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奥数)[doc]

萌到你眼炸
893次浏览
2020年11月19日 09:0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快乐的元宵节-大学社团活动

2020年11月19日发(作者:能静)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三年级






上 册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一)

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二)

第三讲 上楼梯问题

第四讲 植树与方阵问题

第五讲 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第六讲 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七讲 填算式(一)

第八讲 填算式(二)

第九讲 数字谜(一)

第十讲 数字谜(二)

第十一讲 巧填算符(一)

第十二讲 巧填算符(二)

第十三讲 火柴棍游戏(一)

第十四讲 火柴棍游戏(二)

第十五讲 综合练习题






下 册

第一讲 从数表中找规律

第二讲 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谈起

第三讲 多笔画及应用问题

第四讲 最短路线问题

第五讲 归一问题

第六讲 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 和倍问题

第八讲 差倍问题

第九讲 和差问题

第十讲 年龄问题

第十一讲 鸡兔同笼问题

第十二讲 盈亏问题

第十三讲 巧求周长

第十四讲 从数的二进制谈起

第十五讲 综合练习


例 3 300-73-27

② 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 27)
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一)
=300-100=200
一、加法中的巧算
②式=1000-(90+80+20+10)
1.什么叫“补数”?
=1000-200=800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例4 4723-(723+189)
如:1+9=10,3+7=10,
② 2356-159-256
2+8=10,4+6=10,
解:①式=4723-723-189
5+5=10。
=4000-189=3811
又如:11+89=100,33+67=100,
②式=2356-256-159
22+78=100,44+56=100,
=2100-159
=1941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
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例 5 ①506-397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②323-189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③467+997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④987-178-222-390
如: 87655→12345, 46802→53198,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 3再加上)
87362→12638,…
=109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2.互补数先加。
=123+11=134
例1 巧算下面各题:
③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①36+87+64 99+136+101
=1464
③ 1361+972+639+28
④式=987-(178+222)-390
解:①式=(36+64)+87
=987-400-400+10=197
=100+87=187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②式=(99+101)+136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200+136=336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
③式=(1361+639)+(972+28)
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
=2000+1000=3000
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
3.拆出补数来先加。
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
a+(b+c+d)=a+b+c+d
a-(b+a+d)=a-b-c-d
=200+861=1061
a-(b-c)=a-b+c
②式=(548-4)+(996+4)
例6 ①100+(10+20+30)
=544+1000=1544
② 100-(10+20+3O)
③式=(9898+102)+(203-102)
③ 100-(30-10)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解:①式=100+10+20+30
如:
=160

②式=100-10-20-30

=40

③式=100-30+10

=80


例7 计算下面各题:

① 100+10+20+30

② 100-10-20-30

③ 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00+60=160
二、减法中的巧算
②式=100-(10+20+30)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100-60=40
上 册


③式=100-(30-10)
=100-20=80
2.带符号“搬家”
例8 计算 325+46-125+54
解:原式=325-125+46+54
=(325-125)+(46+54)
=200+100=3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
125,
+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9 计算9+2-9+3
解:原式=9-9+2+3=5
4.找“基准数”法
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
数”。
例10 计算 78+76+83+82+77+80+79+85
=640



习题一
一、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① 1000-547
② 100000-85426
③ 1111111111-1111111111
④ 78053000000-78053
二、用简便方法求和:
①536+(541+464)+459
② 588+264+148
③ 8996+3458+7546
④567+558+562+555+563
三、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 1870-280-520
② 4995-(995-480)
③ 4250-294+94
④ 1272-995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① 478-128+122-72
② 464-545+99+345
③ 537-(543-163)-57
④ 947+(372-447)-572
五、巧算下列各题:
① 996+599-402
② 7443+2485+567+245
③ 2000-1347-253+1593
④3675-(11+13+15+17+19)
习题一解答
一、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① 1000-547=453
② 100000-85426=14574
③ 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
④ 78053000000-78053=78052921947
此题主要是练习直接写出“补数”的方法:从最高位写起,其
各位数字用“凑九”而得,最后个位凑10而得。
二、用简便方法求和:
① 536+(541+464)+459
=(536+464)+(541+459)
=2000
② 588+264+148
=588+(12+252)+148
=(588+12)+(252+148)
=600+400
=1000
③ 8996+3458+7546
=(8996+4)+(3454+7546)
=9000+11000(把 3458分成 4和=9000+11000 3454)
=20000
④ 567+558+562+555+563
=560×5+(7-2+2-5+3)(以560为基准数)
=2800+5=2805
三、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 1870-280-520
=1870-(280+520)
=1870-800
=1070
②4995-(995-480)
=4995-995+480
=4000+480=4480
③ 4250-294+94
=4250-(294-94)
=4250-200=4050
④ 1272-995
=1272-1000+5
=277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① 478-128+122-72
=(478+122)-(128+72)
=600-200
=400
② 464-545+99+345
=464-(545-345)+100-1
=464-200+100-1
=363
③537-(543-163)-57
=537-543+163-57
=(537+163)-(543+57)
=700-600
=100
④ 947+(372-447)-572
=947+372-447-572
=(947-447)-(572-372)
=500-200
=300
五、巧算下列各题:
①996+599-402=1193
②7443+2485+567+245=10740
③2000-1347-253+1593=1993
④3675-(11+13+15+17+19)=3600





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二)
一、乘法中的巧算
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
如:6×5=30
16×5=80
116×5=580。
例8 一个数乘以11,“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如 2222×11=24442

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 计算①123×4×25
② 125×2×8×25×5×4
解:①式=123×(4×25)
=123×100=12300
②式=(125×8)×(25×4)×(5×2)
=1000×100×10=1000000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
② 56×125
③ 125×5×32×5
解:①式=6×(4×25)
=6×100=600
②式=7×8×125=7×(8×125)
=7×1000=7000
③式=125×5×4×8×5=(125×8)×(5×5×4)
=1000×100=100000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解:①式=175×(34+66)
=175×100=17500
②式=67×(12+35+52+1)
= 67×100=6700
(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 67×1)
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
=12300+123=12423
②式=123×(100-1)
=12300-123=12177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 一个数×10,数后添0;
一个数×100,数后添00;
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
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 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例7 一个偶数乘以5,可以除以2添上0。









2456×11=27016











例9 一个偶数乘以15,“加半添0”.
24×15
=(24+12)×10
=360
因为
24×15
= 24×(10+5)
=24×(10+10÷2)
=24×10+24×10÷2(乘法分配律)
=24×10+24÷2×10(带符号搬家)
=(24+24÷2)×10(乘法分配律)
例10 个位为5的两位数的自乘:十位数字×(十位数字加1)
×100+25
如15×15=1×(1+1)×100+25=225
25×25=2×(2+1)×100+25=625
35×35=3×(3+1)×100+25=1225
45×45=4×(4+1)×100+25=2025
55×55=5×(5+1)×100+25=3025
65×65=6×(6+1)×100+25=4225
75×75=7×(7+1)×100+25=5625
85×85=8×(8+1)×100+25=7225
95×95=9×(9+1)×100+25=9025
还有一些其他特殊因数相乘的简便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
参看《算得快》一书。
二、除法及乘除混合运算中的巧算
1.在除法中,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巧算
商不变的性质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零除外),商不变.利用这个性质巧算,使除数变为整十、
整百、整千的数,再除。
例11 计算①110÷5 3300÷25
③ 44000÷125


解:①110÷5=(110×2)÷(5×2)
=220÷10=22
②3300÷25=(3300×4)÷(25×4)
=13200÷100=132
③ 44000÷125=(44000×8)÷(125×8)
=352000÷1000=352
2.在乘除混合运算中,乘数和除数都可以带符号“搬家”。
例12 864×27÷54
=864÷54×27
=16×27
=432
3.当 n 个数都除以同一个数后再加减时,可以将它们先加

之后再除以这个数。
例13 13÷9+5÷9 ②21÷5-6÷5
③2090÷24-482÷24
④187÷12-63÷12-52÷12
解:①13÷9+5÷9=(13+5)÷9
=18÷9=2
②21÷5-6÷5=(21-6)÷5
=15÷5=3
③2090÷24-482÷24=(2090-482)÷24
=1608÷24=67
④187÷12-63÷12-52÷12
=(187-63-52)÷12
=72÷12=6
4.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或添“括号”的方法:如果“括
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不变;
如果“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乘号
变成除号,原除号就要变成乘号,添括号的方法与去括号
类似。
即 a×(b÷c)=a×b÷c 从左往右看是去括号,
a÷(b×c)=a÷b÷c 从右往左看是添括号。
a÷(b÷c)=a÷b×c
例14 1320×500÷250
②4000÷125÷8
③5600÷(28÷6)
④372÷162×54
⑤2997×729÷(81×81)
解:① 1320×500÷250=1320×(500÷250)
=1320×2=2640
②4000÷125÷8=4000÷(125×8)
=4000÷1000=4
③5600÷(28÷6)=5600÷28×6
=200×6=1200
④372÷162×54=372÷(162÷54)
=372÷3=124
⑤2997×729÷(81×81)=2997×729÷81÷81
=(2997÷81)×(729÷81)=37×9
=333



习题二
一、用简便方法求积:
①17×100
②1112×5
③23×9
④23×99
⑤12345×11
⑥56789×11
⑦36×15
二、速算下列各题:
①123×25×4
②456×2×125×25×5×4×8
③25×32×125
三、巧算下列各题:
①15000÷125÷15
②1200÷25÷4
③27000÷(125×3)
④360×40÷60
四、巧算下列各题:
①11÷3+4÷3
②19÷5-9÷5
③234×11+234×88
习题二解答
一、用简便方法求积:
①17×100=1700
②1112×5=5560
③23×9=230-23=207
④23×99=2300-23=2277
⑤12345×11=135795
⑥56789×11=624679
⑦36×15=(36+18)×10=540
二、速算下列各题:
①123×25×4=123×(25×4)=12300
②456×2×125×25×5×4×8
=456×(2×5)×(25×4)×(125×8)
=456000000
③25×32×125
=(25×4)×(125×8)
=100000
三、巧算下列各题:
①15000÷125÷15=15000÷15÷125=8
②1200÷25÷4=1200÷(25×4)=12
③27000÷(125×3)
=27000÷3÷125=9×(1000÷125)
=9×8=72
④360×40÷60=360÷60×40=240
四、巧算下列各题:
①11÷3+4÷3=(11+4)÷3=5
②19÷5-9÷5=(19-9)÷5=2
③234×11+234×88
=234×(11+88)=234×99
=234×100-234=23166



第三讲 上楼梯问题
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每上一层楼梯需要1分钟,那么从一
层上到四层需要多少分 钟?如果你的答案是4分钟,那么你
就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3分钟。


为什么是3分钟而不是4分钟呢?原来从一层上到四层,只
要上三层楼梯,而不是四层楼梯。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类似的问题。
例1 裁缝有一段16米长的呢子,每天剪去2米,第几天剪去
最后一段?
分析 要求还需要多少秒才能到达,必须先求出上一层楼梯
需要几秒,还要知道从4楼走到8楼共走几层楼梯.上一层楼
梯需要:48÷(4-1)=16(秒),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
(层)楼梯。到这里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解:上一层楼梯需要:48÷(4-1)=16(秒)
分析 如果呢子有2米,不需要剪;如果呢子有4米,第一天
从4楼走到8楼共走:8-4=4(层)楼梯
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4米里有2个2米,只用1天;如果呢 还需要的时间:16×4=64(秒)
子有6米,第一天剪去2米,还剩4米,第二天就可以剪去最
答:还需要64秒才能到达8层。
后一段,6米里有3个2米,只用2天;如果呢子有8米,第一
例6 晶晶上楼,从1楼走到3楼需要走36级台阶,如果各层
天剪去2米,还剩6米,第二天再剪2米,还剩4米,这样第 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那么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
三天即可剪去最后一段,8米里有4个2米,用3天,…… 多少级台阶?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用的天数比2米的个数少1.因分析 要求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必须
先求出每一层楼梯有多少台阶,还要知道从一层走到6层需
此,
要走几层楼梯。
只要看16米里有几个2米,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从1楼到3楼有3-1=2层楼梯,那么每一层楼梯有36÷2=18
解:16米中包含2米的个数:16÷2=8(个)
(级)台阶,而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6-1=5(层)楼梯,这
剪去最后一段所用的天数:8-1=7(天)
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答:第七天就可以剪去最后一段。
(3-1)=18(级台阶)
例2 一根木料在24秒内被切成了4段,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
解:每一层楼梯有:36÷
晶晶从1层走到6层需要走:18×(6-1)=90(级)台阶。
段,需要多少秒?

答:晶晶从第1层走到第6层需要走90级台阶。

注:例1~例4所叙述的问题虽然不是上楼梯,但它和上楼

梯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自己去体会.爬楼梯问题的解


题规律是:所走的台阶数=每层楼梯的台阶数×(所到达的
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切的次数总比切的段数少1.因此,在24
层数减起点的层数)。
秒内切了4段,实际只切了3次,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切一
次所用的时间了,又由于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实际上切
了4次,这样切成5段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来了。
解:切一次所用的时间:24÷(4-1)=8(秒)
切5段所用的时间:8×(5-1)=32(秒)
答:用同样的速度切成5段,要用32秒。
例3 三年级同学120人排成4路纵队,也就是4个人一排,排
成了许多排,现在知道每相邻两排之间相隔1米,这支队伍
长多少米?
解:因为每4人一排,所以共有:120÷4=30(排)
30排中间共有29个间隔,所以队伍长:1×29=29(米)
答:这支队伍长29米。
例4 时钟4点钟敲4下,12秒钟敲完,那么6点钟敲6下,几
秒钟敲完?
分析 如果盲目地计算:12÷4=3(秒), 3×6=18(秒),
认为敲6下需要18秒钟就错了.请看下图:


习题三
1.一根木料截成3段要6分钟,如果每截一次的时间相等,那
么截7段要几分钟?
2.有一幢楼房高17层,相邻两层之间都有17级台阶,某人从
1层走到11层,一共要登多少级台阶?
3.从1楼走到4楼共要走48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的台阶数
都相同,那么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级台阶?
4.一座楼房每上1层要走16级台阶,到小英家要走64级台阶,
小英家住在几楼?
5.一列火车共20节,每节长5米,每两节之间相距1米,这列
火车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通过81米长的隧道,需要几分
钟?
6.时钟3点钟敲3下,6秒钟敲完,12点钟敲12下,几秒钟敲
完?
7.某人到高层建筑的10层去,他从1层走到5层用了100秒,

如果用同样的速度走到10层,还需要多少秒?

8.A、B 二人比赛爬楼梯,A 跑到4层楼时,B 恰好跑到3层


楼,照这样计算,A 跑到16层楼时,B 跑到几层楼?

9.铁路旁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某旅客为了计算火车的速
时钟敲4下,其间有3个间隔,每个间隔是:12÷3=4(秒);
度,测量出从第一根电线杆起到经过第37根电线杆共用了2
时钟敲6下,其间共有5个间隔,所用时间为:
分钟,火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4×5=20(秒)。
习题三解答
解:每次间隔时间为:12÷(4-1)=4(秒)
1.解:每截一次需要:6÷(3-1)=3(分钟),截成7段要3×
敲 6下共用的时间为:4×(6-1)=20(秒)
(7-1)=18(分钟)
答:时钟敲6下共用20秒。
答:截成7段要18分钟。
例5.某人要到一座高层楼的第8层办事,不巧停电,电梯停
2.解:从1层走到11层共走:11-1=10(个)楼梯,从1层走
开,如从1层走到4层需要48秒,请问以同样的速度走到八
到11层一共要走:17×10=170(级)台阶。
层,还需要多少秒?
答:从1层走到11层,一共要登170级台阶。


3.解:每一层楼梯的台阶数为:48÷(4-1)=16(级),从1 ③ 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
棵。
楼到6楼共走:6-1=5(个)楼梯,从1楼到6楼共走:16×5=80

(级)台阶。

答:从1楼到6楼共走80级台阶。

4.解:到小英家共经过的楼梯层数为:64÷16=4(层),小


英家住在:4+1=5(楼)

答:小英家住在楼的第5层。

5.解:火车的总长度为:5×20+1×(20-1)=119(米),火
棵数=段数-1
车所行的总路程:119+81=200(米),所需要的时间:
=全长÷株距-1.如右图所示.段数为5段,植树棵数为4棵。
200÷20=10(分钟)
株距=全长÷(棵数+1)。
答:需要10分钟。
2.封闭的植树路线
6.解:每个间隔需要:6÷(3-1)=3(秒),12点钟敲12


下,

需要3×(12-1)=33(秒)

答:33秒钟敲完。

7.解:每上一层楼梯需要:100÷(5-1)=25(秒),还需要


的时间:25×(10-5)=125(秒)

答:从5楼再走到10楼还需要125秒。

8.由 A 上到4层楼时,B 上到3层楼知,A 上3层楼梯,B

上2

层楼梯。那么,A 上到16层时共上了15层楼梯,因此 B 上
例如: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
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2×5=10个楼梯,所以 B 上到10+1=11(层)。
如右图所示。
答:A 上到第16层时,B 上到第11层楼。
棵数=段数=周长÷株距.
9.解:火车2分钟共行:50×(37-1)=1800(米)
二、方阵问题
2分钟=120秒
学生排队,士兵列队,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如果
火车的速度:1800÷120=15(米秒)
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就
答:火车每秒行15米。

叫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 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
第四讲 植树与方阵问题
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一、植树问题
② 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要想了解植树中的数学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首先要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牢记三要素:①总路线长.②间距(棵距)长.③棵数.只要知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③ 中实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
关于植树的路线,有封闭与不封闭两种路线。
(或
1.不封闭路线
物)数。
例:如图
例1 有一条公路长900米,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

栽一根电线杆,可栽多少根电线杆?


分析 要以两棵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作为分段标准.公路全长

可分成若干段.由于公路的两端都要求栽杆,所以电线杆的

根数比分成的段数多1。

解:以10米为一段,公路全长可以分成

① 若题目中要求在植树的线路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段数
900÷10=90(段)
多1.如上图把总长平均分成5段,但植树棵数是6棵。
共需电线杆根数:90+1=91(根)
全长、棵数、株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答:可栽电线杆91根。
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例2 马路的一边每相隔9米栽有一棵柳树.张军乘汽车5分钟
全长=株距×(棵数-1) 共看到501棵树.问汽车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株距=全长÷(棵数-1)
分析 张军5分钟看到501棵树意味着在马路的两端都植树
② 如果题目中要求在路线的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
了;只要求出这段路的长度就容易求出汽车速度.
植树时的棵数少1,即棵数与段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
解:5分钟汽车共走了:
间的关系就为:
9×(501-1)=4500(米),
全长=株距×棵数;
汽车每分钟走:4500÷5=900(米),
汽车每小时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900×60=54000(米)=54(千米) ② 又知道这个大三角形三个顶点上栽的一棵花是相邻的
列综合式: 两条边公有的,所以大三角形三条边上共栽花
9×(501-1)÷5×60÷1000=54(千米) (17-1)×3=48(棵)。
答:汽车每小时行54千米。 ③.再看图中画斜线的小三角形三个顶点正好在大三角形的
例3 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 边上.在计算大三角形栽花棵数时已经计算过一次,所以小
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 三角形每条边上栽花棵数为9-2=7(棵)
少人? 解:大三角形三条边上共栽花:
分析 根据四周人数和每边人数的关系可以知:
(9×2-1-1)×3=48(棵)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可以求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
中间画斜线小三角形三条边上栽花:
那么整个方阵队列的总人数就可以求了。
(9-2)×3=21(棵)
解: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60÷4+1=16(人)
整个花坛共栽花:48+21=69(棵)
整个方阵共有学生人数:16×16=256(人) 答:大三角形边上共栽花48棵,整个花坛共栽花69棵。

答:方阵最外层每边有16人,此方阵中共有256人。

例4 晶晶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最外一层每边
习题四
有围棋子14个.晶晶摆这个方阵共用围棋子多少个?
分析 方阵每向里面一层,每边的个数就减少2个.知道最外
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3米栽种一棵树.
面一层每边放14个,就可以求第二层及第三层每边个数.知
问:共需树苗多少株?
2.有一正方形操场,每边都栽种17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
道各层每边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各层总数。
共种树多少棵?
解:最外边一层棋子个数:(14-1)×4=52(个)
3.在一条路上按相等的距离植树.甲乙二人同时从路的一端
第二层棋子个数:(14-2-1)×4=44(个)
的某一棵树出发.当甲走到从自己这边数的第22棵树时,乙
第三层棋子个数:(14-2×2-1)×4=36(个).
刚走到从乙那边数的第10棵树.已知乙每分钟走36米.问:甲
摆这个方阵共用棋子:
每分钟走多少米?
52+44+36=132(个)
4.在一根长100厘米的木棍上,从左向右每隔6厘米点一个红
还可以这样想:
中空方阵总个数=(每边个数一层数)×层数×4进行计算。
点.从右向左每隔5厘米点一个红点,在两个红点之间长为4
厘米的间距有几段?
解:(14-3)×3×4=132(个)
习题四解答
答:摆这个方阵共需132个围棋子。
例5 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0米.每隔6米种一棵芍药花,
1.提示:由于是封闭路线栽树,所以棵数=段数,
3=50(棵)。
每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均匀地栽两棵月季花.问可栽多少
150÷
2.提示:在正方形操场边上栽树.正方形边长都相等,四个
棵芍药?多少棵月季?两棵月季之间的株距是多少米?
分析 ①在圆形花坛上栽花,是封闭路线问题,其株数=段
角上栽的树是相邻的两条边公有的一棵,所以每边栽树的
4=64(棵)
数. 由于相邻的两棵芍药花之间等距的栽有两棵月季,则
棵数为17-1=16(棵),共栽:(17-1)×
答:共栽树64棵。
每6米之中共有3棵花,且月季花棵数是芍药的2倍。
3.解:甲走到第22棵树时走过了22-1=21(个)棵距.同样乙
解:共可栽芍药花:180÷6=30(棵)
走过了10-1=9(个)棵距.乙走到第10棵树,所用的时间为
共种月季花:2×30=60(棵)
(9×棵距÷36),这个时间也是甲走过21个棵距的时间,甲
两种花共:30+60=90(棵)
的速度为:21×棵距÷(9×棵距÷36)=84米分。
两棵花之间距离:180÷90=2(米)
相邻的花或者都是月季花或者一棵是月季花另一棵是芍药
答:甲的速度是每分钟84米。
4. 根据已知条件,从左至右每隔6厘米点一红点,不难算
花,所以月季花的株距是2米或4米。
答:种芍药花30棵,月季花60棵,两棵月季花之间距离为2
出共有17个点(包括起点,终点)并余4厘米。②100厘米
长的棒从右到左共点21个点,可分为20段,而最后一点与
米或4米。
例6 一个街心花园如右图所示.它由四个大小相等的等边三
端点重合,相当于从左到右以5厘米的间距画点. 在5与6
角形组成.已知从每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开始,到下一个顶点
的公倍数30中,不难看出有2个4厘米的小段;同样在第二
均匀栽有9棵花.问大三角形边上栽有多少棵花?整个花园
个和第三个30厘米中也各有2个,剩下的10厘米只有一个4
厘米的小段,所以在100厘米的木棍上只能有2×3+1=7(段)
中共栽多少棵花?
4厘米长的间距.







第五讲 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规律的找寻
分析 ①从已知条件中可以知道大三角形的边长是小三角
形边长的2倍.又知道每个小三角形的边上均匀栽9株, 则大
既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又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培养
这方面的能力,本讲将从几何图形的问题入手,逐步分析
三角形边上栽的棵数为
应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思考。因此,学习本讲的知识有助于
9×2-1=17(棵)。
养成全面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


惯,可以逐步掌握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问 简、多少、位置几方面的变化,就容易得到图(d)中的图
题的方法。 形了。
下面就来看几个例子。 解:在上图的“?”处应填如下图形.












例4 下图中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
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例1 按顺序观察图5—1与图5—2中图形的变化,想一想,

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带“?”的空格处应画什么样的图形?


分析 观察中,注意到图5—1中每行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减

少,而正方形的个数依次增多,且三角形的个数按4、3、


X、

1的顺序变化.显然 X 应等于2;图5—2中黑点的个数从左到

右逐次增多,且每一格(第一格除外)比前面的一格多两


个点.事实上,本题中几何图形的变化仅表现在数量关系上,
是一种较为基本的、简单的变化模式。






分析 本题中,首先可以注意到每个图形都由大、小两部分
组成,而且,大、小图形都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组
成, 图中的任意两个图形均不相同.因此,我们不妨试着把
大、小图形分开来考虑,再一次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对
于大图形来说,每行每列的图形决不重复。因此,每行每
解:在图5—1的“?”处应是三角形△,在图5—2的“?”处应
列都只有一个大正方形,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大圆,对于
小图形也是如此,这样,“?”处的图形就不难得出。


解:图中,(b)、(f)、(h)处的图形分别应填下面的

图甲、图乙、图丙.

例2 请观察右图中已有的几个图形,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
的图形。










小结:对于较复杂的图形来说,有时候需要把图形分开几
部分来单独考虑其变化规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分析 首先可以看出图形的第一行、第二列都是由一个圆、
例5 观察下列各组图的变化规律,并在“?”处画出相关的图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所组成的;其次,在所给出的图
形.

形中,我们发现各行、各列均没有重复的图形,而且所给

出的图形中,只有圆、三角形和正方形三种图形.由此,我


们知道这个图的特点是:

① 仅由圆、三角形、正方形组成;

② 各行各列中,都只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因此,根据不重不漏的原则,在第二行的空格中应填一个


三角形,而第三行的空格中应填一个正方形。

解略。

例3 按顺序观察下图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在“?”处填上合


适的图形.







