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校讯通博客-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单元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P32——P58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
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在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中,通过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和掌
握知识。
6、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
考结果。 <
br>7、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
相互合作、交流
的意识和情感。
8、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
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3课时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32——P3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
之几、
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
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
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 请
同学们把
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
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
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
示
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
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
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
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
知识。
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
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分米=
13
米=0.1米,3分米=米=0.3米 ……
1010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
应该表示什么
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
04、
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
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小数的意义。 <
br>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
是多少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
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同理
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
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小数。
1
米,用小数表示
1000
( )元
( )千克 ( )厘米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
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
进
率是10。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P34——P35
二、教学目标: <
br>1、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理解小数
数位顺序表,
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2、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理解数位顺序表,能熟练、正确地读写小数。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
见数会读,听数会写,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板书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二)探索发现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2情境图。
介绍长颈鹿:长颈鹿仅颈长就达2米,它高头大眼
,素有天生的“望塔”之称,
因而是最善于侦察敌情的动物。你看,儿子为了取得侦察员的资格,又跟父
亲比
起了高矮呢!
观察图中的数字,这是两个什么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回忆一下,怎样读整数?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2)你认为小数部分应该在整数部分的哪边?中间怎样区分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小数部分在整数部分的右边,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那么,十分之一表示小
数部分有几位小数?
师生交流后明确:
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叫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
一,这个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表示几个十分
之一。
(3)你能推测出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吗?为什么?你能依次说出小数部分后
面几
位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吗?
学生交流后明确: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
,他们所占
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从小数点右边起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等。一个
数所
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不同。
(4)师生共同整理数位顺序表。
整理后板书出示。小数部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观察这个数位表,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5)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34页“做一做”。
2、教学小数的读法。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3主题图: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高0.58m,厚3.5cm,重41.
47kg。
提出问题;你能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学生独立试读。教师提示:读小数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2)小组交流:怎样读小数?
师生交流后小结: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
,如果整数部分是“0”,那么整数
部分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位上的数
字;小数部分
有几个“O”就读出几个“零”。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教师口述教材第35页例4,让学生记录,写小数。
一点四
写作:
五点八 写作:
零点零九
写作:0. 09
零点八八 写作:
(2)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写小数。
交流后小结:整数部分按照整数写法来写,如果是“零”
写作“O”;小数点写在
个位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不要写成顿号;小数部分按照读法顺序写出
每
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遗漏。
(三)巩固发散
1、读出下面的小数。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 48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千米。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我国科学工
作者和登山运动员,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八千八百四
十四点四三米。
(2)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
(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
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
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
3、写出下面各数中的“5”表示的意思。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生交流后小结:知道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学会了小数的正确读法和写法。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数
位
计
数
单
位
0. 58
读作:零点五八 一点四 写作:
读作:三点五 五点八 写作:
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零点八八 写作:0. 88
六、教学后记
第3课时 练习九
一、教学内容:练习九P36——P37
二、教学目标: <
br>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巩固小数的读、写法,会正确
地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的认识及读写练习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体验,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旧知。
… 万 千 百 十
万
位
整数部分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
小数点
十
分
位
十
分
之
一
小数部分
百
分
位
百
分
之
一
千
分
位
千
分
之
一
…
… …
个
或
一
前几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2、复习小数的意义。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复习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提问: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什么数位,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第三
位呢?
4、复习小数的读写方法。
提问:通过小数的读写法的学习,你对读数和写数的方法有哪些新的认识?
5、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课题:练习九。
(二)指导练习
1、“小数的意义”专项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
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用线连起来,并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6页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反馈。
(3)完成教材第36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跟同桌互相比一比,说一说。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完成教材第36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写出各数中不同数位上的“2”表示的意思,并在小组内
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
法。
2、“小数的读写法”专项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5题。
说说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的读法有什么区别。
(2)完成教材第37页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准确地写出这些
小数的。教师巡视,
个别辅导。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37页第7题。
出示题目后,先引导
学生认识数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这些数在数轴
上怎样表示?
2、完成教材第37页第8题。
引导学生看题,再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涂?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方法。
3、完成教材第37页第9题。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从图画中了解数据信息,再在小组中议一议:这几个小数表
示什么意义?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练习九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读写法
六、教学后记
第4课时 小数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P38——P39
二、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将小数根据需要进行化
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O”去“O”,小数大小不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情境引入。
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
师:这里的2. 50元和元各表示多少钱呢?元和元,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
2、引发猜想。
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者去掉“O”,小数的大小又会有什么改变?
