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萌到你眼炸
753次浏览
2020年11月27日 09: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文化局-九曲溪

2020年11月27日发(作者:申军谊)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
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美术 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
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 的风
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
初步训练观 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 br>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
教材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 粉画、
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
自己感 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本节课可以与第2、第3、第4课组合成一个单元,从“造型?表现”逐步< br>演变到“设计?应用”,从各个角度、用各种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表现春天,各课有
着不同的侧重点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相互间的承
接。2.重点、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 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教
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 、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新课 标第 一 网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 了


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2)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 如:天??
蓝蓝的;水??凉凉的; 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
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 暴出了嫩绿的芽„„
(3)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4) 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
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 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5)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
色彩。
3.思考与表现。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
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
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
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
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6.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
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
(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




第二课 处处有鲜花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教学与上节课内容有联系,又有拓展。上节课以画出春天的色彩美为
主,本节课则重点 表现鲜花的美,不仅表现春花之美,另外季节的花也在表现之
列。
花是美的象征。它是大 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鲜花处处有,如家中
插花、盆花,田野、山林里的野花,湖中的荷花和农 家庭院里的牵牛花、葵花等。
姹紫嫣红、芳香四溢的花儿,令人赏心悦目;万紫千红的花儿,不仅给我们 的物质
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有人喜欢去 野外赏花,有人喜欢去公园观花,有人喜欢把花草移栽盆内,这
都是对自然美“爱不释手”的表现。而我 们聪慧的画家,把这美好的自然景物捕
捉下来,画在日用器皿上,画在纸上„„变自然美为艺术美,放在 身边,达到朝夕
相伴、须臾不离的观赏要求。
孩子们都喜爱花,但他们往往对花不会细心 观察,要教他们画好“花”并非
易事。为此本课教材展示了艺术家画的鲜花、自然界里的鲜花以及小学生 画的鲜
花,以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便于学生掌握花的构造规律,了解花的形态和色泽
万千变 化之美,学好“变自然美为艺术美”的本领。教师在平时还应有目的地带
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花的形态 。
当然,对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不能要求过高、过多。如果我们每位教师在指
导学生,教会 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使他们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认识,对他们
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本课的教学建议意在提示:凡有条件的学校或有兴趣的学生,可在教师指
导下进行室外写生。
2.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 现鲜花的美,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3.进行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
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
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 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
生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 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
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 花》。
2.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
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
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
样的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
五彩缤纷的衣裳。
3.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 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
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
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
画得准确, 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课件播放。
欣赏大师 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
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 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
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 雍容华美等等。
4.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 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
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 、色泽和叶子的不同
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 园,并引导学生从
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
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第三课 彩蝶飞飞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蝴蝶舞姿翩翩,纹饰亮丽, 美丽动人,是学生乐于欣赏、喜于表现的内容。
学习纸蝴蝶的制作,学生肯定喜欢。
本课 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项基本操作技能:一是学会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即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外形轮 廓线,沿着折痕,依次画上蝴蝶的半边头、一
只眼、半边胸、半边腹;在头上画出一条触角,胸部外画上 一大一小的翅膀,最后
沿轮廓线剪出蝴蝶;展开后就是一只对称的蝴蝶图形。二是学会纸蝴蝶的装饰美< br>化,做到两边的花纹、颜色一致。看准中间的笔痕,当一边画上一种花纹时,必须
在另一边的相同 位置画上同一种形状和颜色的花纹。三是学会使纸蝴蝶能“飞”
的制作技巧。即在纸蝴蝶两边翅膀上剪出 对称的能插入自己手指的两个小洞。上
述这些操作方法,教师在指导时要交代清楚,认真做好演示,以降 低学生制作时的
难度。
纸蝴蝶的制作过程,是学生造型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动手做的能 力得到
训练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做做、玩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学生将学
到的知 识化为能力的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的纸蝴蝶。
教学目标:
1.认识蝴蝶的基本构造、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通过做做、玩玩,学习纸蝴蝶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
趣。
3.培养按程序学习、制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32开大小的白卡纸、色卡纸、彩色水笔、废纸盒、剪刀
(教师)各种式样的纸蝴蝶若干只、各种蝴蝶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营造情境。
(1)课件演示蝴蝶在花 丛中飞舞、蝴蝶群大规模迁徙以及各种蝴蝶图片等,
动静结合营造蝴蝶王国情境,让学生具体感知蝴蝶的 美丽(灵动之美、形状之美、
色彩之美)。
(2)“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课堂里来了。 看一看,老师这里有几只蝴蝶,
好看吗?”(教师演示纸蝴蝶。)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蝴蝶。
3.做一做??尝试制作蝴蝶。
(1)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分发一只纸蝴蝶,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制作
方法。
(2 )归纳小结:根据蝴蝶形状的对称特征,折剪蝴蝶图形:①将纸对折后画
上半只蝴蝶的轮廓线,注意别忘 记画上触角(蝴蝶的身体中线须与纸折叠成的中
线重叠);②沿轮廓线剪下。
(3)欣赏 各种蝴蝶图片,分析蝴蝶花纹造型特征:①蝴蝶花纹:可用小圆点、
瓜子形、曲线、短线等图形装饰纸蝴 蝶,花纹、颜色两边须一致。②鼓励学生想
出各种方法装饰蝴蝶。如:绘画形式、剪贴形式、复印形式„ „
4.玩一玩??让纸蝴蝶飞起来。
(1)纸蝴蝶为什么会飞呢?(仔细观察纸蝴 蝶。)由于两边剪了两个小洞,手
指套入小洞一紧一松,纸蝴蝶的翅膀就扇动起来,多有趣!
(2)指导学生用剪刀头剪两个小洞,大小以自己手指刚好能伸进为宜。


