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季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余年寄山水
668次浏览
2020年11月12日 05:0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柳叶儿-项目总结报告

2020年11月12日发(作者:单宇)


2019秋部编版小学语文






全册教案
2019年7月


第1课时1观潮

教学内容:1 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想象文章画面,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想象画
面。
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想象文章画面,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具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课件一、课件导入,引出壮观,激发兴趣。
导出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浪淘沙》,说出
入,配乐朗诵。(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自己
引出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对钱
壮2.请学生翻译这首诗,给予相应指导,明 确告塘江
观,诉学生,此诗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 大潮
激发3.问:对于钱塘江的大潮,你们 了解多少呢?的感
兴谁来给我们说说它的成因和具体情况? 受。
趣。 4.配合课文插图一步步提示,引导学生了解江
潮的成因。
5.放映大潮录像,配上合适的音乐。
6.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
7.激发读文:从录像中可以见到钱塘江大潮惊
心动魄、奇异壮观、气势宏大。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一篇描写这一壮观场景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读文,感知大意,梳理脉络。
读1.指名学生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其找出
文,整体梳理课文。 关键
感知 (课文写了两方面:一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词,理
大过;二是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观。) 解“天
意,2.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找出本文的关键词:下奇
梳理“天下奇观”。 观”。


脉3.问:“天下奇观”正是作者观看大潮后的感
络。 受,谁来说说你对“天下奇观”的理解?(板书:
天下奇观)
4.指导“观”字的意义: “天下奇观”的“观”
字和课文的标题“观潮”的“观”字意思是一样的
吗?
(“观潮”的“观”是观看的意思;“奇观”的
“观”指的是景象。)
5.让学生再 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观潮经
过的文段,并理清描写的顺序。(板书: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来之后)
(课文中第2至第5自然段具体写观潮的过
程,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潮来前 、潮来时、潮
来后三个时段的景象。)
6.组织学生交流字词,理解有困难的留待后面
的学习中随文解决。

学习三、学习潮来时的景象(第3、4自然段)。
潮来1.启发式提问,引出重点:读了课文 ,你觉得
时的哪几部分的内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钱塘江大潮是
景天下奇观呢?(可能有的学生推 荐课文第3、4自
象。 然段,有的推荐其他部分,对于每一个不同的推荐,
其他学生均应举手表决)
2.指导读文:看来推荐第3、4自然段的同学
最多。既然大家都觉 得这两段最能体现出钱塘江大
潮的奇特,那我们就重点读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找
出你认为最能看 出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加以
理解。
3.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所划的词句。鼓励学生
从修辞手法等方面对词句作具体分析。(让学生在
教师的启发下,朗读分析语句,发挥想象力,从文< br>字上感受大潮的壮观气势)
4.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5.引导学生由“水天相 接”、“再近些”、“浪潮
越来越近”这些关键词语分析这一部分的写作顺
序,得出结论:作者 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大
潮的。
6.对江潮的具体描写又分为声音和气势两方
面 ,让学生对此加以分析。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
当点拨,板书相关语句。
(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气势壮:一条白线 城墙 千万匹战马)
7.组织谈话 :如果你就是这观潮的人,当看到
江潮铺天盖地地向你涌来时,你会想些什么,说些

学习
课文
3、4
自然
段。


什么,做些什么?

配乐四、配乐朗读,指导背诵。
朗 1.用PPT课件演示第3、4自然段所描绘的景配乐
读,象,让学生朗读课文,为画面配上解说。 朗 读,
指导2.鼓励背诵,再次提醒学生该节是按照由远及体会
背近的顺序写江潮的,让学生抓住 关键词语反复朗钱塘
诵。 读,争取背诵。 江的
3.再次用PPT课件演示第3、4自然段所描绘天下
的景象,让学生背诵第3、4自然段。 奇观。
4.评价:大家背得真好!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
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越 来
越近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

板书设计:
1、观潮

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气势壮: 一条白线 城墙 千万匹战马

教学反思: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2课时 1 观潮
教学内容:1.观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进一步感受江潮的奇特、壮观。
2.进一步掌握字词,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3.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4.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 激发对钱塘潮乃至祖国大好
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产生对大自然的探索之心。
教学重点:
1.学习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进一步感受江潮的奇特、壮观。
2.进一步掌握字词,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2.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 激发对钱塘潮乃至祖国大好
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产生对大自然的探索之心。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感悟一、感悟潮来之前(第2自然段)。
潮来1.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体会
之前。 景象。这么壮观的江潮在来之前和退之后是怎样的当画
呢?我们先来看看潮来之前的情况吧。 面, 品
2.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来之前人和江的词句,对味字
照第2页插图,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 ,品味字词。
词。(板书:人山人海 江面平静 若隐若现)
3.问:观潮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钱塘江大潮的魅力巨大,因而吸引了
很多的观者。)
4.总结:每年到钱塘 江边观潮的有几十万人,
大家都想争睹钱塘大潮的壮美。江潮来临之前江面
是平静的,薄雾笼罩 ,几座远山若隐若现。在这么
宁静的外表下竟然酝酿着一场撼天动地的江潮,大
自然的力量真是 奇特啊!

学习二、学习潮来之后(第5自然段)。
潮来1.引入:潮起必然潮 落,在经过了潮涌的辉煌找出
之之后的钱塘江又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我们来读一描写
后。 读文中写潮来之后的段落。 潮去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描写潮去后江后江
面景象的语句: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丈来高) 面 景
2.组织讨论:文中写道,“看看堤下,江水已象的
经涨了两丈来高了”,人们为什么现在才 注意到江语句。


品味

言。


积累
并运
用词
语。













水已经涨了两 丈多高了?刚才人们干什么去了?
(人们刚才被江潮的气势所吸引,根本没有注
意到江水的变 化。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以人
的活动来说明江潮的魅力。)
3.问:学习完了课文,我们一定对“天下奇观”
有了更深的体会。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4.激发情感:这样的天下奇观让你们激动吗?
5.更进一步激发情感: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份激
动,向世界宣布,钱塘江大潮的确是——
(引导学生说出“天下奇观”)

三、品味语言。
1.指导品味语言:这 篇课文之所以把江潮写得
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课
文的语言很美。请大 家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觉得美
的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自己所划的句子,并说明美的理由)
3.指导用“齐读”“配合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来欣赏本文语句,充分感受句子的语言美和形象
美。

四、积累并运用词语。
1.用PPT投影重点词语,教师说出词语的意
思,学生站起来抢答,说出相应的词语。 2.进行词语运用练习。(用PPT出示一段不完
整的语段,让学生将本课学到的词句填到括号中,
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
语段如下: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 ),一浪一浪( )。潮水
声犹如( ) ,海堤上尽管
( )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
地方。
3.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词语填入括号中。
1五、总结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1.启发谈话:钱塘江大潮这世上少有的伟大奇
观竟然为我国所拥有,你心中一定有一种情感在涌
动,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组织讨论 :在表达方面,我们从课文中能学
到什么?(让学生边讨论边自由读,然后选派代表
报告,与教 师一起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并记录
有感
情地
朗读
自己
所划
的句
子,并
说明
美的
理由。

将本
课学
到的
词句
填到
括号
中。
总结
出本
文的
写作
特点。


力。 下来,以提升写作技巧。)
在学生报告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下几点: (1)
善于观察,在观察 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2)按照
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材料积累起来;(3)在写作
的时候学 着运用侧面描写;(4)注意多种修辞手法
的运用。

板书设计:




潮来前 若隐若现 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

潮来时 声音大: 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气势壮:一条白线 城墙千万匹战马

潮来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两丈来高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1 观 潮