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二)探索发现
1、教学小数的性质。
(1)课件出示:ldm=lOcm=lOOmm。
师: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小数的意义”的知识,把它们改写成用“米”作单位
的数。
学生利用米尺测量得出:==。
(2)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主观察,
教师引导得出“小数末尾添上‘O’或者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
变”的结论。
(3)提出疑问。
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都是数位越多数就越大,今天学的小数怎么不一样呢?请
你们
当一次小小数学家,通过探究和验证揭开谜底。
(4)探究验证。
任意写出一
个小数,然后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O”或者两个“O”,验证它们的关
系是否相等。
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或者自己积累的学习、生活经验进行验证,教师进行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了我们的发现,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验证的?
课件演示:
将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写成
小数就是,另一个正方体取其中
的30份就是0. 30,将它们移动,重合比较;再
将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表示其中的300
份,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如果将它
与前两个图重叠,会是什么结果?
请大家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再观察屏幕,和你的想象一样吗?可以写一个怎样
的等式?==
(5)小结规律。
师:从上面的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交流后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性质的应用。
(1)化简小数。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对小数进行化简。
课件出示:化简下面的小数。
= =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你是怎样化简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O”就可以把小数
化简)
与的大小相等,但意义相同吗?
引导学生明确:与的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表示70个
表示7个
1
,
100
1
。
10
师:小数里其他数位上的“O”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师生交流后明确:化简小
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数位上的“0”不
能去掉,否则会改变小数的大小。
(2)改写小数。
课件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
= 3=
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师:你是如何
把它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小数的大小不变)
议一议:运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交流后明确: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
去掉“0”,其他数位上的“0”
不能动;另外把一个整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
位的右下
角点上小数点。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如何化简和改写的。
(三)巩固发散
1、下面的数中,哪些“O”可以去掉?
2. 080
20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 = 45= =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知道了小数的性质,即:小数的末
尾添上“O”或去掉“O”,小
数的大小不变,还学会了运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因为:ldm=lOcm=lOOmm
所以:=0m=00m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六、教学后记
第5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P40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正确比较小数大小,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引导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探究意识,渗透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小数大小比较同整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比一比,在○里填上“>”“<”或“=”。
(1)56400○650
(2)6250○545 (3)32460○3255
学生完成后,共同说一说,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交流后,总结整数的比较方法:
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从最
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
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小数该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探索发现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5情境图以及学生跳远成绩统计表。
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明确四位同学跳远的成绩。
2、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你能在小组内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再汇报展示。
(2)汇报展示。
师生交流后明确:小明排第一,小军排第二,小莉排第三,小红排第四。
师:你是如何排出他们的名次的?
学生反馈后明确:
先比较整数部分:四个数据的整数部分中,三个数的整数部分都是2,3.
05的整
数部分是3,3大于2,所以小明排第一。
然后比较小数部分:因为剩余的三个数的
整数部分相同,所以比较十分位上的数。
的十分位上是9,其余的两个数的十分位上都是8,所以小军排
第二。
最后比较百分位上的数,在剩余的两个数中,因为它们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的数
都相
同,所以要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8大于的4,所以小莉排第三,小
红排第四。
板书:
3.05m>2.口口m 口m ○ 2.93m
2.88m ○ 2.84m
先比较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3)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
下。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再比较十分位
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
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
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4)小结;小数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异同点?
组织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后明确:
相同点:从高位比起,一个数位一个数位地比较。
不同点:整数的大小比较,如果数位不同,数位多的数就大;而小数的大小比较
不能只看小数的数位的
多少。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4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三)巩固发散
1、判断下列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1) >………( )
(2) >…………( )
(3)和比大小,因为的位数多,所以<。…………( )
(4)<7.口6,方框里只可以填2~9。……………( )
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比较两
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
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
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
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
br>大……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3.05m>2.口口m
口m ○ 2.93m 2.88m ○ 2.84m
先比较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 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
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
位上的数也
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六、教学后记
第6课时 练习十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P41——P42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在练习过程中,进
一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
力,体会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旧识。
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
师生交流后总结。
2、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各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师:去掉“0”的依据是什么?
