
br>
累关于秋天的谚语。
教学目标:
1、借助交流平台,再次引领学生体会细
致观察与准确表达的关系,并感受作者的连续
观察,体会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2、感知动物“家”的独特名称,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中华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3、通过两组句子的辨析,感知词语的准确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积累民间
俗语,要让学生在感受到民间俗语趣味的同时,体会到俗语中对事物的细
致观察,深切体会到有观察才有
所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交流平台,再次引领学生体会细致观察与准确表达的关
系,并感受作者的连续
观察,体会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2、感知动物“家”的独特名称,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感知中华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3、助两组句子的辨析,感知词语的准确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同学们,《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
观察笔记,《爬山
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长期观察后创作的经典之作。那在这两篇课文中,你积累了哪
些经
典句子?与大家分享分享。
二、交流互助,共享经验
【课件出示句子: <
br>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
锯,用它们
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
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
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同学们,作者是怎样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这样准确的?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哪个小组代表来了将讨论后提出的好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预设:
【课件出示:
1、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2、不但观察细致,还有连续观察一段时间。
3、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同学们,你们课外积累有类似的经典句子吗?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起初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
跳越上劲:索
性大跳特跳起来了。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呀,蹿跳呀,打矮步呀——
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
2、街上出现了一些大苍蝇,他们身上蓝里透绿、闪着金光.它们
跟秋天一样,一副没睡
醒的样子。它们还不会飞,只能勉勉强强用它们的细腿在墙壁上爬摇摇晃晃的。
3叩头虫在表演它那晕头转向的把戏——把它仰面朝天放着,它就把头吧嗒一点,蹦个
高儿,在
空中翻个跟头,一直落在地上,站的好好的。】
三、教师总结,积累运用
同学们,这些都是
作者认真观察才写出来的。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课
件出示:
一、要以细致的态度留心周围事物,只有观察细致,才能描写准确;
二、要连续多次观察,必要的时候还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事物的变化;
三、要多感官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听,用心想。】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1、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同学们,请自由读题,自主完成书中题目。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狗窝 鼠洞 猪圈 马厩 鱼塘 牛棚 虎穴】
同学们,请修改自己的答案,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1、动物不同,处所的名称也不同。搭配合理,才不会闹笑话。
2、有些动物的处所有不同的名称,例如“鸟窝”也可以叫“鸟巢”。】
同学们,书中这些动物的处所还有别的名称吗?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处所有特别的名
称?
预设:
【课件出示:
马(枥)
羊(栏、圈) 兔(笼、窝)
龙(潭) 鸡(笼)
蜂(巢、窝)】
2、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课件出示书中的两组句子:
第一组: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2)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
第二组:
(1)隧(suì)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2)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同学们,请大声读读,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
br>第一组中,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逐渐”一词。“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
点儿一点儿
变成灰色的。
第二组中,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最多”一词。“最多”说明蟋蟀住宅的深度<
br>不能超过九寸,准确地写出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同学们,请齐声读每组的第二个句子,体会加点词的准确性。
小结:
同学们,这两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
语义更准确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同学
们,本组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你在文中画一画,再读一读,还可以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
学听。
二、朗读交流,背诵积累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民间俗语: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同学们,请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谁来诵读诵读?其他同学评议交流。
同学们,你听说过这些俗语吗?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预设:
【课件依次出示:
立秋后,天气逐步转凉,扇子基本上就用不到了。
二八月份,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的,人们穿的衣服各不相同,有厚有薄。
如果夏天雨水少,那么秋霜就要比以往来得早。
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预示要下霜了。
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寒冷一些。十场秋雨之后基本上是冬天了,该穿棉衣了。
八月天气是暖的,九月天气很温和,十月里还会有像春天一样暖和的天气。】
小结:
同学们,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把不同季节不同的变化总结得如此准确。
同学们,这么美的民间俗语要是能背下来就更好了,自己试试。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超强的记忆力?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一起来背背吧。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民间俗语?与大家分享分享?
三、布置作业,巩固延伸
1、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摘抄描写细致的句子,再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2、查找民间俗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第四组教材 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神话故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盘古开
天地》《
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神
话故事中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
单元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想象描写人物,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的
神奇。盘古雄伟、高大的形
象,精卫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性格,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女娲
的勇敢、善良
的品质,都跃然在纸上,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
神话的神奇。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学习并运用想
象来写故
事,同时抒发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12、《盘古开天地》....
.............................................2课时 <
br>13、《精卫填海》......................................
.............2课时
14、《普罗米修斯》...................
..............................2课时
15、《女娲补天》.........................................
..........1课时
习作..............................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
.2课时
快乐读书吧....................................
....................1课时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
象力,
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
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
了盘古雄伟、高
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
述这个故事。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神话,内心会感到新鲜、有趣。但学生可能只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
忽视了对语
言表达的关注,不能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教学本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善
于发现”的眼睛,感受语
言文字的精妙。还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
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
想象力。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要指导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多
元对话中,培养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
故
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
以
“伟大的巨人盘古创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哪处最神奇”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
读、想象、体验
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感受天地由混沌一片变为美
丽的神奇。以一篇带多篇(群
文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
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字,会写“黑乎乎、上升”等
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
天地的经
过。
3、读懂课文,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
经过。
2、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渲染,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盘古开天地的画面】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
同学们,
这是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相信爱读书的孩子之前已经读过这个神话故事了。
中国的神话故事如一弯清
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故事,
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课件
出示课题:盘古开天地】
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神
话故事并非零起点,很多学生在学本课之前对这
个神话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所以在学生看图画说内容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
读这个故事,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又将学习引上新的台
阶。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识字方法吗?谁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2、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3、小组长组织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课件出示词语:翻身 劈开 缓缓上升
浑浊
一丈 撑起 精疲力竭 累倒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同学们,会读吗?自己试试。 <
br>同学们,谁来读读?强调:“浊”“丈”“撑”是翘舌音;“滋”是平舌音。读准多音
字“血”。
同学们,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中的生字:翻 劈 缓 浊 丈 撑 竭 累 血 液 奔 茂
滋】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小组PK,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设计意
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
“学习小助手”的提示下
展开合作学习。建立在预习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
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平台,并通
过识字方法的交流,实现方法共享、经验互补、提高
识字实效的目的。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1、学习中心句。
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是哪一句?
预设:
【课件出示: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同学们,像这样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把它叫作文章的中心句。
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中心句。
2、理清层次。
【课件圈出“创造”】同学们,你们理解“创造”一词吗?
同学们,围绕盘古创造美丽的世界,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
【课件出示:
1、盘古创造世界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
2、盘古是怎么样创造世界的?
3、盘古创造世界之后又做了什么?】
同学们,请围绕“盘古创造世界之前——盘古创造世界
的经过——盘古创造世界之后”
将课文划分段落。小组讨论讨论。提示:先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根
据合并自然段的方
法划分段落。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
br>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盘古创造美丽的世
界”引发思
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其梳理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
自学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研读开天辟地之前,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边读边画出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什么样的。
3、同桌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