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巡山小妖精
919次浏览
2020年11月27日 05:2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何谓状元-浙江大学本科招生网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鲍比达)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数学
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目录
第一单元:负数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2页
......................................第1页

第三单元:比例

第四单元:统计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第7页
......................................第12页
......................................第13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第一单元:负数
1.(1)正 、负数的读写方法:

1写正数时,加“+”号或省略“+”
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 读正数时,加“+”的,一定要读出“正”
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2写负数时,一
定要写出“一”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2.能表示出正数、0、负数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数轴。
3.(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 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
轴。(2)温度计也可以看作是一数轴。
4.(1)在数 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所
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 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
即正数都比0大。因此,负数都比正数小。(3)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
而小。
5.温馨提示:水 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0在这里的意义不是表
示“没有”,而是一个具体的数。
6.温馨 提示: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
量为正(或负)。如果上升用正数表示,那么 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2.(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2)底面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底面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柱的底面圆 心、底面半
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3)底面的特征:圆柱底面是完全相同的
两个圆。
3.(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2)特征: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4.(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2)一个圆柱有无
数条高。
5 .把圆柱平行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两个圆;
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 ,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
形。
6.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
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7.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周长上任取一点分别为A、B,连接AB(使AB
不是圆柱的高),沿着 AB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圆柱展开后是一个平行
四边形。
8.温馨提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9.温馨提示:沿高剪开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10.从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 观察会得到圆;从圆柱的正面或侧面观察
会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
11.如果圆柱的侧面 展开图是个长方形,那么该圆柱的底面周长大约
是其底面直径长度的3倍。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 方形,那么
该圆柱的高大约是其底面直径长度的3倍。
1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
13.(1)已知圆 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
出圆柱的侧面积。(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 ,可以根据公式:S=2
πr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14.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1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 侧面积+底面积×2,用字母表示为S

=S

+2S


16.(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

=2πrh+2π
r
2
直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柱的
表面积时, 可以根据公式:S

=πdh+π(d÷2)
2
直接求出圆柱的表
面 积。(3)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可以根据公
式: S