第3课时 2走月亮
教学内容:2 走月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鹅”、“卵”、 “俗”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淘、
牵、鹅、卵”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让 学生体会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
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鹅”、“卵”、“俗”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淘、
牵、鹅、卵”等13个 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月光下的动人场景和美好意境,
感受到爱的存在和温暖。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谈话一、谈话引入新课
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都走过什么呀? 自由
新课。 2、学生自由发言。 发言,
(走过桥、走过路、走过岁月……) 指生
3、师:同学们都走过很多地方,但有一位交流。
作家却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走月亮》,月亮< br>怎么走呢?你想知道他是怎样走的吗?今天,就让
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走月亮》。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5、介绍洱海与作者吴然。
初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书,自由地朗读初读整体课文,想一想,作者说的“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课文,
感知。 他在走月亮时,又有什么感受呢? 感受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课文
晚上 ,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内容。
月亮”。
2、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
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3、生边读边画,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4、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指生说)
5、作者笔下的月亮多美呀!你觉得哪些地方


品读
课文,
理解
内容,
感受
情感

记忆
字形,
指导
书写

最美呢?
(指生交流)
6、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1、再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最美?
(指生交流)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呢?小组内学生
交流。
3、全班交流。这篇课文写了“我”和阿妈
在月夜中散步,看到的美丽景色。
4、那“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呢?(再
读课文,指生说。)
在小溪边走,在田野中走……
5、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迷人的画面,使
我们 仿佛进入了爱的天堂!细细读读课文吧!找出
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6、问: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
爱的温暖)
7、学完课文后,你最想说什么?
四、记忆字形,理解词语
(一)、理解词语:泼剌声、沟水汩汩、镀亮、
月影团团。
说一
说文
章写
了哪
些内
容。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
理解
词语,
除掉坏的。
学习
生字。
运载:装载和运送。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
的效果。
(二)、记忆生字:
1、填:注意右半部分里面是三横。
2、葡萄:注意区分两个字形。
3、稻:右下方不是一个“白”,中间不是一横,
不能连在一起。
4、卵:里面是两点。
5、指导书写,生描红。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
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6、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 ”是
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7、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
写字姿势。

课外
五、课外积累
积累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好段。
2、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积累
与背
诵。


第4课时 2走月亮
教学内容:2 走月亮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3、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播放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听音
音乐, 1、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乐,齐
创设问: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 读课
情境 2、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题。
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
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
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有关月夜的文章—
—《走月亮》。
4、现在我们就来穿越时光隧道再次走进那个
美好的夜晚!
(齐读课题)
精读二、精读课文,激发兴趣。
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你< br>激发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有哪些画面
兴趣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一下吧!
2、师利用课件把文章中每一场景都表现出来,
并配以《月光曲》的背景音乐,老师边放课件边按
原文诵读,生边听边欣赏。
3、问:欣赏完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指生交流)
月色真美、小水塘真可爱、田野真是硕果累累、
“我”和阿妈行走的画面真温馨……
再读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交流
课文,(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感想,
深入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朗读


理解 起来的吗? 体会。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 明亮,月光是
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
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 物清晰而又静谧,这
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
好。)
(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
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
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
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
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
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
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 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
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
一找。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
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
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 br>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
读。)
第4自然段:阿妈 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
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
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 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 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
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
性化的 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
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 来越温暖了。我们贴


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
这让“我 ”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
浓的亲情。
(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
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 ,走
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
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 那美丽的
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
到大自然的怀抱。
(教师板书: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
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
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教师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拓展 体会
延伸,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情感,
体会1、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交流。
情感。 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
流。
2、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
板书设计:
2 走 月 亮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 想到: 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美好景色
闻到:阿妈的气息 浓浓亲情
看到: 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5课时 3现代诗二首
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
环节 活 动
谈话
1、同学们,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秋天写

导入。
下了精彩的诗歌,你都知道哪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
呢?
(指生说,相机点评)
(预设: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是呀,在不同诗人的笔下,秋天是不一样的,< br>有忧愁的,有秋高气爽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今
天就让我们走进现代的诗人刘大白笔下的秋天, 去
看看他的眼中秋晚的江上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指生说。
(我知道了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地点是江边。)
4、同学们,你们对刘大白了解多少呢?谁能将课
前预习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指生简介刘大白,师总结)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 庆棪,
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
批注


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
史家。
5、著名的 诗人刘大白在一个美丽的秋天来到夕阳
西下的江边,他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打动,写下了—
—《秋 晚的江上》这首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初读
诗歌,
整体
感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 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一下字典。想一想,这首诗
描写了什 么内容?
2、解决生字障碍,读通诗歌。
出示生字: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
一瞬 红颜
(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生读诗歌,师纠错,点评。
4、分小组读诗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
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
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2、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呢?指生说出自己喜欢的
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齐读诗歌。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配图配乐朗诵。
2.思考问题:
(1)第一小节写了哪些景物?(指生说)
(鸟儿、斜阳)
(2)诗人笔下的鸟儿是怎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
倦了)
(3)斜阳呢?(被鸟儿“驮着”)
(4)(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个“驼”字用得多好呀!你们看,夕阳就要落山了,低飞的鸟儿从天空
中慢慢飞过,想要归巢,远远看去,像背斜阳一般 。
可作者不用“背”,偏偏用“驮着”,是因为什么呢?
(5)提示“你都听过什么东西“驮”着什么呢?
(马儿驮着包裹,砍柴工驮着重重的柴火……)
(6)那现在你觉得“驮“字突出了什么?

理解
诗意,
体会
感情


(突出鸟儿很疲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
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现在,你能读出景色的优美和鸟儿的倦意吗?
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
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
流后汇报。
(双翅、斜阳、芦苇)
4.思考问题:
(1)“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是什么修辞手
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1)刚刚的鸟儿是什么状态“(倦了)这时候呢?
(双翅一翻。仿佛来了精神。)
(这是一种夸张手法,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
由的精神)
(2)你们见过芦苇 吗?(出示图片)看,这就是芦
苇,如果把这芦苇当做人,那这白色的不就像它的
白头发吗?夕 阳下,那白色的芦苇被染成了淡红
色。
(3)诗中的“妆”“红颜”等词语把芦苇拟人化,
让整首诗更有趣了。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全诗、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 .诗人不仅在写鸟,也在写人,不仅在写秋天,
也在写自己。那挣脱束缚的鸟儿,就是诗人内心的
写照。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刘大
白欣悦的感情。
2.诗人笔下一共出现了几处景物呢?
(指生说,师板书)
鸟儿、斜阳、双翅、芦苇、江上
3、这简单的几个景物,通过诗人的认真观察和合
理 想象,就变成了这首美丽的小诗,让我们用发现
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 (齐
读诗歌)

作业四、作业布置
布置 1、背诵诗歌。
2、将诗人描写的景物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斜阳
秋晚的江上


头白

芦苇

教学后记:






















鸟儿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6课时 3现代诗二首
教学内容:现代诗二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
环节 活 动
一、复习导入,介绍作者
复习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秋晚江上图,还记得
导入,吗?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复习
介绍(齐读诗歌《秋晚的江上》) 诗歌,
作者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牛呢? 了解
(黄牛、水牛、牦牛……) 诗人。
(1)你们听说过“花牛”吗?我国一位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就写了一首描写花牛的诗——
《花牛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到这首诗的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花牛是什么样的?诗人为什么会为花牛写
一首诗歌?)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有趣的小诗
吧!
3、简介徐志摩
徐志摩可是一位鼎鼎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细
腻而又文雅,你对他了解多少呢?
(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徐志摩,教师适时补
充。)

