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整理
高考招生指南-陕西国税
2019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整理
咏柳 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
条轻轻飘动的绿
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
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
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
碧玉”形容柳树的翠
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
说下垂披
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
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
形态美。三句诗
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
第 1 页
共 5 页
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
刀。
”——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
红的花花草草。它
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
柳树,进而赞
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日(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
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
第 2
页 共 5 页
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
br>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
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
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
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
边
”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
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
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
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
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
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
是说这万紫千红
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
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
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
一时
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乞巧(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
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
秋月,一
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第 3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