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堂实录合集
佛学经典-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1 古诗三首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感受春之美(教学重点)
师: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生: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景物什么样吗?
生1:温暖的阳光、柔和的阳光。
生2:温暖的春风、轻柔的春风。
生3:五颜六色的花、火红的花。
生4:绿油油的草、嫩嫩的草。
生5:活泼的燕子、可爱的鸳鸯。
生6:湿软的泥土、暖和的沙滩。
生7:秀丽的江山。
师:这么美好的景色,诗中写道——
生:迟日江山(丽)。
师:诗中有美景,还有气味呢,你闻到了吗?
生:香。春风花草(香)。
师:美丽如画的春天景色,吸引小动物们也出来了,它们都是谁?
生: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小燕子在做什么?
生:飞。
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衔泥来筑巢。春天,气温升高,大地解冻,泥土湿软,小燕子衔泥来垒
窝。
师:鸳鸯在做什么?
生:睡觉。
师:看图,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生:春天阳光温暖,照耀着大地,沙滩也变得温暖起来,在暖暖的沙滩上,
鸳鸯在休息,春风吹
拂,像温柔的手抚摸着它们,鸳鸯静静地睡着了。
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
又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生读全诗。
赏析:结合“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境界进入学习,学生在诗中画中寻找
景物,感受春天景物的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
景物的形态,在头脑中绘成
动态的图画,从色彩、味道、感受、动作等方面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感
知春天的美不是单一的,是有色彩的,有生命的,有触觉的,有味道的。学生调
动多种感官感
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产生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燕 子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抓住特点,读写结合(教学重点)
师:谁来说说你见过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生1:后背是黑色的,腹部是白色的。
生2:尾巴像一把剪刀。
生3:眼睛和嘴都是小小的。
师: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燕子及春天的。首先我们来看作者眼中的
燕子:
师: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这是怎样的小燕子,作者主要写了燕子的哪
些部位。
生1:这是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生2:主要写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个部分。(师相机板书:羽毛 翅
膀
尾巴)
师:这些部分的特点是怎样的?
生:羽毛的特点是乌黑的,翅膀是轻快有力的,尾巴是剪刀似的。(板书:
乌黑 轻快有力
剪刀似的)
师:(出示燕子图片)从“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这几个词语中你体会
到了
什么?该如何读好这些词语呢?
生1:从“乌黑”可以感受到燕子的羽毛非常黑。
生2:从
“轻快有力”可以感受到燕子的翅膀不但轻快,飞起来还很有力量;
从“剪刀似的”可以感受到燕子的尾
巴就像张开的剪刀,长而分叉。
生3: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燕子的外形很美。
师:同学
们已经看出来了,“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这些词语写出了
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
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练习,指名朗读。
师:这些词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只可爱的燕子,这段中,还有哪个词,你认为
用得好?
生:“凑成”。
师:为什么不用“组成”而用“凑成”呢?
生1:这样写比较生动。
生2:这样写突出了燕子的可爱。
生3:这样写突出了燕子的灵巧。
师: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
成了小燕子的完
美形象。“凑成”完美地体现了燕子的可爱灵巧,朗读时要轻快些,以突出它的
可爱。再来读读这段。
生读文。
师:现在你能尝试读或背描写燕子的语句,并把燕子的形象画下来吗?
生边吟边画。
师:大家画得很像。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没有写眼睛、嘴,是疏忽了
吗?
生:燕子的嘴、眼睛的特点不像翅膀、尾巴那么突出,所以没写。
师:说得很好。这告诉我们
,描景状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再来
看看这段文字,写燕子时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羽毛、翅膀、尾巴。
师:作者抓住了燕子区别于其他鸟类的主要特点。所以我们说,写一
个事物,
一只鸟,一个人,都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不仅如此,还要用优美的词语来形容,
词语
有多美,你描写的东西就有多美!
师:如果把燕子换成兔子,我们会怎样去写它的外形呢?
生:写小兔子可以抓住它的大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来写。
师:眼睛,可以怎样写?
生:红红的眼睛。
师:兔子眼睛的特点仅是红吗?
生:不仅红而且发亮。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用“红宝石般的”或者“红玛瑙般的”等来形容兔子
的眼睛。
师:我们仿照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的写法,抓住事物主要特点,写一种自己
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如:鸡
、青蛙、兔子……注意用词要恰当而优美。
赏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用自
己的话说出燕子
的外形,进行了说话训练,还把看与说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按照文中描写燕子
外形的句子画燕子,把语文学习与图画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读写结合,指导方法,指导
学生进行练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燕子有了
认识,也了解到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在反
复朗读的基础上达到背
诵的目的。紧接着提出“如果是小白兔应该如何描写”,学生很容
易想到白兔的
特点: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老师又针对“红眼睛”引导学生运用优美的词
语
把“红眼睛”写得生动形象。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知道了描写动物要抓住主要
特点,以及怎样描写才能使
主要特点更生动,使学生由知到能,真正做到读写结
合,为提高习作能力做了有效的训练。
3 荷 花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利用手势体会“冒”字的妙用(教学重点)
师:大家觉得哪个句子写得最美?
生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生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
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
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
破裂似的。
师:这些美丽的荷花是怎样从大圆盘中出来的?
生:冒出来的。
师:谁品出“冒”的味道来了?你觉得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小组讨论。)
生:我觉得比较快地长出来是“冒”出来,不是很慢地长。
师:迅速地长出来。好,这是你的感觉。
生:悄悄地钻出来。
师:悄悄地钻出来。有点害羞的味道,嗯,这是你品出来的味道。
生:争先恐后地长出来。
师:争先恐后地长出来。这一朵急着要长出来,那一朵也急着要长出来,谁
也不
让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
生:急切的心情。
师:“冒”是怎样地长?“冒”是急切地长。
生1:迫不及待地长。
生2:兴高采烈地长。
生3:非常激动地长。
生4:欢天喜地地长。
师
: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
这就是“冒”出来呀!你们还
有别样的体会吗?
生1:心花怒放地长出来。
生2:快快乐乐地长出来。
生3:亭亭玉立地长出来。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不用“长”,不用“伸”,不用“钻”,
就用了“冒”
这个字,为什么?因为“冒”让我们品出了荷花的急切、荷花的激动、荷花的争
先
恐后、荷花的迫不及待、荷花的心花怒放。
师:荷花冒出来的样子是这么多,那么这些荷花都有哪些姿态呢?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图文对照找句子。)
师:你们能把荷花的这三种姿态用手势表示出来吗?
(小组讨论后展示手势。)
表演:组1、组2、组3分别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手势把荷花的三种
姿态表示
出来,并加上荷花冒出来的样子。(如:高兴地冒出来。)
师(指组4):我看到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师(指组1):它们都有怎样的姿态?
(组4读句子。)
师(指组2、组3):它们又有什么样的姿态呢?
(组4读句子。)
师:下面我请第4组的成员走到这些荷花当中去,把看到的这么多美丽的荷
花的表情表演出来。
(第4组成员表演“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表情。)
师:你们站在这些荷花中间,有什么感觉啊?
组4: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
师:是的,老师站在你们的中间也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了。让我们再
次来感受一下这荷花的美吧
。
(师生观看课件。)
赏析:此案例展示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富有
个性和
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语文,丰富语言,培养能力;充分展示智慧潜能,凸
显个性,
培养创造力。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
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悟其意
的同时悟其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提高悟性。
例如,给“冒”换词,在换词、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
时悟其法。又如,“怎
么样地长出来才叫‘冒’出来?”一问激兴趣、拓思路、展个性,在交流、反馈、
评价中自然地、不露痕迹地促成了学生对“冒”的内涵的深入领悟。此教学活动
真正实现了“读
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4
*
昆虫备忘录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创设情境,昆虫探秘(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猜谜吗?请听谜面:像架飞机停树梢,专吃蚊虫本领
高。它若是在低空飞,即将下雨它报告。这
则谜语打一昆虫,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蜻蜓。
师:关于蜻蜓你有哪些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蜻蜓身体细长,有两对翅膀。
生2:蜻蜓吃苍蝇、蚊子,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生3: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
生4:蜻蜓有一对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许多只
小眼组成。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啊!我们快来看看《昆虫备忘录》里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内容。请你认真读课文,把
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画一画句子。
生读课文,画句子。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喜欢哪部分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我喜欢瓢虫这部分。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瓢虫很漂亮。
师:从哪些句子能看出瓢虫的漂亮?
生:“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顺顺溜溜;收拢
硬翅,严丝合缝。”把瓢虫的膜翅比成黑绸衬裙。
生:“款款地落下来了”让我想到一位优雅、翩翩而来的少女。
生:通过“黑绸衬裙”我知道膜翅是黑色的,在里层。外层应该是硬膜。
师:分析得有道理。我们来看图(课件),指出膜翅,硬翅部分。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有这句,“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我知道它是朱红色的,
身上有小圆点。这件外衣看起来很漂亮。
生:它身上的小圆点叫作“星”,是有规则的,不能瞎点。朱
红色的外衣上,
点着有规则的小圆点,一定很好看。
师:大家读课文真仔细。是的,瓢虫是种
很漂亮的昆虫。我们来看(课件,
多种瓢虫图片)。
师:瓢虫除了漂亮让我们喜欢,还有别的原因吸引你吗?
