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郑州市人事考试中心-签证网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马
①
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
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
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
,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
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
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
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
吓着,被刺进大地
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
的
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
的集
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
一队尖兵,要去踏住
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
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
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
拾的潮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
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
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
,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
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
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
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狮、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
世间罕见的奇景,这
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
卷!
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
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
也并不过分。屠
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
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
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
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
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
后,我不这么看了。
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为骐骥、称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
日出
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
样
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
已经消失,六根棍
马车中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新意儿取
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
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
为一种艺术品的
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
太宗的六骏,从马踏
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
坐
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
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
少 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
人的身上发现马的 神韵和遗风。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
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 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
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 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有删改)
【注】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1)第③段“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3)理解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4)从文章构思的角度简述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 (1)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
美的巧妙结合。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马驹跟着母马奔跑时的情状。
(3 )天马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和我行我
素;但它们始终知 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
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 命气息。
(4)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并概括第①②④段的内容,第①②段写夏日一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马群奔跑的场面,那种雄浑的气势使我终生受用不
尽,第④段用 抒情的笔调写概括马具有奔腾的力量、进取的精神、崇高的感情,还是力与
美的巧妙结合。据此答题即可 。
(2)结合语境分析,“认真”“紧张”“老练”这些词语把小马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
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短暂暴雨的吆打下小马驹跟着母马奔跑时的情状。
( 3)结合上文内容分析,作者在亲眼目睹了奔跑的场面后感受到天马奔腾的力量、进取
的精、崇高的感情 以及体现出的力与美的巧妙结合,这和平时状态下见到的天马的状态截
然不同,天马日常状态是“日出而 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和我行
我素;但一旦到关键时刻,它们就会在奔腾中展 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
息。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⑷结合上下 文内容分析,上文写天马以及天马奔跑时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气势,下文写马与
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 写龙马精神。据此可知这句话的作用是: 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
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故答案为:⑴ 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
美
的巧妙结合。
⑵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马驹跟着母马奔跑时的情状。
⑶ 天马日常状态
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和我行我素;
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
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
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⑷ 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
意,然后一定
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
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
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
贯的语言。
⑵本题考查从
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
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
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赏析散文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
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
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⑷本题考
查从构思角度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上下文内容的基础上再从构
思角度分析其作用。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碎 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
边随着每
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
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
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
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
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
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
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
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
边,把一张纸条递
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
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走到我身
边,把一张纸条
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
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
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
候,我们并不了解他,
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
下午地
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
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
给我:“你
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
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
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
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
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
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
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
“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
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一个老
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
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
语。比如说:“宝
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一
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
,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
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
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
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遗弃,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
母,她说她也有亲情
,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
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
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
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
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
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
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
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
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
字,瞬间消
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
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
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
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
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②~⑧段,依据示例按顺序填入恰当内容。
________
——________——温暖地融入——________——________——温暖地召唤
(2)分析第②段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5)结合选文,试从内容、结构、主题三个方面分析题目“碎暖”的妙处。
【答案】 (1)温暖地鼓励;温暖地提醒;温暖地期望;温暖地表白
(2)“撞开”用力碰开,突出力量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
<
br>(3)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
心理,
体现了女同学的善解人意、热心。
(4)不好,画线句描绘出了“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
<
br>(5)内容上: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结构上:“暖”是线索,贯穿全文。主题上:
揭示
了“暖”在生命中的重要意义。
【解析】【分析】(1)结合内容,从“这个时候,一
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
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中可知,第二段写的是
“温暖地鼓励”;从“‘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中可知第三段写的是“
温暖地提醒”;从“每
一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
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
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中可知,第六段写的是“温暖地期望”;从“妈妈会心
痛一生,会
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中可知,第七段写的是“温暖地表白”。
(2)“撞开”是一个动词,体现了纸条上的字句对“我”的影响力之大。
(3)“
走到我身边”“塞到我手里”是动作描写,说明女孩子能够顾及“我”的面子,体现了她
的细心、体贴。
(4)画线句描绘的是“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与开头“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
照在一地的书上”相照应,引出下文对幼儿园时妈妈对“我”的期望的回忆。
(5)
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文章所记叙的都是琐碎小事,与题目“碎暖”中的“碎”相对应;文
章以“暖”为线
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晰;“碎暖”揭示了主题,即“暖”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故答案为:⑴温暖地鼓励;温暖地提醒;温暖地期望;温暖地表白
⑵
“撞开”用力碰开,突出力量之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纸条上的字句带给我的震撼。
⑶ 动
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同学想保护我的自尊心,不想让我尴尬的心
理,体现了女同学的
善解人意、热心。
⑷
不好,画线句描绘出了“我”坐在书间回忆往事的情景,照应选文开头,引出下文。
⑸ 内
容上:选取的都是生活中零碎的小事。结构上:“暖”是线索,贯穿全文。主题上:揭
示了“暖”在生命
中的重要意义。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作答时在通读目标段的基础上,
根据题目要
求,仿照给出来的例子,整合语言,规范作答。
⑵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表
达效果。结合整篇文章内容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判断目标词
语的本意以及对表现文章中心及作者的感
情有何作用,再组织语言作答。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判
断。结合文段内容,考虑到
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文中的故事情节;作者的
评价;周围
环境的衬托等。
⑷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作者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语句在文中
的作用,尤其需要考虑到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再做判断。
⑸本题考查的是对题目作用的分析。结合文章主要内容,考虑题目对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
主要内
容有何帮助,对读者理解文章有何帮助,再组织语言作答。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
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
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
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
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見到那
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
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
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
读,我和
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
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
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
来,我们一
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
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
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
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
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
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
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
。我低
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
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
足。我不得不承认
,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
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
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
,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
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
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
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
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
“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
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
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
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
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
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了。父亲伫立
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上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
,刺痛着我的眼。
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
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
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
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
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
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
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
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
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
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
仓。
(远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给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脊梁
情节
回家
所向披靡
伫立
嫉妒
(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惊讶
①________
游刃有余
③________
挥汗如雨
②________
力不从心
交流
考试
羞愧
④________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5)文章标题“一个人的麦田”有哪些含义?
