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 《我和祖父的园子》组块教学赏析
英语感叹句-一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薛法根 《我和祖父的园子》组块教学赏析
时间:
2015-11-03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陈卫东
点击:
112次
1. 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
法根老师提出并有效地实践了他的“组块教
学”主张,请结合薛法根老师的相关课例分析“组块理解”、
“组块过
程”和“组块教学”之前的关系。
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实录片段
T
: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用了两段话。为什么写生活,还要写景物
呢?读这两段,看你读出了
什么?
2时17分54秒始
2时19分24秒
T: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S:自由的的。 快乐的 即自由又快乐 美丽、 生机勃勃 漂亮、 多姿多彩
很大,什么都有(应有尽有) 快乐、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丰富多彩
T:他是怎么写出这个美丽来的?
S:从我家有个大园子,„„样样都有。
看出美丽,因为美,所以吸引昆虫。(昆
虫和你一亲友,喜欢风景,是吗))
S:一切都活了„„看出这个园子是自由的。
T:这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
S: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
T:他怎么写出“活“,联系上下文看看?
S:花开了,就像睡醒了。 T:花活了吗?
S:开了——活了吗——没活——开
都开了,还没活——活了。(下面老师笑)
S:鸟飞了——活了吗——活了。
T:它没写:花活了,鸟活了,虫子活了„„是怎么写的。
S:是三个拟人的手法写出了.
T:你读。 S:生读得拿腔拿调
T:挺可怕的。
S:生读较好。
T:这个自由是怎么写出的。你读给大家听。
S: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莴瓜、玉米、蝴蝶) 看出自由,随便他们怎么
样?
T: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的自由的句子有特点吗?
S: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自由不
自由。
S:读。
T:怎么读才自由。
S:莴瓜随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T:读出自由。 一起读。
T:这里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句一句地连起来写,这是排比。
谎花?
除了一个随意,还有什么词?
S:一会儿„„一会儿„„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到谁家去。
T:从一会儿,一会儿,只是天空蓝„„ 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S:蓝天也是自由的。
S:随意就是自由的。
S:连太阳都不知道在哪里。
S:又高又远说明他们自己。空间给他们很多自己。
T:生活的空间,心灵的空间都是自由的。
T:同是写自由。我做这些事是自由的。这里写谁是自由的?
S: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
T: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和童年生活自由有联系吗?为什么写这些话呢?
S:写所有东西自由,一起写,可以衬托我的自由。
T:好,他体会出衬托。
S:自由和自由在一起,更自由。
T:前面写的是自由,有没有出现自由。但现在,这里写了
。这里是借这里的自
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叫借物抒情。
T:现在请大家借助“要怎么样,就怎样”,发挥想象写出作者的快乐、幸福。
会写吗?
2时34分15秒写
T:想象一下还可以怎么样?
2:44:07 PM
交流读一读。(写了12分钟)
S:我愿意摘花就摘花,愿意睡觉就睡觉,愿意吃芒瓜,要怎
么就怎么玩,玩到
深夜也没人管(那是有人管的),
S:种花、 踢飞种子,愿意吃柿子,就
把柿子树吃完(那不行),想玩电脑多久
就多久。(你写着写着写到自己身上了。)
S:铲地、拔草、让生活充满花香。愿意浇花就是浇花,把花淹死也没人管。
S:我的生活是自由的。我愿意摘花,把所有的草都留着,
睡觉„„若把他们吓
跑了,没关系,我知道他们会回来的,因为这里是自由的„„
T:他注意先写中心句。
S:„„一会儿„„,一会儿„„
S: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愿意玩耍就玩耍,
„„即使„„一会儿„„(写得
和课文内容很像)
T:如果每个同学用这样的写法,写你现在的生活能写出来吗?
T:写不出来。为什么?