二、初读诗歌,感受趣味
初读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把
诗歌,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之后说一说,你读读诗
感受到了怎样的花牛? 歌,扫
趣味 (生自由朗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除障
同桌互帮互助、小组合作解决。) 碍。
2、指生交流
预设:我觉得花牛很可爱。
批注


预设:我觉得诗人很喜欢花牛。
预设:我认为这头花牛的生活真是自由自
在……
3、从诗人笔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可爱又自在
的花牛,这些同样可爱的词语谁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压扁 一穗 剪秋萝 眠 霸占 半个
天 滴溜溜 偷渡
(1)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 送入诗中,再读诗歌。



抓住
词句
品读
诗歌
的趣
味。


























精读三、精读感悟
感悟 1、再读诗歌,想一想可爱的花牛都在草地上做了
哪些事情?
(生读诗歌,交流)
指生答: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
在草地里做梦。
2、你喜欢哪一幅画面?能读给大家听吗?
(1)第一小节
①生读诗歌,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一小节的原因。
②花牛在草地上坐着,怎么样了?
(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③相机出示剪秋萝图片,介绍这种植物。
④你从这一小节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
句体会到的?
(花牛很重、花牛坐在草地上是随意的、自在
的。)
⑤指导朗读。
(2)第二小节
①生读诗歌,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一小节的原因。
②花牛在草地里眠的时候,景色和天气如何?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③你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天气很好,白云很多。)
④从哪个词语最能感受白云多?
(霸占)
⑤是呀,诗人用词多么巧妙,一个“霸占 ”不仅
把白云的多写出来,也赋予了白云生命,让整个画
面更加活泼、生动了。
⑥指导朗读。
(3)第三小节
①生读诗歌,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一小节的原因。
②花牛在草地上又是如何走的呢?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③从“滴溜溜”你读出了什么?
(花牛走路是十分自在的,心情很愉悦)
④我们学过很多ABB式的词语,你能说出几个
吗?
(香喷喷、水汪汪、傻乎乎、甜滋滋……)
⑤叠词的使用,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增强< br>了诗歌的趣味性。现在,你能把花牛散步时的自由
自在读出来吗?
⑥指导朗读。
(4)第四小节
①生读诗歌,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一小节的原因。
②花牛在草地上做梦的时候,景色如何?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③这是什么时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这是傍晚,从太阳偷渡西山的青峰可以看出
来。
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太阳偷渡了西
山的青峰?
(就是太阳悄悄地从西山的山峰落了下去)
⑤诗人写得多巧妙啊,一个“偷渡”,仿佛太阳< br>怕吵到梦中的花牛一样,多么温馨又美好的画面!
你能读好它吗?
3、练读诗歌 (1)这首小诗虽然简短,却十分有画面感,诗
人不仅在写花牛的自在,也是在写自己的幸福呀!< br>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
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
爱。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
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结构一致: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 的诗
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
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 梦”,
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
起来朗朗上口。
B.用词准确,“压”“霸占”“甩”“偷渡”
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5.找景物,品画面
(1)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都有哪些景物?这
些景物在诗歌中对构成画面起了什么作用?




读好
每一
小节
诗歌
的不
同感
受。


(花牛、剪秋萝、白云、草地、太阳、山峰……)
(2)这些景物让画面更加 细致、生动、形象,
对刻画花牛的形象以及全诗自由自在的画面起了
重要作用,让读者更有画面 感。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仿照《花牛歌》的写法,写一首现代诗。


板书设计:

眠 ——霸占

走 ——甩得


做梦——偷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花牛歌
坐 ——压扁


第7课时 4 繁星
教学内容:4、繁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星的情景以及不 同的感受,激
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激发
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听歌
情境,星星”。 曲,谈
导入2、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感受。
新课: 我们仰望星空时,会产生哪些遐想呢?能和大家分
享一下吗?
(指生交流)
3、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几许快乐、几多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
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
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这个人就是巴金。今天让我们随著名作家巴金一起
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我心目中的巴金,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巴
知作金资料。
者,解 2、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交流
背景。 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作家巴金
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的相
主席,《收获》主编。主要 作品有:长篇小说《爱关资
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料。
《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
《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 》;散文、
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




读课
文,扫
障碍,
知结
构。

齐读
课文。
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补充《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
192 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
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
班 。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
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
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 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
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
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 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
动。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
金抵达巴黎。 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
杂记》38则。
《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
月。


1、请 同学们轻轻地翻开语文书,自由朗读课
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字典,遇到不懂的词
语试着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生自由读课文。
3、出示词语:
密密麻麻、庭院、静寂、舱面、半明半昧、
怀抱、摇摇欲坠、沉睡
(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4、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呢?
相机解释“半明半昧”、“摇摇欲坠”。
5、请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巴金描写了几
次繁星美景?
(生快速浏览课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指生交流)三次。
(1)从前在家乡看繁星。
(2)三年前在南京住的地方看繁星。
(3)如今在海上看繁星。
7、作者这三次看繁星的顺序是什么呢?
(时间顺序)


1、巴金的三次欣赏繁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每一种感受都藏在他 优美的文笔中。这篇课文
写得多美啊!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朗读一遍吧!
2、齐读课文。


朗读
课文,
理解
生字
词语。


齐读
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作业2、想一想自己观看星空的经历,用一段话写出自
布置 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8课时 4 繁星
教学内容:4、繁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星的情景以及不同 的感受,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会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星的情景以及不同的感受,< br>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复习1、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巴金笔下的繁星,欣赏读词
导入。 了美丽的月夜景色。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语,复
2、出示词语: 习。
密密麻麻、庭院、静寂、舱面、半明半昧、
怀抱、摇摇欲坠、沉睡
(指生读,齐读)

精读二、精读课文
课文,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巴金描写
体会了三次繁星美景,这几次描写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分小
情感。 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组研
间、地点,找出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 究比
2、(生读课文)分小组研究比较写三次看星的较写
情景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并讨论 一下,为什么三次三次
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会不相同。 看星
3、(小组推选代表交流) 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的情
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景和
步深入精微了。 感受
(1)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从前“我”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星星?那是一种
什么感觉?
从前——望着星天,“我”看到的星星:密密
麻麻。给人的感觉是悠闲。
指导朗读。




体会
修辞
与词
语的
巧妙。
(2)指生读第二自然段
三年前“我”在南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星星?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群星密布,光明无处不在,静寂)
指导朗读
(3)指生读第三自然段
如今“我”在海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星星?那
是一种什么感觉?
(半明半昧,觉得与它们很熟,像回到了母亲
怀里。)
①出示句子: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
感。
②出示句子: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
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 小声说
话。
写出了海上看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
受,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③出示 句子: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
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
子,现 在谁在母亲的怀里了。
表达了作者望星天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
恋之情。
指导朗读。


三、体会修辞与词语的巧妙。
1、找出文中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
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
达作用。
2、比喻——“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
象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3、拟人——“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
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 在小声说
话。”
4、排比——“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
是梦幻的。”
(过渡:除了这些修辞手法,文中还有很多词
语用得也十分巧妙。)
5、出示句子: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
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觉得“光明无处不
在”呢?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 充满朝气,
找出
文中
修辞
手法,
加以
赏析。


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
在”。 )
6、出示句子: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
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为什么要用“觉得”两个字?
(作者已经不是小孩子,只是感觉上仿佛回到
了童年,所以用“觉得”二字。)