(6)此时,你正在期末考
试的“麦田”里奋战,相似的角色一定让读完此文的你心潮澎湃
吧。请联系文章主旨,用流畅的语言表达
你的感受。50字左右。
【答案】 (1)jǐ;mǐ;zhù;jí
(2)欣慰;割麦;歉意;恣意挥毫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收”比作
高考,父亲用埋首割麦的激情来为我的高考助
威,给我鼓励,“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深沉的陪伴与别样
的期待,获得了深刻的启示。
(4)略
(5)一个人的麦田:在文中既指
父亲一个人挥汗如雨收获麦子的麦田,又指我一个人赶赴
的收获人生的高考。
(6)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块‘麦田’,要依靠自己努力耕耘”,“不辜负父母的陪伴,耕耘好自
己人生中的每
份事业”。
【解析】【分析】(1)根据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脊伫”和“嫉”的读音。
(2)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中已给情节、“我”的心理或表现、父亲的心
理
或表现,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段落筛选并补充剩余的情
节或内容。文章第
②段写我高考前回家调整,惊奇地发现已经到了麦收时节。第③段开
头写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
。接着就写“我”和父亲割麦子。第⑤⑥⑦段段写
“我”和父亲趁着休息时间进行交流,当父亲得知我后
天就要高考时,觉得这个时间还让儿
子割麦子,感到很对不起儿子。最后两段写我在考场时恣意挥毫
。据此答题即可。
(3)这句话把将“麦收”比作高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
分析,今年的麦子
倒伏,很难收割,多一个人割麦就会快好多,但当父亲得知“我”后天就要高考时,他
怕影
响“我”高考, 就督促我回家休息,而他自己一个人要奋力完成割麦子的任务,父亲其实是
用埋首割麦的激情来为我的高考助威,给我鼓励,“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深沉的陪伴与别
样的期待,
获得了深刻的启示。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4)结合文中父亲的身份、语言、动作
分析,父亲是一个农民,他割麦子游刃有余,像
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
足。由此可知父亲是一个干农活
的能手。今年的麦子倒伏,很难收割,多一个人割麦就会快好多,但当父
亲得知“我”后天
就要高考时,他怕影响“我”高考,
就督促我回家休息。由此可以看出父亲非常重视儿子的
教育,希望儿子有出息。
(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从父亲这方面来说,今年的麦子倒伏,很难收割,多一个人割
麦就会快好多,但
当父亲得知“我”后天就要高考时,他怕影响“我”高考,
就督促我回家休
息,自己一个人埋首割麦,因此
一个人的麦田在文中指父亲一个人挥汗如雨收获麦子的麦
田
。从“我”这个角度分析,文中“我”把麦收比作高考,我一个人赶赴的收获人生的高考。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6)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在理解“麦田”含义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文从字顺
即可。
故答案为:⑴ jǐ;mǐ ; zhù; jí;
⑵欣慰;割麦;歉意 ;恣意挥毫;
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收
”比作高考,父亲用埋首割麦的激情来为我的高考助
威,给我鼓励,“我”深深感受到了父亲深沉的陪伴
与别样的期待,获得了深刻的启示。
⑷ 略
⑸ 一个人的麦田:在文
中既指父亲一个人挥汗如雨收获麦子的麦田,又指我一个人赶赴的
收获人生的高考。
⑹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块‘麦田’,要依靠自己努力耕耘”,“不辜负父母的陪伴,耕耘好自己
人生中
的每份事业”。
【点评】⑴⑵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情感态度的能力。概
括情节内容
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
要活动,依
照所示情节和心情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和心情。
⑶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和重点
语句的赏析能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
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
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
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
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
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
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
面,又要突出重点。
⑸此题考查
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
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
深层含义。
⑹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受这样的题,不可
能面面俱
到,只要能扣住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
行空谈。
4.阅读《一点一横长》,回答下列小题。
一点一横长
①那年春天,因为顽皮无人管束得了,爷爷将我转校到他代课的
外村小中读书。他两眼
时刻盯着我,不准我到野外乱跑,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每天放学后逼我写毛笔字,
写不好
不准吃饭。
②“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
③我手里的毛笔随
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化成了一个个黑字,笔画
里溢满了他粗细有间的气息。
④“写错了,重来!”
⑤而我的眼神飘向了窗外,农田上空的
电线上落满了春燕,它们怎不被电死呢?“叭”的
一声,爷爷的巴掌落到了桌面,墨汁溅飞到我的脸上,
一不小心就成了黑脸,笔下的字,
却慢慢变得规整起来。
⑥但是,伙伴们在
水田捉泥鳅的欢叫声不断入耳,我心痒不安,一个横笔还未写完,爷
爷的巴掌扫到了我的头上,声音闷闷
的,我不敢抬头,眼光投到了白纸上,一点一横,渐
渐凝重。
⑦不远处,一
个老师慢慢走过来,笑着说,爷孙俩坐得这么规矩,是在下棋吗?走近
了,他才看到我在
练毛笔字,又对爷爷说,你也守得住啊!爷爷应道,一点一横都写不端
正,以后还能有三撇四捺?
⑧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我不能评说自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安静下来了。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我想着那个老师
说的爷孙俩
下棋的话,就走到对面往屋里看。小屋里一床一桌,长桌一端靠着窗台,两人
各坐一边,真有点像在对弈
,静悄悄的。窗外是一片稻田,农夫笑语声声,春光照进来,
房间里都是绿的,透过门框就是一幅春日耕
读图。
⑨下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疯玩,
喜欢上了
课外书和投稿,但那副笔墨再未开启过。
⑩后来闲来无事,我又想
起写写毛笔字。可是爷爷不在了,无人督促,自由自在,却写
不出更多觉得舒服的笔迹,便无心事去深入
练习了。
⑪走上职场,我以写作为业,空闲又去玩碑帖,手摹不多,常是目临。有时
兴起,抛开
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放亮了,春晖熠熠。
⑫人不见了,气息长
久地留了下来。我常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
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好多,别人看到
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
(1)
第①段中爷爷“说要磨磨我的棱角”,“我”的棱角被磨平了吗?请从文中找到依据加
以说明。
(2)第③段中“左行右回,一起一落”指的是下列哪个笔画?( )
A. 点
B. 横 C. 撇
D. 捺
(3)爷爷对“我”写字有哪些具体要求?
