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别妄想泡我
783次浏览
2020年11月27日 00: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庆手抄报资料-自我评定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韩说)







2020年小学数学四年
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下学期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主要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 算,探索和理
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
力。
2、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
简单的路线图。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掌握小数点位置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 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
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 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 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
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 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知识。
三、教材分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 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
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 角和
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 法和减法,四
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
概念 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 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
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 比较,小数点位置
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
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
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
是本册的难点 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
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 计表中的
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
进行数据 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
观念。
在用数学解 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
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
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 ,初步体会植
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 5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
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 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
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 学期
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
是使已经基本 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
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 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
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五、质量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力争期末学生取得优良成绩,目标能达到校区所规定的要求。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
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 要学”。
3、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 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6、 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
长。
7、 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
体验、理解数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8、 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9、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10、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11、赏识每个层次的学 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
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 的快乐。















学年下学期四年级数学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周次

内 容
1.检查暑假作业,讲试卷一、四则运算1、四则
运算(1、2)的认识。
课时安排 备注
5





复习四则运算 二、位置与方向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加法运算定律
2、乘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
4、简便计算5、营养午餐6、整理与复习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小数的大小与性质

5
5
5
4
测验一
测验二


测验三




十一
十二
十三
3、小数的大小与性质4、生活中的小数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5、整理和复习。
五、三角形1、三角形的特性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内角和4、图形的拼组5、整理复习
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整理与复习
七、统计 八、数学广角
3
5
5
5
3
5
5
清明节

测验四
测验五
五一节
测验六
测验七、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九、总复习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
迎接考试




5
5
5
5












2011学年下学期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算,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一)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
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探讨、交流。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 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
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
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会正确计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
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
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 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
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 数,在乘6算出6天
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
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 以看作是一样多的,
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
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
馆的借书还书问 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二课时:混合运算(二)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 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
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主题图,找出相关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二、新授
(一)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3、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4、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5、24÷2是一张 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
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 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
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6、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7、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8、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9、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10、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二)出示例4
1、上午冰 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
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
2、2、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3、3、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4、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
员, 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270-180)÷30
=90÷30
=3(名)
5、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6、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
法。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课时: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题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试题,能准确的计算较复杂的三步试题。
教学方法:先自己自学,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2、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
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2、两名学生板演。
3、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4、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
果却不一样?
5、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6、总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7、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8、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四课时:0的运算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1、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2、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3、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6、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7、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8、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小结: < br>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
不可能得到一 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设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
数。
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单元教学反思: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5、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重点: 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
单元难点: 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单元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位 置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
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小组讨论: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 偏 , 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
决问题,寻找得 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
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三、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 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
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 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四、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 车西偏北40o方向上,约200米处新
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o 方向上,约150米
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标:位置。
五、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位 置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第二课时 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 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
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
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
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 具:挂图
教学方法: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 度、距离等知识,
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
站的位 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 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
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 米处。图书馆在校
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br>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
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 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
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
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
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 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
页3、4题并订正。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

三、练习。
1、学生喜欢说位置。
2、做一做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的位置
桌子:
图书室:
汽车:



第三课时 判断方向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 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
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 具: 挂 图
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 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
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
了的老师解答。)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
(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3、学生反复练习位置、方向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 1人指,1人说
(2)、看图说方向
(3)、图上表方向
(4)、生活中说方向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互相说一说)
五、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判断方向




第四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 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
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
教学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 是15分钟、5分钟、35分
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线讨论: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
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 、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1)点1的西北方
是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
三、开放题:公园游览
四、作业设计:结合生活说走的路线。
1、从家到学校
2、从学校到家
3、从家到温泉、或者从温泉到安宁。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教学反思: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 律和分配律,
并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2、通过学习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会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
算。
单元教学课时:8课时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方法:观察、自学、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
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
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
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 城市A→B
第五天 城市B→C
第六天 城市C→D
第七天 城市D→E
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
米?)进行汇报。
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P30做一做
四、小结
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五、作业:P325—7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 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
回答板书)
学生小结。
练习本独立完成:
(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 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
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
(2 )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00千米,还有26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
路有多少千米?
求:
(1)画出线段图。
(2)列式计算。
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而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
把75和48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 简便。
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要规范。)
(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10+(20+30)+4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5)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 78+46+154
168+250+32 85+41+15+59
计算:480+325+75
325+480+75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第四课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P34例1(乘法交换律) 例2(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
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 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二、新授
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1)4 ⅹ 25=100(人)
25 ⅹ 4=100(人)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
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
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 用交换因数的位
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
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25ⅹ5ⅹ2
=125ⅹ2
=250(桶)
小组合作学习。
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②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③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④字母表示。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
三、巩固练习
P35做一做1、2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完善板书。
五、作业:P372—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 ⅹ 4=100(人) 4 ⅹ 25=100(人) 2 ⅹ 25ⅹ5=250
(桶)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 ⅹ b=b ⅹ a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 ⅹ b) ⅹ c=a ⅹ (b ⅹ c)










