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及分析汇编
四害指的是什么-高考加油的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及分析
在对本册教材分析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阅读课:教与不教有什么不同?语文教学─
─是“教过”,还是“教会”;是轻轻
“滑过”,还不是深深“犁过”。我们也常常反思,语文能力的突
出表现是“张口能
说,提笔能写”,那么,经过一学期教学,我们应该问问自己:
①
我的学生比以前会说吗?还是依然人云亦云,缺少主见?
②和以前相比,他们能够进行独立阅读吗?还是拿到一篇文章,依然狗啃刺猬──
无法下手?
③他们能随笔记下见闻和感受吗?还是对着日记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
语文不像数学、物理,每节课理性的知识点,会与不会,一做题,立竿见影! 语
文是感性的、
模糊的,讲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厚积薄发。怎么帮助学生聚沙?
怎么帮助他们集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与二年级上册教材一脉相承,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
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
性。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
专题。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包
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
个有机的整体。
教材体系的安排
教材体系的安排 单元 主题 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 春天里的发现 春天里的发现(写一写)
第二单元 奉献与关爱 伸出我们的双手
第三单元
爱祖国,爱家乡 夸家乡(写一写)
第四单元 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我们的小制作
第五单元 热爱自然,了解自然 奇妙的动物世界(写一写)
第六单元 培养优秀的品质 大家都来帮帮他
第七单元 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看图编故事(写一写)
第八单元
走进科技的世界 身边的科学
打开书本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本册书在课程安排上的的一些新特点:
1、本册共有32篇
课文。同上册课文相比,第一:它少了专题识字课。第二:为体
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四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第8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第16课《充气雨衣》、第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
32课《阿德的梦》。略读
课文只安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2、
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
写话训练,对学生进行初
步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3、本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
“我知道”“宽带网”的安排
单元 我知道
宽带网
第一单元 2《古诗两首》 白居易 春天的花及城市的市花
第二单元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雷锋
第三单元
12《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 我国的民族,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四单元
14《邮票齿轮的故事》 邮票
第五单元 19《最大的“书”》 化石
大自然的奥秘
第六单元 21《画家和牧童》戴嵩和我国现代画家
第七单元 28《丑小鸭》 安徒生
第八单元
29《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我国的科技成就和著名科学家
这两个全新栏目,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设置的。
二年级下册与前几
册有所不同,承担了向中年级过渡的任务。我们既要落实第一学
段的教学目标,又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能
力上为第二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就本册
教学,除识字、写字、学习朗读而外,我们还教什么?概括:(
三个方面)
(1)积累、运用语言:
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积累就是在积淀语感经验,就是吸
收;
运用就是倾吐,就是表达。
低年级教材的特殊性表现在──课后练习呈现的比较单一
,除了“朗读课文”
“抄抄写写”和初步的积累以外,没有其他的提示。这就考验了我们用教材教的能<
br>力。考验我们是不是一位敏感的语文教师,遇到特殊的语言现象能不能抓住?课文
中“有新鲜感的
词句”能不能捕捉到?(如:运用修辞的语言,画面感很强的语言,
表达细致、准确的语言,典型的语言
范式,留白的语言等等) 它们在表达上有何特
点?如何朗读理解?如何学习运用?
(2)习得方法与习惯: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这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读懂,而
且会读。就
二年级来说,习得哪些阅读方法呢?如:
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究竟怎样联系语境?怎样链接生活经验?)
借助
图画阅读;也能结合语言展开想象;(怎样调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
能把认为关
键或重点的词句圈划下来;
学习读懂一段话的方法:能找到一段话的中心句、一句话的核心词;
学习默读,能提取需要
的信息,也能针对不懂的词语、难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默
读课文时,怎样做到一边读一边想,留下思
考的痕迹?怎样从语段中提取关键信
息?) 了解并积累课文中渗透的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3)生命启迪及精神影响:
低年级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人文主题大多是显性
的。比如“热爱自然、团结互
助、诚实、不轻信别人,要主动实践”等等。教学之后,这些思想都要潜移
默化地
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和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他们精神世界最
深层、最基本的东西──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罗列的:语言、方法、精神
思想──最终将成为孩子最基本的语文素养积淀
下来。试想,老师们备每一课前都要想,
这节课打算给孩子留下什么? 积累哪些语
言?培养哪些能力?怎样积淀语感?„„
──我们“教什么”就明晰了!