(4)
文中“气息”一词出现了三次,在第③段中“气息”的意思是________,第⑪段还指
_____
___,第⑫段更有________的感情。
(5)说说你对标题“一点一横长”含义的理解。
【答案】
(1)被磨平了。依据: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
外书和投稿。
(2)B
(3)“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写错
了,就要重写;爷爷
要“我”练好一点一横这两笔再写其他的。
(4)爷爷教我写毛笔字时“粗细有间”的呼吸声;爷孙凝神静气的气氛;思念
(5
)“一点一横”指爷爷教“我”练习写毛笔字这段经历,“长”蕴含着“我”对爷爷的深情怀
念。爷爷对
“我”的教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成长。
【解析】【分析】(1)结合文本内容概括
即可。首先明确:棱角被磨平了。然后结合“下
一学期,爷爷不代课了,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像
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书
和投稿,但那副笔墨再未开启过。”得出: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虽然不
像以前那样疯玩,
喜欢上了课外书和投稿。
(2)要求学生根据“左行右回,一起
一落”分析选项分析。结合“横”的特点:左低右高,左
方右圆,逆风起笔,回锋收笔。故选B。
(3)结合“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写错了,重
来!”“后来,每天下午我都在写一点一横,爷爷要我练好这两笔再写其他的。我不能评说
自己写得有多好,但是人安静下来了。写完字,爷爷有时让我出去玩一会。”概括即可。
(4)第一处在第③段,结合“我手里的毛笔随着爷爷的训导左行右回,一起一落,声音就
化成了一个个
黑字,笔画里溢满了他粗细有间的气息。”得出:爷爷教我写毛笔字时“粗细
有间”的呼吸声。第二处在
⑪段,结合“有时兴起,抛开书帖,写点随性的笔画,可是几种
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
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纸上放亮了,春晖熠熠。”得出:在爷孙凝神静气的气氛
;第三处在第⑫段。结合“我常
想,爷爷要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我的三撇四捺要丰韵好多
,别人看到我们,又
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得出:对爷爷的思念。
(5)结合
“可是几种字体、数张白纸过后,能入眼的却是那一点一横,端详一阵,一种熟
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纸上
放亮了,春晖熠熠。”分析:“一点一横”写出爷爷教“我”练习写毛
笔字这段经历,写出爷爷对“我”
的教诲重塑“我”的品行,使“我”终身受益。结合“人不见
了,气息长久地留了下来。我常想,爷爷要
是在身边,我们还可‘对弈’下去,我的三撇四捺
要丰韵好多,别人看到我们,又是一幅多么传情的图景
!”蕴含着“我”对爷爷的感激和怀念
之情,给人回味、思考的空间(意味深长)。
故答案为:⑴
被磨平了。依据:我回到了原来的学校,不像以前那样疯玩,喜欢上了课外
书和投稿。
⑵ B
⑶ “点要沉腕之力,带出顿钩”;“横要气贯长虹,欲东先西”;写错
了,就要重写;爷爷要
“我”练好一点一横这两笔再写其他的。
⑷
爷爷教我写毛笔字时“粗细有间”的呼吸声; 爷孙凝神静气的气氛 ; 思念
⑸ “一点
一横”指爷爷教“我”练习写毛笔字这段经历,“长”蕴含着“我”对爷爷的深情怀念。
爷爷对“我”的
教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成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作答。
⑵本题考查汉字的笔画把握,注意根据提示,明确所涉及的汉字。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赏析和概述,注意抓住 爷爷对“我”写字 的相关要求的句子提炼。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理解。
⑸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
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
般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
答题时既要答出标题的含义,也要将标
题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他是启蒙刘慈欣科幻梦的偶像……
许旸
凭《三体》成为首位摘得世界科幻荣誉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今年春节档
爆款电影《流浪
地球》的原著作者……如今,刘慈欣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大IP,但你知道,启蒙大刘的第
一本
科幻小说是什么吗?
原来就是上世纪50年代引进出版的凡尔纳《地心
游记》。读小学的刘慈欣从床底下将父
亲的一箱书籍翻出来读,“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打开了
窗户。也就是这些当时被
视为‘不务正业’的闲书,一下子为我打开了广阔的世界,让我
的想象飞出了乡村,飞出了中
国,甚至飞出了太阳系。”刘慈欣记得,那是个很热的夏天黄昏,一口气读
完《地心游
记》,深受震撼;之后他又读到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科幻文学作品……
后来的故事你们也都知道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青少年时期对于经典科幻作品的大量汲取,就没有大刘日后科幻创作
源源不绝的动力和
源泉。
说到大刘科幻启蒙第一人,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
人,被誉为
“科幻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
环游地球》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出自他手。
当然,高产并不是他唯一的
标签,既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真正厉害的地方
在于:一是可怕的想象力。并不仅仅是天马
行空,更在于对未来的精准预估。
回头去看凡尔纳所在的150年前的欧洲,进化论
刚刚被提出,元素表还在门捷列夫的脑
子里,诺贝尔还在玩火,电还没有进入工业取代蒸汽动力,更不要
说各种基于电能的技术
了。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啥都没有。中国那个时候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和抗击第
二次鸦
片战争。
但那时候凡尔纳的书里已经有了什么呢?
有伟大的潜艇鹦鹉螺号,有罗比尔的直升飞机信天翁号,有巨大的钢铁浮岛,有磁悬浮
的高速铁路,有太空旅行……有些即使是10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觉得不可思议。
他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大多最终成为了现实。他的小说不仅是科学的幻想,更是科
学的预言。如果不
是穿越者,那只能说明,凡尔纳站在1860年代,对未来百多年科技发
展,有着透彻的认知。
也难怪法国科学家奥泰胜曾说:“现代科技只不过是他的预言附之实践的过程。”
凡尔纳另一个厉害的原因在于,他有着生动的文笔。在他的书中,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
字和原理,这个世界也不是让人恐惧的赛博朋克。他笔下的人物,都有着19世纪中期科技
大爆炸年代那
令人无比向往的热情——到天空去、到海洋去、到地心去、到宇宙去,没有
任何地方能够阻挡主人公的脚
步,只要我们有想去的热情。
在他的故事里,这个世界有苦难,有风险,甚至有死亡
。但永远不缺少的,就是勇气,
勇气是引领我们每个人投入科学之路,去探究这个世界的必须要素。
(选自《文汇报》2019年03月16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我落后尼摩船长二十步的距离,这时我看到他突然转身向我扑来,用他强
有力的手将我
按倒在地。同时他的伙伴也把康塞尔扑倒。起初我不知道突然袭击是什么原因,但是我看<
br>到船长也躺在我身边一动不动,才安下心来。
我平躺在地上,正好躲在一丛水
藻后面。当我抬起头,就窥见两团庞然大物声势浩荡地
从我跟前游过,闪着磷光。
我血管里的血都凉了!我们正躺在两只可怕的鲨鱼身下。这可是大青鲨,一种致命的食
人鲨,巨大的尾巴
,暗淡的眼神,口鼻部周围布满圆孔,分泌出磷光物质。这种怪兽可以
用它的铁颔轻易将人搅成肉酱!我
不知道康塞尔是不是还惦记着分类,但是我看着他们银
白的肚皮,长满尖齿的血盆大口,
一点儿科学的兴致都没有——作为弱者的恐惧远压过一
个自然历史学教授的专业兴趣。
幸运的是这种食肉动物的视力不怎么样。它们径直游过,没注意到我们。棕色的鱼鳞从
我们身边擦过。我们奇迹般的躲过此劫。
在鹦鹉螺号的电灯指引下,一个半小时后,
我们到达船边。外门已经打开,我们鱼贯而
入,尼摩船长最后关上舱门。然后按下按钮,我听见水泵启动
的声音在船内响起,身边的
水位慢慢下降,几分钟后舱内水就排空了。里面的舱门开启,我们回到军火库
中。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
凡尔纳的《地心游记》为童年时期的刘慈欣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幻世界的大门。
B.
儒勒·凡尔纳创作了许许多多经典的科幻作品,高产,是他身上诸多标签之一。
C.
直升飞机、太空旅行……凡尔纳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最终都成为了现实。
D.
