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雷锋的资料-舟山市教育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观 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
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
么样?(江海涨潮,
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
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
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
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吗?(…… )说得真不错
,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
语。(让学生看黑板
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
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
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
用到,打开书,在写潮
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小
组
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
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
br>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
成”、“潮的气势”“
或观潮最佳地点” )
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háo)浪吼
涨(zhǎng)起 颤(chàn)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
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
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
br>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
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
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提出质疑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味赏析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退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
塘江大潮来前的平
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4.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5.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
)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
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
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
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拉
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
片)
“白浪翻滚”、“水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
,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br>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
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
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6.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
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
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
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7.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
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五、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
近 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潮退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
走月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
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
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
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
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
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
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
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
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
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
章
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
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
书课题:2、走月亮)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
组中互相
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
的印象。
5、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
上“走月亮”吧。
二、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
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
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可能谈到秋天月夜的美好。
第二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
也照亮了……”
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
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让学生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第四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
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
着一个月亮!”
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我”和阿妈欣赏到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
的小水塘和倒映在
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
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
景色时的心情。)
第六、七自然段: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
声音,嗅
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
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六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
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三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
上漫步,
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
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
妈带着“
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
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
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八
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
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
”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
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
个性化的朗读。)
第八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
在天上走
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
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
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
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3、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已经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
随机进行指导。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谈感受
1、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
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
全班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
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
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整体回顾
1、《走月亮》这篇
文章用优美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
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
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2、让我们尝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小练笔
说到亲情,我
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小路上,妈妈伸展双臂迎接蹒跚学
步的幼儿;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着
放学归来的孩子;月夜下,奶奶教小
孙孙数天上的星星……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
小本本上。
六、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我”和阿妈) 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
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美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画,描绘一下看到的画面。
2、归纳: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3、这样一幅美景之下,会
有怎样的文字呢?我们今天就一块儿来学习一下这首短诗《秋
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3、提出问题
①如果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明确:归鸟、夕阳、芦苇
②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明确: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
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
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他的
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
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
鲜明的乡
土色彩,而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四、分析诗歌
1.问题: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
明确:鸟儿归巢,倦了。
2.问题:“驮”字突出了什么?
明确: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渲染绮丽的想象。
3.问题:“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问题:“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问题: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明确: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问题: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明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了。
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六、小结
在这
首小诗中出现的“倦鸟”、“斜阳”、“头白的芦苇”等等,均系生机疲弱之象,而收
句于“红颜”,又
给人生机勃发之感。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
“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
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
世界之美丽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
,这 “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
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
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
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在这仿佛自然天成,并不经意的收句中,
竟也隐含着这样的人生
启迪,这无疑又进一步拓展丰富了这首小诗的意蕴空间。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这首短诗。
八、板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倦鸟
斜阳
头白的芦苇
花牛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罗、眠、霸、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花牛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对,就是花牛,有一位诗
人写了一首
关于花牛的诗,它就是(生齐读课题:花牛歌),这位诗人是(生:徐志摩)
二、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
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
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
月诗社成员 。
三、初读诗歌,感悟诗中情感。
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欣赏配乐朗读,感受名家对诗歌感情的演绎。
思考:诗中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四、品读诗歌,深入感受诗歌的纯真美。
1.接龙读诗歌。
2.这首诗写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3.诗人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花牛呢?
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青峰
4.诗人描写了花牛在草地上的不同动作,分别是哪些?结果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坐——压扁了剪秋罗
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走——尾巴甩得滴溜溜
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5.全诗一共四小节,每节都描写了一个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四个画面。
①指名学生描述每个小节的画面。
②是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指导。
6.学生再读全诗,品析诗歌的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清新的语言、和谐的韵律、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意境。
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
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诗人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
叹的诗句形式,将草毡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
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
自由的追崇。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配乐声中齐读全诗。
六、课后语文活动,深化对诗歌的理解,训练思维能力。
1.搜集徐志摩相关的诗歌并朗读。
2.仿照《花牛歌》的句式,尝试写一首小诗。
七、板书设计:
花牛歌
坐 压扁了剪秋罗
花牛 在草地里 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走 尾巴甩得滴溜溜
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4* 繁星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
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
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
章的语言美。
4.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
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
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
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
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
们来共
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
生》《爱情的三部曲》《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
曲》,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媒体出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媒体出示)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
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在______
__,__________,我看着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在________,__________,我看着___
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地点)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了。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
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媒体出示关键句)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
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指导朗读。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你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媒体出示)
例:星群密布
( ) ( ) ( )
2、复习词语:(媒体出示)
纳凉 星群密布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梦幻
五、拓展延伸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篇小散文。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六、板书设计
4、繁星
从前 家乡
三年前
南京 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如今 海上
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课件、环境污染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情境导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大自然中的美,但老师前天
却发现这么美的地方有几处不和
谐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多媒体出示
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
2.生谈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二、想一想
1.我们身边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议一议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做一做
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印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张贴
在
学校、社区等地方的布告栏里。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2、能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描写。
3、把重点的部分写具体。
4、能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地方的特点进行介绍。
教学准备:
自己喜欢的地方的景物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雄伟壮观的长城;世人瞩
目的天
安门广场;广阔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再看一组照片(课件播放:
这是我登
上北京香山顶峰的留下的精彩一刻;这是我游北京的颐和园留下的回
忆。这是2008年去北京我最喜欢
的两个地方。)同学们在假期是否也出去旅游了
呢?是否也有自己喜欢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去
过的地方,并说出自己
最喜欢的地方在哪里,并能说出为什么?)
二、读题思考,弄清要求
(一)过渡:同学们愿意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吗?(想)那么,你打算怎
样介绍这个地方
呢?
1、你准备推荐哪个地方?
2、这个地方在哪里?