我们没有文中作者那么自由。
我写出来,我爸爸妈妈是民主的。
T:你看,他的爸爸妈妈是民主的,你的爸爸妈妈不民主。
T:作者因为有祖父。所以开头这句话是这样写的。读一读。
呼兰河小城里住了我的祖父„„
T:你发现作者写得很特别吗?呼兰河小城里就住着他的祖父。
还住他的你父母
我想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就住着他的祖父?有没有亲戚?——有啊,他的姑妈住
在这里。
——可能是因为有大园子(笑)
S:因为主要描写的是我和祖父。
S:主角是我的祖父
S:祖父是我生命中后部分。
S:祖父非常疼爱我的,又引出下文。
祖父对作者非常疼爱,开头就想突出祖父。
T:在我眼里只有祖父。因为他给他幸福的童年。作者萧红,从小父亲不喜欢她,
妈妈去世了,后妈更不
喜欢她。再读。
T:这里写出了祖父的爱
T:所以课题写《我和祖父的园子》
T
:如果你一天,两天,如果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别回答,先去看看
《呼兰河传》,看完后,你
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文章是要用一辈子读
了。
大道至简,行云流水,大巧
若拙,机智幽默,真实有味,扎实高效„„薛特的课
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
缘于薛特那练达的课堂驾驭
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薛特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
从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语体特质看,课文第十三节这段文字充满了童话的
色彩,童话世界里的精
灵们多么快乐、自由,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顽皮和随性,
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萧红不厌其烦用语言
描述、渲染,充满情趣和童真。
难道,萧红仅仅就想表达这些表层的意义吗?语用学理论告诉我们:语体
,作为
语境因素的一种,在从上至下的理解中很有用处。语言本身除了交际功能之外,
还有情感
功能和美学功能。在散文中,我们尤其要关注带上了作者强烈感情色彩、
充满文学审美意味的语言。这段
文字究竟要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联系上文的
语境,读者领悟到:是“借物抒怀”。强烈的情感引发了
感觉的变异,在祖父的
院子里,“我”是快乐自由、无忧无虑的,于是园子中“一切都活了”,“都是<
br>自由的”,很自然地产生语用联想:“我”的童年多么幸福,就像这童话世界里
的小精灵一样。祖
父的园子就是“我”童年的、精神的家园。这恰恰是作者言语
独特、创新之处,也是文本情感密码之所在
。
“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是怎么写出来的?作者的童年生活怎样?又是怎么表现
出来的?”
这是薛老师这堂课教学的两大板块。如此,学生的关注点自然落在了
作者独特的表达智慧上了,思维就聚
焦在课文隐含着的教学价值上了,所得自然
丰厚。
薛特充分考虑到这种艺术语体的语境特点,
聚焦到文本的核心价值“自由”上,
之后又将它抛出去,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在学生理解文本意义后,
进一步带领
学生回望文本的艺术表达。“得意而忘言”,在触摸语言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形
象,
体验情感。文本语言也在这种“言意”的转换中沉淀、加温。初读课文后学
生也许只是朦胧的感受到这个
园子生机勃勃、自由自在、丰富多彩,但当又一次
走进文本,审察中,他会感慨作者的语言表达是如此美
妙奇幻:“花儿睡醒”、
“虫子说话”,整齐的排比句式,让“一切都是活的”生机充分表达;下面写无
拘无束时,连贯排列的句式中插入变化,让“自由”的感觉在这种语势的变化中
得到展示;还有
写蝴蝶那看似无心、实质有意的匠心笔法,给“丰富多彩”的园
子涂抹上最美丽的色彩。
课文
写园子和写我童年生活两方面内容,从篇幅上看几乎相当,作者为何花这么
多的笔墨来写园子,笔意如何
?薛老师给学生引介了“借物抒情”的语文知识。
随着薛老师那优美弧线的画出,两部分内容于是勾连一
体。作者的含蕴笔法竟接
着转换为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的点睛之笔——课堂练笔:
作者写园子不就
是写作者的生活吗?那就请你学习作者写园子的语言去写一写作者的童年生活。
这样的话语实体作用于话语主体的学生,勾唤起学生对类似经历的体验——主体
的“背景语境”, 即主
体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知识构成对语用有影响的背景语境
和认知条件,在此时发挥积极的语用功能。语用意
义在学生的脑海中渐渐清晰,
形成学生准确理解“自由”的良好语境。这是语言纳入后的应用,这是情意
领会
后的倾吐。学生在课堂上“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语言,又有
创造。他们
自由自在地写,生机勃勃地念,丰富多彩的表达是薛老师教学效果最
好的注脚。这种领悟写法的训练应当
与理解内容融为一体,不能机械割裂。对内
容的深刻理解必然依赖对语言的欣赏,而语言的欣赏又自然地
在内容深刻把握的
语场下展开。
从“自然的自由”到“人的自由”,再到两者融合,然后到“
自由的背后是爱”,
最后进一步拓宽“自由”的精神视域,学生的思维不断伸向文本语言的深层,向着人物心灵和情感深处。
或许,正是围绕核心目标,紧扣文本上下文语境,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语
境意义,
注重文本语体的语境特点,这些紧扣内核的组块因素,指向课文言语智慧,再加
上薛特
灵动融合的组块的教学活动结构和形式,使得薛特与学生的互动更为凸显
话语文化语境的意义作用,才成
就不拘一格的课堂。 (责任编辑:陈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