5.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制作一只漂亮的、独一无二的蝴蝶,给蝴蝶取个好听的名字。
(2)辅导要点: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纸张大小,尽可能地把纸蝴蝶制作得大一
些;对画得快 的学生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要求学生将剪下的废纸装入废
纸盒中,保持桌面整洁。
6.评价与延伸。
(1)让学生拿着纸蝴蝶玩耍,比一比谁做的纸蝴蝶最漂亮,“飞”得最灵活。
(2)要求学生课后去大自然中或网上寻觅蝴蝶,了解蝴蝶知识,制作蝴蝶标
本等。


第四课 剪花边
教学分析:
1.编写思路。
花边又称带状纹样或二方连续纹样,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它的特点是
纹样的连续性。它 的组织方法是以一个单元纹样反复排列连续而成的。上下方向
连续的称为竖式,左右方向连续的称为横式 。
花边的应用非常广泛,多用于建筑、器皿、书籍装帧、墙报以及地毯、编
织、服装上, 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装饰美化形式。
花边的结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散点式、直立式 、斜线式、折线
式、波浪式、几何式等。这几种形式本身不是孤立的、绝对的,实际应用时往往
相互结合。教学时可以用箭头表示几种最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给学生以概括性
的直观提示。
学生掌握了对称图形的剪法后,剪花边的难度就不大了。教学时只要抓住
这几点:一是正确折叠纸张,二 是设计好一个基本纹样,三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
排列。
教学花边图案主要目的在于应用 ,能美化班级的黑板报,装饰节日文艺演
出时的服装或自己的笔记本等,使学与用紧密结合。
这节课是本单元平面图案的综合练习,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掌握图案的特点与规律,刻苦 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描绘出丰富多彩的花边
纹样,美化自己的学习生活。
在花边纹样描绘中,学生对连续、重复的描绘往往缺少耐心,教学中要重视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风。
本课教学,根据花边的特点,可以考虑与电脑相结合。如上网查询古今中外