分析 我们先来看这样两个图:

分析 显然,图(a)、图(b)中都是圆,而图(c)中却不
是圆;同时,图(a)、(c)中都有3个图形,而(b)中只
有两个.由此可知:图(a)到(b)的变化规律对应于图(c)
到(d)的变化规律.再注意到图(a)到图(b)中图形在繁









当我们从左到右来观察图(d)、(e)的变化规律时,我
们发现,图(d)、(e)的变化规律有与图(a)、(b)相
同的一面,即都是把一个图形变为自身的一半,但也有与
图(a)、(b)不同的一面,即图(d)、(e)中右半部分
的图形无法通过旋转原图来得到,只能通过上下翻转而获
得.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些图形的变化规律。
(甲)图与(乙)图中,点 A、B、C、D 的顺序和距离都
解:图(c)中“?”处的图形应是下面甲图,图(f)中“?”
没有改变,只是每个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如:甲图中,A
处的图形应是乙图.
在左方;而乙图中,A 在上方,……我们把这样一种位置


的变化称为图形的旋转,乙图可以看作是甲图











小结:本题是一道较为复杂的题,观察的出发点主要有3
点:
① 形状变化;② 位置变化;③ 颜色变化。
例7 四个小动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坐在第1号位子上,
小猴坐在第2号,小兔坐在第3号,小猫坐在第4号.以后它们
90°
(或一格)。
不停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
现在我们再回到题目上来,容易看出:例5题中按(a)、
交换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
(b)、(c)、(d)、(e)、 (f)、(g)、(h)、
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一直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位子后,
(i)
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参看下图)
顺序排列的9个图形,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一个图形(a

除外)都是由其前一个图形逆时针旋转
90°
而得到的.甲乙丙


丁四个图形变化规律也类似。

解:图(i)处的图形应是下面左图,丁图处的图形应是下

面右图
分析 这是“华罗庚金杯”第二届初赛的一道试题,如果有充

裕的时间,我们当然可以把十次变化的图都画出来,从而


得到答案.10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此这样的方法虽然

麻烦,却也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在初赛中,本题的思考时

间只有30秒,不可能一步步把图画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仔

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规律再做题。

注意:因为图形是由旋转而得到的,所以其中三角形、菱
方法1:因为题目中问的只是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的位
形的方向随旋转而变化,作图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点。
子是几.因此,我们只需考虑小兔的位子变化规律,小兔刚
旋转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好这个概念,可以提高观
开始时在3号位子,记为③,则
察能力,加快解题速度,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也有事半

而功倍的效果。
次交换座位,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格,每四次
下面再来看几个例子:
交换座位后,小兔又回到原处,知道了这个规律,就不难
例6 仔细观察下图中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在“?”处填入合适
得出答案.即10次后,小兔到了第2号位子。
的图形.
方法2:受方法一的启示,我们可以思考,其他小动物的变

化规律怎样?四个小动物的整体变化规律又怎样呢?事实

上,当我们仔细观察示意图时会发现,开始的图沿顺时针


方向旋转两格(即
180°
)时,恰得到第二次交换位子后的

图,

由此可以知道,每一次上下交换后再一次左右交换的结果


就相当于把原图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180°
,第十次交换位子
分析 显然,图(a)、(b)的变化规律对应于图(c)的变
后,相当于是这些小动物沿顺时针方向转了4圈半,这样,
化规律;图(d)、(e)的变化规律也对应于图(f)的变
我们就得到了小兔的位子及它们的整体变化规律.但其中需

化规律,我们先来观察(a)、(b)两组图形,发现在形
注意一点的是:单独一次上下(或 左右)的交换与旋转
90°
状、位置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即把圆变为它的一半——半
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小猫、小鼠的位子变化规律是沿逆时
圆,把三角形也变为它的一半——直角三角形;同时,变
针方向,而小猴的位子变化规律与小兔相似。
化后图形的位置相当于把原图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而得
解: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到了2号位子。
到.因此,我们很容易地就把图(c)中的直角梯形还原为等
例8 将 A、B、C、D、E、F 六个字母分别写在正方体的六
个面上,从下面三种不同摆法中判断这个正方体中,哪些
腰梯形并通过逆时针旋转而得到图(c)“?”处的图形。
字母分别写在相对的面上。






分析 本题所给的是一组立体几何图形.但是,我们注意到:
由于图(a)、(b)、(c)都是同一个正方体的不同摆
法,
习题五解答
所以,(a)、(b)、(c)可以通过旋转来互相转化,这
1.解:①图(a)到(b)的规律也就是图(c)到(d)的规
三个图形中,字母 C 所在的一面始终不改变位置.因此,这
律,所以①中“?”处应填的是下图。
三个图形的转化只能是前后转动.把图(a)向后翻转一次


90°
)得图(b),由此可知,字母 A 的对面是 D,把图

(a)向前翻转一次(
90°
)得图(c),所以,字母 B 的对


面是字母 E,最后得出只有字母 C、F 相对。
解:正方体中,相对的字母分别是 A—D、B—E、C—F。
②图(a)和(c)的规律就是图(b)到(d)的规律,也即
.因此②中“?”处的图形是下
总结:一般地说,在观察图形变化的规律时,应抓住以下
把原图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80°
图.
几点来考虑问题:

1.图形数量的变化;

2.图形形状的变化;


3.图形大小的变化;

4.图形颜色的变化;
③图(c)处的图形应是下图。
5.图形位置的变化;

6.图形繁简的变化等。

对较复杂的图形,也可分成几部分来分别考虑.总而言之,

只要全面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抓住规律、解决问题。













习题五
1.顺序观察下面图形,并按其变化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


图形。

2.答.是3.



























④把图形分为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考虑,④中“?”处的图
形应是下图.




2.一个正方体的小木块,1与6、2与5、3与4分别是相对面,
如照下图那样放置,并按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翻动,则木
块翻动到第5格时,木块正上方那一面的数字是多少?
第六讲 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许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
如:
自然数:1,2,3,4,5,6,7,… (1)
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2)
某年级各班的学生人数(按班级顺序一、二、三、四、五
班排列)
45,45,44,46,45 (3)
像上面的这些例子,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就叫做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其中第1个数称为
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个数称为第2项,…,第 n 个数就称
为第 n 项.如数列(3)中,第1项是45,第2项也是45,第3
项是44,第4项是46,第5项45。
根据数列中项的个数分类,我们把项数有限的数列(即有
有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有穷数列,把项数无限的数列(即
有无穷多个项的数列)称为无穷数列,上面的几个例子中,
(2)(3)是有穷数列,(1)是无穷数列。


研究数列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性,以作为解
发现,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它前面两项的和.即2=1+1,
决问题的依据,本讲将从简单数列出发,来找出数列的规
律。
例1 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
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①2,5,8,11,(),17,20。
②19,17,15,13,(),9,7。
③1,3,9,27,(),243。
④64,32,16,8,(),2。
⑤1,1,2,3,5,8,(),21,34…
⑥1,3,4,7,11,18,(),47…
⑦1,3,6,10,(),21,28,36,().
⑧1,2,6,24,120,(),5040。
⑨1,1,3,7,13,(),31。
⑩1,3,7,15,31,(),127,255。
(11)1,4,9,16,25,(),49,64。
(12)0,3,8,15,24,(),48,63。
(13)1,2,2,4,3,8,4,16,5,().
(14)2,1,4,3,6,9,8,27,10,().
分析与解答
①不难发现,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减去它前面一项所得的
差都等于3.因此,括号中应填的数是14,即:11+3=14。
② 同①考虑,可以看出,每相邻两项的差是一定值2.所以,
括号中应填11,即:13—2=11。
不妨把①与②联系起来继续观察,容易看出:数列①中,
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数值也相应增大,即数列①是递
增的;数列②中,随项数的增大,每一项的值却依次减小,
即数列②是递减的.但是除了上述的不同点之外,这两个数
列却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相邻两项的差都是一个定值.我
们把类似①②这样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③1,3,9,27,(),243。
此数列中,从相邻两项的差是看不出规律的,但是,从第2
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其前面一项的3倍.即:3=1×3,9= 3×3,
27=9×3.因此,括号中应填 81,即 81= 27×3,代入后,
243
也符合规律,即 243=81×3。
④64,32,16,8,(),2
与③类似,本题中,从第1项开始,每一项是其后面一项的
2倍,即:










因此,括号中填4,代入后符合规律。
综合③④考虑,数列③是递增的数列,数列④是递减的数
列,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列数中,相邻两项的
商都相等.像③④这样的数列,我们把它称为等比数列。
⑤ 1, 1, 2, 3, 5, 8,( ), 21,
34…
首先可以看出,这个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
列.现在我们不妨看看相邻项之间是否还有别的关系,可以


3=2+1,5=2+3,8=3+5.因此,括号中应填的数是 13,即
13=5+8, 21=8+13, 34=13+21。
这个以1,1分别为第1、第2项,以后各项都等于其前两项
之和的无穷数列,就是数学上有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它来
源于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一对成熟的兔子一个月能生一
对小兔,小兔一个月后就长成了大兔子,于是,下一个月
也能生一对小兔子,这样下去,假定一切情况均理想的话,
每一对兔子都是一公一母,兔子的数目将按一定的规律迅
速增长,按顺序记录每个月中所有兔子的数目(以对为单
位,一月记一次),就得到了一个数列,这个数列就是数
列⑤的原型,因此,数列⑤又称为兔子数列,这些在高年
级递推方法中我们还要作详细介绍。
⑥1, 3, 4, 7, 11, 18,( ),47…
在学习了数列⑤的前提下,数列⑥的规律就显而易见了,
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其前两项的和.因此,括号中应
填的是29,即 29=11+18。
数列⑥不同于数列⑤的原因是:数列⑥的第2项为3,而数
列⑤为1,数列⑥称为鲁卡斯数列。
⑦1,3,6,10,( ), 21, 28, 36,( )。
方法1:继续考察相邻项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










因此,可以猜想,这个数列的规律为:每一项等于它的项
数与其前一项的和,那么,第5项为15,即15=10+5,最后
一项即第 9项为 45,即 45=36+9.代入验算,正确。
方法2:其实,这一列数有如下的规律:
第1项:1=1
第2项:3=1+2
第3项:6=1+2+3
第4项:10=1+2+3+4
第5项:( )
第6项:21=1+2+3+4+5+6
第7项:28=1+2+3+4+5+6+7
第8项;36=1+2+3+4+5+6+7+8
第9项:( )
即这个数列的规律是:每一项都等于从1开始,以其项数为
最大数的 n 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因此,
第五项为15,即:15= 1+ 2+ 3+ 4+ 5;
第九项为45,即:45=1+2+3+4+5+6+7+8+9。
⑧1,2,6,24,120,( ),5040。
方法1:这个数列不同于上面的数列,相邻项相加减后,看
不出任何规律.考虑到等比数列,我们不妨研究相邻项的
商,
显然:











15=2
4
-1
31=2
5
-1
127=2
7
-1
255=2
8
-1
所以,括号中为2
6
-1即63。

所以,这个数列的规律是:除第1项以外的每一项都等于其
项数与其前一项的乘积.因此,括号中的数为第6项720,即
(11)1,4,9,16,25,( ),49,64.
1=1×1, 4=2×2, 9=3×3, 16=4×4, 25=5×5,49= 7×7,
64=8×8,即每项都等于自身项数与项数的乘积,所以括号
中的数是36。
720=120×6。
方法2:受⑦的影响,可以考虑连续自然数,显然:
第1项 1=1
第2项 2=1×2
第3项 6=1×2×3
第4项 24=1×2×3×4
第5项 120=1×2×3×4×5
第6项 ( )
第7项 5040=1×2×3×4×5×6×7
所以,第6项应为 1×2×3×4×5×6=720
⑨1,1,3,7,13,( ),31
与⑦类似:









可以猜想,数列⑨的规律是该项=前项+2×(项数-2)(第1
项除外),那么,括号中应填21,代入验证,符合规律。
⑩1,3,7,15,31,( ),127,255。


则:











因此,括号中的数应填为63。
小结:寻找数列的规律,通常从两个方面来考虑:①寻找
各项与项数间的关系;②考虑相邻项之间的关系.然后,再
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事实上,数列⑦或数列⑧的两种方法,就是分别从以上两
个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但有时候,从两个角度的综合
考虑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选择适当的方法,会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在⑩题中,1=2-1
3=2
2
-1
7=2
3
-1
本题各项只与项数有关,如果从相邻项关系来考虑问题,
势必要走弯路。
(12)0,3,8,15,24,( ), 48, 63。
仔细观察,发现数列(12) 的每一项加上1正好等于数列(11),
因此,本数列的规律是项=项数×项数-1.所以,括号中填3 5,
即 35= 6×6-1。
(13)1, 2, 2, 4, 3, 8,4, 16, 5,(
)。
前面的方法均不适用于这个数列,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
发现,本数列中的某些数是很有规律的,如1,2,3,4,
5,
而它们恰好是第1项、第3项、第5项、第7项和第9项,所以
不妨把数列分为奇数项(即第1,3,5,7,9项)和偶数项
(即第2,4,6,8项)来考虑,把数列按奇数和偶数项重
新分组排列如下:
奇数项:1,2,3,4,5
偶数项:2,4,8,16 可以看出,奇数项构成一等差数
列,
偶数项构成一等比数列.因此,括号中的数,即第10项应为
32(32=16×2)。
(14) 2, 1, 4, 3, 6, 9, 8, 27, 10,(
)。
同上考虑,把数列分为奇、偶项:
偶数项:2,4,6,8,10
奇数项:1,3,9,27,( ).所以,偶数项为等差数列,
奇数项为等比数列,括号中应填81(81=27×3)。
像(13)(14)这样的数列,每个数列中都含有两个系列,这两
个系列的规律各不相同,类似这样的数列,称为双系列数
列或双重数列。
例2 下面数列的每一项由3个数组成的数组表示,它们依次
是:
(1,3,5),(2,6,10),(3,9,15)…问:第100
个数组内3个数的和是多少?
方法1:注意观察,发现这些数组的第1个分量依次是:1,
2,3…构成等差数列,所以第 100个数组中的第 1个数为
100;这些数组的第2个分量 3,6,9…也构成等差数列,
且3=3×1,6=3× 2,9=3×3,所以第100个数组中的第2个数为
3×100=300;同理,第3个分量为5×1 00=500,所以,第100
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为100+300+500=900。
方法2:因为题目中问的只是和,所以可以不去求组里的三
个数而直接求和,考察各组的三个数之和。
第1组:1+3+5=9,第2组:2+6+10=18
第3组:3+ 9+ 15= 27…,由于9=9×1,18= 9×2,27= 9×3,
所以9,18,27…构成一等差数列,第100项为9×100=900,
即第100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为900。
例3 按下图分割三角形,即:①把三角形等分为四个相同




的小三角形(如图(b));②把①中的小三角形(尖朝下
的除外)都等分为四个更小的三角形(如图(C))…继续


下去,将会得到一系列的图,依次把这些图中不重叠的三

角形的个数记下来,成为一个数列:1,4,13,40…请你

继续按分割的步骤,以便得到数列的前5项.然后,仔细观察
5.2,1,3,4,7,( ),18,29,47
数列,从中找出规律,并依照规律得出数列的第10项,即
6.1,2,5,10,17,( ),37,50
第9项分割后所得的图中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分析与解答
第4次分割后的图形如左图:







因此,数列的第5项为121。
这个数列的规律如下:
第1项1
第2项4=1+3
第3项13=4+3×3
第4项40=13+3×3×3
第5项121=40+3×3×3×3
或者写为:第1项 1=1
第2项4=1+3
1
第3项13=1+3+3
2
第4项 40=1+3+3
2
+3
3
第 5项 121=1+3+3
2
+3
3
+3
4

因此,第10项也即第9次分割后得到的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
数是29524。
例4 在下面各题的五个数中,选出与其他四个数规律不同
的数,并把它划掉,再从括号中选一个合适的数替换。
①42,20,18,48,24
(21,54,45,10)
②15,75,60,45,27
(50,70,30,9)
③42,126,168,63,882
(27,210,33,25)
解:①中,42、18、48、24都是6的倍数,只有20不是,所
以,划掉20,用54代替。
② 15、 75、 60、 45都是 15的整数倍数,而 27不是,用
30来替换27。
③同上分析,发现这些数中, 42、 126、 128、 882都是
42的整数倍,而63却不是.因此,用210来代替63。



习题六
按一定的规律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数:
1.1,2,3,4,5,( ),7…
2.100,95,90,85,80,( ),70
3.1,2,4,8,16,(),64
7.1,8,27,64,125,( ),343
8.1,9,2,8,3,( ),4,6,5,5
习题六解答
1.等差数列,括号处填6。
2.等差数列,括号处填75。
3.等比数列,括号处填32。



5.相邻两项的和等于下一项,括号处填11。
6.后项- 前项=前项的项数×2-1,括号处填 26。
7.立方数列,即每一项等于其项数乘以项数再乘以项数,括
号处填216。
8.双重数列,括号处填7.


第七讲 填算式(一)
在这一讲中介绍填算式的未知数的方法.我们将根据算式中
给定的运算关系或数量关系,利用运算法则和推理的方法
把待定的数字确定出来.研究和解决这一类问题对学生观察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联想、试探、归纳等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例1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
式成立.





分析 这是一个三位数加上一个四位数,其和为五位数,因
此和的首位数字为1,进一步分析,由于百位最多向千位进
1,所以第二个加数的千位数


问题得解.





例2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
成立。





分析 这是一个四位数加上一个四位数,其和仍为四位数.
先从个位入手,




解:此题有以下两解。










例6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
例3 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组成下
成立.
面的加法算式,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现已写出三个数字,


请把这个算式补齐.











分析 由于三位数加三位数,其和为四位数,所以和的首位
分析 这是一道加减混合的填算式题,为了便于分析,可以
数字为1,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9或7。
如果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9,则和的百位数字为1或2,
把加法、减法分开考虑:

而1和2都已用过,所以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不为9。

如果第一个加数的百位数字为7,则和的百位数字必为0,

且十位必向百位进1.现在还剩下9,6,5,3这四个数字,这

里只有一个偶数,如果放在第二个加数(或和)的个位,

观察这两个算式,减法算式空格内的数字容易填。
那么和(或第二个加数)的个位也必为偶
①减法算式


由于被减数是四位数,减数是三位数,差为一位数,所以
的十位数字为6,和的十位数字为5。
被减数为1000,减数为999,因此,加法算式的和就已知
解:
了。

②加法算式





例4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解:










分析 由于被减数是三位数,减数是两位数,差是一位数,
所以被减数的首位数字为1,且十位必向百位借1,由于差
是一位数,所以个位必向十位借1.因此,被减数的个位数字
为0,被减数的十位数字也为0。
解:




习题七
1.在下面的加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
式成立.












例5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
成立。





分析 这是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个四位数,差仍为四位数.先看
个位,由于



2.在下面减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
成立.
解:












2.









3.在下面的算式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数字,问每个算式中

所有方框中的数字的总和各是多少?





4.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习题七解答



































由于前四种解中第一个加数的十位与第三个加数的十位可
互换,所以共有9种解法。






共六个解。





3.本题主要从各数位上的进位情况加以分析,而不必把每个
空格所代表的数字求出来。
①由于个位相加的和为9,十位相加的和为14,所以所有方
框中的数字总和为9+14=23。
②由于个位相加的和为13,十位相加的和为18,百位相加
的和为18,所以所有方框中的数字总和为13+18+18=49。
4.











第八讲 填算式(二)
上一讲介绍了在加、减法算式中,根据已知几个数字之间
的关系、运算法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如何进行推断,从
而确定未知数的分析思考方法.在乘、除法算式中,与加减
法算式中的分析方法类似,下面通过几个例题来说明这类
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1 在右面算式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所以乘数的十位数字为8或9,经试验,乘数的十位数字为
8。
被乘数和乘数确定了,其他方框中的数字也就容易确定了。


解:









解:










例2 妈妈叫小燕上街买白菜,邻居张老师也叫小燕顺便代
买一些.小燕买回来就开始算帐,她列的竖式有以下三个,
除三式中写明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外,其余的由于不小心都
被擦掉了.请你根据三个残缺的算式把方框中原来的数字重
新填上。
两家买白菜数量(斤):





例4 下式中,“□”表示被擦掉的数字,那么这十三个被擦掉
的数字的和是多少?













小燕家买菜用钱(分):





9乘以1~9中的哪个数字都不可能出现个位为0,进而被乘
数的个位数字不为9,只能为4,则乘数的十位数字必为5.

张老师家买菜用钱(分):





与乘数的个位数字6相乘的积的十位数字为0,考虑3×6=18,
8×6=48,

的积的十位数字为7,所以被乘数的十位数字为3.再由于被

千位数字为 1.因而问题得到解决。
分析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算式①,由于算式①是两个一位
解:
数相加,且和的个位为7,因此这两个加数为8和9。

算式②与③的被乘数应为白菜的单价,考虑这个两位数乘

以8的积为两位数,所以这个两位数应小于13,再考虑这个


两位数乘以9的积为三位数,所以这个两位数应大于11.因此

这个两位数为12。





例3 在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
成立。
∴1+3+4+5+7+4+6+1+6+9+1+0+4=51。
例5 某存车处有若干辆自行车.已知车的辆数与车轮总数都
是三位数,且组成这两个三位数六个数字是2、3、4、5、
6、
7,则存车处有多少辆自行车?
分析 此题仍属于填算式问题,因为车辆数乘以2就是车轮
总数,所以此题可转化为把2、3、4、5、6、7分别填在下
面的方框中,每个数字使用一次,使算式成立.





此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被乘数——即自行车的辆数。
因为一个三位数乘以2的积仍为三位数,所以被乘数的首位
数字可以为2、3或4。



①若被乘数的首位数字为2,则积的首位数字为4或5。
(i)若积的首位数字为4,则积的个位数字必为6,由此可


知,被乘数的个位数字为3. 这时只乘下5和7这两个数字,

不论怎样填,都不可能使算式成立。

(ii)若积的首位数字为5,说明乘数2与被乘数的十位数字

相乘后必须向百位进1,所以被乘数的十位数字可以为6或


7。

若被乘数的十位数字为6,则积的个位数字为4,那么被乘


数的个位数字便为7,积的十位数字为3.得到问题的一个

解:








2.在下列除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
成立.




































若被乘数的十位数字为7,则积的个位数字为4或6,但由于
2和7都已被使用,所以积的个位数字不可能为4,因而只能
为6.由此推出被乘数的个位数字为3,则积的十位数字为4.
得到问题的另一解:





②若被乘数的首位数字为3,则积的首位数字为6或7。
(i)若积的首位数字为6,则积的个位数字只能为4,则被
乘数的个位数字为2或7。
若被乘数的个位数字为2,则还剩下5和7这两个数字,不论
怎样填,都不可能使算式成立。
若被乘数的个位数字为7,则这时剩下2和5这两个数字,那
么被乘数的十位数字为2,积的十位数字为5.得到问题的第
三个解 :





(ii)若积的首位数字为7,则被乘数的十位数字为5或6。
若被乘数的十位数字为5,则积的十位数字只能为0或1,与
已知矛盾,所以被乘数的十位数字不为5。
若被乘数的十位数字为6,则积的个位数字必为4,因而被
乘数的个位数字为2,此时5已无法使算式成立,因此被乘
数的十位数字也不为6。
③由于2、3、4、5、6、7这六个数字中,最大的为7,因而
被乘数的首位数字不可能为4。
解:因为





3.某数的个位数字为2,若把2换到此数的首位,则此数增加
一倍,问原来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4.一个四位数被一位数 A 除得(1)式,被另一个一位数 B
除得(2)式,求这个四位数。
所以存车处有267辆、273辆或327辆自行车。



习题八
1.在下列乘法算式的空格内各填入一个合适的数字,使算式
成立。















共六个解。











5.在右面的“□”内填入 1~8(每个数字必须用一次),使

式成立.





习题八解答
1.









③共有十三个解.


























④共有四个解。


2.




3.原数最小是136842。
4.当 A=3,B=2时,这个四位数为1014,当 A=9,B=5时,
这个四位数为1035。
5.有两个解。








第九讲 数字谜(一)
数 字谜是一种有趣的数学问题.它的特点是给出运算式子,
但式中某些数字是用字母或汉字来代表的,要求 我们进行
恰当的判断和推理,从而确定这些字母或汉字所代表的数
字.这一讲我们主要研究加、减法的数字谜。
例1 右面算式中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表
示不同的数字.当它们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分析 由于是三位数加上三位数,其和为四位数,所以
“真”=1.由于十位最多向百位进1,因而百位上的“是”=0,
“好”=8或9。 ①若“好”=8,个位上因为8+8=16,所以“啊”=6,十位上,
由于6+0+1=7≠8, 所以“好”≠8。
②若“好”=9,个位上因为9+9=18,所以“啊”=8,十位上,
8 +0+1=9,百位上,9+1=10,因而问题得解。





真=1,是=0,好=9,啊=8
例2 下面的字母各代表什么数字,算式才能成立?




分析 由于四位数加上四位数其和为五位数,所以可确定和

的首位数字 E=1.又因为个位上 D+D=D,所以 D=0.此时


算式为:












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若百位没有向千位进位,则由千位可确定 A=9,由十位
①若“谜”=0,则巧+解+数+字=30,因为9+8+7+6=30,那
可确定 C=8,由百位可确定 B=4.因此得到问题的一个解:
么“巧”、“解”、“数”、“字”这四个汉字必是9、8、7、6这四





②若百位向千位进1,则由千位可确定 A=8,由十位可确定
C=7,百位上不论 B 为什么样的整数,B+B 和的个位都不
可能为7,因此此时不成立。
解:





A=9,B=4,C=8,D=0,E=1.
例3 在下面的减法算式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不
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数字,那么 D+G=?





个数字.而十位上,9+9+9+9=36,36的个位不为9,8+8+8
+8=32,32的个位不为8,7+7+7+7=28,28的个位不为
7,
6+6+6+6+=24,24的个位不为6,因而得出“字”≠9、8、
7、
6,矛盾,因此“谜”≠0。
②若“谜”=5,则巧+解+数+字=25.观察这个算式的十位,由
于字+字+字+字+2和的个位还是“字”,所以“字”=6,则巧+
解+数=19.再看算式的百位,由于数+数+数+2和的个位还是
“数”,因而“数”=4或9,若“数”=4,则“解”=9.因而
“巧”=19-4-9=6,“赛”=5,与“谜”=5重复,因此“数”≠4,所
以“数”=9,则“巧”+“解”=10.最后看算式的千位,由于“解”+
“解”+2和的个位还是“解”,所以“解”=8,则“巧”=2,因此
“赛”=1.问题得解。










分析 由于是五位数减去四位数,差为三位数,所以可确定
A=1,B=0,E=9.此时算式为:





因此,“巧解数字谜”所代表的五位数为28965。
例5 英文“HALLEY”表示“哈雷”,“COMET”表示“彗星”,
“EARTH”表示地球.在下面的算式中,每个字母均表示0~9
分成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中的某个数字,且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字
①若个位没有向十位借1,则由十位可确定 F=9,但这与 E=9
母表示不同的数字.这些字母各代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
矛盾。
②若个位向十位借1,则由十位可确定 F=8,百位上可确定
立?

C=7.这时只剩下2、3、4、5、6五个数字,由个位可确定

出:











解:因为
所以 D+G=2+4=6或 D+G=3+5=8
或 D+G=4+6=10
例4 右面的算式中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
字表示相同的数字.如果巧+解+数+字+谜=30,那么“巧解数
字谜”所代表的五位数是多少?
分析 观察算式的个位,由于谜+谜+谜+谜+谜和的个位还是
“谜”,所以“谜”=0或5。
分析 因为是一个六位数减去一个五位数,其差为五位数,
所以可确定被减数的首位数字 H=1.若个位没有向十位借
1,则十位上 E-E=0,有 T=0,那么个位上,Y-0=1,得 Y
=1,与 H=1矛盾,所以个位要向十位借1,于是十位必向
百位借1,则十位上,10+E-1-E=9,则 T=9,因此,由个
位可确定 Y=0.此时算式为:





①若百位不向千位借位,则有 R+M+1=L,这时剩下数字
2、3、4、5、6、7、8,因为2+3+1=6,所以 L 最小为6。
若 L=6,则(R,M)=(2,3)(表示 R、M 为2、3这两


个数字,其中 R 可能为2,也可能为3,M 也同样).这时


剩下4、5、7、8这四个数字,由千位上有 O+A=6,而在4、
因为 M+R 的和最大为15,所以 L 最大取6。
5、7、8这四个数字中,不论哪两个数字相加,和都不可能
解:
为6,因此 L≠6.
若 L=7,则 M+R=6,于是(M,R)=(2,4),还剩

3、5、6、8这四个数字.由千位上 O+A=7,而在 3、5、
6、
8这四个数字中,不论哪两个数字相加,和都不可能为7,
因此 L≠7。
若 L=8,则 M+R=7,(M,R)=(2,5)或(M,R)

(3,4)。
若(M,R)=(2,5),则还剩下3、4、6、7这四个数字。
由千位可确定 O+A=8,而在3、4、6、7这四个数字中,不
论哪两个数字相加,和都不可能为8,因此(M, R) ≠(2,
5)。
若(M,R)=(3,4),则还剩下2、5、6、7这四个数
字。
由千位可确定 O+A=8,而2+6=8,所以(O,A)=(2,
6),最后剩下5和7.因为5+7=12,所以可确定 A=2,O=6,
则(C,E)=(5,7).由于 C 与 E 可对换,M 与 R 可

换,所以得到问题的四个解:
解:










②若百位向千位借1,则 M+R=L+9.还剩下2、3、4、5、
6、7、8。
若 L=2,则(M,R)=(3, 8)或(M,R)=(4,
7)
或(M,R)=(5,6).由千位得 O+A=11,则必有 C+
E=11,而万位上 C+E=9+A,由此可得 A=2,与 L=2矛
盾.
所以 L≠2。
若 L=3,则 M+R=12,(M,R)=(4,8)或(M,
R)
=(5,7).由千位得 O+A=12,这时还剩下2、6这两个
数字.由万位得 C+E=9+A,即2+6=9+A,A 无解.所以 L≠3。
若 L=4,则 M+R=13,(M,R)=(5,8)或(M,R)
=(6,7).由千位得 O+A=13,这时还剩下2和3这两个数
字.由万位得 C+E=A+9,即2+3=A+9,A 无解.所以 L≠4。
若 L=5,则 M+R=14,(M,R)=(6,8).由千位得 O
+A=14,而在剩下的2、3、4、7这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
字的和都不等于14.所以 L≠5。
若 L=6,则 M+R=15,(M, R)=(7,8).由千位得
O
+A=5,则(O,A)=(2,3).这时还剩下4和5这两个数
字,由万位得 C+E=10+A,即4+5=10+A,A 无解.所以
L≠6。











共以上四个解。
通过以上几个例题我们不难看出,认真分析算式中隐含的
数量关系,选择有特征的部分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作出局
部的判断是解数字谜的关键.其次,在采用试验法的同时,
常借助估值的方法,对某些数位上的数字进行合理的估计,
逐步排除一些不可能的取值,缩小所求数字的取值范围,
这样可以加快解题的速度。



习题九
1.下面各题中的字母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
的数字,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问它们各代表什么
数字时,算式成立?













