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记录
四川高考-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
第一课窃读记 【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还要“重视提
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
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
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一学科性质的定位
,把语文从“纯工具性”或
是“纯思想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双重目标转变,实
现
了人文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既结束了长期以来教育界人士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
的模糊,又昭
示了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复归。这节《窃读记》的教学既要体现
了人文课堂的审美性和发展性,又要体
现人文课堂的思想性,同时又要是工具性
和人文性相统一的体现。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
饥饿
、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
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
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
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
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采用即时评价,自我、生生、师生评价相结合。
2、针对目标②:引导参与
小组、班级分享。采用集体评价,组内互读、生生互
评相结合,教师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抓住重点语句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读中
感悟,“扶”“放”结合,体会父子之情。
3、针
对目标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有困难者同桌共同完成,最后班级分
享。采用简洁、连贯,概括性强
的语言表述,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能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还能把所学到的
细节描写运用到写作中,
可谓一举三得!
4.针对目标④让学生课前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准备采用课堂观察、及时反馈交流、堂堂清检测
的形式。
【前置性作业设计】
1、基础学习
(1)、认写生字词:昔日、混乱、爆炸、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颤抖、
破烂不堪
(2)、借助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等
词语的意思
2、阅读学习
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学中遇到不理解的语句。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完成学习目标1)
——读书交流会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
br>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获取了知识,学
会思考,而且能受
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了一顿美味佳肴,所
以读书时一种快乐的享受。新学期又开始了
,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
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让我们回顾一下各自的读书
生活,交流
各自的读书体会。(课件出示下列提示) 暑假中同学们读了什么书?
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有哪些读书感受?
最喜欢看哪本书
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
在小组内交流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选择一两个话题,全班交流。
二、我的读书生活
师:有人觉得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有些人却觉得读书是件快乐的事。你是怎
样看待读书的呢
?谈一谈你的读书生活,说出你的观点。
(学生组内交流后班内交流)
三、我读过的书 <
br>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一本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
感受,何况我们
还读了许多不同的书。我想,书中肯定有千百种滋味在我们心头,
就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读过的书。
四、访问爱书人
师:我们若能找到读书乐趣,就会渐渐的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们身边就有
这
样的同学,请你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去采访一下他们,并作简单记录。
1、开始采访活动。
2、交流采访结果:说出自己准备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3、读一读被采访人的
回答。
4、谈一谈采访后的收获。
五、共商读书节
1.宣布开展读书节活动。(“书香伴我成长”)
2、分组讨论:我们应该搞哪些有意义的活动?
预设:
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去图书室或书店看书,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
„„
3.组内交流,制定读书活动的计划。
4.全班交流。
各组读出自己的计划。听取
他组的优点,对自己组的计划进行补充,也可以对别
组的计划提出好的建议。
5.宣布读书节展示时间: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
6、总结:“读
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希望同学们课下和阅读课时间活动起来,
为读书节展示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
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在
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
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
br>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板书课题)
2、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
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
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完成目标1)
1、指名接龙读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学生字新词。
3、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B、体会词语的含义。〖适宜、知趣、饥肠辘辘、白日梦、依依不舍〗
(点拨:在句子中换词理解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题,鼓励质疑。(解答预习,完成目标3)
1、
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
“我”为什么要偷
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
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2、师: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你们
能提出这么
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文章。
3、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四、总结:
同学们,
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乐趣,也饱含着作者童年
时代的辛酸。下节课,我们再来回
味这个感人的故事。
第三课时(继续完成目标3)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师:文章的作者林海音选择了一种特殊的
方式“窃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对林海音你了解多少呢?
学生交流、汇报后多媒体出示林海音资料。
4、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能找出吗?
二、一品“窃读”,感受快乐。
师:此时此刻,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
作者笔下的文字是
鲜活的,这些文字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你能从哪
些语句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
(1)学生自由学习,教师巡视。
(2)交流:结合找
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提示语言的规范:我从这些语句
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读语句,再说说理由
。)
预设:
◆交流语句1: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①、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
(啊)
②、是的,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的那样惊喜,是那种与老朋
友重逢般的惊喜,所以应该这样读。(
指导朗读)
③、作者是在怎么样的情景下找到这本书的?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
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
再找一遍。)是啊,费尽周折找到的书,那该是多么让人兴
奋,所以——(引读)
◆交流语句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个句子。其
实这个句子里面的动作描写十分精彩,请
拿出笔把它们圈出来。
(梳理学生发言,板书动词“跨”“踮”“钻”“挤”。)
②、谁知道“跨”是怎样的动作?
换成“迈”“走”行吗?从这些动词中你感受
到了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跨”与“迈”“
走”的不同,感受看
似平常的动作,正是作者心情急切的真实写照。)
③、大家再看这个细节:“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你体会到什么?
师:一般来说,女
孩子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她却说,没有关系。是啊,她实
在太想看书了。让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体
会作者的急切。(齐读,抽读)
◆交流语句3: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饿狼”在你的
脑海中是怎样的印象?而文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
“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合适吗?