四、拓展延伸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
拓展开描写,壮写了 “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
延伸 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
美好 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
受。
2、请学生谈谈自己有过的看繁星的经历或者
说说你对星星、星空了解多少。
3、如果你来到大海边,面对碧海蓝天,你会
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呢?请你以“大海,你象„„”
为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写好后,先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推荐代表朗
读作品。)


布置 1、 在夏天的夜晚,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
作业 画一幅画,并配上适当的文字进行说明。
2、文章结尾看起来似乎不太完整,根据首尾
照应的原则,请你给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在
20字左右)。
3、课外收集阅读巴金的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说说
自己
看繁
星的
经历。












































第9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 在破坏我们生活环境,能说出对身边存
在的环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3.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在破坏我们生活环境,能说出对身边存
在的环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 法。
2.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难点:
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 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图片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激趣,
1、同学们,我们观山,看 海,听雨,赏花……
说说
导入
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
我们
课题
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
身边
存在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
哪些
我们的生活环境。
环境
2、(出示课本上的图片)
问题。
看,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从图片上,
你都看到了什么?
3、指生说。
(垃圾遍地、废水随意排放、大气污染、乱砍
乱伐)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
里;
生: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
生:人们的生活垃圾。
4、满地的垃圾污染的, 是地球妈妈外衣,使
我们蓝衣生存的土地;被污染的废水排入的,是地


球妈妈的 血液,是我们的河流;天空中飘的有害气
体更是可以呼入我们的心肺,一排排倒下的是地球
的卫 士——森林。是呀,环境问题无处不在,我们
与环境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明确
二、明确要求,交流想法
要求,
1.读一读:理解口语交际内容及要求
交流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中的文字,明确今天的口语
想法
交际内容。
2.明确具体话题。想一想,这样的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多吗?你还知道哪些环境问题?
指生交流。
(浪费水资源、浪费电、噪音污染……)
3.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 办法呢?你能想
出什么好办法?注意发言的时候要围绕讨论的中
心,不要跑题。
(指生交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提
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4.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1)阅读书上的两条小建议,指生读。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
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
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
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2)想一想,这两种办法可行吗?你能列举一
些类似的做法吗?
(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将具体的办法写出来。
(4)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5)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预设: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① 做好垃圾分类。
② 要珍惜水资源,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洗衣服的水可以冲马桶。
③ 离开教室和家里要随手关灯。
④ 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
⑤ 要绿色出行,减少废气排放。
⑥ 二手物品赠送给别人或者卖到二手市场。

讨论
环境
保护
十条
小建
议。


⑦ 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
⑧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⑨ 节约用纸,草稿纸的反面也要物尽其用。
⑩ 不要把废弃物丢入河中。

总结
三、总结延伸
张贴
延伸
我们与环境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
布告。
一点一滴的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地球需要我
们的保护。课后, 同学们可以将我们制作的“保护
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在学校、社区的布告栏。将
保护环境深入 到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
(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10、11课时 习作1
教学内容:习作1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好地方,将推荐理由写具
体、充分。
2、习作中学会按一定顺序介绍,并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等写作手法,把
要介绍的地 方写清楚,写具体。
3、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好地方,将推荐理由写充
分。
教学难点
1、抓住一个地方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将这个地方好在哪里写具体。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1、导语: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欣赏了被齐读
谈话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桥,感受了吴然笔下动人课题,
导入 的月下美景,我们领略了秋晚江上的红颜,也跟随了解
巴金仰望了浩瀚的星空…… 习作
2、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比如水乡小内容。
镇让我们善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 奋不已,书店
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使我们快乐的
天堂……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 一下自己最喜欢的


讨论
交流,
明确
习作
要求




指导
写作
地方。
(板书课题——推荐一个好地方)
二、讨论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1.怎样有条理 地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并且能吸引别人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语文书,
在习作一中找 一找答案。
2.出示句子: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这个地方
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写出 推荐理由,吸引
大家去看看。
(1)指生读要求。
(2)讨论:习作的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
怎样具体来写呢?
3、出示书上例子 :推荐一个古镇。这个古镇
很美……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这
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
(1)师:你来说说从示例的描述中,你找到了
古镇的那些推荐理由?
(2)景色优美、历史悠久、美食丰盛
(3)关于古镇,你还有哪些推荐理由?
( 指生说:古镇上的生活节奏很慢,让人觉得
很悠闲;古镇上有许多古老的物件;古镇上有许多
风 俗演出……)
4、你有哪些想要推荐的地方呢?请小组内讨
论,首先确定一个具体的地方,参 考事例列出想要
推荐的理由,注意理由充分、具体、有吸引力。
(1)小组讨论,列举推荐理由。
(2)指生全班交流,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3)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做介绍时,都抓住
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
象。(板书:抓特点)


三、指导写作
1、确定了写作的地方,接下 来就要进行写作
了。回忆一下这个单元的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很
多文章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 的。
2、比如《观潮》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
潮来后的顺序来写的。《走月亮》作者是 按照方位
顺序来写“我”和妈妈看到的景物;《繁星》按照
时间顺序来写“我”看到的不同时期 的星空……所
以,在写景作文中,一个很重要的注意点就是要按
照一定顺序来写。
(板书:按照一定顺序写)
3、除了按照一定顺序写,我们还要注意详略
读课
文,明
确习
作目
的和
要求。


按照
一定
顺序
写习
作。


的得当。这个地方 最吸引人的要详细写,你可以挑
选一两处,剩余的特点可以略写。
(板书:详略得当)
(1)出示段落,了解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出示原文: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
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
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 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
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
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
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
黄的、紫的、真 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出示修改后的段落。
夏天,树木的枝叶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 了
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太阳出来
了,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 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野花。

(3)哪一个写法更有吸引力,让你更想去这个
美丽的地方?为什么?
(4)指生交流(第一 个让人更想去那个地方,
因为它抓住了夏天的树木、雾、太阳、野花等景物
来详细描写,非常吸 引人。)
(5)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的一处风
光来写一段话,注意选择其中的2— —3个景物,
把它们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6)为学生提供几个家乡美景的图片。( 学生
可以写这两处风光,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地方的风
光。)
4、你还可以将自己的喜爱之情写出来,表达
自己对这个地方的情感。
(板书:写出真情实感)
5、师生讨论并归纳写作提纲
(1)总写一个地方的的总特点,简单介绍自己
要推荐的地点。(总写)
(2)然后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一处地方,挑选
两三处详细写,有代表性的景物要细致描写。(分
写)
(3)写一写自己对景物的感受。(总写)

习作 习作,
练习 四、习作练习 修改,
1.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誊写
2.展示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3.修改习作。

第二课时: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12课时 语文学习园地一
教学内容:语文学习园地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
学会在习作中运用。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
用。
3. 学会写字,熟读并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重点:
1.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根据文章描写想象画面,更能根据声音描写想象声音,
学会在习作中运用。
2.学习词语的运用,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教学难点:
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会成语的运用。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交流,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好玩的地方,在
说说
交流,
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
自己
导入
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
喜欢
新课 那些
呢?
地方。
小组讨论后发言。
生: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

< p>
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
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 大潮由远
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大潮
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生:课文《走月亮》在作者的描述下,我不仅
能想象画面,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
鸣叫声……
生:有些文章,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似乎能“闻”
美食的味道了。

学习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词句
板块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段运
和同学交流。

用。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
理解
2. 理解词语。
词语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
的意
开了锅一样。
思,学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
以致
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 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
用。
象。
震耳欲聋: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
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
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
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
声,不被人知道。
3.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
习时的情景。
生:切切私语我能想到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说悄
悄话。
板块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
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
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
生: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
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4.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
日常生活。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
我家的小猫一会儿功夫就把一盘鱼吃完了。
...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
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书写提示。
书写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
书写
提示
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字。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
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
惯。
2.练习书写。



