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长智慧
军训必备-感动中国观后感
学数学,长智慧
——《鸡兔同笼》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为了得到李校长的指点,李国娟特级教师工作室第二次活动中,我主动申请
了上课。这是我毕业
十多年以来,很少有的事情。历次培训,我一般都躲在人群
的后面,少有“抛头露面”。但这次真的不同
。我选择的上课内容是人教版第十
一册数学广角中的《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
民间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大约1500多年前
的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而在对学生进行
数学文化熏陶的共识下,不同
版本的教材也新增了这一内容。但不同的教师处理这一教材的方式也不同。
而我
们也往往会进入几个误区:一是只重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
渗透;二是
力求面面俱到,每一种方法都想讲,但限于时间,每种方法又都是浅
尝辄止,结果学生则是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其实,“数学广角”作为人教版数学课实验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其内容新
颖
、与生活联系密切,活动性和操作性较强,教与学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学
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有着浓
厚的兴趣。教材中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内容的目的,
我想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而是利用“数学广角”
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
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
有
趣的、以解决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实验、猜测
、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
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
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
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也就
是说解决问题只是
为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基于以上理念,我在《鸡兔同
笼》这一课例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案例回放】
一、课前预热
师:今天,洪老
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你能不能尝试着猜一猜,他会是谁?
生1:祖冲之
师:为什么你祖冲之!
生:因为祖冲之是古代著名的数学家,而今天
我们又是数学课,我想应该与
数学有关系,所以,我猜是祖冲之。
师:真了不
起,这位同学在猜的时候,他可不是随便猜的,是有一定的依据
的!这简直是一位小小侦探家嘛!不过,
我要介绍的不是他,再猜猜!
生2:孔子。
生3:老子。
[在猜人名的过程中,渗透大胆尝试且有据尝试的思想]
师:对洪老师要介绍给大家的就是老
子,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是道家的
创始人,相传老子活动二百多岁,他在九十多岁写了闻名天下的《
道德经》,其
中有一句话:天下难事必做于易。谁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
生:天下的难事,一定都是从简单的做起!
师:是的,老子的意思就是如果碰到不能解决的难
事时,我们可以从简单的
事情做起,然后从中总结规律,寻找方法,从而来解决难事。(教师板书:老子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实,我们学习数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利用老子的话,让学生明白遇到难事,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退中悟理,
执理而进]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大部分同学都知道,但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
数学名
著吗?一起看大屏幕,读一读。
屏幕显示:《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
张互算经》《王曹算经》
《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
师:这些都是中国古代非
常有名的数学著作,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本算经:
《孙子算经》。你知道这是谁写的吗?为什么?
生:孙子。因为这里《孙子算经》,一般这些名著前面都是作者的名字。
师:是啊,一般来说
是这样,但这本算经却不是孙子写的,孙子只是作者假
设的一个主人公而已,但具体是谁写的,谁也不知
道!《孙子算经》大约编写于
公元四、五世纪,书上记载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其中下卷第31页有这
样一
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头,问鸡兔各几
何? [在浓浓的数学文化氛围中呈现数学问题,即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
大精深,更激发了学生求
知的欲望。]
师: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今有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上
面有35个头,下面有94只脚,问我
们鸡和兔一共有几只?
师:对,就是这个意思,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举手的廖廖无几?
师:看来遇到难题了,怎么办?
生:数字太大了,小一点就好了。
师:那好,我们就先从解决简单的开始吧!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化难为易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鸡兔同笼,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
兔各几只?
2、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记录下来,最好是把过程
也记录下来。
[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成为学习新知的主人]
3、师生相互交流
①列表尝试
A、出示学生的想法后,师问:为什么你想的是7只鸡,1只兔,而不是8
只鸡,1只兔呢?
生:因为一共有8个头。如果是8只鸡,1只兔的话,那就有9个头了。
师:那么,7只鸡1只兔,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这样只有16只脚了,而题目当中一共有26只脚。
师:那怎么办?
生:鸡少一点,兔多一点。
师:你第二次怎样试的。
生:6只鸡,2只兔共18只脚。
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尝试出鸡和兔的只数。
[尝试
是学生最原始的认知状态,每个人都会试,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尝
试时要有依据,不能乱试,瞎试]
B、师:其实这位同学所用到的方法,是数学当中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
叫做猜测尝试
。是用尝试法做的同学举手,有没有不是从7只鸡,1只兔开始试
的。
生:我
是从4只鸡和4只兔开始试的,这样一共有24只脚。然后,鸡给它
少一点,兔给它多一些!
师:为什么要鸡少一点,兔多一点呢?