我们就不是仅仅围绕课文内容打转,而会把目光关注到积累
语言、习得方法,培
养能力上来。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再来分解每个单元要“教什么”:
第一单元 春天里的发现
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纵观两组教材,随着孩子
心智的成熟,要求明显不同
。一年级下册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组教材是
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感受春天”的基础上,激励学
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
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所以确定目标如下:
1.诵读
为主、积累语言。本单元文字隽永,语言灵动,许多语段值得背诵积累。做
个硬性规定,背诵:1、2课
全文,第3课最后两段。 重点学习积累以下句式:
(1)积累一组反问构成的整齐句式。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找春天》
每一句话,既是反问
句,也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贴近生活,组合起来像一首结构
工整,语言灵动的小诗。我们可以尝试仿说:
--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那是春天的
什么? --小鸟在窗前枝头欢唱,又是春天的什么?
--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也可以
比作春姑娘的什么?
启发孩子仿着句子说一说、写
一写。不要仅仅停留在积累层面,也要学用语言。
让孩子明白,原来,春天也可以这样描绘。
(2)感受一段话中句式的整齐、和音乐美 原文是一段话,我们换种方式,排成诗
行读:
--春天来了! 我们看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我们听到了她,在风筝尾巴
摇啊摇;
--我们闻到了她,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我们触到了她。在桃花、杏花
枝头笑„„
句式的整齐、韵律、音乐美就显现出来了。这样一读,这段话的层次结构也清晰
了。稍加点拨,孩子自然
可以悟到。
2.从读学写,学习怎么观察、怎么写具体:
(1)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多感官体验。
《找春天》,不仅写了春天里的发现,还暗示了多角度观察、多感官体验的方法。 作
者说,“我们看到
了她,听到了她,闻到了她,触到了她。”这是观察的角度:可看、
可听、可闻、可触摸。
怎么写具体?展开联想和想象:“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摇啊摇„„”多有
意思,春天就藏在不
同的景物和现象中。
熟读后,可以提示孩子也可以像作者一样,调动感官去体验。然后展开联想和想
象来表达。
比如:一个晴朗的日子(或者一场春雨过后),带孩子到操场上去体验,看看,听
听,说说发现;深呼吸
──闻一闻,再摸一摸,说说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
孩子
缺少的正是这样具体可感的观察指导,只有经历,才能学会观察,才会写具体。
(2)学习围绕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
《小鹿的玫瑰花》后几段,同是介绍玫瑰,黄
莺说的是形和色,微风说的是香浓
的味道。而且,他们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
原来,写玫瑰
可以从外形、颜色、味道以及个人的感受几个方面来写。让孩子练习写写喜爱的水
果、花草或熟悉的动物,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写。
(3)体会连续动词再现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学习写具体。
为了表现内容和情感,
课文多处语言用连续动词表达,既再现了当时情景,写得
也很具体。这就是范例!比如: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找春天》
几个连续动词,再现了孩子们迫不及待、投进大自然怀抱的情景
朗读时,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
,透过这些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好,读出这种
迫不及待!如果去掉这几个连续动词,直接写我们几
个孩子去寻找春天,意思有什
么不一样?
接下来,迁移运用:你们有
没有这种体验?比如下雪了,怎样用连续的动作表现
你们的心情?打球时呢?有没有这种体验?
本单元教材中,这样的表达有多处,老师们要给以关注,启发孩子学习写具体。
3.学习借助插图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最佳策略是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我们教材中
的古诗大多是文
配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要用好这一资源,借助插图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例《宿新市徐公店》:
--图中从哪儿看出是“篱落疏疏”?
--哪儿描绘的又是“一径深”呢? --为什么说“飞
入菜花无处寻”呢?