3、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看书13 页举的例子,总结方法。
1、描写地方的环境(景色)。
2、描写地方的历史。
3、描写地方的生活。
4、描写地方的食物。
5、描写地方的人们。
三、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过渡:知道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吧?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你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
的,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地介绍给大家。
1、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
2、你的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
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环境幽雅,风景迷人。
走进公园的大
门,就可以看到这里绿柳成荫。向远望去,就能看见白塔高高
耸立在青山上。再将视线向下拉,就是一个
太湖,潮水碧绿。往里走,就能见到
一些古香古色的小亭子、一些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和工艺精湛的香炉。
在这里,到
处都能看到柳树、松树,真可谓绿树环绕。每天清晨,鸟儿刚刚开始鸣叫,就有
一些
老人在晨练。他们或打太极拳,或练剑,或坐在树荫下休息,或在小亭里下
棋。这时来此散步,呼吸着饱
含水分的清新空气,能使人精神百倍,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这里不但景致好,而且名胜
古迹颇多。有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小亭子,有
色彩华丽、造型巧妙的牌坊,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那
些小亭子就像一串串璀
璨的明珠。它们奇特的构造、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鲜红的柱子……给中外游客留<
br>下了深刻的印象。著名的白塔有着印度塔的风格。塔身有19层,塔顶挂着一个
铜片,上面有一些
风铃,一阵风吹来,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可以传得很远,
很远……北海的长廊默默
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它的横梁和檐上都绘着一幅幅
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些绘画精美、
耐磨,久经风霜却不褪色,
每幅画还描了金边,让人赞不绝口。
我喜欢北海,因为它是智慧的
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祖先用勤
劳和智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品味本组课文的语言,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描述画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的语言美。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二、语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正确读准每个词语的字音。
2.自主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不知道的词语查字典。
3.小组交流讨论看到词语想象的画面。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
1.读加点的词语,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并写下来。
3.小组内交流,将自己写的内容读给小组其它成员听。
4.小组再派代表选取一篇佳作,在全班内交流。
三、书写提示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默读书写提示,注意书写要求。
2.根据书写提示,自己动手写一写。
四、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结合生字注音,自读古诗。
2.全班齐读。
3.指名读。
4.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5.自读尝试背诵。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教学目标: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之前都读过哪些童话大师的童话故事呢?说起童话,我们不得
不想到被誉为“现代童话之
父”的安徒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童话故事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二、初读文章,认识字词
1、交流精彩导读: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2、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三、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
2、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提出疑难问题。
四、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
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
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小豆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六、课后作业
1.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一粒豌豆,为什么?
2.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与他们一起分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蝙”“蝠”等13个生字,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
2.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
注意观察事物
,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
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6、蝙蝠和雷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
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
化的推测装置
,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
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
,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
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
结构,教师指名
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1)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2)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
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
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
密。”在这里,“反复”就是第①种解释。
(3)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
明,蝙蝠夜里飞
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①。
3.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
4.理解了生字词,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
现在,请这位同学
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
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
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
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
么
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蝙蝠与雷
达》。
三、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
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
答案。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
到了启示”)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
(“启示”,多媒体播放)
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
呢?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
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课文第四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
写的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
线,也能灵巧地避开。)
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
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
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
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
(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
讨论后集体填表。)
第一次实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
方法: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实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
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实验:
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
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
结果:同实验二。
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
7.汇报填表情况。
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实验中证明了什么?
(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9.“蝙蝠夜里飞行
,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
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
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实验去思
考一下。
(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
次实验,分别塞住耳朵,封
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
这
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
(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
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
到底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
探路的。
(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
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
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
的努力的?
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
地研究。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
5.教师小结:任何一
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
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
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实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
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
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
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
在夜
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
种声音叫作
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
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
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
行的方向。
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
了什么启示呢?
(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
以说明。)
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
9.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
什么?
(雷
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
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指导分段:
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
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至第6自然段;
第三段:第7、8自然段。
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
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
(1)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
(2)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3)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
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
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
5.激发兴趣。
同学们,
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
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
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四.作业布置。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
,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谢谢自己从动、植
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五.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 等1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
当你拨通电话与
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
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
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这句话自成一段,
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
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
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
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
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
议。然
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六、板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一、教学目标:
8.*蝴蝶的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激发学生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最后定格下雨的图片。
过渡: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
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
闪雷鸣下起了大雨,蝴蝶的家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
去探寻蝴
蝶的家。
二、课文初读: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理解生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三、自学:课前预习。
四、讨论: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要求:
1.先在组内,组长组织检查预习情况,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认读,识记方法,词
语理解。
2.小组交流不懂的词语,共同解决。
3.小组确定发言方式,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五、答疑
1. 小组展示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
2.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识字情况,对难写生字进行相机指导。
(1)认读词语:躲避 震撼 喧嚷轻盈玷污。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震撼
喧嚷轻盈玷污。
(3)出示单个的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和巩固
汉字,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4)抽查学生对单个字的认读情况,边读边组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指导书写生字
你在识记这些词语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
记?识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
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
生
自主识字的兴趣。】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读完了,文章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五、自测
六、自结: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这一
课。请看这节课的学习
目标。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
3 .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背诵。
二、自学
(一) 出示自学提示:(一分钟)
1.你是从课文中的哪
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呢?划出有关的词句,
在空白处写写你的感受。再带着你的感受读一
读。
2.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独立思考,自己作答案。不懂的地方,留待下
一步解决。(五分钟)
三、讨论
学生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共
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
案。
四、答疑、预设:
(
一)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中作者为蝴蝶担心。“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
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
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1.抓词语:“常想”——他总这样想,一直为蝴蝶担心。感受:
作者直接表达他
对蝴蝶的担心,仿佛一下子就走进了作者的心。
2.体会读。我们听到了作者的担心。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
样的黑,雷、电、雨、风?这不是
难为蝴蝶吗?”
3.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喧嚷
的?这些地方怎么样?这里是谁在喧嚷呢?
“雨点密集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什么是“震撼”?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心
里怎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
着急更让我们体
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心。
4.课件播放雷声音效,渲染气氛,加深感受。
5.指导朗读。
(二)体会蝴蝶的柔弱,作者为蝴蝶担心。
1.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想象: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弱不禁风
啊!作者心里是那样的??
(——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暴风雨是如此猛烈,蝴
蝶是这般柔弱。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作者怎能不为
蝴蝶担心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5.积累背诵
(三)第三、四自然段。作者寻找和猜想蝴蝶的家,但还是没找到,更为蝴蝶担
心了.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
,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想象田园画面中没有蝴蝶的踪影,
体会作者的着急。边读边想象那是一幅怎样的
画面?心情又是怎样的?
