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855次浏览
2020年11月12日 04: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7年鸡年纪念币预约-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0年11月12日发(作者:龚如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观 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
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
顺序给 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 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
道是怎么回事吗?
2.人文理“观潮”。
a.导入。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
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 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
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 的第二句)
1 170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 “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
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 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
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
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状)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的水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
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 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
想的一样呢?那 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
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 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
家会读得更好的,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 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
大自然对话)
2 170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 、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
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
的,也 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
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 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 大潮以它的壮丽、
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 我们再
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 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
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 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
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 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
文并茂)
3 170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 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
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2. 走月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鹅、卵”等5个生字,会写“牵、稼”等11个生字;正确 、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发挥想象,感受体会文章的语 言美和意境美,背诵课
文第4自然段。
3.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感受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
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月亮图片、《月亮船》歌曲下载
课前查阅有关月亮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4 170



2.除了刚才同学们吟诵的这些古诗,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月亮船》,
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 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
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 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
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 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书
课题:走月亮)读课题。
二、预习检查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全班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3.运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等(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4.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古诗词,说给同学听。
5.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和阿妈走月亮时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你都读懂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深读感悟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 作者一起
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一)感悟问题:请同学 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 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简单写出
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
(二)学生自读批注。
(三)小组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班级展示。(交流时,学生说到哪里就要让在这个地方有想法的学生补充说完)
预设 1.教师预设感悟交流点排比句:(当孩子谈到其中一个排比句,引导孩子感知
排比句的特点,找出其它 排比句,并试着用排比句说话。)
⑴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 柔和,照亮了……
照亮了……也照亮了……”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勾
勒出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清晰的景物,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意境。
5 170



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导孩子读出这种安静、祥和的意境,感受在明亮、柔和的 月光
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
景色,该 有多么幸福哇!
⑵“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
的地方。”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了什
么?调动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象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
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感受到生活 的幸福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朗读中加深感受。
预设2. 当学生谈到,第四自 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
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 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让学生
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流着”一词用了几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述) 这
句话中为什么用“抱”,而不用“映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拓展阅读
读吴然的《歌溪》:请同学们结合文中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有效练习
说 到亲情,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月夜中妈妈和我共读励志故事,风雨中爸
爸手持雨伞呵护着放学 归来的孩子,春天里有我和爸爸放风筝的身影,早起的山坡有
我和妈妈奔跑的足迹……这伴随生命每一刻 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尝试用一组排比
句写下来。
例如:妈妈的爱,是我上学时反复的叮嘱,是我失意时鼓励的目光,是我生病时关切的
话语。
四、板书设计:
2、走月亮
看到的:
听到的:

3* 现代诗二首
6 170




秋晚的江上
教学目标:
4.认识生字“巢、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6.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语,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查阅有关秋天景色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同学们,谁能吟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词?
2.除了刚才同学们 吟诵的这些古诗,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现代诗,让我们跟
着作者刘大白一起去看看秋天的美景吧 !(板书课题:秋晚的江上)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刘大白(1880~1932),中国 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
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 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 上
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
九一 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
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 ,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
三、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词。
7 170



2.听录音,解决生字词,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3.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4.诗歌介绍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生:鸟儿、斜阳、芦苇)
5.这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可以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
生:秋晚、斜阳——秋天的晚上
江上——江面上
6.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画面。
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四、品味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
2.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3.那鸟儿,尽管是倦了,但在归巢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尽力“驮着斜阳回去”呢?
生发 挥想象,各抒己见。(是不忍将太阳孤单地留在夜色中,是渴望与太阳日夜厮
守,不肯有须臾的离别,是 害怕黑暗的夜色,而向往永远与光明为伴……)
4.“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渲染了绮丽的想象。
5.“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6.“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7.“头白”和“红颜”矛盾吗?
不矛盾,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 ”与“红颜”的强烈对
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 br>美丽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
啊,更不过是 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
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
8.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欢欣
8 170



9.带着作者的这种感情齐读诗歌。

五、小结
六、作业:有感情地熟读诗歌《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花牛在草地里的图片)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图片中的花 牛会在草地上有什么
行动?(生讨论回答)它真的如你们所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人徐志摩的《 花牛歌》,
看看将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
2.欣赏配乐朗读,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明确: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
3.诗歌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明确:诗歌描写了花牛在草地里各种活动的画面。
4.圈点出体现花牛活动的词语。
明确:坐、眠、走、做梦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牛活动的几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
9 170



生各抒己见,老师予以评价。
6.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诗歌每小节第一行的句式相近,整首诗语言简单明朗,充满童真童趣。
三、整体提升。
这首诗运用欢快的语言,将草地中花牛的活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达了
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追崇。
四、作业设计
仿照本首诗的句式,创作一首现代诗。

4* 繁星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星空 《天上的街市》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检查字音:“昧、坠、怀”
2.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巴金写了几次观察星空?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10 170



明确:从前--------三年前--------如今 时间顺序
2.再读课文了解三次看星空的地点
时间 地点
从前 家乡
三年前 南京
如今 海上
四、分析课文
1.比较三次看星空的感受为何会不同?
明确:年龄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与感知逐步深入。
2.研究三次写观察星空感受的句子及情感。
3.为什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明确: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 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
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甜蜜,惬意,所以星星 、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4.明确作者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第一句,直抒胸臆)
五、体会语言
1.找出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其妙处和作用。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
说话。
说话 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从不同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美妙。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实-------实
想象:实------虚 联 系 点
学生画出文中运用了联想或想象的语句并分析其间的联系点。
观看星空,展开想象或联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理解精妙的语句
微小 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会觉得微小的星光中光明无处不在。
11 170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并用联想或想象的手法写景。
七、板书设计:
繁星
时间 地点 情感
从前 家乡 对星空的依恋
三年前 南京 与星星的伙伴之意
如今 海上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作者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课件、环境污染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情境导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中的美,但老师前天
却发现这么美的地方有几处不和 谐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多媒体出示
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
2.生谈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二、想一想
1.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议一议
12 170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做一做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
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2、能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描写。
3、把重点的部分写具体。
4、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地方的特点进行介绍。
教学准备:
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景物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 目的天
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再看一组照片(课件播放:
这是我登 上北京香山顶峰的留下的精彩一刻;这是我游北京的颐和园留下的回忆。
这是2008年去北京我最喜欢 的两个地方。)同学们在假期是否也出去旅游了呢?
是否也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去 过的地方,并说出自己最喜
欢的地方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
二、读题思考,弄清要求
(一)过渡:同学们愿意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吗?(想)那么,你打算怎
样介绍这个地方 呢?
1、你准备推荐哪个地方?
13 170



