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简历封面制作-称赞人的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标解读
一 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初步认识分
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
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
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
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
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
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
及对运算结
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
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
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
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能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 28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
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
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
切联系.
4.能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二、 三年级下册课程目标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
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
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 28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
单位,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
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解决问题
1.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
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
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3 28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
活动
――“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
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
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
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
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
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
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
含义,会
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法.
4. 认识东、南、西、北、
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
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
能用
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
线.
5.认
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
米、平方千米、公顷),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
4 28
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
面积.
6.认识
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
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
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
均数的
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
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
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
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
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
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
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
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让学生在自主探索
中
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5 28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
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
向”“面积”两个单元.这些内容不仅对学
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
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
空
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
对统计作
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
整理数据的
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
一些简单的问题
等.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
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
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
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册实验教材
作
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
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在“解
决问题”和“数学广角”
单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
策
略的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 28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
力,
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
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
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
目标之一.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
数学的魅力和
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
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
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
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
素,实验教材注意选择
内容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
到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安排了6处“你知道吗?”2处“生活中的数学”2个“数
学游戏”.介绍了我国古代指南针
的发明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丈量
土地面积的单位——亩,以及除号的出现史、小数的发展史等.这些<
br>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
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
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
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7
28
(3)增加自主探索、设计与制作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更多的需要学
生自主探索,自己进行设计与制
作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
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
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三、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
观念.
2.结
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
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
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
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二、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
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
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
下、左、右、
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
南、西、北
、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
三、编排特点
1.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8 28
儿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基本空间
方位之后,才能够掌握按水平方
向分出的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
有研究证明三、四年级学生掌握水平方向(东、南、西、北等)是
依
赖于他们在地图上区分基本空间方向的能力的.[1]所以,教材把有关
东、南、西、北等方
位知识的认识安排在本册,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设计教学情境,帮
助学生掌握
本单元内容.
2.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三
年级儿童(8~9岁)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
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
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创设了许多既符合这一
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
亲身体验方
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
教科书中设计了
让学生到操场上学习辨认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在观察、描述
和交流的过程中
体验方位的知识.
四、教学建议
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
握还是
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
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
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
9 28
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
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
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
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
br>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
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
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三、编排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
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
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10 28
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
个具体问题之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
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
产生了.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本
单元的七个
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这些内容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
丰富的估算素材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
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
4.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本单元创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
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
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
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
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
除法,教材
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
的若干问题.但
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需要.因此,
11 28
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
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等联
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
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
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
程”,是《数学课
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
,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
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
÷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 )=60.又如,教学除法的验
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
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
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
互关
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
第三单元 统计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
这两种统计图,
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2 28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
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
理数据的方法,会用
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
个或多
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
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
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
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
条
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
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
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具体编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
位的纵向条形统
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
是横向条形
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
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
析,通过分析寻找信
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2.平均数
平
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
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
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13 28
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
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
累了大量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
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教学本单元时,要充
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达到教学目标.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会利用
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
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
计的意义.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
教学重点放在平均
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
实际上,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
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
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
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
第四单元
年、月、日
一、 教学目标
14 28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
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
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
br>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内容
1.学生已经在三年级
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
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
识,也越
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
基础.本单元正是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
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
算方法.
本单元结构如下:
2.义务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制第六册的第三单元.本
单元在
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
三、编排特点
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意义的素材.
第46页,主题图,提供了几幅有意义的日子
的图片,从学生熟
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
以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52页,呈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场景:妈妈带着女
儿
去百货商场,看到商场门口的牌子上的“营业时间:9:00~21:00”,
引出了对24
时计时法的探讨.
15 28
第53页,通过解决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
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四、教学建议
1.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
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
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教学时,教师就
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
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
的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年、月、
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
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
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教学时,应加强对钟面的观察,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
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
br>学习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
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
开始,转动分针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
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
实践活动:制作年历
一、教学内容
16 28
教材在学生学习完“年、月、日”这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制作年
历的
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
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调查.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
年历多种多样,为了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它们,
安排学生在制作年历以前交流年历的式样是必要的.教材展
示了具有
代表性的四种不同种类的年历,实际教学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加以补充和展
示.