2.下面各题中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
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当它们各代
表什么数字时,算式成立?














3.已知






4.将一个各数位数字都不相同的四位数的数字顺序颠倒过
来,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如果新数比原数大7902,那么


所有符合这样条件的原四位数共有多少个?并把所有符合
条件的原四位数都找出来?
习题九解答
1.





A=9,B=8 A=9,B=8
C=7,D=1 C=6,D=1
E=4,F=0 E=2,F=0









A=1,B=0,C=2~5,D=9,E=5~8,共四个解。





A=5,B=2
C=7,D=4













大=5,家=2爱=1,上=4学=0





我=1,攀=8登=7,高=4峰=0








助=1,人=7为=9,乐=6








力=8,争=6,办=7,奥=2,运=5,会=0,成=9,功=4

4.共有六个,它们是:1329、1439、1549、1659、1769、
1879.



第十讲 数字谜(二)
在一些乘除法的运算中,也可以用字 母或汉字来表示数字,
形成数字谜算式.这一讲,将介绍如何巧解乘除法数字谜。





例1 右面算式中相同的字母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字母
代表不同的数字,问 A 和 E 各代表什么数字?
分析 由于被乘数的最高位数字与乘数相同,且积为六位
数,故 A≥3。
①若 A=3,因为3×3=9,则 E=1,而个位上1×3=3≠1,因
此,
A≠3。
②若 A=4,因为4×4=16,16+6=22,则 E=2,而个位上
2×4=8≠2,因此 A≠4。
③若 A=5,因为5×5=25,25+8=33,则 E=3,而3×5=15,
积的个位为5不为3,因此 A≠5。
④若 A=6,因为6×6=36,36+8=44,则 E=4.个位上,
4×6=24,
写4进2.十位上,因为2×6+2=14,D 可以为2,但不论 C 为
什么数字,C×6+1个位都不可能为4,因此 D 不可能为2.
因为7×6+2=44,所以可以有 D=7.百位上,因为
50×6+4=34,
所以 C=5.千位上,不论 B 为什么数字,B×6+3的个位都不
可能为4,因此 B 无解.故 A≠6。
⑤若 A=7,因为7×7=49,49+6=55,则 E=5.个位上,
5×7=35,
写5进3.十位上,因为6×7+3=45,所以 D=6.百位上,因为
3×7
+4=25,所以 C=3.千位上,因为9×7+2=65,所以 B=9.
万位上,因为7×7+6=55,所以得到该题的一个解。





⑥若 A=8,因为8×8=64,64+2=66,则 E=6.个位上, 6×8
=48,则积的个位为8不为6,因此 A≠8。
⑦若 A=9,因为9×9=81,81+7=88,则 E=8,而个位上,
8×9=72,则积的个位为2不为8,因此 A≠9。
解:







所以,A=7,E=5。


例2 下面竖式中的每个不同汉字代表0~9中不同的数码,
求出这些使算式成立的汉字的值。










分析 为了叙述方便,把算式中每个“奇”与“偶”字都标上角
码,如下式所示。











分析 由于乘数是四位数,而在用乘数的每位数字去乘被乘
数时,只有三层结果,由此观察出“数”=0,且积的最高位
为1.为了叙述方便,在算式中
“×u8221X
的位置用字母代替,此

的算式如下式.










定向“奇
2
”所在位借1,因而排除“偶
4
”=0。




(积为奇奇偶)
22×8=176(积为奇奇偶)


24×6=144(积为奇偶偶)
24×8=192(积为奇奇偶)



由于百万位要向千万位进1,而十万位最多只能向百万位进
1,因而

积为四位数,因而“味”=1或2。
①若“味”=1,则 A
5
=3,A
10
=3,于是,A
5
+A
10
=3+3=6,这
42×4=168(积为奇偶偶)
42×6=252(积为偶奇偶)
42×8=336(积为奇奇偶)

=168+8=176,便得:
样不论万位有没有向十万位进位,十万位都不可能向百万

位进1,因此“味”≠1。

②若“味”=2,则 A
5
=6,A
6
=4,A
10
=6,于是,A
5
+A
10
=12,


因此十万位必向百万位进1,所以“味”=2。








解:










44×4=176
44×6=264
44×8=352



(积为奇奇偶)
(积为偶偶偶)
(积为奇奇偶)
因此,“趣”=3,“味”=2,“数”=0“学”=1.
例3 右面算式中的每个“奇”字代表1、3、5、7、9中的一个,
而22×6=132(积为奇奇偶)
22×8=176(积为奇奇偶)
因此,“偶
2
”≠4。
每个“偶”字代表0、2、4、6、8中的一个,为使算式成立,

解:
求出它们所代表的值。











个位上,因为3×7=21,所以“校”=3.十位上,因为3×7+2
=23,则“学”=3,与“校”=3重复,因而“好”≠7。
解:





例4 下页算式中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
则“华罗庚学校赞”=428571或857142。
例5 在下面的算式中,每一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
表示相同的数字,则符合题意的数“华罗庚学校赞”是什么?
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当“开放的中国盼奥运”代表什么数

时,算式成立?


盼盼盼盼盼盼盼盼盼÷□=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分析 这是一道除法算式题.

分析 首先确定“好”≠0、1、5、9,且“好”≠6、8(若“好”=6
因为盼盼盼盼盼盼盼盼盼是“□”的倍数,且又为9的倍数,
所以“□”可能为3或9.
或8,则被乘数的最高位数字“赞”=1,而个位上“校”与“好”
①若“□”=3,则盼盼盼盼盼盼盼盼盼÷3的商出现循环,且周
的积的个位不可能是1,所以“好”≠6、8.),因此,“好”=2、
期为3,这样就出现重复数字,因此“□”≠3。
3、4或7。
①若“好”=2,则被乘数的最高位“赞”字可能为1、3或4,而
②若“□”=9
9
个位上“校”×2的积的个位等于“赞”,所以“赞”≠1、3,因而
因为 盼盼盼盼盼盼盼盼盼÷
=盼×(111111111÷9)
“赞”=4。
=盼×12345679
个位上,因为7×2=14,所以“校”=7.十位上,因为3×2+1=7,
若“盼”=1,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12345679×1=12345679,
8×2+1=17,所以“学”=3或8.若“学”=3,则“庚”×2积的个位
为3,而不论“庚”为什么样的整数,都不可能实现,因此,
“盼”=6,前后矛盾,所以“盼”≠1。
若“盼”=2,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12345679×2=24691358,
“学”≠3.若“学”=8,则“庚”×2+1和的个位为8,而不论“庚”
“盼”=3,矛盾,所以“盼”≠2。
为什么样的整数,都不可能实现,因此,“学”≠8.故“好”≠2。
若“盼”=3,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12345679×3=37037037,
②若“好”=3,则被乘数的最高位数字“赞”=1或2。
若“赞”=1,个位上因为7×3=21,所以“校”=7.十位上,因为
“盼”=0,矛盾,所以“盼”≠3。
若“盼”=4,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12345679×4=49382716,
5×3+2=17,所以“学”=5.百位上,因为8×3+1=25,所以
“庚”=8.千位上,因为2×3+2=8,所以“罗”=2.万位上,因为
“盼”=7,矛盾,所以“盼”≠4。
若“盼”=5,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12345679×5=61728395,
4×3=12,所以“华”=4.十万位上,便有1×3+1=4,得到一个
“盼”=3,矛盾,所以“盼”≠5。
解:
若“盼”=6,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12345679×6=74074074,


则“盼”=0,矛盾,所以“盼”≠6。

若“盼”=7,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12345679×7=86419753,

“盼”=7,得到一个解:777777777÷9=86419753

8= < br>若“赞”=2,个位上因为4×3=12,所以“校”=4.十位上,因为
若“盼”=8,则“开 放的中国盼奥运”=12345679×
98765432,“盼”=4,矛盾,所以“盼”≠8。
1×3
若“盼”=9 ,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1=4,所以“学”=1.百位上,因为7×3=21,所以“庚”=7.千
12345679×9=111111111,“盼”=1,矛盾,所以“盼”≠9。
位上,因为5×3+2=17,所以“罗”=5.万位上,因为8×3+1=25,
解:777777777÷9=86419753
所以“华”=8.十万位上便有2×3+2=8,于是得到一个解:
则“开放的中国盼奥运”=86419753。

从以上几个题不难看出,逐渐缩小范围的思想和试验法在


数字谜的分析解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分析思

考习惯还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

③若“好”=4,则被乘数的最高位数字“赞”=1或2,而个位上
“校”×4积的个位不可能为1,所以“赞”只能为2.个位上,因
习题十
为3×4=12,8×4=32,则“校”=3或8。
1.下面竖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0~9中不同的数字,求出它们
若“校”=3,十位上,因为8×4+1=33,所以“学”=8.百位上,
使竖式成立的值。
不论“庚”为什么样的整数,“庚”×4+3和的个位都不可能为8,


所以“校”≠3。
若“校”=8,十位上,不论“学”为什么样的整数,“学”×4+3
和的个位都不可能为8,所以“校”≠8。
因此,“好”≠4。
④若“好”=7,则被乘数的最高位数字“赞”=1.















C=7,D=8








A=3,B=9
C=8,D=6
E=1
2.将下面算式中的汉字换成适当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

相同的数字)使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相同。





3.下面竖式中的每个不同汉字代表0~9中不同的数码,求出
它们使得竖式成立的值。














4.下列竖式中的每个“奇”字代表1、3、5、7、9中 的一个,
每个“偶”字代表0、2、4、6、8中的一个.为使算式成立,求
出它们所代表的数值。











习题十解答





A=8,B=2
C=1,N=4
E=3





A=2,B=1







A=3,B=8





蜂=1,蜜=2,甜=4,其中蜂和甜的值可对
换.<>


补充说明:前面例1至例3中,它们的特点是等号左边的数
比较多,而等号右边的数比较大,这种问题一般用凑数法
第十一讲 巧填算符(一)
解决比较容易。
所谓填算符,就是指在一些数之间的适当地方填上适当的
例4 在下面算式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等式成立。
运算符号(包括括号),从而使这些数和运算符号构成的
1 2 3 4 5 6 7 8=1
算式成为一个等式。
分析 这道题的特点是等号左边的数字比较多,而等号右边 < br>在填算符的问题中,所填的算符包括+、-、×、÷、()、
的得数是最小的自然数1,可以考虑 在等号左边最后一个数
[]、
字8的前面添“-”号。
{}。
这时,算式变为:1 2 3 4 5 6 7-8=1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两种基本方法:一是凑数法,二是逆推
只需让1 2 3 4 5 6 7=9就可以了,考虑在7的前面添“+”号,
法,有时两种方法并用。
则算式变为1 2 3 4 5 6+7=9,只需让1 2 3 4 5 6=2就可以
凑数法是根据所给的数,凑出一个与结果比较接近的数,
了,同开始时的想法,在6的前面添“-”号,算式变为1 23 4 5-
然后,再对算式中剩下的数字作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从而
6
使等式成立。
=2,这时只要1 2 3 4 5=8即可.同样,在5前面添“+”号,
逆推法常是从算式的最后一个数字开始,逐步向前推想,
则只需1 2 3 4=3即可.观察发现,只要这样添:1+2×3-4=3
从而得到等式。
就得到本题的一个解为1+2×3-4+5-6+7-8=1。
例1 在下面算式适当的地方添上加号,使算式成立。
解:本题的一个答案是:
8 8 8 8 8 8 8 8=1000
1+2×3-4+5-6+7-8=1
分析 要在八个8之间只添加号,使和为1000,可先考虑在
补充说明:一般逆推法常限于数字不太多(如果太多,推
加数中凑出一个较接近1000的数,它可以是888,而888+
的步骤也会太多),得数也比较小的题目,如例4.在解决这
88=976,此时,用去了五个8,剩下的三个8应凑成1000-976
类问题时,常把逆推法和凑数法结合起来使用,我们称之
=24,这只要三者相加就行了。
为综合法.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把逆推法和凑数法综
解:本题的答案是
合考虑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888+88+8+8+8=1000
例5 在下面算式中合适的地方,只添两个加号和两个减号
例2 在下列算式中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等式成立。
使等式成立。
① 9 8 7 6 5 4 3 2 1=1993
1 2 3 4 5 6 7 8 9=100
② 1 2 3 4 5 6 7 8 9=1993
分析 在本题条件中,不仅限制了所使用运算符号的种类,
分析 本题的特点是所给的数字比较多,而得数比较大,这
而且还限制了每种运算符号的个数。
种题目一般用凑数法来做,在本题中应注意可使用的运算
由于题目中,一共可以添四个运算符号,所以,应把1 23 4
符号只有+、-、×。
5 6 7 8 9分为五个数,又考虑最后的结果是100,所以应在
①中,654×3=1962,与结果1993比较接近,而1993-1962=31,
这五个数中凑出一个较接近100的,这个数可以是123或89。
所以,如果能用9 8 7 2 1凑出31即可,而最后两个数合在一
如果有一个数是123,就要使剩下的后六个数凑出23,且把
起是21,那么只需用9 8 7凑出10,显然,9+8-7=10,就有:
它们分为四个数,应该是两个两位数,两个一位数.观察发
9+8-7+654×3+21=1993
现,45与67相差22,8与9相差1,加起来正巧是23,所以本
②中,与1993比较接近的是345×6=2070.它比1993大77,现
题的一个答案是:
在,剩下的数是1 2 7 8 9,如果把7、8写在一起,成为78,
123+45-67+8-9=100
则无论怎样,前面的1、2和最后的9都不能凑成1.注意到
如果这个数是89,则它的前面一定是加号,等式变为1 2 3 4
8×9=72,而7+8×9=79,1×2=2,79-2=77.所以这个问题可以
5 6 7+89=100,为满足要求,1 2 3 4 5 6 7=11,在中间要添
如下解决:
一个加号和两个减号,且把它变成四个数,观察发现,无
1×2+345×6-7-8×9=1993。
论怎样都不能满足要求。
解:本题的答案是:
解:本题的一个答案是:
① 9+8-7+654×3+21=1993;
123+45-67+8-9=100
② 1×2+345×6-7-8×9=1993。
补充说明:一般在解题时,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只要得到
例3 在下面算式合适的地方添上+、-、×号,使等式成立。
一个正确的解答就可以了。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1992
分析 本题等号左边数字比较多,右边得数比较大,仍考虑
在例5这类限制比较多的题目的解决过程中,要时时注意按
凑数法,由于数字比较多,在凑数时,应多用去一些数,
照题目的要求去做,由于题目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解决的
方法比较少。
注意到333×3=999,所以333×3+333×3=1998,它比1992大6,
例6 在下列算式中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等式成立。
所以只要用剩下的八个3凑出6就可以了,事实了,
3+4×5+6×7+8×9=303
3+3+3-3+3-3+3-3=6,由于要减去6,则可以这样添:333×3
① 1+2×
②1+2×3+4×5+6×7+8×9=1395
+333×3-3-3+3-3+3-3+3-3=1992。
③1+2×3+4×5+6×7+8×9=4455
解:本题的一个答案是:
分析 本题要求在算式中添括号,注意到括号的作用是改变
333×3+333×3-3-3+3-3+3-3+3-3=1992。
运算的顺序,使括号中的部分先做,而在四则运算中规定
“先乘除,后加减”,要改变这一顺序,往往把括号加在有
加、


减运算的部分。



题目中三道小题的等号左边完全相同,而右边的得数一个
第十二讲 巧填算符(二)
比一个大.要想使得数增大,可以让加数增大或因数增大,
例1 在+、-、×、÷、()中,挑出合适的符号,填入下面
这是考虑本题的基本思想。
①题中,由凑数的思想,通过加( ),应凑出较接近303
的数字之间,使算式成立。
① 9 8 7 6 5 4 3 2 1=1
的数,注意到1+2×3+4×5+6=33,而33×7=231.较接近303,
② 9 8 7 6 5 4 3 2 1=1000
而231+8×9=303,就可得到一个解为:
分析 这两道题等号左边的数字各不相同,且从大到小排
(1+2×3+4×5+6)×7+8×9=303
②题中,得数比①题大得多,要使得数增大,只要把乘法
列,题目要求在每个数字之间都要填上运算符号,这是解
中的因数增大.如果考虑把括号加在7+8上,则有6×(7+8)
题中要注意到的。
×9=810,此时,前面1+2×3+4×5无论怎样加括号也得不到
①中,等号右边的得数是最小的自然数1,而等号左边共有
1395-810=585.所以这样加括号还不够大,可以考虑把所有
九个数字。
的数都乘以9,即(1+2×3+4×5+6×7+8)×9=693,仍比得
先考虑用逆推法:由于等号左边最后一个数字恰好是1,与
数小,还要增大,考虑将括号内的数再增大,即把括号添
等号右边相同,所以,可以考虑在1的前面添“+”号,这样
在(1+2)或(3+4)或(5+6)或(7+8)上,试验一下
如果前面8个数字的运算结果是0就可以了,观察注意到,
前面8个数字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一个数小1,这样,只要
知道,可以有如下的添加法: < br>把它们分成4组,每两数相减都得1,在两组的前面添“+”
[(1+2)×(3+4)×5+6 ×7+8]×9=1395
③题的得数比②题又要大得多,可以考虑把(7+8)作为
号,
两组的前面添“-”号,即得到:
一个因数,而1+2×3+4×5+6×(7+8)×9= 837,还远小于
(9-8)+(7-6)-(5-4)-(3-2)=0
4455,
为增大得数,试着把括号加在(1+2×3+4×5+6)上,作
或(9-8)-(7-6)+(5-4)-(3-2)=0
为一个因数,结果得33,而33×(7+8)×9=4455.这样,得
于是得到答案:
9-8+7-6-(5-4)-(3-2)+1=1
到本题的答案是:
或9-8-(7-6)+5-4-(3-2)+1=1
(1+2×3+4×5+6)×(7+8)×9=4455
再考虑用凑数法:注意到等号左边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
解:本题的答案是:
小1,所以,只要在最前面凑出一个1,其余的凑出0即可,
①(1+2×3+4×5+6)×7+8×9=303
事实上,恰有
②[(1+2)×(3+4)×5+6×7+8]×9=1395
9-8+7-6-(5-4)+(3-2)-1=1
③(1+2×3+4×5+6)×(7+8)×9=4455
凑数法的解答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试一试其他的凑法。


②中,等号右边是一个较大的自然数1000,而等号左边要

在每两个数字之间添上运算符号,考虑用凑数法。
习题十一
由于等号右边是1000,所以,运算结果应由个位是5或0的
1.在下列算式的□中,添入加号和减号,使等式成立。
数与一个偶数的乘积得到。
①1□23□4□5□6□78□9=100
如果这个偶数是8,则在8的左、右两边都应该 添
“×u8221X
号,
②12□3□4□5□6□7□89=100

2.在下列算式中合适的地方添上+、-号,使等式成立。
9×8=72,而1000÷72不是整数.所以,无论在7 65 4 3 2 1之间
①9 8 7 6 5 4 3 2 1=21
怎样添算符,都不能得到所要的答案。
②9 8 7 6 5 4 3 2 1=23
如果这个偶数是6,由于1000÷6不是整数,所以,不能得到
3.只添一个加号和两个减号,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所要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100
4.在下列算式中适当的地方添上+、-、×号,使等式成立。
如果这个偶数是4,那么在4的两边都应该添
“×u8221X
号,即
有:
①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1996
9 8 7 6 5×4×3 2 1=1000.在4的右边只有添为4×(3-2)×1才有
②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1992
可能使左边的算式得1000,这时,必须有9 8 7 6 5=250,
5.在下列算式中适当的地方添上()[],使等式成立.
经过试验知,无论怎样添算符,都不能使上面的算式成立.
①1+3×5+7×9+11×13+15=401
所以,这个偶数不能是4。
②15-13×11-9×7-5×3-1=8
如果这个偶数是2,那么,在2的两边都应该 添
“×u8221X
号,即
习题十一解答



9 8 7 6 5 4 3×2×1=1000.只要添适当的算符,使9 8 7 6 5 4 3
2. 9-8+7-6+5-4-3+21=21
的计算结果是500即可.再用凑数法,注意到9×8×7=504,与
②9+8+7+6-5-4+3-2+1=23
500很接近,只要能用6 5 4 3凑出“-”4即可.事实上,6+
3.123-45-67+89=100
5-4-3=4,所以只需
4. 444×4+44×4+4×4+4×4+4×4-4=1996
9×8×7-(6+5-4-3)
② 6×6×6×6+666+6+6+6+6+6+6-6=1992
即9×8×7-6-5+4+3=500
5. [(1+3)×5+7]×9+11×13+15=401
这样,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②[(15-13)×11-9×(7-5)]×(3-1)=8
(9×8×7-6-5+4+3)×2×1=1000
②题还可以综合运用逆推法和凑数法:由于等号右边是


1000,所以,等号 左边1的前面只能添
“×u8221X

“÷u8221X
号(事
实 上,
“×1”与“÷1”结果是相同的),由于等号右边的得数较大,考


虑在2的前面添
“×u8221X
号,于是9 8 7 6 5 4 3应凑出500,再用

上面相同的凑数法即可解决。
解:本题的答案是:
① 9-8+7-6-(5-4)-(3-2)+1=1
或9-8-(7-6)+5-4-(3-2)+1=1
或9-8+7-6-(5-4)+(3-2)-1=1
②(9×8×7-6-5+4+3)×2×1=1000
补充说明:本题的结果不只一个,一般来讲,填算符的问
题只要得到一个答案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应该通过解题的各
种方法,开阔我们的思路.所以,一题多解在我们解题中占
有很重要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添算符的方法被归结为逆推法和凑数
法,但它们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在求解过程中,常常
要将它们结合起来。
例2 在下列算式中合适的地方,添上+、-、×、÷、()等
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①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 6=1993
②2 2 2 2 2 2 2 2 2 2 2 2=1993
分析 本题只要求添括号,而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作用是改
变运算的先后顺序,即由原来的“先乘除,后加减”改为先做
()中的运算,再做[]中的运算,然后再按四则运算法做.
所以,一般来讲,括号应加在“+”、“-”运算的部分。
这道题中的三道小题等号左边完全相同,而右边是不同的
数,注意到49×8=392,所以,括号不可能添在(217-49×8)
上,而且每一道小题都要把217后面的减数缩小。
①题中,等号右边的数比较小,所以应考虑用217减去一个
较大的数,并且这个数得小于217,最好是一百多,注意到
49×8+112=504,而504÷4=126.恰有217-126=91,91-2=89,
即可得到答案:
217-(49×8+112)÷4-2=89
②题中,等号右边的数比较大,所以在减小217后面的减数
的同时,要注意把整个算式的得数增大,这可以通过增大
乘法中的因数或减小除法中的除数实现.如果这样做:
(217-49)×8,则既减小了减数,又增大了因数,计算知:
(217-49)×8=1344.算式中得数是1370.注意到剩下的部分
112÷4-2=26相加恰好得到答案:
(217-49)×8+112÷4-2=1370
分析 本题中两道小题的共同特点是:等号左边的数字比较
③题中,等号右边的数介于①题与②题之间,所以,放大
多,且都相同,而等号右边的数是1993,比较大.所以,考
和缩小的程度也要适当,由②题的计算知:
虑用凑数法,在等号左边凑出与1993较接近的数.
(217-49)×8=1344,③题的得数是728,而算式左边还有
①题中,666+666+666=1998,比1993大5,只要用余下的
+112÷4-2,观察发现,1344+112=1456,1456÷2=728。
七个6凑成5就可以了,即6 6 6 6 6 6 6=5.如果把最前面一个6
这样可以得到③题的答案是:
留下来,则只须将剩下的六个6凑成1,即6 6 66 6 6=1,注
[(217-49)×8+112]÷(4-2)=728
意到6÷6=1,6-6=0,可以这样凑 6÷6+6-6+6-6=1,或
解:① 217-(49×8+112)÷4-2=89
666÷666=1。由于题目中要由1998中减掉5,所以最后的答
②(217-49)×8+112÷4-2=1370
案是:
③[(217-49)×8+112]÷(4-2)=728
666+666+666-(6-6÷6+6-6+6-6)=1993


或者666+666+666-(6-666÷666)=1993

②题中,等号左边是十二个2,比①题中的数字6小,个数
习题十二
也比①中的少.所以,要把它们也凑成1993,应该增大左边
、÷、()中,挑选出合适的符号,添入下列算
的数,也就是要多用乘法,仿照①题的想法,先凑出1998,
1.从+、-、×
式合适的地方,使各等式成立。
可以这样做:
①6 6 6 6 6=19 ②7 7 7 7 7=20
222×(2+2÷2)×(2+2÷2)=1998
用去了九个2,余下三个2,无论怎样也凑不出5,不行.所以
③9 9 9 9 9=21 ④9 9 9 9 9=22
、÷、()等符号使等式
要减少前面用去2的个数,由于222×9=1998,所以,我们要
2.在下列各算式的左端填上+、-、×
成立。
用几个2凑出9,即:
① 8 8 8 8 8 8 8 8 8 8 8=1993
2×2×2+2÷2,这样,凑出1998共用去了八个2,即222×
(2×2×2+2÷2).此时,还剩下四个2,用四个2凑出5是可以
② 8 8 8 8 8 8 8 8 8 8 8=1994
③ 8 8 8 8 8 8 8 8 8 8 8=1995
的,即2+2+2÷2=5.这样得到答案为:
④ 8 8 8 8 8 8 8 8 8 8 8=1996
222×(2×2×2+2÷2)-(2+2+2÷2)=1993
3.在下列各式中合适的地方,添上+、-、×、÷、()等运算
解:① 666+666+666-(6-6÷6+6-6+6-6)
符号,使等式成立.
=1993
①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1993
或者 666+666+666-(6-666÷666)=1993
②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 7=1993
② 222×(2×2×2+2÷2)-(2+2+2÷2)=1993
4.在下列等式中合适的地方添上()[]{},使等式成立。
补充说明:由例2的思考过程可以看到,在添运算符号时常
① 1+2×3+4×5+6×7+8×9=505
要用到0或1,而对于相同的数(不同的数可以通过运算凑
② 1+2×3+4×5+6×7+8×9=1005
成相同的数),要想得到0,只要在它们中间添“-”号;要想
③ 1+2×3+4×5+6×7+8×9=1717
得到1,只要在它们中间添
“÷u8221X
号,0和1是添算符凑等式的
④ 1+2×3+4×5+6×7+8×9=2899
过程中常用的非常重要的数。
⑤ 1+2×3+4×5+6×7+8×9=9081
例3 在下面的式子里加上()和[],使它们成为正确的等式。
①217-49×8+112÷4-2=89
②217-49×8+112÷4-2=1370
③217-49×8+112÷4-2=728
习题十二解答
1. 6+6+6+6÷6=19