2、这个地方在哪里?
3、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看书13 页举的例子,总结方法。
1、描写地方的环境(景色)。
2、描写地方的历史。
3、描写地方的生活。
4、描写地方的食物。
5、描写地方的人们。
三、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过渡:知道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 思考一下,
你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
2、你的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14 170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环境幽雅,风景迷人。
走进公园的大 门,就可以看到这里绿柳成荫。向远望去,就能看见白塔高高
耸立在青山上。再将视线向下拉,就是一个 太湖,潮水碧绿。往里走,就能见到
一些古香古色的小亭子、一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和工艺精湛的香炉。 在这里,到
处都能看到柳树、松树,真可谓绿树环绕。每天清晨,鸟儿刚刚开始鸣叫,就有
一些 老人在晨练。他们或打太极拳,或练剑,或坐在树荫下休息,或在小亭里下
棋。这时来此散步,呼吸着饱 含水分的清新空气,能使人精神百倍,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这里不但景致好,而且名胜古迹颇多。有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小亭子,有
15 170



色彩华丽、造型巧妙的牌坊,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小亭子就像一串串 璀
璨的明珠。它们奇特的构造、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鲜红的柱子……给中外游客留
下了深刻的印 象。著名的白塔有着印度塔的风格。塔身有19层,塔顶挂着一个
铜片,上面有一些风铃,一阵风吹来, 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可以传得很远,
很远……北海的长廊默默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它的横梁和檐 上都绘着一幅幅画,
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绘画精美、耐磨,久经风霜却不褪色,每幅画还描了金边,让人赞不绝口。
我喜欢北海,因为它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 祖先用勤
劳和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的语言美。
16 170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二、语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正确读准每个词语的字音。
2.自主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不知道的词语查字典。
3.小组交流讨论看到词语想象的画面。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
1.读加点的词语,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并写下来。
3.小组内交流,将自己写的内容读给小组其它成员听。
4.小组再派代表选取一篇佳作,在全班内交流。
三、书写提示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默读书写提示,注意书写要求。
2.根据书写提示,自己动手写一写。
四、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17 170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结合生字注音,自读古诗。
2.全班齐读。
3.指名读。
4.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5.自读尝试背诵。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
和生机,赞赏 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区分作者对五粒豆的两种不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豌豆荚。
2.请学生描述。
3.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多么富有情趣。
4.导读3—8自然段。
5.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18 170



6.引读第9—12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再读读课文13—17段,小组合
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小豌豆长出了
小叶子,小姑娘 (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
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 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
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根据板书提出问题。
学到这 里,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提问,并通过重点研读课文13—17段,
联系上下文阅读解决问题。
2.随机朗读。
想象说话:
(1) 小姑娘看见绿色了,心里真高兴,。
(2) 小豌豆爬上了窗台,看见了小姑娘,。
(3) 小姑娘看见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3.小姑娘对小豌豆有着怎样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样说的呢?学习课文第18、
20段。
独立说话练习:
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
4.学习19、21段理解作者对五粒豌豆的两种态度,小结。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

6 蝙蝠和雷达
19 170



1.认识本课“蝙”“蝠”等13个生字,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教 学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目 标
4.了解 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
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 秘的兴趣。


教 学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重点难点
2.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
课前准备

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蝙蝠”图,板书:蝙蝠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蝙蝠资料。
2.出示“雷达”图,板书:雷达。
请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雷达资料。
3.板书,齐读课题。
师:这两者毫不相干,课题却用“和”字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3)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汇报学习成果。
(1)字词学习
重点指导“蛾”“横”等字的写法
(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注意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0 170



(3)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师注意适当点评,引出重点;同时进行语言规范表达的训练。)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可能有关于实验方面;关于研究方面;关于仿生学方面;关于 语言文字方面等等。师对
学生的问题归类,简单的问题当场予以解决,有的则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
三、作业。
1.写生字新词,造句。
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
二、深入学习,突破难点。
1.了解三次不同的实验,理解“证明”一词并运用说话。
(1)指读有关句子,理解“证明”一词意思。(用可靠的事实来表明结论的真实性。)
(2)三次实验怎样进行的?证明什么结论?轻读课文相关小节,完成表格。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3)根据三次试验内容,分别用“证明”一词说一句话。
2.学习科学家反复研究的内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有关内容,边读边思考,动手画画蝙蝠探路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经过。
3.学习科学家发明雷达的内容,理解雷达在飞机夜航中的作用,并进行说话训练。
(1)读读课文,用文具摆摆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示意图。
(2)看着示意图,练习说话:雷达使飞机安全夜航的过程。
4.理解并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1)小组讨论,给句式: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雷达的 ( ) 相当于蝙蝠的 ( )。
(2)默读课文,思考: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科学关系?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
21 170



习说说它们的科学联系及其依据。
小结: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实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
所以课题要用 “和”来连接。
三、课后质疑,总结全文。
学了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拓展。
1.初了解“仿生学”。
2.语言直播厅:你还知道哪些 东西是受到动物的一些特点的启发而发明的?查阅有关资料,
然后向同学介绍。
(例如:鱼类和舰船;苍蝇和宇宙飞船;水母和风暴预测仪等。)

五.板书设计。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1.会认“赖”“潜”等10个生字,会写“唤”“纪” 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洞察、原子核、因特网、
教 学
目 标
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 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
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 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 学
重点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2 170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
课前准备 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 “呼风唤雨的世
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
识。教师则要引导学 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
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
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研读新课
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 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
怎样的世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 纪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
入一个新的时代。)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23 170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 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
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 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
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 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
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 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
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 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
“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 的生活得
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通过感悟词句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是个非同凡响的世纪,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
趣。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 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
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 古时候的人们还
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
现实。 < br>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
说明什么问 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
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 、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
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
24 170



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 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
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四、课堂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
从小学科学, 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五、作业:(1)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2)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改观 改变
现代科学技术
发现


人类生活
发明
8*蝴蝶的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 学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目 标
教 学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 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25 170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
想象一下作 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 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
板书。(板书:8蝴蝶的家)——齐读课题
二、读文感知,提炼重点。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同学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心情
呢?请大家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仔细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
26 170



为蝴蝶吗?”)——出示课件
1、 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同学们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 喧嚷的?这些地方怎么样?这里是谁在喧嚷呢?“雨点密集
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那么什么是震 撼呢?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视频)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
心里怎样?
在这 样恶劣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
到作者对弱小生 命的(关爱)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2、 体会蝴蝶的柔弱。
过渡语 :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
中翻着跟头,风又 在疯狂地吹着哨子。这样糟糕的天气,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
(1) 学生汇报(预设“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 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
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 吗?
(4)(出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呢?
学生汇报(预设: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下雨的时候,蝴蝶真是躲在这里吗?(不是)师引读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2)作者一个 个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这也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 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 1)学生汇报:(预设: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
27 170



一定是这样的。”)
(2)小女孩连用 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
的。)——引读第5自然段 。
三、点明主旨
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关爱生命)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 一段落的时候,你最
想说的是什么呢?生畅谈感受。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 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课下,请
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写下来。最后,让我们 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

