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家乡的故事-贫困证明申请书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一)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
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
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
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
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
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
br>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
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
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
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
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
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
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
数同学喜欢的呢?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
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
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
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学生
讨论收集数
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
- 1 -
学生活动
学生可能
回答,调
查全校学
生喜欢的
颜色。
学生自由
发言。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
以知道些什么?(1)师:从统计表中
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师:喜欢
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
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人数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
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2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二)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
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
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
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
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
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
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
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
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
么?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
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 3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
想办法把它
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
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
统计数?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
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
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完成统计表。
姓名 张三 李四
票数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担任数学科代表。
(3)小结。
2、教学例2.
(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
明明
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
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
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
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
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你喜欢哪
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课后反思:
- 4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三)
课型
练习课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
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
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
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
名,小
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
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
3、
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各种各样的
车
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
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
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面包车
大巴车 小轿车 摩托车
辆数 6 8 33 12
(3)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
- 5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
生讨论,说出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
少?
回答问题(1)和(2)。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 )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
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
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
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
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6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一)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课件、媒体: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
卡片,
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 师 活 动
一、 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
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
完。(每一
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
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
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
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观察主题图
(1)二(1)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什
么?他们怎样把食物进行分配?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他们的食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
几?
- 7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三、新课讲授,学习平均分
5、 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四、 尝试练习
(1)分一分: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应是多少
盒?(学生动手分一分)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应是
多少盒?”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应是
多少盒?让学生体会“平均分”。
五、堂上训练,理解平均分
7、完成书本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第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
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8、完成书本练习二第2题。
六、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七、全节课总结
八、作业:
完成书本练习二第3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8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二)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方法和含义
教学难点: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学生汇报:(多让学生说)
教师小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实际就是
问8里面有几个2.
2.练习:
教材第10页做一做1、2题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1页的第4—9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动手去操作后填
空。再讨论回答。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 9 -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10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
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
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
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
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
br>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
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
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
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
——除法
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
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
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 11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
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
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
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
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
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
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12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
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
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
师是怎样分的。使学
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
同时拿出2
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
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
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
观察出:8个小圆片
,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
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四个
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
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
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成多少份,
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 13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
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
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
面。分的结
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
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
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
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14面的做一做。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14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8除以4等于2。 15÷5=3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
(复习
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第2--4题。
看
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
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再让学生
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
出的算式,说一
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
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5--8题。
四、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9--
11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
这样列式?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教 师 活 动
- 15 -
学生活动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16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
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
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
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
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
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 17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
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
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
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2.练习四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
3.练习四的第3、4题。
四、总结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18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乘法口诀求商(二)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引入
1、学生动手摆小圆,把12个小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
几个?并说出除法算式。
2、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
同学听一听。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在指名汇报。
二、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三、新课讲授
3、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每个蒸笼装4个包子,有6个蒸笼,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
包子妈?怎样列式?
用那句乘法口诀解决?
(2)、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目。
(3)、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
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书本第19页做一做2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8、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
- 19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9、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20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乘法口诀求商练习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
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
系统化,培养学生
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复习
1、口算
1×4=4 6×6=36
4÷4=( )
36÷6=( )
4÷1=( )
为什么第二组只有1道乘法算式和1道除法算式?
二、知识运用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6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
解决方法。
(2)、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到几个玩具?
学生计算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
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三、巩固提高
6、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7、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
- 21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完成后交流汇报。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
完成后交流汇报。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五、全课总结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22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使学生
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
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
认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
4
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
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
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
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
面的提问和教学过
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
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
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
吗?(不相同。)
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
分的结果,能
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
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
让学生分组讨论
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
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
?(15
÷3=5)你是怎样想的?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
写法吗?(15÷5
=3)你是怎样想用?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
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
名
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
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
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
- 23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
分法不同。教
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
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
们知道看
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第24页1-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
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
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
图写出两个
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四、小结。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24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进一步熟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1、 练习五4题:
学生独立完成,困难的学生可以画图。
2、 练习五第5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学生独立解决。再汇报讲评。
3、 练习五6-7题
学生独立完成。
4、 练习五8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讲评,让学生理解根据一个乘法算
式可以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5、 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填好数后,要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 25 -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26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
(1)除法的含义。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课本24页第1题,让学生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并要
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
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
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
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p27面的第1题。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
平果游戏。让学生在
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练习五和练习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
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
计算的问题。
- 27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28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
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
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
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
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
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
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
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
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
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
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2、教学“对称”
师: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它们的
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
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在剪之前先想
一想
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
的剪法。
- 29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
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
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
称图形。 <
br>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
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
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
,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
时,教师注意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
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
折痕。
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
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
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
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课后反思:
- 30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平移和旋转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
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播放游乐场动画
视频。提出观察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
它们是
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
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
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
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
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
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
。像缆车、
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
转。这节课,我们一
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
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
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观光电梯,它的上升、
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
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
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
- 31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
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
吗?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
br>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
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
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
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2)画一画。
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
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
平移
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
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像钟面的指针、
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
)移动,这样转动
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
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
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
体体
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
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
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
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
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
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
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32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实践活动:剪一剪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
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
,老师带来一些剪纸
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
吗?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
(2)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剪
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
这样的图形呢?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那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
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
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
br>会是什么?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
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
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
况?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
合轴
对称图形的知识,先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
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
人呢?