--借助插图,你又理解了其它哪句诗行的意思?
引导孩子借助画面理解,能够比较轻松地体会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另一个任务
是,借助插图,结
合古诗编故事,发展语言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这是课后作业,要
保证落实。
4.学习在矛盾处质疑。
前文说“你的玫瑰花白栽了!”后边又说“没有白栽!”为什么这么说?
要启迪孩
子学习在矛盾处质疑,学会思考。
5.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学习用比喻句来表达。(p16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
引
导孩子说写比较复杂的句子,要落实到笔头,动笔写一写:
成熟的蘑菇像一把撑开
的花伞。(尝试加入修饰成分)
6.开展“寻春”语文活动。
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就布置观察任务。鼓励孩子用多种方式记录春
天。
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小动物(麻雀、对比)春天的水果(品种、色泽)
春天里的
花、春天的郊外等等。每个孩子至少选择1──2个观察对象。
选读课文的第1课《春的消息》和第3
课《特别的作业》,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
助,活动期间可以穿插阅读。还可以补充阅
读其他描写春天的读物。 观察记录的方
式可以丰富多样。 --可以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手机拍眼中的春天,然后配上文字; --也可以积累摘抄描写春天的语段;
--
最后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写下来;
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细致易感的心,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趣。
7.因地制宜,
单元后置。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记得一年级下册就有这样的建议,
先学二单元与雷锋主题月活动结合,
我们阿克苏3月下旬后,春意渐浓,沐浴春风,
放眼春色,感受春的旋律,再来学习第一组课文“春天的
发现”,学生的体会更多,
感受更深。不知有多少老师还记得?希望可以调整教学。
第二单元 奉献与关爱
1.学习圈点细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
低年级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受到阅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阅读常
常流于表面,缺少深入。为培
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在孩子一读而过的
地方引导其停下脚步,细细评赏,将阅读逐步引向深
入。
例:学习《泉水》第二自然段,初读后,孩子的感受可能只是停留在“泉水欢迎
姐姐来打水”这一层面上。如果细细品读,泉水的自豪溢于言表(我的水很多很多,
山上有一座天然水
塔),泉水的无私也表现得很突出(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
怎么引导孩子深入体悟? 可以先划出泉水说的话,自己读一读,圈出不理解的词,再联系上文理解“天然
水塔”的意思,这其
实是在引导孩子联系地读书,从而感受“泉水很多”的特点;
然后再读整句,说说从泉水姐姐的话里听出
了什么?把感受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这样的读书实际就是圈定目标、重点研读的阅读雏形,随着阅读实
践的深入,要逐
步丰富研读的内容。
2.探索构段相同的课文教学。
低
年级构段相同的课文很多,这样的课文,应采用重点研读一到两段,其它放
手研读的方式
进行教学。
例如《泉水》,四个语段,表达相似。在重点研读第二段的基础上,其他段落可
以读代讲。通过对比朗读泉水的四句话,来感受泉水的特点,以及在泉水的滋润下,
万物及时回
馈的美好景象。
一课一法,因课而异。教学儿童诗《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又可以采用“
导、
扶、仿”的步骤进行。因为二四小节结构相同,都是借小路小溪的话回忆雷锋的事
迹。
首先,充分阅读全诗,聚焦第二小节。再读小溪的话,圈出最感动的地方,读
出感动。
第二步,插入雷锋事迹,将诗句内容具化为生动感人的故事。然后,通过朗读
再现画面、表达情感。
第三步,学习第四小节,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推想故事情景,把朗读与
体悟结合起来。
第四步,将二四小节整合朗读,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相机再补充雷锋事
迹一二,引
导孩子再仿写一段,因为有相关资料的补充,也有整齐的语言模式,这
样仿写,既感悟雷锋精神,也进行
语言实践。
3.积累语言。
积累的语言包括典型语段、课后短语、园地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强调两点:
一是“读
读背背”中的谚语、句子,教师要简要讲解意思让孩子大致明白,理解
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运用。如“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孩子结合实例理解,《小
鹿的玫瑰花》就是很好的例证,不要机械识记,不知其
然。
二是课后背诵要求,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笼统。例《泉水》课后要求背诵自
己喜欢的部分,开放的要求常常带来弹性的结果,许多学生不背或投机取巧选择一
句话来背,不能达到
积累的目的。我翻阅了本册教材,开放要求背诵的篇目共3篇,
《泉水》《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
语言都很美,短小隽永值得积累,所以要求全
文背诵,尤其《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
两篇课文,在背诵积累中可以更有效的体
会一部分四字词语、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3篇背诵要在教学
中一一落实。
4.读好对话,读好问号、叹号表现的不同语气。
这里要注意避免朗读的单一方式。“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是根深蒂固的教学方
式,但这
绝不是唯一方式。朗读与理解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理解有助于朗读,
朗读可以深化理解,俗语说书
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多悟得深。因而要发挥读的作
用,借助“读”这一手段促进理解、深化理解。
例第7课,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故事情节在人物对话中推
进,读好
对话有利于体会人物心理。我以为单独的问句、感叹句读起来并不难,放
在语境中读出不同的语气是朗读
的难点。
所以,创设情境,把孩子置于文本角色中去体会,很重要!