生: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益虫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生:可是,有的瓢虫却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真希望它们也能吃蚜虫,变
成益虫。
师;大家说得真好。每种昆虫的存在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在奇妙的生物界
也起着它的作用。如果你感兴
趣,可以找这方面的书籍来看看。
师:我们这么喜欢瓢虫,想不想为它画幅像,或是为它写一张身份证。
生:好。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瓢虫做一份备忘录。
赏析:1.突出自主。
略读课文教学
应该突出略读能力的培养。本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自己
感兴趣的部分重点研读,把发现的空间给予
了学生,请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
找句子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中,既有对知识的理解
,又能提高
思考、表达、倾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注重成功体验。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的、有效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片
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为瓢虫做一份备忘录,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表现,又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整理所学知识的机会。在动
手操作的过程中是对知识
的整理,也是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还进行了成果的
展示,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种体验是深刻的,是真切的,激励学生今后继续
快乐学习。
5 守株待兔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想读结合,体会感悟(教学重点)
(教师范读课文)
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生: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词语的注释进行理解。
生1:因:于是。
生2:株:树桩。
生3:释:放下。
生4: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生5:冀:希望。
生6:于是这个农夫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候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
师:对,那么读这个句子时应该怎样断句呢?
生: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
:对,一个句子较长较难时,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给句子画出停顿。现在,
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大家都懂
了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题目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兔子。
师:那么,这个人为什
么要守着树桩等兔子呢?结果又怎么样呢?请同学们
各自把课文读一遍。(生读课文)这个人为什么坐在
树桩旁等兔子?
(板书:坐等)
生:因为他曾经在树桩边白捡了一只兔子。
(板书:白捡)
师:那他又怎么会在树桩边捡到兔子呢?
生:因为有只兔子撞死在这树桩上了。
(板书:撞死)
师: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生: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看来这个故事
还得从兔子撞死讲起。那么,这只兔子究竟是怎么撞死的
呢?课文中有介绍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是怎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生:根据课文的前三句,我们知道:宋国有个农夫,
他有一块田地,田地旁
有一个树桩,一天,他去地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从树林里跑出来,不知道怎<
br>么回事就撞到树桩上,撞断脖子死掉了。于是,这个农夫美滋滋地跑过去把兔子
捡了起来。
师:你怎么知道兔子是突然跑出来撞到树桩上的?
生:“兔走触株”这句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师:我们找到了农夫守着树桩的原因,下面我们把这三句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前三句) <
br>师: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前三句很自然地连
接起来了。所以在因后
停顿。再读读这句,注意停顿。
师: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的事会经常发生吗?
生:不会。
师:也就是说出现这样的事非常——
生:少见。
师: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词——侥
幸。侥幸就是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某样
东西或者是取得成功,或者是避免了灾害。在这个故事中种田人
就是——
生:(齐)侥幸地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
师: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到一只兔子,农
夫真是太高兴了,他希望还能遇到
这样的美事,于是——
生: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那么,你们想一想,他坐在树桩旁等野兔时会怎么想呢?会自言自语地
说些什么呢?
生1: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兔子撞来了。
生2:兔子一定会一个接一个地撞过来。
生3:兔子啊兔子,你怎么还不来啊?
生4:唉,坐得好累呀,还是去干活吧。不行,说不定兔子马上就撞来了,
还是在这里等吧。
师:像这种不出力气就想得到好处的想法,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说,这是
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生:这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想法。
(板书:不劳而获)
师:一天天地等下去,后来,他等到兔子了吗?田里变得怎么样?
生:他没等到兔子,田里长满野草,庄稼全完了。
(板书:全完了)
师:从哪做出这样的判断?
生: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师:看了板书,同学
们对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清楚了吗?谁能根据板书把这
个故事的大概意思说一说?
生:故事的
大意是,有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兔子,心里
很高兴,就整天坐在树桩旁等,兔子没等
着,庄稼全完了。
师:最后,种田人不但再也没有等到兔子,而且田里长满了草,庄稼全完了。
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
生1:两手空空。
生2:一无所获。
(板书:一无所获)
师:如果你是这个种田人的邻居,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在那儿守株待
兔
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下面我请两个同学来演邻居和这个种田
人,看看你们
如何劝他,教育他。
老农1:小伙子,你别在这儿等了,兔子是不会来的。
种田人:现在没来,不等于等会儿不来,再等会儿兔子就来了。
老农2:小伙子,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很难得的事。这样的事不可能经常发
生,你还是别等了。
老农3:你不该有侥幸心理,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
老农4:小伙子,我
们是庄稼人,你赶紧把丢下的锄头拿起来,把地重新种
上还来得及,不然,你今年就得喝西北风了。
……
师:刚才,“老农们”说的话你听懂了吗?懂了什么?
生:做事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不然最后将一无所获。
赏析:教学从课题
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
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不直接点明,却引起学
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提炼和积累,同时,在
积
累的过程中,渗透对文章所蕴涵的道理的感悟。
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
生自己去读去想去感
悟,从而揭示道理。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在想象、表达、<
br>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
6 陶(táo)罐(ɡuàn)和铁罐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以读代讲,感悟文本(教学重点)
师:铁罐是
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把铁罐
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
评谁读得好。谁来读?
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
个句子读两遍,你
们听好了再回答哪遍好。(老师读)
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
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
冷淡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
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
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
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铁罐傲慢的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
生: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来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用带着傲慢的语气读吗?
生: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高兴)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所以瞧不起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看
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
罐很容易碎(板书:易
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
落别人的短处(边说边标箭头)。面对铁罐
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
的?请同桌分角色读它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
热烈,最后
指名读)
赏析:本课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对话是课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抓
住
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还用范读、试评引路,以找、读、评的方
法来理解“傲
慢”“轻蔑”“恼怒”等词语和有关句子。此外,教师引导学生抓
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陶罐和铁罐
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让学生多读几
遍,读出不同语气,以读促悟,自然就能体会出他们不同的内心
活动,从而理解
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感悟道理 (教学拓展点)
师:读了这则故事,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1:人应该谦虚,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人都有
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3:我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该像铁罐那样自以为是。
生4: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童话的寓意。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
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
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
说得并没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
都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
住,
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铁罐的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的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我们共同改写这个故事,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
们相反的性格,
题目就叫《铁罐和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
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
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
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样就
使课文的语言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变成了你
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小故事,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
理,然后再创编故事,说明这个道
理,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赏析:这一环节包括“改、编”两个板块,充分体现了“以趣激学、启迪创<
br>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
习,思维的火花频
频闪现。在学生交流感受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充分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学
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又培
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养成了及时积累语言、运用语
言的好习惯。
7 鹿角和鹿腿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读文分析,体会寓意(教学重点)
师:鹿是怎样赞赏自己的?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
,画出鹿夸赞自己
美丽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能知道什么?感悟到什么?你能有感情地
读出来吗?
生:“咦,这是我吗?”从这句话中能发现鹿看到自己影子时的不可置信及
惊喜。
师:你能读出这种惊喜吗?
(生读句子)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丛林中的水边是非常
危险的地方,动物会到这里找
水喝,大型的动物也会到这等候猎物。鹿沉醉于自
己的美丽而忘记了存在的危险。这是一只虚荣的鹿。
师:分析的很合理。
生:“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
瑚!”
从“啊”这个词可以看出鹿认为自己真了不起。两个“多么”说明它对自己的角<
br>非常满意。
师:用怎样的语气表现鹿的心理呢?谁来试着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读得真好!
师:鹿久久地站在那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着!可是,一阵清风吹过,鹿<
br>为什么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呢?
生:它发现自己的腿难看。
师:难看,是怎样的难看,找到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从鹿的言行中,我
们知道了这是一只爱美、骄傲、虚荣的鹿,如果我是
这只鹿的朋友,我会对他说:“鹿啊,如果你失去了
双角,你会失去美丽;但如
果你失去了四条腿,你将失去自由!”
师:鹿听了我说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我的角像漂亮的珊瑚,身段匀称,像个模特,
只是这讨厌的腿,让我变
得难看了。我讨厌它。
师:当这只鹿还在水边尽情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难看的腿时,危机
已经悄然逼近了——
生:一头狮子悄悄地向鹿靠近。
师:你们在动物世界里看见过凶猛的野兽追赶猎物时惊心动魄
的场面吗?那
对于弱者来说,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读一读第6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惊险。
师:你能把惊险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句子)
师:如果你
是这只“爱美的鹿”,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后,你是喜欢自己的角,
还是喜欢自己的腿呢?为什么?
生:我会喜欢腿,因为在危险时刻,腿能帮助我逃跑,不会让我丧命。
师:鹿的心理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它认识到——
生: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生:漂亮的东西不一定实用,最应珍惜的东西往往是朴实无华的。
赏析:本文虽然篇幅短小,
但是情节生动,语言生动,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学生不难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
的情感因素,以情促读,
以读促讲,抓住描写鹿的言行的词句,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体会鹿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与鹿一起经历巨大的心理变化,引领学生置身故事
中,走进主人公
的情感世界。走进故事,从故事中体会感悟,明白寓意。
8
*
池子与河流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认识品质,感悟寓意(教学重点)
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谁来说说?