3、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十。
(二)指导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
1、完成教材第41页第1、3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可以在末尾添上“0”
后大小不变。
师生交流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2、完成教材第41页第2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反馈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数的大小相等。
3、完成教材第41贾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将这些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4、完成教材第41页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反馈时重点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改写的。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42页第6题。
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各数,再比较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42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42页第8、9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完成后教师讲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练习十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大小比较方法:先
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
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
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
相同,就比较的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六、教学后记
第7课时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一、教学内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和 和 和 和。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
br>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
点的位置。而后
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
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向右移动三位,原来又变成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9m= 90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师:小数点可不可以向右移动四
位、五位甚至更多位?(可以,所以我们要在移
动位数和扩大倍数的后边点上省略号)
3、观察比较。
根据这道例题,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原来怎样的变化?你能总结出规律来吗?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
的1000倍……
继续讨论:如果从下往上观察这一组式子,你又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后汇
报。
师生交流后,明确: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小到原来的
1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
10
11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
缩小到原来的……
1001000
4、引导学生完整地概括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说一说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当小数点发生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了什么改变。
第二环节
应用规律
1、教学例2。
(1)把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讨论:把扩大到原来的10倍,得数是多少?怎样列式?
师生交流后得出:
可以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0. 07×10=。
师;那把扩大到原来的100倍、1000倍,得数又是多少?怎样列式?
师生交流后小结:
如果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我们只
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
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2)把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讨论:把缩小到它的
111
、、各是多少? 101001000
1
,结果是多少?怎样列式?能不能根据我们学过的小数点
1
0
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如果把
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
111
、、……我们只要把小
101001000
数点向
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时,整数位数不够,要
在数的左边用“0”占位。如果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
“O”要去掉。
2、教学例3。
(1)阅读与理解。(出示教材第45页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交流后反馈:已知1元人民币可以换元美元,要求1万元人民币可以换多少
美元。
(2)分析与解答。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与交流,讨论交流后进行反馈:1万元人民币相当
于1元人
民币×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
63×10000,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
计算,乘10000就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0.
15 63×10000 =1563(元)。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是怎么解决刚才这个问题的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验算一下结果是否正
确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们是利用小数点移动来解决问题的,验算也可以根据小数点
移动的规律:1563
÷10000=(元)。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巩固发散
1、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就( )了( )倍。
把扩大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
把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就缩小到原来的
1
。
1000
2、下面的数,如果去掉小数点,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分别说说小数点移动后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0.009m= 9mm
0.09m=90mm
0.9m=900mm
9m=9000mm
小数点向右:
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六、教学后记
第8课时 练习十一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一P46——P47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够熟练地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变化的规律,将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10、100、100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
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复习旧知。
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
10
1
100
1
1000
111、、……,能正确解决相关的
101001000
板书课题:练习十一。
(二)指导练习
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第1题。
题目出示后
,让学生直接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说明
由改写成的四个小数的大小各有什么
变化。
2、完成教材第46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根据要求
填表。
3、完成教材第46页第3、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计算。交流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4、完成教材第46页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写
出这些数的。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敬材第47页第6、7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独立尝
试解决。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获得的信息,用什么
方法计算,如何计算。
2、完成教材第47页第8、9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练习十一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六、教学后记
111
、、…
101001000
第9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
一、教学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P48——P49
二、教学目标:
1、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将高级单位的名数与低级单位的名数进行改写。
2、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名数互相改写的方法。
难点:进行名数改写时,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四
(1)班要选拔四人参加学校舞蹈比赛,他们身高分别是:80cm、1m、45cm、1.32m、
0
.95m,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他们几个排队。
小组合作、试着排一排。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排的,有什么感受。
由此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板书课题:小数与单位换算。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48页例1。
(1)教师介绍:80cm、1m45cm、1.32m、0.95 m这几
个数中,如:80cm、0.95m和
1.32m,只有一个单位名称,这就叫做单名数;如1m45c
m,有两个单位名称,叫做
复名数。
(2)出示:80cm=____m。
让学生探索改写方法。
师生交流后,汇报反馈:
直接利用计量单位的关系,如,lcm=
80cm=
80
m=0. 80m。
100
1
m,80cm中有80个lcm,所以
100
②直接利用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
1m=lOOcm,
所以80cm=(80÷lOO)m=0.80m.