的各式花边,让学生了解花边图案的知识;利用电脑的复制功能独立设计花边;建
立介绍花边的网站,网 站里可以包括花边欣赏、单独纹样提供、学生作品赏析等
等。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花边图案的绘制技能,能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
从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
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
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和剪刀、收集的花边图样
(教师)多种花边图案纹样和单独纹样、课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激趣。
(1)检查课前准备,稳定学生情绪。
(2)欣赏漂亮的纸蝴蝶,展示以蝴蝶为单独 纹样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感受
形式美、节奏美,激发学生学画花边的兴趣。
2.联系生活,感知文化。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花边图案?装饰在哪些地方?
(2)在学生回答和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花边图案的基础上,播放课件,展示
各个历史时期 有代表性的花边,使学生充分感知花边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花边在
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寻找规律,引导探索。
(1)提问:欣赏了这么多的花边图案,你能说说花边的排列组合有什么规律
吗?
引导学生找出每条花边的单独纹样,课件演示上下(纵向)、左右(横向)的
基本排列组合方式。
(2)提问:谁能变动一下连续排列的规律,又变出一条美观的花边?
引导学生把横向的花边变成纵向的花边,纵向的则变成横向的。
(3)提问:这些花边的排列组合 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动脑筋、想办法,


再组成漂亮的花边?
课件展示排列组合有错误的花边,让学生辨析。引导学生掌握花边图案的
构成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排列组合中,教师及时作归纳,引出花边构成的基本规律。师生共
同配合教学,既 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容易理解和接受。
4.尝试实践,锻炼技能。
(1)提问 :经过讨论,我们懂得了花边的排列组合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我们
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了。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剪一条花边我们要分
几步才能完成?
(2)引导学生尝试,从尝试 中归纳出:折、画(单独纹样)、剪等基本步骤。
从连接失败的作品中找出失败的原因:要注意花边左右 或上下的连接点不能剪
断。
5.作业辅导,完善实践。
(1)作业要求:用彩纸剪漂亮的花边;分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组员的装饰
打扮。
(2)辅导要点:折得是否平整,单独纹样的设计是否饱满、有无创新,连接点
是否会剪断。
6.展示评优,课后延伸。
(1)每组被装扮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获得优胜。
(2)小结:我们可以用花边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3)延伸:除了用剪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绘制花边?
(提示:可以手绘,还可用印模印,用复写纸画„„)




第五课 印印画画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倒影》 、《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从拓印、磨印到纸版画,
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本课是学习用树 叶拓印,主要使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
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有了树叶拓印的基础,教学《倒影》、 《印人像》也就
容易了。本课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生准备也简单,只要找
些自己喜欢的树叶和绘制的颜料,就可以拓印了。学生在拓印中可以提高自己的


动手能 力和实践能力。
印画是美术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让学生在印印画画中感受美、表
现美、创造美。印画是在原有的物体外形和特征上进行艺术创造,创作出来的作
品容易成形,而且风格迥 异,富有童趣。因而,这种绘画形式深受学生喜爱,能激发
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一片树叶、一枚硬币 、一颗石头„„都是印画的材料来
源,学生在印画时与这些自然物品的亲密接触,会使他们对这个多彩的 世界有更
深一步的了解,能真切感受材质之美。学生用自然之物印出美丽的图案,开启自己
的智 慧,想象添画出更美的东西,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树叶拓印的作品比较粗糙,相对不精细些。但 在充分发挥树叶天然纹理的
基础上,再巧妙地组合搭配,结合绘画,照样能创造出精美的拓印作品。
树叶拓印的方法是:精选树叶、选择颜色、蘸色拓印。为达到好的拓印效
果,关键是涂色要 有一定的厚度、均匀,压印用力要均匀,印制的纸张不能过薄,
不然效果就差、拓印的作品不清晰。但有 时拓印的效果不精细,反显得粗犷、豪
放。
2.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
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
形创造表现,进 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
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2.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