2.讨论与制作.
教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年历的制作活动.教材中以<
br>单张年历为例,展示了一种制作方法.教材中提供的年历制作方法仅
是一个范例,实际教学中,可
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创新,制作出多
种样式的年历.
3.展示与交流.
在制作完
成之后,教材安排了小组间的年历展示和交流.在实际教
学中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制作情况进行引导,使学
生发现不同小组制作
的年历的优点,同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和借鉴,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培养学
生向他人学习、与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4.应用.
17 28
最后教材提出了一个问题“制作的年历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的
提
出,可以使学生更深一步地思考和体验年历(以及年月日知识)在
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述制作
活动的四个部分中,制作方法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在制
作过程中,从年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体现了年月
日之间的内在关系,
不仅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而且使学生初步
学会用
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学
会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2.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 学 目 标
1.
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
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计算方法.
3.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作用.
18 28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内容.
三、编排特点
1.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
送信)、
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探讨计算方法.然
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
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与解
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
学与现实生活
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
常生活
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
的意义.本单元教材
,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
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
算”“提倡算
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
四、教学建议
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
中
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以往的计算教学过多强调运算技能的训
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
练,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
19 28
趣,甚至讨厌数学,害怕数学.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
天所提倡的.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
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
景.
2. 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
识的形成过程,是《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
一.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
讨整十、整百
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
算方法.给学
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3.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
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
养.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
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
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
行计算更合理.这样
,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
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六单元 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
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
20 28
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
方分米、1平方
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
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
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
教材说明
二、教学内容
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
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
土地面积单位.
三、编排特点
1.展现概念的生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
分地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
导学生
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
米、1平方米的实际
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
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
.
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
21 28
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
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
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
的应用.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5.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
宜的问题
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
在讨论常用面积单
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
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
获得探究的体
验.
四、教学建议
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
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
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
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
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
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
眼、耳多种感管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
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
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
22 28
在本单元中,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
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
作实验,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
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
过两位的小数.
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
三、编排特点
1.联系儿童生活认识小数.
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
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
义,
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
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
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
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
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
,
23 28
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
再作抽象.
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
教师引导
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文具
商店一角)具有一
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
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
答案.
四、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
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
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
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
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 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
br>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
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
,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
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
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
学生自行探究的学
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
24 28
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
他们自己总结计
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br>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
算解决
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
步计算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
学生运
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
数学问题,感受数学
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
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
于发展学生
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5 28
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
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
一问题可以有不
同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
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
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
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
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
调动学
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
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
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
.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
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
引
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
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
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设计校园
一、教学内容
在学生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
关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
了“设计校园”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已学的
26 28
有关知识,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
中的问题,培养
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爱家乡的良
好情感.教
材呈现了这一实践活动的四个环节.
1.调查本学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通过收集本学校和其他学校
的信
息,为重新设计校园打下基础.
2.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根据
学生自己或教
师的日常需要,二是与其他学校相比较.教材中具体举了四个例子,
实际教学中的
讨论不必限制在这些方面,可以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
及自己的需求加以分析与设计.
3.设
计新校园.这里涉及到一些需要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
题——场地面积的大小,添设项目的形状
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学生
去进行实际测量.除了教材提示的乒乓球台是否能够放得下的问题
外
,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学生要综合调查和分析的结果,以及本校园
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
展示各小组的设计.组织数学实践活动除了要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
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学习运用所学的
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
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
找到本组和其他组设计的优缺点,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
二、教学建议
1.适时进行指导.
27 28
这个实践活动宜采取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教师应放
手让学生自
己分析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但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指
导.在室外活动
中,教师要注意检查每个小组是否分工明确,同时监
督学生是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组的计划,充分体现
出教师的指导作
用.
2.注意评价的鼓励性.
设计活动完成之后,请每个小组将本
组的设计平面图挂到黑板上
进行展示与交流,请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要注意评价的鼓励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教学建议
集合和等
量代换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
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
体会这两种思想方
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
题就可以
了,教学时老师不要使用集合、集合的元素、基数、交集、
并集、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语言进行描述.
2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