生:这是一条尽责的河流。
师:你为什么这样评价呢?
生:从课文第2小节池子的话中,我们能知道,河流每天承载着许
多大大小
小的船只,没有停歇的时候。
师:是啊,河流真的很尽责,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尽责的人吗?
生1:班级的值日生,每天都认真打扫卫生,为大家提供干净的环境。
生2:老师每天认真地上每一节课,批改我们的作业,我们改正之后,老师
还要再批改。
生3: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每天都很辛苦地工作。
……
师:是啊,生活中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在默默工作着。
师:这么尽责的河流,还有怎样的品质?
生:遵循自然的规律,永不停歇,保持清洁。这可以看出它是进取的,向前
的。
师: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生1:××每天做完作业,还会读课外书。
生2:××做完数学题,会再想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生3:我的姐姐正准备考研。
师:生活中像河流这样永不停歇,一直向前的人还有许多。在河流的身上,
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们要像河流那样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勇往直前,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
才能有所收获,否
则将一无所为。
赏析:1.突出自主。略读课文教学应该突出略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把主
动权还给学生,允许学生针对同一人物有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为
学生创造说的环境,让学
生乐于表达,在不断的训练中提升能力。2.注重积极引
领。根据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内容
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观念、高尚
道德情操、积极人生态度的渗透与培养,这点非常重要。本片段中,教师
肯定河
流的尽责、进取,相机请同学说说身边的人或事,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的过
程中,进
行自我对照、自我反思,并在不经意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9 古诗三首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想象画面,吟诵诗句懂习俗(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通过读诗,你能发现几百年前的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生:古人在过春节时会
放爆竹。(师板书:燃爆竹)第一句就说:爆竹声中一
岁除。
师:放爆竹了,
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又长了一岁。孩子们会怎么样呢?想
象一下,用上“有的……有的……”说说当时
的场景。
生1:放爆竹了,孩子们有的躲得远远的,有的捂住耳朵,还有的胆子大的
专门负责
燃放爆竹的,可开心了!
师:爆竹声伴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欢快吧!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句诗。)
生2:我从第二句中知道,人们在春节还会喝屠苏酒。(师板书:饮屠苏)
师:你知道为什么
要喝屠苏酒吗?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
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当时,在正月初一时
,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
苏酒。
师:想象我们一起喝了一杯屠苏酒,喝完这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
生3:我喝了屠苏酒,感觉由内而外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师:看来这春风把温暖送到了屠苏酒
中,喝了屠苏酒,我们感到暖洋洋的春
天已经来了,春风借着屠苏酒把温暖送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带着
这种感觉读读
这句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诗)
生4:过春节时,人们都得贴
春联。古代人挂桃木做的桃符,用来求福避祸。
慢慢地,挂桃符演变成贴春联了。(师板书:换桃符)
师: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三个典型的春节习俗,寥寥数语,作者就为
我们勾画出古人过春
节时的喜庆场景。时至今日,每当辞旧迎新之时,人们总会
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让我们再一次诵读
这首诗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元日》)
赏析:教儿童阅读古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儿
童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古诗词是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元日》里写了
老百姓过年的一些习俗,除了饮屠苏酒有些陌生,像燃放爆竹、张贴春联至今仍
沿用在生活之中。教师创设了多重语境,让学生多处想象画面、情景说话,比如
“燃爆竹”时诉说内心的
快乐和兴奋;“饮屠苏酒”表达身心暖暖的感觉。老师
让学生带着感觉去吟诵古诗,使学生在古今之间穿
梭,不仅能感受到诗中描绘的
过春节时的欢乐喜庆,还能了解到了古代人们过节的风俗,激发了他们对中
国传
统节日文化的热爱之情。
10 纸的发明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趣味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这个月我们班要出一期有关
纸的发明的手抄报,这节课我们就
借助课文来完成。读读课文,选取你需要的资料。注意,要给你的每一
份资料取
个小标题。
学生学习后交流:
生1:我准备介绍“不同种类的纸”。题目就叫“纸的家族”。
师: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是哪部分内容?
生1:我是从课文后面的资料袋中选用的。
(师指导学生读资料袋)
生2:我准备
介绍著名的“蔡伦造纸”。蔡伦造纸术有四大优点:一、原料
易得,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就行。二
、可以大量制造。三、价格便宜。四、
轻便好用。所以就一直传承下来了。
生3:我有补充,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实际上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人们已经用麻来造纸了。
不过,麻纸很粗糙,不好写。等
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就完全替代了这类纸。
生4:我有补
充,课文还介绍了蔡伦造纸术如何进行造纸的。具体流程是这
样的:把树皮、麻头、稻草
、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
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纸。我的小标题是:蔡伦是怎
么造纸的。
师:我帮你改一下,改成“蔡伦造纸的流程”。
生5:我也有补充,我在课外书
上看到:造纸术和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并
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蔡伦制造出来的纸被称为“蔡侯
纸”。
师:刚才我们几位同学借助了课文内容和课外的资料,把蔡伦造纸术这个内
容讲得非常
清楚。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选择刚才整理的内容制作你
的手抄报。
师:你们看,
为了告诉我们“蔡伦造纸术”,作者做了充分的准备,用精练
的语言,清晰地介绍了蔡伦造纸术所需的原
料、制造的流程、纸的特点等,使我
们明白了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才传承了下来。课后,你也可
以按照介绍
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做出一张纸来!
赏析:本篇课文介绍了纸的
发明,包括纸发明前人们的记录方式、纸的发明
(详细写了蔡伦造纸术)、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等内容。
教师采用阅读课文内容、
制作手抄报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指导学生在交流时借助课文内容
,
通过朗读,提炼关键字词等方法,让学生对蔡伦造纸术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又
锻炼了学生的
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知识到实践运用,
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
求知的动力,获得科学的知识,提高动手能
力,在“玩”的过程中自由、快乐地学习和探索。
11 赵州桥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体会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教学重点)
师:你怎么知道赵州桥的特点是雄伟坚固的呢?
生:因为课文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第2自然段其他语句又写了什么呢?
生:后面的内容是写赵州桥怎样雄伟坚固的。
师: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用一
句话把这段的意思先集中地讲一下,这叫段
首立意。这样的结构叫作先总述后分述。好,我们先来看第2
自然段,看看这座
中国古代的石拱桥,世界闻名的赵州桥,究竟集中着怎样的优点。
生:赵州桥是隋朝建的,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它没有被冲毁,坚固就
是最大的优点。
师:嗯,挺有道理的。
生: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桥洞,没有桥墩,就很省石料了;顶上又各有两
个小
桥洞,这样就又少用了许多石料。
师:确实,节省石料也是赵州桥的特点。
生: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师:为什么你认为“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也是赵州桥的特点
呢?
生:
因为我们看到的大桥,很多都有桥墩,有的还会有好多个桥墩。课文第
2自然段介绍赵州桥,也是一开始
就说它是一座雄伟的大桥,但是没有桥墩,只
有一个大桥洞。这不就是赵州桥最大的特点吗?
师:以上几位同学所说的,确实都是赵州桥的特点。应当说,他们是从不同
的方面说出了赵州桥的非同一
般之处。那么,通过刚才对第2自然段的交流,大
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十岁是可爱的孩子,二十岁是年轻的小伙
,四十岁是不惑
的中年人,八十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一千四百多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
么呢?
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在一千四百多年的岁月里经历过什么?发生
过什么变化?
p>
生1:成千上万的人、车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他还是那么坚强地屹
立着。
生2:他也许经历了一次次的洪水,人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但是他还是稳稳
地站在那里,因为他
有四个小桥洞为他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师:是啊,那再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坚固”,你一定会体会得更
加深刻。
赏析: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并有着十
分强的开放性。课堂既给了学
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思考、
感悟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学习目标。启发学生在领悟课文
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发散式
思考,不断地在表达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
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达到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境地,因此,非常
自然地搭建起了
学生心中的桥。
◆将课堂趣事成功地引为作文素材 (教学拓展点)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谁来说说赵
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生: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
拱形的小桥洞。 <
br>师:不错,李春设计的赵州桥的确是这样的。咱们班的桥梁设计师是怎样设
计赵州桥的呢?老师读
设计方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画设计图。
(教师翻开学生的作业本,读几位学生的设计方案。教室里笑声不断。)
师:看到这样的设计,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我们的设计把世界闻名的赵州桥给变形了。
生2:我们做作业太不细心了,闹出了这样的笑话。
生3:我觉得学好语文很重要,如果表达错了,再好的设计也白搭。
师:咱们
就把今天的事写下来,让其他小朋友也知道咱们的感受,不犯同样
的错误,好吗?
(学生欣然同意。)
师:那么,我们习作的题目可以是……
生1:《赵州桥变形记》
生2:《咱们班的桥梁设计师》
…………
师:题好文一半,相信同学们接下来的表现会更出色!