②、是啊,作者渴望看书,就好像饥饿的狼遇见了肥壮的羊,那么快乐,那么满
足。这时候的作者也是快
乐的,她正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这看似不和谐
的比喻,却能起到出其不意的表达效果。来!带着
这样的感受读一读。(指导朗
读)
◆交流语句4: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
慧都吞下去了,然后
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师:作者已经读了两个小时,还是依依不舍
,这是一种多么浓厚的读书情感啊!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可以看出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
多知识,心
里非常高兴。
◆交流语句5: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
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
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师: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
描写可以看出心
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②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同学们,雨下
得越大,作者就越有充分的理由留在店里看书,在她小小的心
里面,只想着读书,她没有想到这场雨会给
她带来哪些麻烦,可见作者对读书的
热爱已经达到痴狂的程度。
师:让我们与作者心心相印,
感受作者当时兴奋的心情,读出她的心里话。(指
导学生关注两个感叹号和“再”对朗读的辅助作用。)
小结:写得多好的句子呀,它写出了作者的动作和心理,它写出了矛盾的言和行,
正是这样截然
相反的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了。同学们心理描写更容易让我们走进
人物的内心世界,拉近我们与作者的距离。
过渡:这些文字是这么生动地告诉我们小女孩渴
望看书,看着书又是这么满足,
那么快乐!除了快乐,你还感受到其他的心情了吗?
三、二品“窃读”,感悟“惧怕”。
师:那么面对惧怕,这个姑娘又是如何坚持窃
读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5-7自然
段,找找答案。
1、(课件出示,指名填空):当她感到
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
会;为了隐藏自己,她会
;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
更相信自己,她会 。
2、为什么小女孩要这样费劲周折地隐藏着自己呢?
(引出语段: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
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
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
要到几家书店
才能读完。)
(1)师:“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环境
呢?
预设:
①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
②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
③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
„„
(2)师:当老板已经发现她
了,会用一种怎么样的眼神看着她呢?(注视、盯、
瞪)老板也许会赶她!是啊,这一切怎么能不让她害
怕,让她恐惧呢?来,我们
一起读刚才的句子,把女孩的害怕表现出来。(指导朗读)
(3)回旋文本。
师: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
了伪
装和保护自己。所以—接说句式: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
她会
;为了隐藏自己,她会 ;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
相信自己,她会 。
师小结:这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做
出的一种努力啊
!
四、拓展“窃读”,品尝五味。
1、师:同学们,这窃读的复杂滋味多像一个五味瓶,除
了快乐与惧怕,你还能
读出哪些滋味?(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奔波的滋味。当环境不适宜读下去,就要另觅一家。
◇伪装的滋味。有时贴在大人身边,仿佛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饥饿的滋味。旁边饭店飘来的菜香,刺激着狠饥肠辘辘的“我”。
◇酸苦的滋味。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腿真酸啊!
2、诵语句,升华情感。
①师:如
此复杂的滋味,如此痴情的好读!正是因为作者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
的话──生答:“记住,你们是吃
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②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
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
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
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的人。)
③师: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论:“我们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如果放
弃
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让我
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
言吧。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④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她为了
读书可以──生答:
不吃美味佳肴;她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她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象一匹“饿狼”;她为了读书更可以──生答:“口是心非”!
而这个“口是心非
”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她和我们一样!我们都一样明白了
──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
长大的!”
五、积累内化,感悟写法。
1、师: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
2、师:
同学们,细腻的动作描写、生动的心理描写是本课的一大写作特色,让
我们更加走近作者,感受到了作者
读书的强烈渴望。请大家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
妙处,写一写自己的读书经历。
3、小结:请大家牢记: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板书设计
1 窃读记
快乐 惧怕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第三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程标准陈述】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
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
料。
【学习目标】
1、能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并受到启示;逐步培养学生“以
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
比喻等的表
达效果;学习用比喻的表达方式写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也是
_
______”。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采用即时评价,自我、生生、师生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好的
阅读习惯。 <
br>2、针对目标②:引导参与小组、班级分享。采用简洁、连贯,概括性强的语言
表述,这样既能训
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
还能把所学到的细节描写运用到写作中,
可谓一举三得!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准备采用课堂观察、及时反馈交流、堂堂清检测
的形式。
【前置性作业设计】
1、基础学习
(1)、认写生字词:伴侣、娱乐、毫不犹豫、背诵、编写
2、阅读学习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阅读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
,如果你只能带
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
难作出选择到底带什么东西好。可有这样一
个人,她说(课件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
答:“我会选择一本
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3、这个“我”是谁?
(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这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
节所写的献辞
里讲到这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献辞吧!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
侣
》。
4、朗读课题,解读课题:
(1)谁愿意来读课题?指名读:
(2)你的声音里透出了疑问,“侣”是生字,知道它的意思吗?能连起来说说题
目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读书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
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
两个人相互交流。
2、作者将书都比喻成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的?
你不会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意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
切就弃家而去吧?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一个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
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
见面时
,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
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
,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找出对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用自己的说
说这句话的意思,抓住两个问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强烈的
表达了作者对书的什么情感?
(3)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生活说说书与朋友家的相似之处?