② 7+7+7-7÷7=20
③(99+9)÷9+9=21
④(99+99)÷9=22
2.①(8888+8+8)÷8+888-8=1993
②(8+8)×(8+8)×8-8×8+(88-8)÷8
=1994
③(8+8+8)×88-(8+8)×8+88÷8=1995
④(8888-8-8-8)÷8+888=1996
3. 444×4+44×(4+4÷4)-4+4÷4+4-4
=1993
②7777÷7+777+77+7+7+7+7÷7×7
=1993
4.①(1+2×3+4)×5+(6×7+8)×9=505
②(1+2)×[3+4×(5+6)×7]+8×9=1005
③ 1+2×3+[(4×5+6)×7+8]×9=1717
④ 1+[2×3+4×(5+6)×7+8]×9=2899
⑤{[(1+2)×3+4]×(5+6)×7+8}×9=9081



计算的结果恰好就是111.等式成立.①题中,由于减数是四
位数1244,我们又可以想到在被减数的前面添加一根火柴,
使它变成1772.这样,算式左边变为1772-1244-417,计算的
结果也是111,等式仍然成立.所以①题有两个答案。
②题中,原式左边的计算结果是四位数,右边的运算结果
是109.所以,使左边减小是做这道题的想法,左边,12×7=
84,所以,应该有4421变成25,注意到拿掉百位4上的一根
火柴即可变为“4+21”,从而满足等式。
解:①(1)去掉一根火柴棍:

(2)添加一根火柴棍:



②去掉一根火柴棍:
例2 在下面火柴棍摆成的算式中,移动一根火柴,使等式
成立。



第十三讲 火柴棍游戏(一)
分析 ①题中,观察算式两边,等号左边计算的结果是641,
用火柴棍可以摆成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如 、 、 、 ;
右边计算的结果是141,所以基本想法是通过移动火柴棍,
还可以摆出几何图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正多边
使左边减小而右边增加.注意到,如果把左边的减数121变成
形和一些物品的形状.通过移动火柴棍,可进行算式的变化,
21,则左边的计算结果是741,且被拿掉一根火柴,右边141
可以用它来做有趣的图形变化游戏.这一讲将就这些问题进 中,添上这根火柴,恰好变成741,于是等式成立。
行讨论。 ②题中,左边的计算结果是三位数,而右边是五位数,既
在用火柴棍摆数学算式时,可以通过添加、去掉和移动几 使将右边万位上的1或十位上的1移到左边422的前面,算式
根火柴来使一些原来不正确的算式成立,在思考由火柴棍 也不能成立.所以想到,应该把右边的五位数变成三位数与
组成的算式的变换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位数的和,只能是“177+2”或“1+712”,从而使右边变为
三位数.计算左边,结果是287,所以,将17712变成“1+712”
①在考虑使等式成立的数时,注意数字只限于 、 、 、
不行,只能考虑从左边移一根火柴到右边,使右边变成
.这就缩小了可讨论的数的范围,而运算符号也只限于
“177+2”,即179.这需要把左边减小一些.试着把左边的“+”
、 、 。
号变为“-”号,则左边为422—27×7—27×2,计算得179,满
②要使算式成立,经常要添加、去掉和移动几根火柴,从
足算式。
而达到目的,而“添”、“去”、“移”的一般规律是:

添,添加一根火柴,可变 为 ,变 为 ,变 为 ,
还可以在数前、数后添上 ,另外,可以把“ ”号变为“ ”
号,把“ ”变为“ ”号,在两个数之间增加“ ”号等。
例3 在下面由火柴摆成的算式中,移动一根火柴棍,使算
去,“去”是“添”的反面,要去掉一根火柴棍,常可以变“
式变成等式。


为“ ”,变“ ”为“ ”,变“ ”为“ ”,变“ ”为“ ”,

变“ ”为“ ”.还可以去掉数字前面或后面的“ ”,以及数

字之间的“ ”号等.
分析 题目中的两个小题只是两个四则运算式子,并没有等
移,“移”是“去”和“添”的结合,移动火柴棍时,要保证火柴
号,而题目要求移动一根火柴使它变成等式.所以,我们一
的根数没有变化.如“ ”与“ ”之间,“ ”与“ ”之间,
定是要在数字或“+”号上去掉一根火柴,添在“—”号上或改
“+”为减号。
“ ”与“ ”之间,“ ”与“ ”之间,“ ”与“ ”之间都
①题中, 112 × 7=784,而784—72=712,剩下的部分还有
可以互相转化。
7+ 2,可变成 712.所以,可以把最后面一个“+”号中“—”移
例1 在下面由火柴棍摆成的算式中,添加或去掉一根火柴,
到7前面的“—”号上,变成等号,即:
使等式成立。
112×7—72=712,得到一个答案。


②题中,前面 111+111=222,最后面一个数是 224.所以,

如果能在 222后面再加 2(或加两个1),则可变成等式,
分析 ①题中,只有一个四位数1244,且它是减数,其余的
数都是三位数,所以,我们首先想到,要把1244千位上的1
去掉,使它变成三位数.这时,等式左边是:772-244-417,




这可以把11中的一个1移到224前的“—”号上,变成“=”号就
子。
得到答案:11l+111+1+1=224。
解:①题的答案是:

②题的答案是:

例4 用火柴棍摆出所有的千位为1的四位数,且每个数位上
的数字各不相同,计算它们的和,并用火柴棍摆出这个等
式。
分析 解决这个问题分两步:
先用火柴摆出所有的以1开头的四位数,由于火柴棍可摆的
数字只有1、2、4、7,为保证不重、不漏地写出它们摆出
的所有的以1开头的四位数,可以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
小)
的顺序来写,它们是1247、1274、1427、1472、1724、1742
共六个,计算它们的和为8886。
再用火柴棍摆出这个等式,要把它们用火柴棍摆出来,关
键是把8886用1、2、4、7表示,观察发现:8886= 4444× 2—
2
解:用火柴棍摆出所有以1开头的四位数是:







求它们和的等式可以表示为:
在用火柴棍摆图形时,可以通过移动一根或几根火柴棍,
使图形发生有趣的变化。
例5 仓库中有一把如左下图所示的椅子,且椅子翻倒还掉
了一条腿,请移动2根火柴,使椅子翻过来,且看上去也不
缺少腿。
分析 要把椅子翻过来,就要使下面有四条腿,上面有





椅子的靠背,故可以移动成(前页右下图所示)的样子。
解:移动的结果如前页右下图(虚线表示移走的火柴)。
例6 用火柴棍摆成头朝上的龙虾如下左图所示,移动它上
面的三根火柴,使它头朝下。




分析 要把龙虾的头变成朝下的,需要把上面的“头”拆掉,
并摆出“尾”.还要在下面摆出“头”.由上面的分析,可移火柴
摆成上右图的样子。
解:可移火柴成上右图,即把虚线向左移动。
例7 由九根火柴棍组成的天平处于不平衡状态,(左下
图),移动其中五根火柴,使它变为平衡。
分析 要把天平摆平,应先确定水平的天平臂,再把整个天
平摆好,而天平臂可利用一个天平盘的底,另一个天平盘
不移动,如右下图。
解:本题可移走右图中虚线所示的火柴棍,摆成实线的样











习题十三
1.在下面由火柴棍摆成的算式中,添上或去掉一根火柴棍,
使算式成立。



2.在下面由火柴棍摆成的算式中,移动一根火柴棍,使算式
成立。



3.在下面由火柴棍摆成的算式中,只移动一根火柴棍,使算
式变成等式。



4.由火柴棍摆了两只倒扣着的杯子,如右图,请移4根火柴
棍,把杯口正过来。




5.由火柴棍摆成的定风旗如右图,移动四根火柴,使它成为
一座房子.











习题十三解答
1.



2.



3.



4.






5.













③要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和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才
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火柴棍可以摆出许多图形,它不仅限于生活中的物品,还
能摆出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等,
而且,通过移动几根火柴棍,使它们之间出现一些有趣的
第十四讲 火柴棍游戏(二)
这一讲将继续上一讲的内容,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1 在下面由火柴摆成的算式中,移动两根火柴使等式成
立。




转化.
例3 移动四根火柴棍,把图14—1中的斧子变为三个全等的
三角形。
分析 本题中,构成斧子的火柴棍共九根,而最后要用这九
根火柴构成三个全等的三角形,说明每个三角形都是边长
为1根火柴棍的三角形,且三个三角形没有公用的边,基于
这种想法,可有如图14—2的摆法。
解:本题的摆法(图14—2)中,虚线为移走的部分。








分析 ①题中,等号左边有一个四位数1112,而其他的数都
是两位数,所以,基本想法是把这个四位数变成两位数,
或把它变成三位数,再把其他一个数变成三位数.观察算式
注意到,等号右边是42,而等号左边第一个数是41,如果
能把“-1112+ 11”的计算结果凑成“+1”,就可以了,可以
这样变:“+112—111”,就满足了算式。
②题中,等号左边有一个减数是1222,而其他数都是三位
数.所以应考虑把1222中的1移走.观察算式,可考虑把1移到
它前面的“—”号上,则算式变成:
222+222+222+711=177
显然,如果把711中的7变为1,而添在177上,变为777,则
等式成立。
解:①题的答案是:

例4 在图14—3中,由十二根火柴棍摆成了灯,移动三根火
柴,变为五个全等的三角形。








②题的答案是:

例2 在下面的算式中,移动两根火柴,使算式变成等式。


分析 ①题中,12× 4=48,而最后一个数是24,通过移一根

火柴,可改成44,观察算式知,可将14中的1移到24前面的


“—”号上,变为等式。

②题中,有一个四位数,一个五位数,其他是三位数,所

以,可将所有数都化为不超过三位,做如下的移动,即将
分析 首先注意到题目中并没有要求这十五个正方形大小
1112×2+11144变为112×2+1+1 14.这时,
相同,而由条件,要由十一根火柴摆成十五个正方形,可
112×2+1+114=339,
以肯定这些正方形有大有小,且有很多“边”要重复使用,如
而 339—222=117,所以只要把 117前面的“+”变为“=”号即
果只把“房顶”的两根火柴移下来,如图14-6,则只能得到11
可。
个正方形(8个小的,3个大的).且只移动了两根火柴,不
解:①题的答案是:
满足题目要求,要想增加正方形的个数,正方形应该变小,

数一下图14—7中正方形的个数,有9个小正方形,4个由四
②题的答案是:
个小正方形构成的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共14个正方形.

那么它再加上一个正方形就满足题目要求了,而事实上,
补充说明:在解决由添加、去掉或移动火柴,从而使算式
只要移为图14—8,恰好满足题目的要求。
成立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火柴棍摆成的数字只有1、2、4、7这四个数。
②在把火柴添、去、移时,目标经常是使等号两边各数的
位数一样多,从而使等式成立。
分析 要由十二根火柴组成五个全等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
中一定会有公用的“边”.并且在移动火柴棍时,一般应考虑
斜放着的火柴棍不动,而去移动不容易构成三角形的水平
或竖直放置的火柴.观察图形,可以做如图14—4的移动.恰
好构成五个全等的三角形。
解:本题的移法如右图,其中虚线为移走的部分.
例5 图14—5是由十一根火柴摆成的希腊式教堂,移动四根
火柴,把它变为十五个正方形。




























解:本题拿法如图14—13,按(1)→(2)→(3)→(4)
的步骤每次拿掉一根火柴即可。


习题十四
1.在下面火柴棍摆成的算式中,移动两根火柴,使算式成立。



解:本题的摆法为图14—8,其中,虚线表示被移走的部
分。
例6 图14—9是由24根火柴摆成的回字形,移动四根火柴,
使它变成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2.在下面火柴棍摆成的算式中,移动两根火柴,使算式变为
等式。



3.由十根火柴摆成两只高脚杯,如下图.移动六根火柴,使
它变成一座房子.



分析 由题目可见,要用24根火柴摆出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
形,每个正方形可由12根火柴构成.这样,每个正方形的边
长应由三根火柴棍组成,这样的两个正方形可以有图
14—10的四种摆法。
考虑到题目要求移四根火柴,若移成图14—10中(1)(2)
(4)的形状,移动的火柴都要超过四根,而14-10中图(3)
4.由九根火柴摆成的路灯,如下图.移动四根火柴,把它变
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则是由图14—9通过移动四根火柴得到的。








5.在下图所示的火柴摆成的图形中,移动三根火柴,得到三
个相同的正方形。




解:本题的摆法如图14—11,其中虚线是移走的部分。
例7 用18根火柴棍(如图14-12)摆成九个大小相同的三角
形,从这个图中每次拿走1根火柴,使它减少一个三角形,
最后使它留下大小相同的五个三角形,该怎样拿法?






6.用十六根火柴棍可以摆出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如下图.
试问:如果用十五根、十四根、十三根、十二根火柴棍,
能否摆成四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习题十四解答


1.


2.
说明一共移走四根火柴,一般,第一次拿走哪根火柴都可
3.如(下图)
以减少三角形的个数,但要每次减少一个三角形,则只能


拿掉只做为一个三角形的边的火柴棍.在图14—12中,应该

是构成图形的最外边九根火柴的中一根,为保证每次只减

少一个三角形,可按图14—13的步骤一一拿掉。
4.如(下图)
分析 由题目,原来有九个三角形,最后要剩下五个三角形,








5.如(下图)





6.如(下图)
















































10.三年级(1)班和(2)班共有少先队员66人,已知(1)
班的少先队员人数是(2)班的少先队员人数的一半,则
(1)
班有少先队员______人。
11.甲、乙两个图书馆共有图书11万册,如果甲馆的图书增
加1万册,乙馆的图书减少2万册,则两馆的图书就相等了,
那么,甲馆实际上有______万册图书。
12.按照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13.200到600之间有______个奇数具有3个各不相同的数字。
14.下列竖式中的 A、B、C、D、E 分别代表1~9中不同的
数字,求出它们使竖式成立的值.则:







第十五讲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5.下图是某个城市的街道平面图,图中的横线和竖线分别
表示街道,横线和竖线的交点表示道路的交叉处,小明家
住在 A 处,学校在 B 处,若小明从家到学校总走最短的
路,
则小明共有______种不同的走法。

1.计算:49+53+47+48+54+51+52+46

2.计算:1993+1992—1991—1990+1989+1988—1987-1986

+…+5+4—3—2+1

3.把1、2、3、4、5、6这6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6个方
16.下图中,任意五个相邻方格中的数字之和都相等,则在
格内,能得到的两个三位数的和的最小值是()。
第四个方格中应填______。






17.建筑工人计划修9条笔直的公路,并在被公路分割开的每
个区域内各修一幢楼房,则最多可以修______幢楼。
4.仔细观察下列各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空格处填入合适的
18.两个自然数之和为350,把其中一个数的最后一位数字去
掉,它就与另一个数相同,则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数是
数。
______。
①2,4,8,14,22,32,44,( ),74
19.某阅览室有不同的文科类图书60本,不同的理科类图书
②2,5,10,17,26,37,50,( ),82
100本,如果两类图书都最多只能借一本,则共有______种
5.火柴棍摆成的算式: + = 这个等式显然是错误的,
不同的借法。
请你移动一根火柴,使得等式成立,则正确的等式是( )。
20.初二(4)班的同学要分组去参加集体劳动,按7人一组,
6.右图是由5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叠放而成的,如果最大的
还剩1人;按6人一组也还剩1人,已知这个班的人数不超过
正方形的边长是4,求右图中最小的正方形(阴影部分)的
50人,则这个班应有学生______人。
周长.
二、解答题

1.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分别能被2、3、4、5、6整除,求满


足此条件的最小的一组数。

2.小明与同学做游戏,第一次他把一张纸剪成6块;第二次

从第一次所得的纸片中任取一块又剪成6块;第三次再从前
7.有下面两组卡片:
面所得的纸片中任取一块剪成6块,这样类似地进行下去,

问第10次剪完后,剪出来的大小纸片共多少块?是否有可
现从(A)(B)两组卡片中各取一张,用 S 表示这两张卡
能在某一次剪完后,所有纸片的个数正好是1993?
片上的数字的和,求不同的 S 共有多少个。
8.求三个连续奇数的乘积的个位数字最小是多少。


3.有一个五位奇数,将这个五位奇数中的所有2都换成5,所

有5也都换成2,其他数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五位数,
可知满足条件的三位数也都是 4 × 8= 32个;若个位数字为
若新五位数的一半仍比原五位数大1,那么原五位数是多
少?
习题解答
一、1.400。
原式=(49+51)+(53+47)+(48+52)+(54+46)
=400。
2.1993。
原式=(1993+1992—1991—1990)+(1989+1988
-1986)+…+(5+4—3—2)+1



3.381。
要使两个三位数的和最小,必须要求每个三位数都尽可能
小,因此,它们的百位数字分别是1、2;十位数字分别是
3、
4;个位数字分别是5、6;则和为381。
4. 58;②65。
数列①的规律 是:a
n
=a
n-1
+2×(n—1),因此,空格处填 a
8
=44+2×7=58;
数列②的规律是 a
n
=n×n+1,因此,空格处填 a
8
=8×8+1=65。


6.4。
7.5。
最大的 S 为7+6=13,最小的 S 为3+2=5,且因为(A)

为3个连续奇数,(B)组为3个连续偶数.所以,5~13之间
的每个奇数都可被 S 取到,因此共有5个不同的 S 值。
8.3。
要求乘积的个位数字,只要求各个因数的个位数字的乘积
即可.三个连续奇数的个位数只可能是1、3、5;或3、5、7;
或5、7、9;或7、9、1;或9、1、3.因此个位数最小为3。
9.178。



9×18+8×2=178.
10.22。
66÷(2+1)=22(人)。
11.4。
实际上甲馆比乙馆少3万册图书,因此甲馆有图书
(11—3)÷2=4(万册)。
12.图形的排列规律是:每个图形都是由它前面的一个图形
顺时针旋转
90°
而得到的。




13.144。
若个位数字为1,则百位数字可从2、3、4、5,中任选一
个,
共四种选法,对应于百位数字的每种选法,十位数字只要
不同于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即可.因此有8种选法;这样的三
位数有 4 × 8= 32个;若个位数字为 9或 7时,同上,考


3时,百位数字只有3种选法;2、4,或5,对应于百位数字
成10+11+12+13+14,所以满足条件的最小的一组数为:
的每种选法,十位数字都有8种 选法,则这种情况下满足条
10、
件的三位数有 3 × 8= 24个;若个位数字为 5时,同样也
11、12、13、14。

2.解:第一次剪完后,纸片块数为6=1+5,第二次剪完后,
满足条件的三位数共24个.因此,所有满足题目条件的三位
纸片块数为 11= l+5 × 2,第三次剪完后,纸片块数为 16=1
数的个数为32 × 3+24×2=144个。
+5×3…因此,第十次剪完后,纸片块数为1+5×10=51.同
14.42857。
时,观察上面的几个数字6、11、16…51可知,它们除以5
从竖式的最后一位看起,可知 E=7,依次可得 D=5,
C=8,
B=2,A=4。
15.35。
走最短的路,要求小明只能向东或向北走,从图可知:小
明从 A 到 C,到 D 都只有一种选法.因此,小明到 E 的
走法
数就等于小明到 D 的走法数加上到 C 的走法数,即1+
l=2;
到 F 的走法数就等于到 E 的走法数加上到 G 的走法数,

2+1=3…如图依次类推,可知到 B 的走法有35种.






16.7。
因为任意5个相邻方格中的数字之和都相等,所以方格中的
数字每5个方格为一个循环,即第6个、第11个、第16个方
格中的数都等于第1个方格中的数;第4个方格中的数就等
于第9个、第14个方格中的数,应为7。
17.46。
在九条公路把平面分成的每个部分里,依题意只可建一幢
宿舍楼,因此,这实际上是九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成多少
部分的问题.因为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两条直线最多
把平面分面2+2=4部分,三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为2+2+
3=7部分…九条直线最多把平面分成的部分数等于2+2+
3+4+5+6+7+8+9=46,所以最多可建46幢宿舍楼。
18.319。


110a+11b+c=350,由 11|(110a+11b)可知: 11|(350-
c),
所以 c=9,则10a+b=31,所以 b=1,a=3,则较大的数为
319。
19.6160。
只借文科类图书,有60种借法;只借理科类图书,有100种
借法;若两类都借,则有60 × 100=6000种借法,因此共有
6000+100+60=6160(种)不同的借法。
20.43。
因为学生的人数除以6和除以7都余1,所以,这个数减去1
后一定既是6的倍数,也是7的倍数,即它一定是42的倍数
加 1,又因为这个数小于 50,所以只能为 43。
二、
1.解:能被2、3、4、5、6整除的最小自然数为60,因此,
题中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60的倍数,又因为60可以写


都余1,而1993÷5=398…3.因此,不可能在某一次剪完后, 至此,我们可以推断,第20行各数之和为2
19


所有纸片的块数正好是1993。
3.解:首先,原数的万位数字显然是2,新数的万位数字则


只能是5;其次原数的千位数字必大于4(否则乘2后不进
[本题中的数表就是著名的杨辉三角,这个数表在组合论中
位),但百位数字乘2后至多进1到千位,这样千位数字只
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能为9,依次类推得到原数的前四位数字为2、9、9、9.又个
例3 将自然数中的偶数2,4,6,8,10…按下表排成5列,
位数字只能为1、3、5、7、9,经检验,原数的个位数字为
问2000出现在哪一列?
5,于是得出所求的原五位奇数为29995.














下 册



第一讲 从数表中找规律
在前面学习了数列找规律的基础上,这一讲将从数表的角
度出发,继续研究数列的规律性。
分析与解答
例1 下图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数学三角形,请你按规律
方法1:考虑到数表中的数呈 S 形排列,我们不妨把每两行
填上空缺的数字.
分为一组,每组8个数,则按照组中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

它们所在的列分别为 B、C、D、E、D、C、B、A.因此,

我们只要考察2000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数就可以了,因为

2000是自然数中的第1000个偶数,而1000÷8=125,即2000


是第125组中的最后一个数,所以,2000位于数表中的第250

行的 A 列。
分析与解答 这个数字三角形的每一行都是等差数列(第一
方法2:仔细观察数表,可以发现:A 列中的数都是16的倍
行除外),因此,第5行中的括号内填20,第6行中的括号
数,B 列中数除以16余2或者14,C 列中的数除以16余4或
内填 24。 12,
例2 用数字摆成下面的三角形,请你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 D 列的数除以16余6或10,E 列中的数除以16余8.这就是
的问题:
说,
① 这个三角阵的排列有何规律?
数表中数的排列与除以16所得的余数有关,我们只要考察
② 根据找出的规律写出三角阵的第6行、第7行。
2000除以16所得的余数就可以了,因为2000÷16=125,所以
③ 推断第20行的各数之和是多少?
2000位于 A 列。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会做一道题,而是要学会思考问

题的方法.一道题做完了,我们还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哪种

方法更简洁,题目主要考察的问题是什么…这样学习才能


举一反三,不断进步。
分析与解答
就例 3而言,如果把偶数改为奇数, 2000改为 1993,其
①首先可以看出,这个三角阵的两边全由1组成;其次,这
他条件不变,你能很快得到结果吗?
个三角阵中,第一行由1个数组成,第2行有两个数…第几
例4 按图所示的顺序数数,问当数到1500时,应数到第几
行就由几个数组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三角阵
列? 1993呢?
中的每一个数(两边上的数1除外),都等于上一行中与它


相邻的两数之和.如:2=1+1,3=2+1,4=3+1,6=3+3。
②根据由①得出的规律,可以发现,这个三角阵中第6行的
数为1,5,10,10,5,1;第7行的数为1,6,15,20,
15,
6,1。
③要求第20行的各数之和,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开始的几行
数。












分析与解答
方法1:同例3的考虑,把数表中的每两行分为一组,则第
一组有9个数,其余各组都只有8个数。
(1500-9)÷8=186…3


(1993—9)÷8=248
所以,1500位于第188组的第3个数,1993位于第249组的最
后一个数,即1500位于第④列,1993位于第①列。
方法2:考虑除以8所得的余数.第①列除以8余1,第②列除
以8余2或是8的倍数,第③列除以8余3或7,第④列除以8余
2.下面一张数表里数的排列存在着某种规律,请你找出规律
之后,按照规律填空。






4或6,第⑤列除以8余5;而1500÷8=187…4,
1993÷8=249…1,
则1993位于第①列,1500位于第④列。
例5 从1开始的自然数按下图所示的规则排列,并用一个平
行四边形框出九个数,能否使这九个数的和等于①1993;
②1143;③1989.若能办到,请写出平行四边形框内的最大
数和最小数;若不能办到,说明理由.








3.下图是自然数列排成的数表,按照这个规律,1993在哪一
列?











分析与解答
我们先来看这九个数的和有什么规律.仔细观察,容易发现:
12+28=2×20,13+27=2×20,14+26=2×20,19+21= 2 × 20,
4.从1开始的自然数如下排列,则第2行中的第7个数是多
少?








即: 20是框中九个数的平均数.因此,框中九个数的和等于
20与9的乘积.事实上,由于数表排列的规律性,对于任意由
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框出的九个数来说,都有这样的规律,
即这九个数的和等于平行四边形正中间的数乘以9。
① 因为1993不是9的倍数,所以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平行四
习题一解答
边形,使其中九个数的和等于1993。
1.第5行的括号中填25;第6行的括号中填37。
②1143÷9=127,127÷8=15…7.这就是说,如果1143是符合
2.这个数表的规律是:第二行的数等于相应的第三行的数与
条件的九个数的和,则正中间的数一定是127,而127位于
第一行的数的差的2倍.即: 8=2×(6—2),10=2×(10—
数表中从右边数的第2列.但从题中的图容易看出,平行四边
5),
形正中间的数不能位于第1行,也不能位于从左数的第1列、
4=2×(9—7),18=2×(20—11).因此,括号内填12。
第2列、第7列和第8列,因此,不可能构成以127为中心的
3.1993应排在 B 列。
平行四边形。
4.参看下表:
③ 1989÷9=221,221÷8=27…5,即1989是9的倍数,且数


221
位于数表中从左起的第5列,故可以找到九个数之和为1989


的平行四边形,如图:


其中最大的数是229,最小的数是213.














第2行的第7个数为30.


习题一
1.观察下面已给出的数表,并按规律填空:
第二讲 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谈起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哥尼斯堡城.流经那里的一条河中有两
个小岛,还有七座桥把这两个小岛与河岸联系起来,那里
风景优美,游人众多.在这美丽的地方,人们议论着一个有
趣的问题:一个游人怎样才能不重复地一次走遍七座桥,
最后又回到出发点呢?
对于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许多人跃跃欲试,但都没有获
得成功.直到1836年,瑞士著名的数学家欧拉才证明了这个
问题的不可能性。


欧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非常巧妙.他认为:人们关心的只
由于不能重复,必须从另一条边离开 X.这样与 X 连结的边
是一次不重复地走遍这七座桥,而并不关心桥的长短和岛
一定成对出现,所以 X 必为偶点,也就是说:奇点在一笔
的大小,因此,岛和岸都可以看作一个点,而桥则可以看
成是连接这些点的一条线.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就转化为一
个几何图形(如下图)能否一笔画出的问题了.









