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辅导资料(新归纳整理)
中国人社区-会计岗位责任制
我们对三年级复习的一点理解与思考
迎宾路小学 周贺华 王新颖
各位老师:
上午好!其实今天我代表我们迎小这
个团队坐在这里非常惭愧,
因为我觉得自己既没有什么丰富的经验,更没有多么深透的理论基
础
,那么我今天坐在这里,只是代表我们这个团队来谈一谈我们对三
年级复习的一点理解与思考。
其实我么很多人发现,每当复习时,总会有老师出于这样那样
的考虑,印发很多的复习卷子,让学生疲
于应“战”。(当然我不是说
不赞成复习考试,而是说要注重一个度)我们认为如果老师们平日里
习惯复习时印复习资料,而缺乏方法的指导、引领、归纳,把孩子们
当成背诵的机器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我们觉得有时成绩并不完全能代
表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对于复习,我们一致认为:它是
一个总结从前学习的知识、查缺
补漏的过程,也是一个总结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基于我们对课标和高主任、刘老师教学思想的一点理解,基于我们平时的一
点思考,我们今天对三年级复习
要点进行了粗浅整理,但并不能做到
面面俱到。旨在这里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此份资料,如有
不妥,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把期末复习划分为三大板块:
1、 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
2、 阅读能力的再次训练与提升
3、 写作的复习
第一板块: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
(一)字词识记方面:
字形:
我们所要考察写的汉字都是每课课后方格里面要求书写的字,横
1
格里的字要求会认读。
在复习时老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把这些生字和从前学过的汉字或者
其他课的汉字进行对比记忆,如:稻和蹈、幕和慕等,个别难写的还
要引导学生注意最容易错的地方,
如:“聚”的下半部,“登”的上半
部等。这些内容一般都在看拼音写词语和组词两题中出现。
字音:
我们所要考察的就是每课中带有中括号的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
音。大家要尤
其关注课后双横线里出现的字音,这部分是要求会认读
的生字。
多音字:既能知道每个读音准
确的读法,又能依据词语的意思选
择正确的读音,给不同的读音扩充词语。
容易读错的音:每
当读课文时老师都会发现一些字音特别容易读
错,如“比较”的“较”字,很容易读成三声,’拄拐”很
容易将“拄”
字读成“chǔ”.,这些典型容易错的老师一定要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并
引领学
生分类复习。
关于字音的考察,我们往往会以选择正确的读音形式来考察,因
为三年级学生还
小,所以难度不会很大,多音在要特别强调在具体的
词语中的读音。
查字典:
能够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来查汉字,需要熟练一些汉字的部首、
大写字母、音节,音节在答题时带调号。
如:圈、裁、裳、疲、窟、肃、赢、承、鼻、繁、辨、黎、彤
(这些字都有比较特殊的部首)
如:燕、摔、喷、垂、鼠、稻、
个别重点的字要知道它的笔顺,还要知道字的部首
以及除去部首
剩几画,我们利用这些有代表的字来联系,而并非是为了考试要把整
2
册书所有的生字部首和笔画都一一重新复习一遍,那样学生会累,而
且不会有效果,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复习再次巩固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其实这些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是
应该有意识培养的,尤其是在预
习的过程中,总免不掉会让学生查词典,其实这也是高主任一直强调的学生不能借用《一点通》之类的辅助材料进行预习的原因,包括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如此,都会
组织学生动脑筋思考,久而久之,这
方面的能力就会欠缺。
(二)该背诵的段落:
除本书明确要求背诵的段落之外,有一些要求背诵喜欢的段落,
有:3课荷花、5课翠鸟、13课和时间
赛跑。这三课应该背诵过来,
第三课作者叶圣陶老先生通过描写把一大池的荷花再现于我们的眼
前,再加上作者的联想让我们感受到人与景交融在一起,不觉也被这
眼前的“画面”所陶醉。而五课《翠
鸟》作者在介绍的翠鸟的外形以
及生活习性方面也是相当的生动,而13课作家林清玄的作品,而且其中有许多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而且这三篇文章中,有相应的段落体
现了“将一个意思写具体”
这也是恰恰是三年级学生应该培养的写作能力。正如高主任刘老师所
说,我们三年级的写作要训练的重点就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那么
我们的背诵也好,阅读也好,都应该
指向写作。
除了这三课以外,我们还应该关注本册书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都有