习作——小小“动物园”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找出家人和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 感受“小
小‘动物园’”的氛围。
2.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
3.感受表达过程中收获习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
能够找出家人和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感受“小
小‘动物园’”的氛围。
教学难点:
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课件
28 17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动物猜猜猜(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图片上动物,其他同学猜动物。)
2.播放动 画,情境引入:同学们,有个孩子把他的家想象成了小小“动物园”。
那里有哪些动物呢?我们去看看吧 。
二、明确写作要求
1.指名读P31第一段。
2.分析家庭成员与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
3.指名读P31“想一想”。
4.互动交流,打开思路:把自己家也变成动物园,你觉得你的家人分别像哪种动
物呢? 5.反馈引导:能从外貌、性格、习惯、爱好、本领、品质等不同角度说清家人像
什么动物,哪里像 。
6.小组交流:借助“动物园”导图说说家人分别像哪种动物。
三、合作探究
1.教师配合家人照片,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触发情感共鸣。
(1)出示教师个人形象图,学生识别。
(2)教师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
(3)导语激励:我家还有绵羊,妈妈妈妈、公鸡爸爸。你看,我把他们写下来
了,有意思吧?你们也 来写写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吧。
2.口头描述。学生描述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中的一位成员。
3.交流讲评。
4.同桌互评。
四、习作
1.交流讨论:如何将家人写 得更像动物,更有趣?随机提炼学生的已有经验:运
用语言、动作描写以及夸张等小妙招放大家人的特点 。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作品展示,全班自主批阅,圈画精彩语句。
4.集中赏析佳作。
29 170



五、情感升华
1.交流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觉。
2.后续习作任务:继续写其他家人,形成完整的作品。家长评一评,作品秀一秀。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所描写的动物和家人相似度高不高。
c.语言优美有趣。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30 170



【范文】
我家的“动物园”
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而家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
园。
你们一定会问,家怎么会是动物园呢?如果你不信,那就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妈妈是大家公认 的“老黄牛”。她一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干家务活,她还常常说:“做
人哪,一定要勤快些才好。”如果你 到我家来一定会看到我妈妈忙碌的身影。我时常劝她不要
太辛苦,免得累坏了身子。可她总说:“没事, 多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嘛。”
说起我的老爸,那可真是十足的“大懒猫”。每天一下班,他便躺在沙 发上,边看电视
边唱着小曲。那逍遥自在的样子,别提有多舒服。你们说,我爸爸是不是很懒呢?
嘿嘿,要说我嘛。就是一只贪吃 又机灵的“小老鼠”,有空就“啃啃”客厅里的零食,
有时还 会“偷”一些零食,放在书房一边看书一边吃,还经常把家里翻的乱糟糟的。如果看
见爸爸妈妈不高兴了 ,我就躲得远远的,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胆小如鼠”说的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这就是我的家,难道它不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园吗?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会辨析形近字。
2.学会掌握并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
3.了解设问句,并学会运用。
4.熟读并背诵有关“好问”的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重点:
学会辨析形近字,掌握并运用设问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和有关“好问”的名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31 170



一、交流平台
1.小组内交流阅读与思考的联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三组词语。
第一组:驻扎 蛀虫 拄拐
第二组:捐款 娟秀 手绢
第三组:花苞 冰雹 鲍鱼
2.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3.分组读词语。
4.生观察三组词语,有什么发现?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7.发现:第一组词语中“驻、蛀、拄”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二组
词语中“捐、娟、绢”三个字的结构 相似;第三组词语中“苞、
雹、鲍”三个字的结构相似。它们都是形近字。
8.出示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三、语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多媒体出示句子。
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是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32 170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2.教师领读。
3.生自读

4.生自主理解两组句子表达效果的异同。
5.教师点拨。
6.进行句子仿写。
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

(二)问号的用法
1.多媒体展示句子。
①从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
身上得到了启示。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③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观察句子,有什么特点?
4.小组自由交流,分享发现:
(1)这些句子有两部分,前面是一个问句,后面是回答。
(2)我发现这些句子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5.师补充设问句的知识点。
33 170



(1)设问句的含义:先提出问题,后面做出回答,自问自答的句子。
(2)设问句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
6.进行句子仿写。
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学贵有疑,善于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关于“好问”
的名言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2.出示书上的名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
3.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4.背诵名言。
5.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
34 170



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6.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关于“好问”的其他名言。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
教 学
目 标
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 学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PPT上会出现几幅 图,请
同学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咏柳》《村居》《绝句》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
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 的景
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
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 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
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 美景所吸引,
35 170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一课时



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
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
陶 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
读。
5.课件出示诗人介绍。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 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
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未受到残
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
半是——(生)绿色,一半是 ——(生)红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
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 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
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
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36 170



2.汇报交流:
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一道残阳照水中(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 几乎贴着湖面铺
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
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
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
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
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
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
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 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
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 变化,
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
宝石!天色渐渐地 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
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 滚的小露珠,像一
37 170



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
名读——齐读)
3 .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
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
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
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 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
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 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
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 事,看看这些诗词
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题西林壁》
1.学习《题西林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教 学
目 标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
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
与他人交流。
教 学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 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
38 170


引导学生通过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林壁》。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
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
“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
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
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
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
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
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
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
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6.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小结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
39 170



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 身在庐
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四、作业
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3.默写全诗。

《雪梅》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PPT
展示图片)
师:美吗?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生回答。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
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 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
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
究竟。
2. 板书课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3.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自号为梅坡。
40 170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雪梅》,背诵《雪梅》。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梅花的精神。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二、读古诗、诵雪梅
1.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 认读标拼音的字。
3.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 去掉拼音指名读。
6. 当小老师领读。
7. 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 自己读,读出节奏。评: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 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14.同桌互背。
15.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
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 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
花的一股幽香。
5. 悟道理。指名说。
师: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这
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 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
41 170



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6.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
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 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
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2.我 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
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3.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
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
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
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 br>严寒,在困难面前坚强不屈,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雪 梅
雪白梅香

各有所长

10、爬山虎的脚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
教 学
目 标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
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 学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2 170



重点难点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
课前准备 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 < br>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
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 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
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
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介绍作者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43 170

两课时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
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学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
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指名学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
动词。
(爬:触+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
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课后作业,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进行仿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
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44 170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生朗读 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
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
实一个“漾”字。
a.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b.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 引导
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耐心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2.课外练笔。
选一种植物,仔细观察,试着用“资料袋”里提供的方法,记录它的
变化。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11 、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45 170



教学目标:
1. 认识“宅、搜”等12个生字。会写“临、卧、 钳”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
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和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
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蟀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
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
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
句子。
46 170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 ,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
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
个非常好的住宅时 ,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
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 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
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五、作业: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一、广告链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
舒适的住宅。
47 170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 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
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2.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
鸟》 ,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选做题。
a.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师如何建造的?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六、板书设计



48 170




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调查学生的视力情况。
3.分析影响视力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幻灯片、视力表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班有了新变化想不想知道?出示班级采访近视眼同学的
49 170



记录。看了短片,你想说些什么?眼睛出了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哪 些不方便?让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引导:由此看来,眼睛的作用太 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根据学
生回答:爱护眼睛 保护视力(板书)
二、答疑解惑
1.提出质疑:影响视力的原因有哪些呢?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总交流的信息,派代表在全班发表小组的意见。


