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学期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反思1(带答案)
苏州职业大学-时代语录
20212021年小学年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
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
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
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
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部编版语文中小学语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结合学习内容,确定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
上册复习题 上学期 练习
是学生主动学
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
生才会学,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少讲。按照叶圣陶
先生的说法,是讲
学生读不懂的或体会不深的地方,即指点路径,引导课外延伸扩展。
由于课文
内容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时代,就需要我们花时间给学生提
周恩来少年立志的原因,领悟树立为国家繁荣
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
供相关资料,用简短的文字延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从中了解
语文
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
下册试卷 下学期测试题
的远大理想。因此,我想到了《新课标》中提到的多读书、读好书的
必要性。
2.结合学生认知,注重情感教育。
拓展本文,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学生立报国之志,若仅
限对“中
华不振”的理解,仅限对周恩来少年立志而钦佩,那本文的教学目的
尚未达到。让学生
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在行动中努力落实,才
真正达到目标。所以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结合起来
,并通过谈读
书的目的,激发学生报国之情,在幼小的心灵中根植民族情感。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提高学习能力。
试卷 集合教案
四年级学
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
合作、探究地进行
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
养学生的
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
1
20212021年小学年
语文学习的渠道,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的讨论和议一议就达到了此目
的。
4.通过综合性学习,汲取营养。
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
部编版语文中小学语文
语文素养,有助于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散,
但细读之后,
我发现全文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华不振”。我就抓
住这个核心线层层教学,让每一个文字因为“中华
不振”而立在学生
等的,只有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上册复习
题 上学期 练习
词,从而体会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激
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但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很多,在课堂上既要落实一些词
分析,我发现对学生来说
最为直观的语段就是第九自然段,于是我就
语,又要读通全文,还要体会“中华不振”,可时间是不够的
。经过
抓住这个典型事件进行教学,让学生去品读“中华不振”。让学生读
眼前,活在学生心中
。让学生在品读课文中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
下册试卷 下学期测试题
中悟,悟中读—
—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让学生换位思考,变换角
色,从而更深切地感受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可贵。
三、不足之处
一节课下来,我满怀激情,学生情绪时高时低,故而在课堂节奏
的把握
上还做得不够。另外,感觉自己有些急躁,以至打断学生的思
维。
四、改进措施
试卷 集合教案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谈话导入,板
书
课题。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板书课题。接着理清课文层次,引导
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
恩来感
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然后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
会“中华不振”,了
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最后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2
20212021年小学年
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
洋人,反而把妇女训
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
的妇女
?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深化对课题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中小学语文
上册复习题 上学期 练习
下册试卷
下学期测试题
试卷 集合教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