凡尔纳的作品不是冰冷冷的数字和原理,而是充满了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2)文章倒数
第二自然出现了一个陌生词汇“赛博朋克”。网络对这个词作了如下介绍,根
据语境,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借助外语发音演变成的外来词。
B. 这代表了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
C. 其反映的时间与现实有极大的距离。
D. 其塑造的人物对未知世界充满热情。
(3)作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作品具有
怎样的特点?请根据文章概括并结合链接材
料分析。
【答案】
(1)C
(2)D
(3)示例:凡尔纳作品的特点:①基于对未来精准预
估的可怕想象力。②生动地文笔。
链接材料写人们乘坐鹦鹉螺号潜入深海底部,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
情,后来成为了现
实,突遇大青鲨的威胁,“我”的紧张,恐惧,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解析】【分析】(1)C项中,“直升飞机、太空旅行……凡尔纳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
最终都成为了现实”这个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中的表述是:“他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
大多
最终成为了现实。”所以答案选C。
(2)“赛博朋克”是音译外来词,英文是cyber
punk,它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
或信息技术为主题,小说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
。从原文中“在他的书中,科技不
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原理,这个世界也不是让人恐惧的赛博朋克”这句话
可知,赛博朋克中塑
造的人物形象是让人感到恐惧的,所以选项D的表述不符合原意。故选D。
(3)原文“凡尔纳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一是可怕的想象力。并不仅仅是天马行空,更在
于
对未来的精准预估”这句话介绍了凡尔纳作品的第一个特点;原文“凡尔纳另一个厉害的
原因在于,他有
着生动的文笔”这句话介绍了凡尔纳作品的第二个特点。考生找出这两个特
点后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
可。链接材料写的是人们乘坐鹦鹉螺号潜入深海底部的情
景,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却成为了
现实,这让读者具体形象地感受到凡尔纳
作品可怕的想象力;同时,材料中“就窥见两团庞然大物声势浩
荡地从我跟前游过,闪着磷
光”,“巨大的尾巴,暗淡的眼神,口鼻部周围布满圆孔,分泌出磷光物质”
,“这种怪兽可
以用它的铁颔轻易将人搅成肉酱”等语句让人体会到凡尔纳作品生动的文笔。
故答案为:⑴C;⑵ D;
⑶示例:凡尔纳作品的特点:①基于
对未来精准预估的可怕想象力。②生动地文笔。链
接材料写人们乘坐鹦鹉螺号潜入深海底部,这在当时是
不可思议的事情,后来成为了现
实,突遇大青鲨的威胁,“我”的紧张,恐惧,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
br>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
中心句的
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
扩大、混淆关;
⑵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
容;抓
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
概括主要内容。认真阅
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
和深刻理解,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的,
找到答题关键区域,抓住与选项有关的语句,将选
项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⑶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
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6.阅读下面一篇同学的作文,完成下列小题。
绽放在秋日里的花
①“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她抓起书包,头也不回的冲出了家门。
②秋风微凉,秋日里黄昏的阳光落在她肩上,她背起吉他,抱着书,趁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一个
人烟稀少的
小巷① , 小巷的深处是一颗枝繁叶茂的老树。
③那失望愤怒的声音又在她耳中回荡。
④“不…”她使劲抱住吉他,苍白的脸颊上有泪水划过、(A)坠落,然后消失。
⑤
“怎么办?接下来怎么办?”除了争吵,她不知道去面对父母以什么样的态度,该怎样将自己
对音乐的一
腔热血及其决心告诉父母②。
⑥她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因为生病已经好几天不来学校了
。她挺担心的,想去看看自己的好
朋友,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伴多好啊,可陪伴她的还是吉他。
⑦一边是坚决的阻止,一边是追逐的梦想,一边是未来,一边是执着,她矛盾,她痛苦,她渴望
有人倾听,有人能为她解惑,可陪伴她的还是吉他。
⑧灵活的手指拨动着弦
,音符在她指间跳动,旋律在她身边飞舞,黄昏的光,因美妙的音乐变
得轻柔。云也为她停留,为她喝彩
,落叶为她伴奏,使在秋风中为她起舞③。她是受大自然青
睐的演奏者,可不知不觉的,她泪流满面。<
br>
⑨也许是她的哭泣引来了一位老者。
⑩“孩子,你这么了?”
⑪也许是太过烦恼,她将埋藏在心底的思绪告诉了老者。
⑫老者听后指指身边的老树
:“它在这经历风雨几十年了,青春就像它一样,历经重重挫折,
才能茁壮成长,开出绚丽的花。”
⑬她不解的望着老者,心中有什么东西要破土而出。
⑭老者
接着说:“绿茵因感恩风霜,才有了茂盛,飞鸟因感恩蓝天,才有了飞翔。唯有一颗感
恩
之心,才能将矛盾融化。你要学会感恩,感恩你经历的一切。你仔细想想,你可曾感恩过你
的父母?”<
br>
⑮听了老者的话,她不自觉的低下了头。蓦然回首,母亲每日为她准备的饭菜;(B)
父亲在
她学完吉他后接她回家的身影;父母在深夜陪她做作业的模样历久弥新(C),可她却从不感恩,
认为理所当然,甚至她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只会要求她学习。④父母的苦心她从不
感恩
,甚至说出了许多伤人的话,如果怀有感恩之心对待父母的话,会不会有不同?她想她知道
该怎么做了。
⑯“谢谢您,老爷爷,”她抬起头来,对老者露出了笑容,灿如夏花。刚刚的忧愁消
失寻无边无
际(D),眉眼间净是明媚。“我要回家了,老爷爷,再见”
⑰
她轻快的身影从小巷中穿过,最后的阳光毫不吝啬撒在她身上,感恩之花,冲破阴霾,在阳
光的沐浴下绽
放,随风飘摇,在璀璨的阳光中,美若黎明。
⑱很久之后,当她站在灯光闪烁的舞台
上时,回忆道:“感谢那个老者,在我年少迷茫的时候
给我指明方向,告诉我感恩,最终使我与父母化解
了矛盾,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并获得成功。
(1)文中加下划线的成语和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B. ;
C. 历久弥新 D.
无边无际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改为:她抱着吉他,背着书包,踏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巷。
B. ②句
改为:她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父母,该怎样将自己对音乐的一腔热血及决心
告诉父母。
C. ③句改为:秋风为她伴奏,落叶为她起舞。
D.
④句改为:她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甚至只会要求她学习。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要交代清楚他离家出走的具体原因。
B. 文章第(6)段表达的内容不
合理,与上下文脱节,使全文的思想情感前后不一,要重点加以修
改,使之不偏离题意。
C. 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事显得矫揉造作,要改为第一人称。
D. 文章标题形象
新颖,全文处处扣题行文,但文章含蓄有余而明确不足,应在结尾增加必要的
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来深化主
题。
【答案】 (1)B
(2)D
(3)C
【解析】【分析】(1)A.并列谓语用逗号,不用顿号。“划过,坠落”是句子的谓语。故
A错误。C.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
一样
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父母的模
样”不能“历久弥
新”,适用对象错误,故C错误。D.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不符
合语境,应改为“无影无踪”
,故D错误。故选B。
(2)D. 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甚至
”是“埋怨”的状语,故应放在
“还”前面,“她甚至还埋怨父母不支持她的梦想,只会要求她学习。”
故D错误,选D。
(3)C.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
更真实,更具有说服
力;用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好的展开文章的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
不做作,不矫情;以
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更加突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产生共鸣。本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更
客
观、真实,表现感恩的主题,故C错误,选C。
故答案为:⑴B;⑵D;⑶C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
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
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
些常见的近
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
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
不当、语序混乱
、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
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
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
行合理的推测。
7.现代文阅读
紫藤萝瀑布(节选)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
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
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幡上,泛
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
淡的部分,在和阳光
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
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
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
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
,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
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
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
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
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
前,
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
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
静和生的
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
罩着我。忽然
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
,
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
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
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1)十多年前,作者看见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感到失落
悲痛:如今,作者见到一株怎样的
紫藤萝?又是怎样的心情?