一个很特
别的地方,有的是给了一部分语句,有的是没有给,让学生
去体会,然后抄写下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结尾;惊弓之鸟—
—抄写喜欢的词语,四字词语或者关注最后更羸的分析;争吵---
父亲
说的话;画杨桃-----父亲说的话;可贵的沉默-----
词句,一面五星红
旗——感人的句子;卖木雕的少年-----四字词语;女娲补天---生动的
语句)类似于这样的文章中的词句我们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尤其
是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学生受到情
感熏陶的同时,也实现了积累。
3
(三)、关于语文园地:
园地一
我的发现、读读背背应要求学生能背诵,但对于生僻的字不要
求全体学生会写
,但可以鼓励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做到会写。日积月累
部分,在书本基础上,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平常的学习
生活中发现量词、
积累运用量词。可以做适当的拓展练习。
园地二
日积月累、读读
背背也是要求背诵积累,但对于生僻的字不要
求全体学生会写,但可以鼓励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做到会写。
我的发现部分教材意在引领学生发现怎样把意思写生动具体。
那么我们考试的时候就可能出现这
样的照样子写句子。(这里在后文
我要着重讲讲我们的理解)
园地三
读读背背是一
些阐述道理的谚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仅
要背诵,还要能在具体语境中应用。以往我们发现,很多
孩子只是单
纯的背诵,而不知道如何应用,那么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要有针对
性的出示例子,
让学生进行体会,因为很多孩子不是不理解句意,而
是不理解题意。(有一次,题目要求是当小明考试成
绩不理想时,老
师总会这样对他说:--------结果有的学生不知道填什么,就空着,因
为他回忆老师说过的话太多了,不知道填哪一句好。)
我的发现是陈述句与反问句,但我们现在不要求
太强化这些术
语,让孩子们明白一个意思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能仿写,改写,加
合适的标点符
号(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反问句和一般疑
问句是有区别的,要让学生体会到都是问句,但是
表达的意思是不同
的)。能仿写意思就是能够照着例子写一句反问句或者是陈述句,改
写就是将
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转换,一般在考试的时候不会直接说,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可能这样要求:请你将
这句话换一个说法,老
4
师在复习时,要有意识的告诉学生,也可以让学生照样子练一练。
而读读记记部分是怎样把意
思通过比喻、拟人写生动,意在也
是通过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能应用到写作中,而不是不过脑子的<
br>背过来。考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照例子写句子,可能是比喻句也可
能是拟人句,那么学生首先就
要分辨句子是什么,然后进行仿写,还
有的时候,也可能给出一个句子,然后让你将句子完善的更生动具
体。
我们可以平时有意识的告诉学生,要让一个句子写具体生动,可以采
用拟人或者是比喻的手
法。
园地四
读读背背部分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能运用到具体语境中,
而不是
死记词语的意思。而且学生要清楚的了解这部分词语是形容做
学问的行为和态度的成语。
日积
月累部分意在让学生明白理解“的地得”的不同用法,老
师一定要注意扩充,让孩子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训
练、强化。
我的发现部分就是同音字的不同意思、不同用法,我们再此基
础上,应鼓励学生自
己去整理这样类型的字,已达到对同音字的更好
的理解运用。
园地五
读读背背是一首写母爱的诗篇,学生应能够基本理解诗的意思。
并能背诵。
我的发现
就是发现一字多义,我们在平常学生查字典的过程中也
应该激发、鼓励、培养学生更多的去发现一字多义
。练习的时候不仅
仅要查字典了解这些字义,而且要引导学生体会,这本身就是汉语词
汇的特点
,教师可以安排开展类似的一些竞赛类练习。
读读认认部分,我个人认为能背诵最好。因为此诗歌朗朗上口,
对于了解植物特性也很有好处。
5
园地六
我的发现是发现多音字的不同用法,当然也
不能仅仅止于这几
个字,也应鼓励学生更多的去鼓励学生去发现这样的字,积累这样的
字。
读读认认我认为也是背过来较好。
读读背背是一些气象农谚,也应让学生能在具体语境中应用。
园地七
我的发现是一
些AABC式的词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
础上能够应用,甚至可以鼓励他们积累ABCC式的。
读读背背部分是关于真情的诗句,当然,我认为也是在理解的
基础上能够应用。
趣味
语文是让孩子们体会语文的趣味,激发孩子学语文的兴趣。
