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
花开无声-配菜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1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1课时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
山图片) <
br>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
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
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
到了天门山,看到
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
: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
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
: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
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
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
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
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
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
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
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
江两岸的青
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
祖国
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2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
高鉴赏美的能力。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
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
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
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
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
择适合自己
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
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
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
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
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
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
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
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
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
美。教师要适时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
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
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
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
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
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
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
时两种
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
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
身其中,你
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
—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
对西湖有着
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
字“抹、
磨”。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
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
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
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
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
诗。现在,我们来背诵
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5首)
2.同学们朗诵得
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
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
解多少?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
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
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
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
、大胆惊人
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
诗
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
一位非常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
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
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
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
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
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
古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
学__---《望天门
山》(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
去过难关,有信心吗?(课件出示3)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
准字音,待会儿老师
检查,看谁读得好。
3.你们刚才
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现在你
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
,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
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4.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
(课件出示4:生字)
duànchǔzhìɡūfān
断楚至孤帆
(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
(2)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
换一换:“继”换掉“纟”,加上“斤”,就是“断”;“定”换
掉“宀”,加上“林”,就
是“楚”;“狐”把“犭”换成“子”,就是“孤”。
减一减、:到—至,变成“至”。
加一加:“巾+凡=帆”。
5.男生来读读。_来读读。全班一起读。
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
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
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
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5)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
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
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
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
2.(课件出示6、7)
(1)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
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
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
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
,对峙如门。俗
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
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
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7)出:突出,出现。
(8)日边:天边。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3.个人自学开始。
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
(一)学习前两句诗。
1.(课件出示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有关图片)
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
3.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流经古
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
叫吴
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
4.(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
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
“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
。
(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回旋)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
(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
(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
(4)_读、男生读、齐读。
(二)学习后两句诗。
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
的?(诗人是在船
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2.(课件出示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关图片)
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
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
豪)
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
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
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
(三)再读悟情。
1.请同学们带着
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
彩鲜明的景物?(课件出示10)(青山碧水
白帆红日)
(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
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
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
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
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
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
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
流、回、出、来)(板书:断开流回出来)
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谈话引读: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
样撞开了天
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
断楚
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谈话接读: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
,
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_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
日边来。)
3.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
希望
,满怀_地吟诵着——(指名读诗)
4.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
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
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
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
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学生配乐感情朗
诵。)
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诵。)
3.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背下来。请同学们
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
_的朗诵表达出诗中的情。
4.全班一起朗诵。(配乐)
七、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11)断楚至孤帆
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楚”——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下面是横勾,不
是秃宝盖。
“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不是“爪”。
“帆”——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
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5.展示学生作品。
6.过关评价。
八、总结拓展,积累运用。
李白一
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
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
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
情?(《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
情。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
br>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
你们回去后继续搜
集背诵,看谁背得多!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
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