(2)将文中加下划线的“挑逗”一词换成“嬉戏”好不好?为什么?
(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以我观物,故物皆着
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浸透着作者的情感。《紫藤萝瀑
布》一文寄寓了宗璞先生怎样的情思?下
面这段写紫藤萝的文字又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紫藤的茎弯弯曲曲,绕着柱子往上爬,
盖满了紫藤花架。紫藤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的除
了花香和美味,还有郡淡淡的紫色。她如琴音铮韵
,弹奏出汩汩流淌的山泉溪流。长大后,我
虽然离开了故土,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我对紫
藤花的眷恋,依然在每年的花季
里释放。所到之处,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我总是忍不住寻紫藤花的踪迹
。
【答案】 (1)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宁静和喜悦
(2
)不好。“嬉戏”虽也运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挑逗’一词
贬词褒用,更
能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3)运用通感的手法,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4)《紫藤萝瀑布》寄寓的情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亦可。)这段文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
析】(1)第一问,可分析文中对紫萝藤的描写,如可分析“从未见过开得这
样盛的籐萝,只见一片辉煌
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
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
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幡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
溅的水花……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盛开
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
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等句,即可概括出紫萝藤
生机勃勃的特点。第二问可提取第4段“有的
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一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
案。
(2)这种题一般都答不好。“嬉戏”也属于拟人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可以表现出紫
藤萝
花开得繁盛,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是“挑逗”除上述作用外,还属于贬词褒用的表现方
法,能突出表现出紫藤萝花的活泼、调皮的情趣。而这一点“嬉戏”表现不出来。
(3)“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一
句把嗅觉当视觉
写,气味似乎会有颜色感。这是一种感觉移借,属于通感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
幻之感。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
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br>
(4)《紫藤萝瀑布》一文主要描写了从衰竭走向旺盛的紫藤萝花,由此作者想到了自己,感
悟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永恒。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树盛开的花长、盛、繁的特点,而且也
隐含
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意蕴。而所给材料,可分析“长大后,我虽然离开了故土,
离开了那个生
我养我的小村庄,可是我对紫藤花的眷恋,依然在每年的花季里释放。所到之处,
只要是有花开的地方,
我总是忍不住寻紫藤花的踪迹”等句,明显是在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
故答案为:⑴ 生机勃勃(繁茂旺盛、生意盎然),宁静和喜悦
⑵ 不好。“嬉戏”虽也运
用拟人手法,以动写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但“挑逗’一词贬
词褒用,更能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
爱和烂漫情趣。
⑶运用通感的手法,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⑷ 《
紫藤萝瀑布》寄寓的情思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
止境的。”(用自己
的语言来表达亦可。)这段文字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抓住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词语的妙处,从内容和情感分析。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句子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
情。
⑷本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紫藤萝瀑布》明确
寄寓了宗璞先生的情
感。结合句子的具体了解,明确写紫藤萝的文字抒发的感情。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氤氲豆角香
王一如
①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
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
影。她小心地穿梭在
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佝着背,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
告。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
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了一
体。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A】裸露在外
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
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
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
——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
比太阳还灿烂的
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
西。
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
外婆早早地学会下
所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的责任,后
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
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
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
可走。
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钱,
外婆便在
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豆角好活,产量又高。几场春雨
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嫩芽。正是这些生命力
顽强的豆角,
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地的生活都点亮
了。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
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
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
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
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
天欲雪”,也能笑问“能
饮一杯无”的心境。
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
今。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
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地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
欣慰和期待。【B】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
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当她
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
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佝着背,微笑着,“啧啧
”地赞叹着:
“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
一幅画。
⑧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
,另一部分晒干,囤
起来。【C】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
。小时
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
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額头:“这都等不及呀?”
⑨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我夹起
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ロ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
质朴的香,回味
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建意、随性、自由。这是
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
⑩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
竿
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佝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
阳,融
为一体。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22期,有删改)
(1)文章
第②段说“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
韧”,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
括出能体现外婆这些“模样”的一处事件。
①辛勤:________。
②质朴:________。
③坚韧:________。
(2)从画横线的【A】【B】【C】三句中任选两句进行赏析。
【方法提示】
可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推敲句子,如长句、短句等;也可推敲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
比等。
(3)第③段说外婆“再无其他”,却又“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这
是否矛
盾?请说明理由。
(4)本文以“豆角香”为题,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小贴士】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运气浓郁,也可指气味(多指香气)弥漫。
【答案】 (1)总看见外婆在豆角藤蔓里穿梭、搁弄、忙碌;外婆劳作完,喜欢用手把衣
角搓
来搓去(或豆角上桌时,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在艰苦的岁月里,外婆也不
曾退缩
<
br>(2)A句: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土地”比作“讨著的孩子”,“亲昵”“吻
等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与土地的利诸亲密。示例2:“黝
黑油光”等
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
与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示例1:四个“有时”运排比的修辞手法(运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劳
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
句: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
体现了
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示例2:“三句”“一勺”“几
味”等数量词,
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
深。
(3
)不予盾。“再无其他”是说外婆物质上的贫乏、生活上的艰辛;“最宝贵的东西”是指外
婆面对贫穷时
积极乐观的精神。
(4)“氤氲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
朴的香味;二是指在
“我”心中充满了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
神深深
地影响着“我”。
【解析】【分析】⑴
外婆身上体现的性格特点是:辛勤、质朴、坚韧 ,要通过分析典型事
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外婆在豆角藤蔓里穿梭、搁弄、忙碌,不停劳作体现辛勤的特点; 外婆劳作完,喜欢用手
把
衣角搓来搓去,豆角上桌时,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体现外婆质朴谦让的特点;
“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
”等句
子体现她的坚韧。
⑵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
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
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比如:A句可以赏析比喻、拟人的
修辞, “黝黑油
光”“亲昵”“吻”
等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词语含义、作用、感情等角度赏析。
⑶
外婆“再无其他”,却又“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
,两方面是从不同角度对
外婆的评价,并不矛盾, “再无其他”是从家庭的经济状况贫穷的角度说的,
是说外婆物质
上的贫乏、生活上的艰辛,没有更多的物资财富;“最宝贵的东西”是从精神品质的角度说
的,是指外婆面对贫穷时积极乐观的精神。
⑷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要综合分析
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从新颖、线索、刻画人物、
概括中心、总领全文等角度结合内容分析。
本文以“豆角香”为题,内容上:概括了全文的
主要内容,是围绕豆角叙事抒情,
“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情
感上:
抒发“我”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赞美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
神。
故答案为:⑴① 总看见外婆在豆角藤蔓里穿梭、搁弄、忙碌 ;②
外婆劳作完,喜欢用手
把衣角搓来搓去(或豆角上桌时,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 ;③
在艰苦的岁月里,
外婆也不曾退缩 。
⑵ A句: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手法,将“土地”比作“讨著的孩子”,“亲昵”“吻等
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外婆与土地的利诸亲密。示例2:“黝黑
油光”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
”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与
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示例1:四个“有时”
运排比的修辞手法(运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
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
喜爱。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
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
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句: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
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
体现了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
切怀念。示例2:“三句”“一勺”“几
味”等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
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
深。
⑶ 不予盾。“再无其他”是说外婆物质上的贫乏
、生活上的艰辛;“最宝贵的东西”是指外婆
面对贫穷时积极乐观的精神。
⑷ “
氤氲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二是指在
“我”心中充满了
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
地影响着“我”。
<
br>【点评】⑴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或者
<
br>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从几个侧面总结。
⑵本题考查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
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从内容方面分析句子含义。答题时应注意,
先解释词句的表面含义和言外之意
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⑷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主要从题目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br>分析,剖析深刻含义,从内容、主旨和新颖别致的角度作答。
9.阅读题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
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
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
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
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
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
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
院、园
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
联,乾隆出了个上
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
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
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
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
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
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
