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三角形五心讲义
安徽省人口职业学院-小学教师师德总结
数学竞赛讲义第一节
一.高中数学竞赛介绍
一试
考试时间
为上午8:00-9:20,共80分钟。试题分填空题和解答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其中填空题8
道,每题8分;解答题3道,分别为16分、20分、
20分。
加试(二试)
考试时间为9:40-12:10,共150分钟。试题为四道解答题,前两道每题
40分,后两道每题
50分,满分180分。试题内容涵盖平面几何、代数、数论、
组合数学。
二.答题策略
保证1试所有知识点都练习过的基础上,2试选择平面几何+1题的方式去练习。
三.考试知识点
一试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一试竞赛大纲,完
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
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即高考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方法,在方
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其中概
率和微积分初步不考。
二试
1、平面几何
基本要求:掌握初中数学竞赛大纲所确定的所有内容。
补充要求:面积和面积方法。
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
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马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
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
--重心。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重心。
几何不等式。
简单的等周问题。了解下述定理:
1 201 20
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最大。
在周长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
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
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
复数方法、向量方法。
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
2、代数
在一试大纲的基础上另外要求的内容:
周期函数及周期,带绝对值的函数的图像。
三倍角公式,三角形的一些简单的恒等式,三角不等式。
第二数学归纳法。
递归,一阶、二阶递归,特征方程法。
函数迭代,求n次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
n个变元的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及应用。
复数的指数形式,欧拉公式,棣美弗定理,单位根,单位根的应用。
圆排列,有重复的排列及组合,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一元n次方程(多项式)根的个数,根及系数的关系,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
简单的初
等数论问题,除初中大纲中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无穷递降法,同余,
欧几里得除法,非负最小完全
剩余类,高斯函数,费马小定理,欧拉函数,孙子定理,格点
及其性质。
3、立体几何
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质。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质。
正多面体,欧拉定理。
体积证法。
2 202 20
截面,会作截面、表面展开图。
4、平面解析几何
直线的法线式,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束及其应用。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圆锥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圆的幂和根轴。
5、其它
抽屉原理。
容斤原理。
极端原理。
集合的划分。
覆盖。
四、初中数学竞赛大纲
1、实数
十进制整数及表示方法。整除性,被2、3、4、5、8、9、11等数整除的判
定。
素数和合数,最大公约数及最小公倍数。
奇数和偶数,奇偶性分析。
带余除法和利用余数分类。
完全平方数。
因数分解的表示法,约数个数的计算。
有理数的表示法,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封闭性。
2、代数式
综合除法、余式定理。
拆项、添项、配方、待定系数法。
3 203 20
部分分式。
对称式和轮换对称式。
3、恒等式及恒等变形
恒等式,恒等变形。
整式、分式、根式的恒等变形。
恒等式的证明。
4、方程和不等式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二次方程的解法。
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简单的一次不定方程。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5、函数
y=|ax+b|,y=|ax²+bx+c|及y=ax²+bx+c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简单分式函数的最值,含字母系数的二次函
数。
6、逻辑推理问题
抽屉原则(概念),分割图形造抽屉、按同余类造抽屉、利用染色造抽屉。
简单的组合问题。
逻辑推理问题,反证法。
简单的极端原理。
简单的枚举法。
7、几何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三角形的不等关系。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角不等关系,不同三角形中的边角
不等关系。
面积及等积变换。
三角形的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心)及其性质。
4 204 20
五.数学竞赛题解题逻辑
高考题的解题逻辑:
数学竞赛的解题逻辑:
六.2试各题型的主要解题思想
1.平面几何
2.不等式
3.组合
4数论
5 205 20
七.其他一些常用的数学竞赛解题思想
数形结合
赋值
特殊到一般
分类讨论
构造函数
建模
点线面转化
递推
极限
6 206
20
数学竞赛讲义第二节
三角形五心的性质和练习
三角形的“五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和旁心.