赏析:教学,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少
发现。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有着敏
锐的资源意识,即使是稍纵即逝的资源,我们也能轻易地把它抓住。
一个眼神,
一句话,一个标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留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
育的
素材,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学习语文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
养。课上,教师注重训练学生
的发散思维,成功地进行了练笔,达到了教学目的。
12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梳理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恢弘。(教学重点)
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文,想一想,这幅画上都画了什么?画出相关的句
子。
师:读出你画的句子,从这些句子可知,这幅画整体画的是什么?
生:人。
师:请把你找到的句子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生画的句子)
师:你读得既准确又响亮,掌声送给他。
师:这里描写了哪些人?
生1:农民。
生2:船工。
生3:生意人。
…………
师:只有这些人吗?
生1: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这里有个省略号。
师:在这里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生1:表示列举省略。
生2:说明还有很多人。
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作者肯定下了很大功夫。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画后感受到人多了吗?让我们读出人多的感觉。
(齐读第2自然段)
师:除了画出描写人多的句子,你们还画出了哪些句子呢?(指生读画的句
子)
师:读得既响亮又清楚,真棒,掌声献给他。
师:真的很热闹哇!街道上有这么多的人,还有什么呢?
生: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师:在这里要注意“作坊”的读音。
师:这么热闹的街道要全部画进去,多考验张择端的绘画技术哇!同学们看,
画上的这些人,有
的——(课件出示填空,生齐答)
课件: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
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
(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师:三百六十行,尽收眼底。这里
的排比用得真好,一下子感受到了街市上
的热闹,请同学们把热闹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赏析:这幅画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借助视频课件拉近距离,用图文对照和
想象的方法,
紧抓重点词引导学生感悟画面的恢弘及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这样
既让学生读懂了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
统文化的感情。
13 花钟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美 (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
鲜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
的美丽与神奇吧!(出示课件,一个花钟,配上轻音
乐。)
(学生或陶醉,或惊叹。)
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描绘一下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
生1:鲜花朵朵。
生2:争奇斗艳。
师:同学们说的词语都很美,老师想把你们说
的词语连成一句很美的话读一
读,可以吗?(出示句子:鲜花朵朵,争奇斗艳。)(教师美美地读句子。
)同学们
能不能也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呢?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句子。)
……
师:有谁能告诉大家,这个花钟上有哪些美丽的花呢?
生1:这个花钟上有牵牛花、蔷薇、睡
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
花、夜来香、昙花。(教师依次将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
:你们想不想看看这些花是怎么开放的?(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和文字
相对应。)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
花反复读读,想象它是怎样开放的。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学习。)
师:老师看同学们
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谁愿意来当花仙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文中的花是怎么开放的?
生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师:你知道万寿菊“欣然怒放”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1:就是开得很大。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它是怎样开放的吗?
(生1两手做花含苞状,由胸前突然向上张开。)
生2:老师,我觉得万寿菊开放的样子就像
我们过年时放的烟花一样,突然
向外面爆开来,十分美丽。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是的,万寿
菊开放的样子就像突然绽放的烟花那样。
当你看着那绽放的美丽烟花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这
样的感受来读一
读这句话好吗?
(生2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读这句话。读到“欣然怒放”时声音提高。)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
朵万寿菊正努力地绽放着,还有谁能让这朵花开得再
大点儿,再美点儿?(边说边做手势)
生3:(面带微笑,充满向往地读。)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生4:老师,我觉得他读得很美,但如果配上动作就会更美。
(教师示意该生读,边读边配上动作。该生读得声情并茂,得到同学们热烈
的掌声。)
师:让我们这些花仙子一起来“欣然怒放”一次吧!请大家边读边配上动作,
好吗?(学生齐读。)
赏析:教师通过精美的课件,丰富生动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把学生带入了
一个美的境界。在
与文本的对话中,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这个教
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资
料的方式,对各种花的特点(包括花
的外形、颜色、香味等)了如指掌。正因为教师对教材有透彻的理解
,才会对文
本有独到的解读。如:学生欣赏了花的课件之后,他们用不同的词来表达了自
己
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由此可见,他们的感受是零碎的,不完整的。
教师在这个
环节中,由于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巧妙地一引:“老师想把你们说的
词语连成一句很美的话读一读,可以
吗?”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一个由词语到句子
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头脑中对花的印象更加丰富、完整,同时
训练了学生连词成
句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感受“花钟”的神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拓展点)
师:课文为什么以“花钟”为题呢?谁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
师:花钟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1: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
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
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生2:这位植物学家太有创意了。
师: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在卡片上做一个模拟时钟,根据
课文内容把不同
时间开放的花的名字写在钟面上。
(学生制作卡片。师生共同来玩这个游戏,教师说出大约几点钟,学生说出
花的名字。) 师:同学们,这位植物学家的想法是不是很有创意?那你们根据这些花开放
的特点能创造些什么呢?
请你们展开自己的想象谈一谈。
生1:我要制作一个植物闹钟,把在我起床时间开放的花儿连成闹钟,
这样
我不但能准时起床,而且还能在起床时闻到花香,多美啊!
生2:我想发明一种花儿音乐
钟,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都放在一起。一种花
开放时就会响起一段音乐,下一种花开放时就会响起另一段
音乐。那一定是非常
有震撼力的音乐会。
师:想法太新奇了,希望同学们不要
扼制自己的想象,相信大家只要有执著
的追求,你们的想法就一定会实现。
赏析:想象力的培
养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想不到的,
没有做不到的。所以这个教学片段就是针对学生
想象力的培养来设计的。在教师
的引导下,学生能展开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
高了学
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14 蜜 蜂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
师: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
为此作者做了一个实验,请同学们
在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了做这个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生1: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
生2:在它们的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师:为什么做记号?这样做有必要吗?
生:为了证实这些蜜蜂是作者放飞的。有必要,如果不
做记号,就分不清飞
回来的蜜蜂是不是作者放飞的。
师:说得很好,还做了哪些准备?
生: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然后自己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把蜜蜂放
出来。
师:准备工作做好了,作者对蜜蜂能否飞回来有信心吗?他是怎么分析的
呢?
生1:作者认为蜜蜂不会飞回来。
生2:因为起风了,蜜蜂飞得低,怎么能看到家呢?
师:作者到家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女儿告诉他,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师:你为这两只蜜蜂感到高兴吗?
生:高兴,我觉得它们真了不起!它们不但飞回来了,还采了花粉呢!
师: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师:为什么说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
生1:这些蜜蜂被带走之前是装在纸袋里的。
生2:它们是逆风而飞的,而且要飞得很低,根本无法从高处看到回家的路。
生3:周围都是陌生的景物。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全面,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作者得出蜜蜂“
靠的不是超
常的记忆力”的结论。
赏析:教师从作者做实验之前的准备工作入手,让学生充分
了解实验的一些
细节,如做白色的记号、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为学生分析作者根据什么来得
出结论。教学中,教师不断用问题来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分析,当了解了作者的实
验过程后,一切问题都迎
刃而解了。
◆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
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请
同学们再回顾课文,仔细阅读实验的部分,你从作者的做法中发现
了什么?从哪
儿发现的?
生1:我发现作者很细心。他为了确定飞回来的蜜蜂是自己放飞的,给它们
做了记号。
师:的确很细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也很细心,所以才有这样的发现。
生2:我觉得作
者很严谨,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他选择在四公里外放飞蜜
蜂,路远而且是逆风,避免了偶然的发生。要
是离得近的话,可能就说明不了问
题了。
师:周密的考虑确实说明了他的严谨。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的思考也很
周密。
生
3:老师,作者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说明他想掌握准确的数据,我感受
到了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他
是不是想知道蜜蜂最快要多长时间能飞回去,可
能他想到了会有蜜蜂要比他回来得快,说明他对听说的蜜
蜂能辨认方向还是有点
相信的,再一验证,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师:你真了不起,分析得有理
有据,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得出同学们真会
学习。从作者的实验中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这个伟大的昆虫
学家。
生1:老师,我还有个发现,也能说明这一点,但不是实验过程。
师:说说看。
生:第1自然段中说“听说”,所以要做个实验,说明他很严谨。
师:从“听说”一词,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什么心理?
生1:我能体会到作者不是很相信蜜蜂能辨认方向,想验证一下。
师:理解得真好,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将信将疑读出来吗?
生1:可以。(生朗读)
生2:结尾也有,他说靠的是“无法解释的本能”,作者没有做实验去验证
这种本能,所以他说这种本能
是“我无法解释”的,可见作者的实事求是。
师:掌声送给这几名同学。你们很了不起,能举一反三,
不仅从实验中发现
了法布尔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在行文中也发现了这一点。我们要学习
法布尔这种善于观察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赏析:由细节体会严谨,是这个片段的
核心。教师引导学生由读文入手,自
由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作者的实验的一些细节,如细心做记号,在四
公里外放飞、
逆风避免偶然现象发生,让小女儿等在蜂窝旁等入手。在学生找出这些细节之后,
再指导学生带着体会去读,自然就把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感悟出来了。
15
*
小 虾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循循善导,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
师:课文把小虾的样子和活动的
特点描写得细致生动。请大家认真读一读,
把你喜欢的语句画下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喜欢
。
(交流)
生:我喜欢“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这句话。这句话把小虾的样子写得清楚明白。
师:你能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把小虾写得清楚明白的吗?
