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用公式
后悔的一件事作文-田径运动会秩序册
2.4.8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
一个数能被2(或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一位数能被2(或5)整除;
一个数能被4(或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
一个是能被8(或125)整除,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3.9整除及余数判定基本法则
一个数能被3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3整除;
一个数能被9整除,当且仅当其各位数字和能被9整除;
一个数能被3除得的余除,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3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能被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数字和被9除得的余数。
7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一个数是7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一位的两倍,与剩下的数之差为7的倍数;
一个数是7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与剩下的数之差为7的倍数。
11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一个数是11的倍数,当且仅当其奇数位之和与偶数位之和的差为11的倍数;
一个数是11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三位数,与剩下的数之差为11的倍数。
13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一个数是13的倍数,当且仅当其末三位,与剩下的数之差为13的倍数。
奇偶特征
1.二个奇数之和差为偶数,二个偶数之和差为偶数,一奇一偶之和差为奇数;
2.两个数的和差为奇数,则它们奇偶相反,两个数的和差为偶数,则它们奇偶相同;
3.两个数的和为奇数,则其差也为奇数,两个数的和为偶数,则其差也为偶数。
经济利润问题
“利润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利润率=利润÷成本=(售价-成本)÷成本。
折扣的概念,如“二折”即现价为原价的20%,“九折”即现价为原价的90%.
常规计算问题
我们把类似20022002或者198198198这样的数叫做“循环数”
,考生一定要熟练掌握这种树
的因数分解,比如20022002=2002*10001,19819
8198=198*10011001,注意算清楚位数。
乘方位数
1. 底数留个位;
2. 指数末二位除以4留余数(余数为0则看作4)。
乘方余数
1.
底数除以7留余数;
2. 指数除以6留余数(余数为0则看作6)。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
等差数列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等差数列级差公式:第N项-第M项=(N-M)*公差
两集合标准型
满足条件Ⅰ的个数+满足条件Ⅱ的个数-两者都满足的个数=总个数-两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三集合标准型
︱A∪B∪C︱=︱A︱+︱B︱+︱C︱-︱A∩B︱-︱B∩C︱-︱C∩A︱+︱A∩B∩C︱
三集合整体重复型
在三集合的题型中,假设满足三个条
件的元素数量分别为A、B、C,而至少满足三个条件
之一的元素的总量为W。其中:满足一个条件的元
素数量为x,满足两个条件的元素数量为
y,满足三个条件的元素数量为z,根据条件可得到下面两个等
式:
W=x+y+z A+B+C=x*1+y*2+z*3
排列组合
加法原理:分类用加法 排列:与顺序有关
乘法原理:分步用乘法 组合:与顺序无关
1.
相邻问题---捆绑法:先考虑相邻元素,然后将其视为一个整体;
2. 不邻问题----
抽空法:先考虑剩余元素,然后将不邻元素抽入所成间隙之中。
错位排列问题:有N封信和N个信封,
每封信都装在自己的信封里,可能的方法的种树记
做D
n
,则D
1
=
0,D
2
=1,D
3
=2,D
4
=9,
D
5
=44…请牢记这五个数。
概率问题
概率=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的情况数
总体概率=满足条件的各种情况概率之和;
分步概率=满足条件的每个步骤概率之积。
某条件成立概率=1-该条件不成立的概率。
几何概率:满足条件的概率=满足条件的几何区域面积总几何面积;
条件概率:“A成立”时“B成立”的概率=A、B同时成立的概率A成立的概率;
概率期望:各个实现值乘各自的概率,最后再相加。
抽屉原理
最不利原则:考虑对需要满足的条件“最不利”的情形,最后+1即可。
溶液问题
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液;溶质=溶液*浓度;溶液=溶质浓度。
浓度分别为的溶液a%、b%,质量分别为M,N,交换质量L后浓度都变成c%,则
(1)c%= a%*M+ b%* N
M+N
(2)M-L
L= L
N—L→ L= M*N M+N
1.溶液倒出比例为a的溶液,再加入相同的溶液,则浓度变成原来的(1+a).
2.溶液加入比例为a的溶剂,再倒出相同的溶液,则浓度变成原来的11+a
工程问题:工作量=时间*效率;核心思想:转化归一(设“1”法)
牛吃草问题:核心公式:y=(N-x)*T.
