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论语十则
六年级数学活动课教案
【篇一: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
《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
线的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
域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3分钟)
同学们,前不久我们银川市
承办了小学生运动会,我校的体育健儿
们努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们都看到比赛了吗?(学生回答
)
老师也看了一些比赛,不过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要上课,还有许多精
彩比赛都错过了。今天,我
要先带大家去观摩一场小型的运动会。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通过师生对话,谈谈同学们身
边发生的大事,
合理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就犹如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既
吸引学生学习
的注意力,也可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
全的状态下进
入学习活动。]
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情景导入:小动物的运动会。
(多媒体播放)四只小兔子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
,分四个道次沿椭
圆形跑道跑一圈,再回到同一个终点,谁先回到终点就为第一。
师:同学们对这场比赛有什么看法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比赛公
平呢?
[设计意
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良好的教
学环境。运动会是学
生生活中很熟悉的活动,它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真实、自然。课
的开始在
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活动中设计了一场不公平的比赛,让
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发现了比赛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问题。学
生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学生提出将起跑线向前移动的方法,等等。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2、赛事回放:欣赏运动场上运动员起跑时的图片。
教师同步讲解:同学们的想法与我们体
育比赛中的想法一样,进行
400米的比赛,如果从同一条起跑线起跑,外道比内道长,相邻跑道
之间有差距,为了公平的原则,会将起跑线依次向前移。
3、提出问题:体育比赛中,相
邻两道起跑线都提前一定的距离,这
个距离是随便移动的吗?相邻起跑线相差多少米?你能看出来吗?<
br>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的知
识找出相邻起跑
线相差多少米?重新确定一个公平的起跑线。
(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设计意图:几幅运动场上的图片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课堂之间的
桥梁,充分的体现了数学
是来源于生活,利用学生的发现提出问题:
起跑线提前的距离是多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隐藏着数学
问题,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
三、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24分钟)
(一)了解跑道结构:出示完整跑道图(共四道,跑道最内圈为
400米)
1、观察跑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
(板书:跑道一圈长度=圆周长+2个直道长度)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跑道缩
小放在屏幕上,既直观又形象,也便
于学生观察。并且直道和弯道用不同的颜色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跑<
br>道中的秘密:左右两个弯道合起来其实是个圆。]
(二)简化研究问题:
1、85.96米是指哪部分的长度?一条直道吗?
2、讨论:四个小兔子沿跑道跑一圈,各跑道之间的差距会在跑道的
哪一部分呢?
3、小结:既然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暂时将直道
拿走看看差距在那里,好吗?(课件
:直道消失,屏幕上只剩下左
右两个弯道。)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相邻
跑道的差距没有在直道部分,有
学生想到会在弯道部分。在这里教师做了一个大胆的创新:既然与
直道无关,就把直道拿走,屏幕上只留下了左右两个弯道。给学生
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
间。]
(三)寻求解决方法:
1、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一个什么?
2、讨论:你怎样找出相邻弯道的差距?相邻弯道差距其实就是谁的
长度之差?
3
、交流小结: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算出相邻两圆相差多少米,
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也就是相邻起跑
线相差多少米。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在这里学生发现左右的半圆是
一个圆,课件将左右的弯道合
成一个圆,鼓励学生大胆设想,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倾听别人
的意见和想法,激发自己的灵感,让每一个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的
见解,呵护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找出
问题的结果:弯道之差其实
就是圆的周长之差。]
(四)、动手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直径)
2、课件出示: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3、教师带领学生填写表格的前两道,剩下的由学生完成。
跑道 直径(米)周长(米)
相邻跑道相差长度(米)
1.72.672.6∏
2.72.6+2.5 (72.6+2.5)∏ (72.6+2.5)∏-72.6∏=2.5∏
师:同学们通过努力找到了起跑线的秘密,小动物们的比赛应该把
起跑线依次提前7.85米
才公平。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填
写表
格,找出确定起跑线的规律:即400米起跑线差距是2.5∏,为
了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及后面的计算,
均用代数式来表示,减轻了学
生的计算负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学生在探究活
动中不仅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了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的思考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生
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3分钟)
师:小动物们很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可是它们在比赛时调整了道宽,
你能帮它们再计算一下吗?