4.教师总结:
①用眼不卫生。
②习惯不好。(看书、写字的姿势不对, 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玩电脑,在光
线太强的地方看书写字……)
三、方法解读
1. 过渡:影响视力的原因有很多,那我们应该如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呢?
2. 指名几个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3. 分组讨论。
4. 全班交流。
5. 总结方法。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睛。
(2)“三注意”①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远。
②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看书学习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坚持做眼保健操
(3)“两不看” ①光线太强太暗不看书。
②躺卧行走坐车不看书。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的“侦察兵”。眼睛不好,我们的生活学习会受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擦亮我们的“窗户”。

50 170



习作——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
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把自己平时观察
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把自己最感兴趣的
写具体。
教学难点:
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新发现
学生谈谈今天的新发现并说说怎么发现的。
板书:看
板书:听
我发现……板书:仔细、认真
小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
2、师:本组课文我们学习 了三篇文章,《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
的住宅》,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 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
得这么有趣吗?
51 170



生: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生: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3、师小结后导入:
对,同学们说得很好 。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
分。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
趣 。
二、引导学生观察
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
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
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师: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
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
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
师: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
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4、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 想和想象,
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①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
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
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
想象等。
②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
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
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③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52 170



三、品读日记
1、小组交流。
①读自己日记里精彩的片断、句子。
②给别人提提意见。
2、全班交流:
读自己的好句子,说说别人给你提了什么意见;
也可说说你给别人提了什么意见。
教师相机小结:要写一些好词好句,还要写出自己的感想,使文章具体生动。
四、激发思维确定题材
1、老师出示川剧变脸的录像,老师谈谈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2、学生谈谈自己最近观察时的新发现,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说一说。
3、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也行。
如1:把两个大小均匀的鸡蛋分别放进盛有清水和盐水的容器里,观察两个
鸡蛋的变化。
如2:将胖大海丢进一杯盛满满清水的杯子里,观察杯子里胖大海的变化。
五、习作要求
1、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
2、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
3、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
4、写清楚你观察的时候心情或想法。
六、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七、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53 170



教学过程:
一、习作讲解,学生自评
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
差的,有哪些不足 ,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二、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句子是否通顺;
⑵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有无错别字;
⑷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四、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誊写。

【范文】
观察日记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见了几只蜗牛。我便观察起它们来了。
蜗牛的头上长着直直的 触角。它圆圆的眼睛似乎长在直直的触角上。它的背
上背着一个又圆又大的“房子”,卷成圆圈的花纹印 在蜗牛大大的“房子”上。
它没有可以活蹦乱跳的脚,它只能慢慢的往前爬。
我打算让所有蜗 牛来一场爬行赛,距离只有两格瓷砖格子。蜗牛刚开始方向
感都还可以。可是过了一会儿,蜗牛开始往不 同的方向前进,有一只蜗牛往左爬
行,一不小心,它掉到台阶下去了。我连忙跑下去,心里在为它担心: 它会死掉
吗?等我到了台阶边,我看到它淘气地贴在台阶的边沿上。我慢慢把它们拾起来,
装进 了瓶子里,放入小水池里。天色不早了,我们一起睡觉去了。
第二天,我又来观察蜗牛了,蜗牛已经渐 渐长大了。上次我看见它的时候它
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现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54 170



我又组织它们进行爬行赛。我想看看 它们长大了,速度有没有变快?我观察
了很久,感觉它们的速度还是那么慢。我想蜗牛可能饥饿过度跑不 快。于是我拿
来了充足的食物——菜叶和面包屑,蜗牛爬得慢吃东西的速度也很慢,过了好久
食 物才有所减少。好容易等它们吃饱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来。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蜗牛是长大了,但是速度却没变快。
观察身边的东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让人受益匪浅。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平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
察、勤 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作用。
4.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重点:
1.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
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魅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句子、谈体会
55 170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3)指名同学读气泡里面的话,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找句子、学方法
(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
二、语句段运用
(一)给小动物找家
1、理清生字,认读“厩、棚、圈、穴”等字。
2、认识书中展示的八种小动物。
3、为小动物找家。(每个小动物家的名字都不一样,你能将小动物准
备地送回家中吗?)
4、指名同学回答。
5、总结学生的答案。
6、多媒体展示:
狗窝、鼠洞、鸟窝、鸟巢、猪圈、马厩、鱼塘、牛棚、虎穴
7、全班齐读多媒体展示的词语。
(二)品析句子
1. 多媒体展示两组句子。
2. 指名学生读句子。
3. 观察两组句子,上句跟下句有什么不一样。
56 170



4. 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①逐渐:慢慢地。在这里写出了爬 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
色的,写出了爬山虎的脚颜色变化的过程。

②最多:表示已经到了上限了。在这里说明蟋蟀的住宅的深度不会
超过九寸,是一个约数。
三、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自由读这6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
的目的。
4.课后搜集一些其它气象谚语。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57 170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 我们会看到
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 br>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
你们想 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浊”“竭”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
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滋、液、浊”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相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
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58 170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说话,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 中的人物盘古,(板书: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
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黑暗 创造 宇宙 滋润 血液(一生上黑板听写)
校对听写结果。
2.说话导入.
谁能用咱们听写的这几个词,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最后一段]
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说说对盘古的印象[伟大]
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课文,体会伟大
导语:盘古的伟大流淌在我们课文的字里行间,让 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从课文中进一步
感受盘古的伟大。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句子中 感受到了盘古的伟大。
找到句子后,找到重点词语,说说你的理解,你的感悟,有收获的请举手
弹性教学:
1.教学:“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 地,站在天地当
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动作[顶天立地] 老师示范做这一个动作,让学生感悟盘古的伟大。
2.教学: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
露。

读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盘古的什么化作了什么?找出变化后,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样
开小火车读
自己喜欢哪一句先准备一下,两列小火车开,看哪一组好
齐读第五段
59 170



请你也来写一句盘古的什么变成了怎样的什么?看谁的想象力丰富、奇特
[当回作者,拼起来是一段完整的文章]
交流,互评
看,盘古就算自己倒下了,还在为创造美丽的宇宙不断努力,我们怎能不被盘古的伟大
深深感动:
教师引领学生: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齐读最后一段)
3.此时此刻,你想怎么来赞美盘古?
教师示范:“盘古啊,盘古,你真酷!”
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4.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

三、板书设计:
盘古 开 天地
创造 宇宙
化作:气息 风云
声音 隆隆的雷声
左眼 太阳
右眼 月亮
四肢 四极
躯干 五方的名山
血液 江河
肌肤 大地
汗毛 树木
汗水 雨露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孩子学习古文的兴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60 170



3.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4.能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复述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学习古文兴趣,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有这样一只鸟,他外形像乌 鸦,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
只小小的鸟却有一个大愿望——他想把大海填平!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 叫什么?(生:精
卫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呢?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读古文,注意字音。
2、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 (wèi)精卫,常衔西山之
木石,以堙( yīn )于东海。
3、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读音:
少(shào) 曰(yuē) 溺(nì)
衔(xián) 堙(yīn)
4、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研读古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 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
些词语使句子通顺。
(2)师: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的呢?
重点字词:
61 170