体冰字的哪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
自主地
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
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
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
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
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
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
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
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
本听不清同学们轻
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
我
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
的沮
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
。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
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
,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
快看到家门时,我
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
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
脸,乾
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
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
帖开来,自然
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
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
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
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
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
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
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
许在和风说
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
夜,丁香的花期里,
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
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三识丁香花。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
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
积年药液的苦味。
(3)赏析下面句子。
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
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
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4)通读全文,联系拓展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丁香花是素雅的。它那白
色或淡紫的小花,常常不为人们所注目。也许有人嫌它
不美,如果美是专指鲜艳夺目而言,然而它实在是
很可爱的。它不贪求赞美,也不奢望爱
恋,它价值不凡又含而不露;为着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它
无私地将小小身躯,全
部投到了祖国医药学事业中。丁香的性格是温柔的,但也不缺乏热烈。它虽然素装
淡裹,
却有许多的内秀。丁香又是严肃的,它柔中有刚。
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 (1)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2)一
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
考,内心感到苦闷、忧
伤。
(3)示例: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
象
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并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4
)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
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
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
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
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
生是美好的。
【解析】【分
析】(1)文章在第一段首交代,“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第三段段首
“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
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第六段段首“深夜里,我拎着空
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
钻深胡同”,分别交代了三次认识丁香花的缘由,据此
即可整理出答案。
(2)“苦味”本义指味道的一种,在句中指的是自己没有通过考试内心的“苦”,即忧伤。
(3)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三句话句式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当
时看到丁香花时的联想,表达我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4)本文写了作者三次认识丁香
花的经历,可以结合三次认识的内容来概括答案。第一
次是在书籍中认识丁香花的,通过书中的介绍,我
了解到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由
此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第二次是在相声中引发了想一
睹丁香花真容的想法,
没有深刻的感悟;第三次,亲眼看到了丁香花,它长在胡同深处,却默默地开花,
以此感
悟到我们也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我们也应如花一般不争不抢。
故答案为:⑴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
⑵一语双关,表面
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
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⑶示例: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
写出
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并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⑷①丁香花枝繁叶茂
,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②
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
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话
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
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
是美好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
路,即可补全题目中三次认识丁香花的内容;
⑵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
其在
句子中的内涵;
⑶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三句话句式相
同,运用了排
比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当时看到丁香花时的联想,表达我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⑷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概括。本文写了作者三次认识丁香花的经历,可以结合三次
认识的
内容来概括答案。
10.阅读《那年花开》的片段,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
笑脸,那弥散在空
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
栀
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
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
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
偷看我写的小
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 A 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
候
,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 B 地说。
⑦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
说话。墙上的钟“
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
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
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
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
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
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
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
有得到,我气得把
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
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
你聊聊,给你
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
,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
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
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
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br>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
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
敲得更
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
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
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
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
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在办
公室里转起圈来
……
⑯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1)本文依次填入AB处的词语,最恰当的分别是( )
A. 小心翼翼 B. 漫不经心
C. 理直气壮 D. 吞吞吐吐
(2)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3)结合语境,分析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
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
话。
(5)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A,D
(2)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
心,获得了成功。或“我”重拾了信
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3)一方面,生动形象地把我的紧张的心情写了出来,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我急于渴得老师
的肯定。
(4)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
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5)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
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
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
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
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解析】【分析】(1)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漫不经心:随随便<
br>便,不放在心上。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就壮,说话就有气势。吞吞吐吐:形容
有话不直
说或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文章第4段叙写的内容是学生在回答老
师的质问,所以应该选用
“吞吞吐吐”;文章第6段所写的内容是“我”向老师作保证,心里
不知道老师是否认可,所以应该用“
小心翼翼”。据此,答案为D和A。
(2)文章主要是记叙初三那年,我参加作文比赛失败
了,后来在徐老师的鼓励下,重拾
信心,终于取得了成功。所以“那年花开”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指的是
那一年栀子花开了;
深层含义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3)语句中的“终于”一词,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紧张的心情,也表达了我急于渴望得
老师的肯定的心理。据此理解作答。
(4)语句“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
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
没有再说话”运用“坐”“看”等动词,运用动作描写;又
用“眉头舒展”“嘴角含笑”等神态的描
写,表现了徐老师看“我”作文时的专注和耐心,也表达了徐老
师对我作品的欣赏和认可的
态度。
(5)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是有
原因的,“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结果没有得
到任何名次,“我”对写作失去了信心。于是徐老师给
“我”讲了这个故事,是用“故事”深入浅
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
折为成功的动力。据此,理解
作答。
故答案为:⑴ A D;
⑵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重拾了信
心,越来越多
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⑶一方面,生动形象地把我的紧张的心情写了出来,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我急于渴得老师的
肯定;
⑷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
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⑸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
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
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
快速成长”
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
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
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
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
变化,辨析作答;
⑵本题考查标
题的作用。题目的作用有:线索;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作者感情
的触发点;含蓄的或形象的揭
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概括文章内容;用
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题目的含义要注意表面意和深层含义,还有双关的题目的两
层含义。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生
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⑶本题考查了关键词的作用。首先我们阅读文章,找到句子出现的情景,结合语境分析;
⑷
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
言(对话)、心理
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
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
作者的……感情;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
准确把握文意的
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即可作答。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
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
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
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氛
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氛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
了毛发的颜
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
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
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
色素细胞的
活动开始减弱,酪氛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
的空隙全部
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
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遗传、疾病和
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
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
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
衡,
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
血
、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
一系列急剧变化,
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
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发的颜色是由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的。
B.