400米的跑步比赛,道宽为1.5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五、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5分钟)
1、解决问题:在运动场上还有200
米的比赛,道宽为1.25米,起
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预设生1:道宽与前面的400米一样,
我可以用前面算的7.58米除以2,是3.79米。
2、比较方法:同学们想的很巧妙,谁的更实用呢?
3、全课小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数学的学习要应用于生活,但
是不要死搬硬套。生活中
的问题很多,学生通过对400米跑道起跑线的确定,让他们能灵活
的
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小小的拓展练习打开了学生思维
的空间,开发出学生的无限智慧,使学生
的知识变的鲜活起来。]
【篇二: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教案
六年级备课组
2012学年第二学期
《早餐的学问》(3课时)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类,知道科学营养早餐有利于健康,养成良好
的饮食规律。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学会配置一些科学、合理、有营养的早餐菜谱,做一名“小营养
师”。
二、活动准备
1. 调查一下自己家或学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车
2. 跟家长买一次早餐
3. 教师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选题与确立主题
(一)制定活动方案
一、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好。早上吃饭了吗?(交流)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统
计图,是小关我们小学生早餐情况的,想看吗?
2、分析柱形统计图(早餐内容)。
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生观察,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看图。
师: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预设:(生1)都是我们平常早上会吃的东西。
(生2)早上吃鸡蛋的人最多。
(生3)吃鸡蛋饼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生4)早上大家几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浆,喝粥的人比较少。
(生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东
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浆吃鸡蛋饼
就是喝牛奶吃鸡蛋加面包,像麦片粥啊、面条啊、蛋炒饭、糕点什<
br>么的,都很少人吃。
(生6)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早上几乎没有人吃炒菜。
关于这个发现,师应相机鼓励,并适当引出“炒菜一般来说会是什
么?”也就是说,早上一般
没有人会吃蔬菜和肉。
……
师小结:大家的观察能力真强。我们平时
的早餐内容是怎么样的?
(交流)有这张图里没有出现的吗?(交流:没有或很少)这说明,
我
们的早餐内容,丰盛吗?(不)对,很单一。(课件强调:单一)
3、信息分享。
师:这儿还有一则官方消息:(课件出示)中山医科大学营养系曾
对两所小学10岁左右的学
生做了早餐的一个对比试验。第一组每天
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组吃的早餐则是中国营养家协会推
荐
的营养早餐。一周之后对两组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大家会看到,
在数学运算、创造力和耐力
的对比,第二组明显好于第一组。
4、现场统计饥饿时间。
师:说到现
在吃的,你饿吗?(交流)这么早就饿了呀?现在是第
三节课,已经有这么多同学感觉到饿了,还有相当
一部分同学说他
第二节课就已经饿了。
5、引导学生发现早餐的重要性。
这则消息,对比那张统计图,再加上我们刚刚交流的内容,有没有
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预设)
(生1)早上吃不好早饭,很快就会饿。
(生2)我们的早餐几乎总是那几样,内容很单一。
(生3)吃有营养的早餐很重要,对我们头脑的发育有好处。
师相机评价:大家不仅观察能力强,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很棒哦。还
有什么发现?
(生4)我们不仅要吃饱早餐,还要吃好早餐。
(生5)我平时一直以为,
早上时间特别紧张,随便吃点儿什么,
只要吃饱就行了,没想到,吃个小小的早饭,还挺有学问的呢。<
br>
师抓住时机引导:嗯,说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经常被大家忽略的
一顿早饭,居然也
大有学问在里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么
多学问,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早餐的学问,好不好?
(好)都
同意了?(同意)
6、确立主题:早餐的学问。
师:那好!我们就以“早餐的学问”为主题进行本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确定研究内容,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1、交流研究内容。
师:关于早餐的学问,你们想要研究些什么?把你想要研究的内容
展示到“小问号收集站”上
来吧。
(事先让学生准备卡纸,在卡纸背面贴双面胶,用大大的字写下来,
便于粘贴)
预设:早餐吃什么、几点吃、吃多长时间、怎么样等等。
2、确立研究小课题,组建活动小组。
师:同学们的思维可真开阔,一下子,我们的小问号
收集站就收集
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全部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好像太繁杂和琐
碎了,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归纳一下呢?(能)关于
归纳问题的方法,上节课我们已经实践过了,只需要?