一. 重心(
)
1、 重心到顶点的距离及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 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平方的和最小。
证明方法:
设三角形三个顶点为
(x
1
,y
1
),(x
2
,y
2
),(x
3
,y
3
) 平面上任意一点为(x,y)
则该点
到三顶点距离平方和为:
(x
1
-x)
2
+(y<
br>1
-y)
2
+(x
2
-x)
2
+(y
2
-y)
2
+(x
3
-x)
2
+(y
3
-y)
2
=3x
2
-2x(x
1
+x<
br>2
+x
3
)+3y
2
-2y(y
1
+y2
+y
3
)+x
1
2
+x
2
2
+x
3
2
+y
1
2
+y
2
2
+
y
3
2
=3[x-13*(x
1
+x
2
+x
3
)]
2
+3[y-13*(y
1
+y
2+y
3
)]
2
+x
1
2
+x
2
2
+x
3
2
+y
1
2
+y
2
2
+y
3
2
-13(x
1
+x
2
+x
3
)
2
-13(y
1
+y
2
+y
3)
2
显然当x=(x
1
+x
2
+x
3
)3,y=(y
1
+y
2
+y
3
)3(重心坐标
)时
上式取得最小值x
1
2
+x
2
2
+x
3
2
+y
1
2
+y
2
2
+y
3
2
-13(x
1
+x
2
+x
3
)
2
-13(y
1
+y
2
+y
3
)
2
最终得出结论。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数,
即其坐标为
( )
5、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
6、在△ABC中,若
(
)
,则M点为△ABC的
重心,反之也成立。
7 207 20
7、设△ABC重心为G点,所在平面有一点O,则
(
)
1
222
8、AD=
4
(2AB+2AC-
BC);(三角形中线公式)
2
例题1:AD,BE
,
CF
是△
ABC
的三条中线,
P
是任意一点.证明:
在△<
br>PAD
,△
PBE
,△
PCF
中,其中一个面积等于另外两个
面积的
和.
例题2:
设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及BD相交于O,
△OAB、
△OBC、△OCD、△ODA的重心分别为E、F、G、H,则S
EFGH
∶S
ABCD
=__________.
9
2
例题3:
BD和CE是△ABC的两条中线,求证:BD+CE>
8
BC
22
8 208 20
例题4:
设P是△ABC内任意一点,G是它的重心,若PG的延长
线分别及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交于
A'、B'、C',则在
A'PB'PC'P
,,
A'GB'GC'G
中至少
有一个不大于1,也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1.
二.外心( )
性质1:(1)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2)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及斜边中点重合;
(3)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4)等边三角形外心及内心为同一点。
性质2:∠BOC=2∠A,(或∠BOC=2(180°-∠A)).
性质3:∠OAC+∠B=90°
性质4:点O是平面AB
C上一点,点P是平面ABC上任意一点,那么
点O是⊿ABC外心的充要条件是:
9 209 20
性质5: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即
为三角形外接
圆的圆心.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性质6:点O是平面ABC上一点,那么点O是⊿ABC外心的充要条件
性质7: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公式
性质8:四点共圆的判定方法
例题5在△ABC的边AB,BC,CA上分别取点P,Q,S.证明以△APS
,
△BQP,△CSQ的外心为顶点的三角形及△ABC相似.
10 2010 20
例题6. 锐角△ABC的外心为O,线段OA、
BC的中点分别为M、N。
∠ABC=4∠OMN,∠ACB=6∠OMN。求∠OMN。
例题7.在锐角△ABC中,
ADB
C
于
D
,
DEAC
于
E
,
DFAB<
br>于
F
,
O
为△ABC的外心.
求证:(1)
AEF
∽
ABC
(2)
AOEF
三.内心( )
1、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内切圆半径r.
2、∠BIC=90°+∠BAC2.
11 2011 20
3、在RtΔABC中,∠A=90°,三角形内切圆切BC于D,则
4、点O是平面ABC上任意一点,点I是△ABC内心的充要条件是:
5、在△ABC中,若三个顶点分别是A(x
1
,y
1
),B(x
2
,y
2
),C(x
3
,y
3
),
那么△ABC内心I的坐标是:
6、(欧拉定理)△ABC中,R和r
分别为外接圆为和内切圆的半径,O
和I分别为其外心和内心,则OI
2
=R
2
-2Rr.
7、△ABC中:a,b,c分别为三边,S为三角形面积,则内切圆半
径
8、 双曲线上任一支上一点及两交点组成的三角形的内心在实
轴的射影为对应支的顶点。
9、△ABC中,内切圆分别及AB,BC,CA相切于P,Q,
R,则AP=AR
=(b+c-a)2, BP =BQ =(a+c-b)2,
CR =CQ
=(b+a-c)2,
r=[(b+c-a)tan(A2)]2。
12 2012
20
10、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
△ABC中,I为内心,∠BAC
、∠ABC、 ∠ACB的内角平分线分别
交BC、AC、AB于Q、R、P,则
例题8.