2.抓住最能表现作者失望的词语,体会作者苦觅而无结果后的急切心情。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心越来越深,简直无法排遣。
4.句子训练:
(1)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2)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呢?
(3)它们的家会不会在桥下面呢?这里从没见有蝴蝶落在石头上的呀!
读这三个句子,想一想每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三个问号的作用一样吗?
5.仿写:
我来写:它们的家会不会在桥下面呢?这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落在石头上的呀!
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下面?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
它们的家会不会——————?————————————!
(四):一个女孩对我说
:“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
的。”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
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引读第5自然段。
仿写: 我想,它们一定是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
定————??
感情朗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五)点明主旨。
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升华主题,学会关爱。
五、自测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载不动一个水点;____
_________,一点儿水都不能玷污上的;
________,________,怎么禁得起这
猛烈的风雨呢?
(二) 仿写。
蝴蝶的家在哪呢?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但
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
面避雨呀!它们的家会不会________ ? ________ !
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
一定________,一定________
六、自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发言)
习作——小小“动物园”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能够找出家人和对应动物间的相
似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感受“小
小‘动物园’”的氛围。
2.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
3.感受表达过程中收获习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教学重点:
能够找出家人和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享受家人角色转换的趣味,感受“小
小‘动物园’”的氛围。
教学难点:
发现并初步运用将家人写出动物特征的方法,获得新经验。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游戏:动物猜猜猜(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图片上动物,其他同学猜动物。)
2.播放动
画,情境引入:同学们,有个孩子把他的家想象成了小小“动物园”。
那里有哪些动物呢
?我们去看看吧。
二、明确写作要求
1.指名读P31第一段。
2.分析家庭成员与对应动物间的相似点。
3.指名读P31“想一想”。
4.互动交流,打开思路:把自己家也变成动物园,你觉得你的家人分别像哪种动
物呢? 5.反馈引导:能从外貌、性格、习惯、爱好、本领、品质等不同角度说清家人像
什么动物,哪里像
。
6.小组交流:借助“动物园”导图说说家人分别像哪种动物。
三、合作探究
1.教师配合家人照片,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触发情感共鸣。
(1)出示教师个人形象图,学生识别。
(2)教师介绍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
(3)导语激励:我家还有绵羊,妈妈妈妈、公鸡爸爸。你看,我把他们写下来
了,有意思吧?你们也
来写写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吧。
2.口头描述。学生描述自己家的小小“动物园”中的一位成员。
3.交流讲评。
4.同桌互评。
四、习作
1.交流讨论:如何将家人写
得更像动物,更有趣?随机提炼学生的已有经验:运
用语言、动作描写以及夸张等小妙招放大家人的特点
。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作品展示,全班自主批阅,圈画精彩语句。
4.集中赏析佳作。
五、情感升华
1.交流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的感觉。
2.后续习作任务:继续写其他家人,形成完整的作品。家长评一评,作品秀一秀。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所描写的动物和家人相似度高不高。
c.语言优美有趣。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范文】
我家的“动物园”
有人说,家是爱的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而家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
园。
你们一定会问,家怎么会是动物园呢?如果你不信,那就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
妈妈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她一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干家务活,她还常常说:“做
人哪,一定要勤快些
才好。”如果你到我家来一定会看到我妈妈忙碌的身影。我时常劝她不要
太辛苦,免得累坏了身子。可她
总说:“没事,多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嘛。”
说起我的老爸,那可真是十足的“大懒猫”。每天一下
班,他便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
边唱着小曲。那逍遥自在的样子,别提有多舒服。你们说,我爸爸是不是
很懒呢?
嘿嘿,要说我嘛。就是一只贪吃 又机灵的“小老鼠”,有空就“啃啃”客厅里的零食,<
br>有时还会“偷”一些零食,放在书房一边看书一边吃,还经常把家里翻的乱糟糟的。如果看
见爸爸
妈妈不高兴了,我就躲得远远的,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胆小如鼠”说的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这就是我的家,难道它不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动物园吗?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会辨析形近字。
2.学会掌握并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
3.了解设问句,并学会运用。
4.熟读并背诵有关“好问”的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重点:
学会辨析形近字,掌握并运用设问句的用法。
教学难点:
积累运用四字以上的成语和有关“好问”的名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小组内交流阅读与思考的联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三组词语。
第一组:驻扎 蛀虫 拄拐
第二组:捐款 娟秀 手绢
第三组:花苞 冰雹 鲍鱼
2.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3.分组读词语。
4.生观察三组词语,有什么发现?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7.发现:第一组词语中“驻、蛀、拄”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二组
词语
中“捐、娟、绢”三个字的结构相似;第三组词语中“苞、
雹、鲍”三个字的结构相似。它们都是形近字
。
8.出示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三、语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多媒体出示句子。
那是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是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2.教师领读。
3.生自读
。
4.生自主理解两组句子表达效果的异同。
5.教师点拨。
6.进行句子仿写。
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
(二)问号的用法
1.多媒体展示句子。
①从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
身上得到了启示。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③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观察句子,有什么特点?
