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教材电子版

萌到你眼炸
982次浏览
2020年11月28日 17: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河北省导游考试网-深圳中考信息网

2020年11月28日发(作者:贺志华)


.
目 录


绪 论 ............ ............................................. 1
第一节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 1
第二节

误差分析 ................................................ 2
第三节

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表达方法 .............................. 9
热力学部分

实验一 硫酸铜溶解热的测定 ...................................... 15
实验二 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静态法 ......................... 21
实验三 完全互溶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最低恒沸点的测定 ....... 26
电化学部分

实验四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 33
实验五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对消法 ............................. 40
动力学部分

实验六 蔗糖水解转化的动力学研究 ................................. 46
表面化学部分

实验七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 ......................... 52
实验八 液体粘度测定及恒温槽的性能测定 ........................... 58






.


.
绪 论
第一节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 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掌
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通过正确测量、记录实验数据,运用 物理化学基
本理论,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
理论的 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
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具有重 要的作用。
为了达到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与要求,保证课程质量,对学生物理化学实验
课程学习 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 实验前的预习
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仔细阅读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 目的、原理、所用仪
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实验操作过程。在预习的基础上写出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数据记录表格、预习中遇
到的问题和实验步骤中 的注意事项(往往对测量结果和仪器产生重要影响)。预
习报告写在实验记录本上,实验时交给指导教师 检查。
二、 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地按实验操作规程认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及数
据必须真实、准确,不能随意更改,实验数据尽可能以表格形式整齐地记录在
实验记录本上 。 在实验过程中要勤于思考,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发现并设
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实 验后,将测量数据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三、 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是本课程的基本训练, 它将使学生在实验数据处理、作图、误
差分析、问题归纳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为今后写科学研究论文 打下基础。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字迹清楚整洁,作图和数据处理规范。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数据
处理及结果与讨论等。
(1)实验目的要求简要地说明实验方法及研究对象。
(2)实验原理应简要地用文字、公式和图概述。
(3)实验步骤简要地用文字分点概述,注明仪器装置名称。
(4)数据处理要写出计算公式,并注明公式中所需的已知常数值,同时举一
.


.
个计算例子,注意各种数值的单位;实验数据尽可能以表格形式表达,每一 表
格标题要有名称,每项数据要在数据表头标出单位及量纲;作图按实验数据表
达方法中的作图 方法进行,图要有标题,并端正地粘贴在实验报告上。
(5)结果与讨论的内容可包括对实验现象的分 析和解释,以及对原理、操作、
仪器设计和实验误差等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第二节 误差分析
一、研究误差的目的
物理化学实验以测量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为基本内容,通过
对所测数据的合理处理,验证某些重要的规律,或得出一些实验结论,来了解
研究体系的物理化 学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在物理量的实际测量中,无
论是直接测量的量,还是间接测量的量(由直 接测量的量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的
量),由于测量方法以及外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测量值与真值(或实验平
均值)之间存 在一个称为“测量误差”的差值。由于误差无法消除,研究误差
的目的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 实值的最佳测量结果,并确认结果的
不确定程度。在实验前估算各测量值的误差,为正确选择实验方法、 选用精密
度相当的仪器、降低成本、缩短实验时间以及获得预期的实验效果提供基本保
证。因此 ,除了认真仔细地进行实验外,还要具备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
仅提供报告结果而不同时指出结果的 不确定程度的实验是没有价值的。正确的
误差概念对正确表达实验结果非常重要。
二、误差的种类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将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
差。
1.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 br>恒定(总比真值大或小),这种测量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实验方法的理论依据有缺陷,或实验条件控制不够严格,或
测 量方法本身受到限制。如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测量某种蒸气分子的
质量时,由于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若不采用外推法, 测量结果
总比实 际分子的质量高。
(2)仪器的灵敏度不够高,或仪器装置精度有限,试剂纯度不符
合要求等。
(3)个人习惯性误差,如读数、计时的误差等。
.


