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萌到你眼炸
666次浏览
2020年11月19日 02: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陕西学业水平测试-船厂实习报告

2020年11月19日发(作者:祖观)



9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 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元日》
描写的是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欢快景象 ,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
神。《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的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 们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
亲之情 。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
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 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领悟诗文大意。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 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
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 br>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
节风俗。读了之后 ,我们会从中了解古代过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本课课件。
2.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3.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古诗。
学生准备:搜集一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这些节日你们最喜 欢哪个节
日?为什么?(学生交流)很多同学都喜欢过春节,你们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
(农历 正月初一。)
2.板书诗题,释题。



“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是什么意思?(每年的第一天,这里指的是
农历正月初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元日》,看一看当时的人们
是怎样过节的。
3.简单介绍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与熟悉的生活联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和 生
活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同桌互相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模仿老师,读古诗,读出节奏。
2.出示生字卡,识记生字:屠、苏。
(1)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生字。
如,加一加:屠,“者”字加上尸字头。
(2)交流书写注意点。
符:上下结构, 上部是竹字头,因为古代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才慢慢
演变成用铜、玉做。下面的“付”笔画少,要 写得略大,稳稳地托住上半部分。
(3)书写生字“符”。
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这个生字。
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依然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因此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复现生字,让学生 记住
字形,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意义识字、区别形近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牢 记生字的特点,掌握书写要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的字音、语调,一边听一 边想,古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
2.交流填空。
宋朝时人们过春节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放爆
竹 喝屠苏酒 换桃符)(板书:爆竹 屠苏 换旧符)
教师相机课件出示三幅图片。
3.理解诗句的意思。
借助书中的注释,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
学习前两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就是鞭炮。)为什么春节要放爆竹呢?(寓意竹报
平安。) < br>(2)过年了,我们的年龄有什么变化呢?(长了一岁。)“一岁”就是一年的
意思,在欢闹的鞭 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第一句中哪个字有“过去”的意思?
(除)
(3)在古代,春节时 人们除了放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
叫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和躲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春节这一天, 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屠苏酒,外面放起了爆竹,人们
会有怎样的心情?(板书:喜悦)指名朗读 ,读出这种开心。
学习后两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千”“万”在这里是“多”的意思。



“千”和“万”是虚指。
(2)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千家万户打 开大门,看见的是什么?(初升的太阳照
进家门,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3)总 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省略了主语,就是每家每户都在自家门前挂新桃
符。在古代,人们在过春节时喜欢挂 桃符,可以除旧迎新,驱邪避祸。后来慢慢
演变成现在的贴春联。也就是说“桃符”是春联的前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语速、节奏。
5.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可以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俗话说:“读书百遍,
而义自见。”多读能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古代过春节
的习俗。
四、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总结:这首诗写了以前的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诗中写到了 三种过节
习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让人感受
到一种 积极、奋发的情感。(板书:欢乐祥和 万象更新)
2.布置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还有什么习俗呢?查
查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进行课外拓展,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元日》。
2.回顾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情。
3.导入: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另 外两首古诗《清
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俗话说:“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
要老师精心创设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法的引导。因此,帮 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
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扶手,使学生能在帮助下自主学习,从而< br>习得自学能力。
二、自主理解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和同学讨论。
3.交流:
(1)指名读古诗。读准生字“欲、魂、借、酒、何、牧”。
(2)用生字进行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简单介绍诗人杜牧。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的节日,是扫墓祭祖或
踏青游春的日子。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学习前两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纷(板书):
①春天的雨下起来常常是怎样的?(绵绵不绝、淅淅沥沥。)
②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
欲断魂(板书):
①欲:将要。
②断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悲伤到极点。
③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会 伤心难过?(很多人这一
天都要去扫墓,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
小结:诗人本该和这些行 色匆匆的旅客一样与亲人一起扫墓、踏青,但现在
他一个人,内心感到孤寂难受。再加上细雨蒙蒙,内心 更加难受。
④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⑤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学习后两句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这两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诗人问牧 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
见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旗。)
②同桌合作,想象说话: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诗题。根据注 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诗人王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
节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这里的山东,指的 是华山以东。)
2.再读诗题。读出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
因过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4.说说你对重阳节的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5.交流理解的内容,以及不理解的字词。师相机教学点拨。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独:一个人。



异乡:他乡。
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
②介绍创作背景:17岁的王维离开家乡, 一个人漂泊在洛阳和长安之间,
一直没有回到家乡。(板书:孤独)
③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④倍:更加。(每逢重阳佳节,总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⑤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处要利用活动提示里的表格,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⑥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的,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
(登高、插茱萸。)
②他们在登高、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
今,你有没有过重阳 节登高的经历?
出示图片,介绍茱萸: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
萸的习俗。
③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④想象画面:诗人的兄弟们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会想 些什么?如果你是
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板书:思念)
小结: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两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
一人。
⑤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首先,抓重点词是 理解诗句意思的一个很好的办法,能够引导学
生在阅读中捕捉敏感的词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其次,通过想象画面,
模拟对话,很好地再现了诗中描写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对古诗的直观理解。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播放生字书写动漫,观察生字,说说注意点。
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酉”。
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反犬旁第三笔是“”,不出头。
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两个土,要注意横画间距均匀。
牧:左右结构,左边的牛字旁末笔是提。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练习。
4.学生书写展示,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写字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在课 上要给予学生
观察、示范、临写的时间,让学生识准字,写好字。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积累和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2.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小组 合作,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
了解过节的风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 出,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
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通过指导学生去了解自 己感兴趣的传统
节日,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
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多种方式诵读,理解古诗意思。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传统文化,目的是让学 生领略我国古代的
经典文化,理解并背诵古诗,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这三首
古诗时,我注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初步体会诗人
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学 古诗时,采用多种方式读,如:自由读、同桌读、范读、
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使学生熟读成诵。从而 使学生慢慢喜欢上古诗。
2.读中想象,体会诗人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 习古诗,要求能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
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到了中年级,要求诵读 优秀诗文,注意
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创设不同的
情境,让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想象《清明》中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想象《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诗人和兄弟之间的思念,充分感受到了诗中蕴含的作者的
情感。

库伦旗-我们的节日春节作文


厦门市事业单位招聘-推荐表自我鉴定


重庆大学教学网-周末短信


描写冬天的好句-小学班级工作总结


禁毒教育-三年级作文我的同学


江西省工艺美术馆-调度员职责


前出师表-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张玮玮-爱情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