- 33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
小人呢?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
题。
5、谈话:我们刚才
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
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
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
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
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
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
形纸的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
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
兼职的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
关系,
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
圈的小纸人。同学们的身
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上面有很多好
看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设<
br>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展示。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34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图形运动练习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
识?
2、小结
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
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你能说
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
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
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
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
br>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几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
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
只有第2幅图是由
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
会出
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
了另一半,(课件演示),
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 35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
上下——不变,但是左
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
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
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
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4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
比谁的积大。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10题。)
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
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
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
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
不要
停下发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数学知识,做生活的
小主人。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36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掌握用7、8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
运用已经掌握的求商方法讨论、归纳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除法算的方法,会熟练应用7、8乘法口诀求商。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新课导入
1、口算练习
2、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
四十八
二( )十六 (
)七二十八 八( )
六十四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6= 12÷4=
二、探究新知
节日里,小朋友们为了布置教室,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
很多面小旗
子,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
吗?
1、教学例1
(1)观察情景图,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8行小旗子,每行7面。78=56,一共56面。)
用到哪句口诀呢?(七八五十六)
(2)回答的很好,那么,你会计算下面的题吗?
教师出示:56÷8= 56÷7=
小组讨论后反馈。
(生:56÷8=7
56÷7=8)
你是怎么知道的?说一说。
生: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56÷8,就想(
)
八五十六,用刚刚的乘法口诀,答案是7。
生:56÷7,可以想七( )五十六。
师小结:根据乘除法互逆运算,可以求出除法的商。
2、做一做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第1题的乘法算式和除法
- 37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算式的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完成第2小题的填空,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第3小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集体回
答。并说说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1题。
这道题是对刚刚学习的运用7、8的乘法口
诀求商知识的巩
固与加强,组织学生练习,进行抢答,并说说计算每一道题用的
是哪一句口诀。
2、完成练习八第2题。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运用题,把对
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计算除
法的考察与数字排序相结合,增加了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分步
完成
,先计算,后排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38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思维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地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填空
( )九二十七 八( )七十二 四( )
三十六
五( )四十五 ( )九六十三 六( )
五十四
3、 抢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4÷8 21÷7 40÷5
28÷4
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节日里
,小朋友们除了做了旗子之外,还不止了很多心形的
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新|课 | 标
|第 | 一| 网
预设:有27个气球,每行9个,共3行。
(1)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每行摆9个,怎么求一共可
以摆几行呢?
(列式27÷9)
怎么计算呢?用哪句口诀呢?
(三九二十七)
(2)如果知道有27个气球,摆了3行,怎么求每行摆几
个呢?
(列式27÷3,根据口诀三九二十七可以计算出结果是9)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3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课本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 39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3)尽可能的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利用游戏
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完成“练习八”第6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集体
订正。
3、
完成“练习八”第7题。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无论是获胜
队还是负队,队员都是8个人。
(2)独立思考后求出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
(3)发散思维,利用图中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答案
不唯一。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谈谈你的
想法。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40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
单的问题。2、通过独立探
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
诀计算除法的掌握.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
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
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口算练习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
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
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
具,同学
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
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
br>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
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
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
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
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
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 41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
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
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
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
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新课 标 第 一 网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
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
哪些信息,应该
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
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
些问题,说
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42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练习九5-9题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熟练、准确地计算表内除法。
2.