1. y代表原有存量(比如“原有草量”)
2. N代表促使原有存量减少的变量(比如“牛数”)
3.
T代表存量完全消失所耗用的时间
4. x代表存量的自然增长速度(比如“草长速度”)。
牛羊混吃型
当题目中有牛有羊时,需要将其全部转换为牛或者羊,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自然消亡型:
如果解方程组算的x为负,说明存量不是自然增长而是自然消亡的
大小草场型
如果草场有面积的区别,如“M头牛吃W亩草”时,N用“MW”代入,此时N代
表单位
面积上的牛数。
钟表问题
1.
设钟表一圈分为了12格,则时针每小时转1格,分针每小时转12格。
2.
时针一昼夜转2圈,1小时转112圈;分针一昼夜转24圈,1小时转1圈。
3.
钟面上每二格之间为30°,时针与分针成某个角度一般都有对称的二种情况。
钟表问题追及公式:T
=T
0
+111T
0
.其中:T为追及问题,即分针和时针“达到条件要求”
的
真实时间。T
0为静态时间,即假设时针不动,分针和时针“达到条件要求”的虚拟时间。<
br>
快慢坏表问题本质:比例问题。解题关键:抓住“标准比”,按比例计算。
小数分数型
我们在研究“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整理范围内进行
讨论。实
际操作当中,我们还可能碰到小数或者分数的情形,这时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求解:
1. 将给定的小数或分数乘以同样的一个数N(可以不是整数),使之全部变为整数;
2.
求解第一步得到的这些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3.
将第二步得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N,既得结果。
页码用字型
三位数的页码是考试的重点,牢记如下换算公式:页码=数字3+36
同余口诀型
“余同取余,和同取加,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
1.
余同:“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则取1,表示为60n+1”
2.
和同:“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则取7,表示为60n+7”
3.
差同:“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则取-3,表示为60n-3”
选取的这个数加上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任意整数倍(即例中的60n)都满足条件。
注意:n的取值范围为整数,即可以去负值,也可以取零值。
日期加总型
当条件中
出现“连续多个日期之和”或“连续某个星期几的日期之和”时,这些日期本质上
都是等差数列,可以通
过计算其“平均数”来定位这些日期中的“中位数”从而完成答题。
日期推断型
在计算两个
日期之间一共有多少天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进行“整月计算”即先计算不同月的
同一日期相差多少天,然
后再根据条件要求进行修正。在进行“整月计算”的时候,我们先
假设每个月都是标准天数,即30天,
然后根据各月与30天的差异进行修正。
星期推断型
当题目要求我们推断某日是星期几的时
候,如果条件日期与提问日期相差不到一年,我们可
以利用上一题型的方法来计算相差日期。如果条件日
期与提问日期相差若干年时,我们一般
利用下面的简便方法来消除整年的影响;
如果所有的年
都是闰年,那么每年都是365天,而3657=52…1,那么问“365天之后(即
1年之后)星期
几”就等同于问“1天之后星期几”,问“N年之后星期几”就等同于问“N
天之后星期几”,即把任何
一年当做一天。而事实上,闰年跟平年比仅仅多了一个“2月29
日”,那么在进行实际计算的时候,我
们先假设“一年就是一天”,再计算两个日期之间包含
了多少个“2月29日”,再把这些天补上即可。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变速运动”实质上就是“分段运动”,关键是抓住每
段运动的“路程=速度*时间”。此外,
各段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各段时间之和等于总时间。
提前了多长时间出发,就相当于用时多了多长时间。
迟到多少时间,用时就多多少少时间;早到多少时间,用时就少多少时间。
行程问题基本比例
:S
甲
S
乙
=v
甲
v
乙
*t
甲<
br>t
乙
T若相等,S与v成正比;v若相等,S与t成正比;S若相等,v与t成反比。
间歇运动型
固定目标:先考虑对应的非间歇运动的时间,再加入休息时间即可。
移动目标:考虑与选项相近的一个整周期,代入其中进行计算。
V
t
=v
0
+at S=v
0
t+12
at
2
=(v
0
+v
t
)*t2
相遇追及型
相遇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追及距离=(大速度-
小速度)*追及时间。
背离问题:背离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背离时间
环形运动型
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
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
小速度)*相遇时间
流水行船型
顺流路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
逆流路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
扶梯上下型
1.“扶梯上下型”本质上是“流水行船问题”,但有自己独特的题型和解法
2.“扶梯总长”在题目当中一般被描述为“扶梯露在外面的阶数”。
3.扶梯总长=人走的阶数*(1±
v
,顺行用加法,逆行用减法。
梯
v
入
)
队伍行进型
对头→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
队尾→对头:队伍长度=(人速-
队伍速度)*时间
往返相遇型
左右点出发:
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1);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全程*(2N-1)。
同一点出发
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全程*2N。
弃九推断
在整数范围内+、-、*、三种运算当中,我们可以使用“弃九法”来排除选项:
1. 在计算时,将计算过程中数字全部除以9,留其余数进行相同的计算。
2.