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 ⅹ 2=100 50 ⅹ 20=1000
25ⅹ 4=100 25 ⅹ 8=200 25 ⅹ 12=300 25 ⅹ 40=1000
125 ⅹ 8=1000 125 ⅹ 16=2000
125 ⅹ 24=3000 125 ⅹ 80=1000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
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 25ⅹ4 125ⅹ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ⅹ67=30ⅹ(□ +□)
125ⅹ840=(□ +□)ⅹ□
(3)计算:
25ⅹ4 25ⅹ43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 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
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 与4相
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
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
计算简便,一种是 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
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ⅹ42 68ⅹ125
(5)对比练习:
425+125
425-125

(25+15) 4
(25-15)4

46ⅹ 25
(40+6)ⅹ25

4949+4951
4999+49
(68+32)ⅹ5
68ⅹ5+32ⅹ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四、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埋伏
思考问题。
在 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
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 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ⅹ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ⅹ25+2ⅹ25
=100+5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50(人)
425表示2 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
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 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 P385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五、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4+2)ⅹ25 (2)4ⅹ25+2ⅹ2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6ⅹ25 =100+50
=150(人) =150(人)
(4+2)ⅹ25=4ⅹ25+2ⅹ25
字母表示: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
乘法分配律。




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 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ⅹ100
100-64 (4+40)ⅹ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ⅹ43=300ⅹ□+2ⅹ□
2003=2000+□
(2000+3)14=2000ⅹ□+□ⅹ□
二、新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ⅹ(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
计算102ⅹ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ⅹ43
(2)102ⅹ(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
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 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
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小练: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ⅹ84=□ⅹ84+□ⅹ84
92ⅹ203=92ⅹ(200+□)
=92200+92□
(2)计算102ⅹ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ⅹ37+963
=333+567
=900
(2)9ⅹ37+9ⅹ63
=9ⅹ(37+63)
=9ⅹ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
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小练:(80+8)ⅹ2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32ⅹ(200+3)
35ⅹ37+65ⅹ37
38ⅹ29+38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 但
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ⅹ12+23ⅹ88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六、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ⅹ43 9
9ⅹ37+9ⅹ63
= 43ⅹ(100+2) = 333+567
=9ⅹ(37+63)
= 4300 +86 =900
=9ⅹ100
=4386
=90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ⅹ37+9ⅹ63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八课时: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复习
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小节的学习内容。
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对以上的运算定律并进行相应的举例子。
教师引导回忆,并相应板书。
二、联系实际复习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乘法的运算定律的相应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自己根据乘法运算定律自编的题目或搜集的题目。
教师把符合要求的题目贴上黑板。
学生根据前面的知识点的复习,进行题目的独立解答。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教师巡视,加以必要的指导。
有必要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练习画线段图。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巩固练习:完成书本上相应的练习。
四、作业设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五、小结:学生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第九课时: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上午第 节
教学内容: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
个数的积。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 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
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自学,互相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 一
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 1035-497-203

(2)1035-(497+203)