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基本练习。
1、把口诀补充完整。
( )九二十七 八(
)七十二 ( )七二十八 三( )十八
2、用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五九四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比赛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2)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
(1)出示题目。
(2)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多让学生说问题。
3、综合应用完成第7-8题
(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比较后再填空。
4、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题目。
(2)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引导学生完成思考。
(1)出示题目。
(2)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注意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 43 -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44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使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
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培养学生积极
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在交
流中养成倾听他们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新课导入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让学生阅读教材
中的内容,熟悉本单元的主要知识。
2、教师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总结归纳板书:
除法的计算:运用乘法口诀求商(7—9
表内除法(二) 的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整理算式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7——9的乘法口诀
求商,加上
第二单元学习的2——6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学习
了表内除法的所有算式,现在让我们在卡片上写出这
些除法算
式。
引导学生明白为了写的时候不遗漏,不重复,不混乱,可以
按照一定的
顺序和规律来写,可以参照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
理除法算式。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空
白卡片和深色水彩笔。组织学生
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81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一小
组为单位,按一定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
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以及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2、交流反馈
(1)展示学生整理好的除法算式,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是
按照怎样的顺序整理的。
(2)出示教材中的表格,组织学生观察。
从乐乐整理的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根据你的发现把余下
的算式填出来。
3、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根据写出的卡片进行下面的活动。
- 45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1)一名学生随意拿出一道算式卡片,说出算式,另外一
名学生说得数。同桌之间互问互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准。
(2)以小组为单位,一名学生随意
说出一个得数(1——9
内),另外几名学生找出相应的所有算式卡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第2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教材“练习十”第3题。
(1)观察教材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2)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3)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
并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十”第4题。
师:明明把被除数看颠倒了,得到的商是4,除数是6,我
们是不是可以求出颠倒后的被除数?是多少呢?(是24,用46
得到的。)
师:颠倒前的数和颠倒后的数有什么关系?
(它们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是相互颠倒的。)
师:那么能求出原来的被除数是多少了吗?(是42)
师:知道了原来的被除数就能求出这道算式正确的商,想一
想,应该是几?
(除数是6,这时候的商应该是42÷6=7)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学会熟练
运用被除数=除数商求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来分享一
下!
学生交流,集体总结。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46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混合运算(一)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
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
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
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
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 同学们做什么呢?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
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
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
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47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
算的顺序,可以脱式
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
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
参加
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
结果(=67)。注意:
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
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这
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这样的题我们是
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23+6-11 2×8÷4 72÷8÷3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
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
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
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2题哪错了?
3. 第3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48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混合运算(二)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
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
式
4×3=12
4×3+7
7+(4×3)
12+7=19
=12+7 =7+12
=19
=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 49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
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
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
),再写
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19)。
7+12÷3
=7+4
=11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
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
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50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混合运算(三)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
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
括号,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
要先算括号里面
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
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
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
br>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 51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76-(12+25) (12-5)×3 48÷(8-2)
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
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52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
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
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
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
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问题:
1.
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 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 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
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 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 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 53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3. 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4. 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
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 45÷5
=
9(米)
4. 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3. 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
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课后反思:
- 54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 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5. 解答正确吗?
4.
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 55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
=10-8
=2(元)
10-3-5
=7-5
=2(元)
2.(26+19)÷5
=45÷5
=9(个)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 解答正确吗?
3.8×3-10
=24-10
=14(瓶)
问题:
1.
你知道了什么?
2. 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
表示你的思路吗?
3. 说一说你的想法。
4. 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
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课后反思:
- 56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铺垫
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
小或者1个大)
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
3、列式计算
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
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
一些果盘,
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
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
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
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6÷2=3(盘)
(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
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
馈结果:可以摆3盘,
还剩1个)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
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
、讨论)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
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列式:7÷2=3(盘)……1(个)
- 57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
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3)观察比较6÷2=3和7÷2=3……
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
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
分完没
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
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余数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
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
选
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
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
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
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
疑问吗?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58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
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
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
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根,没有剩
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
(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
根,还剩1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
(3)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
(4)11根呢?12根呢?
11÷4=2(个)……3(根)
12÷4=3(个)
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
(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2、观察发现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
数与除数的关系。
-
59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
(2)学
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
下的小棒根数能不能是4根、5根、6根…… <
br>(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
为这种情况下,余下的还可以再分
,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
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除数的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
一定是
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
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数是5,
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
能剩1、2、3、4根。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除数是多少,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
情况
下,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除数是8,不管被除数
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
,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数,其中,
最大是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60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认识除法竖式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
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
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
(2)怎样列式表示? 13÷4=3(组)……1(根)
(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
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
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
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
的竖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
(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
“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
数,商
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
最后是余数。
也就是:
4 ……商
除数……4 1 3 ……被除数
1 2 ……4×3的积
1 ……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
吗?