我认为把他背下来,也是可以的。
读读认认是给汉字加偏旁并组词。这样的练习可以与生字复习
相结合,看看哪些生字是由老字加偏旁演变
而来的,一举多得。
园地八
我的发现是发现形近字,当然也不应止于此,应让学生学习过
程中多积累。
读读记记是四类四字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也应让学生在
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积累。
读读背背是歇后语,同样让学生在感受语文趣味的同时,感受
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样应该背诵、背写
,当然生僻字应除外。
纵观8个语文园地,我觉得无非是让孩子们在平日的学习中发
现语言特
点、文字特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个人认为,我们的发
现积累不应仅仅止于书本,应该在平日的学习
中去激发孩子发现与积
累的热情、培养发现与积累的语文学习习惯。
当然,我认为,对于所有学生来说,积累方面的考试应止于书
6
本,这是保底的。而不应该太过增加学生的负担,让能力强的孩子在
平日里养成积累的习惯。而
不是用考试这把尺子,让一些能力差的孩
子,倍感疲累。
第二板块:阅读能力的再次训练与提升
1、理解词语的能力
我们在学习高主任《目标把握和建议》时,有这样一段话大家很有感
触:
中年级,侧重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句子。
在理借词句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外部特征——能够通过读词来理解事
物的外部特征。
(1)能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通过字义与词语的关系来确定词语的
意思;
(2)能
够体会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了解词语在句子
中的基本语法规则——词语在句子中放在什么
位置才恰当合适。
(3)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特征——为什么用这个词就好,用哪个
词就不
好,可以用增删调改的方式来进行(增删调改,需要结合文本
的整体环境而不能孤立进行)。
无论从平时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来说,还是从实际的测试来说,
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都是难
点。用这个词好不好,孩子们都能感受
到,但是为什么总是不能很好地领悟。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认为
可
以采取这样的策略:
7
●
与自己的日常表达相比较,体会文中用词表达的准确性
读书的时候,认真思考:作者在这里用词写出了
事物的什么特点?
过去我知道笔下的事物的特点用什么词来表达吗?过去我是用什么
词来写这个
事物特点的?我的写法与文中的用词一样吗?如果不一
样,文中的用词好在哪里?
如:三年级
《燕子》中的“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这里,
用了“掠过”这个词语。通过查字典,可以了解到:
掠过,是轻轻擦
过或拂过,而在这写的是燕子飞得很轻快。在读懂基本意思之后,思
考:日常,
我们说燕子都是在天空中飞过。而在这里,用“掠过”,
对比一下,“掠过”就是刷的一下从眼前很快的
过去了,而“飞过”
则不能表达出来这个意思。这就是课文中“掠过”表达出来的意思。
课后练习中提示:“横掠过湖面”的“掠”字用得真好,我们一
起找一找这样的词语。
课文中类似的词语还有:“凑”——,写“凑成”而不写成“形
成”、“构成”,这里面写出了作者的
情感的——不允许哪一点不完美。
“凑”,本意是“聚集”的意思,指的是这么多美好的动词聚集成了<
br>小燕子,小燕子的外形是美的聚集啊!从“凑”字也体会出作者对燕
子的喜爱之情。
●
在语境中进行“用上”和“不用”的比较,也就是高主任说的
增删的对比,体会文中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课文中的很多用词,在对事物属性、特点进行限制或者形容说明。
而学生在的日常表达中,常常
会省略掉。读书过程中,就可以联系自
己日常的表达,体会“用上这个词”和“不用这个词”,在句子所
表
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点?从而通过阅读,对事物特点有更加清晰的
认识,明白写话的时候,
该如何用词来具体表达事物特点。
如:三年级《翠鸟》中间部分:“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8
这里,作者写翠鸟飞翔用了“贴着”和“疾”。如果去掉这两处,让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很容易就体会到,这样写并不能让我们感受到翠
鸟飞行很快的特点。而用上“贴着”
和“疾”,我们头脑中立刻浮现
出翠鸟正在水面上疾飞的画面。
●在语境中进行“同义、近义换词比较”,读懂词语在语境中的“唯
一性”特征。
这
是词语虽然意义相近,但是,细微差别表现着细微的特点。这
样进行比较,就准确地体会到了事物特点,
并且揣摩到了用词“唯一
性,准确性”的特点。
如:《荷花》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