二、新授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1、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3、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4、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
5、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 a-b-c=a-(b+c)
三、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
页没有看?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2、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 a+(b-c)
abc= a(bc)
abc=a(bc)
3、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4、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5、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
6、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
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四、作业设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及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
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 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
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 br>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
讨论,然后找同学回 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 生小组
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
两位小数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 份、1000份……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
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
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 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发展
1.填表格: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2)35克=0.35千克( )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独立作业:
六、板书设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 40.6 3.134 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
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 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 计数单
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
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
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 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 应该是哪
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
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 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
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 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
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 )个0.1
0.07里面有( )个0.01
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
三位是( )。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小数的性质
教材简析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
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
形式。教学时,要通 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
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
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 -2种商品的
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 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
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 家呢?为什
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 们
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 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
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 、100,提问:这三个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 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
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 写
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 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
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 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
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 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
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
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
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
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 ,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
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 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 分的大小没有变,得
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 0.300 1.8000 500
5.780 0.0040 102.020 60.06
三、联系生活 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 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
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 10.830 12.000 0.070
(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
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一批冷饮,你能帮忙设计一下价格标签吗?
盐水棒冰每支5角
随便 每支1元5角
可爱多每支2元5角
2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面的圈内涂上黑色)
化简102.020的结果是( )
12.2 12.02 102.0200 102.02
○ ○ ○ ○
要求学生回答:化简的依据是什么?
3.判断题。(打“√”,错的打“×”)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0.080=0.8 ( )
(2)4.01=4.100 ( )
(3)6角=0.60元 ( )
(4)30=30.00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下面的每组数中,一共可以去掉多少个“0”?这些0都在什么位置?
(1)3.09 0.300 1.8000 5.00
(2)0.0004 12.002 60.06 500
(3)0.090 12.00001 0.50605060 30.0
要求学生思考后,按顺序回答。
5.(1)改写。
原数0.7770
改写成一位小数
改写成两位小数
改写成三位小数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10.01 20.1 4 4.800 50.00 1.60
50 10.010 16.0 4.0 4.8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查评讲,检查全班练习效果。
5.做游戏。
(1)智力 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50变
成5.0,500变成5.0 0)
(2)贴数游戏。让自愿参加的十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
“50.3 ”,要求学生在“50.3”的下面贴上与它相等的数,不相等的贴在旁边。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50 五十又十分之三
500.3
五、课堂作业
六、课堂小结:


小数的大小比较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老 师就给你们介绍三家文
具店——“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现在我们就请三家 文
具店的售货员分别给我们介绍商品的价钱,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你们能发现
什么?
(由三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分别介绍商品的价钱。)
师:听完售货员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三家商店都有卖橡皮的,但价钱不一样。
生2:我发现到“丁丁文具店”卖的书包会便宜一些。
生3:我发现同样的铅笔盒在“奇奇文具店”与“丁丁文具店”卖的价钱不一样。
师:由这些发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卖的价钱可能不一样,我们买东西时要进行比
较后再买。
生2:我们应该到价钱比较低的商店买东西。
师: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到物品价钱比较低的商 店去买东西,我们的这种做法
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货比三家”。 师出示课题:货比三家。

二、学习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买东西应该“货比三家”。如果我要买铅笔盒到哪家文具店买便
宜呢?
生:到“奇奇文具”店买便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奇奇文具店”的铅笔 盒是4.9元,“丁丁文具店”的铅笔盒是5.1元,只要比
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就知道了。
师: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
小组的同学 想出的办法最多。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策略一:
4.9元=4元9角 5.1元=5元1角 5元1角大于4元9角
策略二:
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策略三: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
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
个数就大;……
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棒。
2、提出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小数的大 小的问题,你们能根据情境图提出这样
的数学问题吗?下面请同学们轮流在小组里提出问题,请小组的同 学来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生1:我要买一个书包到哪一个文具店买便宜呢?
生2:到哪家买橡皮便宜?
(解决这个问题涉及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要让学生来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三个
小数的大小。)
生3:“奇奇文具店”的什么东西最贵?
生4::“丁丁文具店”的什么东西最便宜?
……