把理解稍稍置后
一些!
在几个回合的角色朗读基础上,再进行问题讨论,文本主旨会自然凸显。
问题
可以设计为“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是最弱小的?”
“请为萨沙的举动找找理
由”,这样教学,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主题自
然开解,可以说,“读”有效促进了理解。
5.略读课文要培养阅读能力。
出现了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略读课文的编排目的是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提升阅读能力。课文很长,建议用
好课
前预习。这将对我们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
(1)
培养预习能力。有声朗读10分钟,比比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 学习默读,尝试说说
自己的收获,鼓励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猜猜老师
可能提什么问题。(要培养预习能力,学习整体把握
、提出问题。) 在此
基础上再进行教学。
目的:把课文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凭借。
(1)检查预习、阅读情况。
(2)梳理线索:围绕“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写了什么事?
(3)默读思考:“课文哪些地
方写得有趣?”这是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
孩子把阅读的感受和获取的信息提炼出来。
(4)聚焦一段,例如重点研读小猫淘气一段:借助课文概括的描述,想象补白,
培养依文想象的能力
(5)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更要挖掘情感因素,涵养孩子的情感。
不再只围绕
课文内容打转,把课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载体。
6.巩固两种查
字典方法。查字典应成为习惯,自觉运用。教师的意识很重要,不
要总追求结果──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要关注探寻词义的方法和过程。课堂上要
随时鼓励学生动手查,关注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既教方法
,又形成习惯。
7.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分4步)
(1)唤醒。回忆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受。
(2)讨论。周围有哪些人需要帮助?怎样帮助
他们?(因学校、班级情况而定,
防止口号,列出具体可行的策略)
(3)行动实施。
(4)与写话结合。将自己的爱心行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是精神的成长。
第三单元 爱祖国、爱家乡
1.重视段的训练,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
如果把段的训练完全放在中段,就加重了中段的阅读负担,也错过了培养孩子
阅读能力的时机。我以为,
二年级段的训练不必太难,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了
什么,连起来主要讲了什么?准确了解每段话的内容
,这就是初步的概括能力的
培养。本单元课文的一些典型段落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
2.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本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除了背诵语段之外,要鼓励学生建立写景的词语库,
并尝试运用。
考虑到学生生活和视野的局限,教师可以提供四季风景图片,布置孩子写景物
小语段,比
观察、比用词准确丰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表达时自觉用词。
3.用好插图资源。
插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的关键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组
课文的插
图突出了不同地域的景物美和人情美,以《葡萄沟》为例,前一幅是喜
悦的丰收图,后一幅是维族老乡热
情的迎客图,对于感受课文内涵有很大帮
助。 插图的编排既辅助阅读,又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提示
──边读边想象画面,
还原文本情境,长期训练,有助于语言形象感的形成。
4.阅读要注意捕捉信息。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自己的信息库。
学习本单元应该了解以
下信息: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因两潭形似太阳、月亮而得名。
--新疆吐鲁
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有28个省、自治区,4个直辖市。
一个
单元结束,教师应给孩子以梳理,让他的信息库丰满起来,不要狗熊掰棒子,边
学边丢。
5.口语交际与写话。 话题:夸家乡
内容(角度):风光、物产、今昔变化、家乡的未来。
建议:以小见大,突出变化。教师能发动学生找来过去家乡的照片,做今昔对比,
孩子更有话说
。
第四单元 用心思考善于创造
单元主题的启示是一、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动脑思