=Ch+π(C2π)
2
=Ch+C
2
4π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17.温馨提示:求通风管、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其实就
是求它们的侧面积。
18.温馨提示:把一个圆柱截成n段后,其表面积增加了2(n-1)
个底面积。
19.一个圆柱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20.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或V=πr
2
h
21.温馨提示: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计算容
积的数据要从里面测量。
22.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
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计算公式是:V=πr
2
h,V=π(d÷2)
2
h,V=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π[C÷(2π)]
2
h
2 3.温馨提示: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扩大到原来的
n倍,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n
2
倍,若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缩小到原
来的1n,则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n
2< br>)。
24.温馨提示:在圆柱的立体图形中,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
柱的高,但 在圆柱的平面展开图中,长方形的宽(或正方形的边长)
才是圆柱的高。
25.两个圆柱的半径比是1:a(a>0),高的比是a:1,则它们的体
积之比是1:a。
26.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1)底面:圆锥的圆
面就是它的底面,它有 一个底面。圆锥底面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
长分别叫做圆锥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 长,分别
用字母O、r、d和C表示。(2)侧面:圆锥周围的曲面就是它的侧面。
(3)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高用字母h
表示。(4)圆锥只有一条高。(5)转动直角 三角形可以形成圆锥。
27.温馨提示:(1)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
锥的母线,圆锥母线的长度大于圆锥的高。(2)任意画一条母线,把
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因此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3)把圆锥平行于底面切割,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该圆要 比
圆锥的底面圆小;把圆锥沿高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则是两个完
全相同的等腰三角形。
28.温馨提示:半圆能围成圆锥,但整圆不能围成圆锥。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29.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用字母表示:V< br>圆锥
=V
圆柱
÷3=Sh÷3
30.圆柱和圆锥的关系:(1)等底 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
比圆锥的体积多2倍;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23。(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高比
圆柱的高多2倍;圆柱的高是圆 锥的高的13,或者说圆柱的高比圆
锥的高少23。(3)等高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底面积是圆
柱的底面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底面积比圆柱的底面积多2倍;圆
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底面积 的13,或者说圆柱的底面积比圆锥的底
面积少23。
31.温馨提示:(1)已知圆锥的底 面半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πr
2
h÷3来求圆锥的体积。(2)已知圆锥 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
直接利用公式:V=π(d÷2)
2
h÷3来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圆锥
的底面周长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V=π(C÷2÷π)
2
h÷3求 出
圆锥的体积。
32.利用V=Sh÷3计算圆锥的体积时不要忘记除以3或乘13。 33.温馨提示: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
积的13,必须以“圆柱和圆 锥等底等高”为前提。
34.在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两个圆锥中,以较短直
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的体积比较大。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第三单元:比例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写比例时,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
写成分数形式。
3.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是一个
等式。
4.判断 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若比值不相等, 则不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
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
性质。
7.如果a×b=c×d,那么a:d与c :b能组成比例。
8.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也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比
化成最简比,如果所化成的最简比相同,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 例,
否则不能。
9.温馨提示:比例中等号的两侧必须都是一个比。
10.温馨提示:把等式ax=by改写成比例式后,a和x必须同时为外
项,或同时为内项。
11.判断四个数是否能组成比例,先把最大数与最小数相乘,再把其
余两数相乘,如果这两个 积相等,那么这四个数就能组成比例。
12.如果四个不同的数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四个数一共能组成8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个不同的比例。
1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式转化 成外项乘积与内项
乘积相等的形式(即以前学过的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
值。
15.温馨提示:把比例转化成学过的方程时,应该是外项的乘积等于
内项的乘积。
16.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7.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成 正比例,那么其中一种量中任意两个数的
比等于另一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即能组成比例。 18.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1)判断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 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是否一
定,若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否则就不成正比例关系 。
19.正比例关系图像的画法与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相同。正比例关系的
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 0的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直观看到两种量的变
化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 一个量的值。
20.温馨提示: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与边长的平方成正比
例。圆的 面积与半径不成比例,但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2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 随着变化,如果这两
种量中相对应的两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 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22. 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1)判断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2)
判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是否一定,如果积一定,这两种量
就成反比例关系,否则就不成反比例关系。
23.正比例与 反比例的异同点:相同点:(1)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正比 例(1)“变化方向”
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2)相对应的两
个 数的比值(商)一定。(3)关系式:yx=k(一定)。反比例(1)“变
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 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2)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3)关系式:x×y=k(一 定)。
24.温馨提示: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不一定,而和
一定时,它们不 成任何比例。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
不成反比例,但是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25.如果a×b=c(a、b、c均为非0的自然数),那么当a一定时,b
和c成正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成正比例;当c一定时,a和b
成反比例。
26.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 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
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比例尺。
27.温馨提示: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
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 单位。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
最简整数比,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28.在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
29.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30.线段比例尺可以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改写方法为:根据线段比例
尺,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统一单位后再化成最简比的形式。 31.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比例尺”列比例式 来求,也可以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32.根据比例尺和实际 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根据“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比例尺”列比例式来求,也可以利用“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
33.应用比例尺画图要先根据实际距离与纸张的大小 确定平面图的比
例尺,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然后根据图上距离画出相应的平
面图,并标 明平面图名称及比例尺。
34.温馨提示:通常缩小比例尺的前项为1,放大比例尺的后项为1。比例尺是一个比,不能加单位名称。
35.保持图形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小,叫做图形的缩小; 保持图形
原来的形状而使图形变大,叫做图形的放大。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生
活中常见的现象, 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
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36.形状相同 ,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把一个图形放大或
缩小,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相似图形。
37.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看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二算,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的 各边长放大
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每边长各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
原图形的放大或 缩小图。
38.温馨提示:把一个图形放大到原来的n倍或缩小到原来的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n、m均不为0)是把这个图形的各边长分别放大到原
来的n倍或缩小到原来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而不是把图形的面
积放大到原来的n倍或缩小到原来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把图形
放大 (或缩小)后,形状不能改变,相对应的角的度数也不能改变。
39.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各边长扩大到 原来长度的n倍或缩小到原来长
度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那么它的周长就扩大到原来长度的n
倍或缩小到原来长度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它的面积则扩大到原
来的n
2
倍或缩 小到原来的1n
2

40.用比例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 量,并
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
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41.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1)根据不变量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
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方程。(3)列
式解答。(4)检验并作答。
42.(1)蹬一 圈自行车的距离=车轮的周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建立数学模
型——求解——解释与应用。
43.(1)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不同速度的种数=前齿轮的个数×后齿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轮的个数。(2)前齿轮的的齿数越多,后齿轮的齿数越 少,也就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比值越大,则该前后齿轮组合在一起时变化
出的速度越快。

第四单元:统计
1. 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 圆内
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从扇形统计图中可
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 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
不 要被模糊数据所误导,一定要认真分析,准确提取统计信息。
3.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折线统计图是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
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
增减变化的情况。
4.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5.温馨提示:当扇形统计图中“其他 ”部分的占有率比已知占有率
最小的部分大时,不能判定已知占有率最小的部分所代表的数据最
小。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1.“抽屉原理”(一):把m个物体任意放进n个空抽屉里(m>n,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n是0非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2.“抽屉原理”(二): 把多于kn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
(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 )个物体。
3.用“抽屉原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1)分析题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 抽屉原理”,即弄清“抽屉”
(“抽屉”是什么,有几个抽屉)和分放物体。
(2)设计“抽屉”的具体形式,即“抽屉原理”。
(3)运用原理,得出在某个“抽屉”中至少分放物体的个数,最终
归到原题结论上。
4.温馨提示: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c≠0
且c个。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浙江高考成绩查询入口


书画展方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总结


福建体育职业学院-福建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网


港囧影评-关于雷锋的读后感


旧劳动合同法全文-贵阳学院教务管理系统


演练方案-贵师大求是学院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描写春天的短文


纽约电影学院-国庆放假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