计算时,如果数字不在0-8之间,通过加上或减去9或9的倍数,到达0-8之间
3.
将选项除以9留其余数,与上面计算结果对照,得到答案。
植树型
1.
单边线型植树公式: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2.
单边环型植树公式: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
3.
单边楼间植树公式: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
4.
双边植树问题公式:相应单边植树问题所需棵树的2倍。
排队型
假设队伍共有N人,A排在第M位,则A前面有(M-1)人,后面有(N-M)人。
爬楼型
从地面爬到第N层楼,要爬(N-1)层,从第M层楼爬到第N层楼,要爬︱M-N︱人。
截管型
将钢管截成N段,需要截(N-1)次。
比赛问题
N支队伍进行循环赛每支队伍需要和其他任意队伍进行一次比赛,所以每支队伍需要
进行
(N-1)场比赛,由于每场比赛都是2个队伍共同进行,所以总场应该为N(N-1)2
年龄问题
“年龄差不变”是题型的核心所在。
拆数求积型
将一个正整数
(≥2)拆成若干自然数之和,要使这些自然数的乘积尽可能的大,那么我们
应该这样来拆数,全部拆成
若干个3和少量2(0个2,1个2,2个2)之和即可。
空瓶换酒型
我们一般将“M个空瓶换N瓶酒”转化为“(M-N)个空瓶换N个(无瓶)酒”来完成答题。
乘船过河问题
核心公式:M个人过河,船上能载N个人,由于需要一人划船,故共需过河M-
1N-1次,
(分子、分母分别减“1”是因为需要1个人划船,如果需要n个人划船就要同时减去n)
青蛙爬井问题可转化为乘船过河问题,因此可以使用相同的公式。
勾股定理
勾股定
理:a
2
+b
2
=c
2
(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常用勾股数 直角边
3
直角边
4
斜边
5
6
8
10
9 12 15
20
25
5
12
13
10
24
26
7
24
25
8
15
17
12 16
15 20
分割求解型
将一个整体图形分割为多个部分,利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嵌套求补型
当两个规则图形存在“包含”关系的时候,“大规则图形”挖去“小规则图形”所
剩下的形
状往往是不规则的,其面积必然是两个规则图形的差,我们称这一类几何题型为“嵌套求补型”
等比放缩型
一个几何图形,若其尺度变为原来的m倍,则:
1.
所有对应角度不发生改变。
2. 所有对应长度变为原来的m倍。
3.
所有对应面积变为原来的m
2
倍。
4.
所有对应体积变为原来的m
3
倍。
几何最值型
1.
平面图形中,若周长一定,越接近于圆,面积越大。
2.
平面图形中,若面积一定,越接近于圆,周长越小。
3.
立体图形中,若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秋,体积越大。
4.
立体图形中,若体积一定,越接近于秋,表面积越小。
三边关系型
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重复剔除型
1平均
分组时,一旦有N个组人数相同,最后都要除以A
N
N
以剔除重复情形。
2.N人排成一圈,有A
N
N
÷
N种串法。
3.N枚珍珠串成一条项链,有A
N
N
÷2
N种串法。
指数增长
N
如果一个量,每个周期后变成原来的A倍,那么N个周期后就是最开始的
A倍,1个周期
前应该是当时的1A.