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
按印(正面、反面)方 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
法。
3.发散思维。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4.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
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5.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第六课 倒影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倒影 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容易出现。
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是艺术 家们乐意表现的题材。教材中的《山山水水》、
《饮水的熊》、《丹顶鹤》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引导学生 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之
后,要让学生明白:懂得取舍,确立景物的主体,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选择合适 的媒
材,是表现的关键。
用对印的方式表现倒影,既简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 。学生对这
种新的造型表现形式会表现出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想办法把学生的这种
兴趣 激发出来。在引导学生体验对印的奇妙后,获得创造的乐趣,并使学生体会到:
美术创作不仅要在画面上 创新求异,在作画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办法来,
以获得新的效果。
本课占了两个页 面,分别向学生展示了倒影的魅力,对印制作的步骤以及


情趣盎然的学生作品。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图,如在《山山水水》
的上下极为相似的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 ,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和分析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技法。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感受对印的乐趣,培养对对印学习的兴趣。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课件、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猜谜入题。
(1)设置谜题: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只画一次画就可以得到两张一样的
画?
引导学生往带来的作画工具材料上去想象。
(2)教师示范对印全过程,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
而新颖的绘画新方法??对印,用对印来完成美丽的倒影创作。
2.欣赏感悟。
(1)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桂林山水、孤帆远影、朝霞晚
月„„)
课件播放表现倒影的艺术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2)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美术 作品:《山山水水》的率意、洗练;《饮水的熊》
的简洁、浑然一体;《丹顶鹤》的绚丽多姿等。
3.尝试练习。
(1)发给学生小纸张,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步骤,尝试对 印自己喜
欢的一样事物,初步体验对印的乐趣,再把自己在尝试中的切身感受大胆表述出
来。
(2)师生共同小结:①想好表现的主题;②先把纸仔细对折好;③调好颜色,
注意不能太 稀;④完成对印;⑤添加想象。
4.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上下极为相似的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
出原因。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
的感受。
(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
表现。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大胆表现喜欢的景物,教师从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创新思维上予以
指导。
6.作业展评。
(1)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先请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业,并说说原因,再
由教师小结。
(2)最后提问:除了今天学的单纸对折的对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对印方
法?
(课件展示不同纸张间的对印、玻璃对印、实物对印等,予以提示。)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去尝试探索。




第七课 印人像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撕纸组合拼贴人像,用油画棒磨 印,用油彩拓印等,都是新的学习内容。初
次学习磨印、拓印,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法,如怎样制作印 模,怎样去磨印、拓
印,怎样涂油画棒才涂得匀等等,这些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尝试,同时借助教师< br>的直观演示。为了方便学生掌握技法,教材提供了磨印和拓印的具体步骤图示。
学生已经掌握的对 印技法有助于拓印技法的学习,因为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
是对折印制的。用油画棒磨印,则要用力均 匀,忽轻忽重容易把纸磨破。
小孩的头像和人像,学生是最熟悉不过的,平时经常描绘。可是要用 纸撕贴,
要求撕出小孩脸部的特有造型和较生动的人像姿态,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本课教
学可以 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小孩头像的磨印,第二课时完成人像的拓印。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


难点:解决撕纸人像的拼贴次序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
3.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夹子等
(教师)课件、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
书机等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课前让学生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的实物,并试着拓印。
2.欣赏范作,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拓印画。提问:你画过这样的画吗?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展示撕纸粘贴的范作,观察比较。
3.直观展示磨印过程。
(1)展示磨印的基本工具材料。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 个小男孩头像
(从整体到局部):①设计好图像;②撕出脸形;③撕出发型,可贴出层次;④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⑤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的次序。
拓印稿制作,是作 品成败的关键。一般的方法是根据原稿设计的要求,逐层
加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
(3)课件展示磨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 ,待
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
像完全显 现。
几种不同方法的磨印处理:①单色磨印。②多色磨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
不同部位 采用不同色彩磨印。③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的颜色,再磨印。④磨
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4.欣赏与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的处理。
(2)作业要求: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