出来”,这里用“冒”
其实也就是长的意思。那为什么没用“长、钻”呢?反复读文章,我
们想
象画面,一池的碧绿荷叶之上许多白荷花在其间亭亭玉立,长势
旺盛,用“长”似乎缺少了美,用钻似乎
调皮些,所以只有“冒“字
让我们感受到了白荷花在这些碧绿的荷叶之间亭亭玉立,又可以想象
出它长势真之快。
●从上下文中,找出作者用词所表达观点的理由。
在课文中,作者经常会
用词语来表达一些观点。而总是要有理由
的,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很多时候,这个理由,是可以从
课文
的上下文中找出来的。找出了这个理由,就能对作者“用词语表达的
观点”更加信服,理解
更加透彻。
如:人教三年级《翠鸟》,作者写翠鸟的外形:“它的颜色非常鲜
艳。头上的羽毛
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
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
里,作者用了“鲜
艳”一词来表达作者对翠鸟羽毛颜色赞美的态度。词典中,鲜艳的意
思是:“
颜色鲜明而美丽”,为啥说是“鲜明而美丽”?去看看下文,
发现,“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这么多色彩,让人感觉
很美,而且,这么多色彩,让人感觉新鲜、明亮。这就叫“鲜艳”,
9
这是作者发出赞叹的理由。
2、理解句子能力。
关于句子的理解,教学中,我们需要抓住关键的句子来进行。如
何确定关键的句子?
确定关键句子的方法与确定关 键词语的方法差不多。主要是这
些句子在课文里面描写的是事物
的基本属性、特征的句子,表达了深
刻含义、思想和情感的句子、能够把上下文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表达某
个重要意思的句子。
除了一些陈述事实、介绍事物基本属性的句子外,一些在课文意
思和情感表达中起特殊强调作用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深刻
的句子,表达事物本质属性、独特情
感态度的句子……需要我们作为
关 键句子来处理。
1)、学习比喻手法与普通陈述写法在
表情达意上的不同,赏析比
喻手法的句子所表达事物的特点,所表达出来的独特的情感。
(1
)《翠鸟》课后给了一组练习,其实是要引导学生来体会、赏
析语言。可结合课文教学,抓住关键的句子
,在课文教学中通过对比
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会,从而深刻体会比喻的作用。
(2)《语文
园地二》中“我的发现”安排了一组练习,是与《翠
鸟》一课的练习相对应的。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比喻手
法的作用。教学
中,应该注意结合本单元乃至第一单元,进行归类整理练习。
“我的发现”安排了这样两组句子:
(1)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
可以张开、合上。
(2)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一棵高大的橡树就像草原的
10
哨兵,挺立在路旁。
下面是学生思考: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
单独的看教材呈现形式,或许可能让人觉得这仅仅是一道“进行
语言形式比较、认识打比方的修
辞方式”的练习题目,只要学生能够
“发现第二句话都是比喻句”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联系落实课
程标准从中段开始提出的“体会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
练习着阅读能力要素层次
“整理”与“鉴赏”来分析这道“练习题目”,
我们会发现这道题目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第一,认识“打比方”的修辞方式,是结合已有的阅读感知进行
的。
“我的发现”不
是在单元练习的时候孤立出现的。一方面,编者
是从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中选取了一个运用了“打
比方”的修
辞方式的句子;同时,又从本单元课文《路旁的橡树》中选取了一个
句子。从教材提
供示例的取材意图,我们能够看出编者的意图是在结
合过去已经有过的阅读经验来引导学生认识“打比方
”这种表达技巧
的。而且,教材的编者也在提示我们,在完成这道练习题目之前,需
要对“打比
方”的技巧进行感知,为“我的发现”练习中发现规律奠
定基础——《翠鸟》一课的课后安排了这样的一
个练习题目:“我们
交流交流,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个写得更好,好在哪儿?其中
一组是
:”就是在引导学生感受比拟手法的句子特征。所以,我们说,
“我的发现”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在过
去学习特别是本单元的阅读
学习、充分感知运用了“打比方”技巧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行的。
11
第二,“我的发现”的学习过程需要联系已有的经验,是对语言
形式的一种整理。
在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呈现了大量打比方的句子。比如:《翠
鸟》中“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秀满了