总体平均数:总和=平均数*个数
条件若是给出“等差数列”,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其“平均数”来得到数列的“中位数”
当数字较大时,我们可以假定平均数为0以得到各个数字的相对大小,从而简化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数字的相对总和也是为0的
不变数沿途数车
计算途中所见车辆的出发时间,从而确定可以遇到的车的数量。
基期与现期
概念含义 在资料分析中,涉及某个统计指
标发生变化时,经常是一个时期的量相对
于另一个时期的量发生变化。此时,作为对比基础的时期称为基
础时期(简
称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另一个时期称为现在时期(简称现期)。例如表
述为“与
时刻Ⅰ相比,时刻Ⅱ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时,时刻Ⅰ为基期,
而时刻Ⅱ为现期。
考查分析
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考查方式就是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因此基期
与现期是一组重要的基础概念。
但考试中,基本不会直接考查基期与现期,
而是作为理解增长率等概念的基础。在谈及变化时,一定要有
基期数据才
可以判断。
百分数与百分比
概念含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的数,可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
。百分数
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
考查分析
的变动幅度。
百分数与百分点是数据呈现的形式,前者对应增长率、比重等,后者对应
百分数的变化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
A. 百分数通常用来描述实际量的变化情况,例如旅游人数
、生产总值、
产量等,而百分点通常用来描述百分数。
B. 百分数的计算通常为“先减后除
”,也即先做现期值与基期值的差,再
用差值与基期值相除得到;而百分点的计算通常为“只减不除”,
也即
直接将两个百分数直接想减并去除百分号,而不做除法。
拉动…..增长几个百分点=现期某部分增加值总体基期值*100
现期某部分增加值=拉动….增长几个百分点*总体基期值100
同比与环比
概念含义 同比是指和某一相同事情(比如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
环比增长
是指和上一个时期相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包括日环比、月环
比、年环比。
同比与环比是最
常见的两种比较方式,在考试中是以基础概念出现,考题
会直接涉及同比或环比的增长(或减少)情况。
二者的区别在于选择基期
的不同,但当谈及全年情况时,同比与环比实际上是一回事,例如“2010<
br>年进口总值同比….”与“2010年进口总值环比…”表达意思一致。
考查分析
同比增长速度=本期数值-上一年同期数值上一年同期数值*100%
同比模型
模型1:已知某时期具体数值A及其同比增长速度r,待求上一年同期具体数值B。
计算公式“B=A1+r
模型2:已知某时期具体数值A及其同比增长速度r,待求该时期的同比增长量C。
计算公式“C=(A1+r)*r
比重与比值
概念含义 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
占的分量,通常以百分数表示,因此又称百分比。
比值是指二个同类量相比所得的值,即前项除以后项所
得的商。上述二者
都可以用比例来表示。如:A.在所销商品中,国货的比例最大。(此句中意
同比重) B.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要求。(此句中意同比值)
考查分析
比重、比值是资料分析的常考概念,题目较多,但难度不高。
整体与部分模型
模型1:若某整体C由多个部分M
i
(i=1,…,n)组
成,则整体值等于各部分值之和。
计算公式:C=M
1
+M
2
+…+M
n
模型2:整体中的任一部分之值等于整体值减去其余各部分值。
计算公式:M=C-(
M
1
+….+M
i-1
+
M
i+1
…+M
n
)
由此公式,可知任一部分所占比重等于1减去其余各部分所占比重。
所以部分的比重之和始终为1,因此不可能出现所以部分所占比重均上升的情形。
当某一部分
的增长率高于整体的平均增长率时,其所占比重上升。反之,当某一部分的增长
率低于整体的平均增长率
时,其所占比重下降。此结论常用于判定比重变化趋势。
模型3:由二部分A与B组成整体C。
计算公式:C=A+B
十字交叉法:量A与B构成总量A+B,其中量A的“平均值”为a,
量B的“平均值”为
b(此处“平均值”可以为增长率、平均分、价格、产量、浓度等),混合而成的A
+B的“平
均值”为r(r必然介于a与b之间),则AB=r-ba-r。一般写成如下形式:
A a r-b
r
B b a- r