(生:把类
似的问题圈在一起,再简炼结合一下。)
学生归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归纳出了几个问题?
(1)不吃早餐的危害
(2)早餐吃什么最好
(3)各国吃早餐的讲究
(4)早餐的起源
(5)
……
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最想要研究的
问题进行研究,选择同一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合作
研究。
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子课题。
(拟写活动计划)师:确定好了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制定一份活动
计划。
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共享栏,一个是一份现成写好的方案可参照,
一个是白纸可自己设计,一个是
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
在开展活动时也可以进行方案的修改。
(学生自由选择设计方案。)
(预设情况一)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同学可能没写完,但
是大
家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结合我们刚才说研究问题的初步打算,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需要
我的帮助吗?
学生针对自己的想法提问,教师给予回答,补充学生可能出现的问
题。
简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网络,书籍,报纸,电
视,广播以及询问专业人士等。
学生在指导后继续完成自己的活动方案。
(预设情况二)师:设计完成,交流一下所设计好的活动计划。
学生评价:你认为他们小组这个活动计划,好的地方在哪里?不适
合于实施的地方在哪里?
三、小结
教师总结,研究的问题要小一点,要多方面获得问题的答案,比较
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第三课时:调查整理
1、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研究课题,在一星期内在社区、家庭、学校进
行调查访问。
2、分组整理调查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一星期对早餐用餐情况的调查,进行整理、统计,制
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例如:
a.调查早餐价格定位问题。
《学生早餐价格统计表》
班级 第小组编制 统计时间:2006年 月 日
b.调查早餐营养问题。
《学生早餐营养统计表》
班级
第小组编制 统计时间:2006年 月 日
c.调查早餐用餐时间问题。
《学生早餐用餐时间统计表》
班级 第小组编制 统计时间:2006年 月
日
d.调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销售情况。
《“放心早餐”销售统计表》
班级 第小组编制 统计时间:2006年
月 日
(有可能可制成条形或扇形统计图)
(三)讨论思考
1、分组讨论统计结果。
学生对他们各自统计的结果(百分比)进行讨论,思考
为什么会有
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学合理?
例如:早餐时间一般
起床后半小时吃比较科学,起床后就吃不利于
健康,在路上、校门口吃不卫生。
早餐营养方面d类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较少,营养搭配上不合理科学,
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
2、分组提出科学合理意见。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可参
阅有关的资料,
写成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
(四)交流报告
1、汇报成果。 (可选)
每组根据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设意见的报告,在班上进行汇报。
2、学生答辩。
每组汇报后,全班学生对每组的研究课题,可进行提问,小组派代
表进行答辩。
(五)做一名“小小营养师”
根据前面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早餐的重要性有一
定认识,经常不
吃早餐对生长发育、学习工作、营养摄入、身体耐力有一定影响。
另外还知道理
想早餐的条件依次为营养均衡、口味口感好、卫生和
方便。因此,让学生来做一名“小营
【篇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学工作计划
《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
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
的、具
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
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
br>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
课外活动或创设生活情景的教学
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非
常重视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学生感悟,发
现数学的作用与意
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
强数学作用意识。在这学期六年级(1)班《数学》第十
二册的教学
中,我准备这样开展数学活动课。
一、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
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如在学习
了第一单元“比例”后,我打算组织安排学生先测量校园内各建筑
物,
确定它们的位置,然后确定比例尺,画出校园的平面图。在学习了
第三单元“简单的统计(
二)”后,我准备安排学生调查自己家每个
月的用水量,并计算出自己家一天、一月、一年浪费的水量。
让学
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明确数学知识服务于现
实生活,体验到“有价值
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数学”。
圆柱、圆锥和球是每个学生在
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立体图形,如易拉
罐、八宝粥罐子和铅笔,堆起的麦子和玉米,乒乓球、玻璃弹和地<
br>球仪等。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不但是生活所必须,同时从中可以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
数学密切相关,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操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有关这些<
br>立体图形的信息,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不但能够带回有关信息,同时也
将带回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
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这种学生应用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再把数学知识应
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真正体验到
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