花纹。背上的羽毛喜爱哪
个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
样
飞过去。””《路旁的橡树》中“它是那么粗壮、解释、挺拔,就像
草原上的哨兵一样。它像箭一样笔直
,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
形”。这些句子,都是在通过打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某种事物的特点。<
br>所以,“我的发现”中的“发现过程”,不单纯是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
来认识“打比方”了,而是
对这一单元的“打比方句子”的一种整理、
归类。教学中,可以结合“我的发现”这两组句子的认识,来
引导学
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类似句子,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它们的相
同点。这样就能将这
些句子系统的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以感
性合理性两种方式来贮存起来,既能提升认识,又促进积
累。
第三,通过“比较”进行鉴赏,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我的发现”中,引导学生
认识打比方的句子,采用了“比较”
的方式。在《翠鸟》课后练习中,编者编排了
“比较练习”,要求比
较 “哪个更好”。编者的意图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赏析语言形式的
精
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在表情达意上起什么作用。好在哪里呢?
在课文中,作者都是把具体事物比作了
常见的、熟悉的事物。“翠鸟
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形容飞得极快,射出去的箭多块,鸟
飞的就多快。采用比较的方式,将这句话与“翠鸟离开苇杆,很快飞
12
走了”,同样表达飞得快的意思,但到底非得多快?表达得是不很清
楚的。比较的方式,能够借
助语言形式的不同点,来认识到精妙语言
形式的“精妙所在”,这就是鉴赏。
“我的发现”是
“在比较中发现”练习,除了认识打比方句子的
特征,还有引导学生去“鉴赏”的作用:为什么要比作哨
兵?一是挺
拔的样子,二是橡树能够保护草原,作者这样写就表达了哨兵的赞美
和喜爱。而这是
“一棵高大橡树挺立在路旁”这样的写法所不能表达
出来的意思。进行这样的的比较赏析,就是在对语言
形式进行审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教材安排的鉴赏练习,还可以安排学
生的独立鉴赏
练习:自己从整理出来的句子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结
合课文情境,进行鉴赏分析。
当然,教
材“无非是个例子”。本单元的“我的发现”,教材安排
了“认识打比方的表达技巧”这样一个点。作为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
材实际、学生实际,安排其它的点、其它的项目的训练。这是教师和
学生创
造性使用教材的发展空间。
2)、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
所谓深刻含义,就是语言的背后,
还有更深刻的意思。比如“亡
羊补牢”、“南辕北辙”,这是两个成语,成语背后是两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定的道理。而两个语言的题目本身就是成语,语言显得很简
练,但是读起来能够让人想到一
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本单元还有《惊弓之鸟》中更羸的话、《画杨桃》中父亲和老师
的话,
都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除了要引导学生读明白句子背后表达
13
的深刻道理,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道理使用怎样的简练语
言表达出来的,从而体会汉语言的
丰富特点。
《画杨桃》一文课后安排了“抄写”的练习,我们的着眼点不应
该仅仅局限在抄写
,还应该关注赏析这一层面。
3)、学习体会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语文园地三中,安排了比
较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练习。反问句的教
学其实应该从阅读教学就开始了。教材给出的例子是《南辕北辙》
和
《想别人没想到的》中的句子。这两个句子在课文中都是关键的句子,
在表达课文要表达的道
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
学生体会这些句子,并与陈述的方式比较,体会反问做强化
的语气,
所强调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
的作用,发现每组
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但不
要讲解修辞知识。在学生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
