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匆匆(教案)

余年寄山水
520次浏览
2020年11月27日 03:2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日照外国语职业学院-护士长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文一)


8.《匆匆》教案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 绕
“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
无奈和惋惜。文章 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
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 的无奈和对已经逝去的日子

的深深留恋;然后叙述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在“洗手时、吃饭时、 默默时……”
匆匆逝去,由此引起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
复返呢 ?”一句结尾,照应开头,抒发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在教学时可以把有感情地朗读贯穿始终,通
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在 读中感悟。同
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使学生感悟
到时光 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1.会写6个生字,重点理解“涔涔、潸潸、凝然、遮挽、叹息、蒸融”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4.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教课
引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2
学时
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课
难安
优美和作者表达方式的巧妙。 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时
点 排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感悟时间匆匆。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简介作者。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 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在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
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 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他先后在几所著名中
学和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朱自清积极支持 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
动。1948年8月,他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 散文是
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他人
合作),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写作背景。
《匆匆》是朱自清先 生早期的作品,作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认为许多
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过去,忧虑将来,将工夫 都废弃了,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
了,增添了以后的烦恼和悔恨。因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匆匆》一文。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先圈起来, 再把词语放进句子中多读几
次。(2)练习通读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
(3)遇到读不懂的句子先画出来,再和同学议一议。
1


3.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加色的字,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中
予以指导纠正。
躲藏 空虚 涔涔 潸潸 挪移 凝然 伶伶俐俐
遮挽 叹息 徘徊 蒸融 痕迹 赤裸裸
◆需注意的字音:“藏”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áng”,它还有一个音< br>读“zàng”;“挪”的鼻音;“蒸”是翘舌音。
◆识字方法:“涔涔”和“潸潸”都与汗、 泪、水有关,所以部首都是三点
水;“徘徊”与人走路有关,所以都是双人旁。
4.小组合作 ,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理解情
况,并努力将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教师出示学习提示。)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作者围绕着这个问题具体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时,特别注意在初读课文时圈画的句子,看是否能理解其含
义。
2.讨论交流。
(1)作者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个问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这样写不
只是为了首尾呼应,更是为了引起 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2)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3.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
文章紧紧围绕“时间匆匆,一去 不返”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
点,然后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作者对时光流 逝的感叹,表达了
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
慨。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
深思。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躲藏 空虚 涔涔 潸潸 挪移 凝然 伶伶
俐俐
遮挽 叹息 徘徊 蒸融 痕迹 赤裸裸
2


2.引导学生填空,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是朱自清(填作者 )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填体裁),主要描写对象是
时间。本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 逝的踪迹,并在开头和结尾
均提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的
无奈和惋惜之情。
3.学生谈一谈本文中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由自然现象引出时间一去不复返。
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
时候。
① 引导学生汇报感受:你感受到时光流逝了吗?(燕子春来秋去、杨柳一岁
一枯荣、桃花花开花落都是时间 飞逝的痕迹。)
②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这三个分句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作者抓住事物
的 不同特点,描写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燕子有再来、杨柳有再青、桃花有再开
的时候,反衬日子一去不复返,引出下文写日子匆匆过,应 好好珍惜的意思。)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
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①读句子,明确句子的类型。(前两个问句是设问句,最后一个问句是疑问
句。)
②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连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
的意识;疑问句引出下文的内容 。)
③朗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和留恋之情。)
(3)学生个性化朗读。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学生听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赏析、体会。)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 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①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
②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2)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
①学生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②学生交流汇报。
相关句 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
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 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
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 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
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作者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具体表现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的。
B.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时间写得生动、感人。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光阴消逝的伤感。
D.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写。
仿写: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
3


③教师小结。
小结: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影无踪的,但“太阳他 有脚啊”,
作者将时光这一抽象事物写得如此的新鲜活泼,使无情之物充满了人情味。透过
作者 的灵动之笔,我们感受到了时光匆匆逝去的脚步,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时光飞
逝的无奈和惋惜。
(3)精读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生命的追问。
①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在这一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有几次做出了回答?
②从作者的追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其特点和作用。
三、体会写法,拓展延伸
1.总结写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1)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时间去来匆匆、稍纵即逝?
(2)朗读课文,分别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设问、排比修辞手法的句
子,小组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3)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提示: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其次要表达一定的情感
主题。
2.拓展阅读。
(1)谈话激趣。
(2)教师分发《荷塘月色》打印稿,学生阅读,体会修辞运用之妙。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4

关于动物的英语谚语-酒店销售部工作总结


济南事业单位招聘-网络经典语句


愚人节是几月几日-安监局个人工作总结


关于安全的名言警句-丑小鸭读后感


湖北大学招生办-村干部入党申请书


幼儿园家长育儿心得-国庆节升旗仪式


有志者事竟成议论文-我的暑假生活400字


卸妆油的使用方法-服务员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