5.展评作业。
让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
6.课后延伸。
(1)课件展示磨印古代碑帖、壁画等场景,让学生感受磨印的悠久历史。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油画棒、夹子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范作两幅、拓印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展评激趣。
展示上节课学生磨印的优秀作业,作简单的讲评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2.欣赏范作。
(1)课件展示同一印模分别用拓印与磨印印制出来的作品。提问:它们有什么异同?(印模相同,印法不同。)
(2)引出课题??继续学习拓印。
3.拓印过程。
(1)展示拓印的基本工具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人像。
(3)课件展示拓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纸,用夹子夹好或订书机订好。调好颜 料,
掀开覆盖在印模上的纸;再在印模上需要拓印的部位涂上水粉颜料(或油彩),注
意涂的部 位不宜太多,以免颜料干透无法拓印;重新覆上纸,用手压印或用磨子
印。重复以上程序,直到人像完全 印好。
几种不同方法的拓印处理:①单色拓印:用滚筒涂色较简便。②多色拓印:
按画面 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拓印。③拓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4.赏析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
(2)作业要求:个人或小组合作,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人像并拓印画面。
(3)教师巡视中主要察看撕贴次序与涂色、压印是否均匀。
5.展评延伸。
(1 )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作品,作自我评价。寻找拓印清楚的原因,对拓
印模糊的作品也作出分析,如: 颜料太稀,人像拓印不明显;纸张移动造成错位。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拓印创作。




第八课 可爱的猫咪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与《老牛 和小牛》、《奔跑的动物》、《泥塑大象》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
以各种造型方式,由静到动地表现可爱 的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可
爱的小 猫咪,更是许多小朋友乐于表现的对象。学习表现猫的各种生活习性、可
爱的姿态、警惕勇敢的神情等, 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
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现猫的各种活 灵活现的学生作品,有的大
胆运用各种涂色方法,有的巧妙利用有色纸,有的表现白天或晚上的猫的神< br>情„„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表现提供帮助,使学
生在充分欣赏感 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上猫也一直是画家们乐意描绘的对象。 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国画大师潘
天寿、黄胄的猫作品,造型简练生动、专注神态毕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 很好的
借鉴,为课后学生探究用国画方式表现猫埋下了伏笔。
2.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教学目标:
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
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
深的猫是怎样的?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
的特写镜头。)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4.欣赏感悟。
(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
造型和夸张造 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
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
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第九课 老牛和小牛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牛是勤劳的象征,历来喜为文人墨客赞赏和描绘。


本课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积累的有 关牛的知识,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了解
牛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比较各种牛的异同,概括地 画出牛的形象,画出
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并表现出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母子情”或“父子情” ,
在心中树立牛的美好形象,进而感受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敬老爱幼
的传统美德。
学习概括牛的外形基本特征,把握和表现牛的头和身体的组合关系(身子
的大小比例、头转 动的角度)是上好本课的基础。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感知和了解
牛文化的条件,使学生对牛的种类、体形、 牛角的区别及与人类的关系有所了解,
并能择其熟悉的一两种加以表现。为此教材中编排了李可染的《牧 归》、韩?的《五
牛图》,为学生了解牛文化提供图例。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表现老牛 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为此,教材中编
排了大量的表现这一主题的情趣盎然的优秀学生作品。教师应有 意识地引导学生
读懂其景其情。
城市学生对牛不太熟悉,而对在动物园见到过的熊猫、猴 子、小鸟等较熟
悉。教学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所能表现的内容。当然,还可以让
学生课前多途径收集牛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以此来了解牛,加深对牛的印象。
2.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
(1)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
为什么?
2.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新| 课 |标|第 |一| 网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 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
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3.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2)可提问: 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
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 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
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
4.把握特征。
(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5.引导构思。
(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新-课 -标-第-一- 网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
有认真学。
③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
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
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
色彩„„)
6.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
之间的亲密关系。
7.作业讲评。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
(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
牛。