四、日积月累。
学习
鹿柴
日积朗读
空山不见人,
月累 古诗,
但闻人语响。
理解
返景入深林,
诗意。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
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
照在青苔上。
3.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
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1课时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内容: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
快和生机。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初读了解
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文章,童话
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认识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字词 读课
3.检查初读情况。
文。



再读思考
二、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文章,五粒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
整体豆发
都发生了什么事?
感知 生了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
什么
感受?
故事,
3.全班交流:
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三、默读课文,积极思考
默读1.提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准备小组交流。
课文,2.老师提示提出问题的方法。 小组
积极发问的词有:谁 什么 怎么样 交流,
思考 发问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对主要人物、对解决
主要事件、对结果、或者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问题。
3.小组交流各自提出的问题,并对能解决的
问题讨论解决,对自己足够满意的答案提 出来大家
讨论。
4.展示各小组问题,梳理出问题清单。对照


课后的 问题清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讨论解决:
小豆子像“一个囚犯”,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一株豌豆苗为为什么称为“一个小花园”?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总结
方法。
总结
四、总结本课学习方法 学习
1.提出问题,读中思考,梳理相关内容,找方法。
到答案。
2.课后再读童话,体会人物的情感。

板书设计: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囚犯”
“一个小花园”
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2课时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内容: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环节

复习一、复习导入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
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 讨。这
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角色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体验,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品读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
感悟 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
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
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
表演。

探讨
解决三、探讨解决问题
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
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
机,感 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
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学生批注
活 动

体味
情感。


读课
文,标
记。


读相
关语
句,品
味。


2、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
否矛盾?为什么 ?
点拔:说小豆子像 “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
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
是因为小女孩每 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
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
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
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放飞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
想象,
你会怎么做?
延伸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
拓展 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囚犯


愉快和生机
花园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3课时 6 蝙蝠和雷达
教学内容:6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蝙、蝠、漆、启、避 ”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书
写“达、蚊、即、科、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
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认“蝙、蝠 、漆、启、避”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系”。正确书
写“达、蚊、即、科、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
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认识
引入图片上的事物吗? 蝙蝠
课题。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和雷
情况? 达。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
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6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初读1.出示会认字。 理解
课文,出示会认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词语,
了解蝇、证、揭、障、荧、屏” 学习
大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生字。
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 蝙蝠 即 、
铛、蝇、证、揭、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荧”
要与“萤”区别开了。
2.出示会写字。
“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
研、究、驾、驶” < br>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


第五笔是点。“横、绳、蝇、驶”书写时要左窄右
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
姿势。
3. 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
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生自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 ,说说
主学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
习 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
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
读 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
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
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
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 于揭开了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
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
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 什么
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自主学
习课
文。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4课时 6 蝙蝠和雷达
教学内容:6蝙蝠和雷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
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
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复习旧知。
1.听写词语。
飞蛾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听写
复习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词语,
旧知。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复习
怎样的动物? 旧知。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教师板书:《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理解二、理解课文。
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思考
指名读,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蝙蝠
飞机的飞行是从篇幅身上得到的启示。 和雷
2.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达的
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关系。
小组讨论。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


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
议———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
样探路的)(多媒体出示最后一句话。) 5.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
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 br>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
格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学生分小组学习。
b.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
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 次实验中
是这样做的-----------)
6.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
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
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划出来,然后
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7.学生自读后提问,并列出问题清单。
a.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
探路的?
b.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
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8.同桌自学第七自然段。
a.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第七自然段。
b.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c.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
吗?
d.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f.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
演,生简评)
9.师生分读第七自然段。
10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11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





自主
学习,
填写
表格。


















提出
问题,
解决
问题。













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齐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
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
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八自然段,同时也帮老
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12.集体朗读第八自然段。
13.学完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从
中受到什么启发? 理解
分组讨论,列出清单。 什么
a.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事仿
b.为什么课本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生学。
c.“蝙蝠探路”还可以用在上生活中的什么地
方?
反馈:
生: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
的,第一个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
生: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写法上来问的。
生:第三个问题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
经验提出来的。
四、总结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
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

板书设计:


嘴巴 超声波
耳朵 障碍物反射
蝙蝠和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障碍物反射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5课时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内容:7、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激趣导入。 齐读
1、教师板书课题。 课题。
激趣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
导入 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
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
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
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 语言
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
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字词二、字词训练与学习。 学习
训练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生字,
与学唤雨、改观、程度、程 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汇报
习。 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交流。
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
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 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
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
时点击 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
交流。





整体
把握
课文。

三、整体把握课文。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采用大声读、 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
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
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自读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
感悟 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
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
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
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
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 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
标记。
预设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
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 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
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
异同。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指导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
写字。 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
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 们给
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
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
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

读课
文,说
说主
要内
容。


自读
课文,
体会
文本
内涵。


书写
生字。


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6课时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内容:7、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2、了解20世纪科学 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
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
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 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复习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听写
导入,1、听写部分词语。 词语,
巩固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批改
字词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订正。
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
再读一读。


品析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词句,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 教师小徐
感悟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讨论
科技用“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交流。
之奇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
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
也竞相开放了?
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
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
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



〔设计意图〕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畅想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
未来,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激起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
爱科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
学之的蓝图。
愿。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
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充分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准备,
应对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 先组织学生小组讨
科学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
老师用设问句等方法,结 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
挑战。 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
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板书设计:


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7课时 8 蝴蝶的家
教学内容:8、蝴蝶的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
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
解决。
教学难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说一
谈话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说自
导入 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己对
(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家”
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的理
教师引入: 解。
(出示课件)
同学 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
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
雨, 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
里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
家。


自读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初读
课文,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
认读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习
生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生字
查一下生词。 词语。
出示第一组词语:
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再读
文章,
提出
问题




带着
问题,
初读
课文





4. 出示第二组词语:
轻盈、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
(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
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
(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提出
1.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
2.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交流。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留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学习
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1、2
高。 自然
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段。
自然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才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 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强
烈的对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却很弱。这让作者
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 生了着急的情绪。就让我们
下节课接着去探索蝴蝶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作者为什么特别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美丽香甜的吗?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8课时 8 蝴蝶的家
教学内容:8、蝴蝶的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依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环节

复习一、复习导入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
节我们提出的问题读中解决问题。


品读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感悟,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
理解情了吗?是什么心情?
课文。 (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
为蝴蝶着急、担心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
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
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
在想什么呢?
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
雨骤,让 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这真是难为蝴蝶
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然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
心?
预设:
①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
那样着急。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
学生批注
活 动




读课
文,体
会作
者的
心情。


















蝴蝶着急、担心。
②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
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③作者刚才想到了什么?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
蝶的美丽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
惹人喜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④如果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美丽
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
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
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3)“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
急了”。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为
蝴蝶 着急了?
(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着急
了。)
①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
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②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到底
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了。
③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
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
的?(三个“一定”)
②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
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③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
你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
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
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通过
对词
句的
理解,
体会
文章
情感。

蝴蝶的家在哪里?(不仅仅是好奇)


我为什么着急?(关爱蝴 蝶)

蝴蝶的家美丽香甜吗?(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9课时 习作2 小小“动物园”
教学内容:习作2 小小动物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环节

谈话一、谈话导入
导入。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动
物,每个小动物也都有不同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
你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种小动物吧。

