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河南经贸学院-代用品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
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
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教材内容
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
究……”这就对教
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
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
意义的自学
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
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
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
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
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
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
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
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
林山水》《记
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
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
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
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
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
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
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
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
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
括了
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
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
积累,慢慢形
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
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
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
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宽带网、
展示台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也促使学生课外去广泛阅读,促使学生有更多机
会直接接触语言
材料。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
目
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
这
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
生活影像,通过关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
自己的心灵。“我仿佛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2
1.乡下人家》)以学习伙伴的话引
导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实现有意义的阅读。“我知道结尾两个
自然段和前面三个自然
段的联系是……。”(《13.夜莺的歌声》)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
,理解文章的
内容,体会小英雄当时的心情,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
,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我知道为什么叫
双龙洞了。”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文中三次提到‘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
(《6.万年牢》)提示语引导着学生的思想
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通过文字读明白作
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
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
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
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
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
过学习伙伴的对话,
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语文园地一”由这样的对话:
小林:我发现作者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小东: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在这组课文里还有一些呢!……
小林:我觉得这样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我的
发现”体会编者列出的方法,更可以有自己的发现,可以发
现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
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
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
让学生去问问自己。 “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
有的时刻呢?”(《5、中彩那天》)就
是呀,如果是我,能体会到“富有”吗?“我真想去看看这道独
特而美丽的风景” (《21、
乡下人家》)真的到了那个地方,我能注意到这样的风景吗?我能感受到
这种风景的独特吗?
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
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
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
三、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
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篇文章的阅读就达到语文
学习的目的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
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
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
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
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
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
出,“我想……”“我要……”“我一定……”,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
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
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
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
语”,课与课之
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
提
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
文
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
“让我们阅读本
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
启示。”(第七组“导语”)提示
了学习方式──阅读和交流;提示了学习重点──注意外
貌动作描写;提示了学习目标──获得启示。“
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
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
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七月
的天山》 “链接语”)
从上一篇文章的阅读引向本文的阅读,提示了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
语言。
每一课后的练习文本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读读
下面的句子,体会体会
带点的词语,再写下来。”“课文中有些句子含着一定的意思,如,大家都喊:野
兽来了,野
兽来了──就都跑了。让我们找出类似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这样的课后练习,引导
学生体会“词语”“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过体会词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受
用
词用句的准确,领会表达方法,进而学习表达。
“根据我的
经验,平时多动笔对提高习作水平很有好处。”是“我的发现”中的内容,
其中还有留心观察,多读课外
书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发现更多的学习方式。教
材编者把学习的重点导向对语言形式的揣摩
,学生学习语文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
上。
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
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
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
语言的基础
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br>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包含的两条线,或者说一种学习的两
个方面
,教科书都已经考虑到了。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
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
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