头发变白一般是由毛发中黑色素的缺乏造成的。
C.
生活压力过大、过度忧伤可能导致头发早白。
D.
一个人如果长期生病就会头发早白。
(2)下列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
A. 头发的颜色 B. 头发变白之因
C. 人老头发白 D. 一夜愁白
头
(3)班上一位同学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
你根据本文
内容分析她生白发的原因。
【答案】 (1)D
(2)B
(3)她可能是得了某种导致头发早白的疾病,也可能是学习过度紧张、精
神压力过大引起
内分泌严重失调导致早生白发。
【解析】【分
析】(1)对照第③段“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
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
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
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可见D的理解有误
。
(2)选文说明的内容主要是“人的头发变白的原因”,A、C、D都只是头发呈现白色
的某
一原因。
(3)根据最后一段白发产生的原因有三,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
是一头黑发,排除遗
传因素,除此之外就是疾病引起或者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的白发了。
故答案为:⑴D;⑵ B;
⑶她可能是得了某种导致头发早白的疾病,也可
能是学习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内
分泌严重失调导致早生白发。
【点评】⑴
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
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
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⑵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说明文的标题的作用一般有:点明本
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突
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等;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
首先
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
所找信息的内涵,从
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爱的高度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儿就没见过,更别说是
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
黑压压的一片,
煞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
能再永久下去
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
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
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驾在他的脖
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
《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
,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
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
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
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⑩来到电影
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
嚷嚷自己看不
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
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
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的笑着。
⑪我不知怎么搞的,眼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
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
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⑫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⑬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
⑭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什么也没回答,只
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
上。
⑮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
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
了腰,老了。
⑯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
度,虽然它是无
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1)选文①—④自然段叙述了一件事情,请概括出来。(12字内)
(2)选文第④自然段中“父亲”所说的“水漫金山”是什么意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意?
(3)文中第⑭段中,“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
br>上”,通过这个简单的动作,你能看到作者怎样的心思?
(4)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试比较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
【答案】
(1)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2)尿了父亲一身。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伟大的爱。
(3)作者借此表现对父亲那浓
浓的敬意,一份难以言状的亲情也就在那细微的动作中淋漓
尽致的流露出来。(或作者借此表达对父亲的
关爱,对父亲的报答。)
(4)第一次流泪的原因:勾起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第二次流泪
的原因:看到父亲因为
子女而操劳的衰老,感到疼惜父亲。
【解析】【分析】
(1)①—④自然段写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把我驾在他的脖
子上直到电影结束才放下。
(2) “水漫金山”本是电影《白蛇传》的一个情节,在这里父亲所说应指前文“我骑在父亲
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一事。“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醒醒,都‘水漫金
山’了!”可见父亲对孩子的爱。
(3)本句抓住“披”这个动词和“他单薄的身上”这个
细节赏析,“他单薄的身上”让儿子更感
心疼,“披”是儿子心疼的行动,表现儿子对父亲那浓浓的敬意
和关爱。
(4) “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
置好”,一边
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格格的笑着。”据此概括第一次流泪的原因;“看
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
基石
,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腰,老了。”据
此概括第二次流泪
的原因。
故答案为:⑴ 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
⑵
尿了父亲一身。表达了父亲对孩子伟大的爱。
⑶ 作者借此表现对父亲那浓浓的敬意,一份
难以言状的亲情也就在那细微的动作中淋漓尽
致的流露出来。(或作者借此表达对父亲的
关爱,对父亲的报答。)
⑷ 第一次流泪的原因:勾起对有关父爱往事的回忆。第二次流泪
的原因:看到父亲因为子
女而操劳的衰老,感到疼惜父亲。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
容,注意答题格式的运用。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理解和情感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进行理
解和
分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对文章整体感悟,结合上下文的
内容
和语句的内容、情感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
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
作者的情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喝果汁可以帮身体“排毒”吗
云无心
①“排毒饮食”不
是新鲜事物,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在很久以前就有类似的概念—一人们认
为身体在不停地产生毒素,需要通
过某些食物来“清洗”身体,“排出”毒素。一直以来各种
“排毒法”层出不穷,从来不缺乏追随者。<
br>
②果汁排毒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法,实践者所采取的方案不尽相同,但都是在一定时
间内,只喝果汁或蔬菜汁,不吃其他食物。这些釆汁被称为“排毒果汁”或“轻断食果汁”,
还
有不少名人为这些产品代言。
③对于排毒果汁的效果,按标准的科学表述来说:没有
证据支持它的功效。因为“排毒”
本身就是个伪科学的概念,而果汁排毒所采用的食谱并不能满足人体的
营养需求,科学家
很难去研究这样的“养生”方式,自然乜就缺乏科学证据了。
④那么,许多人感觉“有效”,又是怎么回事呢?
⑤一方面,有的果汁中含有大量果
糖,会让果糖不耐受的人出现腹泻。还有一些果汁因
为质量不合格,也会导致腹泻。许多人把吃了“排毒
食物”之后的身体反应都当作“排毒”,
于是腹泻也就被当作“有效”了。另一方面,这些果汁或蔬菜汁
中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
热量低,不足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求,所以只吃这些很可能让人岀现低血糖、
肌肉酸痛、
乏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这些本来都是副作用,却被不少人当成了“排毒”
⑥虽然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实排毒釆汁的无效,不过有一些著名医疗机构都写过关于排
毒餐和排毒釆汁的综述。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称:
“经常进行果汁
排毒会让人体缺乏有价值的营养,会让人岀现流感症状或者肌肉疼痛……·鼓
吹者说这是毒素离开身体的
表现,但营养师却会将这些现象解释为缺乏能量和营养的表
现。”
⑦干净卫
生的果汁当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可以成为均衡食谱的一部分。然而,如果为
了“排毒”而只喝釆汁,那
么这种饮食方式甚至不能算安全。
⑧对于特定病症的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
反而会危害健康。排毒饮食无法改善
人的血压和血脂情况,对心脏没有积极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排毒
饮食可能相当危险—
如果患者在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那么任何严重限制进食的食谱都
可能导致危险的低血
糖。
⑨我们可以剖析为什么这种和那种“排毒法”都是
无效的,那该怎么“排毒”呢?答案是:人
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所谓的“排毒法”既没用也
没必要
⑩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是一道防线,可以挡住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防止它
们进入体内。而免疫系统能识别侵入体内的外来物质,并把它们消灭。肝脏和肾脏则是过
滤系统,把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过滤掉。要想“排毒”,关键是让这套系统有效运转。排毒
果汁或其他
排毒饮食都是营养不良的食谱,无法提供亼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身体都无法
正常运转,如何指望“排毒
系统”正常运行?