① 女:小女儿 ②溺:淹没 ③故:因此
④返:返回 ⑤堙:填塞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 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淹死而没有返回,因此就成为精
卫鸟。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 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5、教师小结:第一句话介绍精卫的身份和名字,第二句话说明精卫填海的原因。
四、感受精卫的精神
1、出示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
板书: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 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
卫会怎么回答?
4、教师小结:精卫鸟每天都衔着西山 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到用这样
的方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 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
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
板书:坚韧不拔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全文: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 。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
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六、
七、作业
将精卫填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七、板书设计:
溺而不返
13、精卫填海 坚韧不拔
62 170



堙于东海

14、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 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喷射、火焰、驱寒取暖、驱赶、
领袖、气急败坏、惩罚、敬佩、造福、违抗、 狠心、双膝、啄食、肝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课前准备: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人是女娲 抟土造出来的,她用泥捏成人形,给人
以生命。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还历尽辛苦,炼石补天。而在古希 腊神话故事中,也有一位
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板书课题: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二、读题目,说说你想了解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哪些事?
三、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生词的音。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或通过课文了解了什么)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问,准备跟同学交流。
四、初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读好难读的段落和词语。如阿波罗、赫拉克勒斯、宙
63 170



斯、高加索和词语“驱寒取暖、气急败坏、饶恕、双膝”等。

2.汇报交流:课文 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感受?如果学生说:“写了普罗米修斯
为人类拿取火种的事”,可这样引导 :他为什么要取火种?取火种给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
最后怎么样了?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简要地 讲一讲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把内
容讲清楚。
汇报感受可以自由发言,因为是初读, 感受也许是肤浅的,但应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教
师也会从学生的感受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想与人交流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为人类取了一
颗火种,为 什么宙斯要给普罗米修斯如此严酷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呢?
火神和大力神为什么想 帮助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受到那样残酷的折磨,他怎能活下来
呢?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以下资料,解决第一个疑问:
神话中说,最初的人,是和众神在迈 孔奈平原上幸福地共同生活的。一段时间以后,宙
斯决定将人和神分开。他把这任务交给了普罗米修斯, 要求他将双方彻底分开。于是,普罗
米修斯在祭祀的时候,将事先涂了厚厚一层白油的骨头献给宙斯,却 将较好的部分藏在看上
去不太诱人的内脏里给了人类。宙斯察觉了这一骗局,他报复人类,拿走了他们的 火种。
请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形成自己的想法,准备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引 导学生重点探讨“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
是个英雄?”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正义、善良、勇于牺牲、无私无畏:
1.宙斯是众神之王,阴险狠毒,谁也不 敢违抗他的命令(如火神,尽管他同情、佩服普
罗米修斯,但他决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可普罗米修斯 敢,并且始终不屈服。
2.尽管受到非人的折磨,永无尽头,却一直不屈服。
3.火神敬佩他,大力神救了他,可见他的行为是正义的,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交流过程中 ,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宙斯用这种方式惩罚普罗米修
斯,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普 罗米修斯受折磨时,你能猜出他内心是怎么想的吗?大力神
救普罗米修斯时,心里会怎么想?你从哪看出 来的?
64 170



小结:通过读书讨论,我相 信普罗米修斯一定给每个同学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正义、
善良、勇敢、无畏,是真正的英雄!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重点指导以下段落:
4.5自然段,抓住“悄悄、只 要、一定”等词,读出火神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和真心想
帮他的心情;抓住“摇摇头、坚定、可以、决不 会、更不会”读出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之坚定、
为人之正直和无所畏惧。
6.7自然段,抓 住“带着铁环、死死地锁、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每天、啄
食”等词,读出普罗米修斯所经受 的痛苦。
三、读《阅读链接》,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四、分析人物形象。
普罗米修斯 :勇敢 极富同情心 坚毅 正义感 不畏强权、善良
宙斯 :冷酷无情 心狠手辣 凶残
阿波罗 :漠不关心
火神 :正义感 软弱
赫剌克勒斯 : 正义感 敢作敢为 勇敢 正直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15*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
3.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复述故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65 170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图画引入
1.(课件出示女娲补天图)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举手
答)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女娲补好天后,天会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2.轮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纠正字音。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描写在天塌地裂前后人类不同生活的语句。
2.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修补天地?
3.汇报学习收获。指导学生拓展思维: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了解人民的疾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种场面的心情。)

(二)学习第3~5自然段
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来体会。“女娲创造了人”,所以人类都是她的子女 ,她
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了解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66 170



女娲怎样修补天地?
3.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
(1)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 < br>(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用“先……,又……,接
着……,最后… …”的句式复述)
(3)女娲补好天地后,人间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天上有了五色的云霞,天再也没有了坍塌的危险,野兽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地缝也被堵住了,人类获
得了新生。)
4.引导朗读这三段话。
5.修补天地之前人间的状况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描写人间惨状的词语说说你体
会出了什么。
(“一道道、黑黝黝、喷涌而出、残害、惊慌失措、四处奔逃”这些词展现了修
补天地之前人间 的悲惨状况。天上的大窟窿被女娲用炼好的五彩石补住,地缝也
被芦灰堵住,真是太神奇了。)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女娲这样舍己为人、无 私奉献
的人,比如……(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所以,我们在敬佩女娲的同时,也要向拥
有女娲精 神的人学习!


[教学板书]
15*女娲补天
起因:天塌地裂
高潮:捡来五彩石补天→ 不怕困难
用乌龟腿撑住天→ 甘于奉献
杀死黑龙→用芦灰堵住地缝
结局:人类重获新生 不怕危险

67 17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 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想象力。因此,我将课文的第4自然 段作为重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与文本
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感受人物形象,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习作——我和 过一天
第二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教学重难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
说和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神话故事或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如:孙悟空、葫芦娃、黑猫
警长、白雪公主……)学生识别多媒体中展示的人物,并简要说明人物的特
点或事迹。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3、那同学们想不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物相处一天呢?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
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想着自己见到了他们,与他们过上一天。
二、明确要求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本P58习作要求。
2、读一读,把你认为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3、 我们与神话人物见面要带上哪些东西呢?
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大胆 、新颖 、奇特 、美好
三、打开想象大门
68 170



1、生想象画面。
①你想见的是谁?
②你们去了哪里?
③你们干什么了?
2、小组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3、老师指名学生描述想象的画面。
如:生1:我和孙悟空过了一天。在花果山我看到了孙悟 空,我们一起先去了龙
宫。我们在龙宫看到了龙王,看到了虾兵蟹将,还看到当年放置定海神针的地方,
那儿现在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了。接着,我们又去了天庭参加了蟠桃盛会。最后,
我还和孙悟空一 起打妖怪了,看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生2:我和白雪公主过了一天。白雪公主带我去见了她的七个 好朋友。我们一起
去森林采蘑菇,一起在草地上玩耍。哎,我还见到了白雪公主的继母,她给白雪
公主送苹果……
生3:……
4、全班交流评价。
5、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69 170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故事的经过具体。
b.想象合理。
c.形式新颖。
d.语句通顺。
e.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范文】
我和奥特曼过一天