那么,什么叫一笔画?什么样的图可以一笔画出?欧拉又
是如何彻底证明七桥问题的不可能性呢?下面,我们就来
介绍这一方面的简单知识。
数学中,我们把由有限个点和连接这些点的线(线段或弧)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图(如图(a));图中的点叫做图的结
点;连接两结点的线叫做图的边.如图(b)中,有三个结点:
E、F、G,四条边:线段 EG、FG 以及连接 E、F 的两段
弧.
从图(a)、(b)中可以看出,任意两点之间都有一条通
路(即可以从其中一点出发,沿着图的边走到另一点,如
A
到 I 的通路为 A→H→I 或 A→D→I…),这样的图,我

称为连通图;而下图中(c)的一些结点之间却不存在通路
(如 M 与 N),像这样的图就不是连通图。








所谓图的一笔画,指的就是:从图的一点出发,笔不离纸,
遍历每条边恰好一次,即每条边都只画一次,不准重复.从
上图中容易看出:能一笔画出的图首先必须是连通图.但是
否所有的连通图都可以一笔画出呢?下面,我们就来探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与奇数条边相连的结点叫做奇点,
把与偶数条边相连的点称为偶点.如上图(a)中的八个结点
全是奇点,上图(b)中 E、F 为奇点,G 为偶点。
容易知道,上图(b)可以一笔画出,即从奇点 E 出发,
沿
箭头所指方向,经过 F、G、E,最后到达奇点 F;同理,
从奇点 F 出发也可以一笔画出,最后到达奇点 E.而从偶点
G 出发,却不能一笔画出.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这并不是偶然现象.假定某个图可以一笔画成,且
它的结点 X 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而是中间点,那么
X 一定是一个偶点.这是因为无论何时通过一条边到达 X,


画中只能作为起或终点.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可以一笔画
出的图中,奇点的个数最多只有两个。
在七桥问题的图中有四个奇点,因此,欧拉断言:这个图
无法一笔画出,也即游人不可能不重复地一次走遍七座桥.
更进一步地,欧拉在解决七桥问题的同时彻底地解决了一
笔画的问题,给出了下面的欧拉定理:
①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可
以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一定能以这个点为终点画完此图。
②凡是只有两个奇点(其余均为偶点)的连通图,一定可
以一笔画完;画时必须以一个奇点为起点,另一个奇点为
终点。
③其他情况的图,都不能一笔画出。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笔画问题的具体应用:
例1 观察下面的图形,说明哪些图可以一笔画完,哪些不
能,为什么?对于可以一笔画的图形,指明画法.
















分析与解答
(a)图:可以一笔画,因为只有两个奇点 A、B;画法为
A→
头部→翅膀→尾部→翅膀→嘴。
(b)图:不能一笔画,因为此图不是连通图。
(c)图:不能一笔画,因图中有四个奇点:A、B、C、
D。
(d)图:可以一笔画,因为只有两个奇点;画法为:
A→C→D→A→B→E→F→G→H→I→J→K→B。
(e)图:可以一笔画,因为没有奇点;画法可以是:
A→B→C→D→E→F→G→H→I→J→B→D→F→H→J→A。
(f)图:不能一笔画出,因为图中有八个奇点。
注意:在上面能够一笔画出的图中,画法并不是惟一的.事
实上,对于有两个奇点的图来说,任一个奇点都可以作为
起点,以另一个奇点作为终点;对于没有奇点的图来说,
任一个偶点都可以作为起点,最后仍以这点作为终点。
例2 下图是国际奥委会的会标,你能一笔把它画出来吗?



分析与解答
一个图能否一笔画出,关键取决于这个图中奇点的个数.通
过观察可以发现,上图中所有的结点都是偶点,因此,这
个图可以一笔画出.画时可以任一结点作为起点。
例3 下图是某地区所有街道的平面图.甲、乙二人同时分别
从 A、B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走遍所有的街道,最后到达
C.如果允许两人在遵守规则的条件下可以选择最短路径的
话,问两人谁能最先到达 C?











但与从入口入、出口出(即游人的出发和终止点都在展厅
外)有矛盾,其他有多个奇点的情况则根本不可能一笔画
出。另外,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一个图如果
能够一笔画出,则画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各种方法大同小
异.因此,本书中,一笔画的问题,一般我们只给出一种画
法。
例5 一张纸上画有如下图所示的图,你能否用剪刀一次连
续剪下图中的三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答

本题要求二人都必须走遍所有的街道最后到达 C,而且两人

的速度相同.因此,谁走的路程少,谁便可以先到达 C。容

易知道,在题目的要求下,每个人所走路程都至少是所有

街道路程的总和。仔细观察上图,可以发现图中有两个奇

点:A 和 C.这就是说,此图可以以 A、C 两点分别作为起


点和终点而一笔画成.也就是说,甲可以从 A 出发,不重复
分析与解答
地走遍所有的街道,最后到达 C;而从 B 出发的乙则不行.
因此,甲所走的路程正好等于所有街道路程的总和,而乙
一次连续剪下图中的三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必须要求
剪刀连续剪过图中所有的线.即上述问题实质上是这个图能
所走的路程则必定大于这个总和,这样甲先到达 C。
例4 下图是某展览厅的平面图,它由五个展室组成,任两
否一笔画出的问题。
展室之间都有门相通,整个展览厅还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
显然,图中有两个奇点,因此可以一笔画出,剪刀所走的
口,问游人能否一次不重复地穿过所有的门,并且从入口
路线可以是:
→A→B→C→D→E→F→G→E→I→G→H→A→I→C.这
进,从出口出?
样,就能用剪刀一次连续剪下三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例6 下图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要使游客走遍每条路而不重

复,问出入口应设在哪里?

分析与解答

本题实际上是这个图以哪两点为起点和终点一笔画出的问


题.观察左图,可以发现仅有两个奇点:H 与 B 点.因此,



入口应分别设在 H 点与 B 点.
分析与解答

这种应用题,表面看起来不易解决,事实上,只要认真分


析,就可以发现:我们并不关心展室的大小以及路程的远

近,关心的只是能否一次不重复地走遍所有的门,与七桥

问题较为类似.因此,仿照七桥问题的解法,我们可以把每


个展室看作一个结点,整个展厅的外部也看作一个点,两

室之间有门相通,可以看作两点之间有边相连.这样,展厅

的平面图就转化成了我们数学中的图,一个实际问题也就

转化为这个图(如下图)能否一笔画成的问题了,即能否

习题二
从 A 出发,一笔画完此图,最后再回到 A。

1.请将图中的小黑点按1,2,3,4,5…的顺序,用线连接

起来,看看是什么?



















上图(b)中,所有的结点都是偶点,因此,一定可以以 A
作为起点和终点而一笔画完此图.也即游人可以从入口进,
一次不重复地穿过所有的门,最后从出口出来.
2.请一笔画出下列各图.
下面仅给出一种参观路线:
A→E→B→C→E→F→C→D→F→A。
注意:本题中,必须以 A 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这就要求图
中必须没有奇点,否则,若有两个奇点,虽能一笔画出,










3.判断下列各图能否一笔画出,并说明理由.





















4.下图是一公园的平面图,要使游客走遍每一条路且不重
复,问出入口应设在哪里?








第三讲 多笔画及应用问题
上一讲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利用奇偶点来判别一笔画,学
习了利用一笔画来研究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实际生
活中,许多问题的图并不能一笔画出,也就是说,一笔画
理论不能直接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一笔画的基础上,
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类的问题作一些深入研究。
一、多笔画
我们把不能一笔画成的图,归纳为多笔画.首先,我们来考
虑一个不能一笔画成的图,至少用几笔才能画完呢?(为
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仍然只研究连通图,非连通图可转化
为连通图.)
下面,我们就用简单熟悉的图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前面的
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当奇点个数不是0或2时,图不能一笔
画出.因此,我们可以猜想;奇点个数是研究多笔画问题的
关键。
观察下面的图形,并列出奇点的个数与笔画数(至少几笔
画完此图)的关系表格。












5.下图是一个商场的平面图,顾客可以从六个门进出商场
(阴影部分为各商品部,空白处为通道),请你设计一种
能够一次走遍各通道而又不必走重复路线的进出方法.








习题二解答
1.左图是鹿,右图是青蛙。
2.图(1)(2)都可从 A 开始,最后到 B,或从 B 开始
画,
最后到 A.图(3)则可以从眼睛开始,沿线画至点 B。
3.前面图中,(1)(2)(3)均不能一笔画出,这是因
为:
图(1)中有四个奇点,图(2)有四个奇点,图(3)有六
个奇点。
图(4)和图(5)均可一笔画出,这是因为图(4)和图(5)
为了表示得清楚一些,我们把图中第一笔画出的部分用实
线表示,第二笔画出的部分用虚线表示,第三笔画出的部
分用点线表示,其余部分请大家自己画出.












都没有奇点.画时可以从任一点开始。
4.出入口应分别设在两个奇点处,即 A、B 处。
5.可选 C、D 分别作为入口和出口.事实上,本题是把每条
奇点个数与笔画数的关系可列表如下:

道看作是边,通道的交点看作是结点(每个门也作为结点),
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右图能否一笔画出的问题.显然以 D、C
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可一笔画完此图.如右图,顾客的行进
路线可以是:D→C→O→E→F→A→B→E→D→O→B→C.


容易看出,笔画数恰等于奇点个数的一半.事实上,对于任
意的连通图来说,如果有2n 个奇点(n 为自然数),那么
这个图一定可以用 n 笔画成.公式如下:
奇点数÷2=笔画数,即2n÷2=n。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2n 是表示一个偶数,但假若有奇数
个奇点怎么办?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连通图中,


奇点的个数只能是偶数.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例1 观察下面的图,看各至少用几笔画成?








分析解答
(1)图中有8个奇结点,因此需用4笔画成。
(2)图中有12个奇点,需6笔画成。
(3)图是无奇点的连通图,可一笔画成。
例2 判断下面的图能否一笔画成;若不能,你能用什么方
法把它改成一笔画?
分析解答
图(1)中有6个奇点,因此可添上两条(或3条)边后可改
为一笔画;又因为这个图中,把这6个奇点任意分为3对后,
最多只有两对奇点间有边相连,因此,可去掉两条边后改
为一笔画,举例如图(3)~(6)。
图(2)中有4个奇点,因此,可添上2条(或1条)边后改
为一笔画;又因为把奇点按 A 与 B,C 与 D(或 A 与
D,B
与 C)分为两对后,每对间均有边相连,因此,可去掉两条
(或1条)边后改为一笔画.举例如图(7)~(8).













分析解答

图中共有4个奇点,因此,显然无法一笔画成.要想改为一笔


画,关键在于减少奇点的数目(把奇点的个数减少到0或2),

具体方法有两种:








说明:图(6)运用了两种方法,去掉边

与 EF.



①去边.即将多余的两奇点间的边去掉.这种方法只适用于

多余的两奇点间有边相连的情况,如对下图就不适用.










二、应用问题

BC,添上边 AD
在学习了一笔画与多笔画的理论以后,我们来看看这些理
本题中,可去掉连结奇点 B、C 的边 BC。
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②添边.即在多余的两奇点间添上一条边.本题中,可以在奇
例4 下图是某少年宫的平面图,共有五个大厅,相邻两厅
点 A、C 间添上边 AC.添边的方法适用于任意多笔画的
之间都有门相通(D 与 E 两厅除外),并且有一个入口和
图。
一个出口.问游人能否从入口入,一次不重复地穿过所有的
改为一笔画时,具体实现的方案很多,如本题中,我们可
门?如果可以,请指明穿行路线;如果不能,请你想一想,
以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把奇点个数减少到0。
关闭哪扇门后就可以办到?
小结:对于有2n(n 为大于1的自然数)个奇点的连通图来

说,改为一笔画的方法一般是:在多余的 n-1(或 n)对奇

点间,各添上一条边;如果这 n-1对(或 n 对)奇点间都




边相连,也可以在这 n-1(或 n)对间各去掉一条边。


例3 将下图改为一笔画.

分析解答


类似于上一节中的问题,我们把每个厅看作一个结点(室

外也看作一个结点),两厅之间有门相通可看作两结点之

间有线相连,于是问题转化为图(2)能否一笔画完的问题.
分析解答
显然,图中有四个奇点:A、B、C、F,不可能一笔画出,
即游人不可能一次不重复地穿过所有的门。
4个奇点时,只要把连接其中两个奇点的一条边去掉,这个
图就只剩下两个奇点,就可以一笔画出,即游人可以用剩
下的两个奇点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不重复地穿过所有的
门.关掉一扇门实际上就是去掉一条边.因此,我们可以考虑
去掉边 AC 或 AB.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游人必须从入口

入,也即结点 F 必须作为起点,而本题中有4个奇点且只允
许去掉一条边,因此 F 必须是奇点,也即不能去掉与 F 相
连的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只要关闭 A、C 之间的门,

A、B 之间的门,游人就可以从入口(边 FC 或 FD 或
FE)
入,一次不重复地穿过所有的门。
例5 下图是某个花房的平面图,它由六间展室组成,每相
邻两室间有一门相通.请你设计一个出口,使参观者能够从
入口处 A 进去,一次不重复地经过所有的门,最后由出口
走出花房。






分析解答







同上分析,可把每个花室看作一个点(花房外也看作是一
个结点),每个门看作是连接两结点的边,于是,上图就
转化为右图.设计一个出口,实际上是添一条与结点 A 相连
的边,使新图能够以 A 为起点和终点一笔画出,也就是
说,
新图中,所有的点都必须是偶点.
观察右图, 发现只有 A、F 两个奇点,所以,应把边添在
A 与 F 之间(如右图),即:把出口开在花室 F 处。






例4与例5都是把多笔画改为一笔画的实际应用。
例6 下图中的每条线都表示一条街道,线上的数字表示这
条街道的里数.邮递员从邮局出发,要走遍各条街道,最后
回到邮局.问:邮递员怎样走,路线最合理?





邮递员走的路程最短时,路线最合理.利用一笔画的知识分
析可得:因为邮递员从邮局作为起点和终点,所以没有奇
点是最理想的,但实际上图中却有8个奇点,邮递员必须重
复走某些路线.根据多笔画改为一笔画的方法得知:重复走
的路线的两个端点应为奇点.重复的总路程应该尽可能短。





我们把需重复走的路线,用虚线添在图中,通过分析与计
算可知;当邮递员所走的路线如右图时,重复的路程最短,
全程共走了56+4=60(里).其中56为所有街道的总长,4
为所重复走的路程。
本题属于最短邮递路线问题.解决这样的题目时,有两点值
得注意:①在所给图中,每条边都有具体的长度,这与前
面其他问题中不考虑长度是不同的;②邮递路线中,邮递
员必须以邮局作为起点和终点,即在最后能一笔画出的图
中,所有的点都必须是偶点.这也与前面游人可以选择进出
口的问题不同。










例7 右图是某地区街道的平面图,图上的数字表示那条街
道的长度。清晨,洒水车从 A 出发,要洒遍所有的街道,
最后再回到 A.问:如何设计洒水路线最合理?
分析解答
这又是一个最短路线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在洒水路
线中,K 是中间点,因此必须成为偶点,这样洒水车必须
重复走 KC 这条边(如下左图).至此,奇点的个数并未减
少,仍是6个,但问题却转化为例6的类型.类似于例6,容易
得出,洒水车必须重复走的路线有:GF、IJ、BC.即洒水路
线如下右图。
全程45+3+6=54(里).









习题三
1.下列各图至少要用几笔画完?

















4.邮递员的投递路线如下图,即:路线为:
ABCDEDOBOMNLKLGLNEFGHIMOJIJA. 最短路线的全
程为39+9=48.











第四讲 最短路线问题
2.游人在林间小路(如右图)上散步,问能否一次不重复地
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
走遍所有的路后回到出发点?如不能,应选择怎样的路线
问题.在这一讲里,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从某处
才能使全程最短,其最短路程是多少?
到另一处最短路线的条数。

例1 下图4—1中的线段表示的是汽车所能经过的所有马


路,这辆汽车从 A 走到 B 处共有多少条最短路线?











3.一辆清洁车清扫街道,每段街道长1公里,清洁车由 A 出
发,走遍所有的街道再回到 A.怎样走路程最短,全程多少
公里?






分析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在各交叉点都标上字母.如图4—2.
在这里,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到底有

长?从 A 点走到 B 点,不论怎样走,最短也要走长方形
AHBD 的一个长与一个宽,即 AD+DB.因此,在水平方向
4.一个邮递员的投递范围如右图,图上的数字表示各段街道
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应等于 AD;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
的长度.请你设计一条最短的投递路线,并求出全程是多
段的长度和应等于 DB.这样我们走的这条路线才是最短路
少?
线.为了保证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走“回头路”,即在水平

方向上不能向左走,在竖直方向上不能向上走.因此只能向

右和向下走。


有些同学很快找出了从 A 到 B 的所有最短路线,即:

A→C→D→G→B A→C→F→G→B

A→C→F→I→B A→E→F→G→B

A→E→F→I→B A→E→H→I→B
习题三解答
通过验证,我们确信这六条路线都是从 A 到 B 的最短路
1.(1)4笔;(2)4笔;(3)2笔;(4)1笔;(5)1笔;
线.
(6)1笔。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找,它的缺点是不能保证找出所有的最
2.游人不能一次不重复地走遍所有路后返回出发点,他必须
短路线,即不能保证“不漏”.当然如果图形更复杂些,做到
至少重复三段路(即三段长为1的小路)才能使全程最短.
“不重”也是很困难的。
其最短程为24,如下左图.
现在观察这种题是否有规律可循。

1.看 C 点:由 A、由 F 和由 D 都可以到达 C,而由


F→C 是

由下向上走,由 D→C 是由右向左走,这两条路线不管以



怎样走都不可能是最短路线.因此,从 A 到 C 只有一条路

3.清洁车走的路径为:
线。
ABCNPBCDEFMNEFGHOLMHOIJKPLJKA. 即:清洁车必
同样道理:从 A 到 D、从 A 到 E、从 A 到 H 也都只有
须至少重复走4段1公里的街道,如上右图.最短路线全程为
一条
28公里。
路线。
我们把数字“1”分别标在 C、D、E、H 这四个点上,如图
4—2。
2.看 F 点:从上向下走是 C→F,从左向右走是 E→F,那



从 A 点出发到 F,可以是 A→C→F,也可以是
A→E→F,
共有两种走法.我们在图4—2中的 F 点标上数字“2”.2=1+1.
第一个“1”是从 A→C 的一种走法;第二个“1”是从 A→E

一种走法。
3.看 G 点:从上向下走是 D→G,从左向右走是 F→G,

么从 A→G



例3 如图4—6,从甲地到乙地最近的道路有几条?
我们在 G 点标上数字“3”.3=2+1,“2”是从 A→F 的两种走
法,“1”是从 A→D 的一种走法。
4.看 I 点:从上向下走是 F→I,从左向右走是 H→I,那么
从出发点


在 I 点标上“3”.3=2+1.“2”是从 A→F 的两种走法;“1”是从
A→H 的一种走法。
5.看 B 点:从上向下走是 G→B,从左向右走是 I→B,那

从出发点 A→B 可以这样走:




共有六种走法.6=3+3,第一个“3”是从 A→G 共有三种走
法,
第二个“3”是从 A→I 共有三种走法.在 B 点标上“6”。
我们观察图4—2发现每一个小格右下角上标的数正好是这
个小格右上角与左下角的数的和,这个和就是从出发点 A
到这点的所有最短路线的条数.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
确定从 A→B 的最短路线的条数,而且能够保证“不重”也
“不漏”。
解: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规律:每个格右上角与
左下角所标的数字和即为这格右下角应标的数字.我们称这
种方法为对角线法,也叫标号法。







根据这种“对角线法”,B 点标6,那么从 A 到 B 就有6条

同的最短路线(见图4—3)。
答:从 A 到 B 共有6条不同的最短路线。
例2 图4—4是一个街道的平面图,纵横各有5条路, 某人
从 A 到 B 处(只能从北向南及从西向东),共有多少种

同的走法?












分析因为 B 点在 A 点的东南方向,题目要求我们只能从

向南及从西向东,也就是要求我们走最短路线。解:如图
4—5所示。
答:从 A 到 B 共有70种不同的走法。

















① 从 A→A
1
有1种走法,A→A
11
有1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从 A→A
10
共有1+1=2(种)走法。
分析 要求从甲地到乙地最近的道路有几条,也就是求从甲
地到乙地的最短路线有几条.把各交叉点标上字母,如图
4—7.这道题的图形与例1、例2的图形又有所区别,因此,
在解题时要格外注意是由哪两点的数之和来确定另一点
的。
①由甲→A 有1种走法,由甲→F 有1种走法,那么就可以

定从甲→G 共有1+1=2(种)走法。
②由甲→B 有1种走法,由甲→D 有1种走法,那么可以确

由甲→E 共有1+1=2(种)走法.
③由甲→C 有1种走法,由甲→H 有2种走法,那么可以确

由甲→J 共有1+2=3(种)走法。
④由甲→G 有2种走法,由甲→M 有1种走法,那么可以确
定从甲→N 共有2+1=3(种)走法。
⑤从甲→K 有2种走法,从甲→E 有2种走法,那么从甲→L
共有2+2=4(种)走法。
⑥从甲→N 有3种走法,从甲→L 有4种走法,那么可以确

从甲→P 共有3+4=7(种)走法。
⑦从甲→J 有3种走法,从甲→P 有7种走法,那么从甲→乙
共有3+7=10(种)走法。
解:在图4—7中各交叉点标上数,乙处标上10,则从甲到
乙共有10条最近的道路。
例4 某城市的街道非常整齐,如图4—8所示,从西南角 A
处到东北角 B 处要求走最近的路,并且不能通过十字路口
C(因正在修路).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 因为 B 点在 A 点的东北角,所以只能向东和向北走.
为了叙述方便,在各交叉点标上字母,如图4—9.
















② 从 A→A
2
有1种走法,A→A
10
有2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习题四
从 A→A
9
共有1+2=3(种)走法。
1.如果沿图4-11中的线段,以最短的路程,从 A 点出发到
③ 从 A→A
3
有1种走法,A→A
9
有3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B
从 A→A
8
共有1+3=4(种)走法.
点,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④从 A→A
4
有1种走法,A→A
8
有4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A→A
7
,共有1+4=5(种)走法。
⑤ 从 A→A
5
有1种走法,A→A
7
有5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A→A
6
共有1+5=6(种)走法。
⑥ 从 A→C
1
有1种走法,A→A
10
有2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从 A→C
2
共有1+2=3(种)走法。
⑦ 从 A→C
2
有3种走法,A→A
9
有3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A→C
3
共有3+3=6(种)走法。
⑧ 从 A→C
4
可以是 A→C→C
4
,也可以是 A→A
7
→C
4
,因
为 C 处正在修路,所以 A→C→C
4
行不通,只能由
A
7
→C
4

由于 A→A
7
有5种走法,所以 A→C
4
也有5种走法,从
A→A
6
有6种走法,所以从 A→C
5
共有5+6=11(种)走法。
⑨从 A→B
6
有1种走法,A→C
2
有3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从
A→B
7
共有1+3=4(种)走法。
⑩从 A→B
7
有4种走法,A→C
3
有6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从
A→B
8
共有4+6=10(种)走法。
⑾从 A→B
9
可以是 A→B
8
→B
9
,也可以是 A→C→B
9
,因

C 处正在修路,所以 A→C→B
9
行不通,只能由 B
8
→B
9


于 A→B
8
有10种走法,所以 A→B
9
。也有10种走法.从
A→C
4
有5种走法,所以从 A→B
10
共有10+5=15(种)走法。
⑿ 从 A→C
5
有11种走法,A→B
10
有15种走法,那么从
A→B
11
共有15+11=26(种)走法。
⒀ 从 A→B
5
有1种走法,A→B
7
有4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从 A→B
4
共有1+4=5(种)走法。
⒁ 从 A→B
4
有5种走法,A→B
8
有10种走法,那么可以确定
从 A→B
3
共有5+10=15(种)走法.
(15)从 A→B
3
有15种走法,A→B
9
有10种走法,那么可以确
定从 A→B
2
共有15+10=25(种)走法。
(16)从 A→B
2
有25种走法,A→B
10
有15种走法,那么可以确
定从 A→B
1
共有25+15=40(种)走法。
(17)从 A→B
1
有40种走法,A→B
11
有26种走法,那么可以确
定从 A→B 共有40+26=66(种)走法。

解:如图4-10所示。
答:从 A 到 B 共有66种不同的走法.


















2.解:
2.从学校到少年宫有4条东西向的马路和3条南北向的马路
相通.如图4-12,李楠从学校出发,步行到少年宫(只许向
东和向南行进),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行走路线?






3.如图 4-13,从 P 到 Q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最短路线?
4.如图4-14所示为某城市的街道图,若从 A 走到 B(只能

北向南、由西向东),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5.如图4-15所示,从甲地到乙地,最近的道路有几条?
6.图4-16为某城市的街道示意图,C 处正在挖下水道,不能
通车,从 A 到 B 处的最短路线共有多少条?








7.如图4-17所示是一个街道的平面图,在不走回头路、不走
重复路的条件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8.图4-18是某城市的主要公路示意图,今在 C、D、E、F、
G、H 路口修建立交桥,车辆不能通行,那么从 A 到 B

最近路线共有几条?