3、作者还把书比喻成了什么?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4、作者把书比喻成了很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个你永远不会厌倦的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段最难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边一段喜爱的小曲。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四)、了解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和顺序
1、我们读出了作者爱书的情怀,那她是怎样去阅读
的呢?请你自读第七自然段,
回答两个问题:
(1)、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
(2)、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
2、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
,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
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谁愿意说一说?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
”的句式。
3、现在请大家写一写在本上写一写。
4、展示练笔,选择学生习作,请同学上台交流。
(五)、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
我们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
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
相信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
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朋友、家、故地
3、走遍天下书为侣
读书有方法、有顺序
第五课 钓鱼的启示
【课程标准陈述】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
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
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
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纵”等6个生字,会写“捕”9个生字;掌握“捕捞.剧烈”等
7
个词语;积累描写月夜美丽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
”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
的心情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
“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
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
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能力。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教会学生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培养学生
好的阅读习惯。
2、针对目标②: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
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针对目标③引导参与小组、班级分享
。采用简洁、连贯,概括性强的语言表
述,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情况。
使学生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准备采用课堂观察、及时反馈交流、堂堂清检测
的形式。
【前置性作业设计】
1、基础学习
(1)、认写生字词:涟漪、小心翼翼、操纵、诱惑、抉择、告诫、实践、沮丧等
词语。
(2)积累文中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
2、阅读学习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理解父亲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2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启示.捕捞.剧烈.操
纵.
距离.”等7个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业余爱好?有喜欢钓鱼的吗?谈谈你钓鱼的感受。
2、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钓鱼,还从钓鱼中得到了启示。想不想知道他得到了什
么启示?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3.钓鱼的启示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5、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归纳(谁钓鱼?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结果
怎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完成目标1)
1、请同学们轻声读文,边读边思考:结合课文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老
师归纳(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
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里的“鱼”指的是
什么?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
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3、小节:同学们积极
动脑,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
习习惯。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助于提高我们
的阅读水平。4、现在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学生自学)
5、检查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音,教师相机强调指导,
“纵”是平舌音,韵母是后
鼻音。“鳃”是平舌音。“皎”读第三声。
6、交流记字方法
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师范写德、辩)
4、师生合作理解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目标2)
1、指名分段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师生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
4、指名回答,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积累词语
1、课后,请同学们把本课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
2、熟读课文,思考本节课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
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
的心情变化过程。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
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
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
“鱼”的
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听写词 。
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
画一画,读
不明白的作上标记。
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
二、集体交流,体会情感。(完成目标1、2)
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和父亲喜悦的心情。、
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
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
去。?”
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
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
7、父亲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
量。”
9、指名读句子。
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
利益。)
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
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考验,进行了一
场道德的抉择,
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
(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
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
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
)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
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之路。
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放——是 不放——非
得 意——急 切——委 屈——依依不舍
激
动——不理解——难 受——无可奈何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第七课 落花生
【课程标准陈述】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
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
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
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
宜、爱慕、体面、吩咐、分
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
法,
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教会学生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培养学生
好的阅读习惯。
2、针对目标②: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
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针对目标③: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析文章的角色,体会人物的感情。
4、针对目标
④:引导参与小组、班级分享。采用简洁、连贯,概括性强的语言
表述,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
力,又能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
提倡学生小练笔,锻炼习作。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
准备采用课堂观察、
及时反馈交流、堂堂清检测的形式。
【前置性作业设计】
1、基础学习
(1)、认写生字词:翻地、收获、爱慕、压榨等词语。
(2)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阅读学习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学习花生的精神品格。
【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整合资源
1、 猜谜激趣。
同学们,老师请你们
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土,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
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
什么?(生猜“落花生”)对,是落
花生(出示“落花生”的情景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
书课题)
2、资源整合
(1)了解文章的作者
(师指幻灯片,请学生齐读。)关
于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文后有一个介绍,请大
家读一读67页的“资料袋”里,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有
什么想问的吗?(充
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资料)
(2)师生交流花生的生长和有关常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目标1)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4、出示词语,读词语。当堂检测:拿作业纸,运用本课3个以上的词语造句。
5、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
哪些
内容?(联系课后练习1)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三、详细学习“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完成目标2)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句子“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
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在理解这句话时有如下环节:①理解“居然”一词的含
义。②从“居然”一词,
让学生体会花生的好种、易活。③把“居然”一词换成“果然”,让学生体会收
获的惊喜。④通过反复朗读并重点突出“居然”一词来让学生体会收获的惊喜。)
(2)学习“尝花生”所在的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让学生感悟母亲的能干。
(3)提
问课文当中“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是详写还是略写,从而引出“详
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完成目标三)
(1)让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报置任务,让学生回去背诵课文中的对话。
六、总结回顾
这一节课,我们初
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学习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段
落,下一节课我们将详细学习“议花生”。
第二课时
一、激趣复习引入:
1.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师再简单介绍作者。
3、思考:课
文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生答)并写在当堂练
习纸上,以此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完成目标2、3)
课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边吃边议花生的经过。板书:议花生
(1)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课文(3-
11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三个孩子在
谈论花生的好处时,谈到了哪些方面?