我最喜欢奥特曼,他们形态各异,神通广大,打败了怪兽,保护了地球,是正义的象征。
< br>有一天,我一觉醒来,居然看见奥特曼到了我家里,我又欣喜又紧张。奥特曼说:“我
是奥特星球 派来的迪加奥特曼,帮助你们消灭怪兽。”我听了,笑着对他说:“我们这没有怪
兽,只有小偷,坏人。 ”奥特曼说:“那我就帮你们抓坏人和小偷。”于是,我和奥特曼到了
外面,他身子逐渐变大,变成了一 个巨人。我骑在它的背上,飞越了武汉三镇,告诉他这里
的情况。奥特曼说:“要捉小偷,非我莫属。” 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奥特曼抓住了毒贩子,抢
劫犯,小偷等坏人。他们从没看见过这么大的“警察”,个 个吓得失魂落魄。行人也惊呼:
“外星人来啦!”我们飞向公安局,把这些坏人都交给了警察叔叔,警察 本想谢谢他,可是,
一眨眼我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和奥特曼还帮助工人盖房子,帮助消防队员救 火,帮
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

夜幕降临的时候,奥特曼突然收到来自他们星球 的求救信号,他不得不赶回去支援。临
走前还送了我很多礼物,我依依不舍地挥手同他告别。

语文园地四

70 170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神
话的兴趣。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收获,提升对神话的认识。
3.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4.熟读“语句段运用”中的词语和句子,感受神话的魅力。
5.熟读并背诵古诗《嫦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提升对神话的认识,熟读并背诵古诗《嫦
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师:这么多充满魅力 的神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
神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 看吧。
2、指名读书上“交流平台”里的对话。
3、说说他们通过本组神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神话故事,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课件展示)
71 170



花圃 花卉 花蕊
玫瑰 茉莉 牡丹 海棠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三、语句段运用
1、读词语: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刀枪不入
2、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是故事呢?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
4、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老师加以补充。
5、读句子:
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
降,变成了地。
②当 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
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 火星,带到人间。
③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
上 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6、感受想象的神奇。
7、在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中,有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8、小组交流故事情节。
四、日积月累
72 170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嫦娥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师: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温柔 善良 美丽)
欣赏《嫦娥奔月》动画。
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 ,嫦娥又是怎样的
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感悟嫦娥的后悔、孤独、寂寞。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73 170



16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煞”等7 个生字,会写“嗅、巢”等13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
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
会母爱 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
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
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 ,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
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 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
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 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
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 热爱。今天学习
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74 170



(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习: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 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
这不仅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 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 的,
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

”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75 170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
为理解重点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
果, 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
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课文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
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 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
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 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
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 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
76 170



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五、板书设计:
小麻雀
救 吃

老麻雀 猎狗
17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
2.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
格。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2.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 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
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 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
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引导读准多音字“都”)
二、整体感知
77 170



1. 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 自学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
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对较难的词语如奋力、居 然、汲取等进行讲解。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的经历。)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课文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爬山之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三、深入研读
具体赏析文中语句:
1. 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1)课文介绍了在什么时间、爸爸带“我”去干什么?
(2)理解“爬”。作者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用“爬” 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那种费力、艰
难的情境。)
2. 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1)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 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互相怀疑了吗?
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 学习课文6、7自然段,提问:“我”是怎么爬天都 峰的?画出与动作相关的词句。(“攀
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4. 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
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明确: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 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明确: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
78 170



学习。
(2)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拓展提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可以加上表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找出相应句 子,从
而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
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喜悦心情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体会。在理 解中,我紧紧抓住“我”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又从“我”和老爷爷的 两次对话来体会“我”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
突破了教学难点。

习作——生活万花筒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教学难点:
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是奇闻趣事,有的可能有些伤感。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座谈会,分享一些奇闻趣事,或是倒倒心里的
苦水。可以是我们亲 身经历的,可以是我们看到的,还可以是我们听说的。同学
们准备好了吗?
二、畅谈生活
1、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卡片。
事情


79 170



起因
经过
结果








2、生自由思考五分钟,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填写卡片。
3、分组交流,根据卡片内容,将这件印象深刻的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4、小组成员间互听互评。
5、老师收取卡片,随意抽取卡片,卡片的主人上台分享故事,其他人认真倾
听,并给予意见修改。
6、师对学生的评议加以指导。


三、方法小结
同学们刚刚的分享都很精彩,但是,我们还可以把事情的经历说得更清楚, 更
详细,那如何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
1、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经过”部分不仅要写得详细,还要写得生动,形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多角度 叙述、描写。相比较而言,起因和结果部分可以写
得简短些,但交代起因要清楚明白,结果应该合情合理 。
(师板书: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将我们的故事更精彩地展现在大家的
眼前吧。
2、明确写作要求。
①可以参考课本P73题目,也可以自命题。
②情节要吸引人 。
80 170



③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④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写完后,读给同学听,请同学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再参
考同学的建议修改。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b.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81 170



c. 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范文】
家庭风波
我们一家人平时总能和睦相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风波”。
今天,妈妈订购了一个饮水机,想把它安在家里,不过,由于最近爸爸不在
家,所以就没和 爸爸商量。等到爸爸回家时,妈妈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向爸爸说清
楚,可爸爸今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翻脸 比翻书还快,因为这点鸡毛蒜皮小事,
就引起了一场家庭“风波”!
爸爸是个急性子,一 气之下,大喊:“动不动就买饮水机,钱是抢来的呀?
还有,买个饮水机放哪……”经过这些责骂,妈妈 可忍不住了,和爸爸你一言我
一语地吵了起来。“买个饮水机方便多了,你可不要动不动就骂人啊!你这 急性
子什么时候改啊!”妈妈火冒三丈说。爸爸吵不过伶牙俐齿的妈妈,一时接不上
话了,怒气 冲冲地黑着脸坐在沙发上。这可是我劝架的大好时机!我跳出来,壮
着胆对他俩说:“你们大人怎么还吵 架,烦死了!因为一个饮水机,值吗?”妈
妈愣住了,马上不说话了,
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 了解记事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 能够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学重点:
82 170



了解记事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能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本组课文中,我们学习的《风筝》、《麻雀》都是记事类的文章, 同学
们还记得这两篇文章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那作者 是怎样将事情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篇课文和“交流平台”
里的内容想一想。
4.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如何将事情写清楚:
①写一件事,要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要把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写清楚。
②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③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风筝》按照做、放、找风筝的顺序写
的。
二、初试身手

1.过渡:屠格涅夫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于是麻雀和猎狗
相遇时的情形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屠格涅夫,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两幅 图片,同学们看图发挥想象,说说图片的内容,
看谁说得既清楚又生动。(师多媒体出示P67图片)
2.生观察图片,想象内容。
3.分组交流,互相评议。
4.全班交流,互相借鉴学习。
5.能将一件事清楚地写出来,肯定是离不开细心观察的。请同学们今天回家观
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提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顺序词:先……接着……然后……最后……)
三、习作例文
83 170



