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单元分析教案

萌到你眼炸
593次浏览
2020年11月19日 01: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告交换-养生方法

2020年11月19日发(作者:郭可盈)


温州市2007年数学新课程备课会四上年级
2、5、7、8单元教学体会
温州市实验小学 吴鹤
各位老师:
又是一年新的开始,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本次备课会我主要与大家一起交
流一下对本册教材2、5、7、8单元的教学体会。这四个单元的内容涵 盖了空间与图形、统
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按单元顺序逐一讲 解,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总体印象、教学思
考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先来看一看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 向》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新增加的重要内容。在一年级上册时,学生已经
认识了上、下、左、右、前、后 ,并能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年级上册学
生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 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 br>体位置(即极坐标的思想),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
更全面 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六年级时还将学习用“坐标系”(即“数
对”)确定物体位置 。
一、教学内容:
1、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方面的内容,有4个例题: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三、总体印象:
1.内容有一定难度,但新颖有趣、富有挑战性。
老师们看见这一单元,很可能会觉得一头 雾水。刚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也有点觉得无从
下手,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我们组里进行了很多的 研讨。教完之后,觉得这个单元对
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例3、例4:《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和《描述、绘制简单
路线图》难度比前两个例题更大。但学生学习时是非常有兴趣的。
本 单元以“定向运动”引入,到底什么是“定向运动”,我们老师可能也还不太了解,
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 一下:
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的户外运动,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进行。一般
参赛的有几 个队,各队由组织者配给指北针、定向地图。图上标有要到的检查点。
哪个队以最短的时间依次到访所有 的检查点为胜。在这个过程队员要借助地图和


指北针,根据方向和距离来判断要到的检查 点。
到时请老师们多看一看教参,上面已
经介绍得比较详细了,也可以自己或学生再收集资料让 学生了解这项运动。这个运动已成为
高考的一个加分项目。

2、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例如, “公园定向越野赛”、“看地图说一说香港等各城市在
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与上海的相互位置关系”、“小伟上学怎么走”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让学生知 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提供丰富、有趣味性的活动。
本单元的许多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充分探索实现的。教材设计了许多有趣并富有挑
战性 的探索活动,如:在图上标出某处位置、说一说自己与同学的相对位置、根据描述绘制
路线图、设计“小 小动物园”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举行真正的“定向运动”。
四、教学思考:
因为这个单元内容大家非常陌生,我就按课时跟大家作详细交流:
《位置与方向》(一)
1、落实两个知识点:“方向”与“距离”
(1)以“方向”确定位置。
学生在交流例1的 结果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
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 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例如,本例题
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同时,学生用量角器量角度的时候,也应该
把零刻度对准“东”。较难的是从南、北这两个方向说 起的方向。如:南偏西20°,有些学
生不知道应该把量角器怎么放。老师可以就这两个方向进行强化训 练。另外,这里还要说明
的是如:“东偏北45°”可以说成是“北偏东45°”,它们也可以称为是“ 东北”方向。
(2)以“距离”确定位置。
某个地点的方向确定后,还不能确定这个地点 的具体位置,还必须以“距离”多少来确
定。“做一做”中,并没有提供比例尺,要让学生数一数400 米里面包含几小段,得出一小
段代表100米,再以此确定其他地点的距离。学生较容易掌握。

《位置与方向》(二)
1、多种方式解决难点。
这节课的难点与上节课 的难点是有联系的,就是如何确定“东偏北”、“北偏东”之类
的问题,不过一个是用量角器量、一个是 画。如果上节课学生已能正确描述方向,到这节课
要用量角器画出指定方向的指定角度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特别是中下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详细讲解 < br>画角度,必须先确定他要画的地点是靠近哪个方向的,再把零刻度线对准这个方向,
往另一个方向 看。如:画“北偏西30度”,量角器零刻度线要对准方向“北”(通常是离哪
个方向夹角小的方向为基 准。)再往“西”那边看30度再确定地点。
(2)示范
要由老师和同学进行正确的示范。
(3)对比
学生的错误主要是“北偏西“、“西偏北”搞错,要多进行类似的对比。
(4)多次练习
学生要进行多次的尝试、纠正才能正确、熟练地画图。


2、关于“比例尺”
例题图中出现了“比例尺”,一个小线段代表50米。这 里并没有正式进行比例尺的教
学。但我们也要用“单位长度”让学生理解,并要求学生在画图时,要一段 一段地画出距离,
让别人看得更清楚。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笑的错误,学生不知道从具体地点的中心点 量起,
而从地点的外沿量起,造成距离上的较大误差,老师们上课提一下学生就会知道了。