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明确1.明确习作要求。
要求,(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
选择和要求。
内容。 (2)小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
内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写完以 后,
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流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有什么地方
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 br>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确定写的内容。
(如果多数学生说的内容相似,教师要加以引
导)


学生批注
活 动

听谈
话,理
解内
容。

交流,
明确
习作
要求。



三、整理思路,点拨写法
1.整理思路,拟写提纲。
整理(1)你想怎样写,在脑海中列 出一个框架,打
思路,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和同桌说一
点拨说。
写法 (2)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学生自己试着拟写提纲。
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不要统一学生的思路,教师要鼓励有
新意的想法)
2.重点指导,点拨写法。
(1)怎样才能写出家人的特点?
(2)指学生回答。
在交流中明确: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
情等进行描写。
(3)要通过描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
的事情,来突出他们的个性与特点。


个性四、个性表达,下笔成文
表达,1.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给自
下笔己的习作起个新颖的名字。
成文 2.教师巡视中做个别指导或疑难解答。
3.集体评改,回顾方法。
(1)回顾修改习作的方法,全班交流。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放到投影仪上,
全班同学针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
的方式去修改。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2.自读自改,完成习作。
(1)自读习作,没完成的接着写完整。
(2)读自己的习作,按照习作要求和修改方法
修改自己的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修改情况。
3.互评互改,完善习作。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
(2)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作重点,评价事例
是否具体,表达情感是否真挚。



理清
思路,
写作
文。


修改
作文,
交流
作文。


第二课时: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小小“动物园”

明确要求→交流素材→下笔成文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10课时 语文学习园地二
教学内容:语文学习园地2
教学目标:
1.明白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的思维,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了解设问句。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明白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的思维,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
1.了解设问句。
2.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环节

一、交流平台
交流1.轻声朗读文中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
平台 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4.扩展练习。
(1)谈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2)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
法。


识字二、识字加油站
加油1.自由读三组字:你发现了什么?
站。 (每组字都是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
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
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学生批注
活 动

朗读
对话,
交流
发现。


识记
生字,
学习
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自读每组两个句子。
词句2.你发现每组的两个句子有那些特点?
段运3.学会运用恰当修辞手法写句子,使句子表
用。 达的更形象、具体。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抄写
下来。
1.自由朗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问号都有什么不同的作
用。
3.告诉学生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式叫设问句。
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找设问句。
5.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
子,你在作文中用过设问句吗?



四、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
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学生逐句自读,要求读正音,读通顺。
日积3.读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月累。 4.师生释疑。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
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
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 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便是聪明
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 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
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
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5.熟读、背诵。
6.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学生平
时积累。
7.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
地方,鼓励自己。



体会
每组
句子
的不
同。

读句
子,理
解句
子含
义。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1课时 9 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
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
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欣赏
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 歌曲,
画面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体会
引入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诗歌
新课 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意境。
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 这两幅
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
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
诗人及作诗背景。


指导二、指导学诗,境体会意 理解
学诗,1.理解题意。 诗意。
境体(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会意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
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
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
江吟》的图画。





理解
诗意,
体会
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
误的图画张贴 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
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
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
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 师指点
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
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
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
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
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
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
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
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 br>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
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
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 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
珠月似弓。第一句,平 缓,轻柔;第二句,惊叹;
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






交流
诗意,
理解
诗歌
情感。



绘画
着色,
感受
诗文
的画
面美
板书设计:

(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 秋时候,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
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涂颜
色,感
受画
面美。
暮江吟


教学后记:



傍晚 残阳铺水中


热爱自然

夜晚 半江瑟瑟半江红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2课时 4 三袋麦子
教学内容:4、三袋麦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
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
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介绍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交流
诗人,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导入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背景。
新课。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
指点、补充)



自主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学习
学习,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生字,
初步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读通
感知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诗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
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
问题。




汇报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交流,1.小组汇报。
深入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
感悟。 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 山的真面目
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
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 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
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小结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
学法 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横看



写景

侧看

变幻 莫测

远近高低

题西林壁



认识< br>


寄意深远

明理


只缘< br>


自学
诗歌,
交流。

总学
学法。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3课时 9 古诗三首
教学内容:9、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环节

一、新课导入
新课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
导入。 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
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
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学习 二、学习古诗
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
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
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
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 人要评论它们
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
一番心思了。
(2) 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
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
一段 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
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 。(板书:
各有长短)
学生批注
活 动





了解课
题。




读通古
诗,理
解句
子。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不服输的语气;诗人
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没
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
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 芬芳的高贵
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 与梅互相映
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
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 梅,才是冬天最美
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
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拓展三、拓展延伸
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 后大发感慨,又写
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
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 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设计:


雪 梅
白____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教学后记:












诵读
《雪

二》。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1课时 10 爬山虎的脚
教学内容:10、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
上爬的。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找出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
教具学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激发
兴趣,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猜植
导入1.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物,了
新课 藤,绿绿的叶,爬在墙上一片片,大街小巷都能见。 解爬
(爬山虎) 山虎。
你注意到爬山虎还有哪些特点吗?
(全国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
夏 天开黄绿色的小花,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
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
2.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
虎的脚》,读课文题目,你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吗?
(主要写爬山虎的脚)



初读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读课
课文,1.读课文,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文,划
理清脚的特点。(第3~5自然段) 分段
顺序 2.看其他两个自然段又写什么,按提取中心落,归
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纳段
3.讨论分段。 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的特
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特




再读
课文,
学习
字词

布置
作业,
积累
语言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后记:



















点。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
确。
2.根据字的组合规律记忆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可以查查字
典。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生
字词
语,熟
读课
文。


抄写作
业。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2课时 10 爬山虎的脚
教学内容:10、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复习1.回忆本文分段,想想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回忆
导入 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先课文
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呢?(这是必要的交内容。
代。先介绍爬山虎生长在哪儿,它的各部分的特点
是什么样,这样
才能自然引出爬山虎是怎样用脚一步步向上
爬的。)
二、逐段学习,理解感悟
逐段1.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
学习,(1)思考: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墙上 )作逐段
理解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叶子的?重点介绍了什么学习
感悟 时期的叶子?特点是什 么?(重点介绍长大了的叶课文,
子。色:绿得新鲜;排列:叶尖朝下,均匀;动态:了解
漾起 波纹。) 课文
从中你学到什么?(观察细,按顺序,抓特点内容。
等)
(2)再读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
(3)出示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 ),看着( )。叶尖
( ),在墙上铺得( ),没有( )
的,也不留( )。一阵风( ),一墙的叶
子就( ),好看得很。
2.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
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
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什么?
①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什么样,什么颜色?
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的疑问。
①朗读第3自然段,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爬
山虎的脚长在哪儿吗?
(爬山虎的脚长 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或者说爬山虎的脚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长出来的。)
②老师出示画有爬山虎叶子和茎的图画,让学
生指图再说。
(4)学习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颜色。
①读第3~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
学生回答,同时老师出示幻灯片:
枝状 的六七根细丝——嫩红细丝头上变成小
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细丝变成灰
色的
②请一部分学生画出刚长出的没触着墙的脚。
(在事先准备的有茎叶的图上画)请另一部分学生
画触着墙后的脚。
③讨论画的情况。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出画得有问题的图画,学
生再说明出错的原因。
④小结:爬山虎 真是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
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
一过程不是一天 、两天,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
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的。这种做法真值得我们
学习啊!
(5)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①自学第4自然段,明白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来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
②学生汇报。
③老师举起几张卡片,卡片上的这些词都与爬
山虎的脚有关:触、变、 巴、弯曲、拉、紧贴。全
体同学按卡片上的词的顺序熟读第4自然段。
④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
细丝为什么变弯了?触着墙的细丝的头上为
什么又变成圆片?细丝拉嫩茎是怎样用力的?
⑤小组讨论汇报。
(6)小结。
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
脚的特点?(课文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
的脚的特点:a.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b.它 是
什么样子的;c.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学习
作者
的观
察方
法。


