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

余年寄山水
806次浏览
2020年11月28日 23:5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婚育证明号-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2020年11月28日发(作者:滕代远)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五 年 级 语 文 备 课
第一单元 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
的情感;加深对西部自然风 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了解;认识西部
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知识与能力】
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欣赏文章中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联系
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练习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朗读体会文意,引导品味语言,从而提高朗读水平,掌握朗读技
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继续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教材结构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为专题,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
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
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 、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
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 作者的民
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
通过父 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
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 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
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 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
1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起敬
重点难点疑点分析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
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 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
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
3课时,口语交际1 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1—2课时。
教学对策
1、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
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 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
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
识。
2、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 视、报刊等资
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课 时 备 课

1、草 原
教材解读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 ,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
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 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 茫,即使人
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
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
文流 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引 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
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 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
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 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
2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趣。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
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
4、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预习检测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 br>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
感受 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
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 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
乎 ”中的“似”读作“s씓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
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
3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 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
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 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
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 字,可谓描绘草原
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
得 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 总想高歌一曲,表示
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此处可删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 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 ,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
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 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
4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 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
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引导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 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
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
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 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 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
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
忘。让 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 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
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
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 那滚烫的心
呢?
(1)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 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
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 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
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 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5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 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
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 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思考: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 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
展示。
深情话别: 播放歌曲《蒙古人》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 外,望着
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
手握着手 ,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
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 的成语)。
这正是──(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此处可做机动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
和 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
下哪一个精彩的 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风光美

草原 ――――美│

└人情美
教后反思:






6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丝绸之路
教材解读: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
息古 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
有无的商贸大道, 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 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
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 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
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 (鸵鸟卵)、黎轩眩人(罗马杂技
艺人)给汉武帝。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 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
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 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
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 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
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 方国家经
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 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
汉书·西域传》)的 繁荣景象。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
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
交流 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和表达特点,理解 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
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
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预习检测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 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交流有关丝绸
之路的哪些知识?。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7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 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
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
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
漠 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 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 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
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 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 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
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 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
资料 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 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
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 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
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 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 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 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8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② 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 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 br>(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美 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 ”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
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丝绸之路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后反思

3、白 杨
教材解读: < br>《白杨》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
子女介绍生 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
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 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
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 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
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 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
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一教学目 标,一要引导学生重点理
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二要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 心愿联系起
来。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
9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 者无私奉献的
精神。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 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
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
出,联系 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 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
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 “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
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 是什么意思?快速浏
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 思”是
什么意思?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 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
秀)。
10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
加高大挺秀了。 )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 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
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 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
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
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
生活 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 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
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 奉献。
※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 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这一种方法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 “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
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 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教后反思




11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材简析
这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 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
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 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
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 了昂扬的
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学习这篇文章 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
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 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
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 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应该结合前两篇 课文,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
考、讨论、交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学习的情境 ,尊重个性的学生差异,鼓励选
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条理清晰 的表达方法,称赞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学习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西藏的风光图片。
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 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
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歌 曲《天路》)
2、老师讲述: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 期盼,
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
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一、预习检测
12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 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
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 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
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 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
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板书文题师生共同读题
[从介绍拉萨这个城市入手破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 生了解拉萨概况,知道修
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
的句 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 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
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 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
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 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
拉萨去!”这句话?
13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 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
造 成洞壁塌滑。”
◇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
胁。”
②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
③ 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
的语气?
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 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 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
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 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 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
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 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第9自然段。
③ 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
豪 ,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 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 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③ 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1、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
多少年 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
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 ,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14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共同心愿)
冻土区
风火山 恶劣天气 勇气 毅力 智慧
极度缺氧
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一 我们的“手拉手”活动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
1、看课件: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一些情况。(发达地区的和偏远山区)
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那如何才能联系上呢?
3、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A、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B、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C、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D、……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 说明理由。选择最可行
的活动。
2、走好第一步:确定对象,用书信建立联系。

习作一 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
15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 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
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 同,灵活地
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 br>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 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
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 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 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
绍,有的写活动设 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
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
有什 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16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
家庭 。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 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
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 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
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 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
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 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 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
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一 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想 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
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17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 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
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 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
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 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
口应允了。但借口恐 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 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 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
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 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
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 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 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 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 无足轻重,标
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单 元 复 习 课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找出易读错、写错的字进一步练习并牢记。
2、 回顾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进一 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难点】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方法。

18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复习:
① 理解课文重点语段,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
己的习作中。




② 背诵课文精美语段,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


③ 交流写作方法:



三、巩固生字新词
1、自由读一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并写一写。
2、讨论:怎样识记这些词语?
3、出示易错的生字,师生共同分析。
四、指导作文
1、回顾习作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习作谈一谈体会。
2、欣赏习作,交流收获。
五、检测训练,提高能力。



19

教训作文-广州海关


郑州外国语学校分校-心理案例分析


美容院管理制度-婚礼新郎答谢词


北京高考时间-师园学院


号码百事通114-重庆出国留学


农历新年-中秋节慰问信


大街网校园招聘-存档费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信访维稳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