生:作者写得很形象,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一看就知道像玻璃一样透明
的小虾就是才长大的。
师: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让描写变得更加细致生动,让你们喜欢。
生:我喜欢“缸里的
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
有的紧贴住缸壁”这两句话。小虾真的太有趣了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一点
儿约束。
师:是啊,作者用了三个“有的”写出了小虾的动作
,清清楚楚地让你们知
道小虾在干什么,体会到它们十分有趣。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小虾还会在缸里<
br>做什么呢?把课文的这句话读一读,后面再接着说一句。
生3:“有的钻到石缝里捉迷藏。”
生4:“有的顶着水草在做游戏。”
……
师:你们说得真好,想象力真丰富,能用
“有的”把小虾活动时的样子说得
非常清楚,让我们感受到小虾的有趣。
生5:我还喜欢“一
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
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
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
的”这句话。这句话中“不停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
突一突”让我看到
了小虾张牙舞爪的样子,小虾真的生气了呢!
师:是呀,这里作者把小虾的
动作观察得多细致呀,不仅观察到了腿,还观
察到了钳子、胡须、眼珠子,真是细致入微呀,怪不得把小
虾写得如此活灵活现
哪!
赏析:本篇课文内容简单,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形象。教师
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探究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喜欢的语句,并且说说自己
喜欢的原
因,在交流中,不动声色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相机点拨,指点学生
发现作者写作的秘诀,了解作者是
如何围绕一个意思,运用不同手段,把一段话
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练说的过程中,运用作
者的写法进行口头表
述,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16
宇宙的另一边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指导探究作者的具体想象(教学重点)
师:本
文通过描写“我”想象“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宇宙的
另一边”的所有人、事和物都与这一
边相反的事,表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
那么,课文写了“宇宙的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第3~11自然段。看谁能
准确找出概括“宇宙的另一
边”的特点的一句话。(生读书、勾画、交流)
师:同学们都是“游客”。现在我们到“宇宙的另一边
”去逛逛,请用你随
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下面开始互相交流、评议。(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拍的最喜欢的想象画面介绍给大家?我们共同来欣赏欣赏。
生1:我拍的是另一
边的“我”做的事情。(出示课件:我把作业本放回书
包,下楼,趴在窗台看着星空)
生2:我来补充,我拍的也是另一边的“我”做的事情。(出示课件:早上
上学时出门向右走)
师:拍得非常棒。继续。
生3:我拍的是“宇宙的另一边”夏天下雪、太阳从西边升起的画面
。(出
示课件:夏天下雪、太阳西升的情景图)
师:“宇宙的另一边”的夏天和太阳与这一边恰恰相反,确实很有趣。
生4:我拍的是“宇宙的另一边”的石头有生命的画面。(出示课件:走路
的石头)
师:如果你们看到这样的石头,会怎么做?
生5:我会拉着石头跳舞。
生6:我会和石头一起唱歌。
师:如果石头有生命,你们会多很多乐趣,对吗?我们继续拍摄。
生7:我拍的是“宇宙的另一边”的数学课和语文课。同学们能列出什么样
的加法和乘法算式?
生8:我列的加法算式是:大地万物+一场大雪=一片白茫茫=无数孩子的
节日
生9
:我列的乘法算式是:早春二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春风
又绿江南岸=碧玉妆成一树高,万
条垂下绿丝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
纸鸢
师:瞧,作者想象的“宇宙的另一边”的数
学课,没有一个数字,只有运算
符号,更像我们这边的语文课,非常有趣。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
做不到
的,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说一说:“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
哪些秘密
呢?
赏析:在教学片段中,教师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想象画面导游、拍照,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
划读、抄写,使学生在
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学习关注标点,探究鸟窝之乐(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读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第5自然段读懂了作者变成鸟窝后特别开心。
师:这段并没有出现“开心”“高兴”
等词语,你是怎么知道作者很开心
的?再读这段,说说你的理由。
(生交流、评议)
师:谁愿意把你的理由和大家分享。
生1:我从“你猜”这个词读懂了作者的开心,因为开心,作者才会故作神
秘地让大家猜。
生2:我从“当然不是……啦”的语言表达形式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
生3:我从“对了,鸟窝!”中的“对了”感受到了作者非常开心。
师:再读读,除了词语,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吗?
生:我从感叹号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开心。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除了关注关键词,关注标点也是一种感悟方法。再读
读这段,你知道这里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吗?这种修辞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生:设问,特点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再自己回答。
师:对,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
达的思想。
师:作者觉得欣喜仅仅是因为变成树吗?谁能说说从第6自然段中你读懂了
什么?
生:我读懂了鸟窝的形状特别多。
师:除了文中提到的形状,还会有别的形状的鸟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有,我从省略号知道的。
师:对,这里的省略号说明鸟窝的形状还有很多,你觉得还会有
什么形状的
鸟窝?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小房子形状的。
生2:蘑菇形状的。
生3:梯形的。
师:还会有其他形状吗?
生:有。
师:对,还有很多很多形状,我们不一一说,就可以用省略号。
…………
赏析:在
教学片段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关键词句加深感悟,还引导学
生学习关注对感叹号和省略号的感悟。
指导学生发现从感叹号中能体会到作者变
成鸟窝的快乐,通过“还会有别的形状的鸟窝吗?”的问题感知
到鸟窝的形状之
多,还有很多很多形状,我们不一一说,就可以用省略号。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所感悟和思考。
18 童年的水墨画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教学重点)
师:诗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美妙画面呢?请同学们借助诗歌和图片展
开丰富的想象,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自主学习,展开想象,并在小组里相互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我看到了柳树,柳树的枝条在随风飘荡。
师:是呀,溪边的垂柳多美呀!
垂柳站在溪边在干什么?请大家注意一下“当
作梳妆的镜子”这几个字。
生:垂柳站在溪边正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呢!
师:讲得太好了!可是哪来的镜子呀?
生:湖面就是镜子,因为它能照出垂柳的影子。
师:你能连起来说说你刚才想到的吗?
生:溪边有一棵柳树,柳树的枝条随风飘荡,她站在溪边把小溪当作镜子,
正在梳妆打扮呢!
师:多有想象力的表达呀!
生:我看到了一只红蜻蜓立在钓竿上。
师:这时的小朋友们正在干什么?
生:他们正在钓鱼。
师:想象一下他们钓鱼时的神情是怎样的?并且连起来说说。
生1:小朋友们正在钓鱼,他们
一本正经的,很严肃、很专心。突然一只红
蜻蜓飞来了,稳稳地停在了钓竿上。
生2:我想说,小朋友正在钓鱼,他们的身影倒映在溪水里。
师:是呀,诗中说“人影给溪水
染绿了”。你读得很认真,注意到了这个句
子。想象就是要这样,抓住诗歌中每一个句子来想象画面。还
有吗?
生:忽然,一个小男孩钓到了一条鱼,鱼儿蹦出了水面。
师:鱼儿蹦出水面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当时小男孩的心情是怎样的?鱼儿被
钓上来以后呢? <
br>生:鱼儿在水里面游来游去,好像不愿意被钓上岸。小男孩紧张极了,心怦
怦直跳。其他小伙伴都
来帮忙了,鱼儿终于被拉上了岸,它在草地上活蹦乱跳,
小伙伴们一边忙着去抓它,一边哈哈大笑。 <
/p>
师:听了你们的交流,那钓鱼时的画面仿佛就呈现在老师的眼前,那爽朗的
欢笑声
仿佛就在耳边。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谁能将整幅画面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有
几棵高大的柳树,柳树的枝条垂下来了。小溪
的水很清澈,就像一面镜子。柳树姑娘正对着镜子梳妆打扮
呢!一群小伙伴躲在
柳树下钓鱼,影子倒映在小溪里。一只调皮的红蜻蜓飞来,停在了钓竿上。忽然,<
br>水面上传来“扑腾”一声响,平静的水面被打破了,原来鱼儿上钩了!一条闪着
银光的鱼儿在草地
上欢蹦乱跳,小溪边传来一阵阵欢笑声。
师:画面的内容很丰富,语言也十分流畅,老师为你点赞!
生:一个炎热的下午,一棵柳树在小溪边照着镜子梳妆打扮,知了在柳树上
叫着。小溪的水很清
澈,碧绿碧绿的,就像一条绿色的玉带。一群小伙伴不怕热,
来到柳树下钓鱼。他们的影子倒映在溪水中
,被溪水染绿了。蜻蜓飞过来了,安
静地站在钓竿上,好像怕惊动水下的鱼儿。忽然“扑腾”一声响,一
个小伙伴钓
到了一条鱼,大家都来帮忙,终于把这条鱼拉了上来,鱼儿在草地上蹦来跳去,
小伙
伴们围着它快乐地笑着。
师:你把这首诗中的景物都说“活”了。同学们,每一首诗歌都蕴藏着丰富<
br>的画面,读这些诗歌,要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
略诗歌的美。 <
br>赏析:本篇课文后面有一个练习“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
样的画面”,这体现了
编者鲜明的编写意图:教学诗歌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走
进诗歌的意境。这也是诗歌教学最鲜明的本质。
本环节的教学,教师紧扣这一教
学重点,开启学生想象的大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童年生活中的一幅幅美
好的画
面:高大的垂柳、平静的小溪、垂钓的伙伴、蹦跳的鱼儿、欢快的笑声……学生
在这样的
想象表达中,感受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发展了形象思维的能力,提
高了言语表达素养。
19 剃头大师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对比朗读,感受童年的天真无邪 (教学重点)
分别出示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
给小沙剃头的相关句子,指名对比朗读。
对比一:①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
②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替小沙剪头发)。
师: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
为什么即使小沙不给钱
“我”也愿意给小沙剪头发?