考、敢于质疑、动手
实践,这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精神。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并思考策略。
1.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本组课文对话较多,指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读好对话。
可以采用添加提示语的方式
体会角色。如《动手做做看》,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
的问题“为什么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溢出
?”前两个小朋友虽然都有
回答,但语气不同,一个是猜测,一个似乎很肯定,与伊琳娜的半信半疑和亲
自
动手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尝试加提示语,再朗读,在这样的朗读
实践中体会敢
于质疑、善于思考、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会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些文本,简洁的语言背后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善于抓住留白处,
引导补白
,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
如《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了两个小朋友的回答觉得
说的都不对,她是怎么想
的?《画风》的三个孩子用具体事物表现风,他们是怎么想的?《充气雨衣》中
,
小林看到舞蹈小演员的花裙子是怎么想的?围绕主人公怎么想展开,既体会人物
心理,也锻炼
语言思维。
3.学习复述或转述。
把课文语言作为学生复述或转述的材料
,也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方法,我们低
年级可随文选用一个小片段进行,不宜太长,能提供关键词更好。
4.学习用反问句来表达。
本组课文在展示心理活动和思考时,常常用反问句来表达。
例如:《邮票齿孔的故事》“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充
气雨衣》“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这样问中
有答
的句式不是第一次接触,在探究人物心理时,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这样的句式
表达,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形
式。这是一种初步的学习,不做达标要求。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朗读利于传递理解,默读利于思考。学生刚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不
在速度上做
硬性要求,但一定要有思考任务,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一些思辨性
的题目更有价值。例如14课《邮票
齿孔的故事》“邮票打孔机究竟是谁发明的?”
比“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更有研究价值。前
者将思考引向深入,究
竟什么才是发明?发明是为了造福大众,发明更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思<
br>考和联想之上。
第五单元 感受自然美
1.按主题梳理古诗,感受诗情。
本组又学习两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
句》,除了要在诵
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意境之外,在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二年
级下已背诵60首,我们需要在此做一梳
理,如描写自然风景,送别、描写古代
人民生活等等,做一简要归类。以后常按主题背诵,强化主题印象
。这样的童年
打底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甚而涵养自觉吟诵和信手拈来的习惯。(防
止诵读与运用阻隔千里的现象发生。)
2.以读代讲,读中感受自然的神奇。
读中想象18课《雷雨》通过抓变化,突出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课文多
呈现短句,易于表达情感。
适宜通过朗读来表现。同时,继续训练读语段,想画
面的能力。
读中采访19课《
最大的“书”》,以对话为主,更不宜多讲。重点要读好人物对
话,可以采用比较活泼的采访形式,如,
采访川川“你听明白叔叔的话了吗,叔
叔说这本书上有什么字?”或者采访叔叔“这岩石上的图画告诉我
们什么呢?”
这种方式利于孩子思考,利于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理解来表达,是一种
积
极的、复述性阅读。
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小诗,更要在诵读中体会。但要防止解读
的
浅化。文本绝不仅仅告诉我们“太阳、北极星、大树、雪”是指南针,它的意义
在于无论是白
天还是晚上,无论晴朗还是阴雨,都有天然的指南针为我们指点方
向。要在多种形式的朗
读中体悟。
3.需要补充更多的自然知识,丰富认知。 教材有这方面的引导。泡泡里的提示
--“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
方法呢!”