《位置与方向》(三)
教学这节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以“谁”为中心。
明确“( )在( )的( )方向”,是以“在”后面的那个地点为中心。如果
“中心”没找准,肯定是错的。这是这节课的关键点。
2、注意方向的“相对性”。
说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时,方向是有相对性的。相对位置方向相反就不会错了。如图:









如果前者是“ 东偏南”那么后者要说的就是“西偏北”。“东”和“西”相对,“南”和
“北”相对。当然,这要由学 生在多次的尝试后自己发现规律,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
这个例题的角度45度比较特殊,方向可以 有两种说法,最好把角度变一变。

《位置与方向》(四)
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1、中心的确定。
中心的确定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本节课的中心确定要向让学生明 确:从哪个地
点出发就是以哪个地点为中心,在行进的过程中,中心是不断变化的。学生较易与第三节课
学习的确定中心方法搞混,如“学校在商场的( )方向”与“从学校到商场”中心是不一
样的。
2、求“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 度”是个难点。现在教材上的例题已去掉了第2小题,但练习里还出现了
差不多的题,因此还是要大家注 意一下:求速度学生易把总路程除以3个赛段,应该是把总
路程除以时间的总和。这题错得非常多,甚至 到期末时都还有人错。
3、画图
学生自己画线路图时,容易忘记标出单位长度代表多少(即 “比例尺”),哪个方向是
“北“也应标出。标出角度和实际距离。另外,起点的确定也较重要,如果起 点位置确定不
合理,有时会画到纸外去没办法画。应引起注意!画图这块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的,教
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第五单元 三角形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 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
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是在基础上的发 展。
一、教学内容:
1、三角形的特性
包括:认识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分类
包括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
3、三角形的内角和
4、图形拼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 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
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 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
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 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总体印象:
1、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
本单元的许多内容都是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来
解释、解决问题时 出现的。如:篮球架等为什么做成三角形?这里需要用到“三角形具有稳
定性”来解释、小明上学走哪条 路最近?需要用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数学
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探索数 学知识,学得非常有兴趣!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这是本单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概念
的形成 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
通过探索、实验、发 现、讨论、交流获得。例如,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
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 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3、加强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本单元增加 了“图形的拼组”,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
区别,从而了解数学知识之 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思考
教学要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渗透思想。
1、加强概念教学
第一学段对图形的认识停留在直观层面上,从第二学段开始要更突出概念的 本质特征。
如: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对三角形的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居两< br>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教师要引导学生领会“围成”的意思。
2、进行充分的实践、探索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探索活动,让 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
体会图形特征、把握知识的本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应让学生进 行操作、验证,
才能让他们有深刻体会。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也要让学生利用小木棒进行相应的操
作。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索活动,用多种方法来证明。如:刚才所说的三角形内角和


除了教材展示的两种验证方法:测量、拼摆,还可以通过折叠来证明。(见录像)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认识图形之间的联系。
对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不能停留在 第一学段的直观层面上。如:用几个相
同的三角形能拼出哪些四边形?让学生更清楚三角形与四边形之间 的关系,为学生在五年级
时学习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作出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教学时要有整体观念。又 如:用七巧
板拼三角形、用三角形创造美丽的图案等,教师都应重视,开展好这些活动。
4、在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会更有动力、更有 兴趣!如:在三角形
稳定性的学习当中,让学生多举一些实际例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让 学生猜
一猜:姚明一步能走3米远吗?等等。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5、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操作认识上有困难。如:两边 之和等于第三边表
面上看上去是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但是实际上两边不可能完全连接,肯定是有空隙的, 但学
生不承认。教师课前可以先说明存在这种情况。
(2)关于作三角形的高。
习 题中出现根据三角形指定的一条底作相对应的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
时要留出充分时间让学 生学习。作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因为有延长线出现,参考书上说不
作要求。我们觉得如果有能力的话, 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尝试,不要求每个同学掌握。这个问
题以后还是逃避不了的,可以在这里先作一下铺垫 。



第七单元 统 计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统计这块安排的内容是:折线统计图。统计在实验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
位置,在教材的编写上总体来说步子很细。
1.实验教材整体编排
册 数
一上
一下P93第九单元
二上P94第七单元
二下P106第八单元
三下P38第三单元
四上P99第六单元
四下P108第七单元
五上P103第六单元
五下P122第六单元
六上P110第六单元
六下P74第四单元

统 计
实物条形
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表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
复式统计表
数据分析
平均数
复式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中位数
众数
复式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统计误导