4.小组自由交流,分享发现:
(1)这些句子有两部分,前面是一个问句,后面是回答。
(2)我发现这些句子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5.师补充设问句的知识点。
(1)设问句的含义:先提出问题,后面做出回答,自问自答的句子。
(2)设问句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吸引读者。
6.进行句子仿写。
7.全班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学贵有疑,善于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那关于“好问”
的名言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2.出示书上的名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唐]韩愈
3.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4.背诵名言。
5.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
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朋友共勉。
6.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关于“好问”的其他名言。
9、古诗三首
《暮江吟》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
教 学
目 标
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 学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PPT上会出现几幅
图,请
同学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咏柳》《村居》《绝句》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
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
的景
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
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
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
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
美景所吸引,
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
地方的景色
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
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
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一课时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
读。
5.课件出示诗人介绍。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
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
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未受到残
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
半是——(生)绿色,一半是
——(生)红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
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
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
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
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一道残阳照水中(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
几乎贴着湖面铺
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
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
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
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
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
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
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
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
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
变化,
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
宝石!天色渐渐地
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
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
滚的小露珠,像一
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
名读——齐读)
3
.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
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
,我们的
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
天我们就来一个
“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
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
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
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
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题西林壁》
1.学习《题西林壁》,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教
学
目 标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
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
与他人交流。
教 学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
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
林壁》。板书课题
,齐读诗题。
2.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
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引导学生通过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
“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
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
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
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
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
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
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
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6.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小结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
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
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
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四、作业
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3.默写全诗。
《雪梅》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PPT
展示图片)
师:美吗?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生回答。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
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
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
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
究竟。
2. 板书课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3.简介诗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自号为梅坡。
二、读古诗、诵雪梅
1.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 认读标拼音的字。
3.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雪梅》,背诵《雪梅》。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学习梅花的精神。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4.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 去掉拼音指名读。
6. 当小老师领读。
7. 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 自己读,读出节奏。评: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 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14.同桌互背。
15.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
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
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
花的一股幽香。
5. 悟道理。指名说。
师: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梅香(板书)。这
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
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
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6.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
是因为雪中有了
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
尚品格。如
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2.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
卜
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3.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
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
所
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
之一,还被称为“花中
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
严寒,在困难面前坚强不屈,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
课。
五、板书设计
雪 梅
雪白梅香
各有所长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课文中准确、形象的句子。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
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
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嫩、隙)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
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
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
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叙述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当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
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
”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
(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
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
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轻声朗读。
2.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
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
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九、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11 、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宅、搜”等12个生字。会写“临、卧、钳”等
15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
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和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
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蟀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
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
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
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
.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
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
个非常好的住宅时
,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
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
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
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五、作业: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一、广告链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
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
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
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2.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
鸟》
,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选做题。
a.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师如何建造的?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六、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调查学生的视力情况。
3.分析影响视力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有关保护眼睛的挂图、幻灯片、视力表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新学期一开始,我们班有了新变化想不想知道?出示班级采访近视眼同学的
记录。看了短片,你
想说些什么?眼睛出了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方便?让
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自己的感受。
老师引导:由此看来,眼睛的作用太大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根据学
生回答:爱护眼
睛 保护视力(板书)
二、答疑解惑
1.提出质疑:影响视力的原因有哪些呢?
2.先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总交流的信息,派代表在全班发表小组的意见。
4.教师总结:
①用眼不卫生。
②习惯不好。(看书、写字的
姿势不对,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玩电脑,在光
线太强的地方看书写字……)
三、方法解读
1. 过渡:影响视力的原因有很多,那我们应该如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呢?
2.
指名几个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3. 分组讨论。
4. 全班交流。
5.
总结方法。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睛。
(2)“三注意”①看书写字姿势正确,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远。
②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看书学习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③坚持做眼保健操
(3)“两不看” ①光线太强太暗不看书。
②躺卧行走坐车不看书。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的“侦察兵”。眼睛不好,我们的生活学习会受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擦亮我们的“窗户”。
习作——写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好习惯。并善于发现新事物。
2.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
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把自己平时观察
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把自己最感兴趣的
写具体。
教学难点:
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如水果、植物、玩具、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新发现
学生谈谈今天的新发现并说说怎么发现的。
板书:看
板书:听
我发现……板书:仔细、认真
小结:观察的“好帮手”:眼睛、鼻子、耳朵、舌头、双手、大脑
2、师:本组课文我们学习
了三篇文章,《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
的住宅》,它们都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同学们
知道这些作者为什么会写
得这么有趣吗?
生:与作者的认真观察分不开。
生:与作者的长期、连续的观察分不开。
3、师小结后导入:
对,同学们说得很好
。它们都与作者平时的认真、连续的观察密不可
分。正因为如此,这些文章才显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
趣
。
二、引导学生观察
1、让学生确定自己要观察的事物:
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准备观察的事物,水果、玩具……
2、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你将怎样观察你手中的事物,能说说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师: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
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观察这一类事物的方法。
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探究观察方法并将自己小组探究
到的该类事物的方法写在纸上。
师: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学习的结果贴在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把结果展示出来,
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4、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
想和想象,
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①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
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每步自己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
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
想象等。
②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
要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的各个部分的形状、
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③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三、品读日记
1、小组交流。
①读自己日记里精彩的片断、句子。
②给别人提提意见。
2、全班交流:
读自己的好句子,说说别人给你提了什么意见;
也可说说你给别人提了什么意见。
教师相机小结:要写一些好词好句,还要写出自己的感想,
使文章具体生动。
四、激发思维确定题材
1、老师出示川剧变脸的录像,老师谈谈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2、学生谈谈自己最近观察时的新发现,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说一说。
3、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也行。
如1:把两个大小均匀的鸡蛋分别放进盛有清水和盐水的容器里,观察两个
鸡蛋的变化。
如2:将胖大海丢进一杯盛满满清水的杯子里,观察杯子里胖大海的变化。
五、习作要求
1、认真观察手中的事物,看它有哪些特征或是有趣的地方。
2、认真思考,看怎样才能清楚地把手中的事物写下来,并写得具体生动。
3、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的。
4、写清楚你观察的时候心情或想法。
六、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全班学生相互启发
七、学生写作,师来回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一、习作讲解,学生自评
选出典型的习作(好的和差的)进行作中讲解
,让学生评价好的,好在哪里,
差的,有哪些不足,以指导自己的习作。
二、师提出修改的要求
1、师提出修改的方法:
朗读法。
2、师提出修改作文的要求:
⑴句子是否通顺;
⑵写作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⑶有无错别字;
⑷是否写出了手中事物的特点;
⑸文章是否写得生动、具体。
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也可以自己修改
四、在修改的基础上,将习作写好,誊写。
【范文】
观察日记
今天我闲着没事,看见了几只蜗牛。我便观察起它们来了。
蜗牛的头上长着直直的
触角。它圆圆的眼睛似乎长在直直的触角上。它的背
上背着一个又圆又大的“房子”,卷
成圆圈的花纹印在蜗牛大大的“房子”上。
它没有可以活蹦乱跳的脚,它只能慢慢的往前爬。
我打算让所有蜗牛来一场爬行赛,距离只有两格瓷砖格子。蜗牛刚开始方向
感都还可以。可是过了一会儿
,蜗牛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前进,有一只蜗牛往左爬
行,一不小心,它掉到台阶下去了。我连忙跑下去,心
里在为它担心:它会死掉
吗?等我到了台阶边,我看到它淘气地贴在台阶的边沿上。我慢慢把它们拾起来
,
装进了瓶子里,放入小水池里。天色不早了,我们一起睡觉去了。
第二天,我又来观察蜗牛
了,蜗牛已经渐渐长大了。上次我看见它的时候它
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现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
大了。
我又组织它们进行爬行赛。我想看看它们长大了,速度有没有变快?我观察
了很久,感
觉它们的速度还是那么慢。我想蜗牛可能饥饿过度跑不快。于是我拿
来了充足的食物——菜叶和面包屑,
蜗牛爬得慢吃东西的速度也很慢,过了好久
食物才有所减少。好容易等它们吃饱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来
。
于是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蜗牛是长大了,但是速度却没变快。
观察身边的东西是那么的有趣,那么的好玩!让人受益匪浅。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平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
察、勤
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作用。
4.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重点:
1.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
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魅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句子、谈体会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3)指名同学读气泡里面的话,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找句子、学方法
(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
二、语句段运用
(一)给小动物找家
1、理清生字,认读“厩、棚、圈、穴”等字。
2、认识书中展示的八种小动物。
3、为小动物找家。(每个小动物家的名字都不一样,你能将小动物准
备地送回家中吗?)
