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温柔似野鬼°
661次浏览
2020年11月18日 23:1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母亲节寄语

2020年11月18日发(作者:封永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编者按】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 级下册设计到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
和减法、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复 式折线统计图等知识点。同学们通过这些知识
的学习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 的魅力。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 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
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 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
100以内的两个数的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 计算简单的分数加、
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 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
的实际意义;
5.结合 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
积的测量方法; < br>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
案, 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 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
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重点、难点
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2.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 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后的图形;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 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
还是合数;
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7.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
称图形,这时, 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下图所示: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
形关于这条 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轴对称和轴
对称图形的特性是相同的,对应 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3.轴对称的性质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 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我们就
得到了以下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2)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对称轴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4.轴对称图形的作用
(1)可以通过对称轴的一边从而画出另一边;
(2)可以通过画对称轴得出的两个图形全等。
5.因数
整数B能整除整数A,A 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
例:在算式6÷2=3中,2、3就是6的 因数。
6.自然数的因数(举例)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25的因数有:1和25,5。
7.因数的分类
除法里,如果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商都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就说被除数 是除数
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我们将一个合数分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几个质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8.倍数 :对于整数m,能被n整除(nm),那么m就是n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
整除,因此15是3的 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 把一个
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9.完全数
完全数又称完美数或完 备数,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
数)的和(即因子函数),恰好等于 它本身。
10.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11.奇数: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
12.奇数偶数的性质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下面的性质:
(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2)奇数跟奇数和是偶数;偶数跟奇数的和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
(3)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4)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5)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6)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7) 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
13.质数:指在一 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此整数自身外,没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
数。
14.合数:比 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1和0既非素数也非合数。合数是由若干个质



数相乘而得到的。
质数是合数的基础,没有质数就没有合数。
15.长方体:由六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
长方体.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对面都 与它完全相同。
16.长、宽、高:长方体的每一个矩形都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
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
做长方体的 长、宽、高。
17.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至少有两个 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特殊情
况时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他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还可分为
四组, 每一组有3条棱。
(3)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连接三条棱。
(4) 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18.长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相对的2个面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S:
S = 2ab + 2bc+ 2ca
= 2 ( ab + bc + ca)
19.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体积V:
V = abc=Sh
20.长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长+宽+高)×4
长方体棱长字母公式C=4(a+b+c)
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长方体棱长分为3组,每组4条棱。每一组的棱长度相等
21.正方体:



侧面和底面均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 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
方体”、“正六面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2.正方体的特征
(1)有6个面,每个面完全相同。
(2)有8个顶点。
(3)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4)相邻的两条棱互相(相互)垂直。
23.正方体的表面积
因为6个面全部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个面的面积×6=棱长×棱长×6
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表面积S:
S=6×a×a或等于S=6a²
24.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设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体积为:
V=a×a×a
25.正方体的展开图
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一共有11种。

26.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
分数单位。
27.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百分数
28.真分数:分子比分 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一。如:12,35,89
等等。真分数一般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研 究的。
29.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假 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
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 带分数。
3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



不变。
3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2.公因 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因数,那么这些因数
就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何两 个自然数都有公因数1.(除零以外)而这些公因数中最
大的那个称为这些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33.通分: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且分母相同的分数,
叫做通分。
34.通分方法
(1)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成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为分母的分数
35.公倍数: 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数中,如果它们有相同的倍数,这些倍数就
是它们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中最 小的,称为这些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36.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即分数单位不变,分子相加减,最后要化成最
简分数。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即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
母分数,改 变其分数单位而大小不变,再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去计算,最后要化成
最简分数。
37.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 ,然后把各点
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
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扩展资料
1.约数与因数
区别:
(1)数域不同。约数只能是自然数,而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2)关系不同。约数是对两 个自然数的整除关系而言,只要两个数是自然数,就能
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约数关系,如:40÷5= 8,40能被5整除,5就是40的约数,
12÷10=1.2,12不能被10整除,10不是12的 约数。因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对



它们的乘积关系而言的。如:8×2=1 6,8和2都是积16的因数,离开乘积算式就没
有因数了。
(3)大小关系不同.当数a 是数b的约数时,a不能大于b,当a是b的因数时,a
可以大于b,也可以小于b。
一般情况下,约数等于因数。
2.公因数
两个或多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两个数共有的因数里最大的那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零除外)
其它:1是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
两个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之间,小的那一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完全数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是最早研究完全数的人,他已经知道6和28是完全数
。毕达哥拉 斯曾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
并且其和等于自身。”不过, 或许印度人和希伯来人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了。有些《圣
经》注释家认为6和28是上帝创造世界时所用 的基本数字,他们指出,创造世界花
了六天,二十八天则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圣·奥古斯丁说:6 这个数本身就是
完全的,并不因为上帝造物用了六天;事实恰恰相反,因为这个数是一个完全数,所以上帝在六天之内把一切事物都造好了。
4.完全数的性质
(1)它们都能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例如:
6=1+2+3
28=1+2+3+4+5+6+7
496=1+2+3+„„+30+31
(2)每个都是调和数
它们的全部因数的倒数之和都是2,因此每个完全数都是调和数。例如:
11+12+13+16=2
11+12+14+17+114+128=2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例如:
28=1+3
496=1+3+5+7
8128=1+3+5+„„+15
33550336=1+3+5+„„+125+127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6.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则一定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
1。(亦即 :除6以外的完全数,被9除都余1)
7.与质数有关的猜想
(1)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前者称“强”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后者称
“弱”或“三重 哥德巴赫猜想”):1、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
之和;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 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2)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个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最 早由德国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
今为止仍未有人给出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证明。即如何证明 “关于素数的方程的
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条质数之规律内的质数月经过整形 ,“关于素数的方程的所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
线上”化为球体素数分布。
(3)孪生素数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孪生素数猜想,即猜测存在无穷多对孪生素数。
猜想中的“孪生 素数”是指一对素数,它们之间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
13,10016957和100 16959等等都是孪生素数。
10016957和10016959是发生在第333899位序 号质数月的中旬[18±1]的孪生素数。
8.分数由来
[1]
33333
3333
3333
33



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
和我国相似 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
在这样了。
200 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
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 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
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 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9.分数乘除法
(1)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用分母乘分母,最后要化成最简分数。
(3)分数 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是整数的倍数,则用分子除以整数,最后
要化成最简分数。
(4)分数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是整数的倍数,则用这个分数乘这个整
数的倒数,最后要化 成最简分数。
(5)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最后不是最简分数要化成最简分数。
(参考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雄踞山寨-六一主持稿


安庆人事人才网-数学毕业论文


中山一中-法制黑板报


英文推荐信-读书的好处和坏处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香港假期


请给我结果读后感-留学考试


伤感日记-中秋感谢信


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论坛-考生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