生1:因为“我”觉得给小沙剃头肯定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生2:小沙那么害怕剃头,居
然主动央求“我”给他剃头,他那么信任
“我”,“我”多荣幸啊!“我”一定要替他剪头发。
师:是呀,“我”可不能辜负了小沙对自己的信任哪!哪怕不给钱——(学
生接读“我也愿意”)再看
这一处。
对比二:①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
对方。
②“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师:为什么店里的师傅给小沙剃头,小沙就骂人家是“害人精”,而“我”
剪下小沙的头发时,他却如此高兴?
生1:因为小沙怕去理发店理发,而且老师傅那把老掉牙
的推剪,常常会咬
住他一绺头发不放,让他吃尽苦头。
生2:老师傅眼神差,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生3:那种一会儿痛
一会儿痒的感觉,就像受刑一样。而“我”给小沙剪头
发一点儿也不疼,所以小沙很高兴。
师:说得有道理。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读出小沙高兴的心情?
(生读)
师:你觉得“嗬”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要读出既惊讶又兴奋的语气,音调要往上扬。
生2:“我”居然真把头发剪下来
了!这让小沙觉得很不可思议!要读出对
“我”的敬佩。
师:是呀,所以在读
“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这一句时,要把“真把”读
好,既要带点疑问,又要带点惊讶的语气。谁来挑
战一下?
(生读)
师:对了。这就是当时小沙内心的一种感觉。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你还看出什么来了?
生:我觉得小沙特别可爱。他一点儿也不担心
“我”这个从来没剃过头的人
会不会把他的头发剃得不成样子,只是担心他的耳朵还在不在。
师(笑):确实很可爱,还很天真。对比老剃头师傅和“我”
给小沙剃头的
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小沙特别相信“我”,愿意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
生2:我发现小沙很天真,很可爱。
师:给小沙剃头的“我”呢?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也觉得特别可爱。
师:可见,孩子之间充满了信任,童年是多么的纯真无邪呀!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书中整体感
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在
语文课上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读,不仅仅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更是一种促进学
生深入思考、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课文后面有一
个思考题“老剃头师傅和
‘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为引导学生思考、解答这一问题,本环
节的设计,有意识地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感
受老剃头师傅和
“我”给小沙剃头时,小沙的不同表现。再抓住这一不同表现进
行反复诵读感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
抓细微处朗读、思考的好习惯,又可以
深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人物情感。
20 肥皂泡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精读细品,体悟写法(教学重点)
师:这美丽的肥皂泡是怎么制作,又是怎么吹起来的呢?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
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课文中描写制作和吹肥皂泡的动词。
(生朗读课文,圈画词语)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圈画的动词。
生:我找到的是“和弄和弄、蘸上、吹起、一提”。(教师随意顺序板书动
词)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4个关键的动词,其他的同学还有吗?
生:我还找到了“扇送、落、飘游、加上、放、飞”这些词语。
师:很好,这些词语中有一些
动词是描写肥皂泡的,比如说“落、飘游、飞”。
现在老师把这些描写制作和吹肥皂泡的动词全部写在黑
板上。(教师板书,黑板
上呈现:吹起、蘸上、和弄和弄、放、加上、扇送、一提)有没有发现,这些词
语在顺序上有些颠倒,你能不能重新给它们排排序?
(生阅读课文,然后排序)
生:顺序是这样的:放、加上、和弄和弄、蘸上、吹起、一提、扇送。
师:为什么这样排序呢?
生:先是做肥皂泡,把一些剩下的碎肥皂放在碗里,加上水,和弄和
弄,等
到碎肥皂融化了,就可以用管子把它蘸起来,然后一吹,就可以吹出一个泡泡,
再轻轻一
提,肥皂泡就飘起来了。
师:讲得非常好!有顺序。先是做肥皂泡,然后是吹肥皂泡,最后再轻轻扇<
br>送,肥皂泡就可以飞得很高很高了。
同学们,想吹肥皂泡吗?老师的讲台上就有一只小碗,里面
就放了碎肥皂,
谁能根据这些动作的描述,给我们演示一下。
(多名学生踊跃参与,师生共同配合,引导学生体会动作,观察肥皂泡)
师:通过吹肥皂泡的体验活动,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重要?
生1:我觉得肥皂泡要搅和得黏稠一些,这样才可以吹出泡泡来。
生2:我觉得吹的时候不能太用力,太用力反而吹不出。
师:所以作者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慢慢地吹起。
师:是的,你看作者的用词多么精准哪!
生:我觉得肥皂泡吹出以后,往上提的时候,也要轻一点,太用力了肥皂泡
很容易破了。 师:你吹的肥皂泡有没有碎过?(生点头)所以“一提”前面有三个字
——(生齐答:轻轻地)。这
三个字能不能少?(生齐答:不能。)
生:还有,“若用扇子轻轻地扇送”,告诉我们扇子在扇的时候
要轻,扇得
重的话肥皂泡也会碎掉的。
师:你读得非常细致,这些动作前面都有一个关键的词
语,慢慢地吹起、轻
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作者用词非常精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这些动作。
(生朗读体会)
师:从“做”到“吹”到“提”,作者用了什么词语连接起来?
生:“……然后……再……”(师板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
放、加上、和弄和弄、(然后)蘸上、吹起、(再)一提、(若用)扇送。
你能用上这样的连
词说一说吹泡泡的过程,并用上刚才的动词,以及“慢慢
地”“轻轻地”等词吗?
生:先在碗
里放一些剩余的碎肥皂,加上水后反复地和弄和弄,直到肥皂融
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
慢慢地吹起,再轻轻地一提,那肥皂泡
就从笔管上落了下来,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轻轻
地扇送,她们就会飞得很高很
高,非常美丽。
师:讲得很清楚也很有顺序,听了他的讲述,老
师仿佛就看到了同学们刚才
吹肥皂泡的场景。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
赏析:
练习用恰当的动词进行有序的表达是本环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
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圈画出这些动词
,初步感知动词的表达。这一个步骤中,教
师打乱了动词的顺序,让学生通过再读课文进行排序,巧妙地
渗透了表达的顺序。
第二个步骤是进行吹泡泡的活动,通过活动,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再次感受到了课文中的动作描写,特别是体会到了“慢慢地”“轻轻地”等
这些关键词的精准表
达,也为接下来的说话奠定了基础。有了前两步的教学铺垫,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吹肥皂泡的过
程也就较为顺畅了。总之,本环节教
学立足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教学环节步步紧扣,体现了教者语用教
学的基本理
念和较为匠心的教学安排。
21
*
我不能失信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
师:这一天在小庆龄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小庆龄很想去伯伯家,可她突然想起要教
小珍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
样劝说,她为了守信还是决定留下来。
(师板书:去——留)
师:“去”和“留”是互相矛盾的,你认为她在两者之间选择留下来,是一
件容易的事吗?为什
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快速读课文第1自然
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小庆龄想去
伯伯家的心理?
生:二女儿宋庆龄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
的鸽
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师:小庆龄只是一般的想去吗?好好读读这几句话,你会有更深层次的发现!
(生相继找到这些词句:“特别高兴、早就盼着、尖尖的、红红的、漂亮极
啦、送她一只”)
师:尖尖的,红红的,真够漂亮的,这样的鸽子你也想——
生(齐):要一只
师:漂亮极啦!这样的鸽子如果送你一只,那就——
生(齐):太美啦!
师:很想去,十分想去,非常想去,请注意这些词语,读出小庆龄当时的心
情。
(生齐读)
师:一边是伯伯家漂亮的鸽子,一边是即将来学叠花篮的好朋友。面对着内
心深深的盼望,面对着父母的劝说,小庆龄该怎样通过这一次人品的考验呢?自
由读接下来的课文,注
意对话部分,选择你最喜欢的角色多练练。
(生十分投入,绘声绘色朗读)
师: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生:我也会像她一样,留下来等小伙伴。因为我出去的话,小伙伴见不到我
会难过的。
师:你真会为他人着想。
生:我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不能失信。
师:真不错,看来你也和小庆龄一样,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生:我原来可能不会留下来,
因为我太想到伯伯家去了,再说小珍来了,没
有见到人,可以回家啊。不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这
样做不好,我应该留
下来等,这样才是守信的人。
师:老师首先要表扬你,你
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你通过学习已经
懂得了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守信的人。这节课,你收获很大
。
(生得到表扬,十分开心。)
师:孩子们,小庆龄尽管十分想到那位伯伯家去,十分想见
见那些可爱的鸽
子,可是为了不失信于人,她还是留了下来,选择做一个守信的人。你在日常生
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守信”或者“失信”的事呢?