(2)你还知道花生的哪些好处呢?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爹爹根据我们的回答,也总结了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9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请大家再仔细的读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填表。
①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之后填表
类别比较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瑟缩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爹爹的这段文字是用对比的手法来介绍花生的好处的。
②出示花生
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爹爹是怎么说桃子、石榴和苹果的呢?又
是怎么说花生的呢?同桌对比着读。
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通
过这样的对比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
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师小结:是的,父亲的这段话是想告诉我们: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
默默地为人类
奉献。也告诉了我们:(板书)人要做有用的人
(4)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
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
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
虽然没有______________,但可贵的是
_____________。我们的_____
________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________________。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________________。”
过渡:是呀,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做人要做有用的
人,实实在在的对社会做出贡
献的人,可是有的同学说,桃子、石榴、苹果也挺好的呀,它也一样为我们
这个
世界增添了光彩呀。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想让大家开个小型的辩论会。好好的把
自己的想法
和大家做个交流。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完成目标4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
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
样的人呢?为什么?分小组自由选择立场陈述自
己的理由。自由辩论。
最后总结:(雷锋叔叔喜欢做好事帮助别人,他也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呀。不能穿
的脏兮兮的去做好事呀!所以既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又要做有用的人。)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同学们,课文的最后有一句话含义很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一夜
我们谈到夜
阑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的心版上。)这句话你
是怎
样理解的呢?(父亲交给我的做人的道理我深深的记在自己的心里了)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
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
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
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
生精神的人。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
的
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像落花生这样的人,他
们埋头工作,默默奉献,为我
们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默默工作的陪练、医务人员、教练,教
师,
清洁工,维修人员,边防战士,建筑工人,戏台上的配角,歌唱家身边的舞者,
栽树的前人
... ?他们默默的付出,不为名,不图利,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
祖国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就是默
默奉献的落花生。
五、课堂小练笔:请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
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
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
法。
七、课外拓展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向学生推荐:
(1)书籍(文章):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
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
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
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来。(2)乐曲:《小草》、《
劳动者之歌》 3.搜集整
理许地山的文章和生平事迹,写出你的评价文章。(当然这个作业,可以用一
学
期,也可以用更长时间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
板书设计
第九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程标准陈述】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重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
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疾步、绝望、
瓦
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课
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
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
法。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采用即时评价,自我、生生、师生评价相结合。
2、针对目标②:引导参与小组、班级分享。采用集体评价,组内互读、生生互
评相结合,教师
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读中
感悟,“扶”“放”结合,体会父子之情
。
3、针对目标
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有困难者同桌共同完成,最后班级分享。采用
简洁、
连贯,概括性强的语言表述,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检查学生
对文章内
容的理解情况,还能把所学到的细节描写运用到写作中,可谓一举三得!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准备采用课堂观察、及时反馈交流、堂堂清检测
的形式。
【前置性作业设计】
1、基础学习
(1)、认写生字词:昔日、混乱、爆炸、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颤抖、
破烂不堪
(2)、借助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等
词语的意思
2、阅读学习
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学中遇到不理解的语句。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引入新课:1994年
1月17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美国洛杉矶,(播
放洛杉矶地震的视频) 在短短的不到四
分钟的时间里,桥梁坍塌,公路断裂。房
屋倒塌,几万人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人被埋在废墟底下。就在这
片废墟中,演绎
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完成学习目标1,2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和不懂的问题。
4.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5.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
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
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
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检测生字词(检查学习目标1的落实)
二、回忆课文,整体感知。(继续完成学习目标2)
1、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
历尽艰辛,经过38小
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
2、那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一下这对父与子,你想用哪个词?(坚强、勇敢、
坚定)
老师引导归纳,板书:了不起。
三、品读感悟,理解课文。(完成学习目标2、3)
(一)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引:从课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
(1)生汇报,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
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看出父亲挖
得时间很长,救儿子的执着。)
(2)师: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出示课件)
他挖了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
是这样吗?请你读一读。
(3)问:你读出了什么?(挖了很长时间)
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追问: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做什么事?(挖废墟)(板书:挖)
师:他扒开满是玻璃碎片的泥土,搬掉钢筋裸露的水泥,挪走倒塌的柱子??
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
2个白天一个黑夜,他就在疯狂的在那儿挖。如果是你的话,你会觉得怎样(累)
2、师:这位父亲,就这样挖,不肯放弃,直到没人再来阻挡他。
(1)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没有希望了,以为他因为失去儿子而精神失常
了。)
你从这个“再”字读出了什么?
生:曾经有人来阻挡他。
(2)师:那你们找找看,都有哪
些人曾经来阻挡他?是怎么阻挡他的?这位父
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指名读,后出课件: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没人给他肯定的6回答,
他便埋头接
着挖。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
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3)问:这段话中通过什么对父亲进行描写?(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师:好心的人,消防队长,警察先生都来劝阻他,为什么?(太晚了,没有希望
了:太危险了;
师:这样下去,甚至要危及到其他的人了,但是这位父亲照样挖。
(4)这么多人曾经劝阻过他,但是后来为什么人们不再来阻挡他?
(以为他因为失去儿子精神失常了。)
追问:凭什么认为他精神失常了?(答非所问,双眼直直的)
接:他是精神失常了吗?他清醒
着呢,但是这么一个清醒的人,被人误解,如果
是你,你会觉得怎样?(难过、失望、无助)
师:没人帮助他,没人阻挡他,没人理解他,这种无助、无奈,这种痛苦,你又
该怎么读出来呢?
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3、父亲就是这样不停地挖呀挖,36小时过去了,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追问:这是对父亲什么的描写?(板书:外貌)
你感受到了什么?(很累,自己也受了伤)
衣服“破烂不堪“,什么意思?
“到处都是血迹”,哪儿都是血迹?“哪儿”指身上的哪个地方?(手上、脚上??)
4、追
问:父亲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这漫长的36个小时里,会发生哪些触
目惊心的事情呢?
会出现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呢?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位父亲在希望和绝望中挣扎着。
我们已经感受到这份令人心痛的爱,我们再一起读一遍“他挖了8小时??到处都
是血迹。”
是什么力量支撑父亲挖了36小时?(爱、信念)板书:不论发生什
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站
立起来的就是这句话,(
出课件)一起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
起! ”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来劝阻他,
让他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还是这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当这位父亲伤痕累累,快要倒下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依旧是这句话——“不
论发生什
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6、问:“不论??总??”这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这是不是重复啊?