.
系统误差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系统误差可通过校正仪器刻度、改进
实验条件、提高药品纯度、修正 计算公式等方法减少或消除。但有时系统误差
的存在很难确定,通常需要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或改变实 验条件来确定。
2.偶然误差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多次测量某一物理量时,每次的测量结果 都不会完全
相同,它们围绕着某一数值无规则地变动,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无规则地变动,
这种 测量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1)实验者对仪器最小分度值的估读,每次很难相同;
(2)测量仪器的某些元部件性能变化;
(3)影响测量结果的某些实验条件的控制。 偶然误差在测量时不可能消除,也无法估计,但它一般服从正态分布的统
计规律。若以横坐标表示偶 然误差δ,纵坐标表示偶然误差出现的次数n,可
得到图1-1。其中σ为标准误差(标准误差σ的定义 见四)。

由图中曲线可见:①σ愈小,分布曲线愈尖锐,即实验测量数据中,偶然
误差小的数据出现的概率大;② 分布曲线对纵坐标呈轴对称,即误差分布具有
对称性,说明误差出现的 绝对值相等,且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当测量次
1
n
数n 无限多时,偶然误差的 算术平均值趋于零:
lim




i
0

n
i1

因此,要减小偶然误差,对被测物理量要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以提高测量的精
密度。
3.过失误差
实验者在实验中出现失误所造成的误差。如数 据读取、记录及计算错误或
实验条件失控导致的数据误差。只要实验者细心操作,这类误差完全可以避免 。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
.


.
精密度与准确度——— 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测量值越接
近真实值,准确度越好。精密度指多次测量某一物理量 时,其数值的重现性。
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但精密度高,准确 度不一定好;相反,若准确度好,精< br>密度一定高。如三位实验者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出的三组数据(A)、(B)
和(C)有不同的 精密度和准确度,见图1-2。

(A)组数据精密度高,但准确度差;(B)组数据离散, 精密度和准确度都不
好;(C)组数据的精密度高,且接近真实值χ

,故准确度也高 。真实值一般
是不可知的,通常以几种正确的测量方法和经校正过的仪器,进行多次测量所
得物 理量的算术平均值或文献手册上的公认值作为真实值使用。
四、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δ

)=测量值(χ

)- 真值(χ


绝对偏差(d

)=测量值 (χ

)- 平均值(
x

1
n
平均值(算术平均值)
x

x


x
i

n
i1
χ

为第i 次测量值,n为测量次数。一般χ


x
代替,而误差和偏
差也不加以区别,统一称之为“误差”。
相对误差 =

i
×100%
x
绝对误差的单位与被测量的物理量单位相同,相对误差无因次,故不同物
.


.
理量的相对误差可以互相比较,在比较各种被测物理量的精密度或评定测量 结
果的品质时,采用相对误差更合理。
2.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
平均误差



x
i1
n
i
x
n
1< br>n



i

n
i1
平均相对误差 =

x
100%
标准误差(或均方根误差)σ的定义为:
nn
11
2

(x< br>i
x)

i
2


(n1)
i1
(n1)
i1
用标准误差表示精密度比用平均误差或平均相对误差更为优 越。用平
均误差评定测量精度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是可能把质量不高的测量给
掩盖了。而用 标准误差表示时,测量误差平方后,较大的误差能更显著地
反映出来,更能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因此, 要精确地计算测量误差时,
大多采用标准误差。
五、可疑观测值的取舍
在对原始数 据的处理中,对可疑测量数据进行取舍的一种简便判断方法如
下叙述。根据概率论,大于3σ的误差出现 的概率只有0.3%,通常把3σ的数
值称为极限误差。当测量次数很多时,若有个别测量数据误差超过 3σ,则可
舍弃。此判断方法不适用测量次数不多的实验。对测量次数不多的实验,先略
去可疑 的测量值,计算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和平均误差

,再算出可疑值与平均
值的偏差d,若 d≥4

(出现这种测量值的概率约0.1%),此可疑值可舍去。
注意:舍弃测量 值的数目不能超出测量数据总数的15。在相同条件下测
量的数据中,有几个数据相同时,这种数据不能 舍去。
六、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误差传递
物理化学实验进行的测量大多为间接测量, 即需将实验测量的数据代入一
定的函数关系式进行计算,才能获得需要的结果。显然,计算会将测量误差 传
递到最终的结果。实验测量数据的准确度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度。
1.平均误差和相对平均误差的传递
设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x和y,其平均误差分别为Δx和Δy,最终
.