三、拓展运用。
1、游戏——抓珠子。
(1)介绍游戏规则: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很在意思的活动——抓珠子游戏,这盒子里有 红珠子
和蓝珠子和绿珠子,一个红珠子代表1元钱,一个蓝珠子代表1角钱,一个绿
珠子代表1 分钱。你们任意从里面抓出一把珠子,看看可能会得到多少钱?
(2)老师示范。
(3)小组活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这样的盒子,小组同学轮流从里面抓一把珠子,并填写
在统计表中。
填完统计表之后,在小组里比一比谁抓出的钱多。
红珠子几个蓝珠子几个绿珠子几个共几元几角用小数表示(几元)
3元2角1分3.21元
(4)师:请各小组抓出的钱最多的同学向大家汇报自己抓了多少钱,我们最后
来比一比全班的 冠军是谁?
(5)小结:想一想,抓到多少钱跟什么有关?
2、完成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四、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
一个活动呢?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
通过前面的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在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可以改变原小数的计数< br>单位,但并不能改变它的大小。这是什么知识?
课前思考题:“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 68.32的大小可以怎么办?”谁说
说你们的想法?
反馈:1、改变数字的顺序。2、不改变数字顺序,可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板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在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改变68.32的大小有几种办法?
今天就来研究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关于这个内容你想了解什么?
“移动的方向、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移动与变化的关系。”
(教师板书: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 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
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 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
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我们先来研究小数点移动的方向。
小组合作:
1、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原小数的大小,并将移动的方向和得到的结果记录下
来。
2、说说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有什么关系?
反馈:
(一)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右移 68.32~ 6832 : 扩大。
点左移 68.32~ 6.832 : 缩小。
点左移 68.32~ 0.6832 : 缩小。
(二)
小数点向右移动,原小数扩大。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小数缩小。
评价一下哪组写得好?
再说说发现的规律
板书: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 右移 扩大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研究出了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原小数大小变化关系?
小练:能根据要求手势表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吗?
左移、右移 ~ 原数(扩大、缩小、缩小、扩大、)
看老师手势说说原数变化: 原数扩大、 原数缩小、
哪组来给其它组出手势,同学判断。
2、把0.009扩大,手势表示?
知道原数扩大后可能是多少吗?
0.09、0.9、9、
你们得出的三个数一样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不同的三个数,有什么想法吗?
右移一位、右移两位、右移三位、
你们又有什么发现了?
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小数大小变化也不一样。
原小数的大小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方向有关还 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借助什么单位研究? 米
各组有这样一组等式和刚才填写在数位表下的数两种学具,请你们组选择一种
学具
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与原小数扩大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小数点左移?
反馈:
1、填空 0.005米=( 5 )毫米
0.05米=( 50 )毫米
0.5米=( 500 )毫米
5米=( 5000 )毫米

反馈:
右移一位~扩大10倍 50毫米是5毫米的10倍
右移两位~扩大100倍 5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右移三位~扩大1000倍 5000毫米是5毫米的100倍
谁再说说小数点右移的原数的变化规律?补充左移规律并举例
板书:
原数 小数点 原数
缩小 左移 . 右移 扩大
110 一位 10倍
1100 两位 100倍
11000 三位 1000倍
有用数位表研究的吗?
演示说明:当小数点右移一位时原数数字所在位置都向左移一位,所以原小数
扩大10倍。
他们组用数位表不仅发现规律还说明了原因。
能说说我们用计数单位和计量单位两种学过的知识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还有问题吗?
原数扩大还是缩小由什么决定? 移动的方向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移动的位数决定什么? 倍数。

三、巩练:
1、填表
原数分别扩大10倍扩大100倍缩小到它的110和缩小到它的1100
47.28
11.2

2、填空
(1)把6.2扩大 倍是62。
(2)把59缩小到它的()是0.59。
(3)0.28去掉小数点得( ),原数扩大了( )倍。
(4)73.21变为0.7321,原数就( )。
3、判断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了它的11000( )
2、3.69扩大1000倍是36.9。 ( )
3、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就要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
4、观察三个数,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吗?
3.8 38 0.038
看来今天你们收获不小,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收获。
知识、方法操作、旧知识、
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能给自己打个分吗?