作用后,可以
引导学生进行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化练习。然后,在《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反问”这一句式的归类整理。
4)、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夸张语句的特点和作用。
在两个神话故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
哪些“离奇的想象和
夸张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写出了神话人物的哪些特点,换成我们
日常的
说法,是否还能够表达出这样的特点来。如“女娲补天”的第
4、5自然段,《夸父逐日》的第2、3、
4自然段的相关句子。
《夸父逐日》的教学,可以在学生基本读懂故事大意之后,直接
切入到
这些关键的段落饿夸张句子,体会这样写写出了夸父怎样神奇
14
的特点。还可以用换写法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加深对夸张写法作用的
体会,进而深刻体会神话故事的语
言特征。
在小学阶段,修辞、复句知识和名称,一般不做“掌握”要求,
教学目标的程度把握
,只需要“理解和体会”在文中的意思、表达方
面所起的作用就可以了。比如“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
水,一半是
鱼”,这样的夸张的手法,不必要去讲夸张,只需要体会这样的写法
强调了“鱼实在
太多了”,建立起这样的形象就可以了
我们在学习高主任的资料中也注意到这样一段话:
中
年级,能够抓住关键的句子来理解事物的基本属性特征,句子
所起的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强调的意思、
深刻的意思,需要教师指
导着进行,但不做独立阅读能力要求。
(1)结合自然段的语言环境读懂句子意思;
(2)能够通过读懂重点词语来读懂句子的意思;
(3)了解一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懂句子之间
的联系);
(4)体会标点在表达语气上所起的作用;
(5)学习体会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关 键句子的
意思,体会运用了修
辞手法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语气、情感态度、语言节奏、
美感
等等);
(6)尝试体会关联词语在表情达意、表达特殊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并体会其逻辑特点。
关于三年级对自然段内容的把握:
1、学习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A、学习比喻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案例:《翠鸟》第一自然段:
在这一段,作者围绕“鲜艳”这个意思,从三个方面,写出了色
15
彩的“多”、艳丽、美丽的特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明白:表达一个
意思,要从几个方面来将它写具体。同时,作者在运用了打比方的方
法,将事物的特点尽力写得美好,让
人们产生对翠鸟的热爱,感情表
达的也很具体——作者在整个段落都没写“自己喜欢翠鸟“,但是在字里行间,让我们能够感受得到,而且,我们读了也觉得非常美丽。
B、把一个意思写具体;感受语言的深刻含义;比较语言的细微差别。
案例《和时间赛跑》第四自然段:
这段话围绕“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个
比较
深刻的意思,用了昨天、爸爸的童年、你将来长大三层意思,来具体
说明“所有时间里的事
物,(过去了)都永远不会回来。”
在联系前文引导学生读懂这段话的意思的时候,可以从写的角度<
br>去读懂作者的意思——看看爸爸举了几个方面的例子来把这层意思
说明白的?在读懂意思的同时,
引导学生感悟:为了把一个意思说明
白,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找例子,从而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的清楚明白
。
同样的例子还包括第八自然段——我如何与时间赛跑。做着先具
体写了和太阳赛跑的例子,
然后又简单说了和西北风赛跑、做作业。
本段的教学也可以从“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的”角度来切入读懂
的教
学。
2)、能找到概括文章主要意思或者作者总体感受的句子
其实这部分的复
习可以与课文内容的回顾相联系,并且引导学生
利用书中的语句来谈感受或者是介绍文章内容都可以。就
如前边我提
到的一些课后练习题里说到的一些语句要体会体会,并抄写下来的语
句,差不多都能
够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
16
3)、能够在上下文中
找到文中所让人困惑的问题的答案;能够依
照提示来找到相互联系的词句。
举例为高主任指导我讲的《检阅》
棘手的事是什么事?随着读完第四段学生自然理解,为什么
游行
检阅时博来克怎么办就成了棘手的事情呢?继续往下读,通过五六自
然段学生也自然能弄懂
,这样学生就建立了上下文的联系。