--“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说出秋处露秋
是哪四个节气吗?”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海底也有高山„„”
“宽带网”介绍了
猪笼草和热水鱼的资料。等等。
许多问题仅靠课本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愿
望的,教师备课的功课要做足,需要补
充更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课堂才会游刃有余。
4.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避免重复。
从一些课后练习可以捕捉到编者意图。
例如P82“带点的词用的多好啊”,“一
条彩虹挂在天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蜘蛛又坐在网上”
体会作者使用动词的
准确和生动。仔细品味,真是填一字嫌多,换一字不妥。究竟好在哪里,可以让学生采用换词的方式来体会。还可以找一组句子让孩子来练习推敲遣词造句。
如:
一轮明月()在天空一座小桥()两岸蜜蜂()在花蕊上休息
除此而外,作者为避免重复
,有多处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体现了用词的
丰富,要提示学生积累,并模仿学习。例如第19课《
最大的“书”》6自然段,
“脚印”和“足迹”;再如21课《画家与牧童》,大家对画家的画都是溢美
之词,
作者用“称赞”“夸赞”“赞扬”来表达,避免雷同。教学时要明确提示,丰富词
语积累
;也学习避免重复的表达。
5.开展“和身边的小动物交朋友”的活动。
口语交际和写话的主题是“身边的小动物”,要提前安排观察小动物活动。
设计观察表,观察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PPT观察表)
把个性的观察体验
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中,让孩子有话可写。
这是在教孩子学习观察,最终不
是追求一段写话结果,要把重点放在过程指导上,
怎样观察,老师可以提前示范。如:
--观察整体后,怎样细致观察局部? --看到
警惕的眼睛,想到了什么;
--摸一摸湿
漉漉、亮晶晶的小鼻子,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像个小扣子);--
喂食时,什么反应?细致记录它
的动作神态?
教孩子学会细致的观察和联想,还要把小动物之间有趣的事记录下来。
第六单元 培养优秀品质
1.在对比中体悟,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因为对比中更显人物品质──
21课《画家和牧童》呈现了三处对比,是否能捕捉到:
--大家一致的称赞和小牧
童不同的声音;
--小牧童源于生活的观察和大画家凭借想象的画作; --戴嵩的名望和他谦虚的态
度;
可以在关键处的追问:
--为什么说小牧童的声音像炸雷? --
为什么只有小牧童能发现画家画错了?
引导孩子在阅读时发现不同,把孩子的思考带向深入。
2.适时补白,体会心理。
继续在学文时通过补白,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如22
课《我为你骄傲》,小男
孩打破玻璃后的复杂心情──忐忑、内疚、不自在,或者抓住小男孩卖报纸攒钱
的过程,捕捉其中一处,引导补白。感受这是一个真诚善良,敢于担当的孩子。 我
的建
议是,抓一、两处,驻足想象,细细体会,切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要
深挖洞,促理解,训练思维,
发展语言。
3.练说复句,丰富语言表达形式。
本组教材在语言表达方面,较
多的运用了关联复句,例如“一就”“像又像”
“既又”逻辑关系清晰,表达准确,是学习语言的极好范
例。教师要善于指导孩
子不仅读好,而且学习仿说,甚至仿写相关句式。
另外,
还有一些描写细致的语句和段落值得学习仿写,例如P98《画家和牧童》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
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P107“一个孩子翻着
跟头,像车轮在转,一个孩子唱着
歌,歌声真好听„„”。“一会儿一会儿”“一个
一个另一个”这样分别进行细致刻画的表达应引导学生
仿说仿写。可以与课堂片
段素描结合起来,例如观察“一位同学读书的样子”──“一会儿紧蹙眉头凝神
思考、一会儿圈圈点点写下感受”;可以与情境活动结合起来,如“课间活动”“小
组值日”“
木头人、掰手腕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学习表达。
4.学文后谈收获。
也就是课后小结,这样的梳理非常重要。刚开始可以教师梳理。小结要尽量从
识字学词
的基本任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是人文角度、也可以是语言的收获(典型
词句),一点一滴均可。培养孩子
回顾课堂、及时梳理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形
成自觉,每天扣问自己在主题和语言表达上究竟有哪些收获
,达到一课一得或几
得。
第七单元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学习本
组课文,要引导孩子把目光和思考落在怎样看问题、想问题、最终解决
问题上。这应是孩子成长中很有意
义很有价值的思考之旅。
1.主动追问“主人公怎么想”。
要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要
求学生朗读课文后,主动追问“主人公怎么想”,尝试
着自己回答,提升理解力和思考力。
25课《玲玲的画》,借玲玲修改画作的事阐释了一个“动脑筋将坏事变好事的道
理”;文中发生了糟糕
的事,爸爸启发玲玲怎样想?