那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这句话呢?
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板书:爱)
追问:父亲的这句话是随便说的吗?
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郑重承诺呀!要掷地有声的读
——“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接: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
(三)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过渡:出示课件,教师引读: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
子的声音——课件(学
生)“爸爸,是你吗?
(教师)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追问:儿子为什么这样肯定来救他的一定是他的爸爸?
课件
因为爸爸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就是这句话,使儿子在黑暗与恐惧中坚持了38小时。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父子之间的对话。
2、出示课件:“爸爸,是你吗?”
“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
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分角色朗读。
3、问:你体会到了什么?
(激动、高兴、儿子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儿子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
师:从这一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了父子之间彼此深深的信任。
4、让我们想象一下,儿子被
困在废墟下,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随时可能遇到
危险,这36小时,儿子又是怎样的一种等待呀!即使
在这样的困境中,儿子也
始终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就是因为父亲曾经对儿子有过一个
庄严的承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5、师:此时此刻,这对父子终于就要见面了,来看看他们最后一次对话。谁来
读父亲的话?
“出来吧,阿曼达。”
问:父亲是怎么说的?(声音颤抖)
声音颤抖,是内心的激动啊!我们一起来读——“出来吧,阿曼达。”
再读读儿子的话,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出示“不,爸爸。??不论??在一起。”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儿子勇敢、坚强。
生:儿子信任爸爸。
6、师:
同学们,这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幕啊!地震中的一分一秒都可能决定一
个人的生死,而在这一刻,只有7
岁的阿曼达先让同学们出去,正是因为对父亲
的这份信任,让他那样的勇敢、坚强、无私。这对了不起的
父与子,共创了神话
般的奇迹。
7、让我们带着种体会,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总结全文:是啊,多么了不起的
父子呀!老师相信,父亲和儿子的形象一定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在
灾难中的爱与信任
打动了我们,也更得益于作者运用的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也
能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人物,用上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你笔下的人物一定会
跃然纸上,形神兼备的
。
板书设计
9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语言
爱
动作:
父亲 ——→ 儿子 神态
(挖)
(等) 外貌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程标准陈述】
1、联系上下文
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重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
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 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 结合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体会作者逐渐理解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难点:体会课文最后两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采用即时评价,自我、生生、师生评价相结合。
2、针对目标②:引导参与
小组、班级分享。采用集体评价,组内互读、生生互
评相结合,教师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抓住重点语句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读中
感悟,“扶”“放”结合,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3、针对目标③: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在理解课文含义深刻语句的基础上背诵。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准备采用课堂观察、及时反馈交流、堂堂清检测
的形式。
【前置性作业设计】
1、基础学习
(1)、认写生字词:糟糕、确
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戏剧、严厉、灵
感、源泉、警告、谨慎
(2)、借助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洋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学习
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思考:父母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学中遇到不理解的语句。
【学习过程】
一、抓住课题,回顾内容:(完成目标1)
1.回忆题目说特点,用扩题法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精彩极、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在题目中出现,在文章中多次、
反复出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它在
文章的哪个自然段出现?并把它
勾画出来。 (明确每次出现在文章中的位置)
二、品读悟情、领悟写法:(完成目标1.2)
一对短语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每一次出现到底有着怎样不同的含义呢?一同走进
文章第一部分: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对巴迪心情的巨大影响,感受他的
不理
解1.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用“﹏﹏”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词句,把感受批注在
书上。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句子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体会母亲带给我的自信:
预设:(1)抓言行——感知赞美源于爱
结合学生发言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巴迪,
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他搂着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①生读句子,说理解:(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母亲的赞美)
②指导朗读:体会“?”和两个“!”的作用(指名读、齐读)
(2)抓言行——感受巴迪迫不及待的心情
导语:母亲的赞美、鼓励让巴迪充
满自信,此刻的巴迪是以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
的归来的。
①学生读书勾画词语、感受心情
②学生交流感受:(迫不及待、自豪、满怀信心、等不及、终于??)
③结合学生说到的“迫不及待”,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读的形式感受巴特急切的心
情。
一生读描写时间的句子,全体读巴迪的表现和心情。
生1: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生齐:( )
生1:将近七点钟的时候, 生齐:( )
生1:七点。父亲没有回来。七点一刻。 生齐:( )
生1:七
点
半。
生齐:( )
生1:快到八点
时,
生齐:( )
师:此刻的巴迪心里紧张极了。
(3)品言行——体会巴迪的难过与沮丧
①此刻巴迪的心里紧张极了,父亲给他的到底是怎样
的评价呢?谁来读出父亲的
评价。(指导读出严厉的语气,自我思考为什么这么读?体会父亲的严厉三层
含
义——爱儿子、责爱人、社会)
②面对父亲严厉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结合勾画的词语说。
(预设:从“头埋得低地的——紧张——沉重——受不了了——失声痛哭”看出
十分难过)
③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巴迪的心情,读一读,说一说。
理解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
己的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
哭起来。
a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抓住动词理解)
b 还可以用哪些动词表示?(变换词语)
c比较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句子对比)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跑出饭厅,走进自己的的房间,趴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巴迪的心情有了这么巨大的变化,你从中体
会到什么?