4)、体会如何把事物的特点写明白,写具体,并表达出丰富的情
感。
A、细致观察,写出不同事物特点。
案例:《荷花》:
《荷花》一文描写了荷花池
里的荷花。同样是荷花,在作者笔下
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
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
上好像要破裂似的。” <
br>作者写出了荷花池里三种形态荷花的细微的不同。这决不是作者
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因为作者在
观察生活的时候,能够将眼前的同
一类事物逐个地进行仔细地观察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在<
br>形态、颜色、气味、大小等各个方面的细微不同。引导学生体会找到
了这些细微的不同点,才能够
写出这些细微的不同点。
B、体会作者如何展开想象,把事物特点写具体,表达情感。
(1)比喻:
案例:《荷花》《珍珠泉》
17
在《荷花》中,作者写荷叶的样子。荷叶是什么样的形状?好像
很难说清楚。但是,作者写得很形象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在《珍珠泉》中,珍珠泉的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各色的光,这样的<
br>美景怎么形容?作者想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作者这样写,
不但写清楚了眼前景物的样
子,而且让读它的人觉得这景物很美,很
喜欢它。本单元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燕子》中“谱成了一
致春
天的颂歌”,体会打比方的方式表达出的作者对春天、对燕子的赞美
之情。
C、体会学习并感受说明的方法,对于介绍事物特点所起的作用
本单元安排几篇说明性文章,
介绍大自然和当代科技发展。《太
阳》和《月球之谜》都是说明性文章。在《太阳》课后练习中,有这<
br>样的提示:课文讲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其实
是提示教师和学生注意体会说
明事物特点的具体方法。
《太阳》一文中,作者介绍太阳的特点,一是采用了“列举数字”
的
方式,如太阳和我们的距离、大小、远近,主要是通过“列举数字”
和“数字对比”的方式来写出了太阳
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这样的特
点,要抓住这些数字和数字对比,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写,写出了太阳怎样的特点。
写太阳的作用,主要采用了“假设”的方式——假设没有太阳会
怎么样,
这是将假设的后果与现实做对比,通过对比写出了太阳的作
用。
对比地方法,在《月球之谜》中,运用的比较充分。写月球表面
18
的景色奇异,用的是对比的方式,写月球尘土的奇异,用的是对比,
写月球的年龄,还是用的对比。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些对比,去体会
月球的神奇,并感受对比的写法。
教学结束,可以安排单项练习,通过列举数字和对比的方式,将
身边熟悉事物的特点介绍清楚。
当然,关于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提升这一板块,很多都是我们从高
主任那里“拿来”的,因为,我
们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虽有一些
自己的思考,但是显然理论性、逻辑性很差,为了不把各位带跑,我
们实行了“拿来主义”。个别部分由一定的删减、改换。完全自己的
一点小心得。
昨天看了刘艳丽老师的实效性的阅读复习训练,我们非常认同,
并觉得中年级也很适合。
1、精心设计阅读训练项目
我们同组教师,可以共同坐下来研究不同类型文章阅读的阅读题<
br>型、应该侧重训练的重点,正如刘老师所说千万不能从网上拿来,而
是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学生,有
重点的训练。
2、合理安排训练题目的顺序
虽然中年级阅读没有高年级那么复杂有深度,但
是仍需分类复
习,文章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通过读懂词来带动读懂上下文的前后
联系,比喻、
拟人修辞手法的体会并联系仿写。
3、针对性的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老师要有条不紊的进行针对性讲
解,而不是面面俱到。
当然这一切,我们认为虽然都指向考试,但是我们绝不能让孩子
采取背答案的方式,因为那只会抹杀孩子
学语文的兴趣,对能力的提
升有害无益。我们在此过程只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提升读懂词
19
句、读懂文章的能力。那么考试结果自然也就会不错。
第三版块 写作的复习
纵观我们八个单元的习作,无非分成了这几类:写人的、写事
的、写景的、想象类作文。
但无论哪一类作文,我们三年级训练的重点都是围绕一个意思
写具体,比如写人的作文,要写清任务的特
点,用一件事情去反映;
写事的作文,无论是后悔的、伤心的、高兴的,也都要全篇围绕着中
心
词去写;写景的作文,要写出一处景物之美,无论是按照游览顺序,
还是空间顺序,也都要围绕着“景之
美”去写;想象类作文好像可以