4、指名同学回答。
5、总结学生的答案。
6、多媒体展示:
狗窝、鼠洞、鸟窝、鸟巢、猪圈、马厩、鱼塘、牛棚、虎穴
7、全班齐读多媒体展示的词语。
(二)品析句子
1. 多媒体展示两组句子。
2. 指名学生读句子。
3. 观察两组句子,上句跟下句有什么不一样。
4. 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①逐渐:慢慢地。在这里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
色的,写出了爬山虎的脚颜色变化的过
程。
②最多:表示已经到了上限了。在这里说明蟋蟀的住宅的深度不会
超过九寸,是一个约数。
三、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自由读这6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
的目的。
4.课后搜集一些其它气象谚语。
12 盘古开天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撑、竭”等13个生
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
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
欢神话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
事《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桌互读互查。识记生字。
学生交
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
行研读。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大鸡蛋”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五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四、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台。
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
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五、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
内将要开
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
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
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
,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注意写好半包
围的字。
2.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三、课后作业
搜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四、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气息:风 云
声音:雷
眼睛:太阳
月亮
四肢:东 西 南 北
美丽的宇宙
血液: 江河
汗毛: 花草树木
汗水: 雨露
13 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堙”的含义,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3.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4.能用自己的话将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理解“故”、“堙”的含义,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并用自己的话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准备:大海、精卫鸟的图片,课件,精卫填海完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
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在,我来考考
你,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 生说。
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
吗?(课件出
示:《山海经》)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
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
br>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生齐
读课题,师板书:精卫填海 )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释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的意思。
①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②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总结。
2、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重点指正字音:
少(shào) 曰(yuē) 溺(nì)
衔(xián)
堙(yīn)
(3)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èi)精卫。常衔西
山之木石,以堙(
yīn )于东海。
3、再读课文,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重点词句的含义。
①之:的
②少女:小女儿 ③故:因此 ④堙:填塞
⑤女娃游于东海:(女娃于东海游)女娃在东海游玩。⑥溺:溺水,淹没。⑦返:返回
5、生尝试翻译,师补充。
三、精读课文,了解精卫精神
1、过渡:刚刚我们一起理清了文章的大意,那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
2、生发挥想象,说说精卫填海的原因。
如:大海侵蚀了精卫的生命,精卫非常愤怒,所以填海。
精卫在东海溺水淹死了,她害怕其他人也会因此牺牲性命,所以她要填海。
……
3、说得真好,同学们想象一下,精卫能把东海填平吗?
①多媒体出示大海、精卫鸟的图片。
②师讲述精卫填海的完整故事。
③生根据图片和故事各抒己见。
4、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加以总结。
是呀,大海是一
望无际的,而精卫鸟是这样的渺小,精卫鸟要想填平大海是多么的艰难,
时间会是多么的漫长,但是精卫
鸟依然没有放弃,还是日复一日地衔枝填海,由此可以看出
精卫的身上有什么精神呢?
5、分析精卫的精神。
勇敢、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四、总结:精卫的精神让
我们佩服,值得我们学习。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们也要
像精卫那样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精卫: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14 普罗米修斯
教学目标:
1.会认“斯、惨”等
11个生字,会写“兽、狠”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种、敬
佩、违抗、驱赶”等词语,能联系上
下文理解“气急败坏、驱寒取暖”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神话,对普罗米修斯和人间为什么没有火种有大致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
阅读了许多中国神话故事,但你们知道吗?古希腊也流传
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你能说说自己看过的古
希腊神话故事吗?(生介绍,师可以适机梳
理各位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古希腊神话
中的一位正义之神——普罗米
修斯。对这个神,你们有所了解吗?(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做简要的介绍:普
罗米修斯是古希
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
类
知识和技术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遭”是平舌音。
3、在读文中,有没有艰涩的词或长
句子不好读的,提出来当堂解决。(生提出,可采用
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
4、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5、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
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
、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
为:宙斯知道后,用
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四、分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
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
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
斯的故事,我
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
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
拿取火种。(有感
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这一句要
读出
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
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
为是对的事,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
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
能睡,不光日
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
解,再读读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
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
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
取火种。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
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
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
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
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
导
读第四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
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
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
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
真正的英雄!
三、充实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能
更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
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
,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
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
导)
添加后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取了火种,宙斯发现后,用残忍
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课文中,除了普罗米修斯,还有一位正义
之神——赫拉克勒斯,他也有一
番不平凡的经历呢!有同学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吗?(如生收集到了可由生
介绍,师注意提醒
学生讲故事的技巧)
2、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神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的同学可以阅读一些其它的古希腊
神话故事。
五、课后作业。
小练笔:读了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15*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
3.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复述故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激趣,图画引入
1.(课件出
示女娲补天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学生自由举手
答)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神
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女娲补好天后,天会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2.轮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纠正字音。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描写在天塌地裂前后人类不同生活的语句。
2.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修补天地?
