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文品读

余年寄山水
659次浏览
2020年11月13日 07:4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团队合作精神-初中周记300字

2020年11月13日发(作者:范维纲)


《北京的春节》课文品读

丹棱县双桥镇小学 江帆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传承千年、深入人心。不
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 ,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 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
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
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 介绍北京的春节
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
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 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
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 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 br>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
生动形象,耐人寻 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
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教材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
解民风民俗的欲望, 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
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习俗之趣
春节是热闹的、快乐的、有趣的,在小孩子的眼里尤其如此。吃喝玩乐不仅
是生存的必须,更是孩子的天性与最爱。在物质充盈的今天,人们已经感受不到
那种过年独有的吃喝满足 感,但在物质匮乏的年月,吃喝却最是撩动人心、令人
神往。正如作者所说:“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 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
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除此之外, 这一天还
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
翡翠, 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
时,家家吃饺子。”“孩子们准 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伴儿。这是用花生、
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 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孩
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 新
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
米糖的,糖 形或为长方形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过了二十三,
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 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 月初六才开张。”“除夕真热闹。家家赶
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 已,必定赶回家来
吃团圆饭。”“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想一想,那佐料丰富的腊八粥、色味双美的饺子、风味独特的杂拌儿、又甜又黏的元宵、麦芽糖和江米糖,咬一口、
嚼一嚼,那种香甜 软糯、口舌生香的滋味,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吃好了,便是玩了。“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 子们。”他们喜欢那
噼里啪啦的声响,喜欢那股热闹气儿,欢腾劲儿。他们还喜欢买风筝、空竹、口琴等各种玩意儿。大人们忙乱的时候,他们就只管开心地玩儿。等到初一,“城
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 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
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 ,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
特有的玩具。”等到元宵节的时候,“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 不跑到街上
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放花炮,玩花灯,逛庙会,看野景,
骑毛 驴,看赛马,赛骆驼……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孩子们的玩具早已五
花八门,但那种欢腾跳跃的活 力、纯如璞玉的童心、纤毫不染的快乐却是永恒的。
相比之下,大人们就没有孩子那般的轻松快乐,因 为春节的准备总是忙乱的。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做新衣,祭灶,扫房,“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 、
穿的、用的”,准备年夜饭,贴春联,贴年画。等到紧张地忙到年三十,春节的
高潮才刚开始 。拜年,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吃元宵,赏灯看花。热闹里稍得
休闲,忙乱中不乏美好。
这 些或延续至今或渐渐消逝的春节习俗,经老舍从容舒缓、错落有致地描摹,
便鲜活生动起来,如一幅酣畅 淋漓的民生风俗画卷,引人入胜,又回味无穷。
文字之美
作为一个地道的老北京人,老舍极 其熟悉老北京的民风民俗,而他对文字的
驾驭又相当纯熟老辣,行文之间,笔调舒缓、描述细腻,朴实自 然、生动形象,
读来耐人寻味。
修辞之美,引人入胜。“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 的一律是玻璃
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
楼梦》或《水浒传》故事。”一个排比句,简明鲜活地勾勒出千姿百态、灯火辉
煌的元宵夜景,面对这样 绚丽多姿的灯会,游客怎能不流连忘返? “这不是粥,
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个简单的比喻将八 宝粥丰富的食材、饮食特色,以
及熬八宝粥这一民俗特点形象地展示出来,幽默的老舍逗得无数吃货口水 直咽。
细腻之美,沁人心脾。“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
“家家灯 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从香味、色彩、声音等多个角度,细致地
对除夕的热闹进行了全方位的描 写,那活色生香的场景仿佛就在人眼前一般。


留白之美,韵味无穷。元宵节,作为新年 的高潮,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
内容,然而,作者只用“元宵上市”一笔带过。那么,元宵是什么样的 、什么馅
儿的、什么味儿的、大人吃还是小孩吃?等等,都只字未提,语言的张力给读者
很大的 审美体验和阅读冲击,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留白”的魅力。
正如,戏剧家曹禺所说:“ 老舍作品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
是感动人心,常常美不胜收”。通过阅读字里行间洋 溢的炽热深情,我们仿佛已
经闻到了腊八粥的香味,尝到了麦芽糖和江米糖的甜蜜,听到了除夕鞭炮的不 绝
声,看到了初一庙会的热闹,元宵节花灯会的喜庆,老北京的浓浓的年味儿怎能
不令人心驰神 往?
眷恋之深
作为底层社会的满族旗人,北京是老舍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北京的风土民< br>情已经作为一种文化血液融入他的生命之中,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深厚的“北京情
结”已经成为了老 舍的精神底色和生命烙印。正像他自己说的:“我生在北平,
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 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
的北京就完整的、象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我敢放胆地描 画它,它是
条清溪,我每一扦手,就摸上一条活泼泼的鱼儿来。”正是因为这种深沉的眷恋
之情 ,才有了这篇感情浓郁、平实质朴的《北京的春节》,沉淀其中的乡思乡情、
民风民俗,也激发起每一位 读者的家乡情结和春节回忆,纵然区域不同、风俗各
异,但每一个华夏子孙都有共同的中华魂、民族根, 文中传递的生命体验,足以
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小学数学手抄报内容-文化建设方案


优美词句-食品安全知识资料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新年畅想作文


变态心理学试题-建造师成绩


玉兰花作文-师德学习总结


长沙银行招聘-学业水平测试


务实创新-软件工程师简历


拔河比赛的作文-毕业生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