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但是也跑不出“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比如写未来的***,无论写什么样子,也都要围绕着“与
现在不同”之处去写,假如
我有七十二变,这个作文无论你变成了什
么,也都要写你变化后发生的一个故事。
因为三年级
写人记事的文章居多,所以要特别引导学生学习细致
观察人物,写出人物特点,以及人物变化的方法。
1、学习细致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文,写人物做事,往往只观察
大概、继续大
概,却不能写得很细致。当然,写细致本身对三年级学生来将可能过
高。不过,我
们可以在阅读中去欣赏作者细腻的描写,欣赏作者写出
来任务动作神态等细微的变化,让他们感受这样细
致描写的魅力。
《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有几处对阮恒的动作和神态变化写得非
常细致——写
出了细微的变化。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
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然后又去举起来。”,写
出了举手的细节“颤
抖“,写出了举手的变化——举起来,忽然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
这说明
作者观察得很细致,通过这样的细致描写,恰当的表现了阮恒
20
内心的矛盾。
还有“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
只手捂
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
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
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
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从他的动作这神态变化还是可以看
出
内心的矛盾变化,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致的、动作神态变化描写,
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细致变化过程。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作简要概括,不细致写变化,对比效果,
看看哪个更让人读了文字就如同
看到了人物当时的情形;然后,在阅
读教学结束,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才能够写的细致?看作者写出了那
些细致的变化,而且是在短时间内的细致变化。明白应该细致观察后,
可以观看现场的情境动作
演示或者观看一段影片,注意提示细致观
察,讨论,安排单项细致写人物动作神态变化的练习。
在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编者提示:从阮恒的动作神态变化中
体会阮恒内心怎么想的。这是需要在阅
读中,结合体会这些细致描写
的句子来体会的。
2、学习细致观察,感受人物行为态度的变化。
本单元《卖木雕的孩子》安排了“抄写感人句
子”的练习。哪里是
感人的句子?主要还是主人公随着事件的推进,行为语言和态度的外
在变化
。教学中去寻找、感受、体会这些变化,一方面能够帮助体会
文章的主旨,体会思想感情的表达,另一方
面,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
件和人物、表达人物特点,避免作文成为流水账、空洞无物。
21
在《卖木雕的孩子》一文,主要是买木雕的孩子前后两次像作者
推荐
木雕、送木雕的言行;在《一面五星红旗》中,主要是面包店主
从“平等交易”到“费用我来付”的变化
。教学时,一方面要在阅读教学
过程中体会这些变化,领悟文章感情表达;另一方面,在教学结束后,<
br>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整理——作者在写文章的人物的时候,之所以
能够写得感人,是因为写出了
人物的行为态度的变化,帮助学生明白:
观察事物,要注意观察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为态度变化,写的
时候,
注意卸下来写出人物在事件中的特点。
在复习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始终围绕着“围绕一个
意思写具体”去
引领,也要给孩子们念一念平时作文中的精彩文章,让孩子们不止于
理论性的认
识,对于三年级孩子更多的应该是形象的认识。
以上只是我们关于三年级期末复习的一些很
稚嫩的思考、复习
要点的粗浅整理。相信很多老师有很多富有实效性的复习妙法、语文
教学的高
招,我们在这里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各位同仁给
予我们更多的批评指正。
在这里我
也要和高主任解释一下,因为昨天在于高主任交流的过程
中,他希望我能从考的这样一个角度来谈一谈,
说实话,我真的没敢
下笔,因为这几天新颖主任是在太忙,分身无术,我几次试图想自己
动笔改
改这份资料,但还是没这个胆子,恐怕万一说错,把各位代跑。
在这里我们更期待高主任、刘老师能给予
我们更多的指导。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