第十课 奔跑的动物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千世界,适者生存。猛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 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
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 跑
速度很快,动物善于奔跑就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跑、跳、闹,好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 性。会变会动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他
们的注意,激起探究的兴趣。所以,会动的玩具、动画片、游戏活动 等很受小学生
欢迎。在动物园里,孩子总喜欢围在一刻不宁的猴子前不肯离开。画奔跑的动物,
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的。
然而,画奔跑的动态难度大。画好四肢的动作是关键,要把站立、行 走、奔
跑、跳跃等不同的动态清晰地表现出来,必须处理好四肢的动作造型。
动物奔跑时 四肢快速交替运动,人的肉眼难以看清。本课教材安排了猎豹、
鸵鸟、狮子最典型的奔跑动作的静止画面 ,以帮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动物奔跑动
作的规律。在具体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画动物动态的技法,教师 可分解动物奔跑
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过程,用活动教具或简笔向学生直观演示,以分散难点,启迪学
生思维,激发学生画好奔跑动物的兴趣。要注意在学生画奔跑的动物时,不必严格
要求他们画出动物四 肢符合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
2.重点、难点。X|k |B| 1 c|O |m
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的动物都像是在奔跑。
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
2.学习表现动物的奔跑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师)有关动物奔跑的图像及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的头、颈、身
和四肢都能活动的某种动物的 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有条件的可 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记录片,听一听《咕咚》
童话故事的录音带,让学生观察和想象动物 奔跑的特征和规律。)
1.提问揭题。
(1)提问: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班里谁跑得最快呀?比汽车还快吗?
(2)揭题:可有的动物 跑得比汽车还快呢!你想了解哪些动物有这样大的本
领吗?我们学习了《奔跑的动物》之后,就知道了。
2.欣赏激趣。
(1)看动画片《咕咚》(见相关资料)。动物们听到了一种奇怪的 声音“咕
咚”,受到了惊吓,盲目地奔跑起来„„
(2)看奔跑动物的定格画面,观察动物的腿部在活动和静止时的区别。
3.尝试表现。
(1)展示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动物平面教具,并演示几
个动作。
(2)让学生根据记忆,上台演示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不同的动态。
(3)示范和分析奔跑动物的画法。重点强调腿的画法,注意腿部的斜度、腿
与身体的连接部。 新 课标 第 一 网
(4)分小组抽签,让学生按抽到的命题在小纸片上试画。小组评改后,各 小
组间一一相互交换小纸片,相互欣赏启发。
4.启发想象。
(1)让学生充分考虑要画的场面及表现方法,课件展示变换的多种场景。
(2)课件展示《狩猎 图》、《拉斯科洞穴岩画》及优秀学生作品,重点欣赏奔
跑动物简练、夸张的表现方法,并从中汲取创作 灵感。
(3)让学生自编动物奔跑的故事,自由想象故事中的场面。思考:哪些动物
在跑 ?为什么跑?谁跑得最快?还有哪些动物会跟着一起跑?
5.作业辅导。
作业要求:自选材料,创造性地画一只或一群奔跑的动物。
6.作业讲评。
(1)讲评作业时主要看故事是否精彩、表现方式是否独特、画面是否完美
等,多鼓励、少批评。
(2)课后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现奔跑动物,如:剪纸、撕纸拼贴等。