26课《蜜蜂引路》,列宁依据对蜜蜂的观察准确地找到养蜂人的家,
列宁怎样观
察、怎样思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7课《寓言两则》两位种田人的想法错在哪里,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8课《丑
小鸭》,
经历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成长为一只漂亮的天鹅,有人说如果他不离家出
走,一直在鸭窝里也会长成一只天
鹅。从外形上我们并不否认,但是如果一直在
鸭窝里,他能长成一只真正的天鹅吗?──这也是在引导怎
样深入看问题、想问
题。
不要认为孩子小,还讨论不出什么结果,要给思考的机会,期待他们成长。
2.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与准确。
要细读语句,感受课文准确、具体的用词,如:学习《揠苗助长》: 禾苗好像
一点儿也没长高。比一比
:加上“好像”和去掉有什么不同?其实禾苗长高了吗?
为什么农夫说它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加上“焦急”你仿佛看到种田人什么样子? 你看,
这
“好像”“焦急”用得多准确,让我们看到了农夫盼望禾苗长高的急切心情。
遇到这些词语,就要放慢脚
步,细琢慢品。
3.学习读清行文线索
从全篇的角度:如:《玲玲的画》:对作品──满意
弄脏了──伤心、
着急 补画小狗,战胜困难──喜悦
也可以立足一段话,读清线索。比如:《蜜蜂引路》第3然段:画一画列宁找养
蜂人的路
线图,学习理清:线索。
4.增加听写练习。
听写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
单元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学文后应该安排听
写。关注点是:感受句子结构、关注语言表达,提升书写速
度。
5.组块形式积累成语或短语。
积累不搞单打独斗,如P131读读背背,要求积累前,先发现,每一横行是一组,
意思相近。
第一组“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
给孩子以“团结就是
力量”的整体感受。 第二组,关于取长补短、借鉴学习; 第
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
组词规律是反义词组合:“小题大做、舍本逐末„„”
第四组,是关于学习态度和学
习方法的。 以组呈现,有助于孩子理解含义,积累背诵。
第八单元 走进科技世界
通过阅读,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如“
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动”“镜面可
以聚光”“人们推测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等等,同时进行以下
能力训练:
1.继续关注段的教学,培养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需要在长期
的实践中练习。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如,问题回答式概
括(起因、经过、结果)抓关键词概括、分句提炼
等,授之以渔,孩子才能自己
捕鱼。
例如《恐龙的灭绝》,文章介绍了几种恐龙灭
绝的说法,特别适合采用问题回
答式概括。即起因、经过、结果?“因为地球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而灭
绝、“因
为太阳被遮挡,食物减少,恐龙逐渐灭绝”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这是
很重要
的的阅读能力。
有些段落的叙述很有层次,如《数星星的孩子》中爷爷说的话,可以让孩子
分
层说说爷爷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要点就很清晰了。要用好文本进行训练。
2.跳出课文,启迪思考。
学文后,跳出课文,让孩子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这样想?
如,爱迪生是怎
样想到办法的?
