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巡山小妖精
995次浏览
2020年11月13日 05: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讲诚信-成功学院

2020年11月13日发(作者:蒋兆和)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 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
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
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
还在哪些地 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 ,由此激
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 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
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 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
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 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
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 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
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一、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 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
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 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

1 17



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
小组交流。
二、 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三、 作业:
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
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 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
“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
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 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
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 示呢?

2 17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
边要求学生自己选 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 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
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
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一)(第8-9页)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 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
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 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
9.90和10之间。

3 17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 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
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 br>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
组中交流各 自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
准确结果。
五、作业
练一练 第9页 2、3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教学挂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比大小的方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 添上0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重、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小数的性质
1、涂一涂、比一比
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
2、比较、归纳:
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全班交
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 br>
4 17



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3、举例说明:
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 示2角0分,显
然二者是相等的。
二、试一试: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
的理解。
三、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第3题: 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
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题1、2的方格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小数的性质: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找出 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
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第3题 :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
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 。
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

5 17



再进行比较。
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 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
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数学游戏:通过 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
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 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加减(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 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 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 。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
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 能有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 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
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 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6 17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 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
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 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第3题: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减

题1:小数加法竖式 题2:小数减法竖式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
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二、试一试
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
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 比较简便。
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
法,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一练

7 17


< br>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
相比谁大。
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
先把它算出 来。
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
的过 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题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试一试:小数加减的简算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
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
第4题:
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 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
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 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
可。
第6题:
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第7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
臂长。



8 17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走进乡村(第20-21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
形。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 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
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 ”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 自己
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走进乡村

图形的分类: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第22-23页)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

9 17



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用。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 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
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
二、生活中的运用
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 举例体验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三、练一练:
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
亲自剪一刀,再说 说是怎样剪的。
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题,可以让学生
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动手做(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重、难点]
1、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手做:
1、小组活动: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该怎么办?
2、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

10 17



3 、引导总结:认识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
线段叫做平行四 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种高的画法。
二、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
由平行四边形的高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是如何得到的。
三、试一试:
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高。
第2题:通过图示,指导学生怎样用三角板画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高的
过程。
四、练一练:
第1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从对着 的边a的顶点
到边a作垂直线段。
第2题: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
第3题:借助方 格纸,学生将发现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三
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顶点到对边 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所以它们的高相等。
第4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尺寸的图形,使学 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应关系,同
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
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的边和高,
再画其它的边。 < br>五、实践活动: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的认识,
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第27-2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体会每一类三
角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11 17



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
二、按角分类:
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
形。
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形。
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
形。
三、按边分类:
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 两条边相等,
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 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
五、实践活动:
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
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12 17



2、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材第30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
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页的表格中。
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º。
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º呢?
小组活动探索方法。
5、得出结论。
三、试一试: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º,求出第3个角的度
数。
四、练一练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结论: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13 17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
生:走路线a最近。因为……
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 村所在的位置,正好
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b加上 路线c
一定比路线a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 一比,填入表格中。书上
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
2、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
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 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
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填一填: 结论: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欣赏(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14 17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 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
1、图案欣赏。
1、 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2、活动1:
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 形成一幅图案,再
涂上颜色。
3、活动2: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4、活动3:
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第 课时:
[教学内容] 数图形中的学问(第37-38页)
[教学目标]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过程]
一、小猫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去数,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

二、数人像图中的正方形
让学生尝试自己数,再小组交流,数的方法。可以先 数出小正方形有5个,中正方形有5
个,大正方形有1个,共11个。
做试一试:数长方形,如果不算正方形,共有16个长方形。

三、练一练:
第3题:由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就是中间的1个;由两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

15 17



个;由3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2个;由4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 4个;由6个小平行
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9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1个;共有16个。
第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有序的数,到找出规律。

四、数学游戏:
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个圆盘移动
31次。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
展开讨论。
二、 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试一试: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四、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 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
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 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16 17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第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 ; 也可以这样想 :6×2=12, 6×0.5=3,
12+3=15。

[板书设计]
小数的乘法

教学挂图: 计算方法:





第 课时:
[教学内容]有趣的小数点(一)(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境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
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难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17 17

感谢的话-舞蹈课教案


房主网-信访工作总结


解约协议-英语短语大全


易烊千玺中考-预备党员转正发言稿


重庆工程学院-会议接待欢迎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放假通知范文


自荐信格式-匆匆读后感


严以律己-漳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