②作者为什么能将 爬山虎的脚如此生动、具体
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细致观察,连续观察)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引导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
发现 ,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
总结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
写法 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可
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
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
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10 爬山虎的脚

生长的地方:墙上、房顶上

感悟
观察
的重
要性。


新叶嫩绿;娇嫩可爱

叶子的特点


抓住


大叶嫩绿;引 人注意

特点爬山虎

爬的过程:触、变、巴、拉


的脚细致

贴、爬

脚的特点


观察

触墙;活



与墙的关系


离墙:枯萎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3课时 11 蟋蟀的住宅
教学内容:11、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正确读写生字词。
2、了解蟋蟀住宅选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正确读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了解蟋蟀住宅选址方面的特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听,这是谁在唱歌?(播放音频)

预设:蟋蟀。
激趣师:是蟋蟀在唱歌呢。(出示图片)这个小家
导入,
伙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 !今天我们
揭题
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7 蟋蟀的住宅)
质疑
一起读课题!(齐读)

师:什么是住宅?
预设:住房,(多指规模较大的)。
师:一般来说,人住的房子我们才叫住宅,动
物 住的地方一般叫巢、穴、窝,那为什么题目要叫
“蟋蟀的住宅”而不叫“蟋蟀的窝”呢?
预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了,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对,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
蟀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作者是喜欢蟋蟀还是讨
厌蟋蟀?
预设:喜欢蟋蟀。
师:那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中知道些
什么呢?
预设: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蟋
蟀的住宅在哪儿?蟋蟀是怎么建造住宅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
(一)自由朗读
课文 ,
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看来你们都很想了解
整体
我们先把书翻到第7课,一起来读 读
感知
蟋蟀的住宅,

朗读
课文。




学生
活 动


听声
音,猜
动物。
批注




课文的第1自然段。(生齐读)
师:它的住宅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想知道
吗?下面 就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
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
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呢?(生自由朗读)
(二)检查生字词
师: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1)4组词语分别指名读。
提醒:洞穴的穴是第二声;倾斜的倾是第一声;
扒土的扒 是个多音字,这里读bā,还可组词扒开、
扒皮,另一读音为pá,可组词扒窃、扒手(板书:
扒的注音和组词);宽敞的敞这里读轻声,单个字
念第三声。
2)指导写字。
蔽:注意和“敞”的左半边区别开来。
抛:“力”写在“九”字弯钩的里面。(板书:
蔽 敞 抛)
3)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
内容呢?
预设1:住宅的选址、住宅外部的样子、内部
的样子(综合这三方面即蟋蟀住宅的特点)
师:蟋蟀住宅的选址、样子,这些都与住宅本
身的特点有关。(板书:特点)
预设2:住宅的建造过程
师:讲了住宅的建造过程。(板书:建造)课
文就是从这两大方面写了蟋蟀的住宅。









学习
生字
词。














说一
说课
文写
了什
么内
容。




找出
蟋蟀
住宅
的特
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细读
师:那么,蟋蟀的住 宅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请
课文,
你再次默读课文第2至6自然段,划一划相关的语
深入
理解
句。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特点?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后,师:这是住宅什么方面
的特点呢?
概括出三个方面:选址、外部、内部。(板书:


选址、外、内)
(一)讲解选址方面的特点
1)理解“随遇而安”
师:那么,住宅的选址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找
到了相关的句子?
预设: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从大厅直到
卧室。
师:找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看 第2自然段。
这段话中有个词语叫随遇而安,它出现在哪一句话
中?大声地读出来。
师:联系上下文,你能猜一猜随遇而安的意思
吗?(生答)再看看词语手册上是怎么解释的?(生
读)
师:随就是顺从,遇就是遭遇,安就是满足。
意思就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 都能满
足。(ppt出示意思)

2)把蟋蟀与别的昆虫作对比
师: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肯随遇而安呢?
预设:别的昆虫喜欢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
而安。
师: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
预设: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
们的 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ppt
出示)
师:你们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别的昆虫随遇而
安?
预设:临时、隐蔽所、不费功夫、毫不可惜。
(ppt标出)
师:对于一般的昆虫来 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
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它们就满足了,弃去也毫不可
惜,这就是随遇而安。谁 能把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读出来?(指两位同学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可是蟋蟀和它们 不同,不肯?(生接:随
遇而安)(板书:不肯随遇而安)从哪里看出它不
肯随遇而安?
预设: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从大厅直到
卧室。(ppt出示)










理解
蟋蟀
与别
的昆
虫的
不一
样。






















理解
“随
遇而
安”


师:“慎重”是什么意思?
师:蟋蟀是谨慎地、认真地选择住址,而不像 < br>别的昆虫一样随随便便,而且,一定要?(生接:
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 成
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生接:一点一
点挖掘的)。
(同时ppt标出重点词语:慎重、一定要、并
且有、不利用、一点一点)
师:把这几个词语圈出来,从这几个词语中,
你们感受到蟋蟀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预设:慎重、认真、不随遇而安、踏实、吃苦
耐劳、有耐心、努力、勤劳……
师:老师还觉得蟋蟀很聪明,你们觉得它聪明
在哪里?
师:是呀,它选择的住址不仅 排水优良,还有
温和的阳光,知道给自己挑个好地方,而且房子也
是自己亲手打造的,跟别的昆 虫比起来,就感觉它
跟咱们人一样,挺有头脑的是不是?谁能读一读这
几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 这只做事慎重、勤劳、聪
明的小蟋蟀。(指名读)













说说
蟋蟀
身上
的优
秀品
质。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正因为如此,小蟋蟀才会有属于它自己的
住宅 。我们再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一
下蟋蟀的与众不同。(齐读整段)


总结拓展
四、总结延伸
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选址方面的特
延伸。

点,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住宅外部、内部的特点

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4课时 11 蟋蟀的住宅
教学内容:11、蟋蟀的住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的住宅外部、内部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2、深入品读课文(理解“伟大的工程”、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
3、了解本文作者法布尔以及《昆虫记》,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的住宅外部、内部的特点,以及它的建造过程;
2、深入品读课文(理解“伟大的工程”、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作者法布尔以及《昆虫记》,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蟋蟀住宅的选址,从中

