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温柔似野鬼°
928次浏览
2020年11月15日 16: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森林资源类-法制宣传稿

2020年11月15日发(作者:鲍莹)


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 吊车臂 吊臂支架 线绳两个 铁丝钩一个 剪刀 锥子
胶水 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 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
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
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橡皮泥 潮湿的沙土 废旧泡沫 包装纸
小木棍 颜料盒 剪刀
制作步骤:
1.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
置。(可以 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
指导。)
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 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
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活动2:玩小车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实验方法:
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


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
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
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9推和拉
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 ,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
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 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4 ) 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 ,要想赢,
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
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实验结论: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 或变形,
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
9.推和拉
活动2:纸蝙蝠(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实验材料:卡纸一张 彩笔 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在有两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3)在头部画出“眼睛”。
(4)将每一侧的翅膀向下折。
(5)上下拉动两个翅膀感受力的变化。
实验现象:推和拉使纸蝙蝠动起来
实验结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10.常见的力
活动2:自制重锤(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的。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拓展活动:玩滚轮
实验目的:探究滚筒转动的原因(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 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
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实验步骤:课本36页
注意事项:
①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齐,否则不能滚动。
②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
③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④小盘细线的一端应固定在细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与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
⑤使用胶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物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
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


实验结论: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
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活动2感受摩擦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实验过程:
1、先让同 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
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
力;
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
的力;
实验现象:手受到桌面一个力
实验结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13课.我们的地球
拓展活动1:制作地球模型(演示实验)
制作目的: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制作材料:旧报纸 一个旧皮球 颜料和颜料刷 一张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面糊
胶水
制作过程:课本47页
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浆糊贴在皮球上,至少贴三层
3.用面糊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
14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分析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 手电筒一个 粗铁丝一个 尺子一把
铅笔一支
实验过程:


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
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
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
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
影子和太阳温度变化现象记录表
早晨
时间
8时
影子
长度
温度
2.5m
-2℃
10时
2.2m
8℃
12时
1.8m
12℃
2时
2.0m
13℃
4时
2.7m
9℃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实验结论: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傍晚影子又长
15课.昼夜的形成
活动2 模拟昼夜的形成(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 手电筒或蜡烛 小纸人 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
(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 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
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 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
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 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
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教 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
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明亮的一面,一会在黑暗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中秋幽默短信-保安工作总结


祝福语短信-微电影策划


秋天的作文600字-高中音乐教案


第一次做饭作文-下关一中


烟台人事-高一军训心得体会


句容市教育局-北京中考报名网


初等教育-收入证明


苍南中学网-卖房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