3.汇报学习收获。指导学生拓展思维: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了解人民的疾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种场面的心情。)
(二)学习第3~5自然段
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来体会。“女娲创造了人”,所以人类都是她的子女
,她
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大声自由朗读课
文第4自然段。了解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女娲怎样修补天地?
3.体会女娲的奉献精神。
(1)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 <
br>(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修补天地的经过。(用“先……,又……,接
着……,最后…
…”的句式复述)
(3)女娲补好天地后,人间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天上有了五色的云霞,天再也没有了坍塌的危险,野兽不敢再到处流窜残害人类,地缝也被堵住了,人类获
得了新生。)
4.引导朗读这三段话。
5.修补天地之前人间的状况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描写人间惨状的词语说说你体
会出了什么。
(“一道道、黑黝黝、喷涌而出、残害、惊慌失措、四处奔逃”这些词展现了修
补天地之前人间
的悲惨状况。天上的大窟窿被女娲用炼好的五彩石补住,地缝也
被芦灰堵住,真是太神奇了。)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女娲这样舍己为人、无
私奉献
的人,比如……(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所以,我们在敬佩女娲的同时,也要向拥
有女娲精
神的人学习!
[教学板书]
15*女娲补天
起因:天塌地裂
高潮:捡来五彩石补天→ 不怕困难
用乌龟腿撑住天→
甘于奉献
杀死黑龙→用芦灰堵住地缝
结局:人类重获新生 不怕危险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激发学生的
兴趣,
培养想象力。因此,我将课文的第4自然段作为重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与文本
对话,激
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习作——我和 过一天
第二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 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主次分明地说和写。
教学重难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有序地、主次分明地
说和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神话故事或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如:孙悟空、葫芦娃、黑猫
警长、白雪公主……)学生识别多媒体中展示的人物,并简要说明人物的特
点或事迹。
2、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人物。
3、那同学们想不想和自己喜欢的人物相处一天呢?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
求。
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想着自己见到了他们,与他们过上一天。
二、明确要求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本P58习作要求。
2、读一读,把你认为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3、 我们与神话人物见面要带上哪些东西呢?
指名说、师相机板书:大胆 、新颖 、奇特 、美好
三、打开想象大门
1、生想象画面。
①你想见的是谁?
②你们去了哪里?
③你们干什么了?
2、小组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
3、老师指名学生描述想象的画面。
如:生1:我和孙悟空过了一天。在花果山我看到了孙悟
空,我们一起先去了龙
宫。我们在龙宫看到了龙王,看到了虾兵蟹将,还看到当年放置定海神针的地方,
那儿现在已经成了旅游胜地了。接着,我们又去了天庭参加了蟠桃盛会。最后,
我还和孙悟空一
起打妖怪了,看到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生2:我和白雪公主过了一天。白雪公主带我去见了她的七个
好朋友。我们一起
去森林采蘑菇,一起在草地上玩耍。哎,我还见到了白雪公主的继母,她给白雪
公主送苹果……
生3:……
4、全班交流评价。
5、自由写作。(教师巡查,相机指导写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故事的经过具体。
b.想象合理。
c.形式新颖。
d.语句通顺。
e.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写。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范文】
我和奥特曼过一天
我最喜欢奥特曼,他们形态各异,神通广大,打败了怪兽,保护了地球,是正义的象征。
<
br>有一天,我一觉醒来,居然看见奥特曼到了我家里,我又欣喜又紧张。奥特曼说:“我
是奥特星球
派来的迪加奥特曼,帮助你们消灭怪兽。”我听了,笑着对他说:“我们这没有怪
兽,只有小偷,坏人。
”奥特曼说:“那我就帮你们抓坏人和小偷。”于是,我和奥特曼到了
外面,他身子逐渐变大,变成了一
个巨人。我骑在它的背上,飞越了武汉三镇,告诉他这里
的情况。奥特曼说:“要捉小偷,非我莫属。”
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奥特曼抓住了毒贩子,抢
劫犯,小偷等坏人。他们从没看见过这么大的“警察”,个
个吓得失魂落魄。行人也惊呼:
“外星人来啦!”我们飞向公安局,把这些坏人都交给了
警察叔叔,警察本想谢谢他,可是,
一眨眼我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和奥特曼还帮助工人盖房子,
帮助消防队员救火,帮
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
夜幕降临的时候,奥特曼突然收
到来自他们星球的求救信号,他不得不赶回去支援。临
走前还送了我很多礼物,我依依不舍地挥手同他告
别。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神
话的兴趣。
2.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的收获,提升对神话的认识。
3.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4.熟读“语句段运用”中的词语和句子,感受神话的魅力。
5.熟读并背诵古诗《嫦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提升对神话的认识,熟读并背诵古诗《嫦
娥》,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师:这么多充满魅力
的神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
神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
看吧。
2、指名读书上“交流平台”里的对话。
3、说说他们通过本组神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神话故事,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课件展示)
花圃 花卉 花蕊
玫瑰 茉莉 牡丹 海棠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花的名字?
三、语句段运用
1、读词语: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刀枪不入
2、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是故事呢?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
4、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老师加以补充。
5、读句子:
①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
降,变成了地。
②当
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
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一颗
火星,带到人间。
③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
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6、感受想象的神奇。
7、在你读过的神话故事中,有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8、小组交流故事情节。
四、日积月累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嫦娥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
师: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温柔 善良 美丽)
欣赏《嫦娥奔月》动画。 师: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
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 商隐的名诗《嫦娥》。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感悟嫦娥的后悔、孤独、寂寞。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6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
煞”等7个生字,会写“奈、巢”等13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
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
词语。
2.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
大的力量”所
支配的精神。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麻雀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
吗?平时,你们都见过哪些鸟儿?是的,大自然中鸟儿的确很多,
但我们平常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你
知道是什么鸟吗?(出示麻雀图片)
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
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
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
3、介绍作者背景。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
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边说,一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出示屠
格涅夫图片及介绍)
这就是屠格涅夫,读过他的文章么?今天学的课文《麻雀》就是节选自他的《猎人笔
记》。 那
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呢?