当a、b表示增长率时,则得到的比例是未增长之前的比例
,增长之后的比例还应乘以各自
的增长率。则A
’
B’=(r-b)(1-a)(a-
r)(1+b)
倍数与翻番
概念含义 倍数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值;翻番则指数量翻倍
。二者都表示两个指
标之间的比值关系,但前者是算术级,后者是几何级。例如基础量为A,
若
另一量是基础量的n倍,则另一量值为n*A;若另一量是基础量翻n番,
则另一量值为2
n<
br>×
A
考查分析
倍数是对两个值的一种比较方式,在资料分析多次考查。翻番通常是在判
断说法是否正确的题目中出现。
知识拓展:特别注意,“增长了n倍”与“为…的n倍”两者之差别;增长了n倍,则实际
变为
原来的n+1倍。因此在计算增长多少倍时,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现期值减去基期值得到增长量,增长量除以基期值得到增长倍数。
方法2:现期值除以基期值得到倍数,再减去1得到增长倍数。
平均数与中位数
概念含义 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数既为平均数。
一组数据按
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
一个数就是中位数。若该组数据的个数为偶
数个,中位数则为最中间两个
数的平均数。
考查分析
平均数与中位数是资料分析的两个重要概念,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考试中
时有出现,难道不大。
增长量与增长率
概念含义 增长量是指现
期量与基期量之差,其中现期量高于基期量,用以表示具体
量的决定变化;增长率时增长量与基期之比值
,用以表示具体量的相对变
化,又称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
考查分析 增长量与增
长率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与重点。
基于增长量与增长率的模型众多,是计算的
主要模型来源。在谈到增长率
时,一定要有基期,否则无法判定是否增长。这类增长陷阱在考试中常见。
知识拓展:增长量与增长率的类似概念分别为减少量与减少率。相对应情况对比如下: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
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现期量=基期量×(1-减少率)
基期量=现期量÷(1-减少率)
题干中若出现“增长最多(少)”,是指“增长量最多(少
)”;若出现“增长最快(慢)”,是
指“增长率最高(低)”。这两个概念的相似性是命题的常见陷阱
。
在知道现期值A与增长率r,则基期量=A1+r,由于r通常较小(≤10%),计算此分数较为
麻烦,也不适合估算。计算技巧为:
速算公式1:A1+r≈A(1-r),用于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待求基期量。
速算公式2:A1-r≈A(1+r),用于已知现期量与减小率,待求基期量。
使用情况:r值较小,通常小于10%。
模型1:已知现期值A与增长率r,则增长量=Ar1+r
模型2:当题目比较两个增长率时
,例如B相对A的增长率与D相对C的增长率进行比较
大小,可直接比较BA与DC的大小,而不需要计
算完整的增长率。
模型3:两期混合增长模型。对某个量,基期量为A,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
1
,第二期的增长
率为r
2
,则从基期到第二期的增长率为r=r
1
+r
2
+r
1
×r
2
此公式计算结果为精确
值,并非近似值。多期公式也可以讲起转化为两期混合增长模型求出。
当r
1
、r2
均为正数时,由公式还可得r>r
1
×r
2
,
常用于选项正误判断。
模型4:等速增长模型。对某个量。基期量为A,第一期量
为B,第二期量为C,第一期与
第二期的增长率相同,则有A、B、C成等比数列。
计算公式:已知基期量A与第一期量B,则等速增长时,第二期量为C=B
2
÷A
计算公式:已知基期量A与第一期量B,则等速增长时,第二期量满足:C>2B-A
指数与实际值
概念含义 实际值是指事物变化的绝对值,而指数通常用于衡量某种
要素相对变化的
指标量,表示的是相对变化情况,而非其绝对值大小,例如纳斯达克指数、
物价
指数、房地产平均价格指数、景气指数等等。
在指数定义中,通常先将基期的指数定为100,然后将其他时期的量除以基
考查分析
期量,所得比值在乘以100即为其对应的指数。
指数是资料分析的考查热点,无论作为内容
还是考查技巧,指数具有独特
的侧重方面。注意指数的趋势图不能单纯根据曲线斜率来判断增长快慢。
指数之所以能够反映出指标量的相对变化情况,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两条性质:
性质1:相应两期指数的比=相应两期实际值的比
性质2:指数的增长率=实际值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