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
的名数改写成低 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的名数。
2、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会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一、复习
1千米=( )米 1千克=( )克
1米=( )厘米 1吨=( )千克
1时=( )分 1分= ( )秒
1平方米= (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二、新课:
1、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找一组同学汇报他们收集的数
据。
2、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水果糖的质量是0.5千克
小明的身高是1.35米
小红体操得分是9.25分
小丽的体温是38.5度
3、像这样我们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
3分钟、7千米、6时15分、 78平方米、4吨50千克
5米6分米 20平方厘米 9年 5千米60米
4、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从刚才举出的例子中你能找出哪些是单名数
哪些是复名数吗?
5、小组活动:
请你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排排队
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
又有米又有厘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要想直接比较它们的大小可以把它们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
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
问:又有米又有厘米要想直接比现在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它们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把它们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
6、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改写
(1)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1)0.95米=( )厘米
你们会做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米等于100厘米,0.95米=0.95乘
100 厘米。可以直接把0.95的小数点向右移两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32米=()厘米 < br>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
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 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
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
请同学们接着做一做:
3.7吨=( )千克 0.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0.3千克=( )克 2.63千米 =( )米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用高级单位量得的数去乘进率)
(2)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的名数。
80厘米=( )米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1米=100厘米,80厘米=80100米)
用这种改写方法改写下面各题
9020千克 =( )吨 7450米=( )千米
23分米=( )米 1350克=( )千克
像一想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用低级单位量的的数去除以进率)
能用这种方法解答1米45厘米是多少米吗?小组讨论一下?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45厘米=0.45米,0.45米和1米合起来是1.45米 )
三、巩固练习
1、71页6题
2、( )分米=1.5米 ( )千克=4.08吨
510米=( )千米 516厘米=( )米
4700克=( )千克
3在括号里填上﹤﹥或﹦
3.61米( )362厘米 284克( )0.284千克
1480米( )1.5千米 532厘米( )5.3米
4、72页10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1
教学目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
数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生活中有许多小数的信息,你 收集到了吗?(此处
安排收集资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近似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
而体会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生:汇报,教师按准确数和近似数把学生提供的信息中的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
板上。
师:谁注意到了老师为什么把同学提供的这些小数分成两种写在黑板上呢?
(生通过观察回答)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必说出小数的准确数,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可以
了,同学们看一看自 己收集到的信息中有这样的情况吗?(生汇报和小数近似
数有关的信息。)

师: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感受呢?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这么
广泛,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
986534 58741 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以上复习内容重点抓住了整数取近 似值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
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 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
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
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
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板书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二、新授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进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下的近似数吗?
生:自己练习在练习本 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有争议
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生:(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
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
1.0还是1。教 师出示线段图,看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 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
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 0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
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
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 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注意什么问题呢?
师:请同 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
么共同的特点吗?同学们利用我 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就是求整数近似数的方
法,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数,希望同学在今后的学 习中也能运用我
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求课前同学们提供的
这 些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到十分位)
(4)小结:
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 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
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 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
不能丢掉。

三、练习
(1)师:最后一个信息谁提供的,你能把这个信息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示
出来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生评价(改后的信息叙述也要准确)。
学生自己修改自己手中的信息,汇报后,再同桌之间交流。
(2师: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小数 的信息,这些信息能用小数近似数的形式表
述吗?能请你表示出来,不能,请说明理由)
(3 )师:同学们还记得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想知道老师的身高吗?教师
提示:身高大约是1.6米, 老师的实际身高是两位小数,猜一猜老师的实际身
高是多少米?老师的身高是用四舍法得到的,再来猜一 猜。
(4)出示食物的价格,判断小明带12元钱够吗?学生自由发言,说明自己的
理由。
(5)出示租车说明,判断租多少辆车去出游?
师:看来我们不仅要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还 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小结: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 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
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 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 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
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将下面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0000到90000根。
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472000千米。
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以个为单位数写成以万位单位的数
不同点:整万的数可以直接改写成一万位单位的数
不是整万的数先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二、新课:
1像这样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我们知道整万或整亿的数能够直接改写成以万或亿 位单位的数,不是整万或整
亿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2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小组研究:
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明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加上万字。
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8位,加上亿字。
4练习:
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5像这样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3.4528亿,小数点后有4位,
小数位数太 多,往往实际又没有用,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
数。如这道题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1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2、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 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
位小数。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
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
小数的性质以及小 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把较大数改写成
“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按要求求出 小数的近似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
1、做期末复习第8题(1)、(2)、(3)。
(1)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说一说0.5、0.023的意义。
(2)说一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
问: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表示几分之几的数?
2、(1)在小数里,小数部 分最高位是哪一位?从小数点起,向右依次有哪些数位?
每个数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
(2)填空。
0.1里面有( )个0.01。 10个0.001是( )。
10个0.1是( )。 0.1里有( )个0.01。
三、复习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
1、练习。
(1)把下面小数化简。
4.700 16.0100 8.7100 14.00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写成两位小数。
4.2 13.1 21
①学生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②问:做题时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2、做期末复习第9题,第1竖行两题。
(1)学生在书上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3、做期末复习第10题。
(1)先把这些数排列起来,找出最大、最小数,并和其他数一起,写好序号。
0.1 0.012 0.102 0.12 0.021
(2)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
四、复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做期末复习第8题(4)、(5)。
(1)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
有什么变化? 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
位……原数有什么变化?
问: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
(2)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2、练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把1.8扩大100倍是( )。( )扩大1000倍是6.21。
(2)把( )缩小100倍是0.021。( )缩小1000倍是6.21。
五、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整数的改写
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0.834 2.786 3.895
(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86700 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
460000000 718960000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
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67100 209500
(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4、做期末复习第9题剩下的两题。

