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州谣 》 第5套(省一等奖)优质课

温柔似野鬼°
561次浏览
2020年11月16日 00: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电算化-讲文明树新风手抄报

2020年11月16日发(作者:胡晋昌)


习字品词 缀文咏歌
——《识字1/神州谣》教学设计及解读
孟强

教材解读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1/神州谣》,属于典型的韵语识 字。从内容上讲,以祖
国的壮丽风光为题材,洋溢着浓烈的爱国情感;从形式上讲,采用传统蒙学三字一 句的格式,
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学习此文,既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又可以感受汉语言的< br>韵律美和节奏美。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感受“川、州”的字理文化,掌握“州”“岛”的书写要领。 2.熟读课文,受
到情感的熏陶,感受韵律美和节奏美。
3.创设语境,学习词语和句式变换,感受语言的创生功能,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
4.以歌传情,学唱《中华名字歌》,进一步升华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认读生字,感受“川、州”的字理文化,掌握“州”“岛”的书写要领。 2. 创设语境,感
受词语和句式变换,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
教学策略
综合运 用情境教学、组串整合、歌诀点化等教学策略,形成“习字”“品词”“缀文”“咏歌”
四大教学板块, 渗透字理文化,强化书写指导,学习词语和句式变换,感受言语创生,培养
语用意识,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组串习字,歌诀点化
师:每个孩子都有妈妈,都爱自己的 妈妈。我们大家有位共同的妈妈,我们都爱祖国妈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赞美伟大祖国的歌谣,神州 谣。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在这组生字里面,有对双胞胎兄弟,发现了吗? 生:州、川。
师:川和州, 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有关联的。(动画演示)广阔的田野上,一条大河奔流向前,
蜿蜒曲折的河岸,起伏激 荡的水流,就是“川”字最初的模样。如果河道当中出现了一块陆
地,草木茂盛,郁郁葱葱,这样的地方 ,就叫做“州”。后来,几经演变,才有了现在的模
样。
师:继续观察,他俩的字形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三笔相同,分别是竖撇、短竖、长竖。
师:这三笔看似简单,但在长短、占位和距离等方面需要仔细把握,我们可以总结成一段歌
诀(出示)— —
生:起笔先竖后撇,短竖压在中线,末笔又直又长,三笔距离相当。 师:伸出食指,伴着
歌诀,一起来写“川”。 师:州比川多了什么? 生:三点。 师:写法一样吗? 生:一个左
点,两个右点。
师:是的,三点在朝向上是有差异的。继续观察,以横中线为参照,落笔的位置一样吗?
生:左点要低一些,右点要略高一点。 师:我们可以再补充两句歌诀(出示)—— 生:一
点左来两点右,一点更比一点高。 师:再来写“州”,注意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


师: 在这组生字里面,还有一对长相相近的字,(出示:岛、与)。这俩字又有什么相同点?




生:有相同的笔画,竖折折钩。 师:从字形上看,什么相似之处? 生:
上面窄,下面宽。
师:如果把汉字看作人的形体的话,这就叫做(出示)—— 生:脑袋小,身子宽。
师:与 ,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他的多胞胎兄弟还有不少,(出示:与、马、乌、鸟)。这组
字还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末笔都是横画。
师:最后一笔是长横,起笔的位置要看前,仿佛探出了一条腿。这就叫做(出示)——
生:末笔横,往外探。
师:伸出食指,伴着歌诀(脑袋小,身子宽。末笔横,往外探),一起来写“与”。
[设计解读]
2011版课标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 容。”由此,课标
对识字与写字的重视可见一斑。就学情而言,学生的“识”“写”能力并不对称,识字 是优
势,写字是短板。从补齐“短板”的角度来看,理应强化写字教学。然而,日常教学中重“识”轻“写”的现象比比皆是,识字教学往往一家独大,写字教学只是点缀而已。为此,有必要
补齐短板 ,强化写字指导。
识字单元,首要任务是识字。就学情而言,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 力,识记
字形不是教学的难点。教学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关键字的字理和习字(叶老语,练习写字之意)< br>指导上。上述片段,结合本课生字特点,整合梳理出“州、川”“岛、与、马、乌、鸟”两
个组串 ,以组促学,授之以渔。“州、川”组串,先是借助动画演示,深入浅出的渗透“象
形”和“指事”的造 字文化,
然后重点指导“川”字三笔和“州”字三点的写法。“岛、与、马、乌、鸟”组串,从小学< br>生的思维特点入手,把汉字与形体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地把握汉字结构。在两组教学的关键
节点, 都把书写规律用凝练上口的歌诀固化下来,简单实用,便于记诵。
板块(二)删繁就简,品味词语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风光。(出示:黄河图)这是哪里? 生:黄河。
师:奔腾的黄河,(屏显字幕:奔腾的黄河)。
(师依次出示:长江图、长城图、珠峰图。 待生回答长江、长城、珠峰后,再相机补充:汹
涌的长江,绵长的长城,高耸的珠峰)。
师 :我们的汉字和词语是最有活力的语言,可长可短,灵活多变,现在就来做一个词语瘦身
的小游戏。比如 ,“奔腾的黄河”可以变成三个字——
生:“黄河奔”。
师:聪明。其他的会变吗?
生(陆续地):“汹涌的长江”可以变成“长江涌”,“绵长的长城”可以变成“长城长”,“高
耸的珠峰”可以变成“珠峰耸”。
师:三字词,简练活泼,富有节奏,能把这种节奏感读出来吗?
(生读,教师指导不要拖沓,要干脆利索。启发学生心情怎样,读出自豪的心情。建议学生
加上 节拍,节拍是有强弱的,把最后一字的重音读出来。)
师:这组三字词就是课文中的一组句子,带上这种感觉和心情,我们完整地读一读。
生读全文。


