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用数学

别妄想泡我
795次浏览
2020年11月12日 23:1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南省招警考试-三下乡个人总结

2020年11月12日发(作者:屈大均)


学数学 用数学
——浅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武进区剑湖实验学校(213011) 秦小俊
人类已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为新世纪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
个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初中教学更是肩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合格 新生和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双重任务。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
学生的数学素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育 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
问题。
所谓数学素质,就是指通过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 ,解
决问题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
到日常生活中去,能用 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
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本人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仅供 大家参考。
一、 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知识并不是教会的。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学生 智力能力
的提高,情感意志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离开学
生的参与,课堂教 学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充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以及或他们内在 的原动力,最
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利
用自己的教学 艺术,把死的知识盘活,给学生创造条件。
例如,在几何《圆》这一章节中,学生对圆这一物体有感性 的认
识,但缺乏理论知识。对于圆的定义感到难以理解,尤其是以集合形
式出现的圆的定义。因 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
举几个常见的圆形的物体的例子。学生们大都回答了“ 车轮”,接着
我又问“为什么车轮不做成方形的?”学生从物理方面给出了完整的
答案:是因为 无法滚动。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车轮做成这种
形状呢”(画一个椭圆),学生一下子感到了难度 ,我让他们经过讨论


才回答。经过短暂的讨论,学生给出了答案:作成椭圆可以滚动,但
车子走时会忽高忽低。最后,我又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忽高忽低
了呢?同学再次经过讨论、 思考,最终找到了答案:因为车轮上的点
到车轮轴心的距离都相等,所以不会忽高忽低。到此,学生已经 抓住
了圆的本质特征,引圆的定义也水到渠成。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利
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数学,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展开,又能培
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
二、 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既有试验、归纳,又有演绎、推理。
因 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全面反映数学的这两个侧面,不仅要注意逻
辑的严谨性、知识的系统性、计算的准 确性,更要使学生理解是怎样
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证明的思
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也就是说,要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
去脉,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理解了
解数学,也才能使学生在需要运用所学知识时能及时的析取。否则,< br>填鸭式的教学只有使学生莫明其妙,结果只能死记硬背,失去了数学
教学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 美感。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教学时,我是这样组
织教学的:
复习准备:解下列方程
x
2
2x30

x
2
5x60

2x
2
5x30

3x
2
5x20

引导探索:观察上述各方程的系数和你所求得的两根,你能发现它们
之间有什么联系?
特殊探路:利用你发现的结论说出方程
2x
2
8x10
的两根之和与 两
根之积,并验证所得的结果是否正确。


得出猜想:一元二次方程
a x
2
bxc0(a0)
的两根为
x
1
,x
2
则有:
bc
x
1
x
2

,
x
1
x
2


aa
证明猜想,有了前面的特殊探 路,学生自己都能利用求根公式得出证
明,从而肯定猜想成立。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了观察、探索、归纳、猜想、
证明的全过程,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既理解了知
识的来龙去脉,又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能力。
三、 让学生提炼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
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 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
等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材中明确给出的、具有较强操作性
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 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
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深层知识蕴含于表
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率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
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 地挖掘出相关的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
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 ,使
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
例如:“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实际上运用了分类的思想。教
材中先给出六个实例:
(1)
538
(2)
(5)(3)8

(3)
5(5)0
(4)
5(3)2

(5)
3(5)2
(6)
0(5)5

不难看出,(1)(2)两题是同号两数相加,可分为 正+正=正,负
+负=负两种情况:(3)(4)(5)异号两数相加,又分三种情况:绝对

< p>
值相等时和为零。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的绝对值时和为正,负数的
绝对值大于正数的绝对 值时和为负,(6)是有一加数为零的情况(正
数加零与零加零在小学已学过)。这样,把两个加数按符 号进行分类,
使学生在众多的有理数相加中能分辨清它的各种可能性,渗透了分类
既不重复,又 不遗漏的思想。
又如,为使学生了解换元思想,可在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如下
换元序列,以 展示“元”的形成背景和变化形式。
例如(1)
x
2
6x7

x
2
2xyy
2
6x6y7

(2 )
(xy)
2
6(xy)7
(变式为
可设(
xy
)为元。将(2)转化为(1)型
利用换元可将复杂的题型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也体现了
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四、 使学生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于,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将 所学
得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自然和社会问题。因此,数学教学
必须学生“具有用数学 的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以及量化的
知识和技能:能把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抽象成数
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他们”,要让学生明确数
学与自然、社会的 关系。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可设计花坛问题:有一块长4米,
宽3米的矩形圆地。 现在园地上设计一个花坛,使花坛和面积是园地
面积的一半。这是一个开方式应用题,没有唯一答案,只 有最佳方案。
题目的参与性与动手性很强,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去设计
图案,再求出 相应尺寸。本题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并且使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充分的展示和发展。


又如,学习了利率,利息之后,可设计以下问题:某学生即将进
入高中一年级,其家 长欲为他在银行存款10000元,以供三年后上大
学使用。假设此其间的年利率不变,问:采取怎样的 存款方法,可使
三年后获得收益最大?(年利率:一年期:2.25%,二年期:2.43%,三
年期:2.70%)这些题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应
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总之,课堂教 学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
思维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由“要 我学”变为“我
要学”,由“学会”变为“会学”,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德州考试信息网-成都市会计网


清明几号-员工自我评价范文


潘基文-病人祝福语


母亲节贺词-伯恩茅斯大学


深圳信息技术学院-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


圣诞歌谱-残疾人工作总结


离婚协议-期末考试总结


作文国庆节-世界人口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