(1)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 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
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2)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小结: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 在“万”位或“亿”位后面
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或“亿”字,反过 来,一
个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改写成原来的整数,只要把它扩大1万倍或1
亿倍就 可以
了。
5、做期末复习第11题。
学生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小数的性质是什 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
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作业设计】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0.45表示( )。
2、把6.956 6.965 6.659 9.665 5.669 按从小到大排列是( )。
3、把67120986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保留一位小数是(
)万;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保留一位小数是( )亿。
4、在○里填“>”、“<”或“=”。
16.36○16.63 0.36万○3600
0.97○1.01 0.23亿○2100万
5、1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76千克,平均每千克稻谷出大米多少千克?
10000千克稻谷可出大米多少千克?
0人 | 分享到:
阅读(3533)| 评论(18)| 引用 (0)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三角形的认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
数。
5、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单元重点:|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单元难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 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三角形的实物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
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 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 成三角形,看来不
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 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
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
何关系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量角器、直尺。
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 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
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 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
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
分别是锐角、钝角 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 .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
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
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 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
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 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
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
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
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1)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
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3)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
发现?
(5)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
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四)作业
四、板书设计
按角分类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 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
角器。
教学方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二、教学新课
1、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
角。
2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
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 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 角形
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 相加的。在量每个
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
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
一试。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
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 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
吗?


怎样求?
13.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
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巩固练习
1.88页第9题
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
完成,集体订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2、88页第10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
②列式计算 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页第10题
①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 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2)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3)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4) 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5) 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六单元 统计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 br>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更好的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 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
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
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 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
这说明折线统计图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
线统计图呢?
(一)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二)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
降水量
1998
1900
1999
1850
2000
1630
2001
1400
2002
1720
2003
1200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2003
第一季度
70
第二季度
260
第三季度
240
第四季度
200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2004
第一季度
90
第二季度
45
第三季度
300
第四季度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三) 全班展示、评价 < br>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
的2005年 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四、预测身高








第七单元 统计
单元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 实生
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
析。
3、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
4、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
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 践能力。
单元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
单元重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 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
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
析,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 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
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
独立完成‘98~0 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 ,让生知道是这
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 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七、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1、整理数据 2、描点 3、连线







第二课时 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书P110~1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 ’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
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 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
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 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
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 厘
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去、板书设计:

制成折线统计图


1、整理数据 2、描点 3、连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三课时 练习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使学生能熟练制
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 明确横
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 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 进行评析、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 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 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
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 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
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
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3.课中交流:
4.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5.课后延伸:
6.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7.