二、整体感知
1、了解文章内容。
初读课文,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老师根据学生汇报贴图)
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
故事呢?
2、理清课文结构。(指名说段意)
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
(一)学习第3自然段。
其实故事的发生总有
它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
然段,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示
屏幕)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哎,别忘了用
笔画一画。
1、学生自由朗读后谈体会。
师:谁来谈一谈,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示字幕)
(1)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刚出生不久 可爱)
师:哦,你抓住了外形描写来理解,不错!
(2)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非常弱小 不会飞 可怜
孤单无助需要别人帮助)
师: “无可奈何”什么意思?是啊,它飞又飞不起来跑又跑不快,只能拍
打着翅膀。现在
你体会到小麻雀那无可奈何的处境了么?
师:你是从它的动作、神态上来体会小麻雀非常小,很柔弱。
2、指导朗读。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就是一只弱小的、可怜的、急需救助的小麻雀!谁能带着这种理
解来
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 焦急语气)
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动画展示的是小麻雀从树
上掉下来的情景。背景音乐中
有风声,和远处传来的犬吠)小麻雀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哪个自然段
告诉我们一起读
这段话。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体会猎狗的凶猛。
(1)出示猎狗图片。
你对猎狗有什么印象?(凶猛
体格健壮 行动敏捷)
(2)体会小麻雀处境的危险。
对,就是这
样一只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异常凶猛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已经张开
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
(出示图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小麻雀的处境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板书:吃)
(生命危
险、危在旦夕、千钧一发)
2、默读第5自然段。(品读老麻雀要拯救幼儿的句子)
师:是啊!小麻雀眼看就要被吃掉了。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谁出现了?
就在这时候,老麻雀出现了,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书上有一句话概括了老麻雀怎样拯救小麻雀的句子,把它画下
来。
(1)生汇报,师出示句子。(指名读)(板书:救)
(2)引导学生体会“用身躯是用什么拯救?”(用自己的生命在救孩子)(齐读)
3、小组合作学习4、5自然段。(体会老麻雀如何拯救幼儿)
师: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
的身躯掩护和拯救小麻雀的,它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四人小组一
起合作读4、5自然段,把相关的语句
画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品悟句意。(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当小麻雀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
身躯拯救自己幼
儿的?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①我想问一下,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了什么?(毫不犹豫 力量大 速度快 着急)
②指导朗读。那它为什么这么快这么急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齐读)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①释词:扎煞。(竖起来)
师:原来的羽毛是比较顺滑的,现在,看老师的手势,是到紧急情况,它就扎煞起来。想
象扎煞起全身的
羽毛的老麻雀像什么?(刺猬)
②释词:绝望。(毫无希望)
师:既然没有希望,为什么老麻雀还要救小麻雀? (孩子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不忍心
替它死)
③体会老麻雀的伟大。
师:宁愿自己死,也要救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奋不顾身 舍身为子)(齐读)
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它要拯救自己的幼儿?
(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师:你能把它当时的紧张劲读出来么?
师:由一开始的尖叫到现在的嘶哑,这只老麻雀啊
,实在已经害怕、疲惫至极!对自己能
否阻挡猎狗对小麻雀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可是它退缩了么?
(4)“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①老师比动作体会两者之间的悬殊:“猎狗——大,麻雀——小”。
师:在老麻雀眼里,
猎狗是一只庞然大物,这只小小的麻雀竟然要与这么庞大凶猛的猎狗
进行搏斗,(板书:斗)它这是在干
什么?(送命)
②它明知送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5)扩展: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你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出示图片)
师:此时
此刻,假如你就是这只老麻雀,面对强大的敌人猎狗,看着身后刚出生不久的幼儿,
看着一旁的猎人,你
想对其中的谁说点什么?
师:对啊,眼看着自己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所以作者说(出
示字幕)(师引读)
(6)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
来。”
师
:同学们,就是这只老麻雀,眼看着猎狗就要吃掉自己幼儿的时候,它突然从一棵树上—
—像什么似的?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怎么样尖叫着?它用自己的身躯——想干什么?可是
因为紧张,它的声音都——然
而它仍旧——和猎狗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弱小啊!可是一种强
大的力量——
①“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板书:母爱)
②这种爱和平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一样吗?
③这是在什么时候的爱?(生死关头、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5、师生合作读4、5自然段(出示字幕)
师:这又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就是这种母爱
,让老麻雀战胜对死和死亡的恐惧,勇敢地
飞下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就让我们怀着心中那份感动再来回顾
一下老麻雀的壮举吧。老师和
大家一起读这两段话,共同感受一下老麻雀生死关头的爱子之情。
(三)学习6、7自然段
那这只麻雀的命运又如何呢?请男同学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女同学读第7自然段。
眼前这一幕太震撼人心了,作者也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它唤回了猎狗,不能看着
小麻雀被吃掉。
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爱,老麻雀才能吓退猎狗,震撼了我、感动了我,让我唤回猎狗,
救了
它自己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欣赏动物的母爱。 在自然界中,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这爱的力量和爱的所在。请
看(出示课件)
2、师伴乐深情讲述母爱的故事。
五、课后作业:小练笔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
带着它走开了。”我为什么要唤回我的猎狗呢?你觉得“我”当
时会想些什么?或会对猎狗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麻雀
救
吃
斗
老麻雀 猎狗
17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
2.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
格。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写作顺序。
2. 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天都峰的图片,教师对天都峰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
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
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
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
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由此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引导读准多音字“都”)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字音,自学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
典和联
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师对较难的词语如奋力、居然、汲取等进行讲解。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讲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的经历。)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课文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爬山之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三、深入研读
具体赏析文中语句:
1. 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
(1)课文介绍了在什么时间、爸爸带“我”去干什么?
(2)理解“爬”。作者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字?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用“爬”
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那种费力、艰
难的情境。)
2.
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1)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
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互相怀疑了吗?
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 学习课文6、7自然段,提问:“我
”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与动作相关的词句。(“攀
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4.