.
结果为u,其函数关系为:u=f(x,y),将u 微分,则

u


u


du

dx

dy



x

y

y

x
由于Δx和Δy的值都很小,可以用其代替上式中的dx,dy, 得
u的平均相对误差
u1

u

1

u




x

y


uu

x

y
u

y< br>
x
部分函数的平均误差计算公式列于表1-1

2.间接测量结果的标准误差计算
设函数关系同上节:u =f(x,y),则标准误差与各次测量标准误差
的关系为:
2
2


uu

22


u

< br>
x




y

y

x

y


x


七、有效数字与测量结果的正确记录
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值,其位数应与测量精密度一致。如称 得某物的重量为
(1.3235±0.0004)g,1.323是完全确定的,末位的5不确定。于是 前面4位
数字和第5位不确定的数字一道被称为有效数字。记录和计算时,要注意有效
数字的位 数,如果一个数据未记录其不确定度(即精密度)的范围,严格地说,
这个数据含义不清。一般认为最后 一位数字的不确定范围为±3。间接测量的
最终结果需运算才能得知,运算过程涉及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问题,有效数字
位数的确定有如下规则。
1.有效数字的表示法
(1)误差一般只有一位有效数字,最多不得超过两位。
.


.
(2)任何一个测量数据,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与误差位数一致。例 如:
记为1.24±0.0 1是正确的,记为1.241±0.01或1.2±0.01,意义就不
明确了。
(3)一般 采用指数表示法表示有效数字的位数,如:1.234×10
3
,1.234
-1-4 5
×10,1.234×10,1.234×10都是4位有效数字。0.0001234也表示
有4位有效数字,但是数字123400则无法说明有效数字的位数,采用指
数记数法不存在这一问题 。
2.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1)用四舍五入规则舍弃不必要的位 数。当数字 的首 位 大 于 或 等
于 8时,可以多算一位有效数字,如8.31可在运算中看成是4位有效数
字。
(2)加减运算 时,各数小数点后所取的位数与其中最少位数者对齐,如:
0.12+12.232+1.458=0. 12+12.23+1.46=13.81
(3)在乘除运算中,保留各数的有效位数不超过位数最少 的有效数字。
例如:1.576×0.0182÷81,其中81有效位数最低,但由于首位是8,故< br>可看作是3位有效数字,所 以 其 余 各 数 都 保 留 3 位 有 效 数
字,则 上 式 变 为:1.58×0.0182÷81,最后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对于复杂的运算,先进 行加减,然后再乘除,在计算过程中,若考虑四舍
五入造成的误差积累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可多保留一 位有效数字,但最
终结果仍保留适当的有效数字位数。
(4)计算式中的常数如 π、e或
2
等一些从手册查出的常数,可按
计算需要确定有效数字位数。
( 5)对数运算中所取的对数位数(对数首数除外)与测量数据的有效数
9
字位数相同。例如:K =3.4×10化为对数应为lgK=9.35。
(6)在整理最后结果时,须对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位数进行处理。表示
误差的有效数字最多2位。当误差的第一位数为8或9时,只须保留一位。
测量值的末位数应与误差的末位数对齐。
例如:测量结果:X

=1001.77± 0.033,X

=237.464±0.127,X
3
=124557±8 78处理后为:X

=1001.77±0.03,X

=237.464± 0.13,
5

3
=(1.246±0.009)×10
表示测量 结果的误差时,应指明是平均误差、标准误差还是作者估计的最
大误差。
八、误差分析应用举例
a) 已知直接测量值的误差,计算函数的误差:
例一:最大气泡法测量溶液表面张力实验的计算公式为
.

名古屋产业大学-厦门华侨大学分数线


励志诗词名句-晚会主持人开场白


满足感-买礼物


广西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老师祝福语简短


创先争优标语-实训报告总结


保送生资格-李沛伦


网上购物英语作文-供电局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