第十一课 泥塑大象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象是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高约3米,皮厚毛疏,肢粗如柱,鼻如圆 筒
可伸屈,成年的雄象有一对长长的象牙。小朋友们都非常喜爱大象,因为大象善
良、能干。我 国只在西双版纳有野生象群。只有少数几个大型动物园饲有大象,
很多小学生都难得一见。但《动物世界 》等电视节目,间接地为小学生提供了观
察象群生活的机会。本课教材中安排了大象的图片、雕像资料, 让学生有个直观
的感知。wW wx K b 1.c o M
做做玩玩,学生十分喜欢 。泥塑可训练学生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通过
搓、团、捏、接、拉、揿、压等不同操作方法的运用,使 手指灵巧。教学时可联
系一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花式“点心”》等,进行泥塑基本方法的训练。大象不同
动态泥塑造型的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
在教学时应抓 住两点:其一,进行泥工操作训练,提高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其二,
树立物体整体概念,能抓住大象体 形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大脑袋、大耳、
长鼻、大牙,塑出自己喜爱的大象。关键是教育学生先模 仿后创造,从塑造过程中
培养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教材中安排了泥塑过程,利于学生模仿 。教学时,教师要多加演示大象造型
的动态变化,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创 造潜能。
2.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塑成的大象做到造型上能抓住形体主要
特征,既夸张又可爱。
难点:对大象整体比例的把握和动态的塑造。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橡皮泥或彩泥)塑一只生动的大象。
2.通过塑大象,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泥
塑的兴趣。
3.了解大象的能干,做一个保护珍稀动物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橡皮泥或彩泥)、自制塑刀、小毛巾等
(教师)课件、黏土(橡皮泥或彩泥)、自 制塑刀(将冰棍棒、竹片或铅笔等
削成尖的、平的等形状就可用了)、泥塑示范作品等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1)讲述《瞎子摸象》的故事,归纳出 大象形体的基本特征:大身板、粗肢、
大脑袋、大耳、长鼻、大牙。
(2)提问:你了解 大象吗?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温顺、善良、聪明,
力大无比,能帮人干许多活等。课件播放相 关画面。)
(3)揭题:《泥塑大象》。
2.技法操练。
(1)提问:要让泥巴听话,就得用泥塑的基本操作方法。你还记得吗?
(课件展示搓、团、捏、接、拉、揿、压等基本操作方法。)
(2)随即让学生操练。
3.尝试制作。
鼓励学生按书上的制作步骤试制大象。
4.直观演示。
(1)课件演示黏土塑象的一般操作过程,教师现场示范。
(2)归纳制作过程:
①炼泥:先加工黏土,增加黏土的可塑性。
②分泥:按头、躯干、四肢的大小分泥。
③捏部件:细心地捏出大象各个部件。
搓四肢时,大小粗细要一致。
搓象鼻时,与躯干的用泥分量差不多。注意一头粗、一头细。
搓象耳时,把一个比“头”小的椭圆形泥球轻轻地压平,分两半,塑成一对
大耳。
用小刀在嘴的部位轻刺,刻出微张的嘴;在眼部位置上刻出一对小眼睛。
搓出一条细泥条,截成等长的两段作象牙,细心地粘到嘴的外面;再搓一截
作尾,粘到尾的位置上。
④组合。
⑤修饰:如挖出鼻孔、压出鼻纹,加披头巾、挂毯,动态加工等,塑出一只生
动的象。
5.创作指导。
(1)确定主题,如洒水、搬木头、嬉戏、拔河等。
(2)要求姿态生动(抓住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等进行大胆变化)。
6.学生作业。
(1)自由组成小组,确定主题,合作创作。
(2)教师辅导时,注意对大象的形体、动态特征的把握。


7.展评延伸。
(1)按小组展示作品,谈谈创作体会。
(2)师生互评、共评,从主题明确、形态生动等方面完成评价。

冰心的诗-重庆会计之家网站


新加坡留学费用-军事科学院


烟台大学分数线-遵义中考成绩查询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于清明节手抄报-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化学工程与技术-浙江省教育考试网站


中秋赏月图片-常青藤联盟


超级中学-电子工艺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