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续写凡卡-十年后的家乡
1神州谣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产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产生兴趣。
识字方法(部件识字法) 形声字识字法是根据形声字构字原理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
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
字。形旁表意,声旁表
音。根据这一规律识字,十分快捷。例如,“钢”字的“钅”是
形旁,表
示金属材质,“冈”是声旁。本课生字“涌、峰、湾、
峡、谊、浓”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识记。
语境识字
神州大地,与天同美;黄河长江,奔涌不息;西藏珠峰,参天耸
立;大陆台湾,隔峡相望;
民族谊浓,奋发图强;齐唱歌谣,奔向繁荣。
词语解释
神州:战国时人驺(zōu
)衍(yǎn)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于《史
记·孟子荀卿列传》),后来用“神州”作为中国的代
称。例句:
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
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
,后
来指中国。例句:友爱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涌:水或云气冒出。本课形容长江水势大。
珠峰:珠穆朗玛峰的简写。它是世界最高峰。
耸:高起,直立。
隔海峡: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两个洋的狭窄水
道。
本课指台湾岛与大陆隔台湾
海峡相望。
大陆:广大的陆地。本课特指中国领土的广大陆地部分(对我国
沿海岛屿而言)。
齐奋发:共同努力,奋发向上。
繁荣:(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兴旺。例句:祖国处处呈现繁
荣的景象。
互动探究
1.神州大地,风景如画。课文中写了哪些美丽的地方?请在课
文中圈画出来。
黄河 长江 长城 珠峰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事物的特点。
(
)的黄河 ( )的长江
( )的长城 ( )的珠峰
奔腾 涌动 长长 高耸
3.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美丽的地方?想一想它们的特点,仿照
课文写一写。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西湖( ),桂林( ),( ),(
)。
清 秀 珠江美 黄山奇
4.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请你说几个你知道的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我知道的民族有汉族、蒙古族、藏族、
维吾尔族、朝鲜族、满族等。
方法百度
读好¨三字经”的节奏。
“三字经”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
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节
奏,可
以发展我们的语言,培养我们的语感。明朝赵南星称其“句
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我们在读“三字经
”时要掌握好节奏,
这样读起来才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三字经”的节奏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
×/××,如“齐奋发,共繁荣”,朗读的节奏为“齐
/奋发,共/繁荣”。第二种为××/×,如“黄
河奔,长江涌”,
朗读的节奏为“黄河/奔,长江/涌”。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2.
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序。
3.
结合课后习题第 2 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展示课件第四屏)
2.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展示课件第五屏) 4.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
用。
5.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节课。我
们继续研读课文,
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钓鱼和放鱼”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 变化。
(一)体会钓鱼的过程。
(展示课件第六屏) 1.理解“涟漪”的意思。
2.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体会钓鱼时的心情。(展示课件第七屏)
1.理解“小心翼翼”的含义,用
“小心翼翼”
练习说话。
2.理解“翕动”的意思。
3.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展示课件第八屏)
4.体会“我”和父亲的心情。
5.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情。
(三)体会放鱼的过程。
本环节旨在承上启下,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展示课件第九屏)
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他在想什
么呢?
[让学生多元的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2.父亲做得对不对?(展示课件第十屏)
3.你感受到父亲是怎样的人?
4.体会“我”的心情。
.5
补白。(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四)指导朗读 8、9 自然段。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中彩那天》和《尊严》,
想一想,这两篇课文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三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和父
亲
钓鱼和放鱼的过程,感受到了父亲是一个严格
遵守社会公德的人。那么 34
年过去了,这件事又是
怎么影响作者呢?
二、研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自
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小时候
“我”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
示?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
的鱼。但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
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展示
课件第十三屏)
①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
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②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让他们感悟到,“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
指
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
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此处补白旨在深化课文
的内容。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
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当
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
想起三十四年前和父亲钓鱼的事,眼前浮现出父
亲坚定的神情,耳边仿佛响起父亲不容争辩的话
语。于是,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①“道德抉择”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举例
说明。
②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三、回归整体,再次感悟作者的情感
1.
课文是按着“钓鱼——放鱼——启示”
的顺序来记叙的,想一想“我”的情感发生了几次
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我”钓到大鲈鱼,十分惊喜;父亲要“我”
把鲈鱼放回湖里,“我”极不情愿;后来,“我”
领
悟到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在三十四年的人生旅途
中,面临各种诱惑,“我”变得非常坚定。)
2.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和
父亲的人格。
四、拓展与练习
1.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
他们说什么?
2.
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启示,
写一写。
板书设计:
3 钓鱼
钓鱼
放鱼
得意
不舍
启示 获得勇气和力量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下
册课 文:4* 爷爷的芦笛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课文写了少年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 在
爷爷的笛声中
变得勇敢起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得经历
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
学会坚强。
文本情感真实,富有哲理,语言优美,有美好的意境。教学时,力求体现自主
阅读
,自行探究,自我体验。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后,再引导学生抓住“三次笛声”这条
主线,启发学生体会在不同环境下强强听到爷
爷笛声的不同感受。指导学生通过找、
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互相交流讨论等方法理解
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
不沾点儿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3.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孩子健
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
会认“闸、撼、颠、簸、哆、嗦”等 6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强强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联系
课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儿海水
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搜集大海波浪滔天的图片或音像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