(巴迪对父母的评价都没有真正理解)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作者成长的催化剂
1.“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第二次出现在课文中,已经是巴迪成年以后,请你
找到这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时的巴迪对父母这样
的评价有什么新的认识?
a出示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
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
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
需
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b读这段话,说说巴迪对“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句话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c这种爱的力量是什么?上文的哪句话能回答这个问题?
(学习15自然段)
“几
年以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
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
往地鼓励我。”
(理解:我原来的诗并没有母亲说的那样好,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
评价是对的。)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又一次给父亲看了??但是还不是毫无希望(理解父亲的评价是
客观的)
d结合生发言引导:为什么说来自母亲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又会把人引
入歧途?
p>
师读: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来自——生:母亲的力量,这
种爱
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追问:母亲的鼓励——会让我( )、会让我(
)、会让我( )
追问:但一味的夸奖也会使我( )、( )、(
)、( )
e结合生发言引读:
“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
注意,总结,提高。”
f读中进行补白训练: 小心 ?
注意
?
总结 ?
(二)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作者生活的警示语和人生格言
在那些年,巴迪的耳
边一直响着两种声音,请你找到第三次出现“精彩极了、糟
糕透了”的自然段,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的句
子。
1.理解“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它们
像两股
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
倒。”
(1)先说说这句话中能读懂什么?
(2)针对不理解的问题,提示:它们指什么?
填空练习:取得成绩时 母亲常常会说:精彩极了 沾沾自喜时
父亲皱着眉
头说:糟糕透了母亲 会说:
父亲 会说:
母亲 会说: 父亲
会说:
(3)结合刚才的练习说一说“刮倒”是什么意思?
(4)教师小结:此时的“我”
已经学会了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对待批评和表
扬,不会因失败而自暴自弃,也不会因为成功而得意忘形
。
(5)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段。追问:这句话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吗?处理“;”
和“??”
“;”——表示一对极端评价的并列,每当听到“精彩极了”的评价时,我就会
想到父亲的评价
“糟糕透了”。提醒我不要骄傲,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省略的是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
来。)
p>
追问:这两个词语的反复出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父母的评价对巴迪的一生
的警
示作用。)
2.这时的巴迪对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又有了什么理解?
——突出爱
你怎么理解巴迪父母对他的爱?
补充材料:正是因为巴迪对父母评价有了正确的认识,他成了
一位著名的作家,
出版了很多作品。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所以成年后的巴迪对父母充满
了感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都来读一读最后一
段。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
出示:我
从心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
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3.巴迪理解了父母的评价,你是否理解了父母或师长对你的爱?(结合事例来
写一写)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完了课文,相信你对爱有了更为宽泛的理解,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爱是
慈祥的笑容 ,爱是 批评的话语 。
爱是 ,爱是 。
2.回应课题:再读课题,你有了哪些更深的理解?
3.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内在的对立统一,外在的对比融合)
四、布置作业、迁移内化(完成目标3)
1.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生活中你感受到批评、表扬、严厉、欣赏??都是爱了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
活经历吧?选取你感受深
的一件事写下来。要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活动等把事情写具体。
第十三课 圆明园的毁灭
【课程标准陈述】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
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
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以读促悟,以悟促诵,学生在朗读中去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读出对
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
情。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
情感,从
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教会学生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培养学生
好的阅读习惯。
2、针对目标②:使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圆明园有所了解,能对课文中
不理解的地方提
出疑问。
3、针对目标③: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
毁灭
的经过,使学生热爱祖国。
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准备采用课堂观察、及时反馈交流、堂堂清检测
的形式。
【前置性作业设计】
1、基础学习
(1)、认写生字词: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阅读学习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段。
②查找资料,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 【学习过程】
一、“神入”圆明园,以情激情启真情 (完成目标1)
同学们,有谁去过圆明园吗?老师布置大家查阅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你们向大
家作个介绍。
1、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2、师出示有关圆明园风光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心怡”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完成目标1.2)
(一)认识价值
1、(出示句子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
失。
(1)再重读“不可估量”,加强强调语气;并想想从“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体
会出什么?(重要性、
价值高、损失无法计算??)
(2)也可以这样说: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圆明园就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探究价值
1、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读课
文,
结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生自学2、3、4自然段;师指导)
2、汇报;(师顺势板书)
列举如下: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
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
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
画意建造的。(
板书:??还有??)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
宝。
(板书:上自??下至??)
3、品析;
(1)从先秦至清代,多少年的时间?(大约5000年)
(2)这些文物,
经历时间之长,朝代之多,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可以怎么形
容?(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
(3)再想想这数目众多的文物中会有多少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出示礼器、书
画图片)师
简略介绍??
(4)(再出示“虎首”图片)师在数字、价格方面作说明;由此你觉得圆明园的
文物还可以怎样形容?(价值连城、珍贵??)
(5)用关联词把文物的两个特点连成一句话。 <
br>师引读: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
为一个中国孩子,
你感到??(骄傲、自豪)(用骄傲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6)怎样让别人也相信它的的确确就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
们通过(齐读全段)朗读来表现。
(7)[导语:参观了历
史文物,我们再来关注园内景点,因景点太多,我们是没
办法一一欣赏,就只去参观其中几处吧。]
(投影出示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蓬
莱瑶台??)