习题四解答
1.解:






答:从 A 到 B 共有126种走法。












第五讲 归一问题
为什么把有的问题叫归一问题?我国珠算除法中有一种方
法,称为归除法.除数是几,就称几归;除数是8,就称为8
归.而归一的意思,就是用除法求出单一量,这大概就是归
答:从学校到少年宫最多有10种不同的行走路线。
3.解:




一说法的来历吧!
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
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
米?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




答:从 P 到 Q 共有126条不同的最短路线.
4.解:





答:从 A 到 B 共有12种走法。
5.解:





答:从甲到乙最近的道路有11条。
6.解:









答: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有431条.
7.解:







答:从 A 到 B 有25种不同的走法。
8.解:









答:从 A 到 B 最短的路线有699条.
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
一量;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
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例1 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
多少米?
分析 为了求出蜗牛1小时爬多少米,必须先求出1分钟爬多
少分米,即蜗牛的速度,然后以这个数目为依据按要求算
出结果。
解:①小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分米? 12÷6=2(分米)
② 1小时爬几米?1小时=60分。
2×60=120(分米)=12(米)
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题目中的两个同类量(如时间与时
间)的倍数(即60分是6分的几倍),然后用1倍数(6分钟
爬行12分米)乘以倍数,使问题得解。
解:1小时=60分钟
12×(60÷6)=12×10=120(分米)=12(米)
或 12÷(6÷60)=12÷0.1=120(分米)=12(米)
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例2 一个粮食加工厂要磨面粉20000千克.3小时磨了6000千
克.照这样计算,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几小时?
方法1:
分析 通过3小时磨6000千克,可以求出1小时磨粉数量.问题
求磨完剩下的要几小时,所以剩下的量除以1小时磨的数
量,得到问题所求。
解:(20000-6000)÷(6000÷3)=7(小时)
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
方法2:用比例关系解。
解:设磨剩下的面粉还要 x 小时。



6000x=3×14000
x=7(小时)
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
例3 学校买来一些足球和篮球.已知买3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
花了281元;买3个足球和7个篮球共花了355元.现在要买5
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
分析 要求5个足球和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关键在于先求出
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出第一次
和第二次买的足球个数相等,而篮 球相差7-5=2(个),总
价差355-281=74(元).74元正好是两个篮球的价钱,从而


可以求出一个篮球的价钱,一个足球的价钱也可以随之求 例6 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由18人,每天工作8小
出,使问题得解。
时,7.5天完成任务.由于缩短工期,要求4天完成任务,可
解:①一个篮球的价钱:(355-281)÷(7-5)
是又要增加6人.求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
=37元 分析 我们把1个工人工作1小时,作为1个工时.根据已知条
②一个足球的价钱:(281-37×5)÷3=32(元) 件,加工这批零件,原计划需要多少“工时”呢?求出“工时”
③共花多少元? 32×5+37×4=308(元) 数,使我们知道了工作总量.有了工作总量,以它为标准,
答: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308元。 不管人数增加或减少,工期延长或缩短,仍然按照原来的
例4 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 工作效率,只要能够达到加工零件所需“工时”总数,再求出
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单开排水 要加班的工时数,问题就解决了。
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
空?
分析 要求两管齐开需要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光,关键在于
先求出进水速度和排水速度.当两管齐开时要把满池水排
空,排水速度必须大于进水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
等于进水与排水速度差.解决了这个问题,又知道总水量,
就可以求出排空满池水所需时间。
解:①进水速度:480÷8=60(吨小时)
②排水速度:480÷6=80(吨小时)
③排空全池水所需的时间:480÷(80-60)=24(小时)
列综合算式:
480÷(480÷6-480÷8)=24(小时)
答:两管齐开需24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例5 7辆“黄河牌”卡车6趟运走336吨沙土.现有沙土560吨,要
求5趟运完,求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方法1:
分析 要想求增加同样卡车多少辆,先要求出一共需要卡车
多少辆;要求5趟运完560吨沙土,每趟需多少辆卡车,应
该知道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解:①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336÷6÷7=56÷7=8(吨)
②560吨沙土,5趟运完,每趟必须运走几吨?
560÷5=112(吨)
③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112÷8-7=7(辆)
列综合算式:
560÷5÷(336÷6÷7)-7=7(辆)
答:需增加同样的卡车7辆。
方法2:
在求一辆卡车一次能运沙土的吨数时,可以列出两种不同
情况的算式:①336÷6÷7,②336÷7÷6.算式①先除以6,先
求出7辆卡车1次运的吨数,再除以7求出每辆卡车的载重
量;算式②,先除以7,求出一辆卡车6次运的吨数,再除
以6,求出每辆卡车的载重量。
在求560吨沙土5次运完需要多少辆卡车时,有以下几种不
同的计算方法:









求出一共用车14辆后,再求增加的辆数就容易了。
解:①原计划加工这批零件需要的“工时”:
8×18×7.5=1080(工时)
②增加6人后每天工作几小时?
1080÷(18+6)÷4=11.25(小时)
③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 11.25-8=3.25(小时)
答:每天要加班工作3.25小时。
例7 甲、乙两个打字员4小时共打字3600个.现在二人同时工
作,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乙打字2050个.求甲、
乙二人每小时各打字多少个?
分析 已知条件告诉我们:“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2450个,
乙打字2050个.”既然知道了“时间相同”,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题目里还告诉我们:“甲、乙二人4小时共打字3600个.”这样
可以先求出“甲乙二人每小时打字个数之和”,就可求出所用
时间了.
解:①甲、乙二人每小时共打字多少个?
3600÷4=900(个)
②“相同时间”是几小时?
(2450+2050)÷900=5(小时)
③甲打字员每小时打字的个数:
2450÷5=490(个)
④乙打字员每小时打字的个数:
2050÷5=410(个)
答:甲打字员每小时打字490个,乙打字员每小时打字410
个。
还可以这样想: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可以分两层.第一层,甲
乙二人4小时共打字3600个;第二层,在相同时间内甲打字
2450个,乙打字2050个.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在相同的时
间内,甲乙二人共打字 2450+2050=4500(个);打字 3600
个用4小时,打字4500个用几小时呢?先求出4500是3600的
几倍,也一定是4小时的几倍,即“相同时间”。
解:①“相同时间”是几小时?
4×[(2450+2050)÷3600]=5(小时)
②甲每小时打字多少个?
2450÷5=490(个)
③乙每小时打字多少个?
2050÷5=410(个)
答:甲每小时打字490个,乙每小时打字410个.



习题五
1.花果山上桃树多,6只小猴分180棵.现有小猴72只,如数
分后还余90棵,请算出桃树有几棵?
2.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酿300千克
蜂蜜要增加几箱蜜蜂?


3.4辆汽车行驶300千米需要汽油240公升.现有5辆汽车同时 是86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蔡琛这次考试的各科成
运货到相距800千米的地方,汽油只有1000公升,问是否够
绩应是多少分?
分析 解题关键是根据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是84分求出两
用?
4.5台拖拉机24天耕地12000公亩.要18天耕完54000公亩土 科的总分,又知道两科的分数差是10分,用和差问题的解
地,需要增加同样拖拉机多少台? 法求出语文、英语各得多少分后,就可以求出其他各科成
习题五解答 绩。
1.180÷6×72+90=2250(棵) 解:①英语:(84×2+10)÷2=89(分)
或:180×(72÷6)+90=2250(棵) ②语文: 89-10=79(分)
答:桃树共有2250棵。 ③政治:86×2-89=83(分)
2.300÷(75÷5)-5=15(箱) ④数学: 91.5×2-83=100(分)
或 5×[(300-75)÷75]=5×3=15(箱) ⑤生物: 89×5-(89+79+83+100)=94(分)
答:蔡琛这次考试英语、语文、政治、数学、生物的成绩
答:要增加 15箱蜜蜂。
3.提示:要想得知1000公升汽油是否够用,先算一算行800
分别是89分、79分、83分、100分、94分。
二、加权平均数
千米需要的汽油,然后进行比较.如果大于1000公升,说明
例3 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
不够用;小于或等于 1000公升,说明够用。
240÷4÷300×5×800=800(公升) 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
800公升<1000公升,说明够用. 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答:1000公升汽油够用。 分析 要求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的价钱,必须知道混合后
4.提示:先求出1台拖拉机1天耕地公亩数,然后求出18天耕
的总钱数和与总钱数相对应的总千克数。
解:①什锦糖的总价:
54000公亩需要拖拉机台数,再求增加台数。

4.40×2+4.20×3+7.20×5=57.4(元)

②什锦糖的总千克数: 2+3+5=10(千克)

③什锦糖的单价:57.4÷10=5.74(元)


答:混合后的什锦糖每千克5.74元。

我们把上述这种平均数问题叫做“加权平均数”.例3中的5.74

元叫做4.40元、4.20元、7.20元的加权平均数.2千克、3千

克、


5千克这三个数很重要,对什锦糖的单价产生不同影响,有

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这样的数叫做“权数”。

例4 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85斤.甲棉田有5亩,平

均亩产籽棉203斤;乙棉田平均亩产籽棉170斤,乙棉田有
答:需要增加 25台拖拉机.
多少亩?


分析 此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两个数和其中一个

数的权数,求另一个数的权数的问题.甲棉田平均亩产籽棉
第六讲 平均数问题
203斤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多18斤,5亩共多出90斤.乙棉田
求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学习阶段经常接触的一类典型应用
平均亩产比甲乙棉田平均亩产少15斤,乙少的部分用甲多
题,如“求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分
的部分补足,也就是看90斤里面包含几个15斤,从而求出
数……”。
的是乙棉田的亩数,即“权数”。
平均数问题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连续数和求平
解:①甲棉田5亩比甲乙平均亩产多多少斤?
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基准数求平均数。
(203-185)×5=90(斤)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主要是弄清楚总数、份数、一份数三
②乙棉田有几亩?
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总数除以它相对应的份数,求出一份
90÷(185-170)=6(亩)
数,即平均数。
答:乙棉田有6亩。
一、算术平均数
三、连续数平均问题
例1 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 是4厘米、5厘
我们学过的连续数有“连续自然数”、“连续奇数”、“连续偶
米、
数”.已知几个连续数的和求出这几个数,也叫平均问题。
7厘米和8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例5 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这八个连续奇数。
分析 求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就相当于把4个杯子里的
分析 已知偶数个奇数的和是144.连续数的个数为偶数时,
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入4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水面的
它的特点是首项与末项之和等于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之
高度。
和,等于第三项与倒数第三项之和……即每两个数分为一
解:(4+5+7+8)÷4=6(厘米)
组,八个数分成4组,每一组两个数的和是144÷4=36.这样
答:这4个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6厘米。
可以确定出中间的两个数,再依次求出其他各数。
例2 蔡琛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
解:①每组数之和:144÷4=36
五科的平均分是 89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1.5分.
②中间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36+2)÷2=19
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4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


③中间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19-2=17 5.7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988,求这7个连续偶数。
∴这八个连续奇数为11、13、15、17、19、21、23和25。 6.6个学生的年龄正好是连续自然数,他们的年龄和与小明
答:这八个连续奇数分别为:11、13、15、17、19、21、
爸爸的年龄相同,7个人年龄一共是126岁,求这6个学生各
几岁?
23和25。
7.食堂买来5只羊,每次取出两只合称一次重量,得到十种
四、调和平均数
例6 一个运动员进行爬山训练.从 A 地出发,上山路长11千
不同的重量(千克):
47、50、51、52、53、54、55、57、58、59.问这五只羊各
米,每小时行4.4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每小
重多少千克?
时行5.5千米.求这位运动员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习题六解答
分析 这道题目是行程问题中关于求上、下山平均速度的问
题.解题时应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数这两个不同的概 1.∵甲+乙=184 (1)
念.速度的平均数=(上山速度+下山速度)÷2,而平均速度 乙+丙=187 (2)
=上、下山的总路程÷上、下山所用的时间和。 丙+丁=188 (3)
解:①上山时间: 11÷4.4=2.5(小时) (2)-(1)丙-甲=3 (4)
②下山时间:11÷5.5=2(小时) (3)-(4)丁+甲=185

∴甲=(185+1)÷2=93(分)

丁=93-1=92(分)

乙=184-93=91(分)


丙=187-91=96(分)

答:甲、乙、丙、丁的成绩分别为93分、91分、96分、和

92分。

2.1962+1973+1981+1994+2005

=1981×5+(13+24)-(8+19)
五、基准数平均数
例7 中关村三小有15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他们每分钟跳
=9915。
5=1983。
绳的个数分别为93、94、85、92、86、88、94、91、88、
9915÷
89、92、86、93、90、89,求每个人平均每分钟跳绳多少
3.①上半年总产量:
750×3+750×3×2+66=6816(台)
个?
6=7200(台)
分析 从他们每人跳绳的个数可以看出,每人跳绳的个数很
②下半年总产量:1200×
12=1168(台)
接近,所以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数90做为基准数,再找出每
③平均月产量:(6816+72 00)÷
个加数与这个基准数的差.大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加数,如93
答:平均月产量是1168台。
4.(8.8-8.2)×5÷(8.2-7.2)=3(千克)
=90+3,3作为加数;小于基准数的差作为减数,如
87=90-3,3作为减数.把这些差累计起来,用和数的项数乘
答:与乙种糖3千克混合。
以基准数,加上累计差,再除以和数的个数就可以算出结
5.分析 已知奇数个偶数的和,可以用和除以个数求出中间
数,再求出其他各偶数。
果。
中间数:1988÷7=284
解:①跳绳总个数。
其他六个数分别为278、280、282、284、286、288、290。
93+94+85+92+86+88+94+91+88+89+92+86+93+90+89
答:这7个偶数分别为:278、280、282、284、286、288、
=90×15+(3+4+2+4+1+2+3)-(5+4+2+2+1+4+1)
290。
=1350+19-19
6.分析 6个孩子年龄和与小明爸爸年龄相同,说明小明爸爸
=1350(个)
年龄是126岁的一半,是63岁.其他6个学生的年龄和也是63
②每人平均每分钟跳多少个?
岁. 63÷3=21(岁), 21=10+11为中间两个数,所以其他
1350÷15=90(个)
四人年龄依次为8、9、12、13岁。
答:每人平均每分钟跳90个.

答:这六个学生的年龄分别为:8、9、10、11、12、13岁。

7.解:设5只羊的重量从轻到重依次为 A
1
、A
2
、A
3
、A
4


A
5
.A
1
+A
2
=47,A
1
+A
3
=50……A
3
+A
5
=58,A
4
+A
5
=59.10次称
习题六
重5只羊各称过4次,所以它们的重量和应是:
1.某次数学考试,甲乙的成绩和是184分,乙丙的成绩和是
A
1
+A< br>2
+A
3
+A
4
+A
5
187分,丙丁的成绩和是188分,甲比丁多1分,问甲、乙、

丙、丁各多少分?
=(47+50+51+52+53+54+55+57+58+59)÷4=134
2.求1962、1973、1981、1994、2005的平均数。
A
3
=134-(A
1
+A
2
)-(A
4
+A
5)=28
3.缝纫机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生产缝纫机750台,第二季度
A
1
=50-28=22 A
2
=47-22=25
生产的是第一季度生产的2倍多66台,下半年平均月生产
A
5
=58-28=30 A
4
=59-30=29
1200台,求这个厂一年的平均月产量。

4.甲种糖每千克8.8元,乙种糖每千克7.2元,用甲种糖5千克
答:这5只羊的重量分别为22千克、25千克、28千克、29千
和多少乙种糖混合,才能使每千克糖的价钱为8.2元?
克、30千克.





第七讲 和倍问题
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
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两种量彼
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两种量间的这
种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例1 甲班和乙班共有图书16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
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 设乙班的图书本数为1份,则甲班图书为乙班的3倍,
那么甲班和乙班图书本数的和相当于乙班图书本数的4倍.
还可以理解为4份的数量是160本,求出1份的数量也就求出
了乙班的图书本数,然后再求甲班的图书本数.用下图表示
它们的关系:








50-30=20(本)
答:甲班给乙班20本图书后,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验算:(120-20)÷(30+20)=2(倍)
(120-20)+(30+20)=150 (本)。
例3 光明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
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 把女生人数看作一份,由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
倍还少40人,如果用男、女生人数总和760人再加上40人,
就等于女生人数的4倍(见下图)。







解:①女生人数:(760+40)÷(3+1)=200(人)
②男生人数:200×3-40=560(人)
或 760-200=560(人)
答:男生有560人,女生有200人。
验算:560+200=760(人)
(560+40)÷200=3(倍)。
解:乙班:160÷(3+1)=40(本)
例4 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552棵.桃树比梨树的2
甲班:40×3=120(本)
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求桃树、梨树和苹果树
或 160-40=120(本)
各有多少棵?
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分析 下图可以看出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
这道应用题解答完了,怎样验算呢?
树少20棵,都是同梨树相比较、以梨树的棵数为标准、作
可把求出的甲班本数和乙班本数相加,看和是不是160本;
为1份数容易解答.又知三种树的总数是552棵.如果给苹果
再把甲班的本数除以乙班本数,看是不是等于3倍.如果与条
树增加20棵,那么就和梨树同样多了;再从桃树里减少12
件相符,表明这题作对了.注意 验算决不是把原式再算一
棵,那么就相当于梨树的2倍了,而总棵树则变为
遍。
552+20-12=560(棵),相当于梨树棵数的4倍。
验算:120+40=160(本)


120÷40=3(倍)。
例2 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30本,甲班给乙班多少


本,甲班的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










解:①梨树的棵数:
(552+20-12)÷(1+1+2)
=560÷4=140(棵)
②桃树的棵数:140×2+12=292(棵)
分析 解这题的关键是找出哪个量是变量,哪个量是不变量.
③苹果树的棵数: 140-20=120(棵)
从已知条件中得出,不管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还是乙班
答:桃树、梨树、苹果树分别是292棵、140棵和120棵。
从甲班得到多少本书,甲、乙两班图书总和是不变的量.最
例5 549是甲、乙、丙、丁4个数的和.如果甲数加上2,乙数
后要求甲班图书是乙班图书的2倍,那么甲、乙两班图书总
减少2,丙数乘以2,丁数除以2以后,则4个数相等.求4个数
和相当于乙班现有图书的3倍.依据解和倍问题的方法,先求
各是多少?
出乙班现有图书多少本,再与原有图书本数相比较,可以


求出甲班给乙班多少本书(见上图)。


解:①甲、乙两班共有图书的本数是:

30+120=150(本)

②甲班给乙班若干本图书后,甲、乙两班共有的倍数是:

2+1=3(倍)

③乙班现有的图书本数是:150÷3=50(本)
分析 上图可以看出,丙数最小.由于丙数乘以2和丁数除以2
④甲班给乙班图书本数是:50-30=20(本)
相等,也就是丙数的2倍和丁数的一半相等,即丁数相当于
综合算式:
(30+120)÷(2+1)=50(本)


丙数的4倍.乙减2之后是丙的2倍,甲加上2之后也是丙的2
倍.根据这些倍数关系,可以先求出丙数,再分别求出其他
各数。
解:①丙数是:(549+2-2)÷(2+2+1+4)
=549÷9
=61
②甲数是:61×2-2=120
③乙数是:61×2+2=124
④丁数是:61×4=244
验算:120+124+61+244=549
120+2=122 124-2=122
61×2=122 244÷2=122
答:甲、乙、丙、丁分别是120、124、61、244.





第八讲 差倍问题
前面讲了应用线段图分析“和倍”应用题,这种方法使分析的
问题具体、形象,使我们能比较顺利地解答此类应用题.下
面我们再来研究与“和倍”问题有相似之处的“差倍”应用题。
“差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
个数。
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和倍问题一样,先要在题目中找到1
倍量,再画图确定解题方法.被除数的数量和除数的倍数关
系要相对应,相除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倍量,然后求出另一
个数,最后再写出验算和答题。
例1 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
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习题七
1.小明和小强共有图书120本,小强的图书本数是小明的2
倍,他们两人各有图书多少本?
2.果园里一共种340棵桃树和杏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杏树
分析 上图把乙班的图书本数看作1倍,甲班的图书本数是
的3倍多20棵,两种树各种了多少棵?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
乙班的3倍,那么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2倍.又知“甲班的
图书比乙班多80本”,即2倍与80本相对应,可以理解为2倍
形的面积。
4.甲水池有水2600立方米,乙水池有水1200立方米,如果甲
是80本,这样可以算出1倍是多少本.最后就可以求出甲、乙
水池里的水以每分种23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
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①乙班的本数: 80÷(3-1)=40(本)
少分种后,乙水池中的水是甲水池的4倍?
②甲班的本数: 40×3=120(本)
5.甲桶里有油470千克,乙桶里有油190千克,甲桶的油倒入
或40+80=120(本)。
乙桶多少千克,才能使甲桶油是乙桶油的2倍?
验算:120-40=80(本)
6.有3条绳子,共长95米,第一条比第二条长7米,第二条比
120÷40=3(倍)
第三条长8米,问3条绳子各长多少米?
答:甲班有图书120本,乙班有图书40本。
习题七解答
1.①小明的本数:120÷(2+1)=40(本).②小强的本数:
例2 菜站运来的白菜是萝卜的3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
卜300千克,剩下的两种蔬菜的重量相等,菜站运来的白菜
40×2=80(本)。
2.①杏树的棵数:(340-20)÷(3+1)=80(棵).②桃树
和萝卜各是多少千克?

的棵数:80×3+20=260(棵)。

3.①长方形的宽:(30÷2)÷(2+1)=5(厘米).②长方形


的长: 5×2=10(厘米)。

③长方形的面积:10×5=50(平方厘米)。

4.①甲、乙两水池共有水:

2600+1200=3800(立方米)


②甲水池剩下的水:
分析 这样想:根据“菜站运来的白莱是萝卜的3倍”应把运来
3800÷(4+1)=760(立方米)
的萝卜的重量看作1倍;“卖出白菜1800千克,萝卜300千克
③甲水池流入乙水池中的水:
后,剩下两种蔬菜的重量正好相等”,说明运来的白菜比萝
2600-760=1840(立方米)
卜多1800-300=1500(千克).从上图中清楚地看到这个重量
④经过的时间(分钟):1840÷23=80(分钟)。
相当于萝卜重量的3-1=2(倍),这样就可以先求出运来的
5.①甲、乙两桶油总重量:
萝卜是多少千克,再求运来的白菜是多少千克。
470+190=660(千克):
解:①运来萝卜:(1800-300)÷(3-1)=750(千克)
②当甲桶油是乙桶油2倍时,乙桶油是:
②运来白菜: 750×3=2250(千克)
660÷(2+1)=220(千克):
验算:
③由甲桶倒入乙桶中的油:220-190=30(千克)。
6.①变化后的绳子总长 95-7+8=96(米).②第二条绳长:
2250-1800=450(千克)(白菜剩下部分)
750-300=450(千克)(萝卜剩下部分)
96÷(1+1+1)=32(米)。
答:菜站运来白菜2250千克,萝卜750千克。
③第一条绳长:32+7=39(米)。
④第三条绳长:32-8=24(米).


例3 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接上 85+96=181(本)(两个班原有图书一样多)
14米,这时第二根长度是第一根长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各
综合算式:
(74+96)÷(3-1)+96
长多少米?

=170÷2+96

=85+96

=181(本)


验算:181+74=255(本)

181-96=85(本)

255÷85=3(倍)

答:两班原来各有图书181本。


例5 两块同样长的花布,第一块卖出31米,第二块卖出19
分析 上图,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度一样长,但是从第一根截
米后,第二块是第一块的4倍,求每块花布原有多少米?
去12米,第二根绳子又接上14米后,第二根的长度是第一

根的3倍.应该把变化后的第一根长度看作1倍,而12+14=26

(米),正好相当于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长度的2倍.所以,当
从第一根截去12米后剩下的长度可以求出来了,那么第一
根、第二根原有长度也就可以求出来了。
解:①第一根截去12米剩下的长度:
(12+14)÷(3-1)=13(米)
②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度:13+12=25(米)
答:两根绳子原来各长25米。
自己进行验算,看答案是否正确.另外还可以想想,有无其
他方法求两根绳子原来各有多长.
小结: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出两个数量的差与两个数





分析 已知两块花布同样长,由于第一块卖出的多,第二块
卖出的少,因此第一块剩下的少,第二块剩下的多.所剩的
布第二块比第一块多31-19=12(米).又知第二块所剩下的
布是第一块的4倍,那么第二块比第一块多出的12米正好相
当于所剩布的(4-1)倍,这样,第一块所剩布的长度即可
求出(见上图)。
量的倍数的差的对应关系.用除法求出1倍数,也就是较小的
解:①第二块布比第一块布多剩多少米?
数,再求几倍数。
31-19=12(米)
解题规律:
②第一块布剩下多少米?
差÷倍数的差=1倍数(较小数)
12÷(4-1)=4(米)
1倍数×几倍=几倍的数(较大的数)
③第一块布原有多少米?
或:较小的数+差=较大的数。
4+31=35(米)(两块布原有长度相等)
例4 三(1)班与三(2)班原有图书数一样多.后来,三
综合列式:
(1)
(31-19)÷(4-1)+31
班又买来新书74本,三(2)班从本班原书中拿出96本送给
=12÷3+31
一年级小同学,这时,三(1)班图书是三(2)班的3倍,
=4+31
求两班原有图书各多少本?
=35(米)

验算:35-31=4(米)

35-19=16(米)


16÷4=4(倍)

答:每块布原有35米长。




分析 两个班原有图书一样多.后来三(1)班又买新书74本,
习题八
即增加了74本;三(2)班从本班原有图书中取出96本送给
1.一只大象的体重比一头牛重4500千克,又知大象的重量是
一年级同学,则图书减少了96本.结果是一个班增加,另一
一头牛的10倍,一只大象和一头牛的重量各是多少千克?
个班减少,这样两个班图书就相差96+74=170(本),也
2.果园里的桃树比杏树多90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
就是三(1)班比三(2)班多了170本图书.又知三(1)班
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现有图书是三(2)班图书的3倍,可见这170本图书就相当
3.有两块布,第一块长74米,第二块长50米,两块布各剪去
于三(2)班所剩图书的3-1=2倍,三(2)班所剩图书本数
同样长的一块布后,剩下的第一块米数是第二块的3倍,问
就可以求出来了,随之原有图书本数也就求出来了(见上
每块布各剪去多少米?
4.甲、乙两校教师的人数相等,由于工作需要,从甲校调30
图)。
人到乙校去,这时乙校教师人数正好是甲校教师人数的3
解:①后来三(1)班比三(2)班图书多多少本?
倍,求甲、乙两校原有教师各多少人?
74+96=170(本)
②三(2)班剩下的图书是多少本?
170÷(3-1)=85(本)
③三(2)班原有图书多少本?


5.两筐重量相同的苹果,从甲筐取出7千克,乙筐加入19千

克,这时乙筐是甲筐苹果的3倍,问两筐原有苹果多少千


克?

6.甲、乙两个数,如果甲数加上320就等于乙数了.如果乙数


加上460就等于甲数的3倍,两个数各是多少?
7.有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卖出25米,第二块卖出14米,

剩下的布第二块是第一块的2倍,求每块布原有多少米?
解法1:①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150-8)÷2=71(千克)
习题八解答
1.一头牛重量是:4500÷(10-1)=500(千克)一只大象重
②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71+8=79(千克)
量:500×10=5000(千克)。
或 150-71=79(千克)
2.杏 树棵数:90÷(3-1)=45(棵)桃树棵数:45×3=135
解法2:①第一筐重多少千克?
(棵)。
(150+8)÷2=79(千克)
3.把第二块布剩下的米数看作1倍数:
②第二筐重多少千克?
(74-50)÷(3-1)=12(米)
79-8=71(千克)
剪去的米数: 50-12=38(米)。
或150-79=71(千克)
4.把甲校调走30人后的甲校人数看作1倍:
答:第一筐重79千克,第二筐重71千克。
(30×2)÷(3-1)=30(人)
例2 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
甲、乙两校原有教师各 30+30=60(人)。
人年龄各多少岁?
5.甲筐重量:(19+7)÷(3-1)=13(千克)

乙筐重量:13×3=39

原有重量:13+7=20(千克)。


6.甲数:(320+460)÷2=390

乙数:390+320=710。

7.(25-14)÷(2-1)+25

=11÷1+25
分析 题中没有给出小强和爸爸年龄之差,但是已知两人今
=11+25
年的年龄,那么今年两人的年龄差是35-7=28(岁).不论过
=36(米).
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当两人年龄和

为58岁时他们年龄差仍是28岁.根据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就

能解此题。
第九讲 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
解:①爸爸的年龄:
[58+(35-7)]÷2
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2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
=[58+28]÷
2
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
=86÷
=43(岁)
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
②小强的年龄:
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
58-43=15(岁)
答:当父子两人的年龄和是58岁时,小强15岁,他爸爸43
弟铅笔相差3支。
岁。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
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
例3 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
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
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数,他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
分析 解和差问题的关键就是求得和与差,这道题中数学与
语文成绩之差是8分,但是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和没有直接告
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
诉我们.可是,条件中给出了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这就
可以求得这两科的总成绩.
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例1 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
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分析 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
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
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







解:①语文和数学成绩之和是多少分?
94×2=188(分)
②数学得多少分?
(188+8)÷ 2=196÷2=98(分)


③ 语文得多少分?
(188-8)÷2=180÷2=90(分)
或 98-8=90(分)
答:小明期末考试语文得90分,数学得98分.
例4 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
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
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 这样想:甲、乙两校学生人数的和是864人,根据由
甲校调入乙校32人,这样甲校比乙校还多48人可以知道,
甲校比乙校多 32×2+48=112(人). 112是两校人数差。
4.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
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
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6.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
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
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7.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
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
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8.四年级有3个班,如果把甲班的1名学生调整到乙班,两班

人数相等;如果把乙班1名学生调到丙班,丙班比乙班多2

人,问甲班和丙班哪班人数多?多几人?