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
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明确: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5. 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明确: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
学习。
(2)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拓展提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语气,也可以加上表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找出相应句
子,从
而理解爬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
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喜悦心情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体会。在理
解中,我紧紧抓住“我”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又从“我”和老爷爷的
两次对话来体会“我”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
突破了教学难点。
习作——生活万花筒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教学难点:
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
是多姿多彩的,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是奇闻趣事,有的
可能有些伤感。今天我们就来开个
座谈会,分享一些奇闻趣事,或是倒倒心里的
苦水。可以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可以是我们看到的,还可以
是我们听说的。同学
们准备好了吗?
二、畅谈生活
1、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卡片。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2、生自由思考五分钟,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填写卡片。
3、分组交流,根据卡片内容,将这件印象深刻的事说给小组成员听。
4、小组成员间互听互评。
5、老师收取卡片,随意抽取卡片,卡片的主人上台分享故事,其他人认真倾
听,并给予意见修改。
6、师对学生的评议加以指导。
三、方法小结
同学们刚刚的分享都很精彩,但是,我们还可以把事情的经历说得更清楚,
更
详细,那如何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呢?
1、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经过”部分不仅要写得详细,还要写得生动,形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多角度叙述、描写。相比较而言,起因和结果部分可以写
得简短些,但交代起因
要清楚明白,结果应该合情合理。
(师板书: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2、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
四、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将我们的故事更精彩地展现在大家的
眼前吧。
2、明确写作要求。
①可以参考课本P73题目,也可以自命题。
②情节要吸引人
。
③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写清楚。
④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五、静心习作,评议草稿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写完后,读给同学听,请同学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再参
考同学的建议修改。
3、誊写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
结合讲评,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
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b.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c. 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范文】
家庭风波
我们一家人平时总能和睦相处,但是,有时也会出现“风波”。
今天,妈妈订购了一个饮水机,想把它安在家里,不过,由于最近爸爸不在
家,所以就没和
爸爸商量。等到爸爸回家时,妈妈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向爸爸说清
楚,可爸爸今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翻脸
比翻书还快,因为这点鸡毛蒜皮小事,
就引起了一场家庭“风波”!
爸爸是个急性子,一
气之下,大喊:“动不动就买饮水机,钱是抢来的呀?
还有,买个饮水机放哪……”经过这些责骂,妈妈
可忍不住了,和爸爸你一言我
一语地吵了起来。“买个饮水机方便多了,你可不要动不动就骂人啊!你这
急性
子什么时候改啊!”妈妈火冒三丈说。爸爸吵不过伶牙俐齿的妈妈,一时接不上
话了,怒气
冲冲地黑着脸坐在沙发上。这可是我劝架的大好时机!我跳出来,壮
着胆对他俩说:“你们大人怎么还吵
架,烦死了!因为一个饮水机,值吗?”妈
妈愣住了,马上不说话了,
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 了解记事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 能够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学重点:
了解记事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能清楚地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本组课文中,
我们学习的《风筝》、《麻雀》都是记事类的文章,同学
们还记得这两篇文章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那作者是怎样将事情写清楚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篇课文和“交流
平台”
里的内容想一想。
4.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如何将事情写清楚:
①写一件事,要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要把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写清楚。
②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③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风筝》按照做、放、找风筝的顺序写
的。
二、初试身手
1.过渡:屠格涅夫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于是麻雀和猎狗
相遇时的情形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屠格涅
夫,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两幅
图片,同学们看图发挥想象,说说图片的内
容,看谁说得既清楚又生动。(师多媒体出示P67图片)
2.生观察图片,想象内容。
3.分组交流,互相评议。
4.全班交流,互相借鉴学习。
5.能将一件事清楚地写出来,肯定是离不开细心观察的。请同学们今天回家观
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
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提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顺序词:先……接着……然后……最后……)
三、习作例文
1、生自读《小木船》,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的反馈,老师加以总结。
明确:本文主要围绕“小木船”,写了我与陈明之间的友谊。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明确:简单介绍“我”和陈明是好朋友——友谊破裂——和好如初
5、作者详写的是哪个部分?略写的是哪个部分?
明确:详写的是“我”与陈明友谊破
裂与我们和好的部分,略写的是我们
发生矛盾后几个月的部分。
6、“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一段时间,文中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
句话交代,你觉得作者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7、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老师小结。
9、生自主学习《爬天都峰》,完成下面的表格。
爬天都峰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18
牛和鹅
教学目标:
1. 会认“谓、拳”等9个生字,会写“甚、捶”等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甚至、大
概、结实、无缘无故”等词语。
2.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
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
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
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
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
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并尝试着给课文分层。
2.小组交流自学的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语段感悟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
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
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
师巡)
2.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
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
5-12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
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
者改变的看法。)
4. 请同学们看这段话:(课件出示第6段)
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段话,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体会到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你能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
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段话!(课件出示第8段)
自己读读这段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这段话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
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
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 不可一世的老
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
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
变化?请你读读13、14、15自然段,画
出有关的语句。
7. 好,同学们很会读
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
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
,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
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
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
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
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
不错!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
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
人就
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
今天的学
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
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 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的鹅阅读链接: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
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准备稿纸。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老师先请大家看
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图片上是一只什
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
(板书题目:一只______的大老虎) (生自
由补充:凶猛、威风……)
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
“窝囊”的
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认读生字。
1.出示“我会认”和“我会写”的字在文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2.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3.观察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
(念、级、段、俩、练、 裤、改、逃、亏、挖、堂、 砸、锅)
2.动画演示“级”、“逃
”“堂”“段”“锅“的笔顺。注意“段”的第一笔是撇,
提醒学生不要连写。
3.“堂”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提。
“亏”字下面是
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形近字比较:级极 枪抢 亏专 练炼
4.多音字组词:露 角
5.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四、当堂检测。
1. 看品应写词语。
wō nāng
bān jí liàn xí gǎi biàn kè táng zá
guō
( ) ( ) ( )
( ) ( ) ( )
2.
辨字组词。
念( ) 级( ) 练( )
逃( ) 锅( )
恋( ) 极(
) 炼( ) 桃( ) 窝(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 结果演砸锅了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
(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
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 (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 (多音字)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 (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
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
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
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
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设计意图:用填空
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
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
br>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
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
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