1、生自读《小木船》,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明确:本文主要围绕“小木船”,写了我与陈明之间的友谊。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明确:简单介绍“我”和陈明是好朋友——友谊破裂——和好如初
5、作者详写的是哪个部分?略写的是哪个部分?
明确:详写的是“我”与陈明友谊破裂与我们和好的部分,略写的是我们
发生矛盾后几个月的部分。
6、“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一段时间,文中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
句话交代,你觉得作者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7、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老师小结。
9、生自主学习《爬天都峰》,完成下面的表格。

爬天都峰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18 牛和鹅
教学目标:
1.会认“拳、捶”等9个生字,会写“甚、捶”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甚至、大
概、结实、无缘无故”等词语。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84 170



3.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4.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
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点:
1.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板书:牛(生自由说)
(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看法?(生自由答)
板书:鹅(牛字稍小,鹅字稍大)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牛和鹅的课文。(板书:和)
齐读课题
师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质疑,师提炼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
容?为什么牛字 小,鹅字大?)
师: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一起来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出示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甚至 故意 扑打 忙乱 大概 助威 昏乱 欺负 无缘无故 摇摇摆摆
3.指名读词语,然后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学生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交流课文结构。
85 170



第一部分:(1-4)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也不同。
第二部分:(5-12)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们把鹅赶走了。
第三部分:(13-15)我们着金奎叔的话,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
四、当堂练习,指导反馈
1.请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2.指名汇报,你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1)本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结: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用“课文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方
式来说,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得更清楚。
(2)为什么把牛字写得小,把鹅字写得大?(生自由说)
师:因为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
①“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指名朗读) 为什么会这样?
(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牛怕人 鹅不怕人
过渡:因为牛和鹅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②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指名汇报读第13自然段)
过渡: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牛 鹅)
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③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课文的哪部
分描写了这件事?(指名汇报:课文的第5- 12自然段)
二、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浏览5-12自然段,找出在这件事 中有几位主角?(指名说:鹅、“我”和金奎叔)
板书:金奎叔 “我”
2.谁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围绕这三位主角发生了什么故事?
(指名:“我”被鹅追赶,吓得狼狈不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教育我不要怕鹅。)
3.自由读5-12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作
86 170



好批注。
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①指导读第5段:
找出文中描写鹅欺负“我”的句子,读一读,这鹅真是——(生:太神气 了)这时候
鹅心里会是怎么想呢?(指名说)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 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
(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读第6、7段,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生汇报
师: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当时的狼狈不堪?(指名说)你来读出这种狼狈。
(指名读——齐读)
师: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7自然段)
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
刻画“我” 的形象的?(指名说: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
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
③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
(课文开头,师:因为我们都很相信这种观点,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
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指名说)
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3)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 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
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板书:不怕鹅 )对待牛呢?(板书:不欺
负牛)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 (指名说:金奎叔说的话。)

(4)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勾出来,自己读一读。板书:不要怕)师生合作读,说
说对你 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可我们实在比它
强啊!”你是怎么理解的?(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 br>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
87 170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四、总结升华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
的 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
确的认识事物,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牛怕人 鹅不怕人 角度不同
金奎叔 不要怕 结果不同
我 不怕鹅、不欺负牛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认识“囊、露”等13个生字,会写“念、级”13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堂、改、
亏“这几 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下
88 170



面这幅图片中的老虎(PPT出示)。作者又是用的哪个词语来描绘的呢?
看到这个词语,你 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2.作者简介

二、字词乐园。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开火车读。
náng jí lòu jué xiàn yīn huō
窝囊 班级 露脸 角色 羡慕 殷切 豁出去

piě méi kuī hōng zhuō zá
撇嘴 倒霉 吃亏 哄闹 笨拙 砸锅

2. 我会给下列生字组词。

念 级 段 俩 练 裤 改 逃 亏 挖 堂 砸 锅

3. 多音字组词。
露 角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
(念、级、段、俩、练、 裤、改、逃、亏、挖、堂、 砸、锅)
2.动画演示“级”、“逃”“堂”“段”“锅“的笔顺。注意“段”的第一笔是撇,
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堂”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 “亏”字下面是
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形近字比较:级极 枪抢 亏专 练炼
4.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四、当堂检测。

1.用“√”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窝囊(lāng nāng) 露(lù lòu)脸 角(jiǎo jué )色 殷(yīn yīng)切
....

撇(piě piè )嘴 想念(liàn niàn) 哄(hōng hǒng)闹 砸(zá zhá)锅
....

2. 给下列字加上偏旁再组词。


____
( ) 两
____
( ) 兆
____
( ) 共
____
( )


____
( ) 谷
____
( ) 每
____
( ) 出
____
( )


89 170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了下作家叶至善笔下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谁能说
说这只“大老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

二、整体感知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 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三、自主学习
1.请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2.完成下列表格。
“我”的心情
期待表演
充满自信
紧张、狼狈




原因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四、合作交流
1.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 “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回想一下,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印
象最深的是什么?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2.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
变化写 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
90 170



字、四字看谁说得多?
(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笑呵呵 闷闷不乐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么开导“我”?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
还是傻事,无 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
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 下来。
六、板书设计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可爱 期待 上台
自信 排练

有趣 紧张 演出
不明白 哄堂大笑

20 陀螺
教学目标:
1.会认“钉、旋”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旋转、溃
败、自豪”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感悟文章主旨。

3.通过诵读和比较语句,品析和学习文中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
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品析和学习文中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91 170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呢?它给你带来了那些欢乐?今天我们 随着高洪波
老师看看他童年时喜欢玩什么?板书课题:陀螺(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 < br>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儿童文学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诗刊》主编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
散文集《捕鼠记》 《悄悄话》,评论集《说给缚斯的情话》等儿童诗《我想》、散文集《悄悄
话》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 、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梳理生字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生字词,接龙读。
冰嘎儿( gā ) 头晃齿豁( huō ) 憨态可掬( jū ) 角锥( zhuī ) 镟床( xuàn )
挑衅( xìn )

(2)重点指导“豁、衅”的读音。
3.概括文章的内容。
这篇文章写了关于陀螺的哪些内容?请找出来,并按文章的思路将它们排序:
( ⑤⑦⑥③⑧ )
① “我”自己做的陀螺很特别 ②“我”做了一个很漂亮的陀螺
② 胜利的陀螺让“我”自豪 ④介绍了陀螺的历史典故 ⑤ 介绍了“冰嘎儿”的制作与
玩法 ⑥“我”过生日,叔叔送了“我”一个陀螺 ⑦ “我”削制陀螺的经历
⑧“我”获得了欢乐,也得到了感悟。
三、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2.积累好词佳句。
3.学生交流反馈。
4.思考:“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四、当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uài( )气 xuán( )转 yù( )料 kuì( )败
92 170



chè( )底 陶zuì( ) 荣yù( ) 自háo( )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旋(xuán xuàn)转 铁钉(dīng dìng) 士兵(bīn bīng) 挑衅(xìn xìng)