人类对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是从哪些角度着手思考的?(
生物繁衍的需要──
温度、食物、生存环境)
阿德的梦想世界源于什么?(源于生活的理想和创造) 让孩子也来说说自己心中
的未来世界。
这样的跳出课文再思考,利于孩子学习怎样思考。
3.实践已掌握的阅读方法。
两年来的学习,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边
读边想
象、圈点批划、连前想后、默读思考、阅读捕捉信息等等,要在阅读时引
导自觉使用,逐渐形成习惯。
课堂就是练兵场,就是实践园。当我们每节课始终想着,这节课究竟给孩子留
下什么?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思考,可以练什么,怎么练,目标是否达成
的时候,我们的
语文教学就走上正途了。
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学
习语文不仅仅是在引导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更
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提升语文能力。曾经说过,当文
本被选入教材之后,它的原
生价值就变更为教学价值。
所以要做敏感的语文教师,特
殊的语言现象绝不放过。低年级教材的特殊性表
现在──课后练习除了“朗读课文”“抄抄写写”几乎没
有其他,这更考验了教
师用教材教的能力。在解读课文时,要练就语文教师的慧眼。例如,
--具有新鲜
感的词句,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如何体会?如何学用?
--层次分明的语段如何训
练概括能力? --怎样依据文本特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能否捕捉到一些宝贵
的练笔机会?
用教材教,就不仅仅围绕课文内容打转,更
把目光关注到语言、关注到语文的
工具性上,真正回归到语文教育的本真上来。
2.低
段并不“小”,大语文观更要树立。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底。语文学习习惯、
生活中学语文、坚持日有所
诵等意识都需要一步一步培养,丝毫不可懈怠。
3.开启课外阅读的重任责无旁贷。
阅读滞后,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会错过培养孩子
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
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
,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
进入自由阅读状态。我们一定要为孩子开启阅读之旅,让孩子感到“书是甜
的”。
不要等待学校、等待社会创造条件,从现在开始,要善于运用零星的时间,主动
读起来。
设法解决读物(班级交换)保证时间(每天半小时)定期召开读书会。
我校本学期要求各
年级必读两本书。有学校教研室统一推荐7-8本书,从中选
2本必读书目,期末进行相
关测试,其他几本为选读书目,老师们还可以根据班
级情况补充书目,如本学期我们二年级的推荐书目有
《没头脑和不高兴》
《最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稻草人》《窗边的小豆豆》《三毛流浪记》
《爱丽斯漫游奇境》等。要重视读的质量,后续的读书兴趣,读书的收获。 多
年的语
文教学实践,我的感触是,多写能促进表达,但多读一定能提升表达。所
以,读书活动一定要有声有色的
开展起来。
4.一定要实现积累与运用并行。
大家比较重视积累,但忽视运用。积累转化为运用的途径就是语文实践。 提示
注意三点:
第一,每篇课文学完后,要采用恰当方式,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第二,阅读中反复诵读和品读的点,要让学生通过情境性填词、造句等模仿性练
习强化积累下来。
第三,精心设计运用语言的书面练习,尽量多样和开放。如:22课《我为你骄傲》
P102,
有一段写道:“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
情的经过,并真诚的向她道歉”
。敏感的老师立刻会捕捉到训练点,进行写便条
的课堂练笔,训练学生写清事情经过、表达真诚的歉意。
既深入理解课文,又独
立运用语言,还学习了留言条的写法,可谓一石三鸟。
5.识字教学要突出重点。
二年级孩子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学中要尽可能利
用学生已有经验,自主识字,突出识字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识字方法
也要视教学情况或集中识字,或分散在课文中进行。强调语境,重视复现巩固。
写字教学要重视发现规律,抓住重点,示范写典型字,教给规律,追求举一反
三的效果。如第一课9个字
都是左右结构,前面6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后面三
个是左右同宽的字,其他课后要书写的生字都是按一
定规律编排的,指导书写时
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书写规律,教师辅助提炼,触类旁通。
6.写话教学应给以足够重视。
不能只依赖于单元写话,日常练笔
要加强,听写、仿写、抄写、课堂素描、校
园记事、单元卷中的看图写话,要持之以恒,注意养成写后修
改的习惯。 二年
级下册的表达应与中年级相衔接,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流畅,有运用词语的意识
,
开始学习分段表述,每次写话不应少于220字,这是保底要求。 最后送一句
话
与大家共勉,教育的困境总是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面目出现,而在我们的
教育智慧面前,又总是以“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圆满结局。希望我们多想
办法,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或说语文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