如图所示,⊙
O
1
及⊙
O
2
相交于
A,B
两点,且
O
2
在⊙O
1
的圆周上,弦
O
2
C
交
⊙
O2
于
D
。证明:
D
是
ABC
的内心.
C
A
D
O
2
B
O
1
例题9
如图,在
ABC
中,点
D
、
E
是
ABC
,
ACB
的三等分线的交点,当
A60
时,求
BDE
度数
例题10如图,
I
是
ABC
的内心,
AI
的延长线交
ABC
的
外接圆于
D
,
求证:
DIDBDC
(重要结论)
B
A
I
13 2013 20
D
C
<
br>1
(ABAC)
,
O,I
分别为
ABC
的外2
心,内心,
BAC
的外角平分线交⊙
O
于
E
,
AI
的延长线交⊙
O
于
D
,
DE
交<
br>BC
于
H
.
1
求证:(1)
AIBD
;(2)
OIAE
2
例题11.如图所示,
ABC
的三边满足关系
BC
E
A
O
B
H
D
I
C
例题12.设I是△ABC的内心,CI的延长线及边AB和外接圆分
别交于D和K,求证:
111
IDIKCI
CIID
⑵1
IDDK
⑴
四.垂心( )
1、锐角三角形的垂心
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在直角顶
点上;钝角三角形的垂心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
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14 2014 20
3、
垂心H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均在△ABC的外接圆上。
4、 △ABC中,有六组四点共圆
,有三组(每组四个)相似的直角
三角形,且AH·HD=BH·HE=CH·HF。
5、
H、A、B、C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
(并称这样的四点为一—垂心组)。
6、 △ABC,△ABH,△BCH,△ACH的外接圆是等圆。
7、 在非直角三角形中,过H的直线交AB、AC所在直线分别于P、
Q,则
8、 三角形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2
倍。
9、 设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垂心,则
∠BAO=∠HAC,∠ABH=∠OBC,∠BCO=∠HCA。
10、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到三顶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其内切圆及外
接圆半径之和的2倍。
15 2015 20
11、 锐角三角形的垂心是垂足三角形的内心;
锐角三角形的内
接三角形(顶点在原三角形的边上)中,以垂足三角形的周长最短。
12、西姆松(Simson)定理(西姆松线)
从一点向三角形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充要条件是该点
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13、 设锐角⊿ABC内有一点P,那么P是垂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例题13. 在
ABC
中,若
AB5,
BC6,CA7
,
H
为垂心,求
AH
的长。
例题14.锐角
ABC
中,已知
H
为垂心,
AD
为
BC
边上的高,
E
为
BC
中点,若
ADBC5
,试求
HDHE
的长.
O,O
1
,O
2
分别是
ABC
,
ACD
,
BCD
例题15.已知
R
tABC
中,
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
的内心。
求证:(1)
O
1
OCO
2
(2)
OCO
1
O
2
16 2016 20
p>
例题16.如图,
AB
、
BC
、
CD
分
别及圆
O
相切于
E
、
F
、
G
,
A
BBCCD
,连结
AC
A
及
BD
相交于点
P<
br>,连结
PF
D
求证:
PFBC
P
E
O
B
F
五.旁心( )
性质1
: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及其他两个角的外角平分线交于
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的旁心。
性质2:旁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性质3:三角形有三个旁切圆,三个旁心。旁心一定在三角形外。
性质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旁切圆的半径等于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性质5:旁切圆半径公式:
例题17.已知△ABC的内切圆⊙I及BC边切于D,D
E是⊙I的直
径,AE的延长线交BC边于F,求证:BD=CF.
17 2017 20
G
C
六.五心练习题
1.△ABC中,若∠A、∠B、∠C的平分线及外接圆分别交于P、Q、
R,则AP+BQ+
CR>BC+CA+AB
2.已知△ABC的顶点A到垂心H的距离等于它的外接圆半径,试
求∠A的度数.
18 2018 20
3.设G、I分别是△ABC的重心和内心,且C
I⊥GI,又BC=a,CA
abc2ab
=b,AB=c,求证:
3
ab
.
4.
已知△ABC内接于⊙O,P、Q、R依次是圆弧BC、CA、AB的中
点,PR交AB于D,PQ交A
C于E.
求证:DE=BD+CE
19 2019 20
5.
△ABC的外心为O,AB=AC,D是AB中点,E是△ACD的重心.
证明OE丄CD.
6. 若
AB
C
的重心为
G
,
AG2
,
BG3
,
C
G5
,求
ABC
的面积.
20 20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