感受到了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这节课我们继续来

学习剩下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讲解住宅外部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找
一找蟋蟀住宅的外部有什么特点?
预设 A: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
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
干的 。
师: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概括?
(引导:朝着阳光可以概括为?而且这条隧道
是隐 藏在草丛中的,别人很难发现,说明它有怎样
的特点?骤雨是什么样的雨?(又大又急的雨)下
骤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说明它怎么样?)
共同得出:朝阳、隐蔽、干燥。(板书:朝阳、
隐蔽、干燥)
预设B: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
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p>
师:“九寸深,一指宽”是多大?你们知道一
寸是几厘米吗?大约是三厘米三毫米,那九寸 将近
有30厘米。一指宽就是一个手指这么宽。(师比划)
这样的隧道对一只只有两三厘米长的 小蟋蟀来说
够大了吗?足够宽敞舒适了。
预设C:出口的地方总是有一丛草半掩着,就
像一座门。
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
预设:有门。(板书:有门)
师:看看书上的插图,出口的旁边有一丛草,
就像咱们房子的门一样,多形象呀!
预 设D: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
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
候 ,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师:除了有门,还有?
预设:平台。(板书:有平台)
师:蟋蟀还在这平台上弹琴呢!看来这小小的
蟋蟀还很会享受生活!
师:我们把第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这又是一只怎样
的蟋蟀?为什么?
预设1:聪明:能把 自己的住宅建造得很隐蔽;
隧道倾斜,即使下骤雨都能立刻变干;吃草从来不
吃门口的那一丛草 。
预设2:能干、勤劳:把门口收拾得很平坦。
预设3:会享受生活:在平台上弹琴。
(二)讲解住宅内部特点
师:那住宅的内部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第六
自然段,找一找。
预设A: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
光滑。
师:重点在哪个词?
预设:光滑。(板书:光滑)
预设B: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
干燥,很 卫生。(板书: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师:住宅虽然简朴,但是我想,蟋蟀在里面一
定过 着舒适安逸的生活。我们把这两句话一起读一
读。


(三)体会“伟大的工程”
师:作者又是怎么赞叹蟋蟀的住宅的?
预设:假使我们……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了。(指名答,再齐读)(板书:伟大的工程) < br>师:读到这儿,我们不禁产生一些疑惑,蟋蟀
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作者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一起读第
三自然段。(齐读)
师:蟋蟀就用这样柔 弱的工具修建了舒适的住
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呢?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
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 么好的住宅呢?课文7—9自
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内容,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一
下这三个自然段 ,其他同学仔细听,圈一圈描写蟋
蟀挖掘时的动词。(板书:挖掘)
预设:扒、搬、踏、推、铺。
师: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行挖掘,你们觉得
它盖房子 的过程辛苦吗?非常地辛苦。我们一起来
读一读。
(齐读)它盖房子的工具有哪些呢?
预设:钳子、前足、后足、锯。
师:凭着这么简单的工具却能盖出有门、有平
台、清洁、干燥的住宅,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
师:当蟋蟀累了的时候,它会怎样?
预设: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
劳……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谁能再读读这段文
字?(指名读)
师:其实这些都是作者细心观察后才告诉我们
的。读读这句话。
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
了。
师: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有耐心、细心、善于观察……
师:现在, 蟋蟀的住宅已经挖了有两寸深,这
么宽敞了,已经可以住了,可是蟋蟀好像并没有满
足,它又做 了什么?
预设:整修。
(板书:整修)


师:它是怎么整修的呢? 默读第九自然段。(生
读)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是怎么整修的
呢?
预设:蟋 蟀长时间地进行整修,天气变冷了或
身体增长了,它就把洞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它
都在里面 不停地工作。
师:我们发现了,住宅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整修,
要不断地加深加阔。这个过程是 十分繁重而漫长
的,最后,蟋蟀才能修建了一座精致舒适的住宅。
对于这样一个柔弱的小生命来 说,这的确可以称得
上是——
(生接:伟大的工程。)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一)品味拟人手法及运用
师: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见 过蟋蟀的住宅,
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
一样呢?
预设:因为 作者描写得很生动。还用了拟人、
比喻等手法;因为作者写得很具体,观察得非常仔
细…… < br>师:有同学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拟人手
法,请你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 br>子,找到了就自己读一读。
(学生汇报)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蟋
蟀的喜爱之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能不能也用拟
人的手法来写写小动物呢?试试看。
(二)介绍法布尔和《昆虫记》
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的作者。把书
翻到3 1页读一读“资料袋”。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
虫学家——法布尔,他的作品叫《昆虫记》,蟋蟀
的住宅就是其中的一篇。老师从作品中摘录了一段
话,与大家分享。
师:希望大家用课余时间 阅读《昆虫记》,可
以更深地感受到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与敬
佩。





板书设计:


11 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选址:不肯随遇而安
蔽 敞

外:朝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特点




bā:~开、~皮
pá:~窃、~手
内: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建造:
挖掘 → 整修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5课时 口语交际三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三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正确的用眼常识,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眼睛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正确的用眼常识,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眼睛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环节
一、体验感受,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想过如果你的眼睛看不到了你会
体验怎样走路吗?下面让我们试一试。
感受,1.让学生用消毒的纱布蒙上眼睛,在过道里走
揭示路,然后说说用消毒的纱布蒙上眼睛走路的 感受。
课题 2.让学生戴上眼镜整理图书,然后说说戴着
眼镜做事的感受。


了解
二、了解眼睛,叙述作用
眼睛,
1.课件出示眼睛结构图,大体了解眼睛结构。
叙述
2.让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说说眼睛的作
作用

用。


三、联系生活,评论做法
联系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小 学生边走路边看书),
生活,
让学生说说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评论
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小学生躺在床上看书),
做法。
让学生说说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3.课件出示第三幅图(小学生用脏手揉眼睛),

让学生说说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4.课件出示第四幅图(小学生看电视距离近),

让学生说说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5.课件出示第五幅图(小学生在光线黑暗的

情况下看书),让学生说说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学生批注
活 动

体会
没有
眼睛
的感
觉。

了解
眼睛
结构。

观察
图片,
说一
说自
己的
看法。








总结
方法,
落实
行动。

组织
比赛,
激励
行为。




四、总结方法,落实行动 结合
1.学生说说怎样保护眼睛。 自己
2.教师小结:我们平时做到: 实际,
(一)光线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讨论
弱而因字体看不清就会越看越近。 如何
(二)不走路、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保护
(三) 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眼睛。
视玩电脑,时间不可太长,以每三十分钟休息片刻
为佳。
(四) 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越靠近
或趴着做功课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进而造成近
视。 < br>(五)看书距离应适中:书与眼睛之间的距离
应以30公分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与体格相配< br>合,不可勉强将就。
(六) 看电视距离勿太近:看电视时应保持
与电视画面对角线 六—八倍距离,每30分钟必须
休息片刻。
(七) 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外放松眼< br>肌,防止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
眼睛的健康。
(八)营养摄取应无均衡:不可偏食。
(九)每天做眼保健操。

五、组织比赛,激励行为 做眼
1.学生选出评委。 保健
2.分组开展眼保健操比赛。 操。
3.评选出冠军组。

拓展六、拓展延伸,加强体会 做手
延伸,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眼睛的知识,办有关护眼抄报。
加强手抄报一份。
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授课日期: 月 日









第6课时 习作三
教学内容:习作三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2.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学会写观察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
2.让学生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先说出来,再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难点:
1.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会写观察日记,并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教 师 活 动 学生批注
环节 活 动
一、新课导入 分
新课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享课
导入。 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余观
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察的
乐分享给大家? 快乐。

说说
指名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自己
试说,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是如
师生1.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 何观
共同2.有什么新的发现? 察事
点评。 3.观察过程中,什么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物的。
印象?


根据三、根据内容取题目 选择
内容1.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题目。
取题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目。

四、明确写作要求,学生起草 打草
明确讨论明确: 稿,修
写作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改习
要求,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作。
学生2.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


起草







自我
修改
文稿。
要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
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 以用
《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4.学生动手开始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自我修改文稿 修改、
1.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交流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习作。
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2.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的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①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②意思表达是否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展示台。
推选好的习作进行展示。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誊写作文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自我修改
认真誊写

买衣服-2012思想汇报


法律在我身边-站着上北大


新疆党建网-交通银行郑州分行


上海医疗器械专科-2013年山东高考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歇后语骑驴看唱本


读书的体会作文-12月的节日


光阴荏苒的意思-广西专科学校排名


超级拍卖行-七夕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