习题九解答

1.桃树的棵树:(150+ 20)÷2= 85(棵)梨树的棵树:150-
解:①乙校原有的学生:
85= 65(棵)
(864-32×2-48)÷2=376(人)
答:有桃树85棵,梨树65棵。
②甲校原有学生:
2.甲桶油重:(30+ 6×2)÷2= 21(千克)乙桶油重:30-
864-376=488(人)
21=9
答:甲校原有学生488人,乙校原有学生376人。
(千克)
小结:从以上4个例题可以看出题目给的条件虽然不同,但
答:甲桶油重21千克,乙桶油重9千克。
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一致的.和差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
3.锡的重量:(500-100)÷2= 200(千克)铝的重量:500-
是:
200=
(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300(千克)
或(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答:锡重量是300千克,铝的重量是200千克。
也可以求出一个数后,用和减去这个数得到另一个数.
4.今年的产值:(96×2+10)÷2=101(万元)去年的产值:
下面我们用和差问题的思路来解答一个数学问题。
101-10=91(万元)
例5 在每两个数字之间填上适当的加或减符号使算式成
答:今年的产值是101万元,去年的产值是91万元。
立。
5.乙校原有人数:
1 2 3 4 5 6 7 8 9=5
[1245-(20×2+5)]÷2=600(人)
分析 这样想:从1至9这几个数字相加是不会得到5的,只
甲校原有人数:1245-600=645(人)
能从一部分数字相加再减去一部分字后差是5,也就是说1
答:甲校原有学生645人,乙校原有学生600人。
到9的和是45,而两部分的差是5,先要求出这两部分数字,
6.三个物体的总重量:31×3=93(千克)
利用和差问题的方法便可以求出。
甲物体的重量:(93-1)÷2=46(千克)
(45-5)÷ 2=20,20+5=25
丙物体的重量:(93-46-2)÷(2+1)=15(千克)
可求出其中几个数的和是25,而另外几个数的和是20.在组
乙物体的重量: 93-46-15=32(千克)
成和是25的几个数前面添上“+”号,而在组成和是20的几个
答: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重量分别为46千克、32千克、
数前面添上“-”号,此题就算出来了。
15千克。
例如:5+6+9=20可得到。
7.甲队原有人数:
1+2+3+4-5-6+7+8-9=5
(285×2+ 24+198O)÷ 2=1287(人)
又如:5+7+8=20可得到。
乙队原有人数:1287-594= 693(人)
1+2+3+4-5+6-7-8+9=5
答:甲队原有1287人,乙队原有693人。
又如:3+4+6+7=20可得到。
8.解(略),答:甲班比丙班人数多,多2名学生.
1+2-3-4+5-6-7+8+9=5
同学们,这道题你还有其他解法吗?试试看!






第十讲 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例如:已知两个人
习题九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
或若干个人的年龄,求他们年龄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等等.
年龄问题又往往是和倍、差倍、和差等问题的综合.它有一
果树各有多少棵?
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
定的难度,因此解题时需抓住其特点。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大小年龄差是个不变的量,而年
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3.用锡和铝制成5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100千克,
龄的倍数却年年不同.我们可以抓住差不变这个特点,再根
据大小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年龄之和等条件,解答这类
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应用题。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 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例1 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和是72岁;五年后,爸爸比妈妈
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二人各多少岁?
分析 五年后,爸比妈大6岁,即爸妈的年龄差是6岁.它是一
个不变量.所以爸爸、妈妈现在的年龄差仍然是6岁.这样原
问题就归结成“已知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72岁,他们的年
龄差是6岁,求二人各是几岁”的和差问题。
解:①爸爸年龄:(72+6)÷2=39(岁)
②妈妈的年龄:39-6=33(岁)
答:爸爸的年龄是39岁,妈妈的年龄是33岁。
例2 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
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
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
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分析 根据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可以
求出到现在每个人长4岁以后的实际年龄和是58+4×4=74
(岁)。
但现在实际的年龄总和只有73岁,可见家庭成员中最小的
一个儿子今年只有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女儿是3+2=5

(岁).
现在父母的年龄和是73-3-5=65(岁).又知父母年龄差是3


岁,可以求出父母现在的年龄。
乙对甲说“我到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意思是说几年后.因
解:①从四年前到现在全家人的年龄和应为:
此,乙整句话可理解为:甲今年的岁数,加上年龄差,正
58+4×4=74(岁)
好是乙今年岁数的2倍减去7。
②儿子现在几岁? 4-(74-73)=3(岁)
即 甲

+年龄差=2×乙

-7 (2)
③女儿现在几岁?3+2=5(岁)

④父亲现在年龄:(73-3-5+3)÷2=34(岁)
把甲乙的对话用下图表示为:

⑤母亲现在年龄: 34-3=31(岁)

答:父亲现在34岁,母亲31岁,女儿5岁,儿子3岁。

例3 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问:几年前父亲年龄是

女儿的5倍?

分析 父女年龄差是50-14=36(岁).不论是几年前还是几年

后,这个差是不变的.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女儿年龄的5倍


时,父亲仍比女儿大36岁.这36岁是父亲比女儿多的5-1=4

(倍)所对应的年龄。


解:(50-14)÷(5-1)=9(岁)

当时女儿9岁,14-9=5(年),也就是5年前。

答:5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的5倍.

例4 6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


岁.问:母亲今年多少岁?
由(1)得甲

=2×乙

-2×年龄差 (3)
分析 6年后母子年龄和是78岁,可以求出母子今年年龄和
由(2)得 甲

=2×乙

-7一年龄差 (4)
是 78-6×2=66(岁).6年前母子年龄和是 66-6×2=54(岁).

又根据6年前母子年龄和与母亲年龄是儿子的5倍,可以求
由(3)(4)年龄差=7(岁)
出6年前母亲年龄,再求出母亲今年的年龄。

解:①母子今年年龄和: 78-6× 2=66(岁)
从上图不难看出,甲现在的年龄是乙几年前年龄的2倍,1
②母子6年前年龄和: 66-6×2=54(岁)
倍相当于2个年龄差,2倍相当于4个年龄差.乙现在的年龄相
③母亲6年前的年龄:54÷(5+1)×5=45(岁)
当3个年龄差。
④母亲今年的年龄:45+6=51(岁)
乙几年后的年龄和甲现在的年龄相等,所以乙几年后相当4
答:母亲今年是51岁。
个年龄差.甲几年后的年龄比乙几年后的年龄多一个年龄
例5 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
差,正好是7岁,从而得出年龄差是7岁。
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解:①乙现在年龄: 7×3=21(岁)
②甲现在年龄:7×4=28(岁)
分析 根据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2倍,得出父
子年龄差等于儿子当时的年龄.因此年龄差等于10年前儿子
的年龄加上25岁。
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父子年龄差相当于
儿子当时年龄的7-1=6倍。
由于年龄差不变,所以儿子10年前的年龄的6-1=5倍正好是
25岁,可以求出儿子当时的年龄,从而使问题得解。
解:①儿子10年前的年龄:(10+15)÷(7-2)=5(岁)
②儿子现在年龄:5+10=15(岁)
③吴昊现在年龄: 5×7+10=45(岁)
答:吴昊现在45岁,儿子15岁.
例6 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你的岁数是我
今年岁数的一半.”乙对甲说:“我到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
你的岁数是我今年岁数的2倍减7.”问:甲、乙二人现在各多
少岁?
分析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看出甲比乙年龄大,甲乙年龄差这
是一个不变的量。
甲对乙说“我在你这么大岁数的时候”,意思是说几年以前.
这几年就是甲乙的年龄差.因此,甲整句话可理解为:乙今
年的岁数,减去年龄差,正好是甲今年岁数的一半.


答:乙现在21岁,甲现在28岁.






第十一讲 鸡兔同笼问题
习题十
例1 (古典题)鸡兔同笼 ,头共46,足共128,鸡兔各几
1.兄弟俩今年的年龄和是30岁,当哥哥像弟弟现在这样大
只?
时,弟弟的年龄恰好是哥哥年龄的一半,哥哥今年几岁?
分析 如果 46只都是兔,一共应有 4×46=184只脚,这和已
2.赵、田、钱、李、吴五位老师,赵老师比田老师大4岁,
知的128只脚相比多了184-128=56只脚.如果用一只鸡来置
钱老师比赵老师大3岁,李老师比赵老师小3岁,吴老师比
换一只兔,就要减少4-2=2(只)脚.那么,46只兔里应该换
钱老师小2岁.这五位老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122岁.问:五位
进几只鸡才能使56只脚的差数就没有了呢?显然,
老师各多少岁?
56÷2=28,只要用28只鸡去置换28只兔就行了.所以,鸡的只
3.哥哥6年前的岁数等于弟弟8年后的岁数.哥哥5年后与弟
数就是28,兔的只数是46-28=18。
弟3年前的年龄和是38岁.求兄弟二人今年各几岁?
解:①鸡有多少只?
4.母女的年龄和是64岁,女儿年龄的3倍比母亲大8岁,求母
(4×6-128)÷(4-2)
女二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184-128)÷2
5.哥哥今年比小丽大12岁,8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小丽的4倍,
=56÷2
=28(只)
今年二人各几岁?
6.爷爷今年72岁,孙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子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的5倍?几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13倍?
答:鸡有28只,免有18只。
习题十解答
1.提示:根据条件“当哥哥像弟弟现在这样大时,弟弟的年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假设它们全是兔.于
龄恰好是哥哥年龄的一半”,说明兄弟二人的年龄和30岁正
是根据鸡兔的总只数就可以算出在假设下共有几只脚,把
好相当5个年龄差.其中哥哥今年年龄相当3个年龄差.所以
这样得到的脚数与题中给出的脚数相比较,看相差多少.每
差2只脚就说明有一只鸡;将所差的脚数除以2,就可以算
30÷5×3=18(岁)就是今年哥哥的年龄。
出共有多少只鸡.我们称这种解题方法为假设法.概括起来,
答:哥哥今年18岁。
解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2.提示:解题时先确定以赵老师年龄为标准量.
鸡数=(每只兔脚数× 兔总数- 实际脚数)÷(每只兔子脚
①赵老师年龄的五倍:122+ 4-3+3-1=125(岁)
数-每只鸡的脚数)
②赵老师年龄:125÷5=25(岁)
兔数=鸡兔总数-鸡数
③田老师年龄:25- 4= 21(岁)
当然,也可以先假设全是鸡。
④钱老师年龄:25+ 3= 28(岁)
例2 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
⑤李老师年龄:25- 3= 22(岁)
各多少只?
⑥吴老师年龄:25+ 1= 26(岁)
答:赵、田、钱、李、吴这五位老师的年龄分别是:25岁、
分析 这个例题与前面例题是有区别的,没有给出它们脚数
的总和,而是给出了它们脚数的差.这又如何解答呢?
21岁、28岁、22岁、26岁。
假设100只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是2×100=200(只)这时
3.解:①今年哥哥比弟弟大几岁? 6+ 8= 14(岁)
兔的脚数为0,鸡脚比兔脚多200只,而实际上鸡脚比兔脚
②哥、弟今年年龄和:38-5+ 3= 36(岁)
多80只.因此,鸡脚与兔脚的差数比已知多了(200-80)=120
③哥哥今年年龄:(36+14)÷2=25(岁)
(只),这是因为把其中的兔换成了鸡.每把一只兔换成鸡,
④弟弟今年年龄: 25-14=11(岁)
鸡的脚数将增加2只,兔的脚数减少4只.那么,鸡脚与兔脚
答:哥哥今年25岁,弟弟今年11岁。
的差数增加(2+4)=6(只),所以换成鸡的兔 子有
4.①女儿的年龄:(64+8)÷(3+1)=18(岁)
120÷6=20
②母亲的年龄:3×18-8=46(岁)
(只).有鸡(100-20)=80(只)。
答:母亲今年46岁,女儿今年18岁。
解:(2×100-80)÷(2+4)=20(只)。
5. 8年前小丽的年龄:12÷(4-1)= 4(岁)
100-20=80(只)。
②今年小丽的年龄:4+8=12(岁)
答:鸡与兔分别有80只和20只。
③哥哥今年的年龄:12+12= 24(岁)
例3 红英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共135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
答:哥哥今年24岁,小丽今年12岁。
三班比二班少7人,三个班各有多少人?
6.①爷爷是孙子年龄5倍时,孙子的年龄:
分析1 我们设想,如果条件中三个班人数同样多,那么,
(72-12)÷(5-1)=15(岁)
要求每班有多少人就很容易了.由此得到启示,是否可以通
②几年后:15-12=3(年)
过假设三个班人数同样多来分析求解。
③爷爷年龄是孙子的13倍时,孙子的年龄:
结合下图可以想,假设二班、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相同,
(72-12)÷(13-1)= 5(岁)
以一班为标准,则二班人数要比实际人数少5人.三班人数要
④几年前:12- 5= 7(年)
答:3年后,爷爷是孙子年龄的5倍;7年前,爷爷年龄是孙
比实际人数多7-5=2(人).那么,请你算一算,假设二班、
三班人数和一班人数同样多,三个班总人数应该是多少?
子的13倍.











③蜻蜒、蝉共有多少只?
18-5=13(只)
④假设蜻蜒也是一对翅膀,共有多少对翅膀?1×13=13
(对)
⑤蜻蜒多少只?
(20-13)÷ 2-1)= 7(只)
答:蜻蜒有7只.

解法1:

一班:[135-5+(7-5)]÷3=132÷3

=44(人)
习题十一
二班:44+5=49(人)
1.小华用二元五角钱买了面值二角和一角的邮票共17张,问
三班:49-7=42(人)
两种邮票各买多少张?
答:三年级一班、 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 49人和 42
2.有鸡兔共20只,脚44只,鸡兔各几只?
人。
3.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0个,雨天每天可采12
分析2 假设一、三班人数和二班人数同样多,那么,一班
个,它一连几天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
人数比实际要多5人,而三班要比实际人数多7人.这时的总
当中有几天有雨?
人数又该是多少?
4.蜘蛛有8条腿,蝴蝶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一对
解法2:(135+ 5+ 7)÷3
翅膀,现有这三种动物共21只,共140条腿和 23对翅膀,
=147÷3
问蜘蛛、蝴蝶、蝉各有几只?
=49(人)
5.体育老师买了运动服上衣和裤子共21件,共用了439元,
49-5=44(人),49-7=42(人)
其中上衣每件24元、裤子每件19元,问老师买上衣和裤子
答: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分别有44人、49人和42人。
各多少件?
想一想:根据解法1、解法2的思路,还可以怎样假设?怎
6.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6只,足数共274只,问鸡、兔各
样求解?
几只?
例4 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
习题十一解答
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1.解:二元五角= 250分;1角=10分;2角=20分.
分析 我们分步来考虑:
①假设都是10分邮票:10×17=170(分)
①假设租的 10条船都是大船,那么船上应该坐 6×10= 60
②比实际少了多少钱? 250-170=80(分)
(人)。
③每张邮票相差钱数:20-10=10(分)
②假设后的总人数比实际人数多了 60-(41+1)=18(人),
④有二角邮票多少张? 80÷10=8(张)
多的原因是把小船坐的4人都假设成坐6人。
⑤有一角邮票多少张?17-8=9(张)
③一条小船当成大船多出2人,多出的18人是把18÷2=9(条)
答:二角的邮票有8张,一角的邮票有9张。
小船当成大船。
2.解:假设全是鸡,则可求得到兔子只数:
解:[6×10-(41+1)÷(6-4)
(44-2×20)÷(4-2)=2(只)
= 18÷2=9(条)
鸡的只数:20- 2=18(只)
10-9=1(条)
答:鸡有18只,免有2只。
答:有9条小船,1条大船。
3.解:①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几天松子?
例5 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8只,共有腿118条,翅
112÷14= 8(天)
膀20对(蜘蛛8条腿;蜻蜓6条腿,两对翅膀;蝉6条腿,一
②假设8天全是睛天,一共应采松子
对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20×8=160(个)
分析 这是在鸡兔同笼基础上发展变化的问题.观察数字特
③比实际采的松子多多少?
点,蜻蜓、蝉都是6条腿,只有蜘蛛8条腿.因此,可先从腿
160- 112=48(个)
数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数.我们假设三种动物都是6条腿,则
④晴天和雨天每天采的松子相差个数:
总腿数为 6×18=108(条),所差 118-108=10(条),必
20-12= 8(个)
然是由于少算了蜘蛛的腿数而造成的.所以,应有(118-108)
⑤用晴天换雨天的天数:48÷8=6(天)
÷(8-6)=5(只)蜘蛛.这样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
答:这几天中有6天有雨。
和蝉的只数.再从翅膀数入手,假设13只都是蝉,则总翅膀
4.解:蜘蛛数:(140- 6×21)÷(8-6)
数1×13=13(对),比实际数少 20-13=7(对),这是由
=14÷2=7(只)
于蜻蜓有两对翅膀,而我们只按一对翅膀计算所差,这样
蝴蝶和蝉共有只数:21-7=14(只)
蜻蜓只数可求7÷(2-1)=7(只).
蝉的只数:(2×14-23)÷(2-1)=5(只)
解:①假设蜘蛛也是6条腿,三种动物共有多少条腿?
蝴蝶只数:14-5=9(只)
6×18=108(条)
答:蜘蛛有7只,蝴蝶有9只,蝉有5只。
②有蜘蛛多少只?
5.解:裤子:(24×21-439)÷(24-19)=13(件)上 衣:21-
(118-108)÷(8-6)=5(只)
13=8
(件)


=40÷2
=20(天)
4×20+48=128(个)或 6×20+8=128(个)
答:有苹果128个,计划吃20天.
例3 学校规定上午8时到校,小明去上学,如果每分种走60
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钟
到校,求小明几时几分离家刚好8时到校?由家到学校的路

程是多少?

分析 小明每分钟走60米,可提早10分钟到校,即到校后还

可多走60×10=600(米);如果每分钟走50米,可提早8分
第十二讲 盈亏问题
钟到校,即到校后还可多走50×8=400(米),第一种情况
解盈亏问题,常常用到比较法。
比第二种情况每分钟多走60-50=10(米),就可以多走
例1 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
600-400=200(米),从而可以求出 小明由家到校所需时
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
间。
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①10分种走多少米?60×10=600(米)
分析 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② 8分种走多少米?50×8=400(米)
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
③需要多长时间?
砖,
(600+400)÷(60-50)=20(分钟)
每人相差5-4=1(块)。
④由家到校的路程:
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
60×(20-10)=600(米)
差砖数:7+2=9(块)
或:50×(20-8)=600(米)
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队员9÷1=9
答:小明7点40分离家去上学刚好8时到校;小明的家离校
(人)。
有600米。
共有砖:4×9+7=43(块)。
例4 学校为新生分配宿舍.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
解:(7+2)÷(5-4)=9(人)
个房间住5人,则空出3个房间.问宿舍有多少间?新生有多
4×9+7=43(块)或 5×9-2=43(块)
少人?
答:共有少先队员9人,砖的总数是43块。
分析 每个房间住3人,则多出23人,每个房间住5人,就空
如果把例1中的“少2块砖”改为“多1块砖”,你能计算出有多
出3个房间,这3个房间如果住满人应该是5×3=15(人).
少少先队员,有多少块砖吗?
由此可见,每一个房间增加5-3=2(人).两次安排人数总共
由本题可见,解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把盈余数与不足数之和
相差23+15=38(人),因此,房间总数是:
看作采用两种不同搬法产生的总差数,被每人搬砖的差即
38÷2=19(间),学生总数是:3×19+23=80(人),或者
单位差除,就可得出单位的个数,对这题来说就是搬砖的
5×19-5×3=80(人)。
人数.
解:(23+5×3)÷(5-3)
例2 妈妈买回一筐苹果,按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如果
=(23+15)÷2
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苹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8个
=38÷2
苹果.那么妈妈买回的苹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19(间)
分析 题中告诉我们每天吃4个,多出48个苹果;每天吃6个,
3×19+23=80(人)或 5×19-5×3=80(人)。
少8个苹果.观察每天吃的个数与苹果剩余个数的变化就能
答:有19间宿舍,新生有80人。
看出,由每天吃4个变为每天吃6个,也就是每天多吃2个时,
例5 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种5棵,还有3棵没人种;如
苹果从多出48个到少8个,也就是所需的苹果总数要相差48
果其中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这些树苗正好种完.
+8=56(个).从这个对应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只要求56
问有多少少先队员参加植树,一共种多少树苗?
里面含有多少个2,就是所求的计划吃的天数;有了计划吃
分析 这是一道较难的盈亏问题,主要难在对第二个已知条
的天数,就不难求出共有多少个苹果了。
件的理解上:如果其中2人各种4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就
解:(48+8)÷(6-4)
恰好种完.这组条件中包含着两种种树的情况——2人各种4
=56÷2
棵,其余的人各种6棵。如果我们把它统一成一种情况,让
=28(天)
每人都种6棵,那么,就可以多种树(6-4)×2=4(棵).
6×28-8=160(个)或 4×28+48=160(个)
因此,原问题就转化为:如果每人各种5棵树苗,还有3棵
答:妈妈买回苹果160个,计划吃28天。
没人种;如果每人种6棵树苗,还缺4棵.问有多少少先队员,
如果条件“每天吃4个,多出48个”不变,另一条件改为“每天
一共种多少树苗?
吃6个,则还多出8个”,问苹果应该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
解:[3+(6-4)×2]÷(6-5)=7(人)
天?
5×7+3=38(棵)
分析 改题后每天吃的苹果个数没有变,也就是说每天多吃
或6×7-4=38(棵)
2个条件没变,苹果总数由原来多出48个变为多出8个.那么
答:有7个少先队员,一共种38棵树。
所需苹果总数要相差:48-8=40(个)
解:(48-8)÷(6-4)
答:买来上衣8件,裤子13件。
6.设鸡与兔只数一样多:274-2×26=222(只)
每一对鸡、兔共有足:2+4=6(只)
鸡兔共有对数(也就是兔子的只数):
222÷6=37(对)
则鸡有 37+26=63(只)
答:兔的只数为37,鸡的只数为63.


例6 红山小学学生乘汽车到香山春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
有5人不能乘上车;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多余了一辆车,
问一共有几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分析 每车多坐5人,实际是每车可坐5+65=70(人),恰
好多余了一辆车,也就是还差一辆汽车的人,即70人.因而
原问题转化为:如果每车坐65人,则多出5人无车乘坐;如
果每车坐70人,还少70人,求有多少人和多少辆车?
解:(5+5+65)÷5=15(辆)
65×15+5=980(人)
或(5+65)×(15-1)=980(人)
答:一共有15辆汽车,980名学生。





第十三讲 巧求周长
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了,但对于一些不
是长方形、正方形而是多边形的图形,怎样求它的周长呢?
可以把求多边形的周长转化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例1 如图13—1所示,求这个多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习题十二
1.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饼干.如果每人分3块,则多出16块
饼干;如果每人分5块,那么就缺4块饼干.问有多少小朋
友,
有多少块饼干?
2.某校同学排队上操.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37人;如果每行
站12人,则少20人.一共有多少学生?
3.小强由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50米,上课就要迟到3
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可以比上课时间提前2分钟到
校.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米?
4.少先队员参加绿化植树,他们准备栽的苹果树苗是梨树苗
分析 要求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就是求线段 AB+BC+CD
的2倍.如果每人栽3棵梨树苗,还余2棵;如果每人栽7棵苹
+DE+EF+FA 的和是多少,而在这六条线段中,只有 AB
果树苗,要少6棵.问有多少少先队员?他们准备栽多少棵苹
和 BC 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已知的,其余四条线段的长度均
果树和梨树?
是未知的.当然,这个多边形的周长还是可以求的.用一个大
5.学校进行大扫除,分配若干人擦玻璃,其中两人各擦4块,
正方形把这个图形圈起来,如图13—2所示,这个大正方形
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若每人擦6块,则正好擦完,求
是 ABCG.把线段 EF 水平向上移动,移到 CG 边上,这样
擦玻璃的人数及玻璃的块数?
CD+EF 的长度正好与 AB 的长度相等.同样把竖直方向上
习题十二解答
的 DE 边向左移动,移到 AG 边上,这样 AF+DE 的长
1.解:(4+16)÷(5-3)=10(人)
度正
3×10+16=46(块)
好与 BC 边的长度相等.这样虽然 CD、DE、EF、FA 这四
答:有10个小朋友,有46块饼干。

2.解:(37+20)÷(12-9)=19(行)
线段的长度不知道,但这四条线段的长度和我们可以求出
9×19+37=208(人)
来,这样求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就转化为求一个正方形的周
答:共有学生208人。
长,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就可以巧妙地求出来了。
3.解:迟到3分钟转化成米数:50×3=150(米)提前两分钟
解:6×4=24(厘米)
到校转化成米数:60×2=120(米)
答:这个多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150+120)÷(60-50)=27(分钟)
说明:本例图中的 E 点在竖直方向上不论移动到什么位置
50×(27+3)=1500(米)
(当然 F 点也随着上下移动),这个多边形的周长都不
答:小强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米。
变,
4.解:每人栽3×2(棵)则余2×2(棵);
当然 D 点在水平方向上移动(E 点也随着移动),所得到
每人栽7棵则少6棵
的多边形周长也不变.这里点的移动不能超出大正方形
(2×2+6)÷(7-3×2)=10(人);7×10-6=64(棵)64÷2
ABCG 这个范围。
=32(棵)或 3×10+2=32(棵)
例2 把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一层、两层、三层地摆下
答:有少先队员10人,要栽苹果树苗64棵,梨树32棵。
去,摆完第十五层,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解:由其中两人各擦4块、其余各擦5块则余12块,可知,

若每人都擦5块,则余12-(5-4)×2=10块,而每人擦6块则

正好.可见每人多擦一块可把余下的10块擦完.则擦玻璃人


数是[12-(5-4)×2]÷(6-5)=10(人),玻璃的块数是

6×10=60

(块)。
分析 先观察图13—3,第一层有一个长方形,第二层有两
答:有10人擦玻璃,共有60块玻璃.
个长方形,第三层有三个长方形……找到规律,第十五层


有十五个长方形.同样,用一个大长方形把这个图形圈起来.


因此求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就转化为求一个长为2×15=30(厘
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
米)、宽为1×15=15(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解:(2×15+1×15)×2
=45×2=90(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为90厘米。
例3 把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摆成如图13—4的形状,
求该图形的周长。
分析 用一个大长方形把这个图形圈起来,如图13—5所示,
这个大长方形的长为:2×10=20(厘米)、宽为:1×13=13
(厘米),这个复杂的多边形的周长问题就转化为

















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问题。
解:(2×10+1×13)×2
=33×2=66(厘米)
答: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66厘米。
例4 图13—6共有8条边,分别用 a、b、c、d、e、f、g、h
表示,要测量它的周长,至少要测量哪几条线段的长度?








