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配套学案全集-第1单元(001)

玛丽莲梦兔
666次浏览
2020年11月13日 06:1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马耳他留学费用-世说新语言语

2020年11月13日发(作者:郝柏村)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 课时 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主备人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
序。混合 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
教材分析 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 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
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 ,教学并整理含两
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知识目标
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
情感目标
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


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板书定义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一、复习导入
补充、 总结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
示加法的意义)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

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


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


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
小组活动,

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吗?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呢?
五、作业设计
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得数
3043-2468= 3043-575=
六、板书设计: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 二.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
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 所学的混合
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
两级运算 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
际中应用.
知识目标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
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能力目标 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 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
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
知识基础 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2(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教师板书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


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


化?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
这些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 积 =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
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
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
间有什么关系?
4、练习:“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得数
504
÷14= 504÷36=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课时三:有关0的计算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 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
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 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
运算 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
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 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知识目标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补充、 总结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请学生回答

一、
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
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
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
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
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关于0的运算应
该注意的 学生完成,教
五、作业设计 师指导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数学教研组
课时四:括号
所在学校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 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
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
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 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
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
知识目标
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补充、 总结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
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
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
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
(12+4)× 2 ,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 96÷16×2 = 6 ×2 = 12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
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 ,又有中括
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
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
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
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 (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六、板书设计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一个算式里既有
小 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
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课时
主备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课时五:解决问题
数学教研组 所在学校
这一单元 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
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
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
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 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
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
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
知识目标
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
能力目标
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本、课件。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补充、 总结 教 学 内 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学生观察
春风!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并思考

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


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

着老师解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 交流

2、解决问题

分析:如果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小组尝试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总结

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


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P12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春游
我校共有老师14人 ,学生326人,大车可坐40人,租金
900元;小车可坐20人,租金5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六、板书设计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
(元)
如果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师生共同
总结








学生自由
交流
教学反思


读书之乐-环卫站工作总结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写给幼儿园老师的话


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天津职业技术学校-打屁股的作文大全


集美诚毅学院-我的快乐暑假


烟台大学录取分数线-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中考分数线-芦花荡读后感


国家公务员报考指南-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