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重难点突破

绝世美人儿
615次浏览
2020年11月13日 05: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华光摄影艺术学院-少先队员宣誓词

2020年11月13日发(作者:卢杰)


《三角形》重难点突破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 对
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在此
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三小 节内容: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
角形的内角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 特点给
三角形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
形和等边三角形;知 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
角和是180°;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边数增加变化中,感悟数学研究方法,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
渗透合情 推理。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三角形的系统知识,促进空
间观念的发展。
一、概括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

突破建议: 1.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
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说一说、指一指、写一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中, 认
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建立三角形表象。
3.在动作操作尝试画高、辨析交流、学生演示和 再尝试的过程中,
学会画三角形的高。画三角形的高,实际上与学生已学过的过直线外
一点画已 知直线的垂线段一样。因此,在学习画高前应先使学生清楚


什么是三角形的底,什么是三 角形的高。这些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自
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两次画高的活动。
第一次 :学生尝试画高后,展示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辨析,
在辨析交流中,与已学过的旧知建立联系,掌 握画高的方法。
第二次:画出三角形所有的高,使学生认识到任意三角形都有3
条高。 在尝试中,学生可以画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而直角三角形和
钝角三角形部分学生可能只能画出在 三角形内的那一条高,可以通过
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知道到这两种三角形也有三条高,进而总结出任意三角形都有3条高。
二、发现三角形稳定性,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突破建议:
1.从学生生活常见的物品引入,引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
有些地 方要用三角形,而有些地方要用四边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 力。
2.在用小棒摆三角形、四边形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
3条边确定了,其相应 的形状也就唯一确定了,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
数学本质。
3.在摆小棒后,安排学生拉动三角 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学生发
现: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时,只能摆出一种,做成三角形框架后,拉
动框架,也没有改变形状,还是原来的三角形,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
性;而当用四根小棒摆四边形时, 两条邻边的夹角稍有变化,就是一


个新的四边形,做成框架后,拉动框架,也会出现不同 的四边形,说
明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将摆出的三角形、四边
形分别与三角 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建立联系,并在三角形与四边形的
对比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巩固所学
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知道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突破建议: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并顺势 介绍“两点间的距离”这一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再引导学生
观察图,使学生发现图的上半部分是一个三 角形,引发学生思考:直
走这条路明明是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为什么反而是最近的路呢?
激 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掌握三边关系。引入后,安排
了操作活动:从5根小棒(2 cm、3 cm、5 cm、5cm、6 cm)中任取
3根围三角形,看能不能围成。做好记录。
在汇报操作结果后,分三次进行交流:
第一次,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肯定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通过操
作都认可2 cm、3 cm、6 cm这组不能围成三角形,而且会说:2 cm
和3 cm这两根小棒接在一起都没有6 cm的长。由此可引导学生小结:
当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第二次,不确定。通过操作,大部分学生会认为2 cm、3 cm、5 cm
这组能围成三角形(因为小棒比较粗,造成了误差),也许只有个别
学生通过前面的分析,能够分析出这 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但这
又和操作的结果不符,会引起学生的争论。这也是本节课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点。可以用几何画板进行操作演示,在数与形的紧密结合中
理解。在演示中,学生可以看到 当AB+AC=BC时,AB、AC已与
BC完全重合。由此,使学生认识到: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 ,这
三条线段也不能围成三角形。
第三次,学生知道了什么情况下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那什
么时候能围成呢?是不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一定能摆成三角
形?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学 生发现,2 cm、3 cm、6 cm这组中,虽
然2+3<6,但是2+6>3,3+6>2。所以 不是只要有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那需要几组呢?”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学
生 继续举例,3 cm、5 cm、6 cm这一组中,3+5>6、3+6>5、5+
6>3;5 cm、5 cm、6 cm这一组中,5+5>6、5+6>5;通过举例,
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 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自此理解了三角形的
三边关系。
四、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突破建议:
1.引导学生先按角分类,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只要学
生的分 类标准统一,就是正确的。


2.在画各类三角形,描述它们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三角形。
3.用集 合圈表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
在教学时,可以给出几种情况,让学生选择,降 低难度。
五、通过画、量、折、分等操作活动,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突破建议:
1.用学生熟悉的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引出内角、内角和的概
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内 角和,通过计算学生很容易发现直角三
角形内角和是180°,为学生进一步猜想做好准备。
2.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先引导学生思考“我想用什么方法验证”,
使学生相互启发,便于指导自己的操 作活动。学生能够想到的方法有:
测量、剪拼、折分这三种方法。在操作中,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种类< br>的三角形进行验证,同时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六、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来探究多边形内角和
突破建议:
1.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利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
法求“ 四边形内角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
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特别是“将四边
形转化成三角形求内角和”的方法,先让学生指指四边形的内角,连
接 对角线后,再指指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四边形
的内角和就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进 而把求四边形内角和的问题转
化成求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在


操作、观察、分析中理解这种方法,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推理能力。
2.探究“六边形内角和”是对转化思想方法的巩固。可能还有部
分学生使 用剪拼法,但这时很快发现拼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叠,再次经
历转化的过程,体会转化方法的优势。在此过 程中,加深对转化思想
方法的理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转化成三角形的方
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理解这些方法,并发现
利用从同一顶点引出对角线的方法将六边 形转化成三角形比较简单,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
求五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发现规律:多边形内角和=(边
数-2)×180°。

浙江异地高考-中国政法大学考研网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教研工作总结


乌梅的功效-内蒙古师范大学分数线


食品安全手抄报图片-鞋厂实习报告


宿迁骆马湖-民主生活会主持词


沈阳故宫导游词-师德师风


养生早餐食谱-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鸟的作文-军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