生:因为兔的脚比鸡的脚多,而这里有24只脚比26
只少,所以要兔子再多
一些。当鸡再少一只,兔再多一只的时候,正好是26只脚,所以鸡有3只,兔<
br>有5只。
[引导学生在有序尝试的基础上向尝试的第二层次迈进,那就是跳跃尝试。
它
是通过数学思考的分析和调整,不断地逼近正确答案。]
师:其实猜测尝试是我们数学当中经常用使用
的一种方法,第一位同学所用
到的是有序尝试,而第二位同学用到的则是跳跃尝试,通过分析,调整,也
许会
比有序尝试更节省时间。大家知道爱迪生吗,当时他发明灯泡前尝试了1000多
种做灯丝
的材料都没有成功,很多人都劝他说:“你都失败了1000多次了,放弃
吧。”但是,爱迪生却说:“
不,我没有失败,我成功的知道了这1000多种材料是
不能用来做灯丝的。”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爱迪生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找到
用钨做灯丝,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
我们为这些勇于尝试的同学鼓一下掌吧!
[尝试往往伴随着失败,但是又与创新紧密相连。通
过爱迪生的故事,鼓励
学生大胆尝试,科学尝试。]
②画图假设
生:先假设全是鸡,(26-8*2)2
师:谁听懂了,听懂的举手,再说一遍?
师:都明白了吗?洪老师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假设是鸡,求出来却是兔
呢?能不能用更形象一点方法
把它说清楚,动手试一试。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述。
[初次体验把算式用画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板演画图,教师写算式!
2×8=16(只)
26-16=10(只)
兔10(4-2)= 5(只)
鸡 8-5=3(只)
师:现在能看懂了吗?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表述一下。
师请一生把画好的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具体说一说画的过程及对应的算
式。
学生体验假设全是兔,画图应该怎样画。
[画图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假设的真正含
义]
4、比较这二种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鸡兔同笼原题
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介绍古人解法:断脚法
“这时每只鸡一只脚,每只兔两只脚,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则脚的只数总比
头数多1”你能解释一下这
句话吗?能不能用画图的方式,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生;画图表示
[让学生运用化难为易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断脚法]
2、外国的鸡兔同笼问题
师:不仅中国有鸡兔同笼问题,美国,日本等国家也有鸡兔同笼的问题。
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多少只?
五、课后总结,趣味延伸
1、了不起,你们都会帮外国人解决难题了!那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的问题
是这样吗,那我考考你!洪老师袋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15枚
,共4元2
角,问1角和5角的硬币各几枚?用今天你所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一下这个难
题!
3、《孙子算经》还记载了一道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留待大家课后去研究!
[最后习题设计有三个层次:第一题是普通的鸡兔同笼问题
,每只龟和鹤的
脚相差2只;第二题中5角与1角相差不再是2角,而是4角,对于学生理解
上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题则不类同于“鸡兔同笼”问题,而是利用今天所
以学的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解决
。]
【案例反思】
一、 化难为易驻心中
教材中小精灵的一句话点出了本节课的
其中一个重点,那就是“先从简单
的做起吧!”。这句话所要传达的思想就是:在这节课当中,我们要让
学生明白遇
到难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再从简单题目中寻找出规律或方法,利用规
律或
方法来解决难题。这也就是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老师提出的:要让学生“知
难而退,退中悟理,执理而进
”的理念。因此本节课在课前预热中初步渗透化难
为易的思想,在学生利用数字相对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
,找到解决类似题目的方
法,从而来解决“鸡兔同笼”的原始题时,学生感知了化难为易后的好处;最后
在学生解释断腿法时,自然而然地利用化难为易的方法来解决。短短的一节课,
让学生感悟了化
难为易的好处,从而利用这一思想来解决问题。可见,化难为易
已驻入学生心中,成为其一生的宝贵财富
。
二、化数为形促“消化”
上过“鸡兔同笼”的老师都知道,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不难
,难的是
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学生在“为什么可以全假设成鸡(或兔)”“为什么假设
成鸡
(或兔)求出来的却是兔(或鸡)”“为什么相差的脚要除以2”等等问题上
是有疙瘩的。别看学生解题
飞快,但大部分同学的脑子里的模糊的。要解决上述
困惑,光靠说肯定不行。因此,我尝试着让学生经历
两次体验,从而深刻理解假
设法各算式的含义。第一次是毫无目的,你想怎么表述就怎样表述。看看你能
不
能把算式的意义表达地很清楚。第二次是通过部分学生不成熟的鸡兔同笼图,引
导学生画出鸡
兔同笼图。把无形的算式,化成有形的图案,通过自己画一画,算
一算,学生在理解以上三个问题时便一
目了然了。
三、敢试会试享成功
跟许多人一样,原本我对尝试法打心眼里挺排斥的,总觉得
这是极没有思
维含量,非常原始的一种方法。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行为主义关于动物学习
的
“试误”说。动物都会的本能,还用学吗?在对二者不同本质的探寻中,似乎也
找到了一些区
别:动物的“尝试”没有目标,是盲目的试,而我们要做的是有计
划、有顺序的尝试,需要理性的分析不
断调整尝试。而基于数学思考的分析调整,
其背后有数感,更有区间套与逼近思想的渗透;动物尝试过程
中,没有毅力一说,
不放弃的唯一理由也是外在的刺激——食物的诱惑,我们需要的是自我激励,需要勇气需要坚持。尝试往往伴随着失败,但是又与创新紧密相连。在尝试的过程
中,不仅有方法技巧
,更有科学精神的熏陶。
杨汛桥实验学校 洪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