生:有一次,我答应同学晚饭后一起去广场玩滑
板,可是后来妈妈要带我去
步行街玩,我就没去广场,害得他在那里等了好久。对不起!
师:
刚才你们能主动说出自己曾经失信的事,特别是还能大胆地承认自己的
错误,向对方道歉,说明这节课对
你们的启示很大,相信你们将来都能成为像宋
庆龄这样讲诚信的人。那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守信的事呢?
生:有一天,爸爸妈妈有事外出了,要我在家等一个客人,后来有几个小朋
友来叫我出去玩,我
都拒绝了。因为我答应大人在家等,不能失信。
师:对,你做得真好!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这才是个讲诚信的人!
赏析:诚实守信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这一教学片段紧紧抓住人物的对话和动作,领会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感
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然后通过换位思考和联系生活实际,列
举生活
中“守信”与“失信”的现象的方式,强化守信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将诚信内
化为自己
的品质。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如何写出普通事物的美 (教学重点)
师:作者在描写天空时,写了哪
些奇妙的事物?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事物和
大家交流。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美?
生:“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
样升起来了。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太阳升起来时很奇妙。我通过 “粉红色” “蔚
蓝色”感受到天空的颜色很美。
师:你真会学习。抓住了关键语句体会到了美感。大家体会一下,作者主要
抓住了什么特征来写
这种奇妙的?
生:作者抓住了颜色的变化写出了早晨天空这种奇妙的美。
师:是呀,作者多
么善于观察,抓住事物颜色的变化,写清了事物特点。真
值得我们学习。你还能找到哪些事物的奇妙之美
?
生:我从作者描绘的云中找到了美:“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
雕饰一样,呈现
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作者写了云
彩有很多形状,让我感受到了美。 师:作者抓住事物的形状来突出其奇妙。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天空中的云彩有哪些形状
吗?
生1:我见过的云彩有的像绵羊,有的像白马,有的像棉花糖。
生2:我见过的云彩有的像金鱼,有的像白色的海浪,有的像山峰。
师:是呀,正如作者所说——
生(齐):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师:落日的余晖也十分美妙,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美的?
生:我喜欢作者描绘的落日的余晖。
作者抓住了余晖色彩丰富的特点进行描
写,如“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
、红色和紫
色”。“金色”“红色”“紫色”,这是多么美丽的颜色呀!
师:作者善于观察,捕捉到了颜色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美。
生:我喜欢夜空中的星星,作
者描写得特别优美,“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
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作者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方法,把“群
星”比喻成“蜡烛”。
师:你还发现了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事物的美,你很会学习。
赏
析:教者紧扣中年级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品味普通事物身
上的美。在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
事物后,教师启发学生找到能体现事物奇妙的词
句,反复品味,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进行描
写的。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体会到作者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从而把事物的
美写得具体、生动。在巧妙的引领中,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方法。
23 海底世界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品析语言文字,感悟写法 (教学重点)
师: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又是怎样的呢?
生: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师:能不能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生:依旧、仍然。
师:你感受到这种“趣”了吗?
生:这种反差真的是太大了。虽然海面上波涛汹涌,但是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师:那么,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生(齐):不是的。
师:像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子就是设问句。
师:那海底有些什么声音呢?想听吗?
生(齐):想听!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听一听海底有哪些声音吧。谁来说一说? <
br>生:(大声地)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
汪汪,有的还好像在
打鼾……
师:海底的声音需要用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那有多大的声音呢?你从哪个
词体会到的?
生1:我从“窃窃私语”中知道了声音很小。
生2:“窃窃私语”的意思就是
说悄悄话,说明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
就像人们说悄悄话一样。
师:理解了“窃窃私语”的含义,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生:(轻轻地读)有的像蜜蜂一样
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
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师: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真有趣,还有其他声音吗?
生:其实还有很多,但作者没有写出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就表示还有很多。
师:你读书真仔
细,连作者用的标点符号也注意到了。请你们想象,海底动
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请你用上“有的……
有的……还有的……”来说一说。
生1:有的像老牛一样哞哞,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还有的像汽车一样嘀嘀。
生2:有的像公鸡一样喔喔,有的像小羊一样咩咩,还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
师:同学们的想
象力真丰富!海底的动物不仅能发出各种声音,而且还各有
各的活动特点。请你读一读第4自然段,你认
为哪些动物的活动方式比较有趣?
生1:我认为海参的活动方式很有趣。“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
时只能
前进四米。”从“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可以知道海参的爬行速度很慢。
生2:有一种
鱼的速度特别快。课文中写道:“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
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
普通的火车还快。”
师:“四米”“几十千米”是在用数据说明事物特征,这种说明方法叫“列
数字”。把鱼的攻击速度与火车相比,这种说明方法叫“作比较”。运用这两种
说明方法说明两种鱼速
度极快和极慢的特点,就更加形象生动。
生:我对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更感兴趣,它们是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乌贼和章鱼的活动视频。(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生:
我觉得有一些贝类很有趣,它们自己不能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
费的长途旅行”。从“巴”和“免
费”我体会到它们非常有趣。
赏析:本教学片段中,教者抓住了语言训练点,不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
使得课堂呈现出浓厚的语文味。教者抓住了省略号的“空白”,拓展、丰富、充
实了课文内容
,调动了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将原来抽象的省略号还
原成了可爱的形象、悦耳的声音,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在学习海底动
物的活动方法时,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写法,体会拟人、作比较
、列数字等方法
的作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
24 火烧云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巧用多媒体,增强重点语句的直观理解与感悟(教学重点)
师:什么叫“火烧云”?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读书很认真,
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
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呢?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像
燃烧的烈焰样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像一片熊熊烈
火弥漫了大半个天空。)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1: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2: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
,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
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3:我还感受到了
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块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
全是红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是动脑思考了!你瞧,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
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
,又将火烧云如熊熊燃烧的烈焰一样的气势表现出来,给人
一种动态变化的美。
(课件出示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1: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2:火烧云真美,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师: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带着怎
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1:用惊喜的语气读。
生2: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
(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1: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得特别快。(板书:快)
师: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生2: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生(齐):多。
师:(板书:多)都有哪些颜色?
生1:红彤彤、金灿灿,还有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生2: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
用“像
________一样的_____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生1:“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生2:“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
生3:“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课件展示火烧云的纪录片,引导学生观
察颜色的变化。)
师:我们来试着说说那些漂亮得说也说不出的颜色,用“葡萄灰”“梨
黄”“茄子紫”这种带比
喻的形式来说。
生1:苹果绿。
生2:桃红。
生3:玫瑰紫。
生4:石榴红……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景象呀!能不能用恰当的
词语概括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之多呢?
生1:五颜六色。
生2:五彩缤纷。
生3:绚丽多彩。
生4:色彩斑斓。
赏析:1.巧借多媒体,增强视觉效果,帮助
学生增进理解。在体会“烧”的
使用之妙时,教者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展示了火烧云上来时犹如火焰燃
烧的情
景,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了使用“烧”字的好处。
2、在理解火烧云颜色丰富时,作
者又一次借助了多媒体,展示了火烧云颜
色变化的景象。在通过多媒体受到震撼之时,教者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用词的生动、
准确。如用重叠式的词语写出色彩的浓、深,用并列式的词语写出两种颜色混合
在一起的奇妙,用比喻式的词语写出火烧云的颜色像某些实物的颜色一样,给人
以形象
感。
在教学片段中,教者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巧妙、合理,没有喧宾夺主,而是为
理解课文内容
、赏析优美语句服务,学生在直观形象的画面中如临其境,增强感
悟,产生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合作探究,体会急性子顾客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师(面向全体学生):请同桌分角色朗读第1~13自然段,试着读出裁缝和顾
客的语气。
(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鲁迅先生说过:“出色的对话描写,应该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
。”
请同桌分别关注自己角色的语言和提示语,圈画最能表现性子急和性子慢的词
句。
(学生仔细阅读,认真圈画词句。)
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 <
br>生:顾客说跑了三家裁缝店,第一家要到秋天才能做好,第二家要等到夏天,
第三家要到开春才能
交货,他可等不及,都没让他们做,说明他没有耐心。
师:后面也有个词语说明他没有耐心,你们有没有发现?
生:不耐烦。他不耐烦把新衣服藏在箱子里,他想一拿到新衣服就穿在身上。
师:是的,他急着要穿新衣服,所以又找了第四家裁缝店。进了店,他最关
心的是什么?
生:他最关心什么时候来取衣服。
师:他怎么问的?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生1:他是连着问的:“秋天?夏天?春天?”
生2:问得很快,要读出急促的语气。
师:他连续追问了三次,显得迫不及待。这个急性子顾客,说不定还会继续
追问,谁来问一问?
生1:秋天?夏天?春天?一个月?半个月?一个星期?
生2:秋天?夏天?春天?十天?五天?三天?
师(笑着对生2):你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
师(面向全体学生):还有哪些词句特别有表现力?