[设计解读]
识字学词是低段教学的重中之重。当然,这里的“识字”不仅仅是会认,还




包括会写。同理,这里的“学词”,也不仅仅是会认,而是会 积累,能运
用。具体说,就是不断增强学生对于词语的感悟、组合、创生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言语系统< br>中的“积极语汇”(吴忠豪教授语)的积累和生成。
直观形象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激活学生的认知潜能。教学中,首先出示风光
优美、景象壮丽的山水画卷,让学生说出“黄河、长江 、长城、珠峰”等名字,教师适时补
充“奔腾的黄河、汹涌的长江、绵长的长城、高耸的珠峰”等词语, 深化学生的认知。然后,
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词语“瘦身”练习,引出“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 峰耸”,体
会三字词简练活泼、富有节奏的形式美,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和自豪感,进而读好整篇短文。
此处教学,围绕“黄河、长江、长城、珠峰”这组核心词,在形式上经历了“从两字词到五
字词 、再到三字词”的转变,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地彰显和渗透了汉语言的创造力和生成力。
板块(三)扩词缀文,强化语用
师: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说到北京,你最想看的,最想玩的,最想吃的是什么?
生(接二连三地):长城、故宫、鸟巢、水立方、烤鸭……
师:(顺势生成):雄伟壮观的 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气势雄伟的鸟巢,流光溢彩的水立方,
美味可口的烤鸭……
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 生:想。
师:(出示画面及词语)一起读出来吧—— 生:长城、故宫、景山、北海,
天坛、鸟巢、京剧、烤鸭。
师:词语不仅喜欢瘦身,还喜欢交朋友。这些两字词,连起来就是两组三字




句(出示)——
生:登长城,逛故宫,爬景山,游北海。 观天坛,看鸟巢,赏京剧,吃烤鸭。
师:好玩,好吃,好开心。再加两句,就更完整了(出示)—— 生:大北京,欢迎你,览
名胜,品文化。 登长城,逛故宫,爬景山,游北海。 观天坛,看鸟巢,赏京剧,吃烤
鸭。 小朋友,你我他,齐相聚,乐哈哈。 [设计解读]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毋庸置疑,“语用”的确是语文教
学 的核心目标和重要任务。客观地说,语用意识的启蒙,语用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是“一日 之寒”,需要结合年段和文本特点以及学情实际,循序渐进地熏陶和培养,以
致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
教学 中,从学生熟悉的景、喜欢的物聊起,学生兴味浓厚,接着出示相关图景,进一步激发
学生兴趣,然后落 脚在“长城、故宫、景山、北海,天坛、鸟巢、京剧、烤鸭”等词语上,
顺势进行扩词练习,形成三字句 ,“登长城,逛故宫,爬景山,游北海。观天坛,看鸟巢,
赏京剧,吃烤鸭。”进而补充完善,形成一段 关于北京风物的小短文(内容见片段,从略)。
此文与课文结构、句式、风格相同,是对课文的有益拓展 和必要补充,同时,有助于开阔学


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语感,可谓“一举两得”。
板块(四)歌以咏之,怡情励志
师:我们的祖国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 生:中国。
师:祖国的名字不止一个,还有好多好听的名字。回到文中,看看还能发现哪些名字?
生:神州、华夏、中华。
师:老师再补充几个,(出示:九州、炎黄、赤县)。齐读。 生:九州、炎黄、赤县。
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么多名字怎么记住呢?不用着急。老师送给同学 们一首儿歌(出
示)——
生:伟大祖国名字多, 中华九州咱中国, 赤县神州与华夏, 炎黄子孙是一家。
师:如果给这首儿歌配上音乐,就更美了。(师配着 《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范唱)。多美
的旋律,多美的情感,一起来唱吧。
生唱。
师:在这美妙的旋律当中,我们记住了祖国的名字,也抒发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下课。
[设计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吹响了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集结号。“培 养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
发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总体目标的明确要求。当然,情感的培育,文化的认同,价
值观的建立, 不能靠简单的灌输和说教,应当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感染。
此教学 环节属于课堂教学的收尾部分。在此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激发了热爱之情和自 豪之感。在结尾阶段,如何把情感推向高潮,




达到“点题升华、余音绕梁”的目的,是对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考验。
在这里,以“ 中国名字歌”为主题,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为
了让这首儿歌真正留在学生 的心中,适时引入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把儿歌唱出来,
达到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的境界。需要
补充的是,之所以选择这首音乐,首先是主题、情感 相统一,都是歌颂母爱、感恩母爱的,
其次是旋律简单且优美,学生熟悉有基础,符合“最近发展区”的 理论。

阜阳三中-工作简报范文


南邮通达学院-岗位职责


幽默故事大全-寒假作业答案四年级


国庆节英文-深圳检验检疫局


春节大扫除-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七一中学-关于坚持的英文名言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生活中的小窍门


生命的芳香-毕业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