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人教版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写景的散文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魂”等7个生字,会写“旧”“符”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背诵三
首古诗。
3.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重点
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元日》
(课前播放歌曲《过大年》,播映喜庆的图片)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过完不久,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
(指名回答并板书:正月
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作“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
”就是一年的第
一天。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二、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别人家怎么过节。
A.放鞭炮
B.吃年夜饭,喝酒庆祝 C.贴对联
2.教师归纳:(幻灯片出示)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举杯同庆,迎接新年;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三、联系“春节”,想想“元日”
过渡:其实,古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现在没
有太大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
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元日”的。
1.会读古诗。
(1)学生自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幻灯片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3)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4)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注。
(5)古诗朗读欣赏,学生配乐跟读。
(6)再读古诗,读出停顿和节奏。
(7)多种形式练习朗读。
(8)送字宝宝回家。(幻灯)
1
2.理解古诗。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
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
读懂了哪句诗”。
(3)集
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
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
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3.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高兴。)
(2
)作者的心情也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
来。请你试着把诗中
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3)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
4.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2)小结、介绍: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之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
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
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
分。
5.了解作者生活,体味诗的深层内含。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有谁知道他?(指名简单介绍)
(2)师出示、介绍:介绍王安石。
(3)再读古诗,诗中哪一句与王安石除旧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总把新桃换旧符。)
6.根据生活实物,学习生字。
爆: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屠:古时用屠苏酒以祛除瘟疫,现今指宰杀。
符:古时的符是用竹子制成的。
第二课时《清明》
一、提问设疑,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诗。介绍古诗的作者杜牧,揭示题目。
我们来学习古诗《清明》。(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清明这个节气、节日。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1.指名读诗。
2.范读。(出示课件)
3.分组读诗。
4.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二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标注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2
(4)师归纳,生质疑:学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
欲断魂”?这时
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
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
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句诗。
2.学习第三句(课件出示第三、四句):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
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
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
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
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 )朝的( )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
(
)的景色和(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有感情地背诵《清明》,默写《清明》。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清明》所描写的场景。
第三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激情导入,揭示主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
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王维的《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结合课前了解的材料)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二、初读古诗,感悟诗意
(一)认音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
3.再读诗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
(三)悟情
(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简介诗作背景。
②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
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
人,所以说是异客。
③王维独在异
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
夜夜啊)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3
①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
②口头
练习:诗人离开家乡亲人两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所以
说:(生齐读)每逢佳节
倍思亲
③同学们,课前让你们了解了很多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俗?
④王维过
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他又是
什么感觉?(难过、悲伤
、伤心,怕过节。)
⑤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口头练习说话:)春节
之时,外
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
端午节了,……中秋来临,……除夕之夜,……
⑥今天是重阳节了,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
⑦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说出来。
⑧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反复读诗句体会王维的情感。
(3)导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指名朗读诗句。
②边读边想象一下:王维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吗?
③师:我的亲人朋友们,
思念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把你们的思念说出来吧,我一定会感
受得到的。分组、分男女读诗句。
三、诵读积累,学会背诵
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但我的功名还
没成就,现在只能寄
回我的一首诗,你们从诗中就能读懂我的心啊。
1.感情诵读。
2.积累背诵。
四、延伸拓展,交流心得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
异地,遇到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
而知。见面时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
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王维好不容
易见到故人了,他想问的是什么呢?
1.出示:《杂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交流自学情况。
3.诗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每一人每一事,连家乡的每一草每一木都
在他的牵挂之中。
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再齐读《杂诗》。
板书设计
9 古诗三首
元日 除夜
燃爆竹 事成空
饮屠苏
愁
换旧符 脸憔悴
同节不同情
孤独 思念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少不了“指导朗读”。为让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
中的感情
,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想象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
的形象与诗的韵律、
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4
品味诗句蕴含的意蕴。同时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诗句的含蓄之处,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
学生在边读诗,边想象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交流中,一起走
进那浓浓
的氛围之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