小结;把低级单位的
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我们可以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它们
之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
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一位、
两位、三位…
(3)出示:lm45cm=____m。
根据上面的改写方法,让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交流时明确:把1m45cm改写成以米为单位,1m没有改变单位,只要把45cm改写
成米为单位的
数即可。将45cm改写成米为单位,是将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
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因为1m
=lOOcm,所以45cm= (45÷lOO)m=0.
45m,然后
和1m合并起来得1.45m。
板书:lm45cm=l.45m。
小结:把含有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含有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复名数中高级单位
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复名数中的低级单位的
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
2、教学例2。
(1)那将0.95m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应该怎样改写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独立改写。
(2)汇报交流。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汇报预测:
方法一:根据小数的实际含义进行改写。0. 95m表示9dm 5cm,9dm
5cm就是95cm。
方法二:利用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改写。因为1m=lOOcm,所以0.95m= ×lOO)cm,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的规律,×100就是将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即:×100=95 (cm)。
(3)继续出示:1.32m=____cm。
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并思考:将0.95m和1.32m
改写成以厘米为单值的数有什么共
同的地方?
师生交流后明确:都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4)归纳梳理。
师:应该怎样改写有计量单位的数?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总结改写的方法,交流后小结。
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
改写方法: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单
位间的进率,然后按单位间的进率将小数点向右
移动相应的位数;将低级单位的
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单位间的进率,然后按单位间的进率将小
数点向
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3、引导学生归纳名数改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先分清是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还是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
低级单位的数,从而决定怎
样计算;
(2)要明确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还是1000,.
(3)根据上述两个方面判断确定小数点应该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移动几位。
(三)巩固发散
1、 3560克=( )千克 2.3米=( )分米
4米5分米=( )米 420厘米=( )米
分米=( )厘米
2千米30米=( )千米
千克=( )克 670毫米=(
)米
2、在O里填上“>”“<”或“=”。
0.72kg○72g
65cm○0.4m 3620kg○吨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小结: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
数,要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然后按单位间的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
级
单位的数,要乘单位间的进率,然后按单位间的进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
数。
(五)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例1: 80cm=(180÷100)
m=0.80m 1m45cm=l.45m
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
单名数,要除以单位间的进率,然后
按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例2:
0.95m= ×lOO)cm=95cm l.32m= ×lOO)m=132cm
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单位间的进率,然后按单位间的
进率将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
位数。
六、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练习十二
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二P50——P51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名数的改写和
综合练习,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改
写在实际中的应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名数改写的依据和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师:在昨天的课
堂上,我们理解和掌握了小数单位的换算,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十二
梳理知识。
1、填空。
45厘米=( )米
千米=( )米 3250克=( )千克
吨=( )千克
元=( )分
2、回顾梳理。
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复习:将高级单位的数
改写为低级单位的数,是
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单位间的进率;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为高级单位的数,是用
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二)指导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
1、完成教材第50页第1、2、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再交流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单
位换算的,并说一说每一步计算都应用了
哪些方法。
2、完成教材第50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列出算式说说名数表示的意义。
学生小组交流改写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改写方法给予归纳总结。
3、完成教材第50页第5题。
题目出示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较的改写的方法。
4、完成教材第51页第6题。
课件出示题目后,说说每种动物的奔跑速度。
学生小组交流排列顺序。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51页第7题。
题目出示后,要求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数据。
2、完成教材第51页第8、9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
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为低级单位的数,用高级单位的数乘单位间的进率;
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为高级单位的数,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六、教学后记
第11课时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P52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经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迁移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保留的小数位数不同,求得的近似数的精确程度也不同。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或者课件展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口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口645≈32万
47口0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1情境图,让学生说出豆豆的身高是多少。引导学生
估计。
如:豆豆的身高约是0.98m;豆豆的身高约是1m。
2、探究学习。
(1)保留两位小数。
独立思考:他们是怎样得出这个身高的近似数呢?豆豆的身高0.98
4m,如果要保
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探索,尝试保留两位小数,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看千分位,千
分位上的数小于
5,直接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求得近似数为0. 98。
师板书:保留两位小数:≈0. 98
小于5,舍去。
(2)保留一位小数。
提出问题:刚才是保留两位小数,如果想要保留一位小数,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
探索,尝试保留一位小数,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保留一位小数表示
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看百分位,百
分位上的数大于5,要向前一位,也就是十分位进1,求得近似数为1
.O。
师板书;保留一位小数: ≈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3)保留整数。
想一想:如果想要保留整数,该怎么办?