5、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三、小结:
四、作业:
1、完成书中P115的第3、4小题
2、完成书中P116的第6、7、8小题
3、完成书中P116的第9、10、11小题
五、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单元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
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单元难点:
1、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 118页
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具:主题图
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这也是 全
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
些?能说几个吗 ?(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
仅能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 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
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
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
的两头要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 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
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 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
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

第二课时数学广角
单元目标:
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
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单元难点:
1、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 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
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 ,再
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 )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
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 !同学们,你有什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
复杂的问题,在 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
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 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
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 以先在短
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 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 种了多少棵?比一比,
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 4棵)
b. 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
段 6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
了什么?
(板书: 2段 3棵;7段 8棵;10段 11棵。)
d.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 ,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师:
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 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
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 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
“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 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 单的
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
树,你 会做了吗?
1、 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 端不种)。一共需
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 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
+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 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
“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 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 从
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
100个同学呢 ?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
学到最后一个 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题: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33格、44格、55格方 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课前
准备:课桌围成“回”字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谜:十九乘十九,
黑白两对手,
有眼看不见,
无眼难活久。(打一棋类名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个棋子?
(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
摆放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
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
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三、总结规律
(1)师:你觉 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
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 )
每边放的个数 最外层总数
3
4
5
6

1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例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
子,最外层一共可 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3)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三、运用规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集体口答)
2.做第121页第三题。

5.请你设计:(课件出示美丽的校园情景。)


学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改变校园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 园花坛设计
方案。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
三盆花 ,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再动手画一画,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组做
得又好又快!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
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
3、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4、 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5、 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单元重点:
1、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单元难点: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 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 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 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解决问题
1、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 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五、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第三课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100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
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迁移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
千米?
2、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 483.4―138.3
= 345.1(千米)
(2)165+80.7+99.4
= 245.7+99.4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345.1(千米)
(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 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
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课后小结:
五、板书设计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四课时 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第104页例5和例6。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 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口算:(投影片或口卡)
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13.5-2.4 6.7-2.3 4.8-2.8 7.1-4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3、 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
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 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 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1)8.42+8.46+8.54+8.58
= 16.88+8.54+8.58
= 25.42+8.58
= 34(秒)
(2)8.42+8.46+8.54+8.5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 (8.42+8.58)+(8.46+8.54)
= 17+17
= 34(秒)
4、 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
同样适用。
三、复习巩固
1、 练一练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
⑵指名汇报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简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 (8.42+8.58)+(8.46+8.54)
= 25.42+8.58 = 17+17
= 34(秒) = 34(秒)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 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3、 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二、简算练习
1、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 解决问题
1、P105 4
2004年春季运动会 田径 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
(见书)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4、P106 8
⑴ 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
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P106 9
完成表格。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分及排名情况
四、作业:第134页7题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第六课时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复习课.
教学目的:
1、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 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计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二、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2、 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
(2).9.09+11.1-19= (20 1.1 1.19)
(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
3、 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
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4、 列式计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
(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
快多少千米 ?
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
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3、有两个粮食仓库 ,第一个仓库里有粮 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
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 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 ,第二个月
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
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 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 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
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 br>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
讨论,然后找同学回 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 生小组
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
两位小数 ]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 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
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 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
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
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投影出 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
①学习阅读教科书,学习小数的计算单位。
②出示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三、巩固发展
1.填表格:

2.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 )
(2)35克=0.35千克( )
3.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 0.09 0.0359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独立作业: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 幻灯、幻灯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 0.05 0.005 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 40.6 3.134 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
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 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 计数单
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等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这些小数
的计数单位那个最大?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
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 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 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
一位呢?再往下还有万份位、十万份位等,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用……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
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 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
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 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
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 )个0.1
0.07里面有( )个0.01
4个( )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 ),第
三位是( )。
3、说出24.375 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小数的性质
教材简析
小数的 性质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也可以
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小数末尾添 上一个或几个“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
形式。教学时,要通过比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 的思维活动,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的: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 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
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
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
学活动。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 -2种商品的
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 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
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 家呢?为什
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 们
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 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
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 、100,提问:这三个数
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
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
成:1分米=1 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 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
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添零,它的大小不变。
生:小数的末尾(后面)去掉零,它的大小不变。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小数的末尾添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 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
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 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
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
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
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
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 ,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
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 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 分的大小没有变,得
出0.3=0.30。)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120

北京人大-医疗纠纷总结


教师的职责-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哲理散文-市场部经理职责


射阳县高级中学-趣闻趣事


浙江高考分数线-教师节活动总结


乔治城大学-材料员工作总结


同济研究生招生网-二手车买卖合同


关于写雨的作文-弘扬雷锋精神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