分析 如果把这8条边的长度都测量出来,当然这个图形的
周长也就知道了,但题目要求测量的边数要尽可能地少,
所以仍然用一个长方形把这个图形圈起来.如图13—7所示。
这个大长方形的长为 b,宽为 c.这里与前面例题所不同的
是,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并不等于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因
为在竖直方向上 a、g、e 这三条线段有所重叠.在水平方向
上, h+f+d=b.为了使测量的线段尽可能地少,因此在水
平方向上只要测量线段 b 的长度,就可以求出水平方向上
所有线段的长度和。
在竖直方向上,从线段 a 上截取一段 g,则另一段 a-g 加

线段 e 就等于线段 c 的长度。
则 a+g+e+c=(g+a-g)+g+e+c
=(a-g+e)+2g+c=2c+2g
或在线段 c 上截取一段,使其等于 a-g,然后移至线段 g

下面,这样便有 a+g+e+c=2(a+e).因此,在竖直方向上,
只要测量线段 c 与 g 的长度或测量 a 与 e 的长度就可以
求出


解:在水平方向上测量线段 b 的长度,在竖直方向上测量
c、
g 或 a 与 e 的长度,这个多边形的周长就可以求出来了。
答:只要测量 b、c、g 或 b、a、e 三条线段的长度,这个

边形的周长就可以求出来了。
例5 求图13—8的周长.单位为厘米。












分析 为了叙述方便,在图中标上字母 A、B、C、D、E、
F、
G、H、J、K、M、N.如图13—9所示.
在水平方向上:AB+CD+EF+GH+MN=KJ,因此水平方
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20×2=40(厘米)。
在竖直方向上:
AK+BC+ED+FG+MH+NJ
=(AL+LK)+BC+ED+FG+MH+NJ
=(AL+BC)+(LK+MH)+(ED+FG)+NJ
=2BC+NJ+2ED+NJ
=2(BC+ED+NJ)
而 BC、ED、NJ 的长度都是已知的,因此在竖直方向上所
有线段的长度和就可以求出。
解: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20×2=40(厘米)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3+8+9)×2=40(厘米)
因此,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40+40=80(厘米)
答: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80厘米.



习题十三
1.一张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从四个角上各裁去
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所剩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如图13—10所示的多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用15个边长2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如图13—11的形状,求
它的周长。








4.求图13—12所示图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恰在另一个正
方形的中心,且边相互平行)的周长。
5.用边长为10厘米的五个小正方形拼成如图13—13的形状,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1×7)×2=18(厘米)。
因此,这个图形的周长为:18+18=36(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为36厘米。
5.解: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10×3×2=60(厘米)。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10×3×2=60(厘米)。
6.比较图13—14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因此,这个图形的周长为:60+60=120(厘米)。
7.求图13—15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为120厘米。

6.解:设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 a,宽为 b。

第一个图形: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3a×2=6a,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5b×2=10b. 因此,



个图形的周长为:6a+10b。


第二个图形: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3a×2=6a。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5b×2=10b.因此,这

个图形的周长为:6a+10b。


所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答: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8.正方形被分成了五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30
7.解: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12×2=24(厘米)。
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图13—6)?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8+3+5)×2=32(厘米)。

因此,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24+32=56(厘米)。


答: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56厘米。

8.解: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为30厘米,所以每个小长方

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为:30÷2=15(厘米).因为每个小

长方形的长等于5个小长方形的宽,因此,每个小长方形的
习题十三解答
(1+5)×5=75÷6(厘米),即正方形的边长为
1.解:从长方形的四个角各裁去一个正方形后,剩下部分的
长为:15÷
75÷6厘米。
形状如右图所示。

因此,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75÷6×4=50(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50厘米.














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5×2=10(分米)。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4×2=8(分米).
因此,这个图形的周长为:10+8=18(分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为18分米.
2.解: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20×2=40(厘米)。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12×2=24(厘米).
因此,这个图形的周长为:40+24=64(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为64厘米。
3.解: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2×9×2=36(厘米)。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2×3×2=12(厘米)
因此,这个图形的周长为:36+12=48(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为48厘米。
4.解:在水平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2+1×7)×2=18(厘米)。
在竖直方向上,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
第十四讲 从数的二进制谈起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电子(数字)计算机内部数的
存贮和计算采用二进制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了.据学者考证,
中国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伏羲氏发明的八卦,即用—和--
两种符号拼出来的。
如果把—看成1,把--看成0,那么上述八卦可以翻译成二进
制数(列于下面)。




但是人类历史进程表明,二进制大约被人类冷落了近四千
年(在此期间一直重视和使用十进制),直到20世纪40年
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有了无线电通讯、雷达技术和
真空管、继电器等电子元器件)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反法
西斯战争需要发明原子弹(原子弹许多设计数据不能事先
在实验室测出,而必须靠理论计算,而计算量超过人类有
史以来全部算术运算),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
Neumann)和另一些年轻数学家发明制成了称之为 ENIAC


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用18000支真空管,1500个继电了2的各种幂次(a 的 n 次幂表示 n 个 a 相乘,记为
器, a
n
),
几十万电阻电容,自重30吨,耗电200千瓦).直至今日,电 找到不超过1993的最大的2的幂,是2
10
=1024,得 b
10
=1,再
子计算机主要还是冯·诺伊曼体系.告诉大家这一些历史,主 找不超过(1993-2
10
)的最大的2的幂,是2
9
=512,得 b
9
=1,
要说明我们不能停留在为祖先最早发明了二进制而自豪这
依次类推得 b
8
,b
7
…b
2
,b
1< br>,b
0
.这是由高位到低位逐渐推得
一步,还要看到数学大有用武之地,但要与经济建设和科
的方法。
学技术广泛结合才能起大的或巨大的(如电子计算机)作
现在设法自低位到高位,先找 b
0
.显然,十进制偶数,
用.下面看二进制本质到底是什么?
b
0
=0,
人类天生双手十指.“搬着手指头”计数,是每个人幼时必经
十进制奇数 b
0
=1,所以 b
0
是 N 除以2的余数.再说 b
1
,因
之路.十进制数有两大内涵.一是有十个不同数符:0,1, 为
2…9;二是“逢十进一”的进位法则,有个、十、百、千等自 N=b
n
×2
n
+…+b
2
×2
2
右向左的数位.倘若人类双手八指,也许地球上今日该流行

八进制了.所以二进制也有两大内涵.一是有两个不同数符:


0,1;二是“逢二进一”.其实,我们已见过非十进制的事物,
一年十二个月,十二进制;一周七天,七进制;一小时六
十分,一分六十秒,六十进制;一英尺等于十二英寸(电
视机常说20英寸,21英寸),十二进制;一副三角尺含2块,



以后的余数,余数为0,b
1
就为0;余数为1,b
1
就为1;这样
一双鞋含2只,一双袜子含2只,一双筷子含2根,这些都可
的想法可逐渐向高位推,得出一般性方法.还以1993为例,
写出竖式:
看成二进制.一个十进制数1993可表述为:

1993=1000+900+9 0+3=1×10
3
+9×10
2
+9×10+3





+a
3
×10
3
+a
2< br>×10
2
+a
1
×10+a
0

其中0≤a
i
≤9,而 i 是0到 n 中的一个整数。



再回到二进制.大家知道:数是计算物体的个数而引进的,0

代表什么也没有,有一个,记为“1”;再多一个,记为“10”

(在十进制下记为2);比“10”再多一个,记为“11”.依次类


推,我们很容易接受(或自己发明)二进制下,从小到大


的数列,不妨列表:



N=1993,b
0
为1993÷2的余数,


为了不引起混淆,我们把二进制数右下角标一个2,如:

(10)
2
=(2)
10
,或省略括号,省略十进制标记,略为:





102=2,或(10)
2
=2,1111
2
=15

和十进制对数位有一省略名字一样,二进制的数位也可称

呼:
以后熟悉了这一算法,我们可很快地化十进制数为二进制

数。

例 如化(19)
10
,(101)
10
,(81)
10< br>为二进制的竖式为:



(1993)
10
=()
2
例如:1993=1024+512+256+128+64+8+1,写成二进
制为:














0×4+0×2+0×1=(88)10
因而二进制的数化为十进制,只要读出二进制各数位累加
即可,如 N=(b
nb
n-1
b
n-2
…b
2
b
1
b0

2
则有 N=(b
n
×2
n
+b
n-
1
×2
n-1
+b
n-2
×2
n-2
+…+b
2
×2
2
+b
1
×2
1
+b
0

10
难度大的是怎样较快地把一个十进制数化为二进制数.还以
1993为例,前面的方法是先找出二进制的高位数字,记熟
(19)
10
=(10011)
2
;(101)
10
=(1100101)
2;(81)
10
=(1010001)
2

顺便说一句,现在使用电子计算机,直接输入十进制数即
可,因为机器内部已专门编有(十)化(二)程序,可以
自动转换.
下面讲一下二进制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加法“口诀”特别简单,0+0=0,1+0=0+1=1,1+1=10.


表述成运算时的竖式(用十进制和二进制比较)





















二进制数有被电子计算机采用的好处,但人们有时还觉得
它表达一个数时,数位太长,如(1023)
10
,表成二进制为
读者不难体会竖式中进位及累进等与十进制相似的规则.关
十位:(1111111111)
2
,为读写和观察方便,要缩短数位
键之处会“逢二进一”.减法的关键在于够减就减;不够减时,
又便于机器使用,科学家们偏爱于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大家
向高位借,而“借一还二”.(高位借一,相当于低的为二).
可以自己扩充八进制的数的概念和运算:
例如:
八进制有0,1,2…7共八个数符,由低位向高位是“逢八进

一”,如:N=( c
n
…c
3
c
2
c
1
c
0

8
=c
n
×8
n
+c
n-1
×8n-1
+…+

c
2
×8
2
+c
1
×8+c
0


其中0≤c
i
≤7,i 取0,1,2…n。

十进制化八进制:(1993)
10
=(3711)
8


(88)
10
=(130)
8



1 不够减,向高位借,不够减; 不够减,借


1还1 能借,

再向更高位借;第三个竖式和十进制中100—7的思想是一


样的。

二进制的乘法口诀只有三句,1×0=0,0×0=0,1×1=1.看竖

式:




(4041)
8
=4×512+4×8+1



=2081

1993+88=2081











二进制除法是乘法逆运算,除法也就是连减.看竖式:
十进制中: 二进制中:









加法关键在于“逢八进一”。
减法:2081-1993=88
(4041)< br>8
-(3711)
8
=(130)
8









减法关键在于不够减时,“退一还八”
又如,1993÷88=22余57,二进制除法,在试找商时,较省
乘法:八进制乘法口诀表重新制定如下:
力,要么0,要么1。























(AB)
16
=10×16+11=(171)
10
八进制乘法:








(7535)8=7×512+5×64+3×8+5
=(3933)
10

这些口诀读起来不顺口,如读成“七七得六一”,当然是八进
制的六个8加上一个1.同样做除法时,也挺费神,看着“七七
乘法表”做可省心些,并不是说除法有什么难度,主要是脑
中的十进制“九九表”干扰了“七七表”的记忆。
(7535)
8
÷(23)
8
=(317)
8














现在再讲十六进制。
大家自然会想到16个数符要设想一套简明的表达符号,国
际上通用为0,1,2,…,8,9,A,B,C,D,E,F.这里
特别请大家记住六个字母:A,B,C,D,E,F.A 代表
10,
(十六进制中比9多一的数),同理 B 代表11,C 代表
12,
D 代表13,E 代表14,F 代表15.这样:
N=(d
n
d
n-1…d
2
d
1
d
0

16
=d
n
×16
n
+d
n-1
×16
n-1
+…+d< br>2
×16
2
+d
1
×16+d
0
其中 d
i
取自0,
1…9,A,B,C,D,E,F.i 可取0,1…n。
例如 N=(20A)
16
=2×16
2
+10=(522)
10



如把十进制直接化为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中的加法其关键在于“逢十六进一”,减法的关键则
在于“退一还十六”。





(821)
16
=8×16
2
+2×16+1

=8×256+32+1
=2081=1993+88






注意:十六进制的乘法和除法很费神,要构造“十六——十
六表”.

















利用这表做乘法及除法:








(10AD)
16
=16
3
+10×16+13=409 6+160+13

=4269
(F
3

16
=15×16+3=243

4269×243=1037367
(FD437)
16
=15×16< br>4
+13×16
3
+4×16
2
+3×16+7

=(((15×16+13)×16+4)×16+3)×16+7
=1037367











例如:(1993)
10
=(5545)
7
=(3043 3)
5
=(2201211)
3
等.
只要看竖式:










当然这十六进制的乘除法是很不习惯的.下面谈一下二进制
和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较密切的相互关系。
把一个二进制的数自右向左3位一组,立刻可以翻译成八进
这样,将一个七进制的数化成三进制数时,可以先将此数
制数.其间对应规律为:
化成十进制数作中介而求得,例如:

(1046)
7
=1×7< br>3
+4×7+6=343+28+6=(377)
10



同样,把一个二进制数自右向左4位一组,立刻可以翻译为
十六进制数.其间对应规律为:

















∴(1046)
7
=(111222)
3

如(1993)
10
=()
2
=()
2
=(3711)
8
=()
2
=(7C9)
16

前面在十六进制下很不顺手的除法 FD437÷10AD=F3可以
重新用二进制检验:
(FD437)
16
=(1111 1101 0100 0011 0111)
2
(10AD)
16
=(10000 1010 1101)

排成除法竖式:






















最后介绍几个问题.研究表明,要保存数码最经济的进位制
是三进制.可惜现在物理器件较成熟的还是支持两种状态的
二进制。
不久前刚逝世的本世纪杰出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
(IsaacAsimov)曾喜悦地谈到自己年轻时独立解决了一个
看似与二进制无关的有趣问题.问题是这样的:如何制造个
数最少的一些单位砝码,如1克、2克、3克、4克等,能称
出1克到1千克的任何整克数的物体?
答案是:1克、2克、4克、8克、16克、32克、64克、128
克、
256克、512克,共十个砝码.实际上这些砝码一直可称出1
到1023克之间任何整克数的物体.这在我们学完二进制数以
后就不难理解了.如:x=a
9
a
8
a
7
a
6
a
5
a
4
a
3
a
2
a
1
a
0
, 每个 a
i
或0或1
表示2克砝码或不用或用上.如把问题再简化一些,如只许用
3个砝码,就制成1克、2克、4克.可称1、2、…7克的任何整
克数物体,或说要称1、2、…7克之间任一物体,3个砝码
是最少的了。因为1克必然要的.2克,如不要,再造一个1
克砝码,这样用二个1克砝码,仅能称1克、2克共2种物体,
效率不高.所以造一个1克,一个2克,这样可以称1、2、3
克三种物体了.下一个不必造3克的砝码,而造了一个4克的
砝码,所以1克、2克、4克是最省个数的体系了.十个砝码最
省的推理也相似.

在结束本讲之时,希望读者注重于理解各种进制的思想,
不必去死记硬背八进制乘法表、十六进制乘法表.并请思考
类似于十进制的分数、小数、循环小数等内容在二进制或
八进制等体系下,如何进行?



最后,关于三进制数、五进制数、七进制数,以及一般的 g
习题十四
进制数,读者一定可以自己推出一套记数、转化及加减乘
1.(518)
10
=( )
2
=( )
8
=( )
16
除的法则来。
=( )
3
=( )
5
=( )
7
2.(AF01)
16
=( )7



3.1+2+4+8+16+32+64+128+516+1024 用二进制计


算后,能很快得到十进制答案吗?(提示:类比于9+

90+900


=999=1000-1)

4.请用二进制运算、三进制运算实现下面式子:










5.用竖式做十六进制除法:(FD 437)
16
÷(F3)
16

5.十六进制除法:













6.请你造一个三进制乘法表,造一个七进制乘法表。
7.一个 g 进制的数,N=a
5
·g
5
+a
4
·g
4
+a
3
·g
3
+a
2
·g
2
+a
1
·g+a
0
.
要计算它的十进制数值时,有一个简便算法:N=((((a
5
·g
+a
4
)·g+a
3
)· g+a
2
)·g+a< br>1
)g+a
0
.这样共进行5次乘法5次
加法,如死板地按 a
5
·g
5
+…+a
1
·g+a
0
,需进行(5+4+3+
2+1)15次乘法5次加法,显然浪费时间.而另有一个聪明学
生想:我在纸上先把 g, g
2
、g
3
、g
4
、g
5
记下来这样做了 4次
乘法,再把这5个 g 相应与 a
i
作乘法,又做5次,总共做了9
次乘法,5次加法,中间还要耗费空白纸记下 g
i
,他仔细一
想觉得不合算了,就接受了题目中的简便算法.现在请你用
简便算法求出3进制的 N。
N=(210122)
3
=( )10

6.三进制乘法:




8.在二进制下,一个数扩大2倍,就在右边添一个0,扩大4
倍,右添二个0…扩大2倍,右添 i 个0.这个规则对吗?类似
七进制乘法:












规律在八进制下怎样叙述?十六进制下呢?















7.N=(210122)
3

=2×35+1×34+0×33+1×32+2×31+2
=((((2×3+1)×3+0)×3+1)×3+2)×3+2
请你自己想一下,如何“自圆其说”地把二进制数推广到分
=584。
数、小数,以及二进制循环小数?
8.规律对的.(N)
8
,八进制数扩大8倍相当于右边添一个0;
10.如果天平两边都可以放砝码,即可以调用两砝码的数值
(N)
16
,十六进制数扩大16倍相当于右边添一个0。
差,要称物体而制造尽可能少的砝码,借用多少进位制?

习题十四解答
9.二进制小于1大于0的数也叫纯小数,整数部分记为0,后
1.(518)
10
=(1006)
8
=(1000000110)
2
=(206)16
加小数
=(201012)
3
=(4033)
0
=(1340)
7
2.(AF01)
16
=10×16
3
+15×16
2+1=44801
=(244421)
7

3.1+2+4+8+16+…+1024







四层如图所示,则第1993层中白色的正方形的数目是
_______。





二进制分数:分数线上面写二进制整数,分数线下面写二
进制整数,值等于分子除以分母。



二进制循环小数,但是并非每个十进制循环小数都可化成
别的进制循环小数的。



5.如图,把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任意分成10段,并

每一段为对角线作为正方形.设这10个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
为 P,大正方形的周长为 L,则 P 与 L 的关系是______
(填
<,>,=)。







此处含义:十进制循环小数





6.有一个长4米的长方形木块,锯成等长的5段后,表面积增
但在七进制下,显然不是一个循环小数
加了4平方米,则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立方米。

7.五位数字中各位数字之和为42,且能被4整除的数有

_______个。

10.天平两边均可放砝码,调用三进制合适.因为:(1)
10
=
8.在由两个不同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中,每个两位数被其中两
(1)
3
,( 2)
10
=(3-1)
10
=(10-1)
3
——右边放3 克,左
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除时,所得的商的最大值是______。
9.袋子中有红、黄、兰三种颜色的球各若干,最少摸出__
边放1克,相当于右边放一个2克。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四个球的颜色相同。
(3)
10
=(10)
3
,(4)
10
=(10+1)3
10.从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99 100中划去100

所以,制造一个1克、一个3克的砝码就可以称出1、2、3、
个数码,使剩下的数首位不是0且数值最小,则这个数是
_______。
4共4种物体了。
11.某羽毛球队共有男女队员24人.在男队员中,有5人和第
再扩大:1克、3克、9克,共3个砝码可称出1克到13
一个女队员配合过双打;有6人和第二个女队员配合过双
克之间所有整数克物体了.请读者自己补证。
打…所有男队员都和最后一个女队员配合过双打,则男女
例如
队员的人数各是_______。
(13)
10
=(100+10+1)
3
(12)
10
=(100+10)
3
12.小明花了很多时间求出了 a
1
,a
2
…a
1993
这1993个数的平
(11)
10
=(100+10-1)
3
(10)10=(100+1)
3
均数为2000,后来这个粗心的小明又将这个平均数混入了
(9)10=(100)
3
(8)10=(100-1)
3
原来的1993个数中,于是他又求出了这1994个数的平均数,
(7)10=(100+1-10)
3
则这1994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
(6)10=(100-10)
3
(5)10=(100-10-1)
3
结论:制造1、3
1
、3
2
、3
3
…3K 共 K+1个砝码,天平左右

两边都允许放砝码,可称出1、2…(3
K+1
-1)2种整克数物
13.2001个空格排成一行,预先在左边第一格内放入一枚棋
子,然后 A、B 两人交替走,先 A 后 B,每步可向右移动
体.
2


格或3格或4格,规定谁走到最后一格谁胜.A 为了保证获

胜,

他第一步必须把棋子向右移动_______格。
第十五讲 综合练习
14.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千位数字是1
一、填空题:
的四位数共_______个。
1.计算12345679×72=______。
15.将11112222写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乘积,则其中较大
2.计算1992×19931993-1993×19921992=
的那个自然数是________。
3.根据下面字母的排列规律,确定第100个字母应是
16.有一串数排列成一行,其中第一个数是0,第二个数是1,
=_______。
第三个数是2,从第四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其前三个数
abacbadcbabacbadcbabacbadcbaba…
的和,那么第1993个数被3除所得的余数是______。
4.一“台阶”图的每一层都由黑色和白色的正方形交错组成,
17.某班有女生15人,这个班的男、女团员共26人,则女生
且每一层的两端都是黑色的正方形,从上到下第一层到第
中的非团员比男生中的团员人数少_______人。
18.A、B、C、D 四人买西瓜,已知 A、B、C 三人平均每

买了95斤,B、C、D 三人平均每人买了94斤,C、D、A 三


人平均每人买了90斤,D、A、B 三人平均每人买了91斤西
瓜,则 A、B、C、D 分别买了_______斤西瓜。
19.在下面的数表中,第100行左边第一个数是_______.


7.4。
5 4 3 2
五位数字之和为42,则这个五位数中至少有2个9,至多有4
第二行
9
6 7 8
个9.若有2个9,则另3个数字只能全为8,其中能被4整除的
13 12 11 10 第三行

数必须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因此这样的五位数只有3个。

第四行
14 15 16 17
若有3个9,则另两个数字之和为15,只能为8和7,但这种
21 20 19 18
第五行
情况下,不能被4整除。

若有4个9,则另一个数只能为6,因此能被4整除的数只有1
20.已知:两个三位数的差为892(如下面框图所示),那么
个。
这两个三位数的和的最小值是_______。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满足条件的五位数共4个。

8.10。




第一行








二、解答题:
1.在一次解放军的野营拉练中,某通讯员为了传达上级指
因此,商的最大值为10。
9.10。
示,必须从 A 点出发走过下图中所有的路,再回到出发点.
这是简 单的抽屉原理问题,因此,至少需摸出3×(4-1)
图中的数字表示对应的路线的公里数.通讯员怎样 走才能使
+1=10
所走的路程最短,全程多少公里?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一定有四个球的颜色相同。

10.16263…99100。


这个数的数位是固定的,因此若要使这个数尽可能小,则

必须使其前面的数字尽可能小,最好为0,但首位不能为0,

则应保留1,划去2~9及与9相邻的1,这样,这个数的第二


位为0 ,依次划下去.当第6个数为0后,若要使第7个数也为
2.下面算式中不同的字母代表1、2、3、4 、5、6、7、89、0
0,
中的不同的数字,若 A=5,请求出它们所对应的数字按
则必须划去19×5+9=104个数,与题目要求矛盾,因此第7
A、
个数应为1.同理推得第8、第9、第10个数分别为2、3、4,
B、C、D、E、F、G、H、L、I 的顺序写出。
第11个数为0.至此已划完了100个数,因此,








11.14和10。
3.某中学共30个班级,各班的人数只可能是44、45或46人.
根据题意容易知道,男队员比女队员多4人,因此,男队员
2=14,女队员人数为24-14=10.
已知全校的学生总人数为1352人,且44人的班级比45人的
人数为(24+4)÷
班级多2个,求这个中学里,44人的班、45人的班、46人的
12.2000。
因为原1993个数的平均数为2000,所以在第二次求和时,
班各有多少个?
原1993个数的总和必为2000×1993.再加上小明混入的平均
习题解答
数2000,正好是2000×1994,所以这1994个数的平均数仍为
一、填空题:
2000。
1.888888888。
13.2。
12345679×72=12345679×9×8=111111111×8
这是一个对策问题.A 为了保证获胜,第一步必须把棋子向
=888888888。
右移动2格,这样,还剩下2001-1-2=1998个空格,是6的倍
2.0。
数.因此,不管 B 向右移几格,A 只要保证向前移动的格数
原式=1992×1993×10001-1993×1992×10001=0
与 B 移动的格数之和为6,则一定能走到最后一格。
3.a。
这组字母的排列规律为 abacbadcb9个一循环,因此,第100
14.6。
若百位为2,则有两个满足条件的四位数:1234和1243.百位
个字母应与第1个字母相同,为 a。
为3或4时,同理可知,每种情况下只能有2个,因此共有6
4.1992。
观察图形可知,每层的白色正方形的个数等于层数减1,因
个满足条件的四位数。
15.3334。
此,第1993层中有1992个白色正方形。
11112222=1111×10002=1111×3×3334=3333×3334
5.=。
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平移到大正方形的四条边上可
16.0。
考察这列数被3除的余数:
知.所有小正方形的周长之和恰等于大正方形的周长。
0,1,2,0,0,2,2,1,2,2,2,0,1,0,1,2…可
6.2。
13=153…4,因此,
锯成5段后,增加的面积等于2×(5-1)个底面积.因此,长
知,这列数每13个数一循环.又因为1993÷
方体木块的底面积为4÷8=0.5(平方米 ).所以,长方体的体
第1993个数被3除的余数与第4个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相同,
为0。
积为4×0.5=2(立方米)。
17.11。



男生团员人数+女生团员人数=26人

女生非团员人数+女生团员人数=15人,

因此,男生团员人数-女生非团员人数=26-15=11人.

18.88斤、100斤、97斤和85斤。

这是一个平均数问题,设 A、B、C、D 四人买的西瓜的斤


数依次为 a、b、c、d.则(a+b+ c)÷3=95,(b+c+d)
[(1+3+1+3)×2+(2+1)×2+3]+(1+1+3) =30(公
÷3=94,
(c+d+a)÷3=90,(d+a+b)÷3=91所以把四个式子相加可
里)走法不惟一,如:
A→H→I→D→G→F→C→E→D→B→C→B→J→A。
得 a+b+c+d=370(斤)。

∴d=(a+b+c+d)-(a+b+c)=370-95×3=85(斤)

同理 a=88斤 b=100斤 c=97斤

19.398。

因为每行4个数,所以前99行共有99×4=396个数,又因为这

个数表中最开始的最小的一个数为2,所以依数列的排列规
2.如图,∵A=5,∴I=0.则 L≠0,观察算式的第2列可知
L=9;
律可知第100行的左边第1个数为396+1+1=398。
由第4列可知 D=4;这时2E+1=10+G,5+1+F=G,因此
20.1092。
G 只能为7,F=1,E=8;这时由第3列可知 C+7=10+H,
由图易知,被减数和减数的百位只能分别为9和1,十位只
所以 C=6,H=3B=2.则 A、B、C、D、E、F、G、H、L、I
能分别为9和0,则被减数的个位数字减去减数的个位数字
得2,又因为题目要求它们的和最小,所以这两个数应为992
的值依次为:5、2、6、4、8、1、7、3、9、0,算式为:

和100,它们的和为1092。


二、解答题:
1.解:因为图中有6个奇点,所以必须走三段重复路径.根据


路线图和简单计算可知,当通讯员走重复路径 BC、DE、
3.解:设45人的班级有 x 个,则44人的班级和46人的班级分
FG 时,他所走的重复路径最短,因此,通讯员所走的全程
别有 x+2个和30-(x+x+2)=28-2x 个。
为:
因此:44(x+2)+45x+46×(28-2x)=1352
则 x=8 x+2=10 28-2x=12
∴这个学校中44人的班、45人的班、46人的班依次分别有
10个、8个和12个.

城市规划硕士-元旦文艺汇演主持词


银行从业考试真题-班级工作总结


入党外调证明材料-成都9中


奶粉团网站-大雪节气诗词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报名-水果西瓜


中国教育考试网-邀请函


厦门大学招生简章-民族音乐学


我得到了快乐-斯坦福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