(8)(伴着舒缓音乐,生欣赏)我想你应
该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聆听、用小
嘴去歌唱、用鼻子去闻香、用心灵去感受,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
表达出来。
(9)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所以: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
筑艺术的精华。回过头,再通过朗读感受一下;[喜欢听谁朗读?抽生配乐读]
(10)你们置身在幻
想的境界了吗?这样一个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怎
能不让人陶醉呢?再次用你们优美的朗读把在
场的所有老师一起带入幻想的境
界。[集体配乐读]
总结:把这两个评价的句子连成一句话。——这就是圆明
园的价值。
三、“伤痛”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完成目标2.3)
1、[导语]然而,1860年l
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烟云笼罩整个北
京城。(结果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就这
样被化成灰烬。
2、所以,我们发出这样的呼喊——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促悲、激愤]
3、“损失”是谁造成的?用文中三个字概括出“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
的?
(掠、毁、烧)
4、侵略者是怎么掠的?如何毁的?又是怎样烧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汇报;并简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6、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播放视频剪
辑)
7、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毁灭了(板书:毁灭),什么都没有了。
(在原有板书上加
“没”、“了”;一边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还
没有了根
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
了西洋景观。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
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
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8、(还可以换一种说法)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
有了”;象征着
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
??
9、什么都——没有了!(擦除板书,只留课题)所有美好的事物就这样一去不返,
你什么感受
?(无奈、愤怒、仇恨、无助、伤心??)
10、那你就无奈(愤怒、仇恨、无助、伤心)地表达吧。
自读最后一句,强调要
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
11、请全体同学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全天下的人!(集体读)
12、最后请学生全体起
立,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片段,让这爱国主
义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结束语: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而毁得让人心碎。如今,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
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
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
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
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
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作业
1、小练笔《梦游
圆明园》(要求学生从圆明园的被劫前、被劫中、被劫后三种情
形任选其一,写出自己的
感受。)
2、学唱《万里长城永不倒》
第14课
狼牙山五壮士
【课程标准陈述】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
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
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
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
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2、针对目标②:鼓励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
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小组评价。
3、针对目标③:鼓励学生有
感情的朗读,分析文章的角色,体会人物的感情,
学习英雄的精神。对本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评估,准备
采用课堂观察、及时反馈
交流、堂堂清检测的形式。
【前置性作业设计】
1、基础学习
(1)、认写生字词:坠落、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等词语。
(2)查找五壮士的相关资料。
2、阅读学习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②积累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过程】
一、 情境导入:(完成目标1)
1.(课件)先请学生看几组日军侵华战争的图片。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2.师:只要
是中国人,都会对日本人的恶行,恨之入骨。所以在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8年抗战中,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
一批批大气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第4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
省保定地区狼牙山
的一个真实故事。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明确事情发生的地点
和人物)
4.在课题中,哪个词是描写人物的?(壮士)
5.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大家想不想知
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目标2)
1.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并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请同学们分段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五壮士”在课文中指的都
是谁? [设计意图: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
思维,提高学生自
学能力。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学,让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
学中悟,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
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锁住重点,品读“壮士”的英雄气概:(完成目标2.3)
1.那
么这篇课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用“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峰顶
歼敌”、“英勇跳崖”等事例来突出他们的英雄壮举。
2.那么在这些场面中,最能表现他们壮举的或
最让你感到痛快淋漓、热血沸腾的
是哪一个场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读出哪些场面最能表现五位站士的英雄行为。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
体会
。
(一)接受任务,敌众我寡,品味“壮志”:
1.让学生知道在这种敌众我寡的情况下,
五位站士接受了这么艰巨的任务,从中
感受到五位战士的壮志行为。
(二)诱敌上山,英勇杀敌,体会“壮行”:
1.五位壮士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他们又是怎
样和敌人展开战斗的哪?谁来读一
读,并把你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汇报。(主要抓住五位战士的动作和神态及心情)
3.让学生带着愤怒、仇恨的情感去朗读课文。
(三)选择绝路,顶峰歼敌,感受壮举: <
br>1.同学们,在五位壮士英勇顽强的掩护下,大部队脱离了危险,当他们准备转移
时,面前的两条
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
(解释:斩钉截铁和绝路的意思)
2..同学们,五位战士已经完
成了任务,完全可以安全地追上大部队,但是他们
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
峰棋盘陀。(课件出示狼
牙山)这是为什么?他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哪?
3.同学们,五位战
士的这种舍生忘死的伟大壮举,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钦佩。
(请带着崇敬的心情,读读这段话) 4.那么,五位战士在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又是怎样痛歼敌人的?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战士们打得很
痛快?哪些句子,你读了后很受感动?(学生读课文,谈感受)
5.同学们说的真好,可是在这里老师
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班长马宝玉为什么
夺过胡福才的手榴弹,而不让他扔出去哪?)
6.
那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班长马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
7.
训练学生的朗读。(大屏幕:一群敌人扑上来了??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四)宁死不屈、英勇跳崖,堪称“壮烈”:
1.同学们,子弹打完了,五位壮士就用石头砸
,就连最后一颗手榴弹也在敌群中
开了花。眼看又一批敌人快爬上山头了,他们选择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打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最后)训练
学生读,读出必胜的
心情。
3.配乐朗读。读出五位壮士的英勇和豪迈.(师范读)
4.同学们
,五位壮士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从这句话,你知道
了什么?从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
敌人,脸上露出了喜悦,这句话你读懂了什
么?