3.给下面的字加上合适的偏旁再组词。

______
( ) 丁
______
( ) 贵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______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什么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问题:“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请同学们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或段落。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我”的心情变化过程。
①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
不到的地方去了。
②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③尤其当我看到这枚“ 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
路上一显身手!
④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
⑤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1.指名读。
2.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93 170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前面却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它事呢?
2.文章哪几段是作者斗陀螺之后的感悟?找出来后齐读这几段文字。
3.作者说:陀螺赠与 了我极大的快乐和由衷的自豪,你知道这“快乐”是什么?“我”为什
么自豪?
4.从斗陀螺的经历中作者学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四、合作探讨,各抒己见。
1.本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的一 段经历,“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想
一想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什么?
作者念念不忘的是真挚鲜明的情感,是天真单纯的童趣,是成长的感悟。
2.说说本文的写作特点。
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使文章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
①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②准确恰当的动作描写。
③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五、课后作业。 < br>请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试着写写自己童年时候的一种玩具,写出玩这种玩具的过程,
并谈谈自己 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20、陀螺
94 170




说——做——得——斗——悟
陀 陀 陀 陀 (玩中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螺 螺 螺 螺
口语交际
——安慰
教学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安慰。
2.通过活动,懂得应当如何安慰他人,语言要朴实,语气要诚恳。
教学重难点 :
懂得如何安慰他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心里也会很难过。
你或你的亲朋好友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如果有人安慰一下,心情会不
会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如何安慰他人,使他们的心情舒畅起
来。
二、入情入境
1、默读课本P89三个情境。
2、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选择一个情境,小组讨论,练习说话。
3、教师巡回指导。
4、上台表演,全班交流。
(每组派两个代表上台表演,一个扮演失意的人,一个扮演安慰的 人,台下
的学生充当观众,给出意见或建议。)
5、方法小结:
①学会换位思考
②学会表达自己想帮助对方的想法
95 170



③学会倾听对方的苦恼
④学会运用语言技巧
⑤针对不同的人对症下药。

三、选定情境,自由练说
导入: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非常多。考试失手、竞选没有成功、亲
人离别等许多小事都会影响心情。我 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烦恼呢?
1. 自由选择话题,小组合作,现场交流。
2. 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师总结。
四、总结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去
安慰有需要的人。

习作——记一次游戏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以“老鹰捉小鸡”为例,知道可以抓住几个主要步骤分步说清活动过
程。
2.将活动有序、完整地介绍清楚。
3.分享活动,传递快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有序、清楚地介绍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营造轻松氛围,激发表达动机
1.同学们,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参加过很多次活动吧。比如说:六一儿童节
演出、学校运动会、看望孤寡老人、课间游戏等等。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画
面来重温一下。(媒体播放同学们玩抢凳子、老鹰捉小鸡、斗鸡等游戏活动的
图片)
96 170



2.从大家灿烂的笑容中,老师似 乎看到大家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快乐的活动
时光中。不过今天老师有个要求,你能把自己玩过的游戏介绍 给其他小伙伴吗?
我们以一起玩过的“老鹰捉小鸡”为例,谁来回忆一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呢 ?
指名说。从学生介绍中提取跟“过程”有关的词,形成板书:
3.教师小结 ,点明方法:这位同学抓住我们活动时的几个主要步骤,一步一
步地把活动的过程说清楚了。真能干!
二、回忆活动经历,说清活动过程
1.回忆活动经历。
你和小伙伴肯定还参加过别的活动,下面请你们选择一个,想想参加这个活
动的经历。
①哪些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展的?
②活动前,你做过哪些准备?
③活动过程中,你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④活动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2.同桌交流。
将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说给同桌听,听的时候注意对方说的过程是否完
整。
3.学生反馈。
如:一个学生介绍的是“贴鼻子”游戏活动,他是按照“贴画像——戴眼罩< br>——转圈——找画像——贴鼻子”的过程介绍的。
他是这样介绍的:贴鼻子游戏开始了。老师在黑板贴好画像,让小松来玩。
老师给小松戴好眼罩,又让他原地转了五圈。他拿好鼻子摇摇晃晃地向黑板
走去,好不容易找到画像。他把整个黑板摸了个遍,还是没办法确定位置,
最后凭感觉把鼻子往上一贴,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原来他把鼻子贴到额头
上,他拿下眼罩一看,自己也笑了。贴鼻子游戏真好玩。
4.学生交流、辨析:
(1)你觉得他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了没有?是否完整?
(2)活动主要步骤是怎样写出来的?
97 170



三、抓住主要步骤,写清活动过程
选择自己参加过的活动,自拟题目,自由习作。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活动的过程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别字或是不通顺的句子)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98 170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一次有趣的活动
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丰富多彩的华美夏令营。7月18日早上,我们举行< br>了一次有趣的活动——抓鱼比赛。
第一节课下课后,我们全班同学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娃娃池前 进了。来到池
边,首先看到的就是娃娃池里面有许多鳝鱼、泥鳅和金黄色的小金鱼在游动。开
始 抓鱼了,我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水,准备去抓眼前的那条小金鱼。突然,我感觉
到我的脚痒痒的,低头一看 ,“啊,是一条泥鳅圈在我的脚上了。”我惊讶地说。
说完,我立刻把泥鳅给抓起来,没想到我居然把泥 鳅给抓住了,然后,我迅速地
把泥鳅放进桶子里去了。
我们班里有一位抓鱼高手,你猜猜他是 谁?他就是我们班的陈同学。陈同学
五秒就能抓一条,而我呢,有时候半天连一条也抓不到。后来,陈同 学走过来神
秘地对我说:“你应该身手快一点,一见到它就冲过去,把它抓住。如果它太滑
了, 就左手抓住它的头,右手抓住它的尾巴,这样它就逃不走了。”听了这番话,
我就对自己充满自信,我见 到有两条泥鳅卷在一起,就冲过去,把两条泥鳅一起
抓住了,然后迅速地把泥鳅放在盆子里。我就这样一 直抓下去,不一会儿就满载
而归。
开始评抓鱼冠军了,我们都非常紧张,评委郑重地宣布:“ 本次抓鱼比赛四
(1)班获得冠军。”话音刚落,就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掌握做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学习习惯。
2.认识8个生字,熟读词语。
3.理解“打头阵”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4.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
99 170



5.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部分的俗语。
教学重点:
1.理解“打头阵”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部分的俗语。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
2.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指名学生读“交流平台”里的四段话。
2、说说你从这四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1)哪些地方可以做批注。
(2)批注的方法。
(3)批注的作用。
3、交流自己平时做的批注。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韭 芥 芹 蒜 椒 藕 薯 芋
2、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4、老师指名读生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00 170

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会计实习日记30篇


高考语文必背-项目负责人简历


西部大开发政策-广西选调生网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执行力读后感


宁波诺丁汉大学分数线-军训体会


河南农大研究生院-北京城市学院分数线


请帖格式-自立自强


江西省公务员职位表-七夕祝福语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