第一学段关于统计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 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
法,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 础上,更着重要求学生能分
析数据、对自己身边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本单元内容安排如下:
(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回答问题。
(2)完成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进行推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 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
活中的数学问 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总体印象:
1、内容简单,学生基本能轻松掌握。
在前几册的统计教学的积累下,能较轻松地掌握折 线统计图的知识。而且,调查他
们喜欢不喜欢折线统计图的时候,都说喜欢:因为不用一格一格地涂、只 用画点、连线就可
以了,制图比较简单方便。
2、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不是“为统计而统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据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思考
1、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展现数量的增 减变化,除了观察折线统计图体会它的特点外,
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折线统计图,通 过折线的起伏来感受、体会它的增
减变化。
2、规范作图。
可以让学生按观察横 轴、纵轴找出相应数据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画折线统计图,画时
应在每个点上标上数据,以便观察比较。 不同的连接应连接每个点的中心、线要直。力求做
到美观大方!
3、回答问题要完整。 如,问题:哪个月平均气温最高?学生的回答基本上是两个字:八月。教师要引导学
生回答完整。顺 便提一下学生对“变化趋势”这个词不大懂。
4、把握教学目标。
教参的要求是:不要求学 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
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 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 ”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
数学思想方法。本册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本单元 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1、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
2、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3、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
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总体印象:
1、学习难度较大。
单节课教下来,学生 掌握得还是可以的,但一个单元教好以后,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出错
很多,后进生甚至全都搞混,较难深刻 理解。配套练习难度也很大,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
让全体学生完成。
2、内容新颖,注重生活运用。
本单元中的涉及的内容基本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植树 、敲钟、公交车站等,都
可以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内容新颖有趣、有挑战性。
3、有较大探索空间。
解决问题时不强求一个答案,如果合理的话都是可以的,多种策略解决 问题,让学生用
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学习、吸收更好的解决 问
题的方法、思路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教学思考
1、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
数学广角的内容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模型建立的过 程,应让学生经历“猜想、
实践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的整个科学探究过程。如例1,先让学生猜 一猜植树棵数
与间隔数的关系,再经过实验验证(可以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证明两者关系),在多个数据的
证明下,建立数学模型: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最后在生活实际中进
行运 用。其中,实践验证环节是最重要的,力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活动中理解。教师要给予
学生充分探索的时 间与空间。
2、灵活构建知识系统,沟通联系。
教师要把握教材的清晰脉络,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
针对学生学习这个单元的特点(见 总体印象1),教师教这部分知识不能太零碎,不能
只盯着一堂课就课论课,要有系统观念。如,植树问 题可以分成三种情况:两端都种:棵数
=间隔数+1,只种一端: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种:棵数=间 隔数-1。每一种情况里面,还
可以分成3种求不同问题的,如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分别求: 棵数、间隔数、距
离。如题目:
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
多少棵树苗?
2、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一共栽了21棵树苗,每隔几米
栽一棵?
3、同学们在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栽了21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
棵的距离 有多远?
具体要让学生明白这几个数量关系:1、棵数=间隔数+1,2、间隔数=棵数—1,3、距
离=间隔数×间隔长度,通常题目不会直接告诉你间隔数,一般是通过:距离=(棵数—1)
× 间隔长度来计算。让学生掌握这些数量关系对他们灵活解决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而且,之后学习的求封 闭图形的距离的也可以与上述“只种一端”的植树问题建立联
系。可以通过动态课件来演示,让学生更清 楚两者实际上是同一种情况。(见课件)再拓展
到圆形、三角形。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利用已掌握的知识 来解决封闭图形求距离的问题。











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参指出本单元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

数学思想方法,经历 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 作为考核内容。问题难度不要太大,必要时要给予及时、
恰当的帮助。
4、拓展探索空间。
尽量在不过份增加难度的情况下拓展学生探索的空间,学会灵活地解决问题。如:《方
阵问题》 教材中把这个例题作为植树问题中“封闭曲线”的一种,但我们觉得方阵问题也有
它值得挖深的一些地方 。象蓝老师的这节《方阵问题》,就对教材作了一些挖掘,但是又比
较自然,学生也很有收获。同时,数 学教学时让要尽量让学生学会解决逆向思考的问题,做
到融汇贯通、培养思维能力。

综合应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
建议:
1、 事先安排任务
2、 充分自主交流
3、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案例:《小管家》

以上是我和我们组在教学中的尝试,希望能给即将进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老师们一
点 点帮助,因为本人水平有限,很可能有一些错误和不当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证。谢
谢!

刘备玄德-司法考试c证


苏州大学二本分数线-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版面设计图-高三英语复习计划


海南师范大学分数线-福州海关


推铅球-网络qq


二手店-工会个人工作总结


奶奶的星星-幼儿园重阳节活动


一饭千金-爱护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