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
表示13根小棒
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
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 61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
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
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
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
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
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
于
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
4 1 6
1 6
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
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
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
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62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
除法的竖
式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新课导入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
根。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 )根。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
的商和
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
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习更便捷的方
法——列竖竖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
算呢?43÷7=
……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
再写除号,然后写
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
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
以这么
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
7和6的乘积最符合
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
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
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
3减去42
的得数。
6
7 4 3
4 2
1
- 63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
于试商,灵活运用表
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
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一做第63页的第1
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
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
就是求3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
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
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
怎么想
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
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3、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完成“练习十四”第11题。
判断对错,指明回答,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
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64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解决问题(一)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并能够结合商和余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正确
含义写出相应的单
位名称。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卡片,说得数)
2、解决问题。
(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
还剩几棵?
(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
还剩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
人。)
师:该怎么解答呢?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22÷4=5……2
5
4 2 2
2 0
2
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
静心思考。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
- 65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么办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
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
(3)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2、做一做
完成第2小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
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
(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
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
(3)师:同学们,请仔细比较这两道题,思考一下,它们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第一道有余数,不管余数是几,都给商加上“1”,第二道
题,不管余数是多少,都舍弃,不加“1”。
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
小组讨论交流。
小
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
排,不同的情况,有不
同的处理方法。
(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解答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50÷8=6(天)……2(个) 需要7天。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从图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于余数应该怎么处理,并说说怎
么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板书设计: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课后反思:
- 66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解决问题(二)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
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
功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
4、5,轮回来6、7、8、9…
…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
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
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
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
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出示课件图片。
(1)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2)解决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
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是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预设:生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
16面小旗是黄色。
生2:小旗每3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
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16个小旗3个3个一圈
,圈了5组,剩
余1个,这1个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组里面的第1
个。按照排列的顺
序,可以知道是黄色。
(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根据摆小
旗的规
律,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因为余数
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1
面,应该是黄色。)
- 67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3)验证结果。
师:用16÷3=5……1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正确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说一说。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
该是
什么颜色呢?(第2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
说图中的珠子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串
在一起的,然后独立思考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说说解题的思路。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六一儿童节,校园会场上摆了很多漂亮的花盆,
看看是怎么摆的。
如果一共要摆32盆,那么最后一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反馈。
3、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用求余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这是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师应该引导
学生明白一个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4个,就是说一个月里面至少
有4个星期六和星
期日,但是题目中说6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
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两天应该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样才符
合
题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
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
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它的
奥妙就是每次都数5个,就是把5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
数就作为被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5
,看余数是几。余数是
1就是大拇指,余数是2就是食指,余数是3就是中指,余数是
4就是无
名指,没有余数就是小拇指。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68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小小设计师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2、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
上见到一些很漂亮的图案,知道它们是
怎么得到的吗?
课件展示图案。
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
同学
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
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
,一起成为一
名出色的设计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
然后集体讨论。
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
得到的。
生2: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
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生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
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
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
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
的各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
设计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
- 69 -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三、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
活中的
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
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70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整理复习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够熟练
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用有余数
的除法解
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整理复习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
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
教学难点:
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知识梳理
师:我们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学习了几部分的内容?
口算有余数的除法
计算 余数<除数
有余数除法 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租船问题
解决问题
周期问题
问:说一说什么叫余数?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笔算
有余数的除法: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二、计算复习
1、用竖式计算
56÷7 50÷6 83÷9 78÷8
(1)指4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2)集体订正。指名讲算理。
2、改错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3、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4、按要求把算式写在□内。
余数是2 余数是3
8÷3 15÷4 11÷2
- 71 -
教 师 活 动
三、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1、
指明学生读题后完成。
做书p71练习十五
第9题:
指名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0题:
让学生说题意后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第11题:引导学生根据题
意可知,如果从袋子里拿走1块糖,
剩下的糖平均分给3人或5人都正好,最后再用15加上拿走的1块即可:
3×5+1=16(块)
四、总结:本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72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千以内数的认识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
一百是
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拐弯数。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信息汇报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二、探究新知
1、数的认识。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
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75例
题1。
教
学
过
程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
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
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学习任务:
[1]数数(100——1000以内)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
难?
