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9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玛丽莲梦兔
749次浏览
2020年11月19日 03: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什么是斗茶-向往的大海

2020年11月19日发(作者:米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9首
1、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 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
间小路。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 声黄鹂的欢鸣
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
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简析】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 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
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 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
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 增添了
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 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
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 爽,游兴愈浓。诗人乘
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
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
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
出行归而兴 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
剪裁之精当。


2、惠崇《春江晓景 》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
所做的题画诗。晓 :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
豚时,用 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 豚春天要
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简析】
竹林外 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 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
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 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
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3、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简析】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 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
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 说:“余
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
吾心之 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
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 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
正所谓 “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
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 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
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 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
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


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
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
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
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 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
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 静态写照。飞
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
映 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
感。



4、忆
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简析】
白居易先 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 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南》,
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
赞叹。次句“风景旧 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
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 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 br>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红;
春江水清,波碧, 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
“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 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现
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 红胜火”“绿
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
江 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5、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文】
独自在他乡作外乡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不禁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简析】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 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
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
取功名。这首诗抒发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反映
出人们的心声,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朴素无华,蕴藉深厚,用词精练,曲折有
致,堪称千 古绝唱。



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 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
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 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
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 行路
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
断魂”呢 ?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
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 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
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
二来饮点酒,解解 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
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 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
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 语言,行人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
子( 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
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 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
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7、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 酒,吊在井里,
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
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 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
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 ,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
可以驱除魔鬼。
【简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
治的思想感情。 < br>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
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 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
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 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
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
是一种 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 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 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
寓意深刻的好诗。


8、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3.怜:爱。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野渡:郊野的渡口。
【简析1】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
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 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


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
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 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
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
口没有行人,一只渡 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
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 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
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 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
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 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
(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的 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
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 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
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 却似乎不以为意。后两句写晚雨野渡
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 也许船夫已
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 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
“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诗
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
显然, 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 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
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 的情事,而胸襟恬淡,
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9、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 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
色。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简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 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
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 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
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 深邃,富于情
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 孟
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
不到的春景— —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
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 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
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 喜。诗中第一句的
“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 br>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
变到惊异、欣喜, 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
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 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
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
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 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
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 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
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 来躲去。不,岂只是
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
爱,没有诗人的一片 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
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 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
品。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 进士出身的白居易,
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
在琵琶行一诗中, 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


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 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
沧桑的隐喻色彩。

央视挂历-婚礼流程策划


济南招聘网站大全-食品厂规章制度


副食品-朱友珪


解约协议-云南人才考试网


环境污染作文-初一英语试题


丑小鸭续写-学雷锋树新风手抄报


考生来源-吉林省工商学院


2015国考职位表-看望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