4.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影片)
5.同学们,“将有必死之
心,士无贪生之念”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面对
死亡,五位壮士仍然那么壮烈,豪迈。而今,这英
雄的声音就在耳边回荡。那么
同学们想想,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仅仅是五位壮士喊给自己听的
嘛?
6.好,就让我们大声的喊出中国人的英雄气概吧!
(1)把英雄的豪言壮语喊给狼牙上的敌人听---(女生)齐读。
(2)把胜利的消息喊给人民群众和大部队听---(男生)齐读。
(3)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喊给全世界的人听---(全班)齐读。
四、升华情感,提炼主题:
1.同学们这不仅仅是五位壮士的声音,这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在
呐喊。当五位勇
士跳崖后,爬上崖头的日军,面对五位壮士跳崖的地方,整整齐齐地排成几列,
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因为他们终于发现和他们3000多人激战数天的八路军,却
仅仅只有五人,他们震
惊之余,完全被我中华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深深的所
折服!
2.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
们明白了课文的题目为什么是“五壮士”,而不是“五
战士”的原因了吗?(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收获回
答)
3.最后,让我们与文章的作者一起,饱含深情的呼喊他们----(全体起立,行队
礼
,并齐读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五、渗透写法,拓展延伸:(继续完成目标1)
1.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进行写法的渗透。
2.课下查找更多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讲给同
学们听,并把自己想对五壮士说的
话,写在日记本上。
17《草原》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陈述】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
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
厚谊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不仅一碧千里,而且生气勃勃为本课的教学难
点。
【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教材的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
生运用自主、合
作、讨论、交流地方法,整个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
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学习目标设计】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
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
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
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评价设计】
针对目标1采用即时评价的方法。
针对目标2学生运用自主、合
作、讨论、交流地方法展开,采用学生自评、同学
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来评价。
针对目标3
鼓励学生采用简洁、连贯、概括性强的语言表述,教师点拨适时评价。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前置性作业设计】
1、课前通过查字典或者请教家长,认识生字,读熟课文。
2、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
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3、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完成学习目标1的内容)
(1)看大屏幕,认读生字词(适当让待优生读生词,实在读不出来学生帮忙)
(2)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自己写的四字词语。
(3)集体交流自己弄懂和不懂的词语。
(4)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草原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完成学习目标2的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
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
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
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
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
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
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完成学习目标2、3的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
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
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
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
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骏马和大牛真的会回味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这说明了什么?
你有过同样
的经历吗?引导生学会八个人的情感寄托在某种事物上的写法。如:(自己考试
考了
一百分,听到小鸟叫,感觉小鸟好像在唱歌
如果那天的心情不好,同样
是听着鸟叫,感觉就特别的吵人)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
诗。
4、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继续完成学习目标3的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车跟着马飞过
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
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
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
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
果你
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
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
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
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
br>(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
声似乎比什么
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
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继续完成学习目标3的内容)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
、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
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
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议一议,演一演,
把草原人和我们话别时的情景再现一下,注意把彼此的内心通
过语言表达出来。想一想,你们生活中有过
这样的时候吗?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板书设计:
草原 绿、 大 美
草原人 勤劳能干 热情好客
19《白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陈述】: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学会运用
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
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
界。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
浑黄一体、介绍、
新疆”等词语。能用“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
解。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从小树立“哪儿
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
向。
【教学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①:采用即时评价的方法,评价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2、针对目标②:采用小组内部评价的方法,通过在小组活动中讨论、交流,了
解白杨的特点,
使学生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
使学生对边疆
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针对目标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白杨的品格,想到边疆建设者
,进而
阐述自己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
难点: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训练重点,体现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
。
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积累丰富的语言
又感悟高尚的
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设计】: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利用电教、讨论、合作等手段让学生
在
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型、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
深入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画、说等方法,调
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
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前置性作业设计】:
1、 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
2、
能用“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指导杨字的后边的写法。)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初步完成学习目标①②的内容)
1、检查生词。(课件:生词及戈壁滩图片)指生读,齐读。
2、学写生字“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4、学生交流课文重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完成学习目标②的内容)
1、介绍白杨
(课件出示)公园、校园、路边的白杨。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平时看到的白
杨。 <
br>(课件出示)戈壁滩中的白杨。那你觉得,在父亲的眼中,白杨的特点是怎么样
的?请同学们默读
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⑵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⑶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
学生自由品读后逐句交流:先读,再说为什么这么读?通过读读议议感悟白杨树
的品格:高大挺
拔、适应性强、坚强不屈。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四、再次研读,领悟人格美(完成学习目标②③的内容)
1、过渡: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
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再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孩子们不知道
爸爸妈妈为什么
要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接他们到新疆去上学,不知
道新疆是个怎样的地方。(课件出示当年
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
3、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全班交流。
4、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师小结:课文借白杨
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不怕困难,
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学的又一种写作
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
喻人)
五、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继续完成学习目标①③的内容)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人,他们是谁呢? 生说。
2、用“不管??不管??总是??”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意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师小结: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
,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
长。同时,老师还深信,咱们班的“小白杨”将来也会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
着困难建设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美好。老师还深信,我们班的“小白杨”将来
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迎着困难建设祖国,使我们的祖国更美好!
六、布置作业
课后老师向向大家推荐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古井》、《胡杨赞》、《白杨礼赞》。
板书设计:
白杨 借物喻人
爸爸(建设者) 白杨
不怕困难 高大挺秀
建设边疆 适应力强
扎根边疆 坚强