[3]汇报。小结
4、数数练习。
- 73 -
教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
74 -
学
过
程
[1]集体数,P75 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5、猜数游戏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75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三位数的读、写法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
算做准备.初步培养
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
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
、复习引入.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
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
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
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P76例2
出示计数器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
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教
学
过
程
- 76 -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
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 )、1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
以内的数。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2、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520 806 721 910 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
(3)P77“做一做”1、2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
数,个位上最大的
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77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千与百之间的关系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理解千与百之间的关系,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千与百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千与百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复习旧知:
写出425的组成
由3个百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二、传授新知:
出示例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引导学生观察图,数一数,理解千和百之
间的关系:从图中看出,
一个彩点表示一,一列彩点是10个,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
一百
,100个彩点正好对应1个大线段格,一百一百的数,一百、
二百、三百……一共有10个大线段格,
也就是10个100,是
1000,即1000里有10个100。
解题技巧:1000里有10个100,100个10,
1000个1
归纳总结
- 78 -
教 师 活 动
千是比百高一级的计数单位
千和百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百是一千
三、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79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使学生认识算盘,并会用算盘拨出千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用算盘拨出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用算盘拨出千以内的数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传授新知:
出示例题
1、 认识算盘:
教
学
过
程
2、算盘计数的方法
解题技巧:
在算盘上拨数时,5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
用1个上珠表示。10用十位上的一个下珠表示,而不
用个位上的1个上珠和5个下珠或2个上珠表示。
3、在算盘上拨出563
- 80 -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课上练习
发展练习:找规律填数
1、200、195、(
)、185、( )、( )
2、606、( )、808、( )
3、729、731、( )、735、(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81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
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准备练习: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
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
路桥的长度,谁来说一说。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
铁路两用桥。
- 82 -
教 师 活 动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5。
(1)观察例5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
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师: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
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
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思维训练:
写出四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83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万以内数的组成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
br>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
自信心,逐
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难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 ( ) (
)
(2)1998( ) ( ) ( )
(3)9997( ) (
) ( )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
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第五位是( )。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 )820读作( )409读作( )
500读作( )4758读作( )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二、传授新知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 84 -
教 师 活 动
1、提问:你是如何数星星的?
2、万以内数的组成:
学生活动
在计数器上拨出小立方体的数量
教
学
过
程
总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练习
P84做一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85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
养学
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小组合作意识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
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
同学将它们贴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
些数的
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到黑板上来,让大家
来看看你的成果。
三、出示例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小结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
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
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
移位。
- 86 -
教 师 活 动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2、出示例8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小结写法:写数时
要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中间或
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占位。
四、练习与巩固
1、P85做一做
2、P86做一做
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87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数的大小比较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1)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109 800
289 330 1000
(3)写数 999 345 870 106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61○56 45○47
100○98
二、探究新知
1. 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学生汇报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
时,从
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
十位。。。。。。
出示例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3、比大小:
(1)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2) 出示:比较1430和980
的大小。
- 88 -
教 师 活 动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4.数学游戏
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
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
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巩固练习
1、P90做一做
2、P92第1、2、3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89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
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指名汇报)
电冰箱2413元;洗
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
万以内数的大小。(板 书
)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新授: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 90 -
教 师 活 动
谁能说
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
同,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
又怎么比呢?
三、练习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91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近似数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
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
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
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
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 92 -
教 师 活 动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三、练习:
1、P91做一做
2、练习十八:5—8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93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
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2)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
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
(3)进一步口算: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
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 94 -
教 师 活 动
2、挑战赛
“做一做”
学生活动
3、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
第97页 1、2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95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
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
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教学难点:
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口算练习
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
900-300 500+400
2000+5000
8000—3000 300+50 4000+300
3500—500 600+7000
800+900 4500+700
3300—800
2.口算计时比赛
二、传授新知:
教
学
过
程
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
学生活动
小结方法:整百、整千数几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都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再相加减。
(2)可以不看整百、整千
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
- 96 -
教 师
活 动
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三、练习: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97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加、减法估算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
据具体情
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的多样
性,能根
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2.出示例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
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
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
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
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
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5.出示如下过程
- 98 -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9页,
四、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 99 -
备
课 卡
学科 课题:
整理和复习
课型
No
执行:班级
教师
第
周 星期
三维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
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
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
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
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
行调整,
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
行调整,
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课件、媒体:
教 师 活 动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
3.口算练习。
二、基本练习。
1.练习教材第97页第1题。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1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
算) .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解决问题
P972、3题
三、技能训练。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