学生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于5,要
向前一位(也
就是个位)进1,求得近似数为1。
师板书:保留整数: ≈l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4)思考:前
面求出的近似数为,为什么末尾的O不能去掉?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和
1哪个更精确些?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是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1是保留整数,表
示精确到
个位,所以要更精确些。由此可知近似数末尾的O是不能去掉的,因为它表示近
似数的
精确度。
3、归纳总结。
观察,比较一下我们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需要注意什么呢?组织学
生在小组中相
互交流并归纳,然后汇报。
汇报预测:
(1)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
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
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
定是“舍”还是“入”,。
(2)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O的,0应当保留,不
能去掉。
(三)巩固发散
1、求下列各小数的近似数。
(1)4. 56
(精确到十分位)
(2) (保留两位小数)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这些小数的近似数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怎
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知道了求小数的近
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合五入”法保留
小数位数,保留小
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两位小数:0. 984≈ 保留一位小数≈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保留整数: ≈1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六、教学后记
第12课时
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一、教学内容: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P53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根据要求保留
一定的小数位数。
2、经历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过程,体验数据记法的多
样性。
3、培养类推能力,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难点:区别求近似数与改写求准确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如何将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90000=( )万
1500000=( )万
00=( )亿 0=( )亿
提出问题;如何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小结:将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四个0或八个0直接舍去,添上计数单位“万”或“亿”。
3、新课导人。
师:以前我们学过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
日
常生活中,有时为了读写方便,还经常把不是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
“亿”作单位
的数。
板书课题: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53页例2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教师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知识。
让学生读题目,说说从题目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2)师:刚才大家读着两个
数时感到真不方便,能不能用更简洁的形式表示这两个
数?如何把384400km改写成用“万千米”
作单位的数?你能把384400这个数改
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吗?
学生尝试改写,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教师引导提问:为什么不是38万?38万是近似数还是准确数?
学生小组交流得出:384
400里有38个万和4400个一,用“万”作单位,整数部
分应是38;4400是小数部分的数。
384400km-=万千米
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
(3)小结:把一个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
数,只要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
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后小数的末尾的“O”可以去掉。
2、教学例3。
(1)课件继续出示例3情境图。
提出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理解。
778330000km =亿千米
≈亿千米
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
小结:改写成用“亿”为单位的数:只要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
面加上“亿”字
。
思考:7.8亿千米和亿千米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明确:7.8亿千米是近似数,7. 7833亿千米是准确数。
(3)总结:如何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师生交流后明
确:改写时,只要在“万”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
后面加上“万”或“亿”字。
3、讨论: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什
么区别? <
br>小组讨论后引导学生总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所以求
的是一个近似数,
用的是约等号;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再在数的后面加写相应的单位就可
以,没有改变数的大小,用的是等号。
(三)巩固发散
1、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否正确?
(1)00=亿(保留一位小数)
(2)000≈(保留两位小数)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5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是如何改写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学会了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
成用“万”或“亿”作
单位的数,只要在“万”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
br>或“亿”字即可。
(五)板书设计
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84400km=万千米
778.330000km =亿千米 准确数
≈7.8亿千米 近似数
将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
或“亿”
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或“亿”字即可。
六、教学后记
第13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P56
二、教学目标: <
br>1、经历知识的回顾与整理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小数的知识,培养归纳整
理数学知识的能
力。
2、培养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系统的关于小数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回忆知识。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集体交流,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归纳。
2、回忆疑难点。
师:你认为本单元前面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最困难而又没掌握好知识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小数的意义
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今
天我们就一起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综合训练
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56页第1、2题。
出示第1题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并互相说一说题意。
出示第2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2、完成教材第56页第3、4题。
出示第3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出示第4题后,让学生想一想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发散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
1、完成教材第57页第1、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涂,怎么写,这些小数表示什么意义。
2、完成教材第57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名数的互化。
3、完成教材第57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宪成,反馈时说一说小数点移动变化的规律。
4、完成教材第58页第5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进行判断。交流反馈时,分别说说判断的理由。
5、教材第58页第6、7题。
题目出示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填。
6、教材第58页第8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以及解题的方法和依据。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意义和读写法
数位顺序表
读法和写法
小数
性质
性质和大小比较 大小比较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