生:当他听见第四个裁缝说明年冬天取衣
服,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
啊!”我觉得急性子的人就像个爆竹,一点就着。(很多学生笑) <
br>师:从声音和动作上看,还真像个爆竹,这个比喻太形象了!谁来做一做这
个爆竹,读出急性子顾
客的样子和语气。
(学生抢着举手,指名两位学生,读得都很到位。)
师:看来急性子的人容易激动,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我还从“顾客夹起布料就要走”看出他很急。
师:急性子的人不仅说话急促,做事也急躁
,容易冲动。关注提示语,更有
助于读好人物的对话。下面老师读提示语,你们一起来读急性子顾客的话
,把语
气读出来。
(师生合作朗读。)
赏析:课堂是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生
成智慧的场所,是儿童自由演说、
展示才情、快乐成长的殿堂。细察对话的描述艺术,可以更好地把握人
物的性格
特点,也为详细复述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分角色朗读、分角色圈画词句,让学
生有一
种代入感,自然进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中。再以“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是个
性子最急的顾客(性子最慢的裁
缝)?”为话题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历探究
的过程,在共读、共议、共享中对人物语言进行品味,
品出人物的性格,品出故
事的趣味。这样教学,不仅强化了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更着力在
体会故事表达的
精妙,强化了阅读与表达的内在交融。
26
*
方帽子店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理清思路,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师(面向全体学生):在
这个有趣的故事中,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浏览一下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
生1:方帽子店的主人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店主人要把圆帽子丢掉,
儿子不肯。这是我最意想不到
的。
生2:这也是最让方帽子店的主人吃惊的,他心里一定觉得自己的儿子简直
反了天了。(
很多学生笑)
师(笑着问学生):哪些自然段讲述了这部分内容?
生:是第11~15自然段。
师(面向全体学生):还有什么地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 生: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开了一家新帽子店,卖各式各样的帽子,顾客们都来
买新帽子,方帽子慢慢成
为古董。这是我最意想不到的。
师:这是哪些自然段讲述的?
生:是第17~21自然段。
师(面向全体学生):大家觉得对不对?(很多学生都同意。)
师:为什么你们都认为从第17自然段开始呢?
生:因为第17自然段开头写了“后来”,按时间顺序来分,是很清楚的。
师(面向全体学生
):有道理。那么请大家读读第1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看
看,它和哪部分联系更为紧密呢?(学生默读
思考。)
生:和下面的部分联系更为紧密。
师:有什么样的联系?
生:“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所以会开一家新帽子
店,这也是后来的事。 <
br>师:弄清楚每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划分段落。下面继续交
流,哪部分内容是你最
意想不到的?是哪些自然段讲述的?
生1:小孩子们做出了又舒服又漂亮的新帽子,他们很会动脑筋,
是我最意
想不到的,这是第5~10自然段讲述的。
生2:我最意想不到的是帽子店里从来没
有做过别的帽子,第一顶是方的,
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人们都买方帽子、戴方帽子,这是
课文的第
1~4自然段中的内容。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吧!(生读第1~4自然段)
师:刚才大家都讲了自己最
意想不到的部分,故事的思路也理清了。下面请
读一读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还有哪个学习任务没有完成
。(学生默读阅读提示。)
生:还要用自己的话复述最意想不到的部分。
师:用自己的话复
述不是背诵课文,不需要照搬原文,句句不差。你们已经
复述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故事,回
想一下,怎样把故事讲具体?
生:要关注人物对话,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关键词句。
师
:对,要把富有表现力的重点词句自然地组织到自己的复述语言中。老师
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
人物对话以外的部分,也有助于我们把故事讲具
体,一起来关注一下。
…………
赏
析: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学生先要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最意
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
个部分。对这部分内容来说,其实就是先概括复
述,再具体复述,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巩固复述技能的
又一次训练,实现精读
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上的自然衔接。对整篇课文来说,这也是
一个梳理思路
的过程,对三年级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
适
时引导点拨。
1.理清思路。
教师立足学生实际,先放手让学生浏览课文,概述自己最意想
不到的那部分
内容,找到相关段落,再针对学生认知上的普遍性问题,引导学生弄清楚第16
自
然段和下文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划分课文。
2.复习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提示知道还有一
项复述任务,教师明确指出用自己的话复述并
不是背诵课文,再联系学过的课文,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为
具体复述提供方法指
导。
3.关注语言。
教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有趣的语言现
象上,赏读运用反复修辞方法的句
子,加深阅读感悟,形成语言积累,从而整合提炼复述方法。
27 漏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层层递进,把故事经过讲清楚 (教学重点) 师(面向全体学生):老虎和贼听到了老婆婆和老公公的对话,都吓到了,凑
巧掉下来的贼跌到了虎
背上,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同学们自
读课文第10~18自然段,想想被吓走的老虎
和贼去了哪里,他们之间又发生了
什么?(提示:抓住关键点——谁在哪里做什么?心里怎么想?) <
br>生: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来到了大树前,老虎和贼都以
为“漏”是厉害角色,
得把他甩掉,贼想蹿到树上去,老虎想把“漏”在树边蹭
下去。
师:总结得真
好,我们可以抓住虎和贼去的地点要素,(出示课后路的图片
及提示:虎驮着贼,贼骑着虎。)用上这样
的提纲能让我们的表述更有条理。
师:围绕着老树,故事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生1: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
生2:他们又碰到了一起。
师:老虎和贼听老婆婆说
害怕“漏”以后,贼意外骑到了虎的身上,来到大
树下,彼此都想摆脱对方,为什么后来又在树下相遇了
呢?
生:老虎和贼都不甘心,想要再回去,所以贼从树上下来,老虎又调头朝大
树走去。
师:原来是还不死心,还想回去抓驴呀!这样故事就不矛盾了。
师:相遇后的老虎和贼最后偷到驴了吗?
生:没有,他们被对方吓到了,滚到了山坡下,最后被吓昏了过去。谁也没
偷到驴。
(师出示下面几条图片提示及并列提纲:
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虎和贼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师:故事可谓一波三折,要把这个故事的条理
理清,抓住故事情节,才能把
故事说清楚,说得有条理。现在大家可以利用一起归纳的文字提示,根据故
事地
点变化的顺序,尝试有条理地讲一讲。
(学生试讲)
师:跟课文比一比,你觉得刚才的同学讲得怎么样?
生1:故事讲得太简单了。
生2:故事里没有人物的对话,也不知道虎和贼的想法。
生3:故事听着没有趣味,有点无聊,课文里的故事很有趣。
师:看来光把故
事情节讲清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故事讲生动,(板书:
把故事讲生动)生动的故事离不开主人公的行
为、语言和心理活动。虎和贼越是
害怕“漏”,那么故事就越生动,越有趣。
师:结合课前大
家填写的学生活动卡交流,想想虎和贼分别是怎么想的,心
情如何。找找相关句子。
(学生交流老虎和贼害怕“漏”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现在你们再试一试,把人物的语言、心理都加进去,把故事生动地讲一
讲吧!
赏
析: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下,
学生不难理解故事的内容,对
学生的复述的指导,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
第10~18自然段讲的是“偷驴”的经过,首先尝试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取
关键信息,以地点的转换为切入点,列好提纲,帮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一波
三
折。进而提高要求,通过与原文的对比,明确复述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把故事讲
生动。利用课
前的学生活动卡,抓住虎和贼的语言及心理活动,借助角色朗读、
情境表演等方式,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
,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28
*
枣 核
名师教学片段实录
◆感悟品质,拓展延伸 (教学重点)
师:枣核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谁来说一说?
生1:枣核是一个勤快的孩子。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1:课文第3自然段说“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
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
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
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师:是呀,枣核真的很勤快,勤快是什么意思?
生1:就是能干很多活。
生2:勤快就是爱劳动。
师:是呀,这么勤快的枣核,他会——
生(齐):扶犁,赶驴,打柴。
师:这么勤快的枣核,他还会——
生1:他还会打扫房间。
生2:他还会做饭。
生3:他还会洗碗。
生4:他还会种菜。
师:他会的可真多呀!能帮爹娘干那么多的活儿,难怪邻居们都要夸他,
难
怪他的爹娘会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会帮爸爸妈妈干什么活让他们高兴呢?
生1:我会帮爸爸倒茶。
生2:我会帮妈妈扫地。
生3:我会帮奶奶择菜。
师:嗯,也是为家人干活。谁还想说?
生1:我会洗衣服。
生2:我会洗碗,假期都是我洗碗的。
师:这么厉害呀!看来我们的同学也像枣核一样会很多
的本领,希望你们也
像枣核一样勤快,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们天天高兴!
赏析:
1.突出自主。
有人认为,当今的阅读教学实际存在着三种取向:语文知识
取向、阅读能力
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其实,阅读教学应当突出阅读能力取向,略读课文教学应
该突出略读能力的培养。略读课文教学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粗略、应用、自
主”。本
片段中,教师把课堂的发言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学
生想象勤快的枣核还会干什么,让
学生谈谈为家人所做的事。
2.注重价值导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渗透对学生正确思想
观念、高尚道德情操、积极人生态度的教育。本片段中,教师肯定枣核的
勤快,
相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为父母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学生谈的都是自己做过的,学
生在思考
、交流、倾听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对照、自我反思,并在不经意间形成
一种向善、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
轻轻一句“希望你们也像枣核一样勤快,帮助
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们天天高兴!”以此来调
动学生的劳动热情,
以及体谅父母的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