⑪简而言之,全面均衡的营养、适当的总热量和适度的运动,是让
人体“排毒系统”有效
转的保障。只要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就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排毒”。而
如果身体
正处于不良状态,如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那无论什么“排毒法”也都是无能为力的。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标题运用了设问的方式,既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又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 第⑥段引用《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科学而合理地解释了排毒果汁无效的原因。
C. 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定病症的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危害健康。
D. 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果汁排毒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正确的方法。
(2)下列对于人们认为果汁排毒“有效”的原因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有的果汁中含有大量果糖,会让果糖不耐受的人岀现腹泻,被当作“有效”的“排毒”。
B.
“排毒食物”是均衡食谱的一部分,而且非常安全,经常食用能保持好的身材。
C. 只吃“
排毒食物”让人出现低血糖、肌肉酸痛、乏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被不少人
当成了“有效”的“排
毒”。
D.
许多人把吃了质量不合格的“排毒食物”之后的腹泻等身体反应误解为“有效排毒。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看待“排毒”。
【答案】
(1)B
(2)B
(3)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应当让身体
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保障人体“排毒
系统”有效运转。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排毒”,因为各种
“排毒法”毫无必要,甚至有
害。
【解析】【分析】(1)ACD符合文意。B.不符合文意。
第⑥段引用《排毒背后的污垢》
一文,并不是科学而合理地解释了排毒果汁无效的原因,只是说明
经常进行果汁排毒会让
人体缺乏有价值的营养,会让人岀现流感症状或者肌肉疼痛。
(2)ACD符合文意,B.原文说 干净卫生的果汁当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可以成为均衡食
谱的一部
分。然而,如果为了“排毒”而只喝釆汁,那么这种饮食方式甚至不能算安全。所
以说说这种说法是错误
的。
(3) 从文章第⑨⑩
⑪这三个自然段中筛选出关键语句,整合出答案即可。这些关键句
子有:
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所谓的“排毒法”既没用也没必要; 简而言之,全
面均衡的营养、
适当的总热量和适度的运动,是让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转的保障。据此整
合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 B;⑵ B;
⑶ 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
系统,应当让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保障人体“排毒系
统”有效运转。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方法去“
排毒”,因为各种“排毒法”毫无必要,甚至有
害。
【点评】⑴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
的多方面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
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筛选并整
合信息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
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
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
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
明、严
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筛选与选项内容有关的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比
较
,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
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
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
的句子仔细
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
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
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
有的内容不
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毕淑敏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
到读书的学院,还
差一分钟就要上课。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
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
校,惟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
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
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
,纪律虽严,健康还是
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
,全然
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算迟到。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
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
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
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
尊敬,便很郑重地
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
,似乎被
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
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
不多。惟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
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
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
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
周围的人看着他嬉
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
进
教室。当我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
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
默契
。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
铁钉
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
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
了,不说了……”他苍老
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
br>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1)文章以“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为题,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
(3)请从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出伏笔。请找出一
例,并分析其作
用。
(5)从本文对看门老师傅的描绘中,你能分析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老师傅
的所作所为
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
【答案】
(1)文章题目采用设问的形式,形式新颖,充满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2)“秘密”指的是老师傅为了让“我”不迟到而特意将铃绳拽久些,让悠长的铃声陪我走进
教室。<
br>
(3)运用了神态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师傅想说出真相又怕“我”介<
br>意,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表现出老师傅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
(4)伏笔:①“我
”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②听了
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
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③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
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作用:使文章前后呼应,
结构严谨,为故事结局做铺垫。
(5)老师傅是一个宽厚、细心、朴实、慈祥、有宽容心的人
。感悟或看法:围绕“做人要
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他人”来谈。
【解析】【
分析】(1)该标题“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点明了本文的线索,运用疑问句,
设置问题,引发读者的
思考和注意,具有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巧妙点明文
章的主题。
(2
)仔细阅读第⑤段的内容。根据“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
我走进教室。”可
得知“秘密”的含义:只有我自己知道这秘密,那这秘密就是指老师傅怕
“我”迟到而延长铃声的事,这
铃声我和老师傅之间就有了某种默契。
(3)从第⑦段内容来看,“你不要放在心上。”“
他踌躇着,……”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
写,“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运
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老师傅
想说出真相又欲言又止的情态,表现出老师傅宽厚、善良(
为人着想)的性格特点。
(4)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伏笔这种写作手法,“伏笔”是文学创
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
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
示或暗
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根据这一理解,可以找到小说结尾的伏笔是:
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
使文章结构严密
、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5)第一问,从同学说“看门
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这是对老师傅的侧面描写,突
出表达了老师傅的善良的品质;从老师傅最后
“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
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突出表现了老师傅做事谨
慎,为人和蔼,亲切的性格特
点;从写老师傅对我说“‘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突出表现了他
的宽厚,为人着想的
性格特点。第二问。开放性试题,结合自己的实际合理阐述即可。从老师傅身上“我
”学到
了宽厚善良、为人着想、做事谨慎的品质。平时与同学的交往,免不了有误会、矛盾,我
要以宽容理解包容之心来对待。
故答案为:⑴
文章题目采用设问的形式,形式新颖,充满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⑵
“秘密”指的是老师傅为了让“我”不迟到而特意将铃绳拽久些,让悠长的铃声陪我走进教
室。
⑶ 运用了神态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师傅想说出真相又怕“我”介
意
,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表现出老师傅善良、淳朴的性格特点。
⑷ 伏笔:①“我”的脑子
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②听了看
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
果山水帘洞的景象;③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
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作用: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为故事结局做铺垫。
⑸ 老师傅是一个宽厚、细心、朴实、慈祥、有宽容心的人。感悟或
看法:围绕“做人要有
一颗宽容的心,善待他人”来谈。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标题
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
方法,在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
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词语
的本
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注意从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理解,考生在平时要加
强
此类题型的训练,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
要结合题意,从内容和表达的赏析进行
分析,考生要掌握基本的答题模式,注意不要失分。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考生在平时要掌握常见的写作手法,结合文章的内容
进行
分析。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感悟,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
的思
想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和人生经历进行回答,注意语言的连贯。
15.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
,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
,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
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
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
“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
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
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
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
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
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
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
,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
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
:“那意思就是烧
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
在床上跟爸
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
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
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
影婆娑的窗边响起
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
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
br>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
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
br>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
然伴客
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
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
存在!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
(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①________;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答案】 (1)B
(2)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3)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
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
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4)①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
父。
【解析】【分析】(1)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
这句话的作用是通过描写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继
而引出
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答此题要看懂上下文。
(2)考查情节的作用。上文是“爸爸问
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
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说明还未
上学的小小年纪的我居然懂得了诗的意
思。爸爸很感动,因而爸爸高兴得流泪了。此题要从分析上文内容
的角度得出答案。
(3)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
地点的变化,梳
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
言要简洁通顺。此题一定要注意所概括的事件是“爸爸”和“我”之间发生的事件。
(4)概括爸爸的形象。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
过对人物的语
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爸爸教我
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这个情节,可分析出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
故答案为:(1)B。
(2)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
(3)